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以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853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以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技术,且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窄边框需求日益渐增。为了达到窄边框的需求,显示装置中的走线将会有较为复杂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走线(例如:数据线)的长度可能会不尽相同,而不同长度的走线具有不同的线阻值。如此,电性耦接至线阻值较大的走线的像素或子像素将会有充电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内容提出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其驱动方法,藉以解决现有技术所述及的问题。

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面板以及一控制器。显示面板包含多个子像素以及一多工器。多工器包含多个分别电性耦接该些子像素的输出端。控制器用以输出多个选择信号至多工器。控制器更用以独立地调整其中一选择信号于一扫描期间中的一致能期间的长度,以使此致能期间的长度与其他选择信号于此扫描期间中的多致能期间的长度不相同。

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驱动方法。驱动方法用以驱动一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包含:通过显示装置中的一控制器独立地调整多个选择信号中的其中一选择信号于一扫描期间中的一致能期间的长度,以使此致能期间的长度与其他选择信号于此扫描期间中的多致能期间的长度不相同;以及通过控制器输出该些选择信号至显示装置中的一多工器。

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面板以及一控制器。显示面板包含多个子像素以及一多工器。多工器包含多个分别电性耦接该些子像素的输出端。控制器用以输出多个选择信号至多工器且依据一电流控制信号输出一偏压电流至多工器。电流控制信号具有对应于一扫描期间的多个电压转换边缘,且该些电压转换边缘分别对应于该些选择信号。控制器更用以独立地调整其中一电压转换边缘的电压转换速率,以使此电压转换边缘的电压转换速率与其他电压转换边缘的电压转换速率不相同。

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驱动方法。驱动方法用以驱动一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包含:通过显示装置中的一控制器独立地调整一电流控制信号中的多个电压转换边缘中的其中一电压转换边缘的电压转换速率,以使此电压转换边缘的电压转换速率与其他电压转换边缘的电压转换速率不相同,该些电压转换边缘对应于一扫描期间且分别对应于多个选择信号;以及通过控制器输出该些选择信号至显示装置中的一多工器,且依据电流控制信号输出一偏压电流至多工器。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上述一实施例,通过控制器独立地调整多工器的其中一选择信号的致能期间宽度,或独立地调整偏压电流的电流控制信号的其中一电压转换速率,以改善充电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说明书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图1的显示装置的部分信号的时序图;

图3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图1的显示装置的部分信号的时序图;

图4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图1的显示装置的部分信号的时序图;

图5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图1的显示装置的部分信号的时序图;

图6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驱动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7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装置

110:显示面板

112:多工器

120:控制器

122:时序控制器

124:栅极驱动器

126:源极驱动器

1262:控制单元

600、700:驱动方法

R1、R2、G1、G2、B1、B2:子像素

DL1、DL2、DL3:数据线

SL1、SL2:扫描线

XSTB:载入信号

S1、S2、S3:选择信号

CS:电流控制信号

BUF:缓冲器

Ibias:偏压电流

VG1、VG2:扫描信号

VGH、VGL、VP、VL、GND、AVEE、VCOM、AVDD:电压位准

D1、D2:扫描期间

P11、P21、P31、P12、P22、P32:致能期间

d1、d2:间隔期间

E1、E2、E3:电压转换边缘

E11、E21、E31、E12、E22、E32:转换阶段

SR1、SR2、SR3:电压转换速率

S602、S604、S702、S704: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是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运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技术效果的装置,皆为本公开所涵盖的范围。另外,附图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为使便于理解,下述说明中相同元件或相似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在全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此公开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公开,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而已。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约』、『大约』或『大致』一般通常是指数值的误差或范围于百分之二十以内,较好地是于百分之十以内,而更佳地则是于百分之五以内。文中若无明确说明,其所提及的数值皆视作为近似值,即如『约』、『大约』或『大致』所表示的误差或范围。

另外,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耦接』或『连接』,均可指二或多个元件相互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而『耦接』还可指二或多个元件相互操作或动作。

