涂敷用具以及涂敷液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144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涂敷用具以及涂敷液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内置的涂敷液供给至笔尖等涂敷体的涂敷用具,更加详细地来讲,涉及具有用于使涂敷液向涂敷体的供给量稳定的涂敷液供给单元的涂敷用具、以及在涂敷用具中组装使用的涂敷液盒。其中,本说明书中的涂敷用具是指,并不仅限于尖头万能笔、钢笔、线条彩色笔、白板笔等书写工具,例如,还包括在纸面和白板等任意的对象物上涂抹修正笔这样的液状物的用具的总称。
背景技术
作为稳定地向笔尖(涂敷体)供给涂敷液的涂敷液供给单元,已知有一种技术是在笔尖和墨水罐之间设置能够浸溃墨水(涂敷液)的中棉(涂敷液吸存体)。根据该技术,中棉吸收剩余的墨水,所以,不会过多地向笔尖供给墨水。另外,在笔尖墨水不足的情况下,被中 棉吸收的墨水先供给笔尖,因此,能够防止墨水的供给不足。由此,能够稳定地向笔尖供给
墨水O作为使用该技术的涂敷用具,有一种广为人知的涂敷用具,其设置有将直液式书写工具的墨水罐和墨水吸存体(涂敷液吸存体)之间连接的连通管,通过连通管从墨水罐向墨水吸存体供给墨水,这种涂敷用具例如有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在此,直液式书写工具是称为所谓的无操作型的书写工具。无操作型的书写工具是,无需进行用于敲打笔尖和笔轴这样的墨水供给的操作,就能够向笔尖供给墨水的书写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21288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发明的那样的在通过连通管向墨水吸存体供给墨水的涂敷用具中,因所使用的墨水,有时必须增粗连通管。当具体地进行说明时,例如在使用粘度高的墨水的情况下,具有墨水在连通管内堵塞,流经连通管内的墨水不会到达吸存体的问题。即,因墨水的粘度,仅仅依靠墨水的自重的力量,有时难以使墨水流到墨水吸存体。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增粗连通管的孔径,以使墨水容易流动。但是,当增粗连通管的孔径时,具有为了设置粗的连通管就必须增粗本体的孔径的设计方面的制约。另外,在使用粘度闻的墨水的情况下,存在墨水难以渗入墨水吸存体中,从墨水吸存体流向笔尖的墨水流不稳定的问题。另外,在现有的涂敷用具中,在外部空气温度和使用情况满足特定的条件时,有可能发生墨水漏出。如详细地说明,则在墨水罐的墨水余量少的状态下,当外部空气温度上升时,墨水罐内的空气就会膨胀,膨胀的空气从墨水罐挤压墨水。由此,存在墨水有可能被过多地供给墨水吸存体,墨水从墨水吸存体中溢出,最终向涂敷用具的外部漏出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涂敷用具,在无操作式的涂敷用具中,在连通管的孔径细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多种涂敷液,能够将涂敷液从墨水吸存体稳定地供给至笔尖,并且能够防止墨水从墨水吸存体中漏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涂敷用具,其具有涂敷液收纳部,能够在使涂敷液在内部流动的状态下填充涂敷液;和用于涂敷涂敷液的涂敷体,该涂敷用具在涂敷液收纳部和涂敷体之间具备浸溃涂敷液的涂敷液吸存体,在涂敷液收纳部和涂敷液吸存体之间设置有具有涂敷液能够流通的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上述涂敷用具的特征在于上·述流路形成部具有突出部和按压部,上述突出部,朝向涂敷体侧突出,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分,设置有连通中空部分和外部的连通孔,上述按压部是从突出部的侧面朝向外方大致垂直地突出的突起,至少一部分从上方接触涂敷液吸存体,在按压部中,作为与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以及按压部的突出方向分别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的按压部的厚度是I. Omm以上
3.Omm以下。在本实用新型的涂敷用具中,流路形成部具有按压部,按压部的至少一部分从上方接触涂敷液吸存体。这样,通过从上方按压涂敷液吸存体,能够提高涂敷液吸存体的毛细管力。因此,如墨水的粘度高的情况、和连通管的孔径小的情况的方式,在墨水仅靠自重不会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毛细管力将墨水引入涂敷液吸存体中。即,能够在孔径小的细管中采用多种涂敷液。另外,当涂敷液吸存体的上方部分被按压部按压时,在涂敷液吸存体的下端附近形成有空隙率降低的部分。即,涂敷液吸存体的下端附近变成空隙率较低的高密度部分,另一方面,涂敷液吸存体的上端附近与下端附近相比,变成空隙率高的低密度部分。即,在涂敷液吸存体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之间形成有密度差,与涂敷液吸存体的上端附近的毛细管力相比,涂敷液吸存体的下端附近的毛细管力处于增强的状态。在此,涂敷液从毛细管力小的部分流向毛细管力大的部分,所以,能够可靠地使引入涂敷液吸存体中的墨水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即,能够稳定地向笔尖供给墨水。并且,涂敷液吸存体的空隙率降低的部分为,形成于纤维和纤维之间的孔(间隙)变小,适量的涂敷液渗出的那样的细孔。换而言之,涂敷液吸存体的空隙率低的部分处于浸溃的涂敷液不会一次大量地向其他部分流出的状态。即,通过在涂敷液吸存体的下端附近形成空隙率降低的部分,防止短时间内大量的涂敷液从所形成的空隙率低的部分漏出,由此能够防止涂敷液从中棉漏出。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涂敷用具的按压部的厚度是I. Omm以上。由此,能够充分地发挥上述涂敷液吸存体的下端附近的空隙率降低的作用。另一方面,当厚度过厚时,难以收纳在涂敷用具内(由于使用者手握本实用新型的涂敷用具来使用,因此,外径的尺寸自然会存在界限),且成形时发生收缩等的不良现象,因此,将其设定为3. Omm以下。通过这样来设定按压部的厚度,能够更加稳定地向笔尖供给墨水,并能够进一步防止涂敷液漏出。[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上述按压部的突出方向上的厚度为2. Omm以上4. 5mm以下。根据该结构,按压部的突出方向上的厚度是2. Omm以上,所以,能够充分地发挥上述涂敷液吸存体的下端附近的空隙率降低的作用。另一方面,组装涂敷用具时的操作性下降,所以优选突出方向上的长度是4. 5_以下。由此,能够更加稳定地向笔尖供给墨水,并能够进一步防止涂敷液漏出。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上述按压部形成有多个,至少一组的按压部设置于隔着突出部相对的位置,从其中一个按压部的突出端至另一个按压部的突出端的距离是8. 5mm以上14. Omm以下。根据该结构,优选上述按压部形成有多个,至少一组的按压部设置于隔着突出部相对的位置,从其中一个按压部的突出端至另一个按压部的突出端的距离是8. 5mm以上14. Omm以下,更加优选是10. 5mm以上13. 5mm以下。因此,能够更加稳定地向笔尖供给墨水,并能够进一步防止涂敷液漏出。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按压部是平板状,从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的基端部分延伸至顶端部分附近。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强度高的按压部,且具有制造容易的突出部(连通管)的涂敷用具。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上述连通孔优选设置有两个以上,连通孔的至少一个设置于突出部的顶端附近,在比该连通孔更靠突出部的基端侧设置有其他的连通孔。根据该结构,在设置于顶端侧的连通孔和其他的连通孔之间在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突出部的轴向)上设置有距离。因此,与各个连通孔的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上的距离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用于供给墨水的连通孔与用来导入外部空气的连通孔设置于分离的位置,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导入外部空气。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上述按压部的下端位于比上述连通孔更靠上方的位置,上述突出部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根据该结构,上述按压部的下端位于比上述连通孔更靠上方的位置。这是指,在设置有多个上述连通孔的情况下,上述按压部的下端均位于比连通孔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没有按压部妨碍连通孔和涂敷液吸存体的接触的问题,所以,能够可靠地使连通孔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当具体地进行说明时,在按压部的下端位于连通孔的下方的情况下、和按压部的下端与连通孔的高度方向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按压部向远离突出部的方向按压涂敷液吸存体,由此,具有妨碍形成于突出部的连通孔与涂敷液吸存体的接触的问题。但是,在本结构中,由于按压部位于连通孔的上方,因此,没有妨碍位于突出部的下方侧的涂敷液吸存体与连通孔的接触的问题。而且,当作为连通管的突出部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时,能够以涂敷液吸存体覆盖设置于突出部的上述孔的开口的方式来配置。由此,涂敷液被涂敷液吸存体的毛细管力吸弓丨,从连通管流出的涂敷液的单位时间的流出量稳定。即,在连通管的顶端不会发生因涂敷液的表面张力导致涂敷液滞留这样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涂敷液吸存体的一部分配置于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内部。[0037]根据该结构,在流路形成部的内部配置有涂敷液吸存体的一部分。由此,如在墨水的粘度高的情况、和突出部的直径小的情况下的那样,即使在墨水仅靠自重不会移动至下方的排出口的情况下,只要墨水接触位于流路形成部内部的涂敷液吸存体,也能够利用涂敷液吸存体的毛细管力使墨水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即,能够可靠地使墨水向涂敷液吸存体侧移动,并且能够稳定地供给墨水。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上述流路形成部由基底部和突出部形成,基底部和突出部是直径不同的圆筒状,具有连通各自的中心部分的中空孔,在突出部的顶端的圆形面和侧面的顶端附近分别设置有上述连通孔。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中的制造容易且具有强度高的突出部(连通管)的涂敷用具。优选在突出部的侧面的顶端附近形成的连通孔的中心轴与上述按压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与用来向涂敷液吸存体侧供给墨水的连通孔不同另外设置的、且用来向涂敷液收纳部中导入空气的连通孔,与按压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上述流路形成部与涂敷液收纳部一体地形成。根据该结构,流路形成部与涂敷液收纳部一体地形成,因此,仅仅使在涂敷液收纳部中填充有涂敷液的状态下的流路形成部与以前的流路形成部更换,就能补充涂敷液。因此,与使用吸液玻璃管这样的部件向涂敷用具本体内的涂敷液收纳部补充涂敷液的情况相t匕,涂敷液的补充操作容易。另外,在流路形成部与涂敷液收纳部一体地形成以减少零件数量的情况下,也具有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低、简化组装的优点。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上述流路形成部和涂敷液收纳部能够以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根据该结构,由于上述流路形成部和涂敷液收纳部能够以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因此,只要更换涂敷液收纳部就能补充涂敷液。因此,与在涂敷用具本体内的涂敷液收纳部中使用吸液玻璃管这样的部件来补充涂敷液的情况相比,涂敷液的补充作业容易。优选涂敷液收纳部在下方设置有连通外部和内部空间的收纳部侧贯通孔,上述流路形成部由基底部和突出部形成,在上述基底部形成有筒状部,筒状部与上述突出部的中空部分连通,当安装了上述流路形成部和涂敷液收纳部时,收纳部侧贯通孔与筒状部连通。根据该结构,上述流路形成部和涂敷液收纳部的拆装变得更加容易。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靠近涂敷体的部分形成有吸存体收纳部,上述涂敷液吸存体配置于吸存体收纳部内,在吸存体收纳部内配置有吸存体收缩部件,该吸存体收缩部件与上述涂敷液吸存体接触,涂敷液吸存体成为收缩的状态。根据该结构,在涂敷液吸存体的配置位置设置有吸存体收缩部件。吸存体收缩部件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于是变成涂敷液吸存体收缩的状态。即,使涂敷液吸存体处于被吸存体收缩部件按压的状态,在涂敷液吸存体的适当部分形成空隙率降低的部分。在此,如上所述,涂敷液吸存体的空隙率降低的高密度部分与空隙率高的低密度部分相比,毛细管力增大。即,通过使吸存体收缩部件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由此在涂敷液吸存体中形成有毛细管力高的部分和毛细管力低的部分。而且,涂敷液从毛细管力小的部分流向毛细管力大的部分,所以,当在涂敷液吸存体中形成毛细管力高的部分和毛细管力低的部分时,就能够控制吸入涂敷液吸存体中的墨水的流动。由此,能够将引入涂敷液吸存体中的墨水稳定地供给笔尖。另外,涂敷液吸存体的空隙率降低的部分是,形成于纤维和纤维之间的孔(间隙)变小,适量的涂敷液渗出的那样的细孔。换而言之,涂敷液吸存体的空隙率降低的部分处于浸溃的涂敷液不会一次大量地向其他部分流出的状态。即,在涂敷液吸存体的下端附近形成空隙率降低的部分,防止短时间内大量的涂敷液从所形成的空隙率降低的部分漏出,由此能够防止涂敷液从中棉漏出。优选上述吸存体收缩部件配置于吸存体收纳部的涂敷体侧的端部。在该结构中,吸存体收缩部件也可以配置于涂敷体侧的端部。即,也可以是从下方按压涂敷液吸存体的结构。