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267发布日期:2019-03-08 17:3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粉笔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工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粉笔组件。



背景技术:

粉笔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工具。但是,由于粉笔是石膏制成的,徒手握住粉笔书写时,粉笔上的石膏会粘在人手上,对皮肤造成一定的腐蚀,不利于人体健康。

因此,如何防止粉笔上的石膏粘在人手上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笔组件,在利用所述粉笔组件进行书写时,石膏不会粘在人手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笔组件,所述粉笔组件包括护套和粉笔,其中,所述护套包括抓握壳、保护壳和导向件,所述保护壳包括互相连接的安装部和保护部,所述抓握壳内形成有第一安装腔,所述保护部内形成有第二安装腔,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中,以使得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且同轴,所述粉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中,所述导向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中,且所述导向件能够引导所述粉笔相对于所述保护部移动,以使得所述粉笔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安装腔中凸出或者缩回所述第二安装腔。

优选地,所述抓握壳包括安装底壁和环绕所述安装底壁设置的抓握侧壁;

所述安装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安装腔贯通所述安装部和所述保护部;

所述粉笔组件还包括支撑柱和夹套,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壁上,并插入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夹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中,所述夹套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粉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夹套中;

所述导向件包括引导底和环绕所述引导底设置的引导壁,所述引导底上设置有引导孔,所述安装部穿过所述引导孔与所述抓握侧壁配合,且所述引导底的边缘能够沿所述安装部上的外螺纹配合,所述引导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环形槽,所述抓握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配合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环形槽内,且所述抓握侧壁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件绕该导向件的轴线旋转。

优选地,所述抓握侧壁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安装部上的外螺纹配合。

优选地,所述夹套可包括夹套本体、形成在夹套本体一端的粉笔容纳孔以及形成在所述夹套本体另一端的支撑柱容纳孔,所述粉笔设置在所粉笔容纳孔中,所述支撑柱的端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容纳孔中。

优选地,所述抓握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安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粉笔组件还包括橡皮筋,所述橡皮筋套设在所述抓握侧壁外部,以将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抓握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皮筋槽,所述橡皮筋位于所述皮筋槽内。

当粉笔组件处于非书写状态时,粉笔缩回在保护部的第二安装腔中。在这种状态中,即便该粉笔组件跌落在地上也不会摔断粉笔,从而可以避免粉笔跌落造成的浪费。

需要利用所述粉笔组件进行书写时,需要利用导向件将粉笔的书写端(即,上文中所述的另一端)从保护壳的第二安装腔中引导出。使用者在书写时,抓握护套的抓握壳,从而可以避免手上沾到石膏粉末,进而可以避免手被腐蚀,有利于长期利用粉笔进行书写的工作人员(例如,教师)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笔组件处于非书写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笔组件处于书写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是抓握壳的第一侧壁、安装底壁以及支撑柱的集成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抓握壳的第二侧壁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护套 110:抓握壳

120:保护壳 121:安装部

122:保护部 130:导向件

140:支撑柱 150:夹套

160:橡皮筋 111:安装底壁

112:抓握侧壁 1121:第一侧壁

1122:第二侧壁 112a:环形凸起

112b:皮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笔组件,所述粉笔组件包括护套100和粉笔200,其中,护套100包括抓握壳110、保护壳120和导向件130。保护壳120包括互相连接的安装部121和保护部122,抓握壳110内形成有第一安装腔。保护部122内形成有第二安装腔,安装部12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中,以使得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且同轴。粉笔20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中,导向件13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中,且导向件130能够引导粉笔200相对于所述保护部移动,以使得粉笔200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安装腔中凸出或者缩回所述第二安装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笔组件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图1中的非书写状态和图2中的书写状态。

当粉笔组件处于图1中的非书写状态时,粉笔200缩回在保护部122的第二安装腔中。在这种状态中,即便该粉笔组件跌落在地上也不会摔断粉笔200,从而可以避免粉笔跌落造成的浪费。

