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619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特别是一种设置有遮光层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曲面显示器或可挠曲的显示器逐渐盛行。相较于以往的平面显示器,曲面显示器或可挠曲的显示器可提供更多的观看角度,或者适用于更多类型的产品。但是,以曲面显示器来说,在正视曲面显示器的情况下,假设定义正视视线对应于曲面显示器的一条中线,则在靠近此中线处,曲面显示器的有效晶胞间隙(cellgap)较小,在远离此中线处,曲面显示器的有效晶胞间隙较大。所谓有效晶胞间隙指的是显示器的晶胞(cell)在平行于视线方向上的间隙或者说是厚度。有效晶胞间隙不均造成曲面显示器或可挠曲显示器的大视角区容易出现色偏的情况。一般来说,曲面显示器或可挠曲显示器的大视角区会容易偏黄,而影响使用者的视觉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多种显示面板,以克服曲面显示器或可挠曲显示器的大视角区容易出现色偏的问题。

本发明揭露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的显示面板具有基板、画素单元与遮光单元。基板的上表面具有曲面,曲面具有曲率中心轴。且曲面上定义有中线。中线平行于曲率中心轴。且基板上定义有第一补偿区位于中线的一侧。画素单元位于基板上的第一补偿区。画素单元包括第一色子画素单元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遮光单元位于基板上。第一子遮光单元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远离中线的侧边。第二子遮光单元位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远离中线的侧边。其中,于第一补偿区中,第一子遮光单元的宽度不等于第二子遮光单元的宽度。

本发明揭露另一种显示面板,所述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基板、多个画素单元与多个遮光单元。基板定义有等效正视区、第一补偿第一子区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等效正视区位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之间。每一画素单元位于基板上。画素单元据有第一色子画素单元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所述的遮光单元位于基板上。每一遮光单元对应于画素单元设置。每一遮光单元中具有第一子遮光单元与第二子遮光单元。第一子遮光单元与第二子遮光单元分别位于第一色子画素与第二色子画素的侧边。其中,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的遮光单元和第一补偿第二子区的遮光单元中,第一子遮光单元的宽度不等于第二子遮光单元的宽度。所述的第一子遮光单元分别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远离等效正视区的侧边,第二子遮光单元分别位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远离等效正视区的侧边。于等效正视区的遮光单元中,第一子遮光单元的宽度和第二子遮光单元的宽度实质上相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多种显示面板,藉由设置遮光单元于基板上,遮光单元具有第一子遮光单元与第二子遮光单元。第一子遮光单元与第二子遮光单元分别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远离中线的侧边。而且,在第一补偿区中,第一子遮光单元的宽度不等于第二子遮光单元的宽度,以分别调校通过不同子画素单元的光量。藉此,避免了曲面显示器或可挠曲显示器的大视角区容易出现色偏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c为根据本发明图1a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细部示意图。

图1d为图1c所绘示的显示面板具有的曲面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相对于使用者视线的示意图。

图3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3c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另一个画素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4b为根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4c为根据图4b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4c-4c剖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4d为根据本发明更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4e为根据本发明再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5a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5b为根据本发明又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5c为根据图5b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5c-5c剖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6a为根据本发明更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6b为根据图6a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6b-6b剖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具有的曲面的示意图。

图8a为根据图7所绘示的等效正视区所对应的遮光单元的示意图。

图8b为根据图7所绘示的其中一第一补偿第一子区所对应的遮光单元的示意图。

图8c为根据图7所绘示的其中另一第一补偿第二子区所对应的遮光单元的示意图。

图8d为根据图7所绘示的其中一第二补偿第一子区所对应的遮光单元的示意图。

图8e为根据图7所绘示的其中另一第二补偿第二子区所对应的遮光单元的示意图。

图9a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9b为图9a所绘示的显示面板具有的曲面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2显示面板

