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重和失重实验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0498阅读:9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重和失重实验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重和失重实验演示装置,属于物理实验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重和失重实验是高中的物理实验之一,目前的超重和失重实验演示装置比较简陋,而且不能很准确的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而且学生自己操作起来也很难保证重复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超重和失重实验演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能很准确的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使学生很容易理解。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重和失重实验演示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通过圆环滑动连接有横杆,横杆与圆环固定连接,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挡块,两个挡块之间的横杆上固定有夹持板,左、右两侧的挡块与夹持板之间分别设有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夹持板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内设有防滑层,防滑层上设有若干半圆形突起。

所述两个夹持板之间夹持有U形管,U形管的一端开口,U形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橡胶管,U形管内设有液柱。

所述橡胶管的一端连接有探头,探头的下部设有连接管,探头通过连接管与橡胶管连接,探头的上部设有橡皮膜。

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为中空,第二支架的上部设有长条形开口,第二支架内滑动连接有拉杆。

所述拉杆的下端设有上、下两个限位块,上、下两个限位块从长条形开口伸出,探头卡在上、下两个限位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能很准确的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使学生很容易理解。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重和失重实验演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支架,2-底座,3-横杆,4-挡块,5-夹持板,6-弹簧,7-U形管,8-橡胶管,9-探头,10-连接管,11-橡皮膜,12-第二支架,13-长条形开口,14-拉杆,15-限位块,16-通孔,17-半圆形凹槽,18-半圆形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超重和失重实验演示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一支架1上通过圆环滑动连接有横杆3,横杆3与圆环固定连接,横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挡块4,两个挡块4之间的横杆3上固定有夹持板5,夹持板5上设有通孔16,横杆3穿过通孔16,左、右两侧的挡块4与夹持板5之间分别设有弹簧6;

夹持板5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半圆形凹槽17,半圆形凹槽17内设有防滑层,防滑层上设有若干半圆形突起18,两个夹持板5之间夹持有U形管7,U形管7的一端开口,U形管7的另一端连接有橡胶管8,U形管7内设有液柱,橡胶管8的一端连接有探头9,探头9的下部设有连接管10,探头9通过连接管10与橡胶管8连接,探头9的上部设有橡皮膜;

一种超重和失重实验演示装置,包括第二支架12,第二支架12为中空,第二支架12的上部设有长条形开口13,第二支架12内滑动连接有拉杆14,拉杆14的下端设有上、下两个限位块15,上、下两个限位块15从长条形开口13伸出,探头9卡在上、下两个限位块15之间。

操作时,将砝码放置在橡皮膜上,迅速拉动拉杆14,可通过U形管7内的液面差来理解超重现象;松开拉杆14,拉杆14自由下降,可通过U形管7内的液面差来理解失重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能很准确的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使学生很容易理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