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机、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复印方法

文档序号:2744280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印机、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复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具备的图像读取装置,具体而言,涉及图像读取装置具备的形
成在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内的原稿搬送路径的构成。 本申请主张于2008年10月1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267769号的优先权, 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已知在复印机等所使用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中,设置使原稿翻转 的路径,从而以一个读取部来读取原稿的表面与背面双面的构成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日 本专利第2828866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第3007858号公报)。 日本专利第2828866号公报中公开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片材搬送通路,该 片材搬送通路具有导入通路、翻转通路、排出通路。导入通路将原稿从读取位置的一端部导 向读取位置。翻转通路形成为环状,其使从上述读取位置的另一端部排出的原稿的表背翻 转并再次从上述另一端部导向上述读取位置。排出通路将从上述读取位置的上述一端部排 出的原稿排出到排出部。另外,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还具备设置在上述片材搬送通路、 朝输送片材原稿的方向的一个方向旋转的多个原稿输送旋转体;和作为驱动上述原稿输送 旋转体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朝一个方向旋转。 日本专利第3007858号公报中公开的双面原稿输送装置,具备装载原稿的纸盘和 从该纸盘一张张送出原稿的送给机构。另外,双面原稿输送装置还具备搬送机构,该搬送机 构将送出来的原稿的第一面送入扫描面,扫描后翻转原稿的表背面再将原稿的第二面送向 上述扫描面,在该第二面的扫描之后排出。此外,上述搬送机构具有将送出来的原稿的第一 面送入上述扫描面的第一搬送机构、和在第一面的扫描后不使原稿的搬送状态逆转地翻转 原稿的表背面的翻转机构。而且,上述搬送机构还具有第二搬送机构,对于通过该翻转机构 以不使搬送状态逆转的方式翻转表背面的原稿,为了将其第二面送入上述扫描面,该第二 搬送机构经由与上述第一搬送机构的一部分共用的搬送部,将原稿向上述第一面的搬送方 向的反向送入。此外,搬送机构具有借助上述第一或第二搬送机构将从共用上述一部分的 搬送部的位置向上述扫描面送入的方向选择性地分支的分支机构、和在第二面扫描后将原 稿排出的排出机构。 然而,在复印机中,有时会采用以纸张(记录介质)的表面朝下的方式排纸的面朝 下式排出方法。此时,通过以表面朝下的方式依次排出纸张,可以将复印件(形成图像了的 纸张)按照复印对象的原稿的页码顺序叠放于排出盘上。在该构成的复印机中,为了有效 地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空间,多采取将纸张搬送路径形成为C字状,在纸张背面先形 成图像后,以转向(switch back)方式等来翻转纸张,在纸张的表面形成图像的构成。因此 在图像形成部中,会按照页码2、1、4、3、...的顺序将与所读取的原稿对应的图像信息依次 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然而,在使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双面向双面的复印时,会出现读取原稿的顺序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顺序不同的情况。例如,如日本专利第2828866号公报中公开 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那样,在从叠放的原稿的最上层读取原稿的构成中,会按照页码1 (第 一张原稿的表面)、2 (第一张原稿的背面)、3 (第二张原稿的表面)、4(第二张原稿的背 面)、...的顺序读取原稿。因此不读取到至少第二页的原稿,图像形成装置是无法开始图 像形成的。而且在专利第3007858号公报中公开的双面原稿输送装置的构成中,也是一定 要在第二次的读取结束后开始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才能够按照原稿的顺序将复印件 排出到排出盘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构成,S卩、在可进行双面 向双面的复印的复印机中,可使读取原稿的顺序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顺序一致、且 使从原稿的读取到图像形成的过程更具效率的构成。 以上为本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下面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进行说 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下述构成的复印机。即,该复印机具备图像读取装 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具备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读取部、和可以使上述 读取部读取上述原稿第一面和第二面双面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首先从上述原稿的作为上述第二面的面起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双面打印功能。此外, 上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具有原稿盘、分离部、第一双面路径、第二双面路径、排出路径、排出 盘。原稿盘构成为能够放置以上述第一面朝上的方式叠放的原稿。分离部可将叠放于上述 原稿盘的上述原稿中位于最上层的原稿分离。第一双面路径用于对由上述分离部分离的上 述原稿进行引导,以使上述原稿的上述第二面经过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第二双面路径 用于使经过上述第一双面路径且上述第二面已被读取了的上述原稿翻转并引导至上述读 取部的读取位置,来读取上述原稿的上述第一面。