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与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090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与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典型的定影装置用于通过向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施加压力和热量而将其定影在记录 介质上并且包括加热单元与压力单元。加热单元包括弹性层和热源,压力单元包括环形构 件和压力构件。其上具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被传送到加热单元和压力单元之间 的夹持部,以使未定影调色剂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已经提出很多种这样的采用带-夹持方 式的定影装置。在带-夹持方式中,夹持部以压力构件压靠可旋转并且包括表面可弹性变 形的弹性层的加热辊的方式形成。压力构件使加热辊的在记录介质离开夹持部的一侧的一 部分发生局部变形。然而,这样的变形往往也改变定影辊的表面速度,导致记录介质上的 图像偏移。此外,硬质构件被压靠加热辊的弹性层以使弹性层局部变形,从而形成具有小 曲率的夹持部。因此,记录介质被施加大的负载,例如,记录介质的损伤量或记录介质的 巻曲有所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不方便的地方,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 2004-045780揭示了一种压 力单元,该压力单元包括在记录介质进入夹持部的一侧上的进入垫,在记录介质离开夹持 部的一侧上的离开压力辊,以及在进入垫和离开压力辊之间的中央垫。进入垫、中央垫和 离开压力辊被单独加压。压力单元的中央部具有一个下表面,以便具有一个V形部分。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H8-166734揭示了一种用于防止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发生偏 移的技术。在夹持部的出口附近,压力带环绕其上延伸的压力辊被压靠定影辊,该定影辊 具有其上设置弹性层的表面。因此,弹性层发生变形,并且该变形有助于记录介质从定影
辊释放。包括弹性层的辅助辊设置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部。辅助辊被压靠定影辊以 防止记录介质以高于定影辊表面速度的速度传送,从而防止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偏移。当来
自辅助辊的压力和来自压力带张力的压力的总和大于来自压力辊的压力时,能够有效地防 止图像发生偏移。
日本专利申请平开No. H8 — 262903公开了一种包括加热一定影定影辊,环形带,及 压力垫的图像定影装置。加热一定影辊具有可弹性变形的表面。环形带在与加热一定影辊 发生物理接触时被驱动。压力垫不可旋转并定位于环形带的内表面上。压力垫挤压环形带 抵靠到加热一定影辊上,从而在环形带和加热一定影辊之间形成使纸张通过的带夹持,且 加热一定影辊的表面弹性变形。压力垫挤压环形带抵靠加热一定影辊,从而在带夹持入口 施加到纸张的压力小于在带夹持出口施加到纸张的压力。压力垫上覆盖有减摩纸,且压力 带的内表面上涂有润滑剂。
日本专利申请平开No. H8—262903公开了一种热定影辊,该热定影辊包括核心,该 核心周围形成硅橡胶。硅橡胶具有等于或小于35度(JISA)的硬度,等于或小于10%的 永久变形,L5ram至4mra的厚度。
日本专利申请平开No. 2002-207388号公开了一种包括压力带,压力带支撑构件,及 压力单元的成像单元。压力带挤压记录介质抵靠加热一定影辊。压力带支撑构件包括压力 带在绕着其延伸的多个支撑构件。压力单元挤压位于加热一定影辊和压力带外表面之间的 记录介质。对于压力单元,设置至少一对挤压构件,以使得挤压构件之一被定位在加热一 定影辊的内表面上,而另一个挤压构件定位在压力带的内表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就是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工艺中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单元和压力单元,该定影装置通过向位于加 热单元和压力单元之间的夹持部中的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用加热单元施加热 量以及用压力单元施加压力来定影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压力单元包括弹性构 件,弹性构件具有位于记录介质进入夹持部的一侧上的进入部,位于记录介质离开夹持部 的一侧上的离开部,及位于进入部和离开部之间的中央部,中央部的弹性模量大于进入部 和离开部的弹性模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单元和压力单元,该定影装置通过向位 于加热单元和压力单元之间的夹持部中的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用加热单元施 加热量以及用压力单元施加压力来定影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压力单元包括弹 性构件,弹性构件具有位于记录介质进入夹持部的一侧上的进入部,位于记录介质离开夹
