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系统、物镜单元及显微镜主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95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显微镜系统、物镜单元及显微镜主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显微镜系统、物镜单元及显微镜主体。该显微镜系统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用于根据至少来自样本的观察光形成图像的光学系统,该显微镜系统还包括:物镜单元,其具有物镜和基座部,该物镜用于取入观察光,该基座部呈大致带状,并在一端侧保持该物镜;以及单元安装部,其保持于主体部,并且用于将基座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至少物镜的光轴与观察光的光路对齐的位置。
【专利说明】显微镜系统、物镜单元及显微镜主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例如将照明光照射于样本,接收自样本反射的光或自样本产生的光而对样本图像进行观察的显微镜系统、物镜单元及显微镜主体。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中,在细胞等的观察中使用对样本进行照明而进行观察的显微镜。另外,在工业领域中,在金相组织等的质量管理、新材料的研发、电子设备、磁头的检查等各种用途中也利用显微镜。作为利用显微镜对样本进行的观察,除了使用了目镜等的目视观察以外,还公知有使用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拍摄样本图像,利用监视器所显示的拍摄的图像进行的观察。
[0003]在以往的显微镜中,例如像日本特开2007 - 286440号公报、日本特许第3690834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显微镜主体上安装有例如用于载置样本的载物台、以能够相对于样本更换倍率不同的多个(例如4个?6个)物镜的方式保持该物镜的换镜旋座以及用于出射照明光的光源等。在显微镜主体上设有用于将至少物镜所取入的观察光向目镜、图像传感器引导的观察光学系统。
[0004]在以往的显微镜中,通过使换镜旋座旋转而将期望的物镜配置在照明光和观察光的光轴上,从而能够以期望的倍率观察样本图像。而且,近年来,由于进行各种样本的观察,物镜的种类也变得非常多。
[0005]但是,如日本特开2007 - 286440号公报、日本特许第3690834号公报所公开的以往的换镜旋座所能够保持的物镜的数量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当在观察时使用换镜旋座所能够保持的数量以上的种类的物镜时、在改变观察对象的样本进行观察时使用换镜旋座所能够保持的数量以上的种类的物镜时,需要更换安装于换镜旋座的物镜。
[0006]物镜向换镜旋座的安装通常是利用螺钉进行旋入固定,并没有设想由使用者更换物镜的情况,使用者难以更换安装于换镜旋座的物镜。因此,要求有一种能够相对于显微镜主体简单地拆装物镜的显微镜。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拆装物镜的显微镜系统、物镜单元及显微镜主体。
[0008]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显微镜系统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用于根据至少来自样本的观察光形成图像的光学系统,其中,该显微镜系统包括:物镜单元,其具有物镜和基座部,该物镜用于取入上述观察光,该基座部形成为大致带状,并在一端侧保持该物镜;以及单元安装部,其保持于上述主体部,并且用于将上述基座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至少上述物镜的光轴与上述观察光的光路对齐的位置。
[0009]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技术方案的物镜单元被用于显微镜系统,该显微镜系统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用于根据至少来自样本的观察光形成图像的光学系统,且该显微镜系统包括安装部,该安装部保持于上述主体部,并且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至少取入观察光的物镜的光轴与上述观察光的光路对齐的位置,其中,该物镜单元包括:上述物镜;以及基座部,其呈大致带状,并在一端侧保持上述物镜;上述基座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安装部。
[0010]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技术方案的显微镜主体被用于对来自样本的观察光进行成像的显微镜系统,其中,该显微镜主体包括:光学系统,其用于至少根据上述观察光形成图像;以及单元安装部,其用于将物镜单元的基座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物镜的光轴与上述观察光的光路对齐的位置,该物镜单元包括用于取入上述观察光的上述物镜和呈大致带状并在一端侧保持该物镜的上述基座部。
[0011]如以上所述,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产业上的意义,如果对照添加附图来阅读以下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则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2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4]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5]图4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6]图5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物镜单元的其他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0017]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物镜单元的其他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0018]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安装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0019]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安装单元的使用例的示意图。