10、10’、10”基板

12对向基板

111、113、115、117、119画素单元

bm黑色矩阵

c曲率中心

cm共通讯号线

cm1传输部

cm2、cm3遮光部

cnd1、cnd2状态

cg1、cg2、cg3晶胞间隙

dr、dg、db第二讯号线

dgt传输部

dgs1、dgs2遮光部

e1、e2端

fr、fg、fb滤光单元

f滤光层

g1、g2基板

gi、pv绝缘层

lc液晶层

lm中线

ls遮光单元

ls1~ls15、lsi1~lsi3子遮光单元

r、g、b子画素单元

m1、m2、px、ref导体层

m11、m12导体子层

r1、r2、r3曲率半径

p1、p2、p3长箭号

s第一讯号线

sc曲面

sl上表面

s1、s2侧

wi1~wi3、w1~w15宽度

z1、z1’、z1”第一补偿区

z11、z11”第一补偿第一子区

z12、z12”第一补偿第二子区

z2、z2”第二补偿区

z21、z21”第二补偿第一子区

z22、z22”第二补偿第二子区

z0’、z0”等效正视区

θ2、θ3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照图1a至图1d,图1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b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c为根据本发明图1a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细部示意图,图1d为图1c所绘示的显示面板具有的曲面的示意图。显示面板1具有对向基板12、基板10、第一讯号线、第二讯号线、共通讯号线、至少一画素单元与至少一遮光单元。其中,第一讯号线、第二讯号线、共通讯号线、至少一画素单元与至少一遮光单元请容后再行叙述。图1a至图1d中标示有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以及相应的座标轴方向,以示出显示面板1在图1a至图1d中的对应方位。

基板10具有上表面sl,上表面sl为曲面sc。曲面sc具有曲率中心c。曲面sc与曲率中心c之间具有曲率半径,在图1以曲率半径r1~r3举例说明之。其中,曲率半径r1~r3可以是相同或是不同。在图1a中绘示出了曲率半径r1~r3相同的实施例,在图1b中则绘示出了曲率半径r1~r3不同的实施例。后续以图1a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从图1a的说明类推至图1b的实施态样。

曲面sc上定义有中线lm。中线lm平行于曲率中心轴cx(绘示于图1c与图1d)。曲率中心轴cx为通过曲率中心c沿y轴方向且垂直于曲率半径r的假想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曲率中心轴cx垂直于各曲率半径。

如图1a所示,基板10与对向基板12之间具有有效晶胞间隙。而随着位置的不同,有效晶胞间隙的宽度也有所不同。以有效晶胞间隙cg1~cg3来说,有效晶胞间隙cg1的距离小于有效晶胞间隙cg2的距离,有效晶胞间隙cg2的宽度小于有效晶胞间隙cg3的距离。因此,可以说,离中线lm越近的有效晶胞间隙的宽度会越窄,离中线lm越远的有效晶胞间隙的宽度会越宽。另一方面,以视角的角度来说,当以曲率半径r1的延伸方向做为基准时,有效晶胞间隙cg1、有效晶胞间隙cg2与有效晶胞间隙cg3实质上对应于不同的视角。具体地来说,有效晶胞间隙cg1对应于0度视角,有效晶胞间隙cg2对应于视角θ2,有效晶胞间隙cg3对应于视角θ3。其中,视角θ2小于视角θ3,且有效晶胞间隙cg1对应的视角小于视角θ2。而相对于人眼的位置,视角可以被定义为上视角、下视角、左视角或右视角。举图1a来说,视角θ2与视角θ3即可被定义为右视角,当视角大时,若采传统平面显示面板的设计,容易出现色偏的问题。视角的定义为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经详阅本说明书后可自由定义,在此仅为举例示范,并不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如图1c与图1d所示,为求叙述简明,在此实施例中,中线lm位于通过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之间的中点的位置,但于实务上,中线lm的位置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得依实际所需自行定义,而不一定得通过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之间的中点,而不以所举之例为限。

此外,显示面板1定义有第一补偿区z1,第一补偿区z1位于中线lm的两侧。更具体地来说,第一补偿区z1更可被定义为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位于中线lm的一侧,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位于中线的另一侧。显示面板1具有至少一画素单元。在图1c中绘示有画素单元111、113、115、117、119做为说明。其中,画素单元117位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画素单元119位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相关细节请再参照后续说明。