图1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显示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包含显示面板110以及控制器120。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或其他各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10包含多工器112以及多个子像素。为求图面简洁以及易于了解,图1中仅绘示出六个子像素R1、R2、G1、G2、B1、B2,三条数据线DL1-DL3以及两条扫描线SL1-SL2,但本公开并不以这些数量为限。

如图1所示,多工器112包含三个输出端。多工器112经由这些输出端与该些子像素电性耦接。详细而言,多工器112的三个输出端分别电性耦接数据线DL1-DL3。子像素R1及子像素R2电性耦接数据线DL1,子像素G1以及子像素G2电性耦接数据线DL2,子像素B1以及子像素B2电性耦接数据线DL3。另外,子像素R1、子像素G1以及子像素B1电性耦接扫描线SL1,子像素R2、子像素G2以及子像素B2电性耦接扫描线SL2。

需特别注意的是,图1中该些子像素的配置方式仅用以例示的目的,其他各种子像素配置,例如条状排列(stripe)、三角形排列(delta arrangement)等方式皆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控制器120包含时序控制器122、栅极驱动器124以及源极驱动器126。时序控制器122电性耦接栅极驱动器124及源极驱动器126,以控制栅极驱动器124及源极驱动器126的运作。

详细而言,时序控制器122用以输出时钟信号至栅极驱动器124,以控制栅极驱动器124将扫描信号VG1以及扫描信号VG2分别输出至扫描线SL1以及扫描线SL2,进而使得对应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导通。举例而言,在扫描信号VG1的致能期间,子像素R1、子像素G1以及子像素B1的驱动晶体管将导通。在扫描信号VG2的致能期间,子像素R2、子像素G2以及子像素B2的驱动晶体管将导通。

在此同时,时序控制器122更用以输出载入信号XSTB至源极驱动器126。源极驱动器126的控制单元1262依据载入信号XSTB产生电流控制信号CS。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62可例如为信号处理主体(signal processing body)。缓冲器BUF依据电流控制信号CS输出对应的偏压电流Ibias至多工器112。偏压电流Ibias对应于欲写入数据线DL1-DL3的数据信号。

在此同时,时序控制器122更用以输出多个选择信号S1-S3至多工器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工器112包含三个开关单元。三个开关单元用以分别接收选择信号S1-S3。三个开关单元分别电性耦接数据线DL1-DL3。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开关单元可由P型晶体管、N型晶体管或其他各种开关元件所实现。选择信号S1-S3分别被传输至三个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以分别控制这些开关单元的导通状态。

举例而言,在子像素R1、子像素G1以及子像素B1的驱动晶体管为导通的情况下(扫描信号VG1的致能期间),多工器112中的三个开关单元将分别受选择信号S1-S3控制而依序导通。如此,多工器112可分别将各开关单元导通时的偏压电流Ibias输出至对应的数据线DL1-DL3上,使得子像素R1、子像素G1以及子像素B1的液晶电容可依序被充电至对应的电压位准,进而显示对应的灰阶。

同理,在子像素R2、子像素G2以及子像素B2的驱动晶体管为导通的情况下(扫描信号VG2的致能期间),多工器112中的三个开关单元将分别受选择信号S1-S3控制而依序导通。如此,多工器112可分别将各开关单元导通时的偏压电流Ibias输出至对应的数据线DL1-DL3上,使得子像素R2、子像素G2以及子像素B2的液晶电容可依序被充电至对应的电压位准,进而显示对应的灰阶。

需特别注意的是,多工器112中所包含的开关单元的数量同样不以上述举例为限。

图2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部分信号的时序图。详细而言,图2绘示了扫描信号VG1、选择信号S1-S3以及电流控制信号CS对应于扫描期间D1中的电压波形。

