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教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154发布日期:2019-04-20 03:1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教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教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教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手段也呈现智能化、多能化、共享化,大部分学校采用视频、PPT、音频及其结合等方式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另外,教学领域还发展了智能教学系统,是通过互联网计算机人工模拟技术整合全国工作在一线的特、高级教师和教学专家的教学资源和教研成果进行科学分析、智能判断及有目的地提供即时、有效、全面且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智能教学已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大多数实体教育学校中,存在一下不足:第一、老师已然需要备课,并且在教学时,需要多次书写课程内容(多班级教学),其效率较低,已无法达到智能教学的要求。第二,教导管理依然停留在教导人员主动检查层面,必然存在管理疏漏。第三,知识共享不到位,不同老师的教学内容互相独立,学生无法获取其他教学老师的教学内容以及以往教学内容,如此一来,既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准备工作量,有无法实现高效智能教育,同时,学生也无法获得全方面、优质的教学。

因此,急需要提出一种智能教学系统,在减轻老师教学准备、书写工作量的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更优质的教学,同时也能获得全面的教导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智能教学系统,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教学准备、书写工作量大,教学资源独立、教导管理存在疏漏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教学系统,包括后台服务主机,采用总线拓扑连接在后台服务主机上、且每一教室内设有至少一台的教学计算机,以及均与教学计算机通信连接的投影仪、摄像头和电子班牌;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教室墙壁上并且能拍摄到教室内的全景图像。

具体地,所述电子班牌悬挂在教室门外,并且该电子班牌包括设有两个安装孔的基座,贴合在基座上、用于显示班级信息的LCD显示屏,设置在基座内的控制电路板,以及与控制电路板电气连接、用于学生身份信息识别的NFC识别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与NFC识别器连接的MCU处理器,均与MCU处理器连接的供电电路、存储器、通信接口和蓄电池;所述供电电路与蓄电池连接,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并且所述供电电路与NFC识别器连接;所述通信接口与教学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具有两输入两输出的桥式整流器D1,具有电源输入端VIN、接地端GND、使能接地端EPAD、升压电容端BOOT、高偏功率源极PH和反馈电压端VSEN引脚的电源转换芯片U1,连接在桥式整流器D1与交流市电之间的电源开关K1,并联后一端与桥式整流器D1的一输出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充电电容C1、充电电容C2和充电电容C3,并联后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VIN与接地端GND之间的充电电容C4和充电电容C5,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升压电容端BOOT与高偏功率源极PH之间的充电电容C6,一端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高偏功率源极PH上、且另一端接地的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D2,一端连接在充电电容C6与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D2之间的滤波电感L1,连接在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SEN之间的分压电阻R1,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SEN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滑动电阻R2,以及一端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稳压电容C7;所述桥式整流器D1的另一输出端接地,并且电源转换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VIN连接在桥式整流器D1一输出与充电电容C1之间。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使能接地端EPAD与接地端GND连接并接地。所述NFC识别器和MCU处理器均连接在分压电阻R1与稳压电容C7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连接在市电与电源开关K1之间的交流定时器。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具有电源输入端VIN、接地端GND、使能接地端EPAD、升压电容端BOOT、高偏功率源极PH和反馈电压端VSEN引脚的电源转换芯片U2,输入与市电交流电连接的变压器T1,输入与变压器T1的输出连接的桥式整流器D3,并联后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VIN连接、且另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接地端GND连接的充电电容C8和充电电容C9,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2的升压电容端BOOT和高偏功率源极PH之间的滤波电容C10,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高偏功率源极PH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发光二极管D5,串联后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2的反馈电压端VSEN和高偏功率源极PH之间的滤波电感L2和分压电阻R7,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反馈电压端VSEN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滑动电阻R8,一端连接在滤波电感L2与分压电阻R7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稳压电容C11,分别与滤波电感L2和分压电阻R7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口Port1,以及与桥式整流器D3的输出连接的整流保护电路。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的接地端GND与使能接地端EPAD连接并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VIN与桥式整流器D3的输出连接,并且第一输出端口Port1均与NFC识别器和MCU处理器的电源输入引脚连接;所述整流保护电路包括串联后连接在桥式整流器D3的两输出之间的分压电阻R3、单向二极管D 4和分压电阻R4,栅极连接在分压电阻R4与单向二极管D 4之间的场效应管VT1,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VIN连接、且另一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漏极连接的分压电阻R5,一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漏极连接的分压电阻R6,以及栅极与分压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且源极与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的场效应管VT2;所述场效应管VT2的漏极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接地端GND连接,并且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在桥式整流器D3的输出与分压电阻R4之间。

优选地,所述MCU处理器的型号为STM32F429IGT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总线拓扑结构将后台服务主机和教学计算机连接,并且在每个教师内均配置有投影仪、摄像头和电子班牌,教师可通过任一台教学计算机实现知识共享,另外,与摄像头配合录制教学视频,以便学生获取任一老师的教学视频,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也能免去教师反复备课准备,提高了教学效率。