持部的一侧上的离开部,及位于进入部和离开部之间的中央部,中央部的弹性模量高于进 入部和离开部的弹性模量。中央部的厚度小于进入部和离开部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再另外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多个用于形成颜色彼此不同的调色 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具有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表面的感光器;用于向其转印感光器 上的被转印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单元;将中间转印单元上的被转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 录介质的转印单元;及包括加热单元和压力单元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通过向位于加热 单元和压力单元之间的夹持部中的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用加热单元施加热量 以及用压力单元施加压力来定影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压力单元包括弹性构 件,弹性构件具有位于记录介质进入夹持部的一侧上的进入部,位于记录介质离开夹持部 的一侧上的离开部,及位于进入部和离开部之间的中央部,中央部的弹性模量K二EA/t高 于进入部和离开部的弹性模量,其中E是杨氏模量,A是夹持部的面积,而t是压力构件 在负载施加方向上的厚度。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与工业意义将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 文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得到更好的理解。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2是图像形成设备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3是图2显示的定影装置的改进;
图4是图2显示的定影装置的另一个改进;
图5是图2显示的定影装置的再另一个改进;
图6是指示定影装置的改进的压力分布的实例的曲线图7是指示定影装置的加热一定影辊的弹性层在记录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变形的实例 的曲线图8是包含对图2显示的定影装置及图3至5显示的其改进的纸张释放能力的评价测 试的结果的表格;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显示的定影装置的改进的示意图; 图11是图9显示的定影装置的改进的示意图;及 图12是图9显示的定影装置的改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在下文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解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设备100包 括沿箭头A指示的方向旋转的感光器110,对感光器110表面进行充电的栅控式电晕充电 单元112,通过用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束R曝光感光器110的表面以在该表面上形成静 电潜像的光栅输出扫描器(R0S) 113,通过用调色剂显影感光器110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以 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114,将感光器110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 上的转印单元115,对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116,在其中存储纸张P 的纸张托盘117,清洁感光器110表面的清洁器118,以及移除残留在感光器110表面上 的残留静电的移除单元119。
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将在下文参考图l进行介绍。首先,由图像读取 单元(未显示)从原稿读取的原始图像信号或由例如外部计算机(未显示)生成的原始信 号被iir入到图像处理单元(未显示),并且适当地进行图像处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输入 图像信号。该输入图像信号被输入到R0S 113并被用来调制光束R。被调制的光束R施加 到由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112充电的感光器110的表面。因此,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光栅扫 描,对应于输入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器110的表面上。
