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18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托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盘,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镜头模组组装运送的托盘。
技术背景随着各种镜头模组广泛的被应用到各种光学电子产品中,为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对镜 头模组进行批量生产组装已成为必需。现有技术的镜头模组生产过程中,为简化制程并降低制作成本,通常是采用一托盘承载 进行组装和运送转移。请参见图l,目前用于承载镜片的托盘10包括下盖11及上盖12,下盖 ll内包含有多个用于装载镜头模组的圆孔llO。在镜头模组的组装过程中,下盖ll用来承载 镜头模组进行组装,待所有装载于圆孔110中的镜头模组完成组装之后,下盖11与上盖12通 过下盖11的第一定位孔111与该上盖12的第二定位孔121用螺丝配合固定,以便于运送托盘 IO内的镜头模组。但是,如此一来,每当装载于托盘10的下盖11的镜头模组组装好之后,对 应的上盖12与下盖11都需要经过烦琐的螺丝固定过程,才能进行后续的运送转移,这样不仅 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也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不利于提高镜头模组的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托盘,以便于承载镜头模组进行组装和运送,从而进一步提高镜 头模组的生产效率。发明内容以下以实施例说明一种便于镜头模组组装和运送的托盘。所述托盘,其包括底盘、至少一个第一滑盖及一个第二滑盖,该底盘具有承载面,该承 载面具有承载区域,该承载区域开设有多个容置凹槽,该第一滑盖及第二滑盖在承载面与底 盘滑动配合,用于滑动地覆盖所述承载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托盘包括底盘和与底盘配合可于底盘上滑动的第一滑盖和第二滑 盖,通过滑动第一滑盖,在镜头模组的组装过程中,可对底盘装载待组装镜头模组的承载区 域进行选择,并覆盖暂不需要进行镜头模组组装的承载区域,当底盘的承载区域的镜头模组 全部完成组装之后,通过滑动第二滑盖,使第一滑盖和第二滑盖与底盘配合固定,以便进行 继续后续的运送转移。该托盘具有使用方便快捷的优点,可有效提高镜头模组的生产效率, 便于镜头模组的运送转移,并可有效防止镜头模组组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


图1是现有技术托盘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提供的托盘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提供的托盘的俯视图。图4A 4C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提供的托盘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二提供的托盘的俯视图。图6A 6D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二提供的托盘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托盘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2和图3,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托盘200,其包括底盘20、第一滑盖30 以及第二滑盖40。底盘20包括底盘本体22。该底盘本体22呈矩形,其具有承载面24。该承载面24包括位于 中心的承载区域25和环绕承载区域25的周边区域(图未示)。承载区域25包括第一承载区域251和与第一承载区域251相邻的第二承载区域252。该第 一承载区域251和第二承载区域252的尺寸大小相同,第一承载区域251的长度(S^等于第 二承载区域252的长度(S2)。该承载面24的第一承载区域251和第二承载区域252开设有多 个容置凹槽253,用于放置待装载工件,例如镜头模组。该容置凹槽253的形状大小可以根据 待装载工件的实际形状大小来设计,当待装载工件为镜头模组时,该容置凹槽253可为与镜 头模组大小相匹配的圆形凹槽或方形凹槽。本实施例中,该容置凹槽253为圆形凹槽。承载面24的周边区域具有垂直于承载面24突起的边缘部26,该突起的边缘部26包括第一 边框261、与第一边框261相对的第二边框262、第三边框263以及与第三边框263相对的第四 边框264。该第一边框261、第三边框263、第二边框262以及第四边框264均为矩形长条状, 并围合形成边缘部26并露出承载面24的承载区域25。该第三边框263和第四边框264之间依次 分布相邻的第一承载区域251和第二承载区域252,即第一承载区域251靠近第三边框263,第 二承载区域252靠近第四边框264。第一边框261和第二边框262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承载面24平 行,且呈相对设置的一对滑槽266。该第三边框263开设有一开口27,该开口27同时与第一边 框261和第二边框262的滑槽266相连通。该开口27是作为第一滑盖30和第二滑盖40的导入口 ,其尺寸大小与第一滑盖30和第二滑盖40的尺寸大小相配,以使第一滑盖30和第二滑盖40可 由该开口27放入并沿滑槽266滑动。本实施例中开口27为一矩形开口。滑槽266与开口27相邻 的一端分别具有微小凹陷28,本实施例中,该凹陷28呈半球形凹陷,该凹陷28用于与第二滑 盖40上的突起45卡扣配合,以使第一滑盖30和第二滑盖40抵靠后固定于底盘20。