请接着参照图2,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2仅用以示意,各元件大小或形状并非依据显示面板的挠曲程度绘示而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画素单元相对于曲面sc来说相对较小,因此在此并不考虑画素单元的挠曲程度。如图2所示,第一讯号线s设置于基板10(未绘示)上,用以传输闸极驱动讯号。第二讯号线dr、dg、db设置于基板10(未绘示)上。第二讯号线dr、dg、db用以传输数据讯号,且第二讯号线dr、dg、db与第一讯号线s彼此交错。电晶体(未标示)设置于基板10上,用以电性连接所对应的第一讯号线s与第二讯号线。共通讯号线cm设置于基板10上。共通讯号线cm用以传输共通电压准位。共通讯号线cm的延伸方向至少与第一讯号线s或第二讯号线dr、dg、db的延伸方向平行。在此实施例中,共通讯号线cm与第一讯号线s平行。画素单元111具有第一色子画素单元r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b。在此实施例中,画素单元117更具有第三色子画素单元g,第三色子画素单元g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r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b之间。其中,第一色子画素单元r用以发出红光,第二色子画素单元b用以发出蓝光,第三色子画素单元g用以发出绿光,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中,共通讯号线cm乃是一种选择性的设计,显示面板1并不一定要具有共通讯号线cm。

请参照图3a、图3b与图3c以说明遮光单元的相关细节,图3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相对于使用者视线的示意图,图3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剖面示意图,图3c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另一个画素单元的剖面示意图。图3b与图3c仅用以示意遮光单元相对于其他元件的位置,遮光单元的具体实施态样请容后再述。其中,图3b例如用以示意图3a中的画素单元117的剖面,而画素单元117于显示面板中的相对位置则参照如图1d所示的3b-3b剖面线,图3c例如用以示意图3a中的画素单元119的剖面,而画素单元119于显示面板中的相对位置则参照如图1d所示的3c-3c剖面线。

如图3b所示,除了基板10之外,显示面板1更具有对向基板12。对向基板12设置有滤光层f。滤光层f包含黑色矩阵bm、第一色滤光单元fr、第二色滤光单元fb与第三色滤光单元fg。黑色矩阵bm环绕第一色滤光单元fr、第二色滤光单元fb与第三色滤光单元fg。黑色矩阵bm与第一色滤光单元fr、第二色滤光单元fb与第三色滤光单元fg的相对关系为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推知,在此并不加以限制。而基板10与对向基板12之间还可设置有其他的元件或构层,为求叙述简明,在此并不多做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3b、图3c与图1d,遮光单元ls位于基板10上。遮光单元ls包含第一子遮光单元ls1与第二子遮光单元ls2。第一子遮光单元ls1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r远离中线lm的侧边。第二子遮光单元ls2位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b远离中线lm的侧边。即如图3b所示,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中,第一子遮光单元ls1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r远离中线lm的侧边,第二子遮光单元ls2位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b远离中线lm的侧边,例如中线lm位于画素单元117的左侧,则各遮光单元ls则位于各子画素单元的右侧边。如图3c所示,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中,第一子遮光单元ls1’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r远离中线lm的侧边,第二子遮光单元ls2’位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b远离中线lm的侧边,例如中线lm位于画素单元119的右侧,则各遮光单元ls则位于各子画素单元的左侧边。

如图3b所示,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中,第一子遮光单元ls1的宽度w1大于第二子遮光单元ls2的宽度w2。如图3c所示,于第一补偿子区z12中,第一子遮光单元ls1’的宽度w1’大于第二子遮光单元ls2’的宽度w2’。即,于第一补偿区z1中,第一子遮光单元ls1的宽度w1不等于第二子遮光单元ls2的宽度w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子遮光单元ls1的宽度w1大于第二子遮光单元ls2的宽度w2。

在此实施例中,遮光单元ls更包括第三子遮光单元ls3。第三子遮光单元ls3位于第三色子画素单元g远离中线的一侧边。即如图3b所示,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中,第三子遮光单元ls3位于第三色子画素单元g远离中线lm的侧边。如图3c所示,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中,第三子遮光单元ls3’位于第三色子画素单元g远离中线lm的侧边。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中,第一子遮光单元ls1的宽度w1大于第三子遮光单元ls3的宽度w3,且第三子遮光单元ls3的宽度w3大于第二子遮光单元ls2的宽度w2。如图3c所示,于第一补偿子区z12中,第一子遮光单元ls1’的宽度w1’大于第三子遮光单元ls3’的宽度w3’,且第三子遮光单元ls3’的宽度w3’大于第二子遮光单元ls2’的宽度w2’。即,在此实施例中,于第一补偿区z1中,第一子遮光单元ls1的宽度大于第三子遮光单元ls3的宽度,且第三子遮光单元ls3的宽度大于第二子遮光单元ls2的宽度。

