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纤带及光互连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53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光纤带及光互连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光纤带及光互连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内光 布线用光纤、光纤带及使用其的光互连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设备内的用于信号传输的方式有电传输方式及光互连
(interconnection)方式二种。近年来随着CPU时钟频率的高速化,对于 电传输方式,因高密度布线而存在产生串扰的问题,为此需要运用波形成 形技术等。其结果,在作为设备内的信号传输方式采用电传输方式的情况 下,可知其传输限度为传输距离100m及传输速度10Gbps左右。另一方
面,如果作为设备内的信号传输方式采用光互连方式,则与电传输方式相 比较可进行更加远距离的宽带传输,并且,能够构建使用小型且低耗电的 光部件的信号传输系统。因此,当前光互连方式取代电传输方式作为设备 内信号传输技术更受关注。
对于光互连方式,存在作为光传输机构采用光波导回路的方式以及采 用光纤的方式,由于希望设备内使用的所有光部件都尽可能节省空间地进 行收容,所以可灵活的布线且可进行低损失的光传输的光纤被定位于适于 光互连的光部件之一。
以往,作为短距离光传输用的光纤,使用多模光纤(MMF)。通常, MMF具有单模光纤(SMF)的10倍左右的芯径,根据其数值孔径的大小, 在连接光纤与光源等之间时,无需高精度,因此,可容易连接。尤其,将 振荡波长S50nm的面发光型半导体激光器(VCSEL)作为光源、以多模 光纤之一的折光指数渐变光纤作为光传输介质的方法被频繁采用。折光指 数渐变光纤是通过使芯区域的折射率分布形状最佳化而抑制了模式分散 的影响的光纤。精密地控制了折射率分布形状的折光指数渐变光纤可进行
传输速度10Gbps、距离100m左右的高速光通信。但是,基于更长距离传 输或更高速传输的目的,开始研究宽带的SMF的运用。作为在这种情况 下使用的光源,近年来逐步研究GalnAs/GaAs系半导体激光器。该激光器 具有1100nm 1200nm的振荡波长,振荡阈值低,温度特性良好,另夕卜, 具有可在10Gbps下直接调制等优点,因此,作为LAN等用途的光源被持 续关注。振荡波长可变化,在此之前,关于1100nm及1200nm二者进行 了开发研究,有在学会上发表等情况。例如,在非专利文献l及非专利文 献2中就公开了将GalnAs/GaAs量子阱激光器用于光源,通过SMF进行 传输的例子。在采用SMF的情况下,可进行传输速度40Gbps左右的高速 光通信。
非专利文献l:F. Koyama et al. 、"1. highly strained G
alnAs/GaAs quantum well lasers for singlemode fibre datali nk"、 ELECTRONICS LETTERS、 Vol. 35、 No. 13、 pp. 1079-10 81 、 June、 1 999.
非专禾'仪献2: F. Koyama et al. 、 "Data Transmission Over Single —Mode Fiber by Using 1. 2—/im Uncooled GalnAs/ GaAs Laser for Gb/s Local Area Network" 、 PHOTONICS T ECHNOLOGY LETTERS、Vo1. 1 2、 No. 2、 pp. 1 25-1 27、 Februar y、 2000.
