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指示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686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指示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指示笔。



背景技术:

在课堂讲解时,尤其针对较多学员的讲解场合中,需要使用指示尺进行辅助指引,随着的课堂教学设备的逐渐升级换代,逐渐由以前的黑板讲解升级到屏幕讲解,普通指示尺难以满足屏幕页面切换、远距离定点指示、提醒学员集中精神的等多种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指示笔,设置触屏头、红外灯、照明灯,适合于大屏幕设备的课堂讲解使用,且通过指示笔内部结构的排布设置,可使指示笔的使用耐用度更高,且有效减小指示笔内电池原件放电作用对屏幕的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

一种多功能指示笔,包括笔本体,其特征在于上笔壳体和下笔壳体可分离的相连接,上笔壳体顶端设置有红外灯和LED灯,红外灯和LED灯的对应开关分别设置于上笔壳体的侧壁;上笔壳体内设置有装入电池的上绝缘仓,红外灯和LED灯的正负极分别延伸至上绝缘仓的两端并与装入的电池电性连接;下笔壳体内设置有下绝缘仓,笔本体的笔头可分离地可与下笔壳体相连接,且笔尖不与超过下绝缘仓的上缘;笔本体的笔杆末端设置有电容笔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红外灯和LED灯的同极引线相互合一。

进一步的,红外灯和LED灯的同极引线至少有一极与上笔壳体内的导体弹簧相固定,另一极与上笔壳体的导体内壁相固定;导体弹簧自上绝缘仓上缘向内延伸,下笔壳体上端的导体连接环与导体内壁可分离地相连接并通向上绝缘仓下缘。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导体连接环与导体内壁通过螺旋纹可分离的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下绝缘仓的上缘与电池一极接触,并顶压电池向导体弹簧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头可分离地与笔杆连接,笔芯设置于笔杆内并被笔头所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杆末端可与下笔壳体可分离地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开关为轻触开关。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通过在上笔壳体设置红外灯和LED灯,前者发出光线可便于讲解内容的定位指引,相对于使用指示尺可避免损坏屏幕;后者可通过持续点击发出闪烁光芒可提醒学员集中,可避免讲解人员口头提醒集中的尴尬;当采用轻触开关作为红外灯和LED灯的开关时,可快速开关灯件的同时,适合于多次、持续的启动关闭开关,并保持开关较长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上绝缘仓、下绝缘仓,可避免电池放电时产生的电流,对屏幕产生的影响,减少损坏屏幕的可能性;将红外灯、LED灯的正、负极分别合一,并分别与导体弹簧、导体内壁电性连接,导体连接环通向与绝缘上仓体,绝缘上仓体内的电池仅为红外灯和LED灯供电,并与其他部位保持绝缘状态,避免电池放电影响屏幕使用寿命;下绝缘仓的上缘与电池一极接触,并顶压电池向导体弹簧一侧,可进一步提高本多功能指示笔电池与非用电原件之间的绝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容易被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一种多功能指示笔,包括笔本体1,其特征在于上笔壳体2和下笔壳体3可分离的相连接,上笔壳体2顶端设置有红外灯41和LED灯42,红外灯41和LED灯42的对应开关(411,421)分别设置于上笔壳体2的侧壁,红外灯41和LED灯42的开关(411,421)采用轻触开关,在多次点击开关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耐用性;上笔壳体2内设置有装入电池5的上绝缘仓23,红外灯41和LED灯42的正负极分别延伸至上绝缘仓23的两端并与装入的电池5电性连接;下笔壳体3内设置有下绝缘仓31,笔本体1的笔头11可分离地可与下笔壳体3相连接,且笔尖不与超过下绝缘仓31的上缘;笔本体1的笔杆14末端设置有电容笔头1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红外灯41和LED灯42的正极引线相互合一,红外灯41和LED灯42的负极引线相互合一并与上笔壳体2内的导体弹簧21电性连接,红外灯41和LED灯42的正极与上笔壳体2的导体内壁22电性连接;导体弹簧21自上绝缘仓23上缘向内延伸,下笔壳体3上端的导体连接环32与导体内壁22通过螺旋纹可分离地相连接并通向上绝缘仓23下缘,下绝缘仓31的上缘与电池5负极接触,并顶压电池5向导体弹簧21一侧。

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性,可对笔本体1部分进行改造,将笔头11可分离地与笔杆14连接,笔芯13设置于笔杆14内并被笔头11所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笔头11和笔杆14通过螺旋纹可分离地相互连接,旋出笔头11即可更换笔芯13。为更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握持,笔杆14末端可与下笔壳体3可分离地相连接,在此状态下,笔的长度足够长,便于使用者握持书写,当上笔壳体2、下笔壳体3、笔本体1截面均呈相同形状时,握持时不会出现因各段形状不一,使相互连接部位凸出而硌手的情况,且更为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