各子遮光单元的至少部分位于黑色矩阵bm于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中。也就是说,遮光单元ls可以完全的位于黑色矩阵bm于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中,或者,遮光单元ls也可以超出黑色矩阵bm于基板10上的正投影范围而部分地位于各滤光单元于基板10上的正投影范围。在此并不限制子遮光单元的宽度,凡是在显示面板的基板上设置遮光单元以控制通过滤光单元的光量的实施方式皆属本案的范畴。

而在图3a中,以宽箭号p绘示背光模组提供(未绘示)的光的光量变化,而在图3b以长箭号p1、p2、p3绘示背光模组所提供的光的行进方向。如图3a中的宽箭号p所示,在通过画素单元117前后的光的光通量并不相同。更具体地来说,在通过画素单元117前的光通量大于通过画素单元117后的光通量。也就是说,画素单元117遮挡了部分的光。而如图3b所示,长箭号p1、p2为实线,用以表示可以通过第一色滤光单元fr而被人眼e感知到的光。长箭号p3为虚线用以表示被第一子遮光单元ls1遮挡而无法通过第一子滤光单元fr的光。换句话说,藉由在第一补偿区z11、z12中设置第一子遮光单元ls1,得以减少通过第一子滤光单元fr的光量。如前述地,第一子滤光单元fr用以滤除红光以外的光,因此,减少通过第一子滤光单元fr的光量相当于减少画素单元117输出的红光的光量。由于黄光由红光与绿光所组成,减弱黄光中的红光成份也同时减弱了黄光。相仿地,藉由在第一补偿区z11、z12中设置第三子遮光单元ls3,得以减少通过第三子滤光单元fg的光量。如前述地,第三子滤光单元fg用以滤除绿光以外的光,因此,减少通过第三子滤光单元fg的光量相当于减少画素单元117输出的绿光的光量。由于黄光由红光与绿光所组成,减弱黄光中的绿光成份也同时减弱了黄光。当定义视角相对较大的区域为所述的第一补偿区z11、z12,并在第一补偿区z11、z12中设置遮光单元ls时,则能有效地减弱显示面板1的大视角区所输出的黄光,而克服了显示面板1的大视角区域容易有色偏的问题。

图4用以说明遮光单元的基本概念,遮光单元ls可包含第一讯号线s的至少部分、第二讯号线dr、db、dg的至少部分、共通讯号线cm的至少部分或其组合,或者,遮光单元ls也可以是采用其他的不透光材质另外形成于显示面板1中。也就是说,第一子遮光单元ls1与第二子遮光单元ls2可以是第一讯号线s的至少部分、第二讯号线dr、db、dg的至少部分、共通讯号线cm的至少部分或其组合。后续分别就遮光单元ls具有第一讯号线s的至少部分、遮光单元ls具有第二讯号线dr、db、dg的至少部分与遮光单元ls具有共通讯号线cm的至少部分,或者,遮光单元ls采用其他的不透光材质另外形成于显示面板1中等各种组合分别进行说明。

请接着参照图4a、图4b与图4c以说明遮光单元ls包含共通讯号线cm的至少部分与第二讯号线的至少部分的组合的实施态样,图4a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4b为根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4c为根据图4b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4c-4c剖面的局部示意图。