如上所述,对于光纤要求实现弯曲损失及连接损失都降低、可高速光 传输、适于容易构建光互连系统。另外,对于光纤还要求实现能以小弯曲 直径缠绕、弯曲引起的断裂机率小、又可收容多余长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现状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曲损失及连 接损失都降低、适于容易构建光互连系统的光纤、光纤带及使用其的光互 连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纤,其特征在于芯
及包层由石英系玻璃构成,波长1100nm中的模场直径为5.5um以上,在 波长llOOnm中进行单模传输,以半径2mm弯曲时的波长UOOnm中的弯
曲损失为ldB/匝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光纤,基于上述发明,其特征在于包层直径为55
P m 90 y m。
另外,本发明的光纤,基于上述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由第一芯 和包围所述第一芯的第二芯构成,在所述芯的折射率分布中,所述第一芯
的相对折射率差(Al)为0.6%以上,所述第二芯的相对折射率差(A2) 为一0.02°/。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光纤,基于上述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具有由
紫外线硬化树脂、热塑性树脂及热硬化树脂中至少任一种构成的覆层,所 述紫外线硬化树脂、热塑性树脂及热硬化树脂中至少一部分具有阻燃性。
另外,本发明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发明中的光纤平行排列 并相互接合而成。
另外,本发明的光纤带,基于上述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由阻燃紫 外线硬化树脂、阻燃热塑性树脂及阻燃热硬化树脂中至少任一种构成的带 覆层。
另外,本发明的光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和传输介质,所
述光源由具有1100nm 1200nm的振荡波长的面发光半导体激光器构成, 所述传输介质由上述发明的光纤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光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和传输介质,所 述光源由具有1100nm 1200nm的振荡波长的面发光半导体激光器构成, 所述传输介质由上述发明的光纤带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在波长1100nm中的弯曲损失特性及连接损失特 性优越的单模光纤。另外,提供实现高速光互连的系统及适于用在这种系 统中的单模光纤及光纤带。


图1是表示在同种的SMF彼此间连接时计算MFD与连接损失相对轴 错位的关系的结果的图。
图2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光纤特性进行模拟的W型折射率曲线的图。
图3是表示具有图2、图4一6所示的折射率曲线的光纤中各参数设定
时的特性的一览表。
图4是表示对以往的光纤特性进行模拟的单峰型折射率曲线的图。 图5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光纤特性进行模拟的W扇型折射率曲线的图。 图6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光纤特性进行模拟的近似W型折射率曲线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光互连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具有覆层的光纤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光纤带的剖视图
图中l一光I/0; 2—印刷基板;3 —背板;4一连接器连接部;5 —细 径光纤带;IO —光互连系统;11、 21、 31—第一芯的折射率曲线;12、 22、 32 —第二芯的折射率曲线;23、 33 —第三芯的折射率曲线;15、 25、 35、
45 —包层的折射率曲线;41一芯的折射率曲线;50 —具有覆层的光纤;51 一光纤;52—1次覆层树脂;53—2次覆层树脂;60 —光纤带;61 —带用