排出路径与上述第二双面路径连接。排 出盘与上述排出路径连接。 由此,会在读取过原稿的第二面后读取该原稿的第一面,可以使由图像读取装置 读取原稿的双面时的顺序与由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介质的双面上形成图像时的顺序一致。 因此在进行双面向双面的复印时,能够根据由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图像信息依次在记录 介质上形成图像,因此可以有效地縮短从开始原稿的读取到在记录介质的双面完成图像形 成的时间。另外,由于原稿在第二双面通路中被翻转,并以第一面朝下的状态排出到排出盘 上,因此可以使排出到排出盘的原稿的顺序与放置在原稿盘上时的顺序一致。因此能够顺 利地对复印后的原稿进行整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复印机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观点,提供了一种下述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S卩,图像读取装 置具备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读取部、和可以使上述读取部读取上述原稿第一面和第 二面双面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另外,图像读取装置具备可与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图像形 成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上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具有原稿盘、分离部、第一双面路径、第二双 面路径、排出路径、排出盘。上述原稿盘构成为能够放置以上述第一面朝上的方式叠放的原 稿。上述分离部可将叠放于上述原稿盘的上述原稿中位于最上层的原稿分离。上述第一双面路径对由上述分离部分离的上述原稿进行引导,使上述原稿的上述第二面经过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上述第二双面路径,使经过上述第一双面路径且上述第二面被读取了的上述原稿翻转并引导至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来读取上述原稿的上述第一面。上述排出路径与上述第二双面通路连接。上述排出盘与上述排出路径连接。 由此,会在读取过原稿的第二面后读取该原稿的第一面。在经由连接部将该图像读取装置连接到先从上述原稿的作为上述第二面的面起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上时,可以使读取原稿的双面时的顺序与由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介质的双面上形成图像时的顺序一致。因此在进行双面向双面的复印时,能够将由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图像信息经由连接部依次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并在记录介质上依次形成该图像形成装置所接收到的图像信息,由此可以有效地縮短从进行原稿的读取到在记录介质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时间。另外,由于原稿在第二双面通路中被翻转,并以第一面朝下的状态排出到排出盘上,因此可以使排出到排出盘的原稿的顺序与放置在原稿盘上时的顺序一致。因此能够顺利地对复印后的原稿进行整理。 在上述的复印机或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进行如下构成。即,上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具有单面路径和路径切换部。上述单面路径用于使由上述分离部分离的上述原稿翻转并引导至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以读取上述原稿的上述第一面,上述路径切换部将上述原稿的路径切换至上述单面路径和上述第一双面路径中的任一路径。 由此,在仅读取原稿的单面时,切换原稿的路径使其经过单面路径,能够在进行原稿的读取之前即使其翻转而以上述第一面被读取的方式经过读取部的读取位置。因此,一次性经过读取部的读取位置即可完成读取,能够迅速地进行单面读取作业。另外,由于原稿在单面通路中被翻转,且以第一面朝向的状态被排出到排出盘上,因此与双面读取时相同,能够在进行了读取作业后顺利地对原稿进行整理。 另外,在上述的复印机或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构成为上述单面路径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二双面路径的一部分共用。 由此能够使构成单面路径和第二双面路径的搬送辊等部件共用,可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因此能够实现制造工时的削减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在上述的复印机或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上述单面路径和上述第二双面路径都形
成为具有折返部的近似U字状,且从上述单面路径的折返部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二面路径的
折返部的一部分所合流的合流部开始到上述读取位置为止的路径是共用的。 在上述的复印机或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上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具有从上述原
稿盘大致水平延伸的导入路径,上述导入路径的下游侧端部,在上述路径切换部处与上述
单面路径的上游侧端部及上述第一双面路径的上游侧端部连接。 在上述的复印机或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上述单面路径形成为具有折返部的近似U字状,且上述导入路径的下游侧端部和上述排出路径的上游侧端部经由上述单面路径连接。 在上述的复印机或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上述读取位置相比上述单面路径的上述折返部位于下游侧。 在上述的复印机或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上述排出路径位于上述第一双面路径的下方。