在图4a与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共通讯号线cm具有传输部cm1与遮光部cm2,其中传输部cm1沿z方向延伸,平行于第一讯号线s,而遮光部cm2连接于传输部cm1并且沿y方向延伸,平行于第二讯号线dg。传输部cm1用以传输共通电压,子遮光单元包含至少部分的共通讯号线cm的遮光部cm2。在图4a与图4b中所绘示的遮光部cm2为如图3中的子遮光单元ls1的一部分。即,以图4a与图4b所示的实施例而言,子遮光单元ls1包括遮光部cm2和第二讯号线dg的至少部分。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与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图4a中,在垂直基板10的方向也就是x轴方向上遮光部cm2的一侧切齐第一色滤光单元fr,遮光部cm2的另一侧位于第一色滤光单元fr与第三色滤光单元fg之间。所述切齐第一色滤光单元fr指切齐第一色滤光单元fr的实际可透光区域,于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色滤光单元fr的材料可能覆盖黑色矩阵bm,然此区域将为非透光区域,后续提到切齐时的涵义同此,不再重复赘述。而在图4b中,在x轴方向上,遮光部cm2的一侧切齐第一色滤光单元fr,遮光部cm2的另一侧切齐第三色滤光单元fg。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定义相邻的第一色滤光单元fr与第三色滤光单元fg的中线为所述的对称轴,图4a的遮光部cm2并未对称于对称轴,图4b的遮光部cm2对称于所述的对称轴。其中,于图4a中,子遮光单元ls1具有宽度wd1,于图4b中,子遮光单元ls1具有宽度wd2。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宽度wd1与宽度wd2为子遮光单元于z轴方向上的长度。

而图4c则是以图4b的4c-4c剖面为例,绘示出了显示面板于此实施例中的一种层叠结构(arraycellstructure,acstructure)。在图4c中绘示有基板10、第一导体层m1、绝缘层gi、第二导体层m2、绝缘层pv、画素电极层px、液晶层lc、共用电极层ref、滤光层f与对向基板12。

第一导体层m1设置于基板10上,其中第一导体层m1包含第一讯号线s以及共通讯号线cm。绝缘层gi设置于基板10上且设置于第一导体层m1上。绝缘层gi覆盖至少部分的遮光部cm2。第二导体层m2设置于绝缘层gi上,第二导体层m2包含第二讯号线dr、dg、db。绝缘层pv设置于绝缘层gi上且设置于第二导体层m2上。绝缘层pv覆盖至少部分的导体层m2。画素电极层px设置于绝缘层pv上。滤光层f与黑色矩阵bm设置于基板12上,共用电极层ref设置于滤光层f与黑色矩阵bm上。液晶层lc设置于画素电极层px与共用电极层ref之间。其中,第一导体层m1例如为前述的共通讯号线cm的遮光部cm2。前述的第二导体层m2例如包含至少部分的第二讯号线。画素电极层px例如经由图案化制程而形成至少一画素电极。第一导体层m1的材质例如为金属或者是透光性较差的导电材质。第二导体层m2的材质例如为金属或其他导电性佳的材质。画素电极层px与共用电极层ref的材质例如为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或者是其他透光性佳的导电材质。上述仅为举例示范,但实际上并不以此为限。

请再参照图4d与图4e,图4d为根据本发明更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4e为根据本发明再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在图4d与图4e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具有遮光图案mt以作为遮光单元的一部分。即,于此实施例中,遮光单元由遮光图案mt和第二讯号线dg的至少部分所构成。遮光图案mt与其他元件的相对关系相仿于前述的遮光部cm2。不同的是,遮光图案mt并不连接共通讯号线cm。其中,遮光图案mt的材质或构造为不透光或是具低透光性,例如以第一导体层m1所形成的遮光图案。其中,于图4d中,子遮光单元具有宽度wd1’,于图4e中,子遮光单元具有宽度wd2’。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宽度wd1’与宽度wd2’为子遮光单元于z轴方向上的长度。

请接着参照图5a、图5b与图5c以说明遮光单元ls包含第二讯号线dr、dg、db的至少部分的实施态样,图5a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5b为根据本发明又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5c为根据图5b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5c-5c剖面的局部示意图。