优选上述涂敷体是棒状体,上述吸存体收缩部件是环状体,上述涂敷体的一部分位于吸存体收纳部内,吸存体收缩部件以围绕涂敷体的状态配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为将吸存体收缩部件配置在涂敷体的周围的结构。此时,也可以为在吸存体收缩部件中插入安装涂敷体的一部分的结构。优选上述吸存体收缩部件具备向涂敷液吸存体侧突出的突起部。根据该结构,吸存体收缩部件具备向涂敷液吸存体侧突出的突起部,所以,当使涂敷液吸存体处于被吸存体收缩部件按压的状态时,能够增加吸存体收缩部件对涂敷液吸存体的按压量。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涂敷液吸存体的规定部分的空隙率。吸存体收缩部件也可以在顶面形成有多个突起部,该多个突起部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呈列状配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上述流路形成部的至少一部分从上方插入到涂敷液吸存体中,上述流路形成部的插入到涂敷液吸存体中的部分的插入方向上的长度是15. Omm以上25. Omm以下。在该结构中,流路形成部的至少一部分从上方插入涂敷液吸存体中。因此,与流路形成部的插入部分的体积对应,涂敷液吸存体被相应地向下方按压成为收缩的状态。即,使涂敷液吸存体处于被流路形成部按压的状态,在涂敷液吸存体的适当部分形成空隙率降低的部分。由此,在涂敷液吸存体中形成密度不同的部分,所以,如上所述,不仅能够稳定地将引入入涂敷液吸存体中的墨水供给至笔尖,并且能够防止涂敷液从中棉中漏出。此外,在本结构的涂敷用具中,对于流路形成部的插入涂敷液吸存体中的部分,其插入方向上的长度是15. Omm以上25. Omm以下,所以,能够更加稳定地向笔尖供给墨水,并能够进一步防止涂敷液漏出。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涂敷体附近的部分形成有吸存体收纳部,上述涂敷液吸存体配置于吸存体收纳部内,在吸存体收纳部的内周面形成有按压突起,其从外侧朝向内侧突出,沿着包括上下方向成分的方向上延伸。根据该结构,在配置涂敷液吸存体的吸存体收纳部的内周面形成有按压突起。按压突起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于是就变成涂敷液吸存体收缩的状态。即,使涂敷液吸存体处于被按压突起按压的状态,在涂敷液吸存体的适当部分形成空隙率降低的部分。由此,在涂敷液吸存体中形成有密度不同的部分,所以,如上所述,不仅能够稳定地将引入涂敷液吸存体中的墨水供给至笔尖,并且能够防止涂敷液从中棉中漏出。优选上述按压突起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是5. Omm以上15. Omm以下。根据该结构,上述按压突起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是5. Omm以上15. Omm以下,所以,能够更加稳定地向笔尖供给墨水,并能够进一步防止涂敷液漏出。优选上述按压突起的突出方向上的长度是O. 5mm以上2. Omm以下。根据该结构,按压突起的突出方向上的长度是O. 5mm以上2. Omm以下,所以,能够更加稳定地向笔尖供给墨水,并能够进一步防止涂敷液漏出。 作为与上述按压突起的延伸方向以及上述按压突起的突出方向分别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的按压突起的厚度优选O. 5mm以上2. Omm以下。根据该结构,作为与上述按压突起的延伸方向以及上述按压突起的突出方向分别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的按压突起的厚度是O. 5mm以上2. Omm以下,所以,能够更加稳定地向笔尖供给墨水,并能够进一步防止涂敷液漏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涂敷用具具有具备筒部和上述涂敷体的涂敷用具本体,筒部内置上述涂敷液吸存体和上述流路形成部,上述涂敷液收纳部由涂敷液盒构成,在上述涂敷用具本体的筒部内安装有上述涂敷液盒,从上述涂敷液盒的涂敷液供给孔向涂敷体侧供给涂敷液,在该涂敷用具中,上述涂敷液盒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中的状态下,其大部分位于筒部内,仅仅后端部从筒部露出,在上述涂敷液盒的后端部具有嵌合部,能够使其他的涂敷液盒的一部分嵌合到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中的涂敷液盒的上述嵌合部中。在此,是否是涂敷液盒的“大部分在筒部内”,通常的使用者在日常使用涂敷用具时,根据是否存在采用手指就能直接摘除涂敷液盒的露出部分的露出部分来判断。另外,在此所说的“嵌合”是指,嵌合部具备凹处以及/或者突起,一个嵌合部与其他的嵌合部在其一部分或全部相互接触并嵌合。另外,嵌合的状态包括平缓地嵌入的状态(缓嵌状态);按压嵌入的状态(压嵌状态);和紧贴嵌入的状态(紧嵌状态)等。根据上述结构,在涂敷液盒(例如墨水盒)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中的状态下,其大部分位于筒内,仅仅后端部从筒部露出。这样,在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中的状态下,使用者用手指能够直接接触的部位只有后端部,所以,仅在该后端部中,难以或者不能用手指摘下涂敷液盒。因此,在使用通常的涂敷用具时,防止误将涂敷液盒摘下、拆下。即,在使用通常的涂敷用具时,涂敷液几乎不会漏到外部。另外,即使是具备覆盖涂敷部的盖部件(盖)等的涂敷用具,如上所述,也难以或者不能用手指摘下涂敷液盒,因此,几乎不会因盖部件等的拆装操作而误将盒拆下。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上述涂敷液盒的后端部具有嵌合部,能够使其他的涂敷液盒的一部分嵌合到在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中的涂敷液盒的上述嵌合部。在此,其他的涂敷液盒是与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的筒部内的涂敷液盒不同的其他的盒。为了便于理解,如果将作为更换对象的其他的涂敷液盒(通常是崭新的涂敷液盒)称作“更换涂敷液盒”,将作为被交换对象的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的筒部内的涂敷液盒(通常是用完的涂敷液盒)称作“被更换涂敷液盒”,则在设置于被更换涂敷液盒的后端部的嵌合部中能够嵌合更换涂敷液盒的一部分。这样,通过在嵌合状态下进行拆下操作,能够从筒部拆下被更换涂敷液盒。另外,当拆下涂敷液盒时,使用更换的崭新的涂敷盒,所以,在拆下操作中,不必使用其他的部件和夹具。即,当更换涂敷液盒时,不需要螺丝刀其他的工具就能够进行操作。对于更换涂敷液盒与被更换涂敷液盒的嵌合,在嵌合的状态下处于下垂的姿势时,也可以是嵌合部解除嵌合状态并分开的平缓的嵌合状态。另外,在嵌合的状态下处于下垂的姿势时,也可以使其牢固地嵌合,以保持嵌合部保持嵌合状态。如上所述,根据该结构,在涂敷用具本体中安装涂敷液盒的状态下,用手指难以或者不能摘除涂敷液盒,因此,防止在使用涂敷用具时误将涂敷液盒拆下。另外,根据该结构,在更换涂敷液盒时,不需要螺丝刀其他的工具就能够进行操作。优选在本实用新型的涂敷用具中组装使用的涂敷液盒优选的涂敷液盒,包括设置有涂敷液排出口的涂敷液收纳部;和密闭部件,其密闭该涂敷液排出口,能够将涂敷液收纳部内部密闭,密闭部件,在涂敷液收纳部中,设置有以围绕涂敷液排出口的方式突出的挤压引导器,该挤压引导器具有突出顶部以沿着围绕方向成阶梯式不同的上升坡度倾斜的倾斜区域,在密闭部件上设置与挤压引导器抵接的滑动部,当使上述滑动部沿着上述挤压引导器的倾斜区域的上升坡度移动时,密闭部件对涂敷液收纳部的密闭状态就被解除。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涂敷液收纳部与密闭部件相对地旋转,能够使两者分离,所以,不必在使两者分离的方向上直接作用外力。因此,防止在拆下密闭部件时使涂敷液飞散。另外,在挤压引导器上设置有呈阶梯式不同的上升坡度的倾斜区域,因此,当拆下密闭部件时所需的外力不会过大。另外,能够目测识别有无解除涂敷液收纳部的密闭状态。发明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强涂敷液吸存体的毛细管力,所以,如连通管的孔径小的情况那样,即使在涂敷液仅靠自重而不会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毛细管力将涂敷液向涂敷液吸存体引入。即,具有在孔径小的连通管中能够采用多种涂敷液的效果。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强涂敷液吸存体的下端附近的毛细管力,使其比上端附近的毛细管力更大。由此,能够确保使被引入涂敷液吸存体中的涂敷液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所以,具有能够稳定地向涂敷体供给涂敷液的效果。还有,根据本实用新型,形成于涂敷液吸存体的特定部分的纤维和纤维之间的孔(空隙)变小,能够形成适量的涂敷液渗出的那样的细孔。即,不仅能够使涂敷液吸存体的特定部分处于浸溃的涂敷液不会过多流出的状态,并且能够防止涂敷液从涂敷液吸存体漏出。

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的截面图。图2是上下颠倒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中继芯的立体图。图3是从A方向观察图2的中继芯的A方向的向视图。图4是图2的中继芯的B-B截面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墨水罐的立体图。[0094]图6是图5的墨水罐部的A-A截面图。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的说明图,表示在内部没有墨水的状态。图8是表不连接图I的中继芯和墨水iil部时的情况的说明图,按照(a) (b)的顺序连接,部分切除地表示中继芯。图9是表示在第I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中在中棉配置部中充满墨水的情况的说明图,按照(a) (d)的顺序充满墨水。图10是表示在第I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中在中棉配置部中填充的墨水减少、再次从墨水罐部填充墨水时的墨水的液位(水位)的说明图,Ca)是表示在中棉配置部中填充墨 水的情况,(b)表示中棉配置部的墨水减少的状态,(c)表示在中棉配置部中再次填充墨水的情况。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的截面图。图12是表示图11的按压部件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按压部件的平面图。图14是图12的按压部件的A-A截面图。图15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中在中棉配置部中充满墨水的情况的说明图,按照(a) (d)的顺序充满墨水。图16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中在中棉配置部中填充的墨水减少,再次从墨水罐部填充墨水时的墨水的液位(水位)的说明图,Ca)是表示在中棉配置部中填充墨水的情况,(b)表示中棉配置部的墨水减少的状态,(c)表示在中棉配置部中再次填充墨水的请情况。图17是表示与图2不同的方式的中继芯的立体图。图18 Ca) (m)分别表示在与图2不同的方式中形成的中继芯的孔的开口形状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的截面图。图20是表示图19的中棉配置部的一部分切断立体图。图21是表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中在中棉配置部中充满墨水的情况的说明图,按照(a) (d)的顺序充满墨水。图22是表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中在中棉配置部中填充的墨水减少、再次从墨水罐部填充墨水时的墨水的液位(水位)的说明图,Ca)是表示在中棉配置部中填充墨水的情况,(b)表示中棉配置部的墨水减少的状态,(c)表示在中棉配置部中再次填充墨水的请情况。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中所使用的墨盒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24是图23的墨水盒嵌合时的截面图,Ca)是在图23的B-B面切割的截面图,(b)是相对于(a)在周向上旋转90度的面所切割的截面图。图25是图23的凸部的嵌合时的说明图,Ca)是表示通过外边缘部的平面与凸部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b)是(a)的侧面图。其中,用阴影栅网格表示与嵌合时相邻的凸部的接触部分。(C)是在(a)的C-C面切割的截面图。图26是图23的墨水盒中的嵌合部的平面图。[0115]图2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变形例中所使用的墨水盒的纵截面图。图28是表示关注挤压引导器的本体筒卡合部的立体图。图29是表示挤压引导器的展开图。图30是从背面侧观看到的墨水栓(密闭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而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关系以笔顶端作为前侧,墨水罐侧作为后侧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I具体而言是白板笔,如图I所示,具有本体筒2;中继芯3 (流路形成部);中棉4 (涂敷液吸存体);墨水罐部5 (涂敷液收纳部);和笔尖6 (涂敷体)。而且,在设置于本体筒2的内侧的中空部分的后侧设置有能够贮存墨水 7 (涂敷液)的墨水罐部5,在中空部分的前侧形成中棉配置部8 (吸存体收纳部)。此时,墨水罐部5位于中继芯3的后侧部分,中棉配置部8位于中继芯3的前侧部分。即,本体筒2的中空部分的前后被中继芯3分隔。本体筒2是采用聚丙烯等树脂、黄铜、不锈钢等金属这些适当的材料形成的筒体。该本体筒2由顶端部分28和后端部分29形成。顶端部28的外观是随着朝向前侧逐渐变成尖头的形状。具体而言,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大径的筒状部分28a、小径的筒状部分28b、锥形形状部分28c、直径最小的筒状部分28d四部分连续。此时,大径的筒状部分28a与小径的筒状部分28b通过肩(高低)差连续。另外,在顶端部分28的内部具有在长度方向上连通的内部空间30,该内部空间30也随着朝向前侧逐渐形成尖头。另外,在顶端部分28的内周面的后方端部形成有本体侧螺旋槽28e。后端部分29是在一侧设置有开放口的大致呈有底圆筒状的盖体。中棉4是众所周知的中棉,是具有能够浸溃墨水7的连续气孔的部件。更详细地来讲,由丙烯纤维等适当的纤维形成,在内部能够浸溃墨水7。中继芯3是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构成部件,以下,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中继芯3由聚丙烯和聚缩醛等合成树脂和金属等适当的材料形成。另外,如图2所示,中继芯3由突出部11和基底部12形成。突出部11由大致呈圆筒状的突出部本体32和长方形平板状的按压片33(按压部)形成。此时,突出部本体32从基底部12的前端面25 (图2中的上端面)朝向前方(图2的上方)大致垂直地突出,以突出部本体32与基底部12的中心轴相同的方式配置。即,突出部11从基底部12的前端面25的中心部分附近突出。另外,按压片33分别设置于在突出部本体32的侧面的圆周方向上大致错开180度的两处,从突出部本体32的侧面向外方突出。在此,两个按压片33均向与突出部本体32的长边方向(突出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因此,该两个按压片33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突出。另外,按压片33沿着突出部本体32的长边方向延伸。具体而言,按压片33的后端部分与基底部12的前端面25接触,按压片33的前端部分位于比突出部本体32的前端(是突出方向顶端,图2的上端)大致靠近后侧(图2的下侧)的位置。即,两个按压片33均从基底部12的前端面25 (图2的上端面)朝着前方(图2的上方)大致垂直地突出,长边方向上的长度比突出部本体32略短。[0128]此外,按压片33的宽度LI、即按压片33的突出方向上的长度LI优选2. Omm
