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交线形成原理演示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8842发布日期:2018-07-20 21:48阅读:13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交线形成原理演示教具。



背景技术:

目前,高校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工程制图”,是一门研究如何用二维图形表达三维实体的原理性较强课程,学习该课程的一个主要难点就是建立空间想象力。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将三维立体转换成二维图形的想象能力,尤其是回转体表面交线投影作图这部分内容,如何用几何元素分析解题一直困扰学生。传统的制图课程教学中,涉及到圆柱体表面交线投影作图内容时,大多数老师除了采用PPT课件讲解外,用得更多的便是模型展示了。现有的圆柱表面交线模型几乎都是外形固定了,并且模型外表是“表面结构”不是“线框结构”,学生只能看到交线的结果形状而不知交线的形成过程。教师拿着这样的模型讲课,由于没有模拟几何元素的线和点出现,就不易讲透交线的形成原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教具,一个以“线框结构”为特征并能实时变化展示的教具,用于圆柱体表面交线投影作图课程上的原理性知识讲解,以提高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圆柱交线形成原理演示教具,旨在提高现有技术中涉及圆柱体表面交线投影作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圆柱交线形成原理演示教具,包括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所述第一圆盘设有围成圆柱状的可伸缩的第一圆柱杆,所述第二圆盘设有围成圆柱状的可伸缩的第二圆柱杆,所述第一圆柱杆的数量和位置均与所述第二圆柱杆对应,所述第一圆柱杆可抵触所述第二圆柱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柱杆的每段圆柱杆之间通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一卡块连接,所述第二圆柱杆的每段圆柱杆之间通过第二限位孔和第二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盘开设有以第一圆盘中心为圆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圆盘开设有以第二圆盘中心为圆心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还包括中心支撑杆,所述中心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盘中心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盘中心固定。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圆盘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三圆盘中心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中心支撑杆固定,所述第三圆盘设有可围成圆柱状的可伸缩的第三圆柱杆。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中心支撑杆的中心。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块与内置在第一限位孔内的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卡块与内置在第二限位孔中的弹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圆柱交线形成原理演示教具,是针对于涉及圆柱体表面交线投影图作图课程设计的,通过第一圆盘的可伸缩的第一圆柱杆和第二圆盘的可伸缩的第二圆柱杆,这种伸缩功能实现涉及圆柱体表面交线投影图作图课程中的立体演示效果,本教具将课程中的二维视图转化为具有立体感的与题目相关的圆柱体,针对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中涉及圆柱体表面交线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圆盘、第一圆盘和第三圆盘的组合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教具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掌握学生在投影图解题过程中出现的特征错误,设计出了以圆柱体为例的将现实元素与概念元素合为一体的实时演示模型,以达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减轻抽象的投影原理知识理解难度,引导学生将投影概念与现实元素进行一一对应的想象思考。

具体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圆柱交线形成原理演示教具,包括第一圆盘5和第二圆盘6,所述第一圆盘5设有围成圆柱状的可伸缩的第一圆柱杆4,所述第二圆盘6设有围成圆柱状的可伸缩的第二圆柱杆3,所述第一圆柱杆4的数量和位置均与所述第二圆柱杆3对应,所述第一圆柱杆4可抵触所述第二圆柱杆3。本实施例中,教学辅助教具整体结构为圆柱体状,通过可伸缩的第一圆柱杆4和可伸缩的第二圆柱杆3,将涉及到圆柱体表面交线投影作图过程中的二维视图对应到具备立体感的三维空间教学辅助教具中,如图3所示,图中带有缺口处的线框结构圆柱体相较于二维视图的表达有着非常明显的形象对比,因此本技术方案针对于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同学来说起到一定辅助作用,适用于课堂教学中的上课环节和课后作业环节,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老师使用本教具给学生讲解的课程当中,本教具的第一圆柱杆4和第二圆柱杆3在伸缩之后,由于有多根第一圆柱杆4和第二圆柱杆3的端点出现,在远处观望如同一条直线或曲线,形成了多个伸缩端点组成的交线。这种用圆柱杆伸缩功能定位出来的交点,对应了原理上的截交点或相贯点含义,高度诠释了制图中截交线和相贯线投影作图的过程,显得通俗易懂,将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演示,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中,可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图中表示的是本教学辅助教具立着的时候的示意图。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柱杆4的每段圆柱杆之间通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一卡块连接,所述第二圆柱杆3的每段圆柱杆之间通过第二限位孔和第二卡块连接。本实施例通过限位孔和卡块连接方式实现第一圆柱杆和第二圆柱杆的伸缩功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盘开设有以第一圆盘中心为圆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圆盘开设有以第二圆盘中心为圆心的第二通孔。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圆盘上开设第一通孔、在第二圆盘上开设第二通孔实现轻便化,有利于学生手持,减轻重量,便于携带。

如图1所示,优选地,还包括中心支撑杆7,所述中心支撑杆7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盘5中心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盘6中心固定。本实施例通过中心支撑杆7设置,提高了第一圆盘5和第二圆盘6之间的稳固性。将第一圆盘5和第二圆盘6连接成完整的圆柱体。

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圆盘、第一圆盘和第三圆盘的组合示意图。

如图5所示,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圆盘11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三圆盘11中心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中心支撑杆固定,所述第三圆盘11设有可围成圆柱状的可伸缩的第三圆柱杆12。本实施例针对于涉及圆柱体相贯线作图课程设计,通过第三圆盘上的可伸缩第三圆柱杆12,所述第三圆柱杆可抵触到所述第一圆柱杆4和第二圆柱杆3的表面,其中抵触点依次连接即为相贯线,显然本实施例将课程中二维投影视图对应为具有立体感的教具,针对于想象力差的学生,提供了启发思维、对比分析的学习条件,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块与内置在第一限位孔内的弹簧10连接,所述第二卡块与内置在第二限位孔中的弹簧10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弹簧10弹力,使得操作者通过按压卡块即可实现圆柱杆伸缩功能,且在每个圆柱杆之间,卡块可以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固定住每个圆柱杆,牢固性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