感光器110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114用调色剂显影,从而在感光器110的表 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随着感光器110的旋转,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设置成与感光器110 相对的转印单元115。
同时,存放在纸张托盘117中的纸张P被馈送到感光器IIO和转印单元115之间的夹 持部。转印单元115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器110的表面转印到纸张P上。其上具有调色剂 图像的纸张P被传送到定影装置116并且该定影装置定影调色剂图像。通过这种方式获得 所需要的图像。
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S后,清洁器118清洁残留在感光器110表面上的残留调 色剂。移除单元119移除残留在感光器110表面上的残留静电。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形成图 像的一个循环操作。
图2是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定影装置116的示意图。加热一定影辊1包括表面覆盖层 2,弹性层3,核心4,及热源6。加热一定影辊1被驱动旋转。其表面上具有未定影调色 剂31的纸张P被沿图2所示的箭头传送。压力单元被设置成将纸张P夹在加热一定影辊1
和压力单元之间。压力单元包括压力构件21,支撑压力构件21的支撑构件22,将压力构 件21和支撑构件22压靠纸张P上的压力弹簧11,被驱动旋转的环形构件23,减小环形 构件23和压力构件21之间摩擦的减摩减小构件25,和限定环形构件23的路径的引导构 件24。压力构件21在纸张P的传送方向(后文称为"纸张方向")上被分为三部分(位于 纸张P进入(校注此处原文为离开,但应是进入,请确认)夹持部的一侧上的进入部21a, 位于纸张P离开夹持部的一侧上的离开部21c,位于进入部21a和离开部21c之间的中央 部21b)。润滑剂提供构件27提供用于进一步减少环形构件23和压力构件21之间摩擦的 润滑剂。
作为润滑剂提供构件27的润滑剂,通常使用包含硅油或氟油的润滑剂。在纸张P通 过加热定影辊1和环形构件23之间形成的夹持部之后获得被定影图像33。作为表面覆盖 层2,例如,PFA层被用来防止未定影的调色剂31粘附到加热定影辊1上。作为弹性层3, 例如,通常使用硅橡胶或氟橡胶。当使用硅橡胶时,弹性层3上可以涂覆例如氟层或类似 物以改善抗膨胀性。环形构件23由PFA和聚酰亚胺制成。作为压力构件21,使用具有压 力施加于其的平坦表面的压力垫。压力构件21包括由硅橡胶或氟橡胶形成的弹性构件。 作为纸张P,可以使用任何种类的记录介质,诸如切割纸张等。
图3是图2显示的定影装置116的改进的示意图。在该改进中,摩擦减小构件25被 布置在中央部21b的上方。除摩擦减小构件25夕卜,该改进的结构与图2显示的定影装置 116相同。
图4是图2显示的定影装置116的另一个改进的示意图。在该改进中,中央部21b在 负载施加方向上(后文中称为"负载作用方向")的厚度小于进入部21a和离开部21c的 厚度,这样,压力构件21具有凹进部。除此点外,该改进的结构与图2显示的定影装置 116相同。
图5是图2显示的定影装置116的再另一个改进的示意图。在该改进中,压力构件21 的弹性构件未被分成多个部分。压力构件21的中央部分负载施加方向上的厚度小于进入 部分和离开部分的厚度,因此,压力构件21具有V形部分。除此点外,该改进的结构与 图2显示的定影装置116相同。
图6是显示加热定影辊1在夹持部沿纸张方向的压力分布实例的曲线图。在图2到5 显示的每种类型中,当压力构件21压靠加热定影辊1时获得该压力分布。该图还显示了 另一个压力分布的比较实例。图6显示的竖直轴线是压力刻度,水平轴线是加热定影辊1 的旋转方向(圆周方向)和纸张P被传送的方向的刻度。该图表示纸张P从左侧(从垂直
轴的一侧)传送到加热定影辊1和压力构件21之间的夹持部。下文中,图的左侧被称为 "夹持进口",其右侧被称为"夹持出口"。夹持部的宽度(下文被称为"夹持宽度")是 纸张方向上的宽度。
如图6显示的曲线81是指示当压力构件21的弹性构件在负载施加方向上具有均匀硬 度与厚度时获得的压力分布的比较实例。为了比较,该分布被简化。曲线61指示用形状 与比较实例不同的弹性构件获得的压力分布的实例。具体地,位于夹持部的弹性构件的中 央部的弹性模量大于进入部和离开部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为K=EA/t,其中E是杨氏模 量,A是夹持部的面积,而t是压力构件在负载施加方向上的厚度。在获得由曲线61指示 的压力分布和获得由曲线81指示的压力分布时,加热定影辊1的结构,将要被施加到弹 性构件上的负载以及夹持宽度(压力垫的宽度可以改变)上的各种条件是相同的。如图6 所示,曲线81上的峰值压力比曲线61低,且曲线81显示从夹持入口至夹持出口的压力 是逐渐变化的。
