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互式电子板装置及有效利用电子教学资源的方法_2

文档序号:8906370阅读:来源:国知局
屏在另一屏上的特定位置时,它可以遮挡或露出下一屏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在1、2的基础上“电脑操作屏”、“批注屏”与“黑板屏”的内容可展示给使用者或部分内容可同时展示给使用者,并且这时“电脑操作屏”处于操作状态,“批注屏”与“黑板屏”同时处于书写状态(如图3所示)。
[0048]所述的书写的含义是指普通书写、简单的几何形状画绘、坐标轴画绘、擦除等,其特征在于“普通书写” “简单的几何形状画绘” “坐标轴画绘”与擦除之间不需要按功能键转换,在板擦以外的区域书写,点取板擦即可拖动擦除,完全模仿普通黑板,即写(画)即擦(如图4所示)
[0049]所述的同屏控制模块中所呈现的黑板屏中的黑板由上下两部分拼接组成,上下两部分的高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总和等于显示屏的高度,上部黑板高度变化目的是为了适应遮挡资料的行宽,上部分的黑板可以相对下部分黑板进行横向移动以实现遮挡资料逐字展示(如图5、图6所示)。
[0050]所述的主控模块通过调用原批注模块中的抓屏程序建立批注屏并通过黑板模块呈现黑板屏,进而通过书写子模块、图像分析子模块、Z轴位置控制子模块、纵向位置控制子模块、横向位置控制子模块、上部分黑板横向位置控制子模块,完成多屏的同屏控制,实现在保证书写的前提下,方便地逐字、逐行控制电子教学资源的呈现速度的功能,流程图见图13ο
[0051]所述的书写子模块在“批注屏”与“黑板屏”处于书写状态时,完成书写状态的功能;流程图见图7。
[0052]所述的图像分析子模块在同屏操作时,当“电脑操作屏”、“批注屏”内容改变时被调用,完成“电脑操作屏”、“批注屏”图像的行距分析,对可以分行的图像给出电子教学资源的行距数组并令非纯文本数据标识为F,对不可以分行的图像给出非纯文本数据标识T ;所述的行距数组存放可以分行的图像中资料的每一行的行距。流程图见图8。
[0053]所述的Z轴位置控制子模块在“电脑操作屏”操作“批注屏”与“黑板屏”书写时被调用,完成维持各屏在Z轴方向的序列:电脑操作屏”操作时的调用是通过定时中断实现的;“电脑操作屏”、“批注屏”、“黑板屏”的顺序从底到顶排列;流程图见图9。
[0054]所述的纵向位置控制子模块完成黑板屏的纵向移动控制并完成上部黑板高度的控制,它在上部黑板横向移动结束需换行时或在初始进入同屏状态时或有黑板任意纵向移动命令时被调用。它在上部黑板移动结束需换行、初始进入同屏状态调用时,首先控制黑板到下一行起始位置(或初始位置),再根据非纯文本数据标识取值,决定上部黑板的高度:若非纯文本数据标识为F,则根据行距数组中的对应值设置上部黑板高度;若非纯文本数据标识为T,则使上部黑板微弱透明,讲解者可以看到黑板遮挡的电子教学资源,听讲者看不到,黑板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当黑板高度适应遮挡下一行电子教学资源的展示高度时,通过讲解者点击上部黑板(交互)暂停黑板高度变化,进而决定上部黑板高度。流程图见图10。
[0055]所述的横向位置控制子模块完成批注板屏、黑板屏的横向移动控制,在接受到注板屏、黑板屏的横向移动命令时被调用;流程图见图11。
[0056]所述的上部分黑板横向位置控制子模块在上部分黑板接受到横向移动命令或横向移动停止命令时,完成黑板屏的上部分黑板相对下部黑板的横向移动控制,使电子教学资源逐字移出,完全模拟讲解者的书写过程,上部分黑板的横向移动命令可以有手动、自动两种,在这两种命令执行时都可以用不换行的方式随意启停,停止后可以通过书写模块在批注屏、黑板屏上任意书写。它在移动结束需换行时,用换行方式结束移动并调用纵向位置控制子模块;流程图见图12。
[0057]使用有效利用电子教学资源的方法对电子教学资源讲解时,主控模块对各子模块的调用情况见主控模块流程图见图13。
[0058]图14所示的一种有效利用电子教学资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9]I)操作“电脑操作屏”打开要讲解的电子教学资源;
[0060]2)抓取“电脑操作屏”上电子教学资源图像;
[0061]3)将电子教学资源图像导入“批注屏”,完成“电脑操作屏”、“批注屏”图像的分析,对可以分行的图像给出电子教学资源的行距数组并令非纯文本数据标识为F,对不可以分行的图像给出非纯文本数据标识T ;所述的行距数组存放图像中每一行的行距。
[0062]4) “电脑操作屏” “批注屏”与“黑板屏”实现同屏状态,“批注屏”覆盖“电脑操作屏”,“黑板屏”覆盖“批注屏”。
[0063]5)控制黑板到下一行起始位置(或初始位置),再根据非纯文本数据标识取值,决定上部黑板的高度:若非纯文本数据标识为F,则根据行距数组设置上部黑板高度;若非纯文本数据标识为T,则使上部黑板微弱透明,高度在显示屏高度范围内变化,当使用者通过上部微弱透明的黑板发现上部黑板高度与下一行资料匹配时,通过点击上部黑板停止上部黑板的高度变化。(即通过与使用者交互决定上部黑板高度)
[0064]6)横向移动上部分黑板逐字露出电子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当需要在黑板或批注板上进行书写进一步讲解时,用不换行方式结束横向移动上部黑板,进行书写,书写完毕重复步骤6);当讲解完一行内容,用换行方式结束横向移动上部黑板。
