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箱体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1148发布日期:2020-04-28 20:4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LED箱体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箱体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点阵模块或像素单元组成的平面式显示屏幕,由于其具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组态灵活、色彩丰富以及对室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led显示屏通常是由多个led箱体拼接而成,每个led箱体包括壳体和灯板,壳体和灯板上分别设置有螺纹孔,紧固螺丝分别与壳体和灯板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实现壳体与灯板的固定连接。为向灯板供电并传输数据信号,灯板上设置有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连接板,其上设有与连接器插接的连接座,连接器与连接座连接后,向灯板供电并传输数据信号,以在灯板上显示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

但是,连接器和连接板插接方式容易出现盲插的现象,使得灯板和壳体的固定、维修过程变得困难,并且多次插拔连接器和连接板,容易造成接触不良而提高维修频率,从而影响led屏幕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箱体及显示屏,以解决现有连接器和连接板插接方式容易出现盲插的现象,使得灯板和壳体的固定、维修过程变得困难,并且多次插拔连接器和连接板,容易造成接触不良而提高维修频率,而影响led屏幕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led箱体,包括:壳体、灯板、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磁吸件,且所述第一导电磁吸件用于连接电源;所述灯板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电连接的驱动器件和led灯,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电磁吸件相吸引的第二导电磁吸件,且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围成容纳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的容纳空间,所述驱动器件和所述led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磁吸件电连接;当所述第二导电磁吸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磁吸件相吸引接触时,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二导电磁吸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通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led箱体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箱体,控制器通过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向灯板发送数据信号,相比于连接器有限次的插拔寿命,无线信号传输装置使用寿命长,并且,无线信号传输稳定,有利于降低故障率;通过第一导电磁吸件和第二导电磁吸件之间的磁力吸引,实现灯板和壳体的连接,同时,电源通过接触的第一导电磁吸件和第二导电磁吸件向灯板上各个器件供电,无需在灯板上设置其他供电导线,使得led箱体内简单,有利于后续维护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led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集成在所述控制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led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为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为能够接收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发射的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接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led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导电磁吸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磁吸件在所述灯板上均布;所述第一导电磁吸件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磁吸件均与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磁吸件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led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电磁吸件为第一导电磁体;所述第二导电磁吸件为第一导电金属件,且所述第一导电金属件能够被所述第一导电磁体相吸引。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led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导电磁吸件为第二导电磁体;所述第一导电磁吸件为第二导电金属件,且所述第二导电金属件能够被所述第二导电磁体相吸引。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led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电磁吸件为第三导电磁体;所述第二导电磁吸件为第四导电磁体,且所述第四导电磁体与所述第三导电磁体相吸引。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led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电磁吸件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led箱体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导电磁吸件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灯板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led箱体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led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电磁吸件设置有第一卡接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卡接的第二卡接件;和/或,所述第二导电磁吸件设置有第三卡接件,所述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接件卡接的第四卡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其包括框架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方面所述的led箱体,所述led箱体安装在所述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屏,由于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led箱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屏也具有与第一方面所述的led箱体的相同的优点。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箱体及显示屏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箱体的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箱体的电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灯板;

11: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

12:底板;

13:驱动器件;

14:led灯;

15:第二导电磁吸件;

20:控制器;

30: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

40:第一导电磁吸件;

50: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led箱体,其包括:壳体、灯板10、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1、控制器20以及与控制器20通信连接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磁吸件40,且第一导电磁吸件40用于电源50;灯板10包括底板12以及设置在底板12上且电连接的驱动器件13和led灯14,底板12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导电磁吸件40相吸引的第二导电磁吸件15,且壳体和底板12围成容纳控制器20和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的容纳空间,驱动器件13和led灯14分别与第二导电磁吸件15电连接;当第二导电磁吸件15与第一导电磁吸件40相吸引接触时,电源50与第二导电磁吸件15电连接;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1与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可以包括底壁以及围设在底壁四周的侧壁,且底壁和侧壁形成一侧开口的结构,灯板10安装在开口上,如此,壳体和灯板10围成容纳空间。控制器20和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容纳在容纳空间内,且控制器20和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可以均安装在壳体上。当然,壳体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壳体可以是塑料壳,壳体也可以是铝合金壳体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一导电磁吸件40设置在壳体朝向灯板10的一侧,其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壳体上,其也可以通过卡接结构固定在壳体上,在此对第一导电磁吸件40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定。第一导电磁吸件4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等,在此不做限定。此外,第一导电磁吸件40可以是板状结构,第一导电磁吸件40也可以是块结构,第一导电磁吸件40还可以是环状结构。第一导电磁吸件40能够导电,且第一导电磁吸件40可以是具有磁性的磁体或者是能够被磁体吸引的金属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磁吸件40通过电源导线与电源50电连接,即,电源50通过第一导电磁吸件40向灯板10上各器件供电。