图7是显示加热定影辊1的弹性层3在纸张方向上的变形实例的示意图。曲线70表 示加热定影辊1在变形之前的表面形状,曲线82表示具有如图6显示的曲线81指示的压 力分布时弹性层3的形状(此后称为"夹持形状")。直线83表示沿所述夹持形状离开夹 持部的纸张。间隙84表示曲线70上的一个点和直线83上的一个点之间的距离,正交于 直线83的直线从直线83上的该点延伸到曲线70上的所述点。曲线62表示具有如图6显 示的曲线61指示的压力分布时变形的弹性层6的夹持形状。直线63表示沿该夹持形状离 开夹持部的纸张。间隙64表示曲线70上的一个点和直线63上的一个点之间的距离,正 交于直线63的直线从直线63上的该点延伸到曲线70上的所述点。间隙64越大,纸张越 容易从加热定影辊1的表面释放。该图指出,所述间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弹性层3以及加 热定影辊1的外表面的变形量。出于这个原因,弹性层3在负载施加方向上的修改量的增 加改善了纸张从加热定影辊l的可释放性能(下文称为"纸张可释放性")。
图8是包含对使用图2到5显示的定影装置的纸张可释放性的评价测试结果的图表, 每个定影装置都包括由SWCC Showa Cable Systems有限公司制造的加热定影辊。该加热 定影辊具有cl)27mm的外径。加热定影辊包括1. Omm的厚度,8Hs (JIS—A)的硬度,4%的 永久变形以及230mm的轴向长度的弹性层。每个定影装置都包括压力单元,压力单元的结 构彼此各不相同,并且40kgf的负载被施加到每个定影单元以进行评价测试。包括确定的 夹持宽度的相同条件被应用到每个评价测试。注意,图8所示的夹持宽度是参考值。
在评价测试中,全色图像被形成且定影到常用的基本重量为55g/cm2的切割纸张上。
作为评价测试的结果可以发现,与具有在负载施加方向上4mm的厚度并包括具有8Hs (J工S 一A)的硬度,4%的永久变形的弹性构件的压力构件相比,具有图2到5显示的各种形状 的压力构件的压力垫改善了如图7所示的纸张可释放性。因为加热定影辊的弹性层取决于 压力构件的弹性构件进入部和弹性构件中央部的弹性模量之间以及弹性构件离开部和弹 性构件中央部的弹性模量之间的差异而适当地变形,纸张可释放性得到改善。上述差异的 值大于某个确定值。如果加热定影辊的弹性层的永久变形大,则可能会导致诸如不均匀的 图像光泽等的图像退化。
评价测试的结果指出,等于或大于5%的永久变形增加图像不均匀光泽的量,因此理想 的是等于或小于4%的永久变形。基于加热定影辊的表面和纸张表面之间的大间隙改善纸张 可释放性的想法,加热定影辊的外表面也是用于限定所述间隙的参数。该结果还指出,等 于或大于cj)27ram的外径降低纸张可释放性。因此,理想的是加热定影辊具有等于或小于d> 27mm的外径。
该测试结果也指出,加热定影辊的弹性层的厚度是用于限定所述间隙的参数。测试发 现等于或小于0. 8mm的弹性层的厚度降低纸张可释放性,因为弹性层的小厚度导致弹性层 的小变形量,从而纸张在夹持出口处不能处于适当的状态。出于这个原因,理想的是弹性 层具有等于或大于0. 8mm的厚度。
该测试结果也指出,加热定影辊的弹性层的硬度是用于限定所述间隙的参数。测试发 现等于或大于8Hs (JIS—A)的弹性层的硬度降低纸张可释放性。纸张可释放性的降低是 因为弹性层的大硬度导致弹性层的小变形,从而纸张在夹持出口处不能处于适当的状态。 出于这个原因,理想的是弹性层具有等于或小于8Hs (JIS—A)的硬度。
压力构件的大永久变形可能会导致夹持形状的暂时变化,从而调色剂对于纸张的定影 性能和纸张可释放性是不稳定的。该评价测试结果指出,等于或大于5%的永久变形将在加 热定影辊被加热且转动100小时或以上之后降低纸张可释放性。出于这个原因,理想的是 压力构件具有等于或小于4%的永久变形。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26的示意图。定影装置126中与定影装 置116相同或相似的构件使用与定影装置116相同的标号。定影装置126包括面对其上具 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的表面的环形加热构件5,包括弹性层的加热构件8,支撑加热构 件8的压力支撑构件9,热源6,压力弹簧IO,和环形加热构件5跨越其延伸的加热辊7。 加热辊能够被配置为加热环形加热构件5。如果施加到环形加热构件5上的热量不充分, 可以使加热辊7与环形加热构件5的外表面接触以加热环形加热构件5。
被驱动辊7a不具有热源并且被驱动旋转。每个加热辊7具有驱动源以驱动环形加热构 件5。或者,被驱动辊7a可以具有驱动源。使用环形加热构件5替代加热定影辊1允许调 整夹持宽度以及环形加热构件5在纸张S从夹持部离开的一侧的变形,而定影装置126的 尺寸几乎不变。每个压力构件21被分成三个部分(进入部21a,中央部21b,以及离开部 21c)。在这样的结构中,压力构件21的宽度需要等于或小于加热构件8的宽度。
图10是图9显示的定影装置116的改进的示意图。在此实例中,摩擦减小构件25布 置在中央部21b上方。除摩擦减小构件25夕卜,该改进的结构与图9中的定影装置116相 同。
图11是图9显示的定影装置116的改进的示意图。在此实例中,中央部21b的厚度 在负载施加方向上小于进入部21a和离开部21c的厚度,这样,压力构件21具有凹部。 除此点外,该改进的结构与图9显示的定影装置116相同。
图12是图9显示的定影装置116的再另一个调整型的示意图。在此实例中,压力构 件21的弹性构件未被分成多个部分。压力构件21的中央部分在负载施加方向上的厚度小 于进入部分和离开部分,因此,压力构件21具有V形部分。除此点外,该改进的结构与 图9显示的定影装置116相同。