如图2所示,扫描信号VG1具有第一电压位准VGH以及第二电压位准VGL。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位准VGH高于第二电压位准VGL。举例而言,第一电压位准VGH的电压值大约为21伏特,第二电压位准VGL的电压值大约为-8伏特。扫描信号VG1用以控制第一列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选择信号S1-S3亦分别具有第一电压位准VGH以及第二电压位准VGL。在扫描信号VG1的扫描期间D1,选择信号S1具有致能期间P1,选择信号S2具有致能期间P2,且选择信号S3具有致能期间P3。致能期间P1与致能期间P2之间为间隔期间d1,致能期间P2与致能期间P3之间为间隔期间d2。

需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扫描期间D1对应于第一电压位准VGH,但在其它实施例中,扫描期间D1可对应于第二电压位准VGL。举例来说,若子像素R1的驱动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当扫描信号VG1为第一电压位准VGH时,子像素R1的驱动晶体管将导通。此时扫描信号VG1的扫描期间D1即对应于第一电压位准VGH。相反地,若子像素R1的驱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扫描信号VG1的扫描期间D1则对应于第二电压位准VGL。简言之,扫描信号VG1的扫描期间D1的电压位准可依据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型式被调整。相似地,致能期间P1-P3所对应的电压位准亦可依据多工器112中开关单元的型式而改变。

承前所述,在扫描信号VG1的扫描期间D1,多工器112中的三个开关单元将分别受选择信号S1-S3控制而依序导通,以将各开关单元导通时的偏压电流Ibias输出至对应的数据线DL1-DL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20用以独立地调整其中一选择信号于扫描期间D1中的致能期间的长度。以图2为例,控制器120独立地调整选择信号S3的致能期间P3的长度,以使致能期间P3的长度与致能期间P1的长度不相同,也与致能期间P2的长度不相同。换句话说,当控制器120调整选择信号S3的致能期间P3的长度时,并不一定需要同步地调整致能期间P1的长度,亦不一定需要同步地调整致能期间P2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致能期间P3的长度被调整为较致能期间P1的长度或致能期间P2的长度来的长。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致能期间P3的长度可被调整为较致能期间P1的长度或致能期间P2的长度来的短。换句话说,致能期间P1、P2和P3的长度可以被独立地调整,彼此之间可以均不相同。

虽然图1中所绘示的数据线DL1-DL3的长度为等长,但在实际应用上,为了达到窄边框的目的,所有数据线的长度未必会等长。举例而言,数据线DL3于多工器112至子像素B1之间的长度可能会长于数据线DL1于多工器112至子像素R1之间的长度。然而,当数据线DL3自多工器112至子像素B1之间的长度较长时,代表数据线DL3于多工器112至子像素B1之间的线阻值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子像素B1会有充电不足的问题。

而由于多工器112是依据选择信号S3将对应的偏压电流Ibias输出至数据线DL3,因此若控制器120将选择信号S3的致能期间P3的长度调整为较长时,电性耦接至数据线DL3的子像素B1的充电时间将被延长。如此,上述的充电不足的问题得以被解决。

需特别注意的是,控制器120除了可控制致能期间P1-P3的长度之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20亦可控制间隔期间d1-d2的长度。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由控制单元1262所产生的电流控制信号CS具有第一电压位准VP、第二电压位准VN以及地电压位准GND。一般来说,第一电压位准VP的电压值为正值,而第二电压位准VN的电压值为负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流控制信号CS对应于扫描信号VG1的扫描期间D1具有三个电压转换边缘E1、E2以及E3。电压转换边缘E1-E3分别对应于选择信号S1的致能期间P1、选择信号S2的致能期间P2以及选择信号S3的致能期间P3。电压转换边缘E1-E3分别具有电压转换速率(slew rate)SR1-SR3。