覆层树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光纤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光纤,通过单模传输波长1100nm 的光,能在波长1100 1200nm中进行低损失的高速光传输,通过使波长 1100nm中的模场直径为5.5um以上,可降低光纤彼此间的连接损失容易 构建光互连系统,并且,以弯曲半径2mm弯曲时的波长1100nm中的弯曲 损失为ldB/匝以下,从而可以进行光纤的灵活布线与紧凑收容。具体如下 说明。
首先,SMF的芯径通常为5 10ym左右,与具有50 62.5um左右 的芯径的MMF相比较,芯径非常小,因此,需要对光纤与光源等之间进 行高精度连接。另外,在基于光互连构建设备内通信系统时,假设光纤、 VCSEL等光部件通过利用连接器等的接近5处的空间耦合而连接。在通 过空间耦合来连接光部件时,连接部件之间产生光轴错位,产生连接损失。 因此,即使部件之间的模场直径(MFD)大致相同,也会因轴错位而导致
连接损失。另外,连接部件之间的MFD差越大,轴错位时的耦合效率降 低越明显、连接损失相对轴错位量呈变大的倾向。
例如,图1中示出了在同种的SMF彼此间连接时计算MFD与连接损 失相对各轴错位的关系的结果。轴错位是用于降低光纤与光源、光纤与受 光部、或光纤彼此之间的连接损失的重要参数。当前情况下,在考虑多心 连接器、光纤带中的多心一并连接时,基于制造误差产生的轴错位的最大 值可达到2ym左右,因此,需要从最差值设计的观点来考虑可允许2nm 的轴错位的损失设计。
参照图l,在轴错位为2um时,若MFD为5.5 u m则产生2.2dB左 右的连接损失。假定在作为光源的VCSEL与受光器之间存在5处连接点, 各连接点的轴错位为2um的情况下,由轴错位产生的连接损失最大为 lldB。若假设构建VCSEL的输出光能为一3dBm、受光器的接收灵敏度为 一16dBm、光纤长度50cm左右以下的典型的光互连系统,则光纤中弯曲 部以外的传输损失比较小、为O.OldB以下,因此,该系统的动态范围约 为13dB。但是,实际上,在连接点处不仅存在因上述轴错位产生的损失 lldB,也产生因角度错位产生的连接损失,因此,上述假设的情况下,对 于系统的动态范围13dB几乎没有余量。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如果轴 错位量相同,则连接损失随着MFD减小会增大。从而,难以适用MFD为 约5.5 u m左右以下的SMF构建上述那样的光互连系统。
另外,在设备内光布线采用石英系光纤的情况下,要求该光纤可灵活 布线且可紧凑收容。另外,在设想构建高速光互连系统的情况下,希望光 纤的传输损失尽量为零。也就是说,要求光互连用光纤即使布线时在光纤 上形成曲率半径非常小的弯曲,也不产生弯曲损失。在实际设想设备内光 布线方式的情况下,有时设想布线后的光纤最终存在多处曲率半径2mm 左右的弯曲。为此,在存在布线缠绕时的局部弯曲或出于最差值设计的观 点考虑必需的弯曲损失允许值的情况下,只要曲率半径2mm的弯曲存在1 匝时弯曲损失为ldB以下,就可认为弯曲损失特性足够好,可灵活光布线。 其中,本说明书中,形成弯曲的部分(弯曲部)的计数方法采用"匝", 光纤弯曲360度时计数为1匝。例如,卯度的弯曲部有4处时为1匝、90 度的弯曲部有2处时为1/2匝。
例如,通常的SMF中,在曲率半径5mm、形成1匝的弯曲时,在波 长1550nm中产生接近30dB的弯曲损失。并且,在曲率半径2mm、形成 1匝的弯曲时,产生60dB以上的弯曲损失。例如,在上述的动态范围13dB 的系统中要求为因弯曲损失导致的损失增加的余量至多2dB,在考虑因 光纤缠绕产生2匝左右的曲率半径2mm的局部弯曲的布线状态时,每1 匝产生ldB左右以下非常小的弯曲损失,所以在构建这样的系统时不能采 用通常的SMF。另外,在具有通常的单峰型折射率曲线的SMF中,由于 抑制弯曲损失与扩大MFD为折衷的关系,所以不能够同时改善弯曲损失 及连接损失。
而且,在设想设备内光布线方式的情况下,要求紧凑收容,在设备内 的各种位置,认为除了前面提到的弯曲半径2mm左右的弯曲以外,还存 在芯片一芯片之间的布线的挠曲等产生的弯曲半径5mm左右的曲率半径 小的弯曲。虽然对于形成弯曲半径2mm左右的弯曲的位置,能够施行热 处理等,进行释放应变的处置,但是,对于设备内各种位置产生的弯曲半 径5mm左右的弯曲,不能够进行上述的处置。从而,在光纤上形成弯曲 半径5mm左右的弯曲的位置,担心光纤会因弯曲部位产生的应力应变而 断裂。因此,需要降低因弯曲产生断裂的机率。
一般情况下,包层直径越大、弯曲光纤时的应变越大、断裂的机率越 大。例如,在构建利用光纤的光互连系统时,设想光纤上存在20处左右 的曲率半径5mm左右的角度90度的弯曲。若设定筛选级别为2%、与覆 层材料之间的疲劳系数为22、产品寿命为5年,则光纤的包层直径为125 ym时的故障率为5.5。但是,光纤的包层直径缩小为90ym时的故障率 为0.04,能够降低到包层直径为125 y m时的0.7%左右。在系统的设计上, 故障率优选为0.05以下。在通常的光纤中,对于因弯曲产生的断裂率的降 低的要求不那么强烈,但是,在如适用于光互连系统的光纤那样被小径弯 曲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降低因小径巻绕产生的断裂率获得的效果大。