需要利用所述粉笔组件进行书写时,需要利用导向件130将粉笔的书写端(即,上文中所述的另一端)从保护壳120的第二安装腔中引导出,如图2所示。使用者在书写时,抓握护套100的抓握壳110,从而可以避免手上沾到石膏粉末,进而可以避免手被腐蚀,有利于长期利用粉笔进行书写的工作人员(例如,教师)的身体健康。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导向件130的具体结构并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能够引导粉笔200相对于保护壳120移动即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采用粉笔200固定不动、利用导向件130以引导保护壳120移动的方式实现粉笔组件工作状态的转变;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保护壳120固定不动、利用导向件130引导保护壳粉笔200移动的方式实现粉笔组件工作状态的转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中所示,抓握壳110包括安装底壁111和环绕该安装底壁111设置的抓握侧壁112。

相应地,安装部12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安装腔贯通安装部121和保护部122。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所述粉笔组件还包括支撑柱140和夹套150,支撑柱140设置在安装底壁111上,并插入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夹套15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中,夹套150的底部与支撑柱140固定连接,粉笔20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夹套中。

导向件130包括引导底131和环绕该引导底131设置的引导壁132,引导底131上设置有引导孔,安装部121穿过所述引导孔与抓握侧壁112配合,且引导底131的边缘能够沿所述安装部上的外螺纹配合,引导壁13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环形槽。抓握侧壁11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该环形槽配合的环形凸起112a,该环形凸起112a位于所述环形槽内,且抓握侧壁112能够相对于导向件130绕该导向件130的轴线旋转。

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了支撑柱140后,可以使得整个护套100具有较长的长度,即便粉笔200用到只剩较短的一截,仍然具有足够的抓握长度,从而可以方便使用者进行书写。

下面结合图1和图2解释如何使得所述粉笔组件由图1中的非书写状态转变为图2中书写状态。

当粉笔组件处于图1中状态时,使用者可以一只手捏住抓握壳110,另一只手捏住导向件130,然后旋转其中一者。由于导向件130的环形槽和抓握壳110的环形凸起112a互相配合,因此,导向件130与抓握壳110之间不产生轴线方向的相对移动,这就使得保护壳120的安装部121上的外螺纹在引导底131的边缘的引导下向下移动,并带动整个保护壳120向下移动。当粉笔200的另一端从保护壳120中凸出足够多时停止旋转。

使用完毕时,可以反向旋转抓握壳110和导向件130,使得保护壳120在引导底130的作用下从第一安装腔中伸出,并对粉笔200进行保护。

为了防止螺纹失效、延长护套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可以在抓握侧壁112的内表面上设置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安装部上的外螺纹配合。在抓握侧壁112的内表面上设置内螺纹还可以防止粉笔缩回保护壳120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夹套150的具体结构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如图1和图2中所示,夹套150可包括夹套本体、形成在夹套本体一端的粉笔容纳孔以及形成在所述夹套本体另一端的支撑柱容纳孔,所述粉笔设置在所粉笔容纳孔中,所述支撑柱的端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容纳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如何组装护套100并没有特殊的要求。优选地,抓握侧壁112包括第一侧壁1121(参见图3、图4)和第二侧壁1122(参见图5、图6),第一侧壁1121与安装底壁111固定连接,第二侧壁1122与第一侧壁1121可拆卸地连接。

先将导向件130、保护壳120安装在第一侧壁1121上,然后将第二侧壁1122与第一侧壁11121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如何将第二侧壁1122与第一侧壁11121固定连接没有特殊的要求,为了降低成本,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粉笔组件还包括橡皮筋160,该橡皮筋160套设在抓握侧壁112外部,以将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固定连接。

为了防止橡皮筋硌手,优选地,抓握侧壁1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皮筋槽112b,橡皮筋160位于皮筋槽112b内。

为了获得更好的书写体验,优选地,还可以在抓握侧壁1122的外部套设硅胶套。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