举例来说,电压转换边缘E1于时序上可能略早于致能期间P1。而电压转换边缘E2的起始时间与致能期间P2的起始时间对齐。而电压转换边缘E3的起始时间与致能期间P3的起始时间对齐。另外,电压转换边缘E1包含第一转换阶段E11以及第二转换阶段E12。电压转换边缘E2包含第一转换阶段E21以及第二转换阶段E22。电压转换边缘E3包含第一转换阶段E31以及第二转换阶段E32。电压转换边缘E1的第二转换阶段E12的转换过程对应于电压转换速率SR1。电压转换边缘E2的第二转换阶段E22的转换过程对应于电压转换速率SR2。电压转换边缘E3的第二转换阶段E32的转换过程对应于电压转换速率SR3。

当显示装置100采用子像素反转(sub pixel inversion)时,子像素R1、子像素G1以及子像素B1的极性为交错。举例而言,当子像素R1具有正极性时,子像素G1具有负极性且子像素B1具有正极性。相反地,当子像素R1具有负极性时,子像素G1具有正极性且子像素B1具有负极性。在下述实施例中,将以子像素R1以及子像素B1具有正极性且子像素G1具有负极性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由于子像素R1以及子像素B1具有正极性,因此电流控制信号CS的电压转换边缘E1以及电压转换边缘E3将从第二电压位准VN(负电压)转变成第一电压位准VP(正电压)。而由于子像素G1具有负极性,因此电流控制信号CS的电压转换边缘E2将从第一电压位准VP(正电压)转变成第二电压位准VN(负电压)。

详细而言,在选择信号S1的致能期间P1或是致能期间P1之前的预充期间,电流控制信号CS将先从第二电压位准VN预充电至地电压位准GND(第一转换阶段E11),接着再从地电压位准GND充电至第一电压位准VP(第二转换阶段E12),以使电性耦接至数据线DL1的子像素(例如:子像素R1)具有正极性。而电压转换边缘E1从地电压位准GND充电至第一电压位准VP的过程对应于电压转换速率SR1。

在选择信号S2的致能期间P2,电流控制信号CS将先从第一电压位准VP预放电至地电压位准GND(第一转换阶段E21),接着再从地电压位准GND放电至第二电压位准VN(第二转换阶段E22),以使电性耦接至数据线DL2的子像素(例如:子像素G1)具有负极性。而电压转换边缘E2从地电压位准GND放电至第二电压位准VN的过程对应于电压转换速率SR2。

在选择信号S3的致能期间P3,电流控制信号CS将先从第二电压位准VN预充电至地电压位准GND(第一转换阶段E31),接着再从地电压位准GND充电至第一电压位准VP(第二转换阶段E32),以使电性耦接至数据线DL3的子像素(例如:子像素B1)具有正极性。而电压转换边缘E3从地电压位准GND充电至第一电压位准VP的过程对应于电压转换速率SR3。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20用以独立地调整控制信号CS的其中一电压转换边缘的电压转换速率。以图2为例,控制器120独立地调整电压转换边缘E3的电压转换速率SR3,以使电压转换速率SR3与电压转换速率SR1不相同,也与电压转换速率SR2不相同。换句话说,当控制器120调整电压转换速率SR3时,并不一定需要同步地调整电压转换速率SR1,也不一定需要同步地调整电压转换速率SR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转换速率SR3被调整为较大。也就是说,电流控制信号CS在选择信号S3的致能期间P3中具有较大的电压转换速率。换句话说,电压转换速率SR1、SR2和SR3的可以被独立地调整,彼此之间可以均不相同。

承前所述,源极驱动器126的缓冲器BUF是依据电流控制信号CS产生对应的偏压电流Ibias。换句话说,电流控制信号CS将会决定偏压电流Ibias的电流值,进而影响对应的子像素的充电过程。

因此,在电压转换速率SR3被调整为较大的情况下,输出至数据线DL3的偏压电流Ibias将会快速地增加,进而使得电性耦接至数据线DL3的子像素B1的充电效果提升。如此,上述的充电不足的问题亦得以被解决。

于此需特别说明的是,虽然上述是以子像素反转为例进行说明,采用像素反转(pixel inversion)的显示面板亦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由于采用像素反转的显示面板具有类似的运作,因此不再赘述。