第一滑盖30为矩形,其包括第一侧面310、与第一侧面310相对的第二侧面320、第三侧 面330以及与第三侧面330相对的第四侧面340。该第一滑盖30的宽度(ai),即第一侧面 310到第二侧面32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边框261和第二边框262相对两滑槽266底部之间距离 (L),以便于第一滑盖30沿滑槽266滑动。该第一滑盖30的长度(ln),即第三侧面330到 第四侧面34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承载区域252的长度(S2),使得第一滑盖30可完全覆盖第 二承载区域252。同时,由于第一承载区域252的长度(S2)等于第一承载区域251的长度( SD ,因此该第一滑盖30的长度(In)也等于第一承载区域251的长度(SD ,也可完全覆盖 第一承载区域251。第二滑盖40为矩形,其包括第一侧面410、与第一侧面410相对的第二侧面420、第三侧 面430以及与第三侧面430相对的第四侧面440。第一侧面410和第二侧面420靠近第三侧面 430的一端分别具有微小突起45,该突起45为微小的半球形突起,其位置与滑槽266的凹陷28 的位置,形状可与滑槽266的凹陷28卡扣配合,以使第二滑盖40和第一滑盖30抵靠后固定于 底盘20。该第二滑盖40的宽度(a2),即第一侧面410到第二侧面42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滑 盖30的宽度(ai),也等于第一边框261和第二边框262相对两滑槽266底部之间距离(L), 以便于第二滑盖40在承载面24沿滑槽266滑动。该第二滑盖40的长度(b2),即第三侧面430 到第四侧面44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承载区域251的长度(SD ,使得第二滑盖40可完全覆盖 第一承载区域251。为了便于第二滑盖40的取放,该第二滑盖40的长度(b2)可大于第一承 载区域251的长度(SD ,并略微伸出开口27,此时,第一侧面410和第二侧面420上突起45 位置设置应确保突起45刚好可与凹陷28卡扣配合为宜。请再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4A 4C,该托盘200使用时,可将底盘20直接放置于工作台上 进行镜头模组的组装。底盘20的第一承载区域251和第二承载区域252装满了待组装的镜头模 组元件例如镜筒。首先,在第二承载区域252进行镜头模组的其它元件例如镜片、间隔环、红外截止滤光 片的组装。第一滑盖30由开口27先行放入与底盘20配合,并于承载面24沿滑槽266滑动,直 到第一滑盖30完全覆盖了第一承载区域251。此时,由于第一承载区域251已被第一滑盖30覆 盖,因此,在第二承载区域252进行镜头模组组装时,不会对装载于第一承载区域251的待组 装的镜头模组元件例如镜筒产生影响和污染。该第二承载区域252装载的镜头模组完成组装 之后,第一滑盖30可于承载面24沿滑槽266滑动,直到第一滑盖30的第四侧面340抵靠于底盘 20的第四边框264,此时,第一滑盖30完全覆盖了第二承载区域252。其次,在第一承载区域251进行镜头模组的其它元件例如镜片、间隔环、红外截止滤光
片的的组装。由于第二承载区域252已被第一滑盖30覆盖,因此,在第一承载区域251进行镜 头模组组装时,不会对装载于第二承载区域252的已经组装好的镜头模组产生影响和污染。 当第一承载区域251装载的镜头模组也完成组装之后,第二滑盖40可由开口27放入与底盘20 配合,并于承载面24沿滑槽266滑动。由于第二滑盖40第一侧面410和第二侧面420具有突起 ,因此,需向第二滑盖40施加一定的推力,以使第二滑盖40可于推力作用下继续沿滑槽266 滑动,直到第二滑盖40的第四侧面440抵靠于第一滑盖30的第三侧面330,同时也使突起45与 滑槽266上的凹陷28卡扣配合,将第二滑盖40和第一滑盖30同时固定于底盘20。此时,第二 滑盖40完全覆盖了第一承载区域251 。最后,装载的镜头模组全部完成组装后,装载满完成组装的镜头模组的托盘200就可进 行继续后续的运送转移。取用托盘200中的镜头模组时,可直接从第一边框261、第三边框263、第二边框262以及 第四边框264围合形成的区域中间推动第二滑盖40,解除第二滑盖40第一侧面410和第二侧面 420上的突起45与滑槽266上的凹陷28卡扣配合,使滑盖从开口27沿滑槽266滑离底盘20,露 出第一承载区域251便于取用其中的镜头模组,再按需要滑动第一滑盖30露出第二承载区域 252便于取用其中的镜头模组。该托盘200不仅可装载更多的镜头模组进行批量组装运送,以 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有效降低了组装过程中的对镜头模组的污染。请参阅图5,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托盘300。