根据第一及第二实施例,压力构件的弹性构件具有中央部,且该中央部的弹性模量大 于进入部和离开部的弹性模量,且在负载施加方向上的厚度小于进入部和离开部。因此, 加热一定影辊的弹性层,或环形加热构件的弹性层发生局部变形以使纸张在夹持部出口保 持适当的状态。这减少了记录介质上图像的偏移量及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负载,有效地提 高了纸张释放能力。
根据第一及第二实施例,压力构件的弹性构件的宽度是合适的。因此,加热一定影辊 的弹性层,或环形加热构件的弹性层发生局部变形以使纸张在夹持部出口保持适当的状 态。这减少了记录介质上图像的偏移量及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负载,有效地提高了纸张释 放能力。压力构件的弹性构件的中央部的杨氏模量大于进入部和离开部。中央部的厚度小 于进入部和离开部,或中央部可被除去,这样,压力构件可具有凹进部。
根据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央部的厚度小于进入部和离开部的厚度,这样,压力构件 可具有V形部。润滑剂保持构件可定位于中央部的上方。压力构件的弹性构件具有等于或 小于4%的永久变形以及等于或小于2誦的负载施加方向上的厚度。
根据第一实施例,加热一定影辊的使用以较低成本达到期望的效果。加热一定影辊最 好具有为等于或小于27mm的外径,且具有等于或小于8Hs (JIS—A)的硬度以及等于或大
于0. 8mm的厚度的弹性层,且最好弹性层具有等于或小于4%的永久变形。 根据第二实施例,加热带的使用可以实现高速定影。
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根据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使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 构简化。此外,该定影装置改善记录介质从加热单元的可释放性,而没有向记录介质施加 大负载,从而改善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记录介质上图像的偏移量可被减少,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负 载可被减少,并且可以提高记录介质的可释放能力。
虽然本发明已经相关于具体实施例进行了完整并且清晰的描述,但附后的权利要求并 不因此受到限制,上文的叙述应被认为是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能够实现的落入本 文阐明的基本原理中的所有修改与替代结构的体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单元和压力单元,通过向位于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压力单元之间的夹持部中的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用所述加热单元施加热量以及用所述压力单元施加压力,从而将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其中,所述压力单元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具有在记录介质进入所述夹持部的一侧上的进入部,在记录介质离开所述夹持部的一侧上的离开部,以及所述进入部和所述离开部之间的中央部,所述中央部的弹性模量K=EA/t高于所述进入部和所述离开部的弹性模量,其中E是杨氏模量,A是所述夹持部的面积,而t是所述压力构件在负载作用方向上的厚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压力构件在记录介质被传送的方向上的 宽度等于或窄于通过用无限平板使所述压力单元压靠所述加热单元获得的所述夹持部的 宽度。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中央部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进入部和所 述离开部的杨氏模量。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中央部在负载施加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 述进入部和所述离开部在负载施加方向上的厚度,或者所述中央部被除去,从而所述弹性 构件具有凹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中央部在负载施加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 述进入部和所述离开部在负载施加方向上的厚度,从而所述弹性构件具有V形部。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压力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中央部上方的 润滑剂保持构件。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压力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中央部上方的 润滑剂保持构件。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具有等于或小于4%的^^久变形, 且在负载施加方向上的厚度等于或小于2mm。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单元是可旋转的加热定影辊,且所 述加热定影辊包括弹性层和热源。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定影辊具有等于或小于27mm的外径,且所述弹性层具有等于或小于8Hs (JIS—A)的硬度以及等于或大于0.8mm的厚度。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层具有等于或小于4%的^1久变形。