在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讯号线dg具有传输部dgt与遮光部dgs1,遮光部dgs1连接于传输部dgt邻近第一子画素单元r的一侧。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讯号线dg具有传输部dgt与遮光部dgs1、dgs2,遮光部dgs1与遮光部dgs2分别连接于传输部dgt的相对两侧,分别邻近第一子画素单元r与第三子画素单元g。传输部dgt用以传输数据电压,子遮光单元包含至少部分的遮光部dgs1、dgs2。在图5a与图5b中所绘示的遮光部dgs1、dgs2例如对应于如图3中的子遮光单元ls1。在图5a中,遮光部dgs1的一侧连接传输部dgt,遮光部dgs1的另一侧在x轴方向上切齐第一色滤光单元fr。x轴方向平行于朝向基板10的投影方向或垂直基板10的方向。而在图5b中,遮光部dgs2的一侧在x轴方向切齐第三色滤光单元fg。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以传输部dgt的传输方向为对称轴,图5a的遮光部dgs1并未对称于所述的对称轴,图5b的遮光部dgs1与遮光部dgs2对称于所述的对称轴。其中,于图5a中,子遮光单元具有宽度wd3,于图5b中,子遮光单元具有宽度wd4。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宽度wd3与宽度wd4为子遮光单元于z轴方向上的长度。

而图5c则是以图5b的5c-5c剖面为例,示出了显示面板于此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层叠结构。在图5c中绘示有基板10、导体层m1、绝缘层gi、第二导体层m2、绝缘层pv、画素电极层px、液晶层lc、共用电极层ref、滤光层f与对向基板12。绝缘层gi设置于基板10上。第二导体层m2设置于绝缘层gi上。第二导体层m2包含第二讯号线dg、dg、dr。绝缘层pv设置于绝缘层gi上且设置于第二导体层m2上。绝缘层pv覆盖至少部分的第二导体层m2。画素电极层px设置于绝缘层pv上。滤光层f与黑色矩阵bm设置于基板12上,共用电极层ref设置于滤光层f与黑色矩阵bm上。液晶层lc设置于画素电极层px上。共用电极层ref设置于液晶层lc上。滤光层f设置于液晶层lc上。对向基板12设置于滤光层f上。其中,前述的第二讯号线例如包含至少部分的第二导体层m2。画素电极层px例如经由图案化制程而形成至少一画素电极。第二导体层m2的材质例如为金属或其他透光性较差的导电材质。画素电极层px与共用电极层ref的材质例如为氧化铟锡或者是其他透光性佳的导电材质。上述仅为举例示范,但实际上并不以此为限。

图4a至图5c示出了当显示面板1的曲率中心轴平行于y轴时,显示面板1的不同实施态样。请接着参照图6a与图6b以说明当显示面板1的曲率中心轴平行于z轴时,显示面板1的实施态样,图6a为根据本发明更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画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6b为根据图6a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6b-6b剖面的局部示意图。

在图6a所示的实施例中,共通讯号线cm具有传输部cm1与遮光部cm3,其中传输部cm1与遮光部cm3皆沿z方向延伸,平行于第一讯号线s。传输部cm1用以传输共通电压,子遮光单元具有至少部分的遮光部cm3。在图6a中,遮光部cm3的一侧在x轴方向上切齐第一色滤光单元fr,遮光部cm3的另一侧在y轴方向连接传输部cm1。其中,于图6a中,子遮光单元具有宽度wd5。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宽度wd5为子遮光单元于y轴方向上的长度。

而图6b则是以图6a的6b-6b剖面为例,示出了显示面板于此实施例中的一种层叠结构。在图6b中绘示有基板10、第一导体层m1、绝缘层gi、绝缘层pv、画素电极层px、液晶层lc、共用电极层ref、滤光层f与基板12。导体层m1具有导体子层m11与导体子层m12。

第一导体层m1设置于基板10上,其中第一导体层m1包含第一讯号线s与共通讯号线cm。绝缘层gi设置于基板10上且设置于第一导体层m1上。绝缘层gi覆盖至少部分的第一导体层m1。绝缘层pv设置于绝缘层gi上。画素电极层px设置于绝缘层pv上。滤光层f与黑色矩阵bm设置于基板12上,共用电极层ref设置于滤光层f与黑色矩阵bm上。液晶层lc设置于画素电极层px上与共用电极层ref之间。其中,前述的第一讯号线s例如包含至少部分的第一导体子层m11,共通讯号线cm例如包含至少部分的第二导体子层m12。画素电极层px例如经由图案化制程而形成至少一画素电极。第一导体层m1的材质例如为金属或其他透光性较差的导电材质。画素电极层px与共用电极层ref的材质例如为氧化铟锡。上述仅为举例示范,但实际上并不以此为限。