4.5mm,更优选 3. Omm 4. 0_。另外,按压片33的厚度L2、即与按压片33的长边方向(延伸方向)以及突出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L2优选I. Omm 3. Omm,更加优选I. 5mm 2. Omm,尤其优选2. Omm
左右。 此外,突出部11的最大宽度(最大径)L3、即在位于隔着突出部本体32相对的位置且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突出的两个按压片33、33中,从其中一个按压片33的突出方向的端部至另一个按压片33的突出方向的端部的长度优选8. 5mm以上14. Omm以下,更优选10. 5mm以上13. 5mm以下,尤为优选13. Omm左右。在此,在突出部11上设置有第I孔13 (连通孔)和第2孔14 (连通孔)两个孔。第I孔13设置于位于突出部11的突出方向顶端的圆形的面24(是图2中的突出部本体32的上端面,位于和与突出部11与基底部12接触的表面相对的位置)上。而且,第I孔13的开口形状是圆形,开口的中心与突出部11的中心轴重叠。该第I孔13的孔径(开口径)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2. Omm 7. Omm,更优选2. Omm 5. Omm,尤为优选2. 5mm 3.0mm。而且,第I孔13的开口面积优选3. 14mm2 (平方毫米) 38. 47mm2 (平方毫米),更优选4. 9mm2 (平方毫米) 7. 07mm2 (平方毫米)。第2孔14设置于突出部11的侧面,更详细地来讲,设置于突出部本体32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附近(位于与基底部12相反一侧的端部)。而且,如图3所示,第2孔14也与第I孔13相同,开口形状是圆形。该第2孔14的孔径大小L4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I. Omm
5.Omm,更优选I. 0mm。第2孔14的开口面积优选O. 79mm2 (平方毫米) 19. 63mm2 (平方毫米),更优选O. 79mm2 (平方毫米) 7. 07mm2 (平方毫米)。并且,从突出部11的顶端部分至第2孔的中心的距离L5也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2. Omm 7. Omm,更优选3. 0mm。在此,由于第2孔14设置于突出部11的侧面,因此,第I孔13与第2孔14的开口的方向相互垂直。另外,由于第2孔14设置于突出部11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附近,因此,第I孔13和第2孔14在突出部11的突出方向(突出部11的轴向)上位于靠近的位置。还有,如图2、3所示,第2孔14以一个按压片33与突出部本体32的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同的方式设置。而且,第2孔14设置于从按压片33的前端面33a(图2中的上端面)大致靠近前方(图2中的上方)的位置。即,按压片33的前端面33a (图3中的上端面)位于第2孔14的后方附近(图2中的下方附近)。即,实际上如图I所示,按压片33的前端面33a (下端面)位于第2孔14的上方,第2孔14与按压片33的前端面33a (下端面)位于接近的位置。其中,从按压片33的前端面33a至第2孔14的中心的距离L6 (参照图2、3)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O. 5mm 3. Omm,更优选I. 0mm。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按压片33的厚度(与上下方向以及突出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L2比第2孔14的孔径(开口径)L4长。这样,按压片33的厚度L2优选是第2孔14的孔径L4以上。如图3、4所示,基底部12由外筒部35和位于外筒部35的内侧的内筒部36(筒状部)形成。如图4所示,外筒部35形成在一侧设置有开放口 39的大致呈有底圆筒状。另外,内筒部36大致呈圆筒状。内筒部36的口径比外筒部35小,位于外筒部35的中心部分,内筒部36与外筒部35的中心轴相同。另外,该内筒部36以及内筒部35均形成向前后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筒体。如图4所示,该内筒部36的前方端部与外筒部35的内侧底面40连续,后方端部从外筒部35的后端(图4的下端)向后方(图4的下方)突出。内筒部36的如后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外筒部35长。另外,在内筒部36的后方端部形成有随着内筒部36的外周面朝向后方逐渐变窄的锥形部36a。接着,对中继芯3的内部构造进彳丁说明。如图4所示,在中继芯3的内部,在突出部11的内侧设置中空部分21,在基底部12的内侧设置中空部分22、41。在突出部11中,在突出部本体32的内侧设置有中空部分21。中空部分21是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延伸的空间。具体而言,中空部分21从第I孔13朝向基底部12侧,以横跨突出部本体32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的方式延伸,其延伸方向与突出部本体32的长边方向平行。因此,第I孔13与中空部分21连续。第I孔13与中空部分21的截面直径相同,开口的中心在同一位置。即,突出部本体32的中心部分被中空部分21与第I孔13贯通,大致呈圆筒状。另外,中空部分21也与第2孔14连通,中空部分21与第2孔14垂直交叉。即,中空部分21通过第I孔13和第2孔14与外部连续。在基底部12的内侧形成有设置于内筒部36的内侧的中空部分22 ;和设置于内筒部36的外周面与外筒部35的内周面之间的环状的中空部分41。设置于内筒部36的内侧的中空部分2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是沿着内筒部36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空间。在此,突出部本体32的中空部分21与内筒部36的中空部分22通过连结孔23连续。该连结孔23是将位于与基底部12的开放口 39相对的位置的底板部从内部向外部贯通的贯通孔,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沿着贯通方向延伸。此时,连结孔23与突出部本体32的中空部分21均为截面形状是圆形且延伸的孔,截面的直径、孔的延伸方向、中心轴相同。而且,连结孔23与突出部本体32的中空部分21重叠形成一个贯通孔。因此,突出部本体32的中空部分21的内周面和连结孔23的内周面是相同的表面。还有,连结孔23和内筒部36的中空部分22也均为截面形状是圆形且延伸的孔,截面的直径、孔的延伸方向、中心轴相同。连结孔23与内筒部36的中空部分22重叠形成一个贯通孔。因此,内筒部36的中空部分22的内周面和连结孔23的内周面是相同的表面。S卩,在中继芯3的内部形成有突出部本体32的中空部分21 ;连结孔23 ;和内筒部36的中空部分22成为一体而形成的内部空间20。该内部空间20成为从形成于内筒部36的中空部分22的后端侧的开口 36b贯通至形成于突出部本体32的第I孔13的开口的贯通孔。而且,内部空间2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截面的直径大致相同且沿着中继芯3的长边方向前后延伸。此时,形成于内筒部36的中空部分22的后端侧的开口 36b和形成于突出部本体32的第I孔13的开口位于相对的位置,形成大致相同的形状。如图5、6所示,墨水罐部5由外观大致呈圆柱状的箱本体部42和本体筒卡合部43形成。如图6所示,箱本体部42的内侧部分为中空,形成有内部空间45。此时,箱本体部42的后方部分46随着从中心部分朝向后方其内径及外径逐渐变小。另外,在箱本体部42的前方部分47中,从中心部分至前方端以大致相同的内径和大致相同的外径延伸。此时,如图5所示,在箱本体部42的前方端(图5、6的下方端)设置有圆形板状的底板部48。此时,底板部48以塞住箱本体部42的前方的方式设置,如图6所示,作为底板部48的顶面的内侧面48a与作为底板部48的底面的外侧面48b是与箱本体部42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表面。而且,如图5、6所示,在该底板部48的中心部分形成有将外部和箱本体部42的内部空间45连通的墨水供给孔49 (收纳部侧贯通孔)。如图6所示,该墨水供给孔49是从底 板部48的外侧面48b贯通至内侧面48a的贯通孔,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沿着贯通方向延伸。而且,设置于外侧面48b和内侧面48a的开口的形状也是圆形。在此,形成于底板部48的外侧面48b的开口 49a的直径并未特别限定,优选2. Omm 7. Omm,更优选2. 5mm 3. 0mm。另外,在底板部48的外侧面48b中,以围绕形成于底板部48的外侧面48b的墨水供给孔49的开口的方式设置有中继芯卡合部50。中继芯卡合部50是从底板部48的外侧面48b向大致垂直下方突出的环状立壁。该中继芯卡合部50设置于比墨水供给孔49的开口的边缘部分大致向外侧离开的位置。如图6所示,本体筒卡合部43包括围绕罐本体部42的长边方向的中心部分附近的筒状部分43a ;和连结部43b ;连结该筒状部分43a的内周面的前端部分(图6的下端部分)和罐本体部42的外周面。在此,筒状部分43a的内周面位于从罐本体部42的外周面大致向外侧远离的位置。而且,连结部43b位于筒状部分43a的内周面的前端部分和罐本体部42的外周面之间。此时,连结部43b与筒状部分43a的内周面的前端部分、以及罐本体部4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各自成为一体,且与它们之间无缝隙地连续。因此,在筒状部分43a的内周面和罐本体部4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前端密闭后端开放的环状槽51。另外,在筒状部分43a的外周面形成有墨水罐侧螺旋槽43c。笔尖6与众所周知的笔尖相同,是采用贴合纤维束的热熔加工体、纤维束的树脂加工体、毛布的树脂加工体等适当的纤维束的原材料而形成的棒状体,发挥利用毛细管现象从中棉4吸入墨水7的作用。接着,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I的组装构造进行说明。在本体筒2的顶端部分28的前侧端部安装有笔尖6。而且,在顶端部分28的内部空间30内且笔尖6的后侧设置有中棉4。此时,中棉4在被塞进由PP (聚丙烯)等适当的材料形成的筒体(未图示)内的状态下,设置于本体筒2内。还有,此时,中棉4的前端与笔尖6的后端接触。而且,在顶端部分28的内部空间30插通有中继芯3。此时,中继芯3以突出部11为前方、基底部12为后方的方式插通。而且,突出部11的突出部本体32以及两个按压片33的大概全部的部分被插入中棉4中。即,从突出部本体32以及两个按压片33的前后方向的前端至后端附近的部分被插入中棉4中。更详细地来讲,中继芯3从中棉4的后方侧插入,突出部11的突出部本体32以及两个按压片33从后方向前方(从图I中的上方向下方)按压中棉4。此时,中 棉4如上所述变成被塞进筒体中的状态。因此,外形呈大致圆柱状,沿着涂敷用具I的前方方向(图I的上下方向,涂敷用具I的长边方向)延伸。中继芯3也沿着涂敷用具I的前后方向延伸。即,中继芯3从中棉4的顶面(上表面)沿着与该顶面大致垂直的方向插入,沿着与中棉4相同的方向延伸。换而言之,中继芯3的插入方向与涂敷用具I的前后方向大致相同。由此,在除去中棉4的前端附近的大部分中,中继芯3位于内部。在此,中继芯3的插入到中棉4中的部分的长度LlO优选15. Omm以上25. OOmm以下,更优选18. 5mm以上21. Omm以下,尤为优选20. 5mm左右。这样,在顶端部分28的内部空间30中,从中继芯3的基底部12的前端面25大致靠近前方的部分至内部空间30的前端附近的部分是中棉配置部8。另外,此时,突出部11的第I孔13的开口和突出部11的第2孔14的开口在大致整个表面被中棉4覆盖。而且,如图7所示,中棉4的一部分从第I孔13进入突出部11的内部空间20 (中空部分21)。S卩,在突出部11的内部空间20的前端附近(图7中的下端附近)配置有中棉4的一部分。换而言之,在位于比第I孔13的开口面更靠近后方(图7中的上方)的部分中配置有中棉4的一部分,并且第I孔13的开口被中棉4塞住。在此,中继芯3的基底部12的外径(外筒部35的外径)与本体筒2的顶端部分28的内径大致相同,因此,中继芯3嵌入并固定在本体筒2的顶端部分28。另外,在本体筒2的顶端部分28,从中继芯3的后方侧安装有在内部空间45填充了墨水7的墨水iil部5。此时,形成于墨水iil部5的外周的墨水iiS侧螺旋槽43c与形成于本体筒2的顶端部分28的内周面的本体侧螺旋槽28e螺纹接合,墨水罐部5被固定在本体筒2上。另外,此时,如图8所示,内筒部36的后方端部被插入作为环状立壁的中继芯卡合部50的内侧。此时,内筒部36的外径与中继芯卡合部50的内径大致相同,因此,内筒部36的后方端部被嵌入并固定在中继芯卡合部50上。而且,如图I所示,位于墨水供给孔49的外侧的开口 49a与形成于内筒部36的开口 36b接触。由此,墨水供给孔49与内部空间20连接,它们变成犹如一体的贯通孔。还有,从墨水罐部5的后方安装本体筒2的后端部分29。详细来讲,变成在形成于墨水罐部5的环状槽51中插入本体筒2的后端部分29的前方端部的状态。以上是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I的组装构造的说明。