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动力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680发布日期:2019-02-12 21:33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动力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教学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动力火箭。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物理学科中空气动力火箭还仅限于简单的文字或图片展示,其宣传效果不好,不能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而一些能直观生动地进行科学演示的空气动力火箭,其由于结构复杂,且不便制作,从而限制了科普宣传的受益人群和受益范围。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反冲运动现象,我们有必要制作出一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且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空气或水的动力原理的空气动力火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空气动力火箭,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了解物理中力学的相关方面知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气动力火箭,包括火箭本体,所述火箭本体包括火箭头、火箭体和尾翼,所述火箭体为一端开口的瓶体,所述瓶体开口的一端与瓶盖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插扣,所述插扣与火箭头上设置的插槽插拔连接,所述瓶盖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发射筒,所述发射筒上设置有发射孔,所述尾翼包括套设安装在瓶盖上的套接管体以及与套接管体一体成型的尾翼片。

作为优选,所述套接管体的外径不超过瓶体的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发射孔的形状设置为喇叭状。

作为优选,所述火箭头设置为锥状的中空弹性体,该中空弹性体的上端部 及中部外表面呈圆滑的弧面形,其下端具有可与火箭体连接的插槽。

作为优选,所述发射孔可插拔的安装有充气嘴,所述充气嘴与气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火箭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避让发射孔和/或气泵充气管的避让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组装,方便操作,且更加环保,不仅能增加玩具的趣味性,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让小朋友或小学生学习到空气的动力与运动关系,帮助小朋友或小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火箭头1,火箭体2,尾翼3,瓶盖4,插扣5,插槽6,发射孔7,套接管体8,底座9,充气嘴10,避让孔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空气动力火箭,包括火箭本体,所述火箭本体包括火箭头1、火箭体2和尾翼3,所述火箭体2为一端开口的瓶体,所述瓶体开口的一端与瓶盖4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插扣5,所述插扣5与火箭头1上设置的插槽6插拔连接,所述瓶盖2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发射筒,所述发射筒上设置有发射孔7,所述尾翼3包括套设安装在瓶盖上的套接管体8以及与套接管体8一体成型的尾翼片。

套接管体8的外径不超过瓶体的外径,其有助于减少空气阻力。

发射孔7的形状设置为喇叭状,有助于增加火箭本体的反向推力。

火箭头1设置为锥状的中空弹性体,该中空弹性体的上端部及中部外表面呈圆滑的弧面形,其下端具有可与火箭体连接的插槽,火箭头1设置为弧面形,其与空气对流的导流效果好,空气阻力小,可提高该空气动力火箭飞行的距离;此外,火箭头与火箭体的连接也更为方便,且衔接处的外部更为平缓,有利于进一步减少阻力。

发射孔7可插拔的安装有充气嘴10,所述充气嘴10与气泵连接,方便充入空气。

所火箭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底座9,所述底座9设置有避让发射孔7和/或气泵充气管的避让孔;设置的底座有助于火箭本体的放置。

.具体实施例:

用户在实际使用时,将充气嘴10插入到火箭本体底部的发射孔7当中,如附图2所示,然后将充气嘴10与气泵连接,最后将火箭本体放置在底座9上,通过按压气泵,使火箭本体中的火箭体2充气,火箭体2内的空气被压缩,气压逐渐升高,底部的发射孔将充气嘴10挤出发射孔7,同时火箭体2内的被压缩的空气通过发射孔7发射出去,产生一个反向的推力,使火箭本体飞起来。

此外,还可以在火箭体2内装入水,然后再充入气体,随着火箭体2中气压的升高冲开底部的充气嘴10,使水快速喷出而使火箭体2获得向上的反推力,从而使火箭本体上升。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