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汽车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19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眩汽车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汽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视镜作为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后视镜都存在一些缺陷,如反光眩目、雨雾模糊和灰尘沾染等等。据统计,在我国由于后视镜缺陷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所有交通事故总数的30%左右;在美国,这一比例约占20% ; 在高速公路上,这一比例则高达70%。在这些后视镜的缺陷中,反光炫目的危害最大,它直接导致驾驶者短暂夜盲、增加制动距离,而且长时间驾驶易疲劳等。实验测试证明,以97千米/小时的平均制动距离计算,无眩光制动距离为42米,有眩光制动距离则高达80米,整整多出一倍。由此可见,汽车后视镜的防眩装置是十分重要的。电致变色防眩后视镜依靠电致变色层自动调节后视镜的反射率,该后视镜一旦遇到强光照射时,镜面自动变暗,反射率变小,在被后面车辆的大灯照射时,车内后视镜具有一个不断变化的防眩功能。请参考图1所示,一般现有电致变色防眩后视镜的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第一基板11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层111,第二基板的内表面具有第二导电层121,所述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内表面的周边缘设有边框胶 13,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和边框胶13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电致变色溶液 14 ;所述第二基板12的外表面形成有反射层15,为了防止反射层15被划伤,所述反射层上还设有保护层16。但是,在制作现有的电致变色防眩后视镜时,在形成完反射层之后还需要制作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油墨形成,而保护层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例如需要丝印黑色油墨两遍、蓝胶保护一遍,除掉不需要的膜层,其间需要多次烘烤,因此生产工艺相当复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防眩后视镜产品生产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防眩汽车后视镜,生产工艺简单。—种防眩汽车后视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层,第二基板的内表面顺序设置有反射层、透明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反射层位于第二基板和透明绝缘层之间,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内表面的周边缘设有边框胶,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边框胶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电致变色溶液。进一步,所述反射层的材料选自铝、铝合金、铬、银和银合金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50-150纳米。进一步,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厚度为1-3微米。进一步,所述透明绝缘层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树脂或丙烯酸树脂。进一步,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50-150纳米。进一步,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料选自氧化铟锡、掺铝氧化锌和掺锑氧化锡中的任
意一种。[0014]进一步,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膜面方块电阻为15欧姆/ 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眩汽车后视镜,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内表面顺序设置有反射层、透明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将导电层和反射层制作在第二基板的同一个表面上,减少了现有工艺中需要制作保护层、且保护层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的步骤,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眩汽车后视镜生产工艺简单。在第二导电层、透明绝缘层和反射层共同形成的膜层结构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与电致变色溶液直接接触,而第二导电层的耐腐蚀性能根据现有的测试,是能够耐电致变色溶液腐蚀的,即不会与电致变色溶液发生反应,膜层稳定性好;且能保持原有的导电性,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同时,反射层内置在防眩汽车后视镜结构中, 可以有效地防止反射层被划伤和损坏。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防眩汽车后视镜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眩汽车后视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考图2所示,一种防眩汽车后视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 22,第一基板21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层211,第二基板22的内表面顺序设置有反射层 25、透明绝缘层沈和第二导电层221,反射层位于第二基板和透明绝缘层之间,第一基板21 和第二基板22内表面的周边缘设有边框胶23,第一基板21、第二基板22和边框胶23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电致变色溶液24。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内表面是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的表面,相背的表面为外表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眩汽车后视镜,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内表面顺序设置有反射层、透明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将导电层和反射层制作在第二基板的同一个表面上,减少了现有工艺中需要制作保护层、且保护层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的步骤,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眩汽车后视镜生产工艺简单。在第二导电层、透明绝缘层和反射层共同形成的膜层结构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与电致变色溶液直接接触,而第二导电层的耐腐蚀性能根据现有的测试,是能够耐电致变色溶液腐蚀的,即不会与电致变色溶液发生反应,膜层稳定性好;且能保持原有的导电性,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同时,反射层内置在防眩汽车后视镜结构中, 可以有效地防止反射层被划伤和损坏。