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式装订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970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式装订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式装订夹,特别涉及适合安装在诸如卷宗用厚纸、纸或金属封皮,书或类似物的基础件上的环式装订夹。
现有环式装订夹包括基本为刚性的上构架,它支承一对可相互相对枢轴活动的下托板。在每块下托板上安装了若干半环,这样,由一对在环式装订夹两端各有一个的杠杆按要求的枢轴运动所引起的下托板的枢轴运动,将关闭或打开环构件。
现有环式装订夹有关的主要问题是环式装订夹的开、关动作对使用人有危险,因为这些动作是猛然咬合运动引起的。此外,为了承受下托板枢轴运动它们所施加的力,要求将上构架做成相对的厚、硬、结实,昂贵的材料加大了环式装订夹的价格,并使环式装订夹的组装和生产更为困难。再有,环式装订夹的上构架,例如在组装时,易于刮伤。还有,由于环式装订夹是由猛然咬合动作加以关闭的,将纸咬在环之间的事也时有发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环式装订夹,其中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缺点可得到缓解。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式装订夹,它适合于采用至少一个固定装置被固定到一件物品上去,该环式装订夹包括将若干环构件安装于其上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式装订夹还包括可移动的控制装置,以便作用于支承装置上表面的倾斜零件使得支承装置枢轴转动,从而关闭环构件。
适合的是,控制装置可沿支承装置下表面的倾斜部份移动,引起支承装置枢轴转动,从而打开环构件。
优越性是,支承装置包括一对可相互相对枢轴转动地运动的支承件,其中支承件的内边缘被安装成在环式装订夹关闭时相互啮合,而在环式装订夹打开时相互脱开。
更可取的是,设置了紧固装置以便夹持支承装置,并将支承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装置紧固至一件物品上,所述紧固装置被设置在支承装置下面。
合适的是,控制装置是可滑动地移动以便将环构件锁住在打开和/或关闭位置。
优越的是,控制装置打开和关闭环式装订夹,而支承装置包括与控制装置相配合的锁紧装置,从而当环构件处于它们的打开位置时,任何施加于环构件的力都不会将环构件关闭。
更可取的是,控制装置是可移动的,能在一次操作中或者打开和锁住环构件,和/或关闭和锁住环构件。
合适的是,控制装置是可滑动地移动以打开和/或关闭环构件。
优越的是,支承装置包括一对支承件,它们被将这对支承件的外边缘连结在一起的夹持装置所支承。
优越的是,支承装置在其表面包括若干基本为纵向的肋部份。
合适的是,控制装置打开和关闭环式装订夹,而其中支承装置包括锁紧装置,它可与控制装置相配合将环构件锁住在它们的关闭位置。
优越的是,控制装置打开和关闭环式装订夹,控制装置在第一位置上作用以打开环式装订夹,而在第二位置上以关闭环式装订夹,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与环式装订夹的中心相距不同距离。
优越的是,支承装置包括一对支承件,其中所述支承件之一具有至少一件在关闭环式装订夹时能直接与另一支承件相配合的啮合件。
现在仅就附图,通过举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环式装订夹的顶视透视图,其中半环处于关闭位置;图2是图1中环式装订夹一端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环式装订夹的顶视透视图,其中半环处于打开位置;图4是图3中环式装订夹一端的放大图;图5是图1中环式装订夹的底视透视图;图6是图5中环式装订夹一端的放大图;图7是图1中环式装订夹的突舌,框架件和连接件的分解图;图8是图3中环式装订夹的底视透视图;图9是图8中环式装订夹一端的放大图;图10是图1中环式装订夹的进一步放大底视图;图11是图10中环式装订夹的部份分解图;图12是图3中环式装订夹的进一步放大底视图;而图13是图12中环式装订夹的部份分解图。
图1和2是本发明提出的环式装订夹,总体用10标志。环式装订夹10包括形状为一对平板12的支承件,它们中的每一块可绕其各自的外边缘枢轴活动,其方式将在下文说明。在每块平板12上固定地安装了三个半环14。如图1和2所示,当环式装订夹10处于关闭位置时,在两块平板12上的相应半环14拼合形成整环。
沿每块平板12的上表面的每一端连续的是一对纵向肋,它形为竖直的突纹13,用于加强平板12。突纹13从靠近平板12的纵向端部开始,延伸至一组最靠近此处的半环14之外。紧靠平板12内边缘的突纹13绕着由凹口20(下文将讨论)形成的孔而延伸,这样,它们可沿着它们的整个长度而继续。突纹13有助于,例如在组装过程中,防止平板12刮仿。突纹13的长度约为环式装订夹10全长的1/3。每对突纹13延伸至形成于平板12上表面的凹陷15之外。凹陷15是由于在平板12的下表面形成有半球42(下文将讨论)而出现的。