以下,还参照图9、10,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I的作用进行说明。当为了书写使笔尖6朝向下侧时,如图9 (a)所示,墨水7因重力从墨水罐部5的内部空间45向中棉配置部8侧移动。此时,墨水7通过墨水供给孔49,移动至中继芯3的内部空间20的下方部分。而且,移动至突出部11的下端附近的墨水7因自重以及中棉4的毛细管力被向下方侧引入。由此,墨水7从第I孔13排出,被供给至中棉配置部8。BP,中继芯3的内部空间20成为供给墨水7时的墨水流通通路。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压片33从上方按压中棉4。由此,在中棉4的下方部分形成有空隙率较低的中密度部53。即,通过利用按压片33等从上方按压中棉4,由此,被按压的中棉4的一部分被推向下方并集中。由此,在中棉4中,在上方部分形成空隙率较高纤维密度较低的低密度部54,在下方部分形成空隙率较低纤维密度较高的中密度部53。于是,笔尖6成为纤维密度比中棉4的中密度部53高的高密度部。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棉4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形成有连续的纤维密度不同的部分,朝向下方,纤维密度增大。从中棉4的后端朝着笔尖6的前端,低密度部54、中密度部53、高密度部(笔尖6)连续。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 (a)所示,从中棉4的前端至第2孔14的上端附近是中密度部53,从第2孔14的上端附近至后方的部分是低密度部54。由此,能够稳定地向笔尖6供给墨水7。例如,即使墨水7是仅通过自重而未到达弟I孔13的开口的那样的墨水,也能够将墨水7从中继芯3向中棉4引入,并使其从中棉4向笔尖6移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能够从中继芯3向中棉4强制吸入墨水7的结构,即 使是突出部11仅有一个的结构,也能够稳定地供给墨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即使不设置两个以上的突出部,或者不设置大径的突出部,仅通过一个突出部11也能够充分地供给的结构。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必设置两个以上的突出部,或者形成大径的突出部,具有中继芯3的设计的自由度高的优点。进而,按压片33的大小采用上述优选的大小,于是,中棉4的体积相应地减少一定量。换而言之,中棉4变成相应地收缩一定量的状态。此时,在中棉4的收缩的部分,空隙率下降,形成于纤维和纤维之间的孔(间隙)变小,成为适量的墨水7渗出那样的细孔。SP,在中棉4收缩的部分,变成浸溃的墨水7不会一次(短时间)大量地向其他部分流出的状态。由此,能够防止大量的墨水7从中棉4的收缩的部分溢出和漏出。另外,当墨水7从第I孔13排出时,外部空气(微量的空气)从未用于墨水7的供给的第2孔14被导入墨水罐部5的内部空间45。S卩,在墨水罐部5的内部空间45内,对从第2孔14导入墨水罐部5的外部空气与墨水7进行交换,由此,墨水7从第I孔13供给中棉配置部8。此外,第2孔14位于比第I孔13更靠近墨水罐部5的位置,当使笔尖6朝向下侧时位于比第I孔13更靠近上侧的位置。因此,墨水7从水压(液压)高的第I孔13被供给至中棉配置部8,不会从第2孔14供给至墨水7。在此,第I孔13、第2孔4的孔径和面积的大小采用上述优选的大小,至第2孔14的顶端部分的距离位于上述优选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墨水7的流速为在更优选的速度。由此,能够稳定地向中棉配置部8供给墨水7。而且,在图9 (a)所示的状态下继续向中棉配置部8供给墨水7,由此,如图9 (b)所示,墨水7浸溃在中棉4中。其中,此时,第I孔13与中棉14接触,所以,到达第I孔13附近的墨水7被中棉4的毛细管力吸引。因此,通过墨水7的表面张力等,墨水7的流动不会在第I孔13附近滞留。而且,当墨水7浸溃在中棉4中时,中棉配置部8的墨水7的水位(液位)上升(/K位的界线接近墨水罐部5侧)。上升的中棉配置部8的墨水7的水位最终到达第I孔13的高度(位置),而且,如图9(c)所示,上升至比第I孔13高的位置(靠近墨水罐部5的位置)。这样,当中棉配置部8的墨水7的水位上升时,最终如图9 Cd)所示,墨水7充满至第2孔14的位置。由此,第2孔14变成被浸溃的墨水7液密封状态,实际上被密闭。无法将外部空气导入墨水罐部5的内部空间45,停止向中棉配置部8供给墨水7。此时,中棉4变成前侧(图9、10中的下侧)被墨水7充分浸溃的状态,后侧(图9、10中的上侧)变成未被墨水7浸溃的状态。在通常情况下,该中棉4的后侧部分不会变成浸溃有墨水7的状态。但是,在周围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中棉4的后侧部分有可能被墨水7浸溃。S卩,墨水罐部5的内部空间45内的空气因周围温度上升而膨胀,因膨胀的空气墨水7从墨水罐部5被压出,在墨水7被过多地供给中棉4的情况下,中棉4的膨胀部分有可能被墨水7浸溃。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按压片33采用上述优选的大小,由此,使中棉4的体积减少一定量,将收缩的部分作为墨水保持力高的部位,形成所浸溃的墨水7不会一次(短时间)大量地向其他部分流出的结构。即,在中棉4中形成墨水7的保持力高的部分,于是就形成即使墨水7被过多地供给中棉4,墨水也不会大量地流向中棉4的后侧部分的结构。由此,即使在墨水7被过多地供给中棉4的情况下,在大量的墨水一次流入中棉4的后侧部分,墨水也不会从中棉4的上方部分(后端部分附近)溢出。而且,当在图9 (d)、图10 (a)所示的在中棉4的前侧浸溃墨水7的状态下继续书 写时,浸溃在中棉4中的墨水7就会最终减少,如图10 (b)所示,第2孔14的液密封状态被解除。于是,外部空气被再次强劲地吸入墨水罐部5内,所以,开始向中棉配置部8供给墨水7。而且,如图10 (c)所示,在第2孔14变成再次被浸溃的墨水7液密封的状态之前,继续向中棉配置部8供给墨水7。这样,当墨水7因书写而减少时,向中棉配置部8以及中棉4供给墨水7。而且,供给中棉4的墨水7难以从中密度部53流向低密度部54。S卩,供给中棉4的墨水7容易流向笔尖6 —侧,因此,能够稳定地向笔尖6供给墨水7。以上是对第I实施方式的说明。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60中,如图11所示,在中棉配置部8的前端附近设置按压部件61 (吸存体收缩部件)。按压部件61由聚丙烯和聚缩醛等的合成树脂和金属等适当的材料形成,如图12所示,由按压部件本体62和突起部63形成。按压部件本体62是在其中心部分具备从顶端贯通至底面的中心贯通孔64的圆环板状的部分。该中心贯通孔64的开口形状为圆形,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按压部件本体62。在此,如图13所示,在按压部件本体62上设置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65。更具体地来讲,8个贯通孔65在周向上隔着大致相等的间隔设置,其开口形状均为圆形,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按压部件本体62。而且,各个贯通孔65的开口的口径均大致相同,比上述中心贯通孔64的开口的口径小。如图12、14所示,突起部63是设置于按压部件本体62的上表面的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突起,朝向上方大致垂直地突出。该突起部63的高度L7、即突起部63的突出方向上的长度L7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2. Omm 6. Omm,更优选4. Omm 5. 5mm,优选5. Omm左右。另外,突起部63的厚度L8、即与突起部63的突出方向(上下方向)以及按压部件本体62的径方向(从中心向外侧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L8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O. 5mm 2. Omm,更优选O. 5mm I. Omm,最优选O. 8mm左右。[0196]并且,突起部63的宽度L9、即突起部63的内侧端部至外侧端部的长度(在按压部件本体62的径方向上的突起部63的两个端部中,其中一端至另一端的长度)L9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I. Omm 4. Omm,更优选2. Omm 3. 5mm,最优选3. Omm左右。在此,当着眼于按压部件本体62的上表面时,突起部63位于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65之间。换而言之,在按压部件本体62的上表面,在周向上贯通孔65与突起部63交替连续排列。因此,突起部63也在按压部件本体62的顶端设置有多个。更具体地来讲,如图13所示,在按压部件本体62的周向上隔着大致相等的间隔,设置8个突起部63。S卩,突起部63在按压部件本体62的顶面呈辐射状设置,在按压部件本体贴62的径方向上,以位于隔着中心贯通孔64而相对的位置的两个突起部63为一组设置有四组。接着,参照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60的组装构造进行说明。在本体筒2的顶端部分28的前侧端部安装有笔尖6。笔尖6的后端部分位于本体 筒2的内部空间30。此时,笔尖6的后端部分是形成内部空间30的内周面,从位于前端的前端面向后方(上方)突出。而且,在笔尖6的后端部分的附近配置有按压部件61。另外,按压部件61的底面变成与内部空间30的前端面接触的状态。此时,笔尖6的后端部分变成被插通按压部件61的中心贯通孔64的状态。由此,变成按压部件61的突起部63呈环状包围笔尖6的后端部分的周围的状态。另外,笔尖6的上端部分(突出端部)位于比按压部件61的突起部63的上端部分(突出端部)更靠近上方(后方)的位置。另外,在笔尖6以及按压部件61的后侧配置有中棉4。此时,中棉4在被塞进由PP (聚丙烯)等适当的材料形成的筒体(未图示)内的状态下,配置于本体筒2内。此时,中棉4的下端(前端)与按压部件61的突起部63接触,在其接触部分的上方(后方),中棉4与笔尖6的上端(后端)接触。当具体地说明时,使中棉4与笔尖6以及按压部件61相对接近,并使中棉4与笔尖6以及按压部件61接触。而且,在此状态下,使中棉4与笔尖6以及按压部件61向更加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变成被中棉4与笔尖6以及按压部件61按压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本体筒2中固定中继芯3,在内部空间30中插通中继芯3。由此,中继芯3变成从中棉4的后方侧插入的状态。突出部11的突出部本体32以及两个按压片33将中棉4从后方向前方(从图中I上方向下方)按压。因此,中棉4被突出部本体32以及两个按压片33从上方按压,被按压部件61从下方按压。而且,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从中继芯3的后方侧安装有墨水罐部5,从墨水罐部5的后方安装本体筒2的后端部分29。以上是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60的组装构造的说明。以下,还参照图15、16,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I的作用进行说明。当为了书写使笔尖6朝向下侧时,如图15 (a)所示,墨水7因重力从墨水罐部5的内部空间45向中棉配置部8侧移动。此时,墨水7通过墨水供给孔49,移动至中继芯3的内部空间20的下方部分。移动至突出部11的下端附近的墨水7因自重以及中棉4的毛细管力被向下方侧吸引。由此,墨水7从第I孔13排出,被供给中棉配置部8。S卩,中继芯3的内部空间20成为供给墨水7时的墨水流通通路。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按压片33从上方按压中棉4。除此之外,中棉4变成还被按压部件61从下方按压的状态。由此,在按压片33的下方侧且在按压部件61中位于上方侧的部分、即在按压片33与按压部件61之间形成空隙率较低的中密度部67。S卩,被按压片33等从上方按压而向下方靠近的中棉4的一部分、和被按压部件61从下方按压而向上方靠近的中棉4的一部分集中,形成有中密度部67。其中,本实施方式的中密度部67与未被按压部件61从下方按压中棉4的第I实施方式的中密度部53相比,空隙率低,密度高。由此,在中棉4中,在上方部分形成有空隙率较高纤维密度较低 的低密度部54,在下方部分形成有空隙率较低纤维密度较高的中密度部67。笔尖6成为纤维密度比中棉4的中密度部67高的高密度部。即,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中棉4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形成有连续的纤维密度各异的部分,朝向下方,纤维密度增大。而且,从中棉4的后端朝向笔尖6的前端,低密度部54、中密度部67、高密度部(笔尖6)连续。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 (a)所示,从按压部件61的上端至第2孔14的上端附近是中密度部67,从第2孔14的上端附近至后方的部分是低密度部54。由此,能够稳定地向笔尖6供给墨水7。例如,当墨水7是仅通过自重而未到达第I孔13的开口的墨水时,也能够将墨水7从中继芯3向中棉4吸入,并使其从中棉4向笔尖6移动。以下,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图15 Ca)所示的状态下向中棉配置部8继续供给墨水7,由此,如图15 (b)所不,在中棉4中浸溃墨水7。而且,当墨水7浸溃在中棉4中时,中棉配置部8的墨水7的水位(液位)上升(水位的界线接近墨水罐部5侧)。上升的中棉配置部8的墨水7的水位最终到达第I孔13的高度(位置),还有,如图15 (c)所示,上升至比第I孔13高的位置(靠近墨水罐部5的位置)。这样,当中棉配置部8的墨水7的水位上升时,最终如图15 (d)所示,墨水7充满至第2孔14的位置。由此,第2孔14变成被浸溃的墨水7液密封的状态,实际上被密闭。于是,无法将外部空气导入墨水罐部5的内部空间45,停止向中棉配置部8供给墨水7。如图15 (d)、图16 (a)所示,当在中棉4的前侧浸溃墨水7的状态下继续书写时,浸溃在中棉4中的墨水7就会最终减少,如图16(b)所示,第2孔14的液密封状态被解除。于是,外部空气被再次强劲地吸入墨水罐部5内,所以,开始向中棉配置部8供给墨水7。而且,如图16 (c)所示,在第2孔14变成再次被浸溃的墨水7液密封的状态之前,继续向中棉配置部8供给墨水7。这样,当墨水7因书写而减少时,向中棉配置部8以及中棉4供给墨水7。供给中棉4的墨水7难以从中密度部53流向低密度部54。即,供给中棉4的墨水7容易流向笔尖6 —侧,因此,能够稳定地向笔尖6供给墨水7。以上是对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涂敷用具I为书写笔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是钢笔、圆珠笔、修正液等涂敷用具。