12.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弹性层,热源,多个可旋 转的辊,以及跨过所述辊延伸的环形加热构件。
13.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弹性层,热源,多个可旋 转的辊,以及跨过所述辊延伸的环形加热构件。
14.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弹性层,热源,多个可旋 转的辊,以及跨过所述辊延伸的环形加热构件。
15. —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多个显影单元,该多个显影单元用于形成颜色彼此不同的调色剂图像;感光器,该感光器具有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表面;中间转印单元,该中间转印单元向其上转印感光器上的被转印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的被转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及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单元和压力单元,所述定影装置通过向位于加热单元 和压力单元之间的夹持部中的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用所述加热单元施加热量 以及用所述压力单元施加压力来定影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压力单元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具有位于记录介质进入所述夹持部的一侧 上的进入部,位于记录介质离开所述夹持部的一侧上的离开部,及位于所述进入部和所述 离开部之间的中央部,所述中央部的弹性模量K二EA/t高于所述进入部和所述离开部的弹 性模量,其中E是杨氏模量,A是所述夹持部的面积,而t是所述压力构件在负载施加方 向上的厚度。
16. —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单元和压力单元,且通过向位于所述加热单 元和所述压力单元之间的夹持部中的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用所述加热单元施 加热量以及用所述压力单元施加压力来定影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压力单元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具有位于记录介质进入所述夹持部的一侧 上的进入部,位于记录介质离开所述夹持部的一侧上的离开部,及位于所述进入部和所述 离开部之间的中央部,所述中央部的弹性模量K^EA/t高于所述进入部和所述离开部的弹 性模量,其中E是杨氏模量,A是所述夹持部的面积,而t是压力构件在负载作用方向上 的厚度,且所述中央部的厚度小于所述进入部和所述离开部。
17. —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多个显影单元,该多个显影单元用于形成颜色彼此不相同的调色剂图像; 感光器,该感光器具有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其上的表面;中间转印单元,该中间转印单元向其上转印所述感光器上的被转印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的被转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及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影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压力单元,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具有位于记录介质进入夹持部的一侧上的进入部,位于记录介质离开夹持部的一侧上的离开部,及位于进入部和离开部之间的中央部。中央部的弹性模量高于进入部和离开部的弹性模量。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105681SQ200710136490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2日
发明者八木雅广, 小幡茂, 福畑好博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理光打印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