图3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部分信号的时序图。详细而言,图3绘示了扫描信号VG1(后述称其为第一扫描信号)、扫描信号VG2(后述称其为第二扫描信号)以及选择信号S1-S3的电压波形。

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图1的显示装置100仅绘示两条扫描线VG1-VG2,因此图3亦仅绘示扫描信号VG1-VG2的电压波形以及选择信号S1-S3中相应的信号脉冲。然而,本公开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3所示,在一图框(frame)的时间内,第一扫描信号VG1以及第二扫描信号VG2分别具有扫描期间D1以及扫描期间D2。在扫描期间D1,第一列的子像素R1、子像素G1以及子像素B1的驱动晶体管将会导通。在此同时,选择信号S1-S3将依序被致能以分别包含致能期间P11、致能期间P21以及致能期间P31。多工器112依据致能期间P11、致能期间P21以及致能期间P31将对应的偏压电流Ibias分别输出至子像素R1、子像素G1以及子像素B1。相似的,在扫描期间D2,第二列的子像素R2、子像素G2以及子像素B2的驱动晶体管将会导通。在此同时,选择信号S1-S3将依序被致能以分别包含致能期间P12、致能期间P22以及致能期间P32。多工器112依据致能期间P12、致能期间P22以及致能期间P32将对应的偏压电流Ibias分别输出至子像素R2、子像素G2以及子像素B2。

图3中绘示出扫描信号VG1-VG2以及选择信号S1-S3的高电压位准(电压位准VGH)以及低电压位准(电压位准VGL)。而当这些信号发生电压瞬间变化(例如:电压上升的上升边缘或电压下降的下降边缘)时,将会产生电压的抽载进而产生噪声(panel noise)。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20用以控制一选择信号的下降边缘(falling edge)与另一选择信号的上升边缘(rising edge)于时序上为对齐,以相互抵消电压瞬间变化,进而降低噪声。

以图3示例而言,控制器120控制致能期间P11的下降边缘与致能期间P21的上升边缘于时序上为对齐。控制器120控制致能期间P21的下降边缘与致能期间P31的上升边缘于时序上为对齐。控制器120控制致能期间P31的下降边缘与致能期间P12的上升边缘于时序上为对齐。控制器120控制致能期间P12的下降边缘与致能期间P22的上升边缘于时序上为对齐。控制器120控制致能期间P22的下降边缘与致能期间P32的上升边缘于时序上为对齐。通过将一选择信号的上升边缘与另一选择信号的下降边缘对齐,以相互抵消电压瞬间变化,进而降低噪声。

除此之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20更用以控制扫描期间D1的下降边缘与扫描期间D2的上升边缘于时序上为对齐。藉此亦可相互抵消电压瞬间变化,进而降低噪声。

图4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部分信号的时序图。详细而言,图4绘示了第一扫描信号VG1、第二扫描信号VG2以及选择信号S1-S3的电压波形。

图4与图3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图4中,第一扫描信号VG1的扫描期间D1与第二扫描信号VG2的扫描期间D2在时序上为部分重叠。通过将扫描期间D1以及扫描期间D2于时序上为部分重叠,可避免数据错充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20用以控制其中一扫描信号的下降边缘(上升边缘)与其中一选择信号的上升边缘(下降边缘)于时序上为对齐,以相互抵消电压瞬间变化,进而降低噪声。

以图4示例而言,控制器120控制第一扫描信号VG1于扫描期间D1的下降边缘与选择信号S1于致能期间P12的上升边缘于时序上为对齐。控制器120控制第二扫描信号VG2于扫描期间D2的上升边缘与选择信号S3于致能期间P31的下降边缘于时序上为对齐。藉此亦可相互抵消电压瞬间变化,进而解决触控不良的问题。

图5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部分信号的时序图。详细而言,图5绘示了第一扫描信号VG1、第二扫描信号VG2以及选择信号S1-S3的电压波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20利用电荷分享(charge sharing)机制使信号的上升边缘及/或下降边缘具有三个或更多个电压位准,以达到省电以及解决触控不良的问题。