在环式装订夹10的每个纵向端部上设置有形为控制件16的控制装置,它可在环式装订夹10的纵轴方向滑移。在平板12的每个纵向端部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斜坡片18。当控制件16从它们的最外位置向它们的最里位置向内移动时,控制件16的基底部份的底侧作用在斜坡片18的内边缘,引起平板12的枢轴转动,从而关闭半环14。在图1和2所示的位置中,环式装订夹10处于关闭位置,而控制件16位于它们的最里位置,每件控制件16基底部份的底侧靠在平板12的上表面上。特别是,在环式订夹10的关闭位置,环式装订夹10是被锁住的,即对半环14施加任何打开的力都不能将环式装订夹10打开,因为平板12的端部被挤压在两块控制件16的基底部份的下面。这样,环式装订夹10就被与平板12完全结合在一起的控制件16锁紧在其关闭位置。
靠近环式装订夹10的每一端,在每块平板12的内边缘设置有基本为半圆形的凹口20。如在图2中清楚地所示,在环式装订夹同一端两块平板12上的两个半圆形凹口20组合开成基本为圆形的孔。该孔可以安放固定装置,例如铆钉(未表示),它由此通过以便与紧固夹持装置24(在下文将讨论)的连接板26相啮合用于将环式装订夹10固定到诸如存纸、纸或金属的卷宗封皮或书(未表示)的基础件上去。在每块平板12的外边缘上设置有一对第一侧凹口22,每个凹口安放紧固夹持装置24的一个端部。
如图3和4所示,控制件16以下文将讨论的方式可以相互离开而移动以便打开半环14,并将半环14锁住在它们的打开位置。在该环打开位置,控制件16基底部份的底侧将停止和平板板12,特别是斜坡片18的完全接触,虽然基底还保留接触斜坡片18的内边缘以便限止在环式装订夹打开位置时平板12的枢轴转动量。
如图5和6所示,两块平板12被夹持在位,而其外边缘则通过平板12之下的两件紧固夹持装置24被相互联接。每个紧固夹持装置包括连接板26和两个形为管28状连接装置,在连接板26的每一边有一根管28。平板12的每一侧的外边缘也被卷成管道30。紧固夹持装置24的管28安装在平板12的侧凹口22之内,与管道30一起形成一对基本为连续的通道,控制件16的水平部份可通过通道而移动。这样,平板12的外边缘就被夹持装置24枢轴转动地支承,而在枢轴转动时,(也即在打开环式装订夹时),平板12的内边缘可相互移开。
由图7可更清楚地看到,控制件16包括向上伸展的突舌32和框架件34。突舌32安装在平板12的每一端,位于横切环式装订夹纵轴的平面内。框架件12的每一端,位于横切环式装订夹纵轴的平面内。框架件34是将矩形钢丝圈的一端弯曲而形成一个基本为L形的零件的。框件件34较短的向上伸展的部份安装在突舌32之内,而框架件34较长的水平部份则在平板12之下伸展,并安装在由平板12的管道30和紧固夹持装置24侧管28组成的通道之内。控制件16向外移动的程度决定于设置在平板外边缘的一对第二侧凹口36的长度。
框架件34还包括连杆38,它可在这对第二侧凹口36的两个末端之间移动。当控制件16的突舌32靠在管道30末端的内端上,或者控制件16的连杆38(下文将讨论)被挤卡在平板12的切口部分40内,控制件16的向内运动被停止。当突舌32靠在管道30末端的外端,控制件16的向外运动就停止。在后一位置时,控制件16的基底没有与斜坡片18完全接触,只是碰着斜坡片18的内边缘以限制平板12的枢轴转动。因此,控制件16的极限运动表示了环-打开和锁紧位置,和环-关闭和锁紧位置。
图5至7清楚地表明,连接板26设置有孔27,它基本与两个半圆凹口20形成的圆孔相对准,使形为铆钉的固定装置可通过,从而将环式装订夹10固定在基础件上。另一方面,连接板也可以没有孔,只是当铆钉由此冲压通过时,才形成孔。另外,连接板26的孔27也可包括若干向下垂挂的夹紧件用以将环式装订夹固定至封皮。
如图中所示,平板12的内边缘向下弯曲,且相互面对。在图5,6,10和11所示的关闭位置时,平板12的最内部的边缘沿着环式装订夹10的纵向轴相互接触以对准平板12,以便当带有连接杆38的控制件16处于最内部的位置时关闭环。如图8,9,12和13所示,在打开位置时,平板12的最内部的边缘相互脱开。
图6更为清楚地展示,连杆38的中间部份安放在基本为J形的切口部份40内,切口成形的平板12的下侧,特别是在平板12的被卷边的内边缘上。切口部份40包括两个倾斜部份,靠近环式装订夹10中心的那部分成形成突出钩状部份,其中靠近环式装订夹10端部的那部分出成形成直斜坡。当将控制件16相互相向推压时,半环14关闭,连杆38安放在切口部份40的钩状部份中,阻止由于平板12的相对枢轴转动运动引起的半环14的任何打开。在切口部份40的钩状部份中的连杆38也进一步加强了环式装订夹在关闭位置时的锁紧作用。
当控制件16相互分开移动时,连杆38移动而啮合切口部份40的直斜坡,使得平板12的内边缘抬高,绕着它们的外边缘枢轴转动,从而打开半环14。
或者,连杆38可移动以啮合平板12下侧的一对半球42的表面,从而打开半环14。在这另一种方案中,连杆38在打开环式装订夹时,从切口40的直斜坡脱出,啮合面向环式装订夹中央的半球表面。设置在平板12下侧的半球42也是为了帮助将任何施加的力从环式装订夹的纵向轴扩展开,从而有助于装订夹的打开/关闭而设计的。
如图3,4,8和9所示,当通过将控制件16滑动移至它们的最外位置,打开半环14时,每根连杆38靠在两个半球的基底上,而平板12则相互面对着而分开。连杆38得以靠在两个半球42的圆形基底上,是因为连杆38靠在通道30的末端的外端(换句话说,两个半球的圆形基底位于紧挨通道30的末端的外端)。在这一位置,环式装订夹10也是被锁住的,因为用力使半环14合在一起将平板12返回至关闭位置的枢轴转动被靠在连杆38上的半球42的基底所阻止。特别是,任何作用于半环14的企图将它们关闭的力将通过平板12转换成通过半球42的基底向着连杆38的力。因此,只可能通过将控制件16移回至如图1,2,5和6所示的位置,半环14才能被关闭。
由前述很清楚,由控制件16的单一向外移动可以以一个操作同时获得环式装订夹10的打开和锁住,同时由控制件16的单一向内移动也可以一个操作同时获得环式装订夹10的关闭和锁住,锁住特征是在环式装订夹打开/关闭之后马上获得的。
