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642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扩散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扩散结构的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可应用于背光模块的扩散结构,且不需再形成另 一 防密着(Anti-sticky) 层,而同时具有光扩散以及防密着(Anti-sticky)效果的扩散结 构改良。
背景技术
一种习知的光扩散结构于透明基板的上表面形成一具粗糙度的表 面结构,使光线通过时造成散射现象,进而达到光线扩散的功能。另 一习知光扩散结构IO,如图l所示,于透明基板ll的上表面设置一扩散 层12,该扩散层12包括多个扩散粒子121及黏着物122,该等扩散粒子 121可埋入教着物122或凸出于黏着物,以形成一具粗糙度的表面,光 线经由该扩散层12向外射出时,即可造成光线扩散的功能,其中该扩 散粒子为透明的自然成型的球状物,依据透镜原理,于聚焦后,亦可 将光线予以扩散。而该光扩散结构欲组装于背光模块中时,因需要与其它光学膜片 相互叠置,但为了防止各光学膜片(包含光扩散结构)间因为静电而相互 接触甚至密合,而造成画面不均匀的情形发生, 一般多会于光学膜片 表面另外设置有一可防密着的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第 200724578号公告号第M313790号以及公告号第M295745号中所揭示的 抗静电层,而如图l所示中,则在透明基板ll下表面再形成一防密着结 构(例如抗静电层13),以防止光扩散结构与其它光学膜片密合在一起; 惟,另外增设的抗静电层增加了加工程序及时间,不仅增加了加工成 本,且该抗静电层亦增加了整体光扩散结构10的厚度。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其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应用于背光模块的扩散结构,且不需再形成另一防密着(Anti-sticky)层,而同时具有光扩散以及 防密着(Anti-sticky)效果的扩散结构改良。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扩散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基材层,该 基材层设有复数突出表面的粒子,使该基材层的表面形成凹凸表面, 使光线经由复数粒子可具有光扩散的效果,且该扩散结构組装于背光 才莫块中时,可由该凹凸表面与其它膜片间形成间隙,可防止与其它膜 片接触甚至密合,以达到防密着(Anti-sticky)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于该基材表面设有复数扩散聚光单元,使该 基材层以及各扩散聚光单元的表面形成凹凸表面,令光线经由各扩散 聚光单元可进一步达到光线聚光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扩散结构藉由基材层表 面所设置的粒子,不需再形成另一防密着(Anti-sticky)层,而具有防密 着(Anti-sticky)的效果,以防止静电吸附作用,而造成画面不均匀情形 产生,且本实用新型基材层表面所设置的各扩散聚光单元以及粒子, 更可将通过的光线形成扩散及聚光的效果。


图1为习有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 实施例扩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扩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扩散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扩散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扩散聚光单元的放大示意图; 图7A、 B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实施例扩散聚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实施例扩散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五实施例扩散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扩散结构装设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基本结构 示意图;图ll为本实用新型中扩散结构装设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12为A、 B本实用新型中沟槽的另一结构立体图。图号说明光扩散结构IO透明基板ll扩散层12扩散粒子121l占着物122抗静电层13扩散结构20基材层21侧面211底面212出光面213弧形面221沟槽222平面223弧面224粒子23光源装置31载具32导光板33反射片34扩散板35保护片3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目的、功能特征、和优点能更明确被 了解,下文将本实用新型以较佳的实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扩散结构20主要包含有一基 材层21,该基材层21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该基材21表面设有复数粒 子23,各粒子23的形状近似球状,而各粒子23突出于该基材层21的表 面,使该基材层21的表面形成凹凸表面。如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扩散结构20的第二实施例,该基材 层21上表面进一步设有复数扩散聚光单元,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各 扩散聚光单元具有一弧形面221,而该基材层21至少包括有侧面211、 一与该侧面211相交的底面212以及一与该底面212相对的出光面213, 而该侧面211设有光源装置31形成入光,而各弧形面221设于出光面213上,且各弧形面221突出于基材层21,请同时参阅图5及图6所示,该弧 形面221具有一长轴L及一短轴W,该长轴L与短轴W的长度成一比例, 其W:L的比例可为1 : l至l: 较佳的比例为l: 1 1: 5之间,长轴方 向约为同一方向交互平行,各相邻的弧形面221的长轴与短轴则可任意 比例,并以随机方式排列,短轴W长度较佳可为20 80jum;以藉由弧 形面221的长轴方向与短轴方向折射程度不同,可控制长、短轴的比例, 使其一轴向的光线具有聚光功能,另一轴向的光线则具有扩散功能; 当然,各弧形面221亦可凹入基材层2l设置,如图7A所示的第三实施例; 再者,各扩散聚光单元具有至少一弧形面,如图7B所示,该扩散聚光 单元可具有二个部分重叠的弧形面221。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扩散结构20的第四实施例,各扩散聚光 单元具有一沟槽222,如图所示的实施中,该沟槽222可以为V型沟槽, 且该沟槽222设于出光面213且突出基材层21的表面,而各沟槽222与光 源装置31呈平行方向排列,且各沟槽222为连续式排列;当然,各沟槽 亦可与光源装置呈垂直方向排列。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扩散结构20的第五实施例,该沟槽222 可以为V型或U型沟槽并分别设于底面212以及出光面213,且该底面 212的复数沟槽222突出基材层21的表面,且与光源装置31呈垂直方向 排列,该出光面213的复数沟槽222凹入基材层21的表面,且与光源装 置31呈平行方向排列,而各沟槽222间具有相同的间距。