另一方面, 一般情况下,在SMF中,在具有相对MFD10倍左右以下 的包层直径时,认为给损失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在需要5.5ym以上 的MFD的本用途光纤中,只要包层直径为55ixm以上,包层直径縮小就 不会导致传输损失的增大。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利用模拟结果进行更加详细说明。通过模 拟求得具有图2所示的W型折射率曲线的本发明的由石英系玻璃构成的
光纤的特性。在本光纤中,第一层设置掺杂了锗的直径为a的第一芯、第 二层设置掺杂了氟的作为下陷层(depressed)的外径为b的第二芯。再有, 图2中,符号ll表示第一芯的折射率曲线、符号12表示第二芯的折射率 曲线、符号15表示包层的折射率曲线。关于表示各折射率曲线的参数的 详细设计值及计算出的光纤的特性表示在图3的编号A中。在图3中,a 1是表示第一芯的折射率分布的形状的a值,以下面的式(1)中的a定义。 n2(r) = nc,2{1 — 2 ■ (A 1 /1 00) ■ (2r/a)^ a } (1)
其中、0<r<a/2
这里,r表示光纤的从中心起的半径方向的位置,n (r)表示位置r 的折射率。另外,r^是第一芯的最大折射率,a是第一芯的直径。另外, 标记""'是表示幂数的标记。
另外,Al及A2分别是第一芯相对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及第二芯相 对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以下式(2)、 (3)表示。
△ 1={(nc1—nc)/nc1}'100 (2)
△ 2=Knc2 —nc)/nc2"100 (3)
其中,neI是第一芯的最大折射率,ne2是第二芯的最小折射率,nc是 包层的折射率。
编号A的光纤,在波长1100nm中,MFD为5.7ym,在该波长中进 行单模工作,并且,在该波长中弯曲半径2mm的弯曲损失为0.6dB/距。 而且,图3的编号Al—AlO表示具有图2所示的W型折射率曲线的光纤 中使各参数值变化时的特性的模拟结果。此外,对于第一芯的a值充分大、 其形状视为阶跃型的光纤,在图3中将a 1记为step。在图3的A及Al 一A10中,波长1100nm中的MFD为5.5um以上,在波长1100nm中可 进行单模传输,并且,以半径2mm弯曲时的波长1100nm中的弯曲损失为 ldB/匣以下的是A、 Al、 A3、 A4及A6—A10。从而,从这些模拟结果可 知,在具有图2所示的W型折射率曲线的光纤中,在芯的折射率分布中, 通过使第一芯的相对折射率差(Al)为0.6%以上、第二芯的相对折射率
差(A2)为一0.02%以下,可得到具有所期望特性的本发明的光纤。尤其,
只要第二芯的相对折射率差(A2)为一0.05%以下即可,也就是说,只要 第二芯的折射率相对包层的折射率稍微降低即可,因此,折射率曲线的设 计自由度变高,生产性也高。
为了与上述本发明的光纤相比较,利用模拟求得具有波长1100nm中 的弯曲半径2mm的弯曲损失为1.0dB/距的低弯曲损失特性的图4所示的 芯直径为a的单峰型折射率曲线的光纤的特性。此外,在图4中,符号41 表示芯的折射率曲线,符号45表示包层的折射率曲线。计算出的特性表 示在图3的编号B中。编号B的光纤是波长1100nm中的MFD为5.1 y m。 这种情况下,参照图l,在轴错位为2um时连接损失非常大、为2.7dB, 弯曲损失及连接损失都不能降低。
接着,利用模拟求得具有图5所示的W扇型折射率曲线的本发明的 由石英系玻璃构成的光纤的特性。在本光纤中,第一层设置掺杂了锗的直 径为a的第一芯、第二层设置掺杂了氟的作为下陷层的外径为b的第二芯、 第三层设置掺杂了锗的作为扇形层的外径为c的第三芯。此外,图5中, 符号21表示第一芯的折射率曲线、符号22表示第二芯的折射率曲线、符 号23表示第三芯的折射率曲线、符号25表示包层的折射率曲线。关于表 示各折射率曲线的参数的详细设计值及计算出的光纤的特性表示在图3的 编号C中。A3是第三芯相对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以下式(4)表示。
△ 3={(nc3—nc)/nc3},100 (4)
其中,I!e3是W扇型折射率曲线中的第三芯的最大折射率。
编号C的光纤,在波长1100nm中,MFD为5.5um,在该波长下单 模工作,并且,在该波长中弯曲半径2mm的弯曲损失为0.6dB/匝。其结 果可知,即使在具有W扇型折射率曲线的光纤中,通过设定各参数也可 得到具有所期望特性的光纤。
利用模拟求得具有图6所示的近似W型折射率曲线的本发明的由石 英玻璃构成的光纤的特性。在本光纤中,第一层设置掺杂了锗的直径为a 的第一芯、第二层设置作为二氧化硅层的外径为b的第二芯、第三层设置 掺杂了氟的作为下陷层的外径为c的第三芯。此外,图6中,符号31表 示第一芯的折射率曲线、符号32表示第二芯的折射率曲线、符号33表示 第三芯的折射率曲线、符号35表示包层的折射率曲线。关于表示各折射