特别是,控制件16在第一位置(即半球42切口部份40的直斜坡)动作打开环式装订夹,而在第二位置(即斜坡片18)关闭式装订夹,这两个位置是处于环式装订夹长度的不同距离上(用另句话说,在与环式装术夹中心相距不同的距离上)。
如图10至13所示,在环式装订夹10关闭时,每块平板12的内边缘是和另一块平板12的内边缘相配合的。具体是,每块平板12设置有啮合件,其形状为两个突台44和两个开口46,两个突台44基本与平板12的上表面相平行。平板12的每个突台44被安放在另一块平板12相应的开口46之内。这样的布置进一步加强了平板12在它们相对枢轴转动运动时的对准,特别是关闭时平板12的相对对准。在打开平板12时,突台44从相应的开口46中脱出,以便使平板得以绕它们的外边缘枢轴转动。
由以上应注意到,根据本发明,可使用较低等级的材料以获得现有技术装置中相同的强度和刚度。例如,已发现,当在常规环式装订夹中要求使用4B钢材时,按发明则可使用8B钢材来生产环式装订夹。对于相同尺寸的环式装订夹,现有技术的环式装订夹可重达70克,而本发明提出的环式装订夹只有55克重。这不仅意味着成本的主要节约,而材料的节约也是对环境有很大影响。此外,在本发明中不包含猛地咬合动作,环的打开或关闭要比在现有技术装置中的柔和得多,这样,纸张咬住在环之间的可能性就大大地减少。
应理解到,以上只是说明一个实施发明的实施例,对此只要不脱离其精神,修正和/或改变是可以进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环式装订夹,它适合于采用至少一个固定装置被固定到一件物品上去,该环式装订夹包括支承装置以便将若干环构件安装于其上,其特征在于该环式装订夹还包括可移动的控制装置,以便作用于支承装置上表面的倾斜零件使得支承装置枢轴转动,从而关闭环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可沿支承装置下表面的倾斜部份移动,引起支承装置枢轴转动,从而打开环构件。
3.如权利要求或者1或者2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包括一对可相互相对枢轴转动地运动的支承件,且其中支承件的内边缘被安装成在环式装订夹关闭时相互啮合,而在环式装订夹打开时相互脱开。
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紧固装置的设置是为了夹持支承装置,并通过所述装置将支承装置紧固到一件物品上,所述紧固装置被放置在支承装置的下面。
5.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可滑动地移动以便将环构件锁住在打开和/或关闭位置。
6.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打开和关闭环式装订夹,且其中支承装置包括与控制装置相配合的锁紧装置,从而当环构件处于它们的打开位置时,任何施加于环构件的力都不会将环构件关闭。
7.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是可移动的,能在一次操作中或者打开和锁住环构件和/或关闭和锁住环构件。
8.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是可滑动地移动的,以打开和/或关闭环构件。
9.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包括一对支承件,它们被将这对支承件的外边缘连结在一起的夹持装置所支承。
10.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在其上表面具有若干基本为纵向的肋部份。
11.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打开和关闭环式装订夹,且其中支承装置包括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可与控制装置相配合将环构件锁住在它们的关闭位置。
12.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打开和关闭环式装订夹,控制装置在第一位置上动作以打开环式装订夹,而在第二位置上动作以关闭环式装订夹,且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与环式装订夹的中心相距不同的距离。
13.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包括一对支承件,且其中所述支承件之一具有至少一件在关闭环式装订夹时能直接与另一件支承件相配合的啮合件。
1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上表面的倾斜零件提供在环式装订夹的端部。
15.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有一基底,并且该基底与支承装置上表面的倾斜零件相啮合。
16.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上表面的倾斜零件呈斜坡片形式。
17.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环式装订夹有两个端部,并且环式装订夹的各个端部都提供有支承装置上表面的倾斜零件。