具体实施时,可将本实用新型的扩散结构装设于直下式或者是侧 光式的背光模块架构中,如图10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的扩散结构装 设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在一载具32中设置光 源装置31以及复数光学膜片,该复数光学膜片可至少由扩散结构20以 及导光板33所构成,而该导光板33的板端套设在载具32的开口处,其 光源装置31并设置于载具32的侧边,该扩散结构20设于导光板33上方, 以让光源装置31的光线自板端射入导光板33并且朝向导光板33预期的 板面射出,以达到光源显示的效果,且该扩散结构20上、下表面由各 粒子23所形成的凹凸表面,使该扩散结构20叠置于导光板33上方时,各粒子23会与导光板33上表面形成复数间隙G,以防止该扩散结构20 与导光板33接触甚至密合,以达到防密着(Anti-sticky)的效果,且基材 层21表面所设置的各扩散聚光单元亦可使光线具有光扩散及聚光的效 果,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各扩散聚光单元可以为U型或V型沟槽并分 别设于底面212以及出光面213,且该底面212的复数沟槽222凹入基材 层21的表面,且与光源装置31呈平行方向排列,该出光面213的复数沟 槽222突出基材层21的表面,且与光源装置31呈垂直方向排列,而各沟 槽222间具有不同的间距。如图11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的扩散结构装设于直下式背光模块 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在一载具32上方设置光源装置31以及光学 膜片,该光学膜片可由反射片34、扩散板35、扩散结构20以及保护片 36所构成,而该扩散板35设置于光源装置32上方,而扩散结构20以及 保护片36则依序设于扩散板35上方,其反射片34则设于载具32与光源 装置31之间,同样藉由扩散结构20上、下表面的各粒子23,与其它光 学膜片(包含扩散板35以及保护片36)表面形成复数间隙G,以防止该扩 散结构20与其它光学膜片接触甚至密合,以达到防密着(Anti-sticky)的 效果,且该粒子23以及基材层21表面所设置的各扩散聚光单元,可使 光线具有光扩散及聚光的效果,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各扩散聚光单 元可以为V型沟槽并分别设于底面212以及出光面213,且该底面212的 复数沟槽222突出基材层21的表面,且与光源装置31呈垂直方向排列, 该出光面213的复数沟槽222突出基材层21的表面,且与光源装置31呈 平4亍方向才非列。另外,该扩散结构20的复数V型沟槽222底部可进一步形成平面 223,如图12A所示,或者形成弧面224,如图12B所示,使复数V型沟 槽222与其它光学膜片(例如扩散板35或保护片36)的接触,不会因尖锐 的沟槽疼部而伤害其它光学膜片。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扩散结构藉由基材层表面所设置的 粒子,不需再形成另一防密着(Anti-Sticky)层,而具有防密着(Anti-sticky) 的效果,以防止静电吸附作用,而造成画面不均匀情形产生,且本实8用新型基材层表面所设置的各扩散聚光单元以及粒子,更可将通过的 光线形成扩散及聚光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扩散结构的改良,于是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实用新型 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本实用新型的 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 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扩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基材层;复数粒子,复数粒子设于该基材层的表面,各粒子突出于该基材层的表面,使该基材层的表面形成凹凸表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扩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层表面进 一步设有复数个扩散聚光单元。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扩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扩散聚光单元 具有至少一弧形面,该弧形面具有一长轴及一短轴。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扩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扩散聚光单元 具有一沟槽。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扩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扩散聚光单元 突出或凹入基材层。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扩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扩散聚光单元 间具有间距;或者各扩散聚光单元为连续式排列。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扩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层至少包 括有側面、 一与该侧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而 该侧面设有形成入光的光源装置,各扩散聚光单元设于底面,而各扩 散聚光单元与光源装置呈平行方向或垂直方向排列;或者各扩散聚光 单元设于出光面,而各扩散聚光单元与光源装置呈平行方向或垂直方 向排列。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扩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层至少包 括有侧面、 一与该侧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而 该侧面设有形成入光的光源装置,各扩散聚光单元设于底面以及出光 面,该底面的复数扩散聚光单元与光源装置呈平行方向排列,而出光 面的复数扩散聚光单元与光源装置呈垂直方向排列;或者各扩散聚光 单元设于底面以及出光面,该底面的复数扩散聚光单元与光源装置呈 垂直方向排.列,而出光面的复数扩散聚光单元与光源装置呈平行方向 排列。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扩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层至少包 括有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而该底面i殳有形成入光的光 源装置,各扩散聚光单元设于底面,而各扩散聚光单元与光源装置呈 平行方向或垂直方向排列;或者各扩散聚光单元设于出光面,而各扩 散聚光单元与光源装置呈平行方向或垂直方向排列。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扩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层至少包 括有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而该底面设有形成入光的光 源装置,各扩散聚光单元设于底面以及出光面,该底面的复数扩散聚 光单元与光源装置呈平行方向排列,而出光面的复数扩散聚光单元与 光源装置呈垂直方向排列;或者各扩散聚光单元设于底面以及出光 面,该底面的复数扩散聚光单元与光源装置呈垂直方向排列,而出光 面的复数扩散聚光单元与光源装置呈平行方向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扩散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基材层,该基材层设有复数突出表面的粒子,使该基材层的表面形成凹凸表面,使光线经由复数粒子可具有光扩散的效果,且该扩散结构组装于背光模块中时,可由该凹凸表面与其它膜片间形成间隙,可防止与其它膜片接触甚至密合,以达到防密着(Anti-sticky)的效果。
文档编号G02F1/13GK201166714SQ200820002808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1日
发明者马景泉 申请人:宣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