除了在显示面板定义出第一补偿区以调整不同视角的出光量之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定义有其他的补偿区。请接着参照图7,图7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具有的曲面的示意图。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的基板10’定义有等效正视区z0’、第一补偿区z1’与第二补偿区z2’。第一补偿区z1’具有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第二补偿区z2’具有第二补偿第一子区z21’、第二补偿第二子区z22’。等效正视区z0’和中线lm于x轴方向上重叠,或者可说是于yz平面上重叠。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分别位于等效正视区z0’和中线lm两侧。第二补偿第一子区z21’与第二补偿第二子区z22’分别位于等效正视区z0’和中线lm两侧。第一补偿区z1’位于等效正视区z0’与第二补偿区z2’之间。举例而言,曲面显示面板的等效正视区z0’通常指与观赏者的距离相对于其他区域的距离为最近或最远距离的区域。

等效正视区z0’中的各元件相对连接关系、第一补偿区z1’中的各元件相对连接关系与第二补偿区z2’中的各元件相对连接关系相仿于前述的第一补偿区z1,相关细节不再赘述。惟在此实施例中,在不同补偿区中的不同遮光单元的实施态样略有不同,以下以图8a至图8e分别说明之。

请接着参照图8a至图8e,图8a为根据图7所绘示的等效正视区z0’所对应的遮光单元的示意图,图8b为根据图7所绘示的其中一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所对应的遮光单元的示意图,图8c为根据图7所绘示的其中另一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所对应的遮光单元的示意图,图8d为根据图7所绘示的其中一第二补偿第一子区z21’所对应的遮光单元的示意图,图8e为根据图7所绘示的其中另一第二补偿第二子区z22’所对应的遮光单元的示意图。

如图8a所示,等效正视区z0’所对应的视角较小,可近似于视角为0度而无色偏问题。因此,在此实施例中,于等效正视区z0’中,第一子遮光单元lsi1的宽度wi1、第二子遮光单元lsi2的宽度wi2与第三子遮光单元lsi3的宽度wi3彼此实质上相等。也就是说,在等效正视区zi中,并不分别对不同颜色的子画素进行补偿。

如图8b所示,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中,中线lm例如位在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右侧,第一子遮光单元ls4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r远离中线lm的侧边,例如左边。相似地,第二子遮光单元ls5位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b远离中线的侧边,第三子遮光单元ls6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g远离中线lm的侧边。第一子遮光单元ls4的宽度w4大于第三子遮光单元ls6的宽度w6,且第三子遮光单元ls6的宽度w6大于第二子遮光单元ls5的宽度w5。如图8c所示,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中,中线lm例如位在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左侧,第一子遮光单元ls7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r远离中线lm的侧边,例如右边。相似地,第二子遮光单元ls8位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b远离中线的侧边,第三子遮光单元ls9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g远离中线lm的侧边。第一子遮光单元ls7的宽度w7大于第三子遮光单元ls9的宽度w9,且第三子遮光单元ls9的宽度w9大于第二子遮光单元ls8的宽度w8。

如图8d所示,于第二补偿第一子区z21’中,中线lm例如位在第二补偿第一子区z21’右侧,第一子遮光单元ls10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r远离中线lm的侧边,例如左边。相似地,第二子遮光单元ls11位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b远离中线的侧边,第三子遮光单元ls12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g远离中线lm的侧边。第一子遮光单元ls10的宽度w10大于第三子遮光单元ls12的宽度w12,且第三子遮光单元ls12的宽度w12大于第二子遮光单元ls11的宽度w11。如图8e所示,于第二补偿第二子区z22’中,中线lm例如位在第二补偿第二子区z22’左侧,第一子遮光单元ls13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r远离中线lm的侧边,例如右边。相似地,第二子遮光单元ls14位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b远离中线的侧边,第三子遮光单元ls15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g远离中线lm的侧边。第一子遮光单元ls13的宽度w13大于第三子遮光单元ls15的宽度w15,且第三子遮光单元ls15的宽度w15大于第二子遮光单元ls14的宽度w14。