在上述的复印机或图像读取装置中,上述第一双面路径位于上述单面路径的下方,并大致直线地朝向上述读取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观点,提供一种下述构成的复印方法。即、复印方法具备双面读取步骤和双面打印步骤。双面读取步骤中,由一个读取部来读取搬送中的原稿的表背双面图像。在双面读取步骤中,从以第一面朝上的方式叠放在原稿盘上的原稿中位于最上层的原稿起依次分离,在搬送中无需进行转向,先从原稿的第二面起由一个读取部进行双面读取。双面打印步骤中,在记录介质的双面上分别图像形成上述原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读取图像。在双面打印步骤中,先从上述原稿的第二面的读取图像起对上述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构件、过程、步骤、特性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印传真复合机的主视图。
图2是ADF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原稿被引导到单面通路上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被引导到单面通路上的原稿的表面被扫描单元读取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5是表示被引导到第一双面通路上的原稿的背面被扫描单元读取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6是表示原稿在第二双面通路被翻转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7是表示被引导到第二双面通路上的原稿的表面被扫描单元读取的状态的正
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l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复印机的复印传真复合机(复合机)10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复合机10所具有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AutoDocument feeder) 21的构成的正面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印传真复合机10具备本体11、操作面板12、供纸盒13、图像扫描装置20。 图像扫描装置20构成为作为平板扫描仪及自动送纸扫描仪发挥功能,且具备自动原稿搬送装置21。操作面板12可供用户对复合机10指示复印份数、复印模式(单面复印、双面复印等)以及传真发送对象等。 在上述本体11的上部配置有上述图像扫描装置20的构成的一部分,并且在该本体11内设置图像形成装置15。另外,在本体11中还具备用来通过通信电线传送图像数据的图略的收发部,利用该收发部可进行传真通信。供纸盒13配置在本体11的下侧,能够将记录纸100依次向图像形成装置15供给。 在本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装载待读取的原稿的图略的稿台玻璃。另外,在本体11的上方设置有原稿台罩22,利用该原稿台罩22能够将原稿按压固定到上述稿台玻璃上。
在上述原稿台罩22的上面侧,配置有上述ADF21。该ADF21具备原稿盘23、设置在该原稿盘23的下方的排出盘24。在ADF21内形成连接原稿盘23和排出盘24的原稿搬送路径70。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扫描装置20的ADF21是将1张或多张的原稿以其表面(第一
面)朝上而放置在原稿盘23上的方式(面朝上方式)。在原稿盘23的适宜位置,以刻印、
封印等适宜方法显示有传递应将原稿的表面以朝上的状态放置的讯息的标记。 被以表面朝上叠放的原稿99,被从上方一张张分离并沿原稿搬送路径70搬送,在
经过扫描单元25的读取位置90后,排出到排出盘24。其中,对于ADF21的详细情况将在下
文中叙述。 在本体11的上部具有扫描单元(读取部)25。该扫描单元25由光源、反射镜、聚光镜及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s电荷耦合器)等构成,可读取在ADF21内进行搬送的原稿。扫描单元25对经由原稿搬送路径70搬送进的原稿,照射发自上述光源的光。从原稿反射的反射光被导向上述CCD而成像,该CCD输出与原稿对应的电信号。该信号在适宜的变换处理后被送向后述的图像形成部50进而打印,或者通过上述收发部经由通信电线发送给其他传真装置。 如上所述,在本体11的内部配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5。该图像形成装置15作为主要构成具有图像形成部50、定影装置51、转向机构59、排出部53。 供纸盒13配置在本体11的下部,可拉出地形成在装置正面侧(图1的纸面近前侧)。该供纸盒13的上方配置有图像形成部50、定影装置51、转向机构59、排出部53。
在图像形成装置15中具有图像形成部50、用于控制后述的各部的辊子及转向机构59等的图略的控制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机构59作为主要构成具有记录纸排出辊62、转换部52、转向用路径57。 在本体11的内部形成用于从供纸盒13向托盘状的上述排出部53搬送记录纸100的记录纸搬送路径56。记录纸搬送路径56在图1所示的正方看呈近似C字状,且从供纸盒13连接到排出部53。 此外,在该记录纸搬送路径56上,连接有用来实现可双面打印的上述转向用路径57。该转向用路径57的一端在定影装置51的下游侧与记录纸搬送路径56连接,且在该连接部分附近配置转换部52。另外,转向用路径57的另一端,在供纸部55的下游侧且在图像形成部50的上游侧的位置与记录纸搬送路径56连接。 如图1的正面视图所示,转向用路径57与记录纸搬送路径56的一部分组合形成
实质U型转弯状的路径。该折返状的路径能够将一度经过图像形成部50的记录纸100翻
转并再次导回图像形成部50,由此实现了由一个图像形成部50进行的双面打印。 下面,对图像形成装置15的各部分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首先按照从上游侧到下
游侧的顺序对配置在记录纸搬送路径56上的各部分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供纸盒13的底部,可旋转地配置有用于层叠记录纸100的挡板54。该挡板54
被图略的弹簧向上方施力。另外,在挡板54的上方,配置有由供纸辊和供纸垫等构成的供
纸部55。该供纸部55的供纸辊能够与层叠在挡板54之上的最上层的记录纸100接触。 在供纸盒13的下游侧配置有一对记录纸搬送辊61。该记录纸搬送辊61 —边夹持
记录纸100 —边沿记录纸搬送路径56将记录纸100送向下游侧的图像形成部50。
