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头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3262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铆头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铆头组合结构,具体为一种铆头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财务装订机是用来装订财务凭证、票据等的装订机,包括手动装订机、半自动装订机和全自动装订机。它被广泛应用于银行、证券、保险、电信以及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财务凭证、票据、账页、报表、档案、期刊、文件、图纸、试卷、书籍纸张的装订工作。对于目前普遍使用的财务装订机来说,一般是采用尼龙管热压铆装订的工作方式,它的整个操作过程可以分为:打孔、装订机自动截管、穿管、压铆等步骤。

压铆步骤是票据装订据必不可少的步骤,而铆头件是压铆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包括铆头和铆头座。现有的票据装订机中使用的铆头件为一体式结构,即是铆头和铆头座为一体加工成形结构,其结构简单,但其具有成本较高以及加工不便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铆头与铆头座为分体结构,铆头与铆头座通过冲压器件进行紧配合连接,该种结构设置有效解决了上述成本高以及加工不便的问题,具有成本低、制作方便及连接紧固的优点,但其紧配合后与一体加成形结构具有一相似之处,即是完成配合后无法拆卸,其当铆头损坏后需整体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快速、稳定、以及拆卸方便的铆头组合结构。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铆头组合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铆头壳、铆头组件和铆头座,所述铆头座中间设有用于容置铆头组件的容置空间,所述铆头组件放置于容置空间内,所述铆头组件上方设有铆头壳,所述铆头壳上设有供铆头组件伸出的通孔,所述铆头壳与铆头座卡合连接。本发明铆头组合结构主要由铆头壳、铆头组件和铆头座构成,其整体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安装时,将所述铆头组件放置于铆头座中间的容置空间内,然后将铆头壳从上至下盖合到铆头座上卡合连接,将铆头组件压合在铆头壳和铆头座之间,其连接快速;铆头壳与铆头座卡合连接后,连接稳定;铆头壳与铆头座卡合式可拆卸连接,当其铆头壳或铆头座其中一个零件损坏后,可拆卸更换零件,无需将整个组件丢掉,其拆卸方便,而且有效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铆头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上的引脚从铆头座的前侧引出,加热片的设置,有效对铆头组件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铆头座上容置空间的前侧侧板上设有卡块,所述铆头壳下部中间与前侧侧板相配合的位置设有向下伸出的卡板,所述卡板上与卡块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卡孔。所述卡块上部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的设置,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铆头座上容置空间的前侧侧板与左右两侧侧板之间均留有供加热片上引脚伸出的空隙。所述卡板与铆头壳的两侧之间设有均留有供加热片上引脚伸出的空隙。铆头座以及铆头壳上的空隙的设置,一方面使铆头座上的前侧侧板和/或铆头壳上的卡板分别具有弹性,更易于安装和卡合,而且在弹性的作用力下,使铆头壳与铆头座的卡合紧密,有效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用于加热片上引脚的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铆头组件由铆头帽和导热座构成,所述导热座上部设用于放置铆头帽的凹槽,所述铆头帽放置于导热座的凹槽内与导热座呈接触式连接,所述铆头帽和导热座采用不同材料制成。铆头帽与导热座呈接触式连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形结构及分体紧配合结构造成的无法拆卸的问题,当铆头帽或导热座其中任一一部件发生损坏时,可以更换,无需丢弃掉整个铆头组件,其不仅安装方便,而且易于拆卸和更换,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铆头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导热座采用铝材制成。铆头座选用材质与铆头帽不同,其采用成本较低的铝材制成,一方面,铆头帽选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有效确保压铆环节的要求,另一方面,铆头座选用铝材制成,其既需满足刚度要求,而且成本低廉,有效降低了铆头组件的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铆头帽包括上凸出部、挡圈部和下凸出部,所述上凸出部和下凸出部分别位于挡圈部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挡圈部位于上凸出部底端并向外伸出一圈。所述挡圈部的设置,使铆头壳与铆头座卡合连接后,铆头壳向下下压过程中通过挡圈部紧压铆头帽,使铆头帽与导热座紧密连接,有效确保压铆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上凸出部的外轮廓与铆头壳上的通孔相配合,所述下凸出部的外轮廓与导热座上的凹槽相配合。

本发明铆头组合结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结构简单,本发明铆头组合结构主要由铆头壳、铆头组件和铆头座构成,其整体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

第二、连接快速、稳定,安装时,将所述铆头组件放置于铆头座中间的容置空间内,然后将铆头壳从上至下盖合到铆头座上卡合连接,将铆头组件压合在铆头壳和铆头座之间,其连接快速,铆头壳与铆头座卡合连接后,连接稳定;