因此,本体筒2的原料以及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0224]另外,笔尖6也是纤维束的树脂加工体、纤维束的热熔加工体、毛布加工体、管状笔体、在顶端具有槽的钢笔型板状笔体、毛笔体、合成树脂的多孔质气泡体、圆珠笔芯片、具有轴向的墨水引导路的合成树脂的挤压成型体等,原料以及形状可以适当地变更。并且,中棉4也如上所述,只要是具有能够浸溃墨水7的连续气孔的部件即可,其形状也不限于大致圆柱型和大致长方体型。原料以及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对中继芯3的突出部本体32与中棉4接触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突出部本体32与中棉4也可以不接触。但是,当突出部本体32 (的连通孔)与中棉4不接触时,在突出部本体32的内径小的情况下,作用在墨水7上的表面张力最终超过重力,墨水7将会滞留在中空部分21内,因此,当向中棉配置部8供给墨水7时,墨水7的单位时间的流出量有可能降低。与此相反,当突出部本体32与中棉4接触时,墨水7被中棉4的毛细管力吸引,墨水7顺畅地流动,因此,即使将中继芯3的内径设计成较小,墨水7的单位时间的流出量也稳定。因此,这样,优选突出部本体32与中棉4接触。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以中棉4覆盖第I孔13与第2孔14的开口的整个区域的方式配置,但是并不限于此。既可以是第I孔13或第2孔14的开口未被中棉4覆盖,也可以是仅第I孔13或第2孔14的开口的一部分被中棉4覆盖的结构。但是,当按照中棉4第I孔13的开口的整个区域的方式配置时,就能够更加可靠地将位于突出部11的前端附近的墨水7向中棉4 一侧吸引,因此,优选这种方式。S卩,在内部空间20内,只要按照利用中棉4的毛细管力能够将位于突出部11的前端附近的墨水7向中棉4 一侧吸引的方式,来设置突出部11与中棉4即可。而且,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按压片33是平板状,且采用与突出部本体32的侧面与基底部12的前端面25接触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的中继芯并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涂敷用具中所采用的中继芯的按压片,例如如图17所示的中继芯70的那样,也可以是以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按压片73不与基底部12接触的方式设置的结构。另外,按压片的形状既可以是一部分带圆角的结构,也可以是角部分被倒角的结构。而且,按压片与突出部本体32的接触部分也可以是因做薄(减轻)而在一部分产生间隙的结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按压片均在中继芯2中设置两个,但按压片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按照中继芯的突出部与中棉的上端面所成的角度大致为90度的方式使其接触,但是中继芯的配置角度(插入角度)并非限定于此。中继芯的突出部与中棉的上端面所成的角度并未特别限定,优选以成70度以上90度以下的方式使中继芯的突出部与中棉的上端面接触。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墨水并未特别限定,但是能够适合使用具有以下特性的墨水摄氏20度时的粘度大于6. 7mPa · s,且与固体表面接触时的接触角小于53. 8度,而且表面张力小于33. 5mN/m。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中继芯3与墨水罐部5是能够拆装的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涂敷用具并不限定于此。中继芯与墨水罐部可以一体地形成。即,也可以是当更换墨水时,在一体形成的中继芯中更换墨水罐部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一体地安装本体筒2的顶端部分28和墨水罐部5,从墨水罐部5的后方嵌入安装本体筒2的后端部分29,但本实用新型的涂敷用具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一体地形成本体筒的后端部分和墨水罐部的结构。即,也可以通过更换本体筒的后端部分而能够更换墨水的涂敷用具。例如,也可以是一体地形成本体筒的后端部分和中继芯,且将本体筒的后端部分作为墨水罐部的结构。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 中,第I孔13的孔径和内部空间20的直径(横向的长度)相同,但是它们也可以不同。第I孔13的孔径与中空部分21、22的直径也可以不同。同样,第I孔13的孔径与连结孔23的孔径也可以不同。这些口径既可以比第I孔13的孔径大,也可以比其小。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本体32的突出侧顶端的圆形面上设置第I孔13,在突出部本体32的侧面的顶端附近设置第2孔14,但设置于突出部本体32上的孔的位置并不限定于顶端部分。例如,也可以将第I孔与第2孔一起设置于突出部本体32的侧面。此时,这些第I孔和第2孔在突出部本体32的轴向上的位置既可以相同,也可以分离。另外,也可以是将第I孔和第2孔均形成于位于突出部本体32的前端的面24上的结构。此时,位于突出部本体32的前端的表面也可以不是与突出部本体32的突出方向垂直的表面,也可以是斜向切除而形成的表面。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对突出部本体32的形状是圆筒状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突出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另外,设置于突出部本体32上的孔的数量也不限定于两个。既可以是一个以上,也可以设置两个。S卩,也可以在突出部本体32的侧面部设置有多个第2孔14。另外,也可以在突出部本体32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部分设置随着朝向突出方向的顶端而逐渐缩小直径的锥形形状的部分。也可以采用在所形成的锥形形状的部分形成第I孔和第2孔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I孔13和第2孔14的开口形状为圆形,但是孔的开口形状也可以不是圆形。以下,参照图18(a)至图18(m),对孔的开孔形状进行说明。设置于突出部11的孔的开口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a),也可以是椭圆形(b)。还有,也可以如两个四边形重叠而成的那样的十字架形(C)、两个大致圆形的孔相连的葫芦形(d)、大致呈“V”字状的所谓飞镖形(e)那样,组合椭圆形和多角形而成的形状。还有,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f)、菱形(g)、梯形(i)、五边形(j)、三边形(k)等多边形。并且,也可以是星型形状(h)、“L”字形状(I)、一部分使用波浪形状的曲线的多边形(m)。这样,设置于突出部的孔的开口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但是,开口形状为圆形的孔加工容易,所以在制造上优选该形状。还有,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第I孔13和第2孔14的开口形状也可以不同。第I孔13和第2孔14也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开口形状。在突出部设置两个以上的孔的情况下也相同,孔既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开口形状,也可以是相同的开口形状。设置于突出部上的孔的开口形状的组合是任意组合。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作为与本体筒2不同而另外形成的部件的按压部件61插入中棉配置部8中的例子,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按压部件61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按压部件也可以与本体筒一体地形成。即,在形成中棉配置部的内周面上一体地形成从外侧朝向内侧(从下方向上方)突出的突起,也可以将所形成的突起作为按压部件。即,按压部件可以是在中棉配置于中棉配置部上时,能够使中棉的一部分处于收缩的状态。[0243]以下,对具备这种突起(按压突起)的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其中,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80中,如图19所示,在中棉配置部81的前端附近设置有按压突起82。如图19、20所示,按压突起82是与中棉配置部81的内周面一体地形成的外形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突起,从外侧朝向内侧(涂敷用具80的中心轴)向与中棉配置部81的内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该按压突起82从中棉配置部81的前端延伸至比中棉配置部81的前后方向的中心大致靠近前方的位置。即,按压突起82沿着涂敷用具80的前后方向(图19的上下方向,涂敷用具80的长边方向)延伸。而且,按压突起82的顶面(后端面)是倾斜面,随着朝向突出方向顶端其高度(图19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长度)逐渐降低(缩短)。即,按压突起82的顶面向斜下方(斜前方)倾斜。其中,按压突起82的宽度LI I、即按压突起82的突出方向上的最大长度Lll优选O. 5mm以上2. Omm以下,更优选I. Omm左右。另外,按压突起82的长度L12、即按压突起82的长边方向上的最大长度L12 (图19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涂敷用具8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按压突起82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优选5. Omm以上15. Omm以下,更优选7. 5mm以上11. 5mm以下,最优选9. 5mm左右。按压突起82的厚度L13、即与按压突起82的宽度LI I以及按压突起82的长度L12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L13优选O. 5mm以上2. Omm以下,更优选O. 5mm以上I. Omm以下,最优选O. 8mm左右。另外,形成多个该按压突起82,具体而言,在中棉配置部81的内周面的周向上隔着间隔排列六个按压突起(省略一部分按压突起的图示)。接着,参照图19,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80的组装构造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体筒2的顶端部分28的前侧端部安装有笔尖6。顶端部分28的内空间内30内且笔尖6的后侧设置有中棉4。此时,中棉4在被塞进由PP (聚丙烯)等适当的材料形成的筒体(图中未示)内的状态下,设置于本体筒2内。并且,此时,中棉4的前端与笔尖6的后端接触。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棉4所配置的内部空间30的中棉配置部8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朝向涂敷用具80的中心突出的按压突起82。因此,中棉4从外侧朝向内侧(向涂敷用具80的中心)被按压突起82按压。当具体地说明时,如果在将中棉4塞进筒体内的状态下,将其从后方插入中棉配置部81中,中棉被塞入中棉配置部81的由按压突起82所包围的部分。此时,中棉4的径方向上的长度比按压突起82所围成的部分的径方向上的长度长(中棉4的径方向上的长度与除去将中棉配置部81的按压突起82外的部分的径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因此,当中棉4被塞入被按压突起82围成的部分中时,中棉4就会变成外周面被按压突起82按压而压缩的状态。此外,如上所述,在按压突起82的顶面形成倾斜面。由此,形成当塞进中棉4时容易塞入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本体筒2中固定中继芯3,在内部空间30中插通中继芯3。由此,变成从中棉4的后方侧插入中继芯3的状态。突出部11的突出部本体32以及两个按压片33从后方向前方(从图I中的上方向下方)按压中棉。因此,中棉4变成被突出部本体32以及两个按压片33从上方按压,被按压突起82从侧方按压的状态。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从中继芯3的后方侧安装有墨水罐部5,从墨水罐部5的后方安装有本体筒2的后端部分29。以上是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80的组装构造的说明。以下,还参照图21、22,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I的作用进行说明。当为了书写使笔尖6朝向下侧时,如图21 (a)所示,墨水7因重力从墨水罐部5的内部空间45向中棉配置部81侧移动。此时,墨水7通过墨水供给孔49,移动至中继芯3的内部空间20的下方部分。移动至突出部11的下端附近的墨水7因自重以及中棉4的毛细管力被向下方侧吸引。由此,墨水7从第I孔13排出,被供给至中棉配置部81。S卩,中继 芯3的内部空间20成为供给墨水7时的墨水流通通路。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压片33从上方按压中棉4。除此之外,中棉4变成还被按压突起82从外侧向内侧按压的状态。由此,在位于按压片33的下方侧且按压突起82的内侧的部分形成空隙率较低的中密度部83。即,被按压片33等从上方按压而向下方靠近的中棉4的一部分、和被按压突起82从外侧按压而向内侧靠近的中棉4的一部分集中,形成有中密度部83。其中,本实施方式的中密度部83与未被按压突起82从下方按压中棉4的第I实施方式的中密度部53相比,空隙率低,密度高。由此,在中棉4中,在上方部分形成有空隙率较高纤维密度较低的低密度部54,在下方部分形成有空隙率较低纤维密度较高的中密度部83。笔尖6成为纤维密度比中棉4的中密度部83高的高密度部。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中棉4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形成有连续的纤维密度不同的部分,朝向下方,纤维密度增大。