记录纸搬送路径56如上所述以C字状弯曲的方式形成,在其内周侧与该记录纸搬送路径56呈对置的方式配置有图像形成部50。该图像形成部50例如由感光鼓、带电器、曝光头、显影器及转印辊等构成。该图像形成部50能够对由记录纸搬送辊61搬送来的记录纸100转印(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调色剂像。利用图像形成部50形成了调色剂像的记录纸IOO,沿记录纸搬送路径56送向下游侧的定影装置51。 定影装置51具备被旋转驱动的加热辊、与该加热辊对置配置的加压辊。该定影装置51利用高温的加热辊的热量及加压辊产生的压力使通过图像形成部50转印到记录纸100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溶化,并定影在该记录纸100上。 如上所述,在定影装置51的下游侧的记录纸搬送路径56和转向用路径57的连接部分配置有由可旋转的爪部等构成的转换部52。利用该转换部52所具有的爪部的旋转动作,可将记录纸100引导到转向用路径57上。另外,在记录纸搬送路径56中,且在与转向用路径57的连接部分的稍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有转向用传感器65。 在上述转向用传感器65的更下游侧配置有记录纸排出辊62。该记录纸排出辊62可将旋转方向在正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及逆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间切换。
在记录纸排出辊62的更下游侧,在记录纸搬送路径56的端部连接排出部53。通过图像形成部50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100经过弯曲状的记录纸搬送路径56,从而以形成该图像的面朝下侧的方式排出到排出部53(面朝下排纸)。 另外,在上述转向用路径57上配置有记录纸搬送辊63、64,能够将送入到该转向用路径57中的记录纸100朝记录纸搬送辊61的上游侧的位置搬送。 在上述构成中,当通过操作面板12等指示进行单面打印(例如进行单面复印的模式)时,图像形成装置15会进行下述动作。即,随着打印的开始,供纸部55被驱动,放置在供纸盒13上的最上层的记录纸100被上述供纸辊搓取分离,送向记录纸搬送路径56。之后,记录纸100沿着记录纸搬送路径56被送向下游侧,在经过图像形成部50时形成预期的调色剂图像。之后,记录纸100经过定影装置51,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100上。之后,记录纸100通过被沿正向旋转驱动的记录纸排出辊62,以形成图像的面朝下的状态排出到排出部53上。 另一方面,当在操作面板12等上指示双面打印(例如双面复印)时,也同样会从供纸盒13中搓取一张记录纸IOO,其沿记录纸搬送路径56经过图像形成部50,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IO(图像形成装置15)中,在对一张记录纸100的表背形成图像的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记录纸100第一次经过图像形成部50时会首先形成背面(第二面)的调色剂图像。 形成了背面的图像的记录纸100经过定影装置51,沿记录纸搬送路径56搬送到更下游侧。之后记录纸100被由记录纸排出辊62夹持的状态搬送,最终其后端经过上述转向用传感器65。检测到记录纸100的后端已经经过的转向用传感器65向上述控制部发送检测信号。接收到该检测信号的控制部沿逆向驱动排出辊62,并且在适宜的时机使转换部52动作,将记录纸100引导到转向用路径57。由此记录纸100被送入转向用路径57中。
在转向用路径57中,记录纸100在记录纸搬送辊63、64的驱动下向下游侧搬送,导入记录纸搬送路径56。接着,记录纸100被记录纸搬送辊61搬送到下游侧,再次经过图像形成部50。其中,由于记录纸100经过转向用路径57而被翻转,因此在第一次经过图像形成部50时形成图像的面的相反一侧面会面对图像形成部50。于是这次(记录纸100第 二次经过时)图像形成部50会在记录纸100上形成表面(第一面)的调色剂图像。
形成了表面的图像的记录纸100经过定影装置51,沿记录纸搬送路径56继续向 下游侧搬送。其中,上述记录纸排出辊62如上所述在通过逆向的旋转将记录纸100送入到 转向用路径57后,会在适宜的时机再次切换成沿正向旋转。因此结束了双面打印的记录纸 100,利用上述记录纸排出辊62被以其表面(第一面)朝下的状态排出到排出部53上。
S卩,在双面打印时,会对由供纸部55供纸的记录纸100先进行对应于该记录纸的 背面的图像的打印,之后进行对应于表面的图像的打印。因此,在对例如6页的图像进行双 面打印时,图像形成部50会按照页码2、1、4、3、6、5的顺序在记录纸100上形成图像。
之后,记录纸100被以打印有其表侧的图像信息的面朝下的方式排出到排出部53
上。由此,在对两张以上的记录纸ioo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与页码排列顺序
一致的形态将记录纸100排出到排出部53上。在进行例如6页的图像的双面打印的情况 下,将第一张的记录纸100以页码1朝下的方式排出,在其上第二张记录纸100以页码3朝 下的方式排出,在其上第三张记录纸100以页码5朝下的方式排出。因此用户无需对打印 后的记录纸100的顺序进行整理,实现了良好的作业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5具备双面打印功能,在对作为记录纸 100的背面(第二面)打印后,对表面(第一面)进行打印,并以该表面朝下的状态排出到 排出部53上。 下面参照图2对图像扫描装置20所具有的ADF21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像扫 描装置20具备用来读取原稿99的扫描单元25和用来搬送原稿99的ADF21,该ADF21的底 部配置有用来读取原稿99的压片玻璃45。该压片玻璃45配置为对应于上述扫描单元25 的上述读取位置90。另外,该压片玻璃45被配置为面对经过读取位置90的原稿的下侧的 面。 在ADF21的内部,以经过读取位置90的方式构成了连接原稿盘23和排出盘24的 弯曲状的原稿搬送路径70。该原稿搬送路径70具备用于导入原稿99的导入通路80、在读 取原稿99的单面时使用的单面通路81、在读取双面时使用的第一双面通路83和第二双面 通路84和用于排出读取后的原稿99的排出通路82。下面对构成原稿搬送路径70的这些 通路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导入通路80为从将原稿盘23的原稿99供给到ADF21内的位置起向 离开原稿盘23的方向沿几乎水平地延伸的构成。在该导入通路80的路径上配置有搓取辊 (抽入部)31。另外,在该搓取辊31的下游侧的导入通路80的路径上,配置有由分离辊和 与该分离辊对置配置的对置辊等构成的分离部32。 搓取辊31可以上述分离辊的转轴为中心做转动,在ADF21非动作时,搓取辊31被 保持在双点划线所示的上侧的位置(原稿99的上方位置、与原稿99分离的位置)。而在抽 入原稿99时,搓取辊31向下方转动,与叠放于原稿盘23上的原稿中最上层的原稿99的端 部接触(图2所示的实线位置)。在该状态下搓取辊31旋转,从而将原稿盘23上的最上层 的原稿99送向分离部32。 被搓取辊31送向分离部32的原稿99,被夹持在该分离部32的上述分离辊和对 置辊之间。之后,原稿99被旋转驱动的分离辊和对置辊一张张分离,从而送向下游侧的定位辊33。定位辊33由配置在分离部32的下游侧且在导入通路80的路径上的一对辊子构 成。定位辊33将由分离部32搬送来的原稿的头端侧临时停止而使之松弛,在规定时间后 消除松弛并向下游侧搬送。由此矫正了原稿的斜行。 在定位辊33的下游侧形成有三岔路状的分支部91,该三岔路状的分支部91连接 有导入通路80的下游侧端部、单面通路81的上游侧端部及第一双面通路83的上游侧端 部。该分支部91上配置有切换装置(路径切换部)95,且该切换装置95具有形成为爪状的 旋转部件和图略的电磁线圈。切换装置95通过上述电磁线圈使旋转部件旋转,从而能够将 利用定位辊33的驱动而从导入通路80搬送来的原稿99分送到单面通路81或第一双面通 路83中。其中,对于该单面通路81和第一双面通路83之间的路径的切换,可根据操作面 板12上的对复印模式(单面复印/双面复印)的指定等来进行控制。