此外,由于第二补偿区z2’相对于第一补偿区z1’更远离中线lm,因此,于第二补偿第一子区z21’的第一子遮光单元ls10的宽度w10大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的第一子遮光单元ls4的宽度w4,于第二补偿第一子区z21’的第二子遮光单元ls11的宽度w11大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的第二子遮光单元ls5的宽度w5。于第二补偿第一子区z21’的第三子遮光单元ls12的宽度w12大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的第三子遮光单元ls6的宽度w6。第二补偿第二子区z22’的第一子遮光单元ls13的宽度w13大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的第一子遮光单元ls7的宽度w7。于第二补偿第二子区z22’的第二子遮光单元ls14的宽度w14大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的第二子遮光单元ls8的宽度w8。于第二补偿第二子区z22’的第三子遮光单元ls15的宽度w15大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的第三子遮光单元ls9的宽度w9。

即第二补偿区z21’、z22’的第一子遮光单元ls10、ls13的宽度w10、w13大于第一补偿区z11’、z12’的第一子遮光单元ls4、ls7的宽度w4、w7。第二补偿区z21’、z22’的第二子遮光单元ls11、ls14的宽度w11、w14大于第一补偿区z11’、z12’的第二子遮光单元ls5、ls8的宽度w5、w8。第二补偿区z21’、z22’的第三子遮光单元ls12、ls15的宽度w12、w15大于第一补偿区z11’、z12’的第三子遮光单元ls6、ls9的宽度w6、w9。

需注意的是,上述各图式仅为举例示范,除了相对大小之外,在此并不限制第一补偿区z1’中的各子遮光单元的宽度的相对比例,也不限制第一补偿区z1’中的各子遮光单元是否完全地位于黑色矩阵bm于基板10’上的正投影。

请接着参照图9a与图9b,图9a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9b为图9a所绘示的显示面板具有的曲面的示意图。相较于图1a所示的具有曲面sc的显示面板1,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乃是一种可挠曲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2可以依据外力而形变于第一状态cnd1与第二状态cnd2之间。其中,第一状态cnd1例如为平板状,第二状态cnd2例如为相仿于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1的形状,相关细节不再予以赘述。在此实施例中仅以第一状态cnd1与第二状态cnd2示意说明之,然实际上,显示面板2可更具有其他的状态。而且,第一状态cnd1与第二状态cnd2并不限于图中的板状或挠曲状,也可以是波浪状或具有明显的夹角,在此并不限制第一状态cnd1与第二状态cnd2为何形态。其中,凡是具有至少一个曲率中心的状态皆属第二状态cnd2的范畴。

除了可以依据外力而形变之外,显示面板2所具有的元件与元件的连接关系与做动方式相仿于前述的显示面板1或显示面板1’。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此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2来说,基板10”定义有等效正视区z0”、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等效正视区z0”位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与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之间。等效正视区z0”具有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邻接于第一侧s1。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邻接于第二侧s2。各补偿区具有至少一遮光单元位于基板10”上。遮光单元中包含第一子遮光单元与第二子遮光单元,第一子遮光单元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远离等效正视区z0”的侧边,第二子遮光单元位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远离等效正视区z0”的侧边。其中,于第一补偿第一子区z11”和第一补偿第二子区z12”中,第一子遮光单元的宽度不等于第二子遮光单元的宽度。等效正视区z0’中的各元件相对连接关系、第一补偿区z1’中的各元件相对连接关系与第二补偿区z2’中的各元件相对连接关系相仿于前述实施例,相关细节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多种显示面板,藉由设置遮光单元于基板上,以避免过量的光自位于较大视角区域的子画素中输出。其中,遮光单元具有第一子遮光单元与第二子遮光单元。第一子遮光单元与第二子遮光单元分别位于第一色子画素单元与第二色子画素单元远离中线的侧边。而且,在第一补偿区中,第一子遮光单元的宽度不等于第二子遮光单元的宽度,以分别调校通过不同子画素单元的光量。藉此,避免了曲面显示器或可挠曲显示器的大视角区容易出现色偏的问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