而且,从中棉4的后端朝向笔尖6的前端,低密度部54、中密度部83、高密度部(笔尖6)连续。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1 (a)所示,从中棉4的下端至第2孔14的上端附近是中密度部83,从第2孔14的上端附近至后方的部分是低密度部54。由此,能够稳定地向笔尖6供给墨水7。例如,当墨水7是仅靠自重而未到达第I孔13的开口的墨水时,也能够将墨水7从中继芯3中吸入中棉4,并使其从中棉4向笔尖6移动。以下,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图21 (a)所示的状态下向中棉配置部81继续供给墨水7,由此,如图21 (b)所不,在中棉4中浸溃墨水7。而且,当墨水7浸溃在中棉4中时,中棉配置部81的墨水7的水位(液位)就会上升(水位的界线接近墨水罐部5侧)。上升的中棉配置部81的墨水7的水位最终到达第I孔13的高度(位置),并且,如图21 (c)所示,上升至比第I孔13高的位置(靠近墨水罐部5的位置)。这样,当中棉配置部81的墨水7的水位上升时,最终如图21(d)所示,墨水7充满至第2孔14的位置。由此,第2孔14变成被浸溃的墨水7液密封的状态,实际上被密闭。于是,不能将外部空气导入墨水罐部5的内部空间45,停止向中棉配置部81供给墨水7。[0270]而且,当在图21 (d)、图22 (a)那样的在中棉4的前侧浸溃墨水7的状态下继续书写时,浸溃在中棉4中的墨水7就会减少,如图21 (b)所示,第2孔14的液密封状态被解除。于是,外部空气被再次强劲地吸入墨水罐部5内,所以,开始向中棉配置部8供给墨水7。于是,如图21 (c)所示,在第2孔14变成再次被浸溃的墨水7液密封的状态之前,继续向中棉配置部8供给墨水7。这样,当墨水7因书写而减少时,向中棉配置部8以及中棉4供给墨水7。供给中棉4的墨水7难以从中密度部53流向低密度部54。S卩,供给至中棉4的墨水7容易流向笔尖6 —侧,因此,能够稳定地向笔尖6供给墨水7。以上是对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此外,也可以在一个涂敷用具中设置在第2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吸存体收缩部件和在第3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按压突起的两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涂敷液收纳部也可以由墨水盒等涂敷液盒构成,涂敷液盒也可以为在其后端部具备以下所示的嵌合部的构造。
本变形例中的涂敷用具90具有涂敷用具本体201,该涂敷用具本体201具备筒部202和笔尖6 (涂敷体),筒部202内置中棉4 (涂敷液吸存体)和中继芯3 (流路形成部),在涂敷用具本体201的筒部202内安装有墨水盒200a (涂敷液盒),从墨水盒200a的涂敷液供给孔向笔尖6侧供给墨水(涂敷液)。墨水盒200a在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201中的状态下,其大部分在筒部202内,仅仅后端部从筒部202露出。在墨水盒200a的后端部有嵌合部100,能够将其他的墨水盒200b的一部分与在装在涂敷用具本体201中的墨水盒200a的上述嵌合部100嵌合。如图23所示,该变形例中的嵌合部100具有多个凸部101和多个凹部102。其中,在该变形例中,没有特别记载的结构与第I 第3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相同。嵌合部100以旋转轴η (中心轴)为中心成N圈旋转对称。此外,N是2以上的自然数。在本变形例中,为三圈旋转对称。凸部101和凹部102以嵌合部100的中心为旋转轴在周向r上交替配置。在整个嵌合部100中,凸部101与凹部102的数量相同。在本变形例中,凸部101和凹部102均分别设置三个。凸部101和凹部102当俯视时均呈大致扇形。如图23所示,凸部101具有作为凸部101的顶面部分的突出面105 ;和沿着突出面105的边缘朝向前方延伸的立壁面106 (立壁部)。凸部101的突出面105从顶点朝向外侧平缓地向下倾斜。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从中心侧朝向外侧平缓地向下倾斜。由于设置有这种倾斜,所以,当在将墨水盒200(200a、200b)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中的状态下时,即使使用者想要摘除墨水盒200,手指也不会卡住。另外,从突出面105至立壁面106的角部被倒角,所以,在更换后述的墨水盒时,使嵌合部100彼此对齐,能够顺利地使其嵌合。另外,随着朝向中心(中心轴n),凸部101的周向r的长度逐渐变短。凹部102具有吸引面107 (底面)。吸引面107从外侧朝向中心缓慢地向下倾斜。随着朝向中心侧(中心轴侧),凹部102的周向r的长度逐渐变短。凸部101相对图25所示的平面X朝向后方突出,凹部102相对于平面X朝向前方吸引。其中,图25所示的X是指,与中心轴η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I)正交,通过作为嵌合部100的外边缘的外边缘部103的平面。[0283]凸部101的相对平面X的突出长度Hl与凹部102的相对平面X的吸引长度H2大
致相等。而且,当相对平面X的凸部101的突出面105的倾斜角度为δ时,相对平面X的凹部102的吸引面107的倾斜角度变成-δ。这样,突出面105与吸引面107的倾斜角度对应,所以,当使两个墨水盒200的嵌合部100彼此嵌合时,使这些突出面105与吸引面107沿着它们。另外,嵌合部100的角部具有平缓的圆角。即,如图23所示,嵌合部100的外周边缘部分203形成曲面。因此,使用者的手指难以卡住。其中,在本变形例中,外周边缘部分203与突出面105相连形成一个弧形曲面。还有,嵌合部100中的凸部101的侧壁(立壁部106,该表面也可以是凹部102的侧壁)以凸部101的突出面105侧(顶面侧)缩小的方式呈锥形形状倾斜。当着眼于凹部102时,以凹部102的吸引面107 (底面)变窄的方式呈锥形形状倾斜。详细来讲,如图25 (C)所示,立壁面106相对与墨水盒200的中心轴平行的Z-Z线以角度Θ倾斜。g卩,Θ是墨水盒200的中心轴的倾斜角度。该倾斜并非仅设置于凸部101的立壁面106中的左横面110以及右横面111上,也可以设置于中央侧面112 (嵌合部100的凸部101中的中央侧的立壁面。参照图25(a)、(b))。即,在所有立壁面106上都倾斜设置。此外,也可以为如上述方式使左横面110以及右横面111倾斜、不使中央侧面112倾斜(形成沿着中心轴的角度)的结构。上述墨水盒200的中心轴的倾斜角度Θ优选2度以上8度以下,更优选3度以上5度以下。在本变形例中,Θ是4度。接着,对墨水盒200的一般更换步骤以及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其中,为了便于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为被更换对象的墨水盒200称为用完的墨水盒200a(被更换涂敷液盒),将作为更换对象的墨水盒200称为崭新的墨水盒200b (更换涂敷液盒)。另外,在以下的墨水盒的各个部分的符号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时,在其末尾添加“a”的情况下,指用完的墨水盒中的部分,在末尾添加“b ”的情况下,指崭新的墨水盒中的部分。首先,对更换之前的各个墨水盒200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用完的墨水盒200a (被更换涂敷液盒)采用拆下墨水栓(密闭部件),在涂敷用具本体中安装墨水盒200的姿势(以下,也称作安装姿势)。用完的墨水盒200a(更换涂敷液盒)在安装姿势下,在本体筒的墨水盒安装部的顶端部(中棉配置部8、81侧),在内部空间从中继芯的后方侧安装用完的墨水盒200a。而且,本体筒的外周面与墨水盒200a的外周面平缓地连续,形成一个连续的表面。因此,即便使用者想要取出墨水盒200a,手指也不会卡住,不会意外地拆下墨水盒200a。另一方面,崭新的墨水盒200b在盒本体上装有墨水栓。接下来,对在用完的墨水盒200a上安装有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状态进行说明。在安装状态下,如图24所示,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嵌合部IOO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嵌合部IOOb相互嵌合,形成一体。具体而言,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嵌合部IOOa的立壁面106的左横面110以及右横面111、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嵌合部IOOb的立壁面106的左横面110、右横面111至
少在其一部分接触。[0299]更详细地来讲,嵌合部IlOa的左横面110、右横面111 ;与嵌合部IlOb的左横面110、右横面111以横跨平面X的方式接触(图25 (a)中用阴影网格表示接触位置)。在图25 (b)所示的嵌合部IOOa的接触部分的突出方向I的长度H3是从突出面105的顶端至吸引面107的基端的距离(HI + H2)的60%至90%,优选70%至90%,尤其优选80%至85%。接触面积越大,嵌合就越牢固。于是,通过牢固的嵌合,盒更换时的操作性提高,考虑解除该嵌合时的操作性,优选设定上述接触部分的面积。按照以下方式来设计当使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嵌合部IOO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嵌合部IOOb相互嵌合时,在这些嵌合部IOOaUOOb中的相互的突出面105和吸引面107之间形成有间隙。S卩,如图24所示,在嵌合部IOOa的吸引面107a和嵌合部IOOb的突出面105b之间空出间隙。另外,在嵌合部IOOb的吸引面107b和嵌合部IOOa的突出面105a之间空出间隙。换而言之,嵌合部IOOa的突出面105a与嵌合部IOOb的吸引面107b不 接触。另外,嵌合部IOOb的突出面105b与嵌合部IOOa的吸引面107a不接触。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突出面105的突出方向顶端部、和在其顶端部的延长线上且与吸引面107对应的部位的间隔d设计为O. 5mm至5mm。优选设计为Imm至3mm。在此,图24 (b)所示的Xl与上述X相同,是与嵌合部IOOa的中心轴η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I)正交,通过作为嵌合部IOOa的外边缘的外边缘部103的平面,图24 (b)所示的X2是与嵌合部IOOb的中心轴η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I)正交,通过作为嵌合部IOOb的外边缘的外边缘部103的平面。当对平面Xl与平面Χ2的距离进行阐述时,按照上述方式来进行设计,所以,平面Xl与平面Χ2以隔着规定距离的方式来设计。平面Xl与平面Χ2的距离是与吸引面107和突出面105的距离d大致相等的距离,隔着O. 5mm至5mm。优选Imm至3mm。而且,在被嵌合的状态下,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凸部IOlb被在图23所示的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周向r上相邻的立壁面106夹持。另外,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凸部101被在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周向r上相邻的立壁面106夹持。即,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凸部IOl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凸部IOlb相互嵌合,被相互的立壁面106夹持。此时,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凸部IOla(凹部102a)的侧壁面和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凸部IOlb (凹部102b)的侧壁面分别为锥形形状,所以,在这些凸部IOla和凸部IOlb之间力相互作用,产生楔效应。具体而言,在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凸部IOla的左横面110、右横面111、和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凸部IOlb的左横面110、右横面111之间,力相互作用。因此,当手握崭新的墨水盒200b,拔出用完的墨水盒200a时,拔出力发生作用,但因上述楔效应产生反作用力,因此,嵌合部IOOaUOOb之间的嵌合状态不容易被解除。如上所述,为了发挥楔效应,嵌合部100的原材料优选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缩醛、ABS树脂。对更换操作进行说明。首先,使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嵌合部IOOb朝向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后方(嵌合部100a)对峙,安装嵌合部100a、100b。此时,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本体筒卡合部以朝向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本体筒卡合部相对的方向的状态安装。即,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本体筒卡合部朝向前方,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本体筒卡合部朝向后方。而且,如上所述,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嵌合部IOO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嵌合部IOOb相互嵌合,形成一体。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凸部101被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周向r上相邻的凸部101夹持。即,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凸部101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凸部101相互卡合,限制用完的墨水盒200a沿着周向r向薪新的墨水盒200b的相对的移动。