对单面通路81进行说明。单面通路81在正面看呈横向的近似U字状,导入通路 80的下游侧端部和排出通路82的上游侧端部经由该单面通路81连接。具体而言,单面通 路81从分支部91朝向远离上述原稿盘23的方向沿大致水平延伸而在经过了上述压片玻 璃45(读取位置90)的上方后向下方弯曲。之后,单面通路81以朝向读取位置90的方式 (朝排出盘24侧) 一边弯曲一边延伸而形成折返部93,之后,到达读取位置90。该单面通 路81的路径上配置有成对构成的搬送辊34、35、36和三连辊37。通过对上述辊子进行驱 动,可将被引导至单面通路81的原稿99搬送到ADF21底部的读取位置90。其中,被沿单面 通路81搬送而经过读取位置90时的原稿99的搬送方向,与该原稿99被搓取辊31抽入到 导入通路80内的朝向相反。 在本实施方式中,ADF21构成为扫描单元25的读取位置90相比单面通路81的折 返部93位于下游侧。因此利用U字状的单面通路81即可将原稿99以翻转的状态引导至 上述读取位置90。这里,如上所述,原稿99在原稿盘23中以其表面朝上的方式被放置。因 此原稿99会以其表面朝下且在读取位置90处面对扫描单元25的读取面(压片玻璃45) 的方式沿单面通路81搬送。 在扫描单元25的读取位置90被读取了图像信息后的原稿99被导向排出通路82。 该排出通路82配置于第一双面通路83的下方,且从上述读取位置90起略沿斜上延伸,之 后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而与排出盘24连接。在排出通路82的路径上配置有三连辊40和 搬送辊39,通过对上述辊驱动将原稿99排出到排出盘24上。其中对三连辊40(及上述三 连辊37)的构成将在后边叙述。 下面,对第一双面通路83进行说明。第一双面通路83位于上述单面通路81的下 方,几乎直线地朝向读取位置90。在第一双面通路83的路径上配置有搬送辊38和上述三 连辊40,通过对上述辊驱动来将原稿99搬送至读取位置90。其中,经过了该第一双面通路 83的原稿99在经过读取位置90时的搬送方向,与经过了上述单面通路81的原稿99在经 过读取位置90时的搬送方向相反。 该第一双面通路83是将原稿99搬送至读取位置90的构成,而并非像单面通路81 那样使原稿99翻转。因此表面朝上地放置在原稿盘23上的原稿99,在经由第一双面通路 83搬送至读取位置90时,会对其背面进行读取。而且,第一双面通路83在位于ADF21的底 部附近的读取位置90处与第二双面通路84的上游侧端部连接。 下面,对第二双面通路84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第二双面通路84构成为近似U字状,从而能够以折返部94使原稿99翻转。具体而言,第二双面通路84在ADF21的底部 从上述读取位置90沿大致水平(向远离排出盘24的方向)延伸后,朝向上方弯曲。之后, 第二双面通路84 —边弯曲而靠近上述原稿盘23 —边形成折返部94,而向下方弯曲。之后, 第二双面通路84 —边朝向读取位置90弯曲(排出盘24侧),一边延伸至该读取位置90。
在第二双面通路84的路径上,配置有上述三连辊37和搬送辊41、42、43、36。该构 成中,原稿99经过第一双面通路83而其背面在读取位置90被读取,再引导至第二双面通 路84,接着原稿99在折返部94被翻转而以原稿的上下朝向颠倒的状态被再次引导至读取 位置90。因此在第二次经过读取位置90时,会读取原稿99的表面。其中,经过了该第二双 面通路84的原稿经过读取位置90的朝向,与经过了上述第一双面通路83的原稿经过读取 位置90的朝向相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单面通路81及第二双面通路84的一部分是共用的。 具体而言,单面通路81的折返部93的一部分与第二双面通路84的折返部94的一部分在合 流部92处合流,从该合流部92到读取位置90的路径(合流路径),被单面通路81和第二 双面通路84共同利用。由此能够使搬送辊36和三连辊37等用于搬送原稿99的部件共用, 可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另外,像本实施方式中使翻转的路径的一部分在单面通路81和第 二双面通路84间共用,能够使原稿搬送路径70紧凑,可以有效地利用ADF21内的空间。
对三连辊40进行说明。三连辊40由配置在中央侧的驱动辊、夹持该驱动辊而配 置的两个从动辊构成。三连辊40,以驱动辊被夹入在第一双面通路83和排出通路82的形 态配置在读取位置90附近。此外,两个从动辊中的一个辊隔着第一双面通路83与驱动辊 对置配置,另一从动辊隔着排出通路82与驱动辊对置配置。该构成中,通过驱动配置在中 央的驱动辊使之旋转,能够使与该驱动辊相邻的两个从动辊同时旋转。因此可削减部件的 数量,并且有效地利用了 ADF21内的有限的空间。 此外,三连辊37与上述三连辊40为同样的构成,其驱动辊配置在形成为弯曲状的 第二双面通路84的内侧(读取位置附近),且是被第二双面通路84上下夹持的形态配置 的。而且两个从动辊中的一个从动辊配置在读取位置90附近的ADF21底部,且隔着第二双 面通路84与驱动辊对置。另一从动辊配置在上述驱动辊的斜上侧,隔着上述合流路径与驱 动辊对置。 下面,参照图3、图4对由上述构成的ADF21搬送原稿99而仅读取单面(表面)的 情况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原稿99被引导到单面通路81上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图4是 表示被引导到单面通路81上的原稿99的表面被扫描单元25读取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假设用户通过操作图1的操作面板12等对复合机10指定单面复印模式后,在原 稿盘23上放置了原稿99并指示复印开始。于是,对ADF21的搓取辊31和分离部32进行 驱动,并对切换装置95进行控制将原稿99的路径切换到单面通路81侧。因此由分离部32 分离而经过导入通路80的原稿99,如图3所示,在分支部91处,被切换装置95导向单面通 路81侧。由于在原稿盘23上是以原稿99的表面朝上的方式来放置的,因此图3所示的状 态下,原稿99的表面向上。如上所述,单面通路81形成为U字状,原稿99在折返部93U型 转弯。 