该托盘3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托盘 200的不同之处在于底盘50的承载区域55包括依次分布于第三边框563和第四边框564之间 的相邻的第一承载区域551以及两个第二承载区域552。该第一承载区域551、第二承载区域 552的尺寸大小相同,即第一承载区域551的长度(SD等于第二承载区域552的长度(S2) 。对应于两个第二承载区域552和一个第一承载区域551,该托盘300包括两个第一滑盖60和 一个第二滑盖70。请参阅图6A 6D,该托盘300使用时,可先将两个第一滑盖60与底盘50配合滑动,并覆盖 一个第一承载区域551和两个第二承载区域552三个区域中任意两个区域,露出需要组装加工 的一个区域,分别进行镜头模组的组装。待装载于底盘50的第一承载区域551和两个第二承 载区域552的镜头模组全部完成组装之后,再将第二滑盖70与底盘50配合固定,以便进行继 续后续的运送转移。当然,可以理解,底盘50的承载区域55可以包括更多个第二承载区域552,同时对应该 托盘300包括更多个第一滑盖60 。上述托盘200和300的优点在于托盘包括底盘和与底盘配合可于底盘上滑动的第一滑盖 和第二滑盖,通过滑动第一滑盖,在镜头模组的组装过程中,可对底盘装载待组装镜头模组 的承载区域进行选择,并覆盖暂不需要进行镜头模组组装的承载区域,当底盘的承载区域的 镜头模组全部完成组装之后,通过滑动第二滑盖,使第一滑盖和第二滑盖与底盘配合固定, 以便进行继续后续的运送转移。该托盘具有使用方便快捷的优点,可有效提高镜头模组的生 产效率,便于镜头模组的运送转移,并可有效防止镜头模组组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
权利要求
1. 一种托盘,其包括底盘、至少一个第一滑盖及一个第二滑盖,该底盘具有承载面,该承载面具有承载区域,该承载区域开设有多个容置凹槽,该第一滑盖及第二滑盖在承载面与底盘滑动配合,用于滑动地覆盖所述承载区域。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进一步包括 环绕承载区域的周边区域,该周边区域具有垂直于承载面突起的边缘部。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包括第一边 框、与第一边框相对的第二边框、第三边框以及与第三边框相对的第四边框,第一边框和第 二边框的内侧壁设有与承载面平行且呈相对设置的滑槽,第三边框设有开口,该开口与所述 滑槽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区域包括依次 分布于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之间第一承载区域以及一个第二承载区域,所述第一滑盖在承载 面滑动,用于覆盖第一承载区域或第二承载区域其中之一,所述第二滑盖在承载面滑动,用 于覆盖第一承载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区域包括依次 分布于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之间第一承载区域以及多个第二承载区域,所述第一滑盖在承载 面滑动,用于覆盖一个第一承载区域或多个第二承载区域三个区域中任意两个区域,所述第 二滑盖在承载面滑动,用于覆盖第一承载区域。
6.如权利要求3、 4或5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靠近开 口的一端分别设有凹陷,所述第二滑盖设有与该凹陷相配合的突起,用于使第一滑盖和第二 滑盖抵靠后固定于底盘。
7.如权利要求3、 4或5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盖和 第二滑盖的宽度等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相对两滑槽底部之间距离。
8.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区域和第 二承载区域的尺寸大小相同。权利要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盖和第二滑 盖的长度等于第一承载区域长度。权利要求IO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盖的长度等 于第二承载区域的长度,所述第二滑盖的长度大于第一承载区域的长度,使得其与底盘配合 后伸出开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盘,该托盘包括底盘、至少一个第一滑盖及一个第二滑盖。该底盘具有承载面,该承载面具有承载区域,该承载区域开设有多个容置凹槽,该第一滑盖及第二滑盖在承载面与底盘滑动配合,用于滑动地覆盖所述承载区域。该托盘使用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镜头模组的生产效率,便于镜头模组的运送转移,并可有效防止镜头模组组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
文档编号G02B7/02GK101210989SQ20061020138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5日
发明者吴承勋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