[0065]7)若是电子教学资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则退出同屏状态,转步骤8);若是非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则退出同屏状态,操作“电脑操作屏”换新一页资料,转步骤2);否则,转步骤5)。
[0066]8)结束电子教学资源的讲解。
【主权项】
1.一种液晶触摸交互式电子板装置,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主机、液晶显示设备、触摸定位设备;软件系统包括批注模块、黑板模块以及现有的其它辅助教学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黑板模块,所呈现的黑板屏中的黑板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下两部分黑板的高度可在显示屏高度范围内变化,且上下两部分的高度总和等于显示屏的高度,上部分的黑板可相对下部分黑板进行横向移动; 所述的软件系统中还包括同屏控制模块,用于完成对电脑操作屏、批注屏、黑板屏的同屏控制,并实现在保证书写的前提下,方便地逐字、逐行控制电子教学资源的呈现速度的功會K。2.一种液晶触摸交互式电子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屏控制模块包括主控模块、书写子模块、图像分析子模块、Z轴位置控制子模块、纵向位置控制子模块、横向位置控制子模块、上部分黑板横向位置控制子模块; 所述的主控模块,通过调用原批注模块中的抓屏程序建立批注屏并通过黑板模块呈现黑板屏,进而通过书写子模块、图像分析子模块、Z轴位置控制子模块、纵向位置控制子模块、横向位置控制子模块、上部分黑板横向位置控制子模块,完成多屏的同屏控制及同屏状态下的功能; 所述的书写子模块,用于在批注屏与黑板屏上完成书写功能; 所述的图像分析子模块,用于当电脑操作屏、批注屏内容改变时,完成电脑操作屏、批注屏图像的行距分析,对可以分行的图像给出电子教学资源的行距数组并令非纯文本数据标识为F,对不可以分行的图像给出非纯文本数据标识T ;所述的行距数组存放可以分行的图像中资料的每一彳丁的彳丁距; 所述的Z轴位置控制子模块,用于在电脑操作屏操作时或批注屏与黑板屏书写时被调用,完成维持各屏在Z轴方向的序列:电脑操作屏、批注屏、黑板屏的顺序从底到顶排列; 所述的纵向位置控制子模块,用于完成黑板屏的纵向移动控制并完成上部黑板高度的控制,它在上部黑板横向移动结束需换行时或在初始进入同屏状态时或有黑板任意纵向移动命令时被调用; 所述的横向位置控制子模块,用于完成批注板屏、黑板屏的横向移动控制,在接受到批注屏、黑板屏的横向移动命令时被调用; 所述的上部分黑板横向位置控制子模块,在接受到上部分黑板横向移动命令或横向移动停止命令时,完成黑板屏的上部分黑板相对下部黑板的横向移动控制,它在移动结束需换行时调用纵向位置控制子模块。3.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触摸交互式电子板装置实现有效利用电子教学资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操作电脑操作屏打开要讲解的电子教学资源; 2)抓取电脑操作屏上电子教学资源图像; 3)将电子教学资源图像导入批注屏,完成电脑操作屏、批注屏图像的分析,对可以分行的图像给出电子教学资源的行距数组并令非纯文本数据标识为F,对不可以分行的图像给出非纯文本数据标识T ;所述的行距数组存放图像中每一行的行距; 4)电脑操作屏、批注屏与黑板屏实现同屏状态,批注屏覆盖电脑操作屏,黑板屏覆盖批注屏; 5)控制黑板到下一行起始位置或初始位置,再根据非纯文本数据标识取值,决定上部黑板的高度:若非纯文本数据标识为F,则根据行距数组设置上部黑板高度;若非纯文本数据标识为T,则使上部黑板微弱透明并使其高度在显示屏高度范围内变化,通过与使用者交互决定上部黑板高度; 6)横向移动上部分黑板逐字露出电子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当需要在黑板或批注板上进行书写并进一步讲解时,用不换行方式结束横向移动上部黑板,进行书写,书写完毕重复步骤6);当讲解完一行内容时,用换行方式结束横向移动上部黑板; 7)若是电子教学资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则退出同屏状态,转步骤8);若是非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则退出同屏状态,操作电脑操作屏换新一页资料,转步骤2);否则,转步骤5); 8)结束电子教学资源的讲解。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电子板装置及有效利用电子教学资源的方法,交互式电子板装置包括计算机主机、液晶显示设备、触摸定位设备;软件包括批注模块、黑板模块以及现有的其它辅助教学模块;所述的黑板模块,用于呈现黑板屏中的黑板,它所呈现的黑板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的黑板相对下部分黑板可进行横向移动。所述的软件系统中还包括同屏控制模块,用于完成对电脑操作屏、批注屏、黑板屏的同屏控制,并实现在保证书写的前提下,方便地逐字、逐行控制电子教学资源的呈现速度的功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效利用电子教学资源的方法。采用该装置和方法可使电子教学资源实现充分有效的利用。
【IPC分类】G09B5/02
【公开号】CN104882033
【申请号】CN201510345609
【发明人】陈红星
【申请人】山西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