如图4所示,被单面通路81的折返部93翻转后的原稿99被导向扫描单元25的 读取位置90。于是通过位于读取位置90的下侧的扫描单元25的读取面(压片玻璃45)来读取原稿99的内容。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由于原稿99在折返部93翻转,因此在读取位 置90原稿99的背面朝上。因此经过了单面通路81的原稿在上述读取位置90处,其下侧 的面、即原稿的表面会被读取。表面被读取的原稿99,在经过排出通路82后以表面朝下的 状态排出到排出盘24上(面朝下排纸)。 下面,参照图5至图7对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被引导到 第一双面通路83的原稿99的背面被扫描单元25读取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图6是表示 以第二双面通路84翻转原稿99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图7是表示被引导到第二双面通路 84的原稿99的表面被扫描单元25读取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假设用户通过操作图1的操作面板12等对复合机10指定双面复印模式后,在原 稿盘23上放置原稿99并指示复印开始。由此,与上述的单面复印模式同样地对搓取辊31 和分离部32进行驱动,但控制切换装置95将原稿99的路径切换到第一双面通路83侧。因 此由分离部32分离而经过导入通路80的原稿99,如图5所示,在分支部91处,被切换装置 95导向第一双面通路83侧。被引导到向斜下方延伸的第一双面通路83上的原稿99,从分 支部91呈近似一直线状被搬送至读取位置90。 由于在原稿盘23上是以原稿99的表面朝上的方式来放置的,因此图5所示的状 态下,原稿99的表面向上。在读取位置90,上述压片玻璃45配置在第一双面通路83的下 侧,第一双面通路83中不对原稿99翻转地进行搬送,因此原稿99的下侧面、即背面会先在 读取位置90被读取。经过了读取位置90的原稿99被搬送到第二双面通路84。
引导到第二双面通路84的原稿99,利用形成为折返状的第二双面通路84被如图 6所示那样翻转。结果原稿99的上下朝向颠倒,原稿的表面朝下。之后,原稿99经过与单 面通路81间的合流部92被引导至读取位置90。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原稿99的背面成为 向上的状态,因此在读取位置90会对原稿99的表面进行读取。表面被读取后的原稿99在 该表面朝下的状态下,经过排出通路82排出到排出盘24上(面朝下排纸)。
如上所述,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ADF21以图像扫描装置20对原稿99的双面进行 读取时,首先读取原稿99的背面,之后读取表面。因此,在由ADF21搬送并读取按照例如第 一张的表侧和背侧、第二张的表侧和背侧、第三张的表侧和背侧的顺序打印了 6页(页码 1 6)的双面复印原稿时,该读取顺序为页码2、1、4、3、6、5。 此外,由该ADF21进行的双面读取的页码顺序,与由上述的图像形成部50进行的 双面打印的页码顺序相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使得图像扫描装置20的原稿的读 取顺序与图像形成装置15的打印顺序一致,能够有效地进行双面向双面的复印。
S卩,在以往的构成中,即使是从第一张读取原稿的构成,由于会按照页码1、2、 3...的顺序来读取原稿,因此无法使原稿的读取与图像形成的顺序一致。然而,根据本实施 方式的构成,能够在每一页原稿的读取结束后立即开始打印。因此能够有效地縮短从在操 作面板12上指示双面复印开始起到结束对记录纸100的双面打印为止的时间。另外,由于 迅速地打印所读取到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因此能够降低将图像信息存储于缓冲存储器的频 率,縮短复印时间,而且能够降低图像缓冲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如上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复合机10被如下构成。即、复合机10具备 图像扫描装置20和图像形成装置15。图像扫描装置20具备用于读取原稿99的图像信息 的一个扫描单元25、和可以使一个扫描单元25读取原稿99的表面(第一面)和背面(第二面)双面的ADF21。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5具有首先从原稿99的背面(作为第二面的 面)起在记录纸100上形成图像的双面打印功能。此外,ADF21具有原稿盘23、分离部32、 第一双面通路83、第二双面通路84、排出通路82、排出盘24。原稿盘23构成为能够放置表 面朝上叠放的原稿99。分离部32可将叠放于原稿盘23的原稿99中位于最上层的原稿99 分离。第一双面通路83对由分离部32分离的原稿99进行引导,使原稿99的背面经过扫 描单元25的读取位置90。第二双面通路84,使经过第一双面通路83而被读取了背面的原 稿99翻转并引导至扫描单元25的读取位置90,来读取原稿99的表面。排出通路82与第 二双面通路84连接。排出盘24与排出通路82连接。 由此,无需使原稿99转向(临时停止原稿99后,逆转搬送方向),可通过一个扫描 单元25读取原稿99的表背双面的图像。另外,在读取了原稿99的背面后读取该原稿99 的表面,从而能够使由图像扫描装置20读取原稿99的双面时的顺序与由图像形成装置15 在记录纸100的双面上形成图像时的顺序一致。因此在进行双面向双面的复印时,能够根 据由图像扫描装置20所读取的图像信息依次在记录纸100上形成图像,因此可以有效地縮 短从进行原稿99的读取到在记录纸100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时间。另外,由于原稿99在第 二双面通路84中被翻转,并以表面朝下的状态排出到排出盘24上,因此可以使排出到图像 扫描装置20的排出盘24的原稿99的顺序与放置在原稿盘23上时的顺序一致。因此能够 顺利地进行对复印后的原稿99的整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IO中,由如下构成。SP, ADF21具有单面通路81、切 换装置95。单面通路81,使由分离部32分离的原稿99翻转并引导至扫描单元25的读取 位置,来读取原稿99的表面(第一面)。切换装置95将原稿99的路径切换至单面通路81 和第一双面通路83中的任一通路。 由此,在仅读取原稿99的单面时,切换原稿99的路径使其经过单面通路81,能够 使原稿99开始即翻转而以表面被读取的方式经过扫描单元25的读取位置90。因此,一次 性经过扫描单元25的读取位置90即可完成读取,能够迅速地进行单面读取作业。另外,由 于原稿99在单面通路81中被翻转,且以表面朝向的状态被排出到排出盘24上,因此与双 面读取时相同,能够在进行了读取作业后顺利地进行原稿99的整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中,构成为单面通路81的一部分与第二双面通路 84的一部分共用。 由此能够使构成单面通路81和第二双面通路84的搬送辊36和三连辊37等部件