接着,通过旋转与用完的墨水盒200a嵌合的崭新的墨水盒200b,来解除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卡合片与本体筒的卡合槽的螺纹接合关系。接着,从涂敷用具本体中拔出用完的墨水盒200a。此时,在本变更例中,嵌合部IOOa与嵌合部IOOb保持嵌合状态,用完的墨水盒200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成为一体被拔出。该嵌合状态牢固,因此,即便使这些用完的墨水盒200a以及崭新的墨水盒200b沿着长边方向(重力方向)下垂,嵌合部IOOa与嵌合部IOOb也保持嵌合的状态,不会分离。即,一个嵌合部IOOa不会离开另一个嵌合部100b,嵌合状态不会被解除。 接着,在使嵌合部IOOa与嵌合部IOOb嵌合的状态下,使这些用完的墨水盒200a以及崭新的墨水盒200b旋转,使用完的墨水盒200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位置关系反转。另外,拆下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墨水栓。其中,拆下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墨水栓的操作、和使用完的墨水盒200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 —体旋转的操作的顺序不分先后,但是从防止液体外漏的观点来看,优选先进行使用完的墨水盒200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位置关系反转的操作。然后,从涂敷用具本体201的后方插入崭新的墨水盒200b。即,以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本体筒卡合部在前方的方式插入。此时,保持嵌合部IOOa与嵌合部IOOb的嵌合状态,手握用完的墨水盒200a,将崭新的墨水盒200b插入涂敷用具本体中。然后,沿着周向r旋转用完的墨水盒200a。此时,由于用完的墨水盒200a的嵌合部IOO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嵌合部IOOb相互嵌合,因此,施加在用完的墨水盒200a上的周向r上的外力传递到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嵌合部100b。即,崭新的墨水盒200b与用完的墨水盒200a —体地旋转。当用完的墨水盒200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 —体地旋转时,本体筒的卡合槽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卡合片就会螺纹接合。而且,在本体筒的卡合槽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卡合片螺纹接合后,解除用完的墨水盒200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嵌合状态。此时,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卡合片与本体筒的卡合槽螺纹接合,所以,它不会从本体筒上脱落。此外,也可以朝向用完的墨水盒200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的轴向的弯曲方向施加外力,然后解除嵌合部IOOaUOOb的嵌合状态。这样,墨水盒的更换结束。在本变形例的墨水盒200中,如上所述,用完的墨水盒200a与崭新的墨水盒200b通过牢固的嵌合能够连接,因此,在墨水盒的更换操作中,能够减少更换的麻烦。可是,嵌合部100能够通过喷射成型等而成形,但是实际上,在通过喷射成型等而成形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成形误差。例如,在外边缘部103上且相邻的图26的周向!■上的突出面105和吸引面107的交界部分之间的距离Da (吸引面107的弦的长度)的尺寸有时会产生误差。[0324]根据本变形例的墨水盒200,由于除了立壁面106的接触面形成为锥形形状外,而且在设计方面,在嵌合部IOOa的吸引面107和嵌合部IOOb的突出面105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所以,即使嵌合部100发生一些成形误差,也能够容许该误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墨水罐部的本体筒卡合部也可以具备以下所示的构造。具体而言,其是更换用的墨水盒(涂敷液盒)的构造,是容易从本体筒卡合部上拆下墨水栓的构造。在该变形例中,没有特别记载的结构也与第I 第3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相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以及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如图27所示,组装在涂敷用具中并使用的墨水盒301 (涂敷液盒)由墨水罐部302(涂敷液收纳部)和墨水栓303 (密闭部件)构成。墨水罐盒302包括一个端部开放的罐本体部42 ;和安装在该罐本体部42的开放端侧的本体筒卡合部306。首先,对本体筒卡合部306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本体筒卡合部306包括圆筒状的筒体本体311 ;将贮存在罐本体部42中的墨水向外部引导的圆筒状的排出部312 ;和具备凸轮功能的挤压引导器313。筒体本体311是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开放(也称为端部开放端部),另一个端部密闭(也称为端部密闭端部)的有底状的构造,如图27所示,在内部形成端部空间329。更具体地来讲,筒体本体311具有形成圆筒的侧壁的端部侧面壁332 ;和形成端部密闭端部的端壁的端部端面壁333,由此形成端部空间329。另外,筒体本体311还具有外周突条325 ;两个卡合槽322 ;和一个端面贯通孔335。外周突条325是形成于端部侧面壁332的外侧面的肩部,是与罐本体部42卡合的部分。卡合槽322是形成于端部端面壁333的边缘端部分的切口状的槽部,正面观看时的形状是方形形状。端面贯通孔335位于端部端面壁333的大致中央位置,是沿着端部端面壁333的部件厚度方向贯通的孔。如上所述,排出部(涂敷液排出口)312设置于端部密闭端部、即端部端面壁333上,是沿着与该端部端面壁333正交的方向(本体筒卡合部306的轴线方向)向外侧突出的圆筒状的部分。更具体地来讲,如图28所示,排出部312向与筒体本体311的端部侧面壁332相反的方向突出,其基端侧以与筒体本体311的端面贯通孔335连通的方式配置。而且,排出部312的内径尺寸设定为与端面贯通孔335的开口径大致相同的程度或者比其略大。即,排出部312通过端面贯通孔335与筒体本体311的端部空间329连通。换而言之,排出部312是能够作为使通过端面贯通孔335的墨水向外部流出的墨水供给孔发挥作用的部分。另外,如图27所示,排出部312在内侧面设置有被嵌合部336。被嵌合部336是排出部312的内径狭小的部分,是从排出部312的轴线方向大致中央至基端的区域f。具体而言,被嵌合部336所占的区域f是从距排出部312的顶端轴线方向2. 5 3. Omm左右的基端附近的位置至基端的区域。即,排出部312的区域f以外的顶端侧的内径比被嵌合部336的内径略宽。[0335]挤压引导器313设置于筒体本体311的端部端面壁333上,是以沿着与该端部端面壁333正交的方向(本体筒卡合部306的轴线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引导用的壁。具体而言,如图28所示,挤压引导器313大致分为以端部端面壁333为基准,突出长度(竖立设置高度)变化的倾斜区域315 ;和突出长度(竖立设置高度)一定的平坦区域316。挤压引导器313由倾斜区域315和平坦区域316以俯视观看时形状为圆形的方式配置,倾斜区域315的突出顶部在圆周方向上倾斜。更具体地来讲,在本变形例中,如图29所示,挤压引导器313具有将倾斜区域315和平坦区域316作为一组的单个引导区域317,通过组合两组单个引导区域317a、317b而成。而且,挤压引导器313以组合该两组单个引导区域317a、317b而形成的圆的中心与排出部312的轴心一致的配置,并且挤压引导器313的直径比排出部312的外径大。即,挤压引导器313围绕配置在排出部312的径方向外侧的位置。而且,在本变形例中,挤压引导器313的内侧面从排出部312的外侧面远离一定距离,在挤压引导器313与排出部312之间形成间隙341 (图27)。 另外,如上所述,各个单个引导区域317是具有倾斜区域315和平坦区域316的结构。在本变形例中,倾斜区域315和平坦区域316具有被进一步细分的区域。S卩,倾斜区域315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坡度不同的两个区域。具体而言,如图29所示,倾斜区域315包括坡度比其中一个区域平缓的缓坡度部318 ;和坡度比另一个区域陡的陡坡度部319,并且采用呈阶梯式从缓坡度部变成陡坡度部的结构。缓坡度部318是单个引导区域317的一部分的区域,在圆周方向上展开的角度为110 113度的区域(圆弧区域),优选上述角度为112度的圆弧区域,而且是突出顶部(竖立设置顶部)为2 3度的上升坡度(朝向突出方向的坡度)α,优选3度的上升坡度α的部分。在本变形例中,在俯视观看挤压引导器313的状态下,缓坡度部318的倾斜在逆时针方向上呈现上升坡度。陡坡度部319是单个引导区域317的一部分区域,是以缓坡度部318的最顶部(沿着上升坡度的倾斜的终点部)为起点,在圆周方向上展开的角度为23 26度的圆弧区域,优选上述角度为25度的圆弧区域,而且是突出顶部(竖立设置顶部)为15 17度的上升坡度(朝向突出方向的坡度)β,优选17度的上升坡度β的部分。即,陡坡度部319与缓坡度部318相同,在逆时针方向上呈现上升坡度。另一方面,平坦区域316设置于夹持倾斜区域315的位置的两个部位。具体而言,如图28所示,平坦区域316包括突出长度(竖立设置高度)比其中一个区域短(低)的低位平坦部326 ;和突出长度(竖立设置高度)比另一个区域长(高)的高位平坦部327。如图28所示,低位平坦部326是单个引导区域317的一部分,是在圆周方向上展开的角度为8 11度的圆弧区域,优选上述角度为10度的圆弧区域,而且是从筒体本体311的端部端面壁333突出的突出长度(竖立高度)为I. O I. 2mm左右的部分。在低位平坦部326的圆周方向的一个端部(逆时针方向的终点部)与缓坡度部318的最底部(沿着上升坡度的倾斜的起点)连续地连接。换而言之,当以逆时针方向为基准时,低位平坦部326相当于单个引导区域317的起点。高位平坦部327是单个引导区域317的一部分,是在圆周方向上展开的角度为31 34度的圆弧区域,优选上述角度为33度的圆弧区域,而且是从筒体本体311的端部端面壁333突出的突出长度(竖立高度)为4. O 4. 2mm左右的部分。在高位平坦部327的圆周方向的一个端部(逆时针方向起点部)与陡坡度部319的最顶部连续地连接。另外,附带对该陡坡度部319和高位平坦部327的连接部340进行说明时,如图28、29所示,突出顶部形成平滑的曲线状。具体而言,该连接部340形成突出顶部的曲率呈现按照一定的比例变化的回旋曲线的形状。这样,各个单个引导区域317在逆时针方向上依次排列低位平坦部(平坦区域)326、缓坡度部(倾斜区域)318、陡坡度部(倾斜区域)319、高位平坦部(平坦区域)327,采用占据挤压引导器313的圆周中的张开180度的圆弧区域(半圆)的结构。S卩,如图29所示,挤压引导器313的两个单个引导区域317a、317b在圆周方向上排列,其中一个单个引导区域317a的高位平坦部327与另一个引导区域317b的低位平坦部326连接,其中一个单个引导区域317a的低位平坦部326与另一个单个引导区域317b的高位平坦部327连接,形成连续的圆形壁。其中,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8中,按照角度急剧变化的方式描绘低位平坦区域326 和缓坡度部318的连接部、以及缓坡度部318和陡坡度部319的连接部,但是这些连接部的实际形状优选角度平缓地变化的形状。尤其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连接部也可以是角度急剧变化的机构。接着,对墨水栓303 (密闭部件)进行说明。如图30所不,墨水栓303包括一个表面开放的有底状的帽体307 ;和设置于帽体307的内侧的突起状的压入部308及滑动部309。帽体307的外观是圆筒状,包括形成侧壁的帽侧面壁345 ;和形成圆筒的一个端部壁的帽端面壁346,还具有被它们围绕的帽空间347。压入部308位于帽空间347内,是以帽端面壁346为基端,朝向帽体307的开放端侧突出的部分。另外,压入部308的截面形状大致为圆形,在突出方向(帽体307的轴线方向)顶端侧设置易于插入部348。易于插入部348是压入部308的截面积比其他部位狭小的部分,是从压入部308的突出方向中途的位置至顶端的区域。具体而言,易于插入部348所占的区域从压入部308的突出方向中途的位置至顶端是I. 5 I. 8mm左右的长度。滑动部309位于帽空间347内,是从帽侧面壁345的内侧面突出的部分。具体而言,滑动部309形成为沿着帽体307的轴线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突条。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部309设置于一个帽307的两个部位,该滑动部309a、309b彼此以在帽体7的直径上相对的方式配置。换而言之,当两个滑动部309a、309b通过一条直线连结时,压入部308位于该直线上且中央位置。接着,对从墨水罐部302中拆下墨水栓303时的操作进行说明。本变形例的墨水盒301 (涂敷液盒)具有通过使墨水iil部302和墨水检303在墨水盒301的轴线的周方向上相对地旋转,使两者分离的功能。S卩,在上述墨水罐部302被密闭的状态下(图27),形成将墨水罐部302竖立的状态,即墨水盒301的轴线大致朝向垂直方向的姿势,固定墨水罐部302,相对墨水栓303沿着逆时针方向施加力。于是,墨水栓303相对墨水罐部302旋转。具体而言,在墨水栓303旋转之前,墨水栓303的滑动部309a、309b双方均位于墨水罐部302的本体筒卡合部306中的挤压引导器313的低位平坦部326,通过施加逆时针方向的力,使滑动部309a、309b朝向与低位平坦部326相邻的缓坡度部318移动。于是,当墨水栓303的滑动部309a、309b向本体筒卡合部306的缓坡度部318移动时,旋转力加速该倾斜。即,滑动部309a、309b沿着缓坡度部318移动,墨水栓303随之向远离本体筒卡合部306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墨水栓303的压入部308向从本体筒卡合部306的排出部312拔出的方向移动。而且,当墨水栓303的滑动部309a、309b到达本体筒卡合部306的缓坡度部318的逆时针方向终点部(缓坡度部318的最顶部)时,墨水栓303变成更加远离本体筒卡合部306的状态,压入部308与排出部312的嵌合状态被解除。