第三、铆头壳与铆头座可拆卸连接,铆头壳与铆头座卡合式可拆卸连接,当其铆头壳或铆头座其中一个零件损坏后,可拆卸更换零件,无需将整个组件丢掉,其拆卸方便,而且有效节省成本;

第四、铆头组件为可拆卸连接,铆头帽与导热座呈接触式连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形结构及分体紧配合结构造成的无法拆卸的问题,当铆头帽或导热座其中任一一部件发生损坏时,可以更换,无需丢弃掉整个铆头组件,其不仅安装方便,而且易于拆卸和更换,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第五、成本低,铆头壳与铆头座卡合式可拆卸连接结构,以及铆头帽与导热座的接触式可拆卸连接结构,使其中任一零部件损坏后,均可拆卸更换零,无需丢弃整个产品,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铆头组合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铆头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铆头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2中铆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2中铆头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铆头组合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铆头壳10、铆头组件20和铆头座30,所述铆头座30中间设有用于容置铆头组件20的容置空间31,所述铆头组件20放置于容置空间31内,所述铆头组件20上方设有铆头壳10,所述铆头壳10上设有供铆头组件20伸出的通孔11,所述铆头壳10与铆头座30卡合连接。本发明铆头组合结构主要由铆头壳10、铆头组件20和铆头座30构成,其整体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安装时,将所述铆头组件20放置于铆头座30中间的容置空间31内,然后将铆头壳10从上至下盖合到铆头座30上卡合连接,将铆头组件20压合在铆头壳10和铆头座30之间,其连接快速;铆头壳10与铆头座30卡合连接后,连接稳定;铆头壳10与铆头座30卡合式可拆卸连接,当其铆头壳10或铆头座30其中一个零件损坏后,可拆卸更换零件,无需将整个组件丢掉,其拆卸方便,而且有效节省成本。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铆头座30内还设有加热片35,所述加热片35的数量为两个片,两片加热片35分别位于所述铆头组件20的左右两侧,所述加热片35上的引脚36从铆头座30的前侧引出,加热片35的设置,有效对铆头组件20加热。所述铆头座30上容置空间31的前侧侧板32上设有卡块33,所述铆头壳10下部中间与前侧侧板32相配合的位置设有向下伸出的卡板12,所述卡板12上与卡块3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卡块33相配合的卡孔13。所述卡块33上部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的设置,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铆头座30上容置空间31的前侧侧板32与左右两侧侧板之间均留有供加热片35上引脚36伸出的第一空隙34。所述卡板12与铆头壳10的两侧之间设有均留有供加热片35上引脚36伸出的第二空隙14,所述第一空隙34与第二空隙14的位置相对应。铆头座30以及铆头壳10上的第一空隙34和第二空隙14的设置,一方面使铆头座30上的前侧侧板32和/或铆头壳10上的卡板12分别具有弹性,更易于安装和卡合,而且在弹性的作用力下,使铆头壳10与铆头座30的卡合紧密,有效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用于加热片35上引脚36的引出。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铆头组件20由铆头帽21和导热座22构成,所述导热座22上部设用于放置铆头帽21的凹槽221,所述铆头帽21放置于导热座22的凹槽221内与导热座22呈接触式连接,所述铆头帽21和导热座22采用不同材料制成。铆头帽21与导热座22呈接触式连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形结构及分体紧配合结构造成的无法拆卸的问题,当铆头帽21或导热座22其中任一一部件发生损坏时,可以更换,无需丢弃掉整个铆头组件20,其不仅安装方便,而且易于拆卸和更换,有效降低使用成本。所述铆头帽2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导热座22采用铝材制成。铆头座30选用材质与铆头帽21不同,其采用成本较低的铝材制成,一方面,铆头帽21选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有效确保压铆环节的要求,另一方面,铆头座30选用铝材制成,其既需满足刚度要求,而且成本低廉,有效降低了铆头组件20的成本。所述铆头帽21包括上凸出部211、挡圈部212和下凸出部213,所述上凸出部211和下凸出部213分别位于挡圈部212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挡圈部212位于上凸出部211底端并向外伸出一圈。所述挡圈部212的设置,使铆头壳10与铆头座30卡合连接后,铆头壳10向下下压过程中通过挡圈部212紧压铆头帽21,使铆头帽21与导热座22紧密连接,有效确保压铆质量。所述上凸出部211的外轮廓与铆头壳10上的通孔11相配合,所述下凸出部213的外轮廓与导热座22上的凹槽221相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