共用,可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因此能够实现制造工时的削减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构成还可以进行下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单面通路81和第二双面通路84合流,但也可以代 替该构成,变更成使单面通路81和第二双面通路84不合流而经过各自的路径将原稿引导 至读取位置90的构成。 另外,还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省去单面通路81。在由该构成进行对原稿的 单面读取时,可以如下的方式进行控制,即、使原稿99暂且沿第一双面通路83(不进行读 取)搬送,接着经过第二双面通路84而在翻转原稿99后,在读取位置90读取原稿99的表 面。像这样,原稿搬送路径70的各部分的构成可根据情况而进行适宜变更。
1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通过以转向机构59使记录纸100转向来进行对 记录纸100的双面打印的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即,只要是优先进行记录纸100的背面 (第二面)的图像形成的构成,则可采用适宜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也可以变更为在 先对记录纸100的背面形成图像后,使该记录介质U型转弯(并非转向)而将表面引导至 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装置。而且,还可以变更为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在记录纸搬送 路径的上游侧配置背面用的第一图像形成部,在该第一图像形成部的下游侧配置表面用的 第二图像形成部,且先形成背面图像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了縮小光学系统的扫描单元25作为读取部, 但取而代之也可以变更为使用例如密封型图像传感器等作为读取部的构成。而且,在本实 施方式中,虽然将扫描单元25配置于本体11中,但也可以变更为将读取部配置在ADF内的 构成。像这样,读取部的构成可根据情况而适宜改变。 上述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复印传真复合机,可以适用于例如单体的复印机。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例如如下所示的单体的图像扫描装置(图像读取装 置)中。即,该图像扫描装置具备可将扫描单元、自动原稿搬送装置、打印机(图像形成装 置)连接的连接部。作为扫描单元,可以采用縮小光学系统、或使用了密封型影像传感器等 的适宜的构成。上述连接部可连接到LAN等互联网上,借助该互联网可将由扫描单元读取 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发送给打印机。上述打印机经由互联网与上述图像扫描装置连接,并且 具备首先从由该图像扫描装置读取的原稿的作为背面(第二面)的面开始对记录纸(记录 介质)打印(图像形成)的双面打印功能。其中,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由于与上述是实施方 式为相同的构成,故省略对其详细的说明。 该构成中,对该图像扫描装置发出指示,来读取原稿的双面并使打印机进行双面 打印,可实现对原稿的双面复印。根据该构成,也可以将由图像扫描装置读取的图像信息 依次发送给打印机,并由该打印机依次在记录纸上形成上述图像信息,因此能够有效地縮 短从进行原稿读取起到在记录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时间。另外,连接部并不局限于借助 互联网连接于打印机的情况,可以采用通过USB直接连接于打印机的构成等适宜的连接方 法。 虽然参照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可以以多种方法改进本发明,并且可 以推知与上面提出和描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多种实施方式,这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后附权利要求书意在涵盖本发明的所有落入本发明主旨和范 围内的改进方案。
权利要求
一种复印机,具有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具有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读取部、和可使上述读取部读取上述原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双面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先从上述原稿的作为上述第二面的面起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双面打印功能,上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具有原稿盘,该原稿盘能够放置以上述第一面朝上的方式叠放的原稿;分离部,该分离部将叠放于上述原稿盘的上述原稿中位于最上层的原稿分离;第一双面路径,该第一双面路径用于对由上述分离部分离的上述原稿进行引导,以使上述原稿的上述第二面经过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第二双面路径,该第二双面路径用于使经过上述第一双面路径且上述第二面已被读取了的上述原稿翻转并引导至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来读取上述原稿的上述第一面;排出路径,该排出路径与上述第二双面路径连接;以及排出盘,该排出盘与上述排出路径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具有单面路径,该单面路径用于使由上述分离部分离的上述原稿翻转并引导至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以读取上述原稿的上述第一面;禾口路径切换部,该路径切换部将上述原稿的路径切换至上述单面路径和上述第一双面路径中的任一路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单面路径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二双面路径的一部分共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单面路径和上述第二双面路径都形成为具有折返部的近似U字状,且从上述单面路径的折返部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二双面路径的折返部的一部分所合流的合流部开始到上述读取位置为止的路径是共用的。