即,墨水拴303的压入部308使墨水栓303相对墨水罐部302相对旋转,由此,从图27所示的墨水拴303的旋转开始之前的状态,向拔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在本变形例中是I. 20 I. 40mm,优选I. 30mm左右)。换而言之,滑动部309a、309b从缓坡度部318的最底部移动至最顶部,由此,墨水栓303从图27所示的状态,向远离墨水罐部302的方向移动上述一定距离。当从墨水栓303的压入部308与本体筒卡合部306的排出部312的嵌合状态被解 除的状态,继续逆时针旋转墨水栓303时,墨水栓303的滑动部309a、309b就会向本体筒卡合部306的陡坡度部319移动。滑动部309a、309b沿着陡坡度部319移动,墨水栓303随之向远离墨水罐302的方向大幅度地移动。具体而言,当滑动部309a、309b从陡坡度部319的最底部移动至最顶部时,墨水栓303从墨水栓303的嵌合被解除后的状态,向远离墨水栓302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在本变形例中是2. 00 2. IOmm左右)。而且,当墨水栓303继续旋转,墨水栓303的滑动部309a、309b通过陡坡度部319时,该滑动部309a、309b借助曲线状的连接部340,向高位平坦部327移动。S卩,墨水栓303的滑动部309a、309b载置于高位平坦部327上,由此来保持陡坡度部319到罐本体部42的最大分离距离(至图27的位置的距离)。如以上所述那样,本变形例的结构是,使墨水罐302和墨水栓303围绕轴线相对旋转,能够使墨水栓303从墨水罐部302脱离。具体而言,墨水盒301的结构是,使墨水栓303的滑动部309a、309b沿着挤压引导器313的倾斜区域315移动,由此能够使墨水栓303向远尚墨水iig部302的方向移动。由此,当从墨水_部302拆下墨水检303时,不需要进打使墨水罐部302和墨水栓303相对另一个相对地牵拉的动作,因此,能够防止贮存在墨水罐部302内的墨水意外地飞散。还有,在本变形例中,倾斜区域315采用坡度呈阶梯式变化的结构,具体而言,采用具有缓坡度部318和陡坡部319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少在墨水罐部302和墨水栓303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即,在本变形例中,采用以下结构当墨水栓303的压入部308与本体筒卡合部306的排出部312嵌合,使墨水罐部302内密闭时,墨水栓303的滑动部309a、309b在本体筒卡合部306的缓坡度部318上移动,当压入部308与排出部312的嵌合被解除,墨水罐部302的密闭状态被解除时,滑动部309a、309b在陡坡度部319上移动。换而言之,在本变形例中,当需要抵抗压入部308和排出部312的嵌合力、以及滑动部309a、309b和挤压引导器313之间的摩擦力的外力时,滑动部309a、309b在缓坡度部318上移动,当只需要抵抗滑动部309a、309b和挤压引导器313之间的摩擦力的外力时,滑动部309a、309b在陡坡度部319上移动。这样,在本变形例中,考虑在墨水罐部302和墨水栓303之间产生的嵌合力和摩擦力等的变化,挤压引导器313的倾斜区域315采用坡度呈阶梯式变化这样的构成方式,因此,能够减少使上述两者相对移动时所需的外力。其结果是,为了拆下墨水栓303,无需倾斜墨水罐部302,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墨水意外漏出的可能性。另外,在墨水栓303与墨水罐部302的嵌合状态被解除后,通过陡坡度部319能够使墨水栓303大幅度地远离墨水罐部302,因此,需要者目视就容易判断罐本体部42的密闭状态是否已被解除。即,容易目视确认墨水检303与墨水iig部302的当如关系,因此,尽管墨水_部302与墨水栓303的嵌合状态已被解除,但通过使墨水罐302颠倒等方式,能够最大地降低墨水漏出的可能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将通过倾斜区域315的滑动部309a、309b载置于作为挤压引导器313中的最大突出位置的高位平坦部327上,因此,能够确保需要者等可靠地目视确认墨水栓303已经从墨水罐部302脱离,而且,尽管已经解除墨水栓303与墨水罐部302的嵌合状态,但也能够防止之后因某种影响墨水栓303与墨水罐部302再次嵌合的问题。(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中,列举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各个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分别制作下述实施例I至实施例4的涂敷用具。而且,调查各个实施例的涂敷用具的流向中棉的墨水流出量。此时,调查是对每个实施例在多个涂敷用具中进行的。另外,涂敷用具以及墨水的中继芯以外的条件完全相同。其结果是,能够得到下述表I所示的结果。其中,在墨水流出量为2. 7g以上的情况下,发生墨水漏出。(实施例I)实施例I的涂敷用具是使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的涂敷用具I (参照图I)中的中继芯3的按压片33的厚度L2为2. 0mm,突出部11的最大宽度L3为13. Omm的涂敷用具。(实施例2)实施例3的涂敷用具是使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的涂敷用具I (参照图I)中的且中继芯3的按压片33的厚度L2为I. 5mm,突出部11的最大宽度L3为10. 5mm的涂敷用具。(实施例3)实施例3的涂敷用具是使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的涂敷用具I (参照图I)中的中继芯3的按压片33的厚度L2为I. 5mm,突出部11的最大宽度L3为13. Omm的涂敷用具。(实施例4)实施例4的涂敷用具是使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的涂敷用具I (参照图I)中的中继芯3的按压片33的厚度L2为2. 0mm,突出部11的最大宽度L3为10. 5mm的涂敷用具。(表I)
最大流出量(g) 最小流出量(g) 平均流出量(g)
实施例 I0.8657O. 1842O. 5108
实施例 2I. 77570.08070.667权利要求1.一种涂敷用具,其具有涂敷液收纳部,能够在使涂敷液在内部流动的状态下填充涂敷液;和用于涂敷涂敷液的涂敷体,该涂敷用具具备在涂敷液收纳部和涂敷体之间浸溃涂敷液的涂敷液吸存体,在涂敷液收纳部和涂敷液吸存体之间设置有具有涂敷液能够流通的流路的流路形成部,所述涂敷用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形成部具有突出部和按压部, 所述突出部,朝向涂敷体侧突出,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分,设置有连通中空部分和外部的连通孔, 所述按压部是从突出部的侧面朝向外方大致垂直地突出的突起,至少一部分从上方接触涂敷液吸存体, 在按压部中,作为与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以及按压部的突出方向分别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的按压部的厚度是I. Omm以上3. Omm以下。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干 所述按压部的突出方向上的长度是2. Omm以上4. 5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干 所述按压部形成有多个,至少ー组的按压部设置于隔着突出部相対的位置,从其中一个按压部的突出端至另ー个按压部的突出端的距离是8. 5mm以上14. O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按压部是平板状,从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的基端部分延伸至顶端部分附近。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设置有两个以上,连通孔的至少ー个设置于突出部的顶端附近,在比该连通孔更靠突出部的基端侧设置其他的连通孔。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干 所述按压部的下端位于比所述连通孔更靠上方的位置,所述突出部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干 涂敷液吸存体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流路形成部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干 所述流路形成部由基底部和突出部形成,基底部和突出部是直径不同的圆筒状,具有连通各自的中心部分的中空孔,在突出部的顶端的圆形面和侧面的顶端附近分别设置有所述连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突出部的侧面的顶端附近形成的连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按压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干 所述流路形成部与涂敷液收纳部一体地形成。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干 所述流路形成部和涂敷液收纳部能够以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干 涂敷液收纳部在下方设置有连通外部和内部空间的收纳部侧贯通孔,所述流路形成部由基底部和突出部形成,在所述基底部形成有筒状部,筒状部与所述突出部的中空部分连通, 当安装了所述流路形成部和涂敷液收纳部时,收纳部侧贯通孔与筒状部连通。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靠近涂敷体的部分形成有吸存体收纳部,所述涂敷液吸存体配置于吸存体收纳部内, 在吸存体收纳部内配置有吸存体收缩部件, 该吸存体收缩部件与所述涂敷液吸存体接触,涂敷液吸存体成为收缩的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存体收缩部件配置于吸存体收纳部的涂敷体侧的端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体是棒状体,所述吸存体收缩部件是环状体, 所述涂敷体的一部分位于吸存体收纳部内,吸存体收缩部件以围绕涂敷体的状态配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存体收缩部件具有朝向涂敷液吸存体侧突出的突起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吸存体收缩部件的顶面形成有多个突起部,所述多个突起部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列状地配置。
1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形成部的至少一部分从上方插入到涂敷液吸存体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的插入到涂敷液吸存体中的部分的插入方向上的长度是15. Omm以上25. Omm 以下。
19.如权利要求I至18任一项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靠近涂敷体的部分形成有吸存体收纳部,所述涂敷液吸存体配置于吸存体收纳部内, 在吸存体收纳部的内周面形成有按压突起,其从外侧朝向内侧突出,在包括上下方向成分的方向上延伸。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突起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是5. Omm以上15. Omm以下。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突起的突出方向上的长度是0. 5mm以上2. Omm以下。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作为与所述按压突起的延伸方向以及所述按压突起的突出方向分别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的按压突起的厚度是0. 5mm以上2. Omm以下。
23.如为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涂敷用具本体,该涂敷用具本体具备筒部和所述涂敷体,筒部内置所述涂敷液吸存体和所述流路形成部,所述涂敷液收纳部由涂敷液盒构成,在所述涂敷用具本体的筒部内安装有所述涂敷液盒,从所述涂敷液盒的涂敷液供给孔向涂敷体侧供给涂敷液,其中,所述涂敷液盒在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中的状态下,其大部分位于筒部内,仅仅后端部从筒部露出, 在所述涂敷液盒的后端部具有嵌合部,能够使其他的涂敷液盒的一部分嵌合到安装在涂敷用具本体中的涂敷液盒的所述嵌合部。
24. ー种涂敷液盒,其为在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涂敷用具中组装使用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液盒具有 设置有涂敷液排出ロ的涂敷液收纳部;和 密闭部件,其密闭该涂敷液排出ロ,能够将涂敷液收纳部内部密闭, 在涂敷液收纳部,设置有以围绕涂敷液排出ロ的方式突出的挤压引导器,该挤压引导 器具有突出顶部以沿着围绕方向呈阶梯式不同的上升坡度倾斜的倾斜区域, 在密闭部件上设置与挤压引导器抵接的滑动部, 当使所述滑动部沿着所述挤压引导器的倾斜区域的上升坡度移动时,密闭部件对涂敷液收纳部的密闭状态被解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涂敷用具,该涂敷用具在连通管的孔径细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多种涂敷液,能够稳定地从涂敷液吸存体向笔尖供给涂敷液,并且能够防止涂敷液从墨水吸存体中漏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敷用具(1),具有涂敷液收纳部(5);涂敷液吸存体(4);和涂敷体(6),在涂敷液收纳部(5)和涂敷液吸存体(4)之间设置有具有涂敷液(7)能够流通的流路形成部(3)。此时,在流路形成部(3)中设置有突出部(11)和按压部(33)。而且,使按压部(33)的厚度在1.0mm以上3.0mm以下,使按压部的至少一部分从上方接触涂敷液吸存体(4)。
文档编号B43K8/03GK202641093SQ20122022773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中谷泰范, 土田升平, 山野富弘 申请人:株式会社樱花彩色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