以下将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眩后视镜进行详细介绍。其中,所述反射层25的材料选自铝、铝合金、铬、银和银合金中的任意一种;但是, 银、银合金、铝合金等材料的成本较高,而铬的反射率不高,因此,所述反射层的材料优选为铝。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铝层/铝膜是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具体地所用铝靶材的纯度在99. 9%以上,更优选于99. 99%以上,靶材的其他杂质浓度要求小于等于5ppm。附着镀层所选用的基材为普通玻璃,即第二基板的材料为玻璃,其厚度为1. 6-2. 0毫米,基材镀膜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其方法一般为清洗后烘干,更优的处理方法是抛光、研磨、清洗和烘干,其具体的操作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不再详细说明。溅射铝膜的条件为溅射气压为KT4Pa或更低,溅射气体为氩气,根据所需膜层的厚度,溅射功率和溅射时间应相互匹配,例如溅射50纳米厚的铝膜,需要溅射功率7千瓦, 溅射时间3秒。同时,在镀膜过程中可以对玻璃进行加热,以便于铝膜层与基板的附着,增加膜层的附着力,优选地,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00°C -300°C。进一步,所述铝膜制成以后, 对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退火的温度优选于100°C -400°C,退火时间在1小时以上。铝膜的厚度可使用晶振法或光控法实时控制,本实用新型中的铝膜厚度为50-150纳米,优选为 50-80纳米,因为该厚度的铝膜层可保证在可见光范围内,反射率在90%以上,同时铝膜的表面能自动生成一层透明的三氧化二铝(Al2O3)薄膜进行保护。在制备铝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对膜面的触碰,减少不必要的划伤,最好是能尽快进行下一步工序,以提高铝膜的性能。其中,所述透明绝缘层26 (0C,Over Coat)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具体地的制作方法可以使用厚膜涂布的方式在铝膜层的上表面制备,为了使该透明绝缘层在可见光范围内有较高的透光率和好的绝缘效果,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厚度优选为1-3微米,如果厚度大于3微薄米,则会影响透过率;如果厚度小于1微米,则绝缘效果不会太好, 涂布的温度可以是室温。涂布完成后,需要对透明绝缘层进行固化,其固化的方式一般采用热固化方式,固化的温度优选为50°C-10(TC,由此制备的透明绝缘膜层具有均勻致密的效果。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221的材料选自氧化铟锡(ΙΤ0)、掺铝氧化锌(ZAO)和掺锑氧化锡(ATO)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氧化铟锡。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 ITO层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所用的靶材为锡掺杂氧化铟靶,其质量比为氧化铟(In2O3)氧化锡(SnO2)为90 :10,要求靶材晶粒的粒径均勻、致密度高,优选为90%以上。制备ITO膜的条件为溅射气压为KT3Pa或更低,溅射气体为氩气;在镀膜的过程中,可以对衬底进行加热处理,优选为300°C以下,溅射前需要将上述含有铝膜层+透明绝缘层的基材进行清洗和烘干。为了使本实用提供的防眩后视镜在可见光范围内有高的透光率,优选在90%以上, 所述ITO膜层的厚度为50-150纳米,优选为50-80纳米;膜面的方块电阻要小,优选为15 欧姆/ □及以下。由此制作的ITO膜层稳定性较和均勻性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导电层、透明绝缘层和反射层共同形成的膜层结构,设置于防眩后视镜的内部,用作防眩后视镜的内置反射层,既提高了防眩后视镜的反射性能,也减少了生产工艺流程,在后视镜的实际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体地,现有反射层外置的后视镜光线需要经过第二基板后到达反射层才能反射,而正好这一层玻璃基板(第二基板)对光线有较大的吸收和散射,导致反射率不高;而内置反射层的后视镜则只经过本申请的几层薄薄的膜层,对光的吸收和散射较小,所以反射率会有所提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防眩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层,第二基板的内表面顺序设置有反射层、透明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反射层位于第二基板和透明绝缘层之间,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内表面的周边缘设有边框胶,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边框胶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电致变色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材料选自铝、铝合金、铬、银和银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50-150 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厚度为1-3 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绝缘层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 50-150 纳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料选自氧化铟锡、掺铝氧化锌和掺锑氧化锡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膜面方块电阻为15欧姆/ 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眩汽车后视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层,第二基板的内表面顺序设置有反射层、透明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反射层位于第二基板和透明绝缘层之间,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内表面的周边缘设有边框胶,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边框胶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电致变色溶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眩汽车后视镜,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内表面顺序设置有反射层、透明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将导电层和反射层制作在第二基板的同一个表面上,减少了现有工艺中需要制作保护层、且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的步骤,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眩汽车后视镜生产工艺简单。同时,第二导电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
文档编号G02F1/153GK202067056SQ20112012793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7日
发明者李盛艺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