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具有从上述原稿盘大致水平延伸的导入路径,上述导入路径的下游侧端部,在上述路径切换部处,与上述单面路径的上游侧端部及上述第一双面路径的上游侧端部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单面路径形成为具有折返部的近似U字状,且上述导入路径的下游侧端部和上述排出路径的上游侧端部经由上述单面路径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读取位置相比上述单面路径的上述折返部位于下游侧。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路径位于上述第一双面路径的下方。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双面路径位于上述单面路径的下方,且大致直线地朝向上述读取位置。
10. —种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被用于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印机中。
11.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有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读取部;可使上述读取部读取上述原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双面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可与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上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具有原稿盘,该原稿盘能够放置以上述第一面朝上的方式叠放的原稿;分离部,该分离部将叠放于上述原稿盘的上述原稿中位于最上层的原稿分离;第一双面路径,该第一双面路径用于对由上述分离部分离的上述原稿进行引导,以使上述原稿的上述第二面经过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第二双面路径,该第二双面路径用于使经过上述第一双面路径且上述第二面已被读取了的上述原稿翻转并引导至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来读取上述原稿的上述第一面;排出路径,该排出路径与上述第二双面路径连接;以及排出盘,该排出盘与上述排出路径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具有单面路径,该单面路径用于使由上述分离部分离的上述原稿翻转并引导至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以读取上述原稿的上述第一面;禾口路径切换部,该路径切换部将上述原稿的路径切换至上述单面路径和上述第一双面路径中的任一路径。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单面路径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二双面路径的一部分共用。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单面路径和上述第二双面路径都形成为具有折返部的近似U字状,且从上述单面路径的折返部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二双面路径的折返部的一部分所合流的合流部开始到上述读取位置为止的路径是共用的。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具有从上述原稿盘大致水平延伸的导入路径,上述导入路径的下游侧端部,在上述路径切换部处,与上述单面路径的上游侧端部及上述第一双面路径的上游侧端部连接。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单面路径形成为具有折返部的近似U字状,且上述导入路径的下游侧端部和上述排出路径的上游侧端部经由上述单面路径连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读取位置相比上述单面路径的上述折返部位于下游侧。
18.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路径位于上述第一双面路径的下方。
19.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双面路径位于上述单面路径的下方,且大致直线地朝向上述读取位置。
20. —种复印方法,具有由一个读取部来读取搬送中的原稿的表背双面图像的双面读取步骤;禾口在记录介质的双面上分别图像形成上述原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读取图像的双面打印步骤,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双面读取步骤中,从以第一面朝上的方式叠放在原稿盘上的原稿中位于最上层的原稿起依次分离,在搬送中无需进行转向,先从原稿的第二面起由一个读取部进行双面读取,在上述双面打印步骤中,先从上述原稿的第二面的读取图像起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复印机,该复印机是可双面向双面的复印的复印机,使读取原稿的顺序与在记录介质图像形成的顺序一致,实现有效的复印。该复印机具备具有ADF(21)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首先从记录纸的背面起形成图像的双面打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ADF(21)具有原稿盘(23)、分离部(32)、第一双面通路(83)、第二双面通路(84)、排出通路(82)、排出盘(24)。原稿(99)以表面朝上的方式放置在原稿盘上。第一双面通路对由分离部分离的原稿进行引导,使原稿的背面经过扫描单元(25)的读取位置。第二双面通路,使经过第一双面通路且背面被读取了的原稿翻转并引导至扫描单元的读取位,来读取原稿的表面。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727038SQ20091017454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6日
发明者川村敏广, 是永贤二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