(2)本实用新型还在每个教室的门外设置有电子班牌,该电子班牌与NFC识别器连接,用于识别学生信息,通过设置按课时或天或上下午采集学生信息,如此便能节省课堂点名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另外,NFC识别器采集的学生出勤信息也能存储在存储器中,通过LCD显示屏显示学生实到人数,如此也能免去统计学生出勤情况和修改黑板上的出勤信息。与此同时,MCU处理器通过通讯接口与该教室的教学计算机连接,将当期存储器存储的学生出勤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主机,为教导人员随时掌握学生出勤情况提提供保障,使教学管理更直观,教导人员无需每一教室进行查看,便能获得全面的教导管理数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功能齐全、直观的教学管理等优点,在智能教学技术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线拓扑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班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板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电路原理图(第一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电路原理图(第二实施例)。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基座,2-LCD显示屏,3-控制电路板,4-NFC识别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教学系统,既能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也能实现直观的教导管理,并且还能节能教学点名时间,提供教学效率。具体来说,本智能教学系统包括后台服务主机,采用总线拓扑连接在后台服务主机上、且每一教室内设有至少一台的教学计算机,以及均与教学计算机通信连接的投影仪、摄像头和电子班牌。其中,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教室墙壁上并且能拍摄到教室内的全景图像,一方面,该摄像头可以录制教学视频,为学生提高视频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任一该学校老师的教学视频,进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另外,也方便对学生进行监管。

在本实施例中,为节能教学课堂点名时间,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在教室门外安装有电子班牌,并且该电子班牌包括设有两个安装孔的基座1,贴合在基座1上、用于显示班级信息的LCD显示屏2,设置在基座1内的控制电路板3,以及与控制电路板3电气连接、用于学生身份信息识别的NFC识别器4。通过NFC识别器4识别存储有学生信息的NFC卡片,以获得出勤情况,并通过教学计算机将出勤情况反馈给后台服务主机,为教导管理提供保障。其中,控制电路板3包括与NFC识别器4连接的MCU处理器,均与MCU处理器连接的供电电路、存储器、通信接口和蓄电池。所述通信接口与教学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连接。

为了提供可靠、稳定的电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具有两输入两输出的桥式整流器D1,具有电源输入端VIN、接地端GND、使能接地端EPAD、升压电容端BOOT、高偏功率源极PH和反馈电压端VSEN引脚的电源转换芯片U1,连接在桥式整流器D1与交流市电之间的电源开关K1,并联后一端与桥式整流器D1的一输出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充电电容C1、充电电容C2和充电电容C3,并联后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VIN与接地端GND之间的充电电容C4和充电电容C5,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升压电容端BOOT与高偏功率源极PH之间的充电电容C6,一端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高偏功率源极PH上、且另一端接地的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D2,一端连接在充电电容C6与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D2之间的滤波电感L1,连接在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SEN之间的分压电阻R1,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SEN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滑动电阻R2,一端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稳压电容C7,以及连接在市电与电源开关K1之间的交流定时器。其中,该桥式整流器D1的另一输出端接地,并且电源转换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VIN连接在桥式整流器D1一输出与充电电容C1之间。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使能接地端EPAD与接地端GND连接并接地。所述NFC识别器和MCU处理器均连接在分压电阻R1与稳压电容C7之间。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供电电路,该供电电路既能提供稳定的电压,并且在桥式整流器故障时,也能起到有效的保护。具体来说,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具有电源输入端VIN、接地端GND、使能接地端EPAD、升压电容端BOOT、高偏功率源极PH和反馈电压端VSEN引脚的电源转换芯片U2,输入与市电交流电连接的变压器T1,输入与变压器T1的输出连接的桥式整流器D3,并联后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VIN连接、且另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接地端GND连接的充电电容C8和充电电容C9,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2的升压电容端BOOT和高偏功率源极PH之间的滤波电容C10,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高偏功率源极PH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发光二极管D5,串联后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2的反馈电压端VSEN和高偏功率源极PH之间的滤波电感L2和分压电阻R7,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反馈电压端VSEN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滑动电阻R8,一端连接在滤波电感L2与分压电阻R7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稳压电容C11,分别与滤波电感L2和分压电阻R7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口Port1,串联后连接在桥式整流器D3的两输出之间的分压电阻R3、单向二极管D 4和分压电阻R4,栅极连接在分压电阻R4与单向二极管D 4之间的场效应管VT1,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VIN连接、且另一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漏极连接的分压电阻R5,一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漏极连接的分压电阻R6,以及栅极与分压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且源极与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的场效应管VT2。其中,电源转换芯片U2的接地端GND与使能接地端EPAD连接并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VIN与桥式整流器D3的输出连接,并且第一输出端口Port1均与NFC识别器和MCU处理器的电源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场效应管VT2的漏极与电源转换芯片U2的接地端GND连接,并且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在桥式整流器D3的输出与分压电阻R4之间。

本实施例将市电220V转换成直流电,并且在TP55430电源转换芯片U1的作用下,将直流电稳定在5±0.2V之间,使得供电电压维持在平衡的电压。该供电电路向NFC识别器和MCU处理器提供电源的同时,也向蓄电池进行充电,当市电电源消失时,采用蓄电池供电。在电子班牌使用时,学生持有校园卡或门禁卡等NFC卡片(其卡片内携带有该学生的身份信息),将NFC卡片贴合在NFC识别器上,以识别进入该教室学生的信息,若未进行识别则说明该学生未出勤。本实用新型将识别的学生信息存储在存储器内,并通过教学计算机将学生信息、当前实到情况、迟到情况反馈给后台服务主机,实现互联监管。可以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功能齐全、直观的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共享等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在智能教学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做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