率曲线的参数的详细设计值及计算出的光纤的特性表示在图3的编号D 中。与上述的情况相同,A3是第三芯相对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以式(4)
表示。这时,式(4)中的tle3是近似W型折射率曲线中的第三芯的最小
折射率。
编号D的光纤,在波长1100nm中,MFD为5.8um,在该波长下单 模工作,并且,在该波长中弯曲半径2mm的弯曲损失为0.5dB/匝。其结 果可知,即使在具有W扇型折射率曲线的光纤中,通过设定各参数也可 得到具有所期望特性的光纤。
这样,在具有图4所示的单峰型折射率曲线的SMF中,在改变芯径 决定截止波长时,与芯形状几乎没有关系,MFD大致相同的光纤都示出 相同程度的弯曲损失。但是,对于图2所示的在第一芯的外周作为第二芯 设置下陷层的W型折射率曲线等,能够在维持与单峰型折射率曲线相同 的弯曲损失、截止波长的状态下,改变MFD。这是因为,通过设置下陷 层,即使增大中央芯的相对折射率差(△),截止波长也不会移至长波长, 所以,无需为了调节截止波长而减小芯径。另外,如图5、 6所示,在作 为第二、第三芯设置下陷层时,第一芯的形状对MFD影响很大。表示第 一芯的折射率分布的形状的a值越小、光封闭效果越小,MFD越大。另 一方面,MFD不会受到下陷层的A的大小或层宽的影响。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纤带及光互连系统进行说明。在光互 连中采用光纤时,设想通过形成光纤带,实现多信道的光传输体,进行高 速光通信。通常的石英系光纤的规格为,相对于包层直径125 um, 一般 包覆覆层后的外径为250 um,将多根光纤平行排列相互接合而成的光纤 带的间距为250ym。对于减小光纤外径的细径光纤,由于加上覆层后的 外径也变细,所以与以往的光纤带相比可制成更窄间距的光纤带。从而, 优选采用上述提到的包层直径55 90 u m的细径光纤。采用细径光纤的窄 间距的光纤带的布线灵活性高、且可节省空间地收容,成为适于光互连的 光部件。
如上面的计算结果所示,本发明的光纤可在波长1100nm中进行单模 光传输,并且,波长U00nm中的弯曲损失特性及连接损失特性优越。这 种采用本发明的光纤的光纤带适用于传输介质,作为光源使用振荡波长
1100nm的VCSEL的光互连系统的结构例如图7所示。图7中示出的光互 连系统10具有背板3和通过连接器连接部4与该背板3相连接的印刷基 板2。在印刷基板2上装配光1/01,该光1/01通过上述的细径光纤带5与 连接器连接部4相连接。据此,可起到将印刷基板2与背板3之间达成光 连接。细径光纤带5也被配置在背板3上,据此,可以实现光互连系统彼 此间的光连接。
而且,利用具有图3的编号A的特性的光纤制作光纤带,实际构建采 用该光纤带与振荡波长1200nm的VCSEL的与图7相同结构的光互连系 统。VCSEL的输出光能为一3dBm、受光器的接收灵敏度为一 16dBm,系 统的动态范围(弯曲损失与连接损失之和的损失余量)为13dB。
这时采用的光纤是具有覆层的。g卩,如图8所示,在具有覆层的光纤 50中,光纤51的外径即包层直径为80" m, 1次覆层树脂52的外径为05 ym, 2次覆层树脂53的外径为125ym。而且,如图9所示,将具有覆 层的光纤50以间距P125 y m平行排列12根,并用作为带覆层的带用覆层 树脂61包覆它们,据此,将这些具有覆层的光纤50接合起来,制作细径 的光纤带60。进一步考虑因带用覆层树脂61形成得薄而导致的损失增加 量和省空间化两要件,将覆层直径H (厚度H)设为m。间距P为 125ixm的光纤带60是以往的一半尺寸,挠性非常高,此外,可省空间地 收容在设备内。作为带用覆层树脂61的材料采用紫外线硬化树脂。
如果采用光纤51的包层直径55 li m、 2次覆层外径与包层外径之差为 20um的细径光纤,则间距P可减小到75um。
光纤带60的成品尺寸的宽度W为1.55mm、厚度H为0.17mm。通过 将连接对象的光源的VCSEL以间距125um、 12信道形成阵列,可以使 制成的光纤带60实现一并光连接。在该结构中,通过直接调制VCSEL, 可实现超过100Gbps的超高速光通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适用了振荡波长1200nm的VCSEL,但是,上 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在波长1100nm中也可单模传输,适用了振荡 波长llOOnm的VCSEL时也可同样构建光互连系统,这些都是所属领域 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
接着,采用阻燃性紫外线硬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作为带用覆层树 脂61材料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制作阻燃带心线。此外,在制造这里采用 的阻燃性紫外线硬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时,通过在树脂中加入溴、氯 等卤素系添加剂,并加入三氧化锑、三苯锑等锑的化合物,另加入氢氧化