18.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当控制装置作用于支承装置上表面的倾斜零件时,向下压迫支承装置的内边缘。
19.一种环式装订夹,它适合于采用至少一个固定装置被固定到一件物品上去,该环式装订夹包括支承装置以便将若干环构件安装于其上,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在其上表面具有若干基本为纵向的肋部份。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该环式装订夹还包括可移动的控制装置,以便作用于支承装置上表面的倾斜零件使得支承装置枢轴转动,从而关闭环构件。
21.如权利要求或者19或者20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该环式装订夹还包括可沿支承装置下表面的倾斜零件移动的控制装置,使得支承装置枢轴转动,从而打开环构件。
22.如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包括一对可相互相对枢轴转动地运动的支承件,且其中支承件的内边缘被安装成在环式装订夹关闭时相互啮合,而在环式装订夹打开时相互脱开。
23.如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紧固装置的设置是为了夹持支承装置,并通过所述装置将支承装置紧固到一件物品上,所述紧固装置被放置在支承装置的下面。
24.如权利要求19至2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环式装订夹还包括控制装置,该装置可滑动地移动以便将环构件锁住在打开和/或关闭位置。
25.如权利要求19至2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提供了打开和关闭环式装订夹的控制装置,且其中支承装置包括与控制装置相配合的锁紧装置,从而当环构件处于它们的打开位置时,任何施加于环构件的力都不会将环构件关闭。
26.如权利要求19至2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环式装订夹还包括可移动的控制装置,能在一次操作中或者打开和锁住环构件和/或关闭和锁住环构件。
27.如权利要求19至2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环式装订夹还包括可滑动地移动的控制装置,以打开和/或关闭环构件。
28.如权利要求19至2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包括一对支承件,它们被将这对支承件的外边缘连结在一起的夹持装置所支承。
29.如权利要求19至2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提供了打开和关闭环式装订夹的控制装置,且其中支承装置包括与控制装置相配合的锁紧装置,以便将环构件锁住在它们的关闭位置。
30.如权利要求19至2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提供了打开和关闭环式装订夹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在第一位置动作以打开环式装订夹,而在第二位置动作以关闭式装订夹,且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与环式装订夹的中心相距不同的距离。
31.如权利要求19至3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包括一对支承件,且其中所述支承件之一具有至少一件在关闭环式装订夹时能直接与另一件支承件相配合的啮合件。
32.如权利要求19至3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肋部份从环式装订夹的端部延伸,并通过至少一个环构件。
33.如权利要求19至3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肋部份从环式装订夹的端部延伸约环式装订夹长度的三分之一。
34.如权利要求19至3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肋部份围绕设置在支承装置中的任何孔延伸。
35.如权利要求19至3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肋部份自支承装置的上表面竖起。
36.如权利要求19至3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包括两个支承件,并且其中两个肋部份被提供在各支承件的各端。
37.如权利要求19至3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式装订夹,其特征在于一组肋部份提供在环式装订夹的各端。
全文摘要
一种环式装订夹,它适合于采用至少一个固定装置被固定到一件物品上去,该环式装订夹包括支承装置以便将若干环构件安装于其上,该环式装订夹还包括可移动的控制装置,以便作用于支承装置上表面的倾斜零件使得支承装置枢轴转动,从而关闭环构件。
文档编号B42F13/22GK1155477SQ9610691
公开日1997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4日
发明者罗振章 申请人:利高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