灯板10包括底板12、驱动器件13以及led灯14,其中,驱动器件13可以是用于驱动led灯14的集成ic芯片,驱动器件13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驱动电路;led灯14可以是led灯珠,led灯14也可以是贴片式的发光灯,led灯14还可以是led点阵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底板12朝向壳体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导电磁吸件15,其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底板12上,其也可以通过卡接结构固定在底板12上,在此对第二导电磁吸件15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定。第二导电磁吸件15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等,在此不做限定。此外,第二导电磁吸件15可以是板状结构,第一导电磁吸件40也可以是块结构,第二导电磁吸件15还可以是环状结构。第二导电磁吸件15能够导电,且第二导电磁吸件15与第一导电磁吸件40相吸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ed箱体,通过第一导电磁吸件40和第二导电磁吸件15之间的磁吸引力实现灯板10和壳体之间的连接,无需紧固螺丝;在维护拆卸时,利用磁吸工具即可使灯板10和壳体分离,避免组装和维护时来回拆卸螺丝带来的低效,提高生产和维护效率、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此外,第二导电磁吸件15分别与驱动器件13和led灯14电连接,当第二导电磁吸件15与第一导电磁吸件40相吸引接触时,电源50与第二导电磁吸件15电连接,即,当第二导电磁吸件15与第一导电磁吸件40相吸引接触时,电源50的电流通过第一导电磁吸件40、第二导电磁吸件150向灯板10上的驱动器件13和led灯14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器20通过无线信号驱动led灯1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箱体还包括与灯板10上驱动器件13电连接的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1和与控制器20电连接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其中,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1设置在底板12朝向壳体的一侧,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安装在壳体上,且位于底板12和壳体围成的容纳空间内。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1和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通信连接,控制器20与驱动器件13之间通过无线信号通信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与控制器20可以分别单独设置,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也可以集成在控制20上。此外,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可以是无线信号发射器,相应地,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5为能够接收无线信号发射器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接收器;或者,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为无线信号收发器,既可接收无线信号,又可发送无线信号;相应地,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5也可以为无线信号收发器。

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5和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为可以传输同类型信号的装置,其均可以是wifi传输装置、蓝牙传输装置、zigbee传输装置、rfid传输装置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箱体,控制器通过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向灯板发送数据信号,相比于连接器有限次的插拔寿命,无线信号传输装置使用寿命长,并且,无线信号传输稳定,有利于降低故障率;通过第一导电磁吸件和第二导电磁吸件之间的磁力吸引,实现灯板和壳体的连接,同时,电源通过接触的第一导电磁吸件和第二导电磁吸件向灯板上各个器件供电,无需在灯板上设置其他供电导线,使得led箱体内简单,有利于后续维护工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基础进行的改进,其他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集成在控制器20上,减少led箱体内的器件数量,有利于后续的维护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为无线信号发射器,相应地,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5为能够接收无线信号发射器发射的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接收器。例如,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为蓝牙信号发射器,相应地,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5为蓝牙信号接收器;再例如,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为wifi信号发射器,相应地,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5为wifi信号接收器。一般的,led灯14无需向控制器20发送数据信号,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30设置为无线信号发射器,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5设置为无线信号接收器,控制器20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向无线信号接收器发送无线信号,通过控制驱动器件13控制led灯14的工作状态,使得led箱体内的控制器件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后续维护工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磁吸件15为多个,且多个第二导电磁吸件15在灯板10上均布,例如,参照图1,底板12上设置有九个第二导电磁吸件15,且九个第二导电磁吸件15呈三行三列分布在底板12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二导电磁吸件15的数量不做限定。

第一导电磁吸件40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导电磁吸件40均布在壳体上。一个第一导电磁吸件40可以对应一个第二导电磁吸件15,或者,一个第一导电磁吸件40可以对应多个第二导电磁吸件15,或者,多个第一导电磁吸件40对应一个第二导电磁吸件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导电磁吸件40和第二导电磁吸件15的数量和对应排布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壳体和灯板上的具体器件、安装空间等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led箱体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导电磁吸件和多个第一导电磁吸件,能够提高灯板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且多个第二导电磁吸件分别与led灯电连接,避免同一个第二导电磁吸件与过多的led灯电连接而增加维护困难。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导电磁吸件15的数量与第一导电磁吸件40的数量一致,且每个第二导电磁吸件15均对应一个第一导电磁吸件40,即,第二导电磁吸件15的位置与第一导电磁吸件40的位置一一对应。