铝、氢氧化镁等金属水和物、磷酸酯等磷化合物;将构成紫外线硬化树脂
的预聚物、丙烯酸单体自身用溴或氯实现卤素化,并含磷等方法,来研究 紫外线硬化树脂的阻燃化。在这些方法中,加入溴系阻燃剂的方法尤其在 阻燃上有效。
对于这样变更组成实现阻燃化的理由认为如下分解反应的生成物覆 盖在树脂表面、燃烧时产生的分解气体与空气之间形成阻隔层。另外,来 自含卤素的化合物的自由基阻止燃烧的继续、进而通过交联形成3维状树脂。
而且,采用作为阻燃剂含有氢氧化铝的紫外线硬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
树脂作为带用覆层树脂而得到的光纤带,已通过JIS C3005标准的60度倾 斜燃烧试验进行了评价。其结果,光纤着光的火焰平均3.2秒左右自然熄 灭,能够符合标准。虽然这里采用阻燃紫外线硬化树脂,但是也可取代阻 燃紫外线硬化树脂采用阻燃热塑性树脂或阻燃热硬化树脂。
接着,关于光纤带60进一步研究了将全部或一部分的光纤覆层树脂 以及带用覆层树脂设成阻燃紫外线硬化树脂,可得到高阻燃性。其结果, 根据至少光纤的2次覆层树脂与带用覆层树脂采用含有阻燃剂的紫外线硬 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得到的光纤带,在JIS C3005标准的60度倾斜燃 烧试验中,着光的火焰平均2.6秒左右自然熄灭,能够符合标准。
另外,对上述光纤带进行UL1581标准的垂直燃烧试验的结果,火焰 平均5.7秒自然熄灭。另外,燃烧过程中也没有滴下物,能够符合上述UL 标准。另外,对施加到2次覆层的单线状态的光纤进行同样的垂直燃烧试 验,其结果,火焰平均7.6秒熄灭,单线、带心线二者的状态下都具有充 分的阻燃性。此外,这里采用了阻燃紫外线硬化树脂,但是,也可以取代 阻燃紫外线硬化树脂采用阻燃热塑性树脂或阻燃热硬化树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纤、光纤带及光互连系统可适合利用于设备内的信号传输。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纤,其特征在于芯及包层由石英系玻璃构成,波长1100nm中的模场直径为5.5μm以上,在波长1100nm中进行单模传输,以半径2mm弯曲时的波长1100nm中的弯曲损失为1dB/匝以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 包层直径为55 y m 90 ti 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由第一芯和包围所述第一芯的第二芯构成,在所述芯的折射率分布中,所述第一芯的相对折射率差A1为0.6%以上,所述第二芯的相对 折射率差A2为一0.02。/。以下。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具有由紫外线硬化树脂、热塑性树脂及热硬化树脂中至少任一种构成的覆层,所述紫外线硬化树脂、热塑性树脂及热硬化树脂中至少 一部分具有阻燃性。
5. —种光纤带,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平行排列并相互接合而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 具有由阻燃紫外线硬化树脂、阻燃热塑性树脂及阻燃热硬化树脂中至少任一种构成的带覆层。
7. —种光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和传输介质,所述光源由具有1100nm 1200nm的振荡波长 的面发光半导体激光器构成,所述传输介质由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 述的光纤构成。
8. —种光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和传输介质,所述光源由具有1100nm 1200nm的振荡波长 的面发光半导体激光器构成,所述传输介质由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纤 带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光纤带及使用其的光互连系统,该光纤的芯及包层由石英系玻璃构成,波长1100nm中的模场直径为5.5μm以上,在波长1100nm中进行单模传输,以半径2mm弯曲时的波长1100nm中的弯曲损失为1dB/匝以下。据此,弯曲损失及连接损失都降低、适于容易构建光互连系统。
文档编号G02B6/44GK101356460SQ20078000121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31日
发明者下高原岩, 八木健, 杉崎隆一, 稻叶治己 申请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