如图5所示,控制器120利用电荷分享机制控制选择信号S1的上升边缘及/或下降边缘包含六个电压位准VGL、AVEE、GND、VCOM、AVDD、VGH。详细来说,选择信号S1将从电压位准VGL依序充电至电压位准AVEE、地电压位准GND、电压位准VCOM、电压位准AVDD以及电压位准VGH。接着从电压位准VGH依序放电至电压位准AVDD、电压位准VCOM、地电压位准GND、电压位准AVEE以及电压位准VGL。

示例而言,当选择信号S1的上升边缘或下降边缘被分为多段时,每一段内的电压变化能有效地被减少。因此,选择信号S1在电压转换过程中所消耗的功率将大幅下降,即可达到省电的效果。另外,当选择信号S1的上升边缘或下降边缘被分为多段时,上升边缘或下降边缘的电压变化将变得较为平缓。藉此亦可消除噪声并解决触控不良的问题。

另外,控制器120利用电荷分享机制控制选择信号S2的上升边缘及/或下降边缘包含五个电压位准VGL、AVEE、GND、AVDD、VGH。详细来说,选择信号S2将从电压位准VGL依序充电至电压位准AVEE、地电压位准GND、电压位准AVDD以及电压位准VGH。接着从电压位准VGH依序放电至电压位准AVDD、地电压位准GND、电压位准AVEE以及电压位准VGL。

另外,控制器120利用电荷分享机制控制选择信号S3的上升边缘包含三个电压位准VGL、AVDD、VGH,且控制选择信号S3的下降边缘包含三个电压位准VGL、AVDD、VGH以及VGH、VGL/2、VGL。详细而言,选择信号S3将从电压位准VGL依序充电至电压位准AVDD以及电压位准VGH。接着从电压位准VGH依序放电至电压位准VGH/2以及电压位准VGL。

除了选择信号之外,控制器120利用电荷分享机制控制第二扫描信号VG2的上升边缘包含三个电压位准VGL、VGH/2、VGH。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20除了执行电荷分享机制外,亦可同时将其中一个信号的上升边缘与另一个信号的下降边缘于时序上进行对齐,以达到更佳的噪声消除效果。

图6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驱动方法6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方法600被应用于图1的显示装置100。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图2以及图6,且以下将以图2为例。然本公开不以此为限。

在步骤S602中,通过显示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20独立地调整多个选择信号S1-S3中的其中一选择信号S3于扫描期间D1中的致能期间P3的长度,以使致能期间P3的长度与其他选择信号S1、S2于扫描期间D1中的多致能期间P1、P2的长度不相同。

在步骤S604中,通过控制器120输出选择信号S1-S3至显示装置100中的多工器112。

关于上述驱动方法600的详细内容,已记载于前述的该些实施例的叙述中,于此不再赘述之。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精神与范围内,可视情况增加、取代、变更顺序及/或省略该些步骤。

图7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驱动方法7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方法700是应用于图1的显示装置100。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图2以及图7,且以下将以图2为例。然本公开不以此为限。

在步骤S702中,通过显示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20独立地调整电流控制信号CS中电压转换边缘E3的电压转换速率SR3,以使电压转换速率SR3与其他电压转换边缘E1、E2的电压转换速率SR1、SR2不相同。电压转换边缘E1-E3分别对应于选择信号S1-S3。

在步骤S704中,通过控制器120输出选择信号S1-S3至显示装置100中的多工器112,且依据电流控制信号CS输出偏压电流Ibias至多工器112。

关于上述驱动方法700的详细内容,已记载于前述的该些实施例的叙述中,于此不再赘述之。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精神与范围内,可视情况增加、取代、变更顺序及/或省略该些步骤。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上述一实施例,通过控制器独立地调整多工器的其中一选择信号的致能期间宽度,或独立地调整偏压电流的电流控制信号的其中一电压转换速率,以改善充电不足的问题。

虽然本公开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