第一导电磁吸件40和第二导电磁吸件15的设置情况有多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磁吸件40为第一导电磁体;第二导电磁吸件15为第一导电金属件,且第一导电金属件能够被第一导电磁体相吸引。如此设置,通过金属件与磁体相吸引在实现灯板与壳体的连接,有利于提高灯板与壳体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在灯板上设置金属件,相对于磁体,成本低。在拆卸维护时,磁吸工具与灯板上第一导电金属件相吸引,克服第一导电金属件与第一导电磁体之间的吸引力即可拆卸下灯板,拆卸快速、效率高,且不会损坏灯板的表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磁吸件15为第二导电磁体;第一导电磁吸件40为第二导电金属件,且第二导电金属件能够被第二导电磁体相吸引。如此设置,通过金属件与磁体相吸引在实现灯板与壳体的连接,有利于提高灯板与壳体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在壳体上设置金属件,相对于磁体,成本低。在拆卸维护时,磁吸工具与灯板上第二导电磁体相吸引,克服第二导电金属件与第二导电磁体之间的吸引力即可拆卸下灯板,磁吸工具与第二导电磁体之间的吸引力较大,拆卸快速、效率高,且不会损坏灯板的表面。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磁吸件40为第三导电磁体;第二导电磁吸件15为第四导电磁体,且第四导电磁体与第三导电磁体相吸引。如此设置,通过磁体与磁体相吸引在实现灯板与壳体的连接,灯板与壳体连接的更加稳定性。在拆卸维护时,磁吸工具与灯板上第四导电磁体相吸引,克服第三导电磁体与第四导电磁体之间的吸引力即可拆卸下灯板,磁吸工具与第四导电磁体之间的吸引力较大,拆卸快速、效率高,且不会损坏灯板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电磁体、第二导电磁体、第三导电磁体以及第四导电磁体为导电的磁体,例如,碳钢磁铁。导电磁体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等,在此不做限定。此外,导电磁体可以是板状结构、块结构、环状结构等。第一导电金属件和第二导电金属件可以是铁、钴、镍等金属件等。导电金属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等,在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具体地实时方式中,导电磁体为圆环结构的碳钢磁铁,导电金属件为圆形铁片。

第一导电磁吸件40固定方式有多种,在其中一种固定方式中,第一导电磁吸件40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本实施例led箱体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磁吸件40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壳体上,固定稳定可靠。

在其中另一种固定方式中:第一导电磁吸件40设置有第一卡接件,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件卡接的第二卡接件,例如,第一卡接件为卡接凸起,第二卡接件为与卡接凸起相卡接的卡接凹槽;再例如,第一卡接件为卡钩,第二卡接件为与卡钩相卡接的卡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磁吸件40与壳体卡接,连接简单快速、效率高。

第二导电磁吸件15的固定方式有多种,在其中一种固定方式中,第二导电磁吸件15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灯板10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本实施例led箱体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安装孔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方式中,第二导电磁吸件15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在灯板10上,固定稳定可靠。

在其中另一种固定方式中,第二导电磁吸件15设置有第三卡接件,灯板10上设置有与第三卡接件卡接的第四卡接件,例如,第三卡接件为卡接凸起,第四卡接件为与卡接凸起相卡接的卡接凹槽;再例如,第三卡接件为卡钩,第四卡接件为与卡钩相卡接的卡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磁吸件15与灯板10卡接,连接简单快速、效率高。

在本实施例中,led箱体还包括安装在壳体上且位于容纳空间内的风扇,对容纳空间内的各个器件进行散热。此外,本实施例led箱体还设置有防尘、防水层。

本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基础进行的改进,其他结构、功能和效果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其包括框架以及led箱体,led箱体安装在框架上。其中,框架可以铝型框架、合金框架等,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提供的led箱体的结构、功能和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屏,由于其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述的led箱体,因此,本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屏也具有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汇总led箱体相同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理解的是,对于小间距的显示屏,其拼缝难以控制,拼缝的形成是由于各个部件的公差累计形成,现有的连接器与连接板固定不动,一旦存在拼缝,存在连接器和连接板插接不上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即使在拼缝,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并不会受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