[0020]图9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物镜单元的其他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1]图10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物镜单元的其他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2]图1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物镜单元的其他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3]图12是示意性表示图11所示的物镜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4]图13是示意性表示图11所示的物镜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
[0025]图14是图13的A — A线的局部剖视图。
[0026]图15是示意性表示图12所示的物镜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16是说明图11所示的物镜单元的校正环的旋转控制的图。
[0028]图17是说明图11所示的物镜单元的校正环的旋转控制的图。
[0029]图18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
[0030]图19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1]图20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2]图2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3]图22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4]图23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5]图24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与附图一起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被以下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参照的各个附图只不过是概略示出了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的程度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即,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在各个附图中例示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
[0037]实施方式I
[0038]首先,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倒置型的显微镜系统。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微镜系统I是用于对来自例如被荧光色素特别染色后的样本S的观察光进行成像而观察样本S的倒置型的显微镜,该显微镜系统I具有显微镜主体2,该显微镜主体2包括:主体部2a,其构成显微镜系统I的底座;镜筒部2b,其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2a,且至少设有目镜;以及支柱2c,其自主体部2a沿照射于样本S的照明光的光路N方向延伸。
[0039]主体部2a由主体侧基部21和保持部22构成,该主体侧基部21侧视呈凹状,且具有分别呈大致柱状延伸的镜腿部21a、21b,该保持部22形成为凹状,被镜腿部21a、21b支承,并且用于保持后述的载物台3和物镜41。在主体侧基部21上也可以设有用于控制显微镜系统I整体的控制基板。控制基板也存在使来自外部的电源向各部分中继,或者自身内置有电源,并向各部分中继的情况。
[0040]主体侧基部21在内部包括对物镜41所取入的光进行成像成形成图像的成像透镜5、用于透过由成像透镜5成像的光并且使该光向预定的方向弯折的光路切换棱镜6以及使透过了光路切换棱镜6的光向预定方向折回的反射镜7a、7b、7c。
[0041]此外,光路切换棱镜6也可以是以能够与透过率不同的多个光学构件切换的方式设置的构件,例如,也可以是具有透过50%的光且使50%的光折回的光学构件(光路切换棱镜6)、使由成像透镜5成像的光向预定方向全反射的光学构件以及供由成像透镜5成像的光全部透过的光学构件中的任一者、并以更换自如的方式配置在光路N上的构件。在与光路切换棱镜6的折回方向相应的位置设有连接于CCD相机等的相机端口 CP。利用光路切换棱镜6向与光路N正交的方向弯折的光被导入该相机端口 CP。
[0042]镜筒部2b在与主体部2a相连接的状态下从主体侧基部21导入有样本S的观察光。镜筒部2b包括对利用反射镜7c弯折的观察光进行成像的成像透镜8、使由成像透镜8成像的观察光向预定方向弯折的棱镜9以及对利用棱镜9弯折的光进行聚光的目镜10。目镜10是用于放大观察所形成的中间图像的透镜。
[0043]另外,在支柱2c上设有第I灯箱11和电容器12,该第I灯箱11具有光源11a,并用于出射透过照明光,该电容器12被以能够沿着物镜41的光路N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第I灯箱11是内置有使用卤素灯等实现的光源Ila的壳体,并被支柱2c支承。来自第I灯箱11的光被反射镜Ilb向样本S (物镜41)反射。
[0044]保持部22除了利用顶端保持例如载置样本S的载物台3以外,还在呈凹状的中空空间内保持有单元安装部13,该单元安装部13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有物镜单元4,该物镜单元4具有用于取入至少来自载物台3上的样本S的观察光的物镜41。
[0045]另外,在主体侧基部21安装有第2灯箱14,该第2灯箱14具有光源14a,并用于出射落射照明光。第2灯箱14是内置有使用汞灯等实现的光源14a的壳体,借助投光管14b以能够相对于主体侧基部21进行拆装的方式配置。投光管14b是容许第2灯箱14的光源14a发出的光通过的构件。另外,也能够取代光源14a而应用激光。
[0046]另外,在由主体侧基部21的镜腿部21a、21b形成的内部区域21c内安装有反射镜单元15,该反射镜单元15用于切换来自光源14a的落射照明光、以及样本S反射或样本S发出的光、或者通过了样本S的光的光路。
[0047]反射镜单元15包括激发滤光片15a、分色镜15b以及吸收滤光片15c。激发滤光片15a从自光源14a出射的出射光中抽出(透过)与激发波长对应的光。分色镜15b反射自光源14a出射的光中的预定波长的光,并且使样本S发出光中的预定波长的光透过。吸收滤光片15c从样本S发出的光中抽出期望的波长的光。另外,反射镜单元15以能够相对于反射镜盒插卸的方式保持有多个、例如8个,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以利用内置的电机(未图示)进入到光源14a发出的光的光路上或者自该光路脱离的方式进行插卸。
[0048]载物台3包括用于载置并保持样本S的载置部30和用于操作载置于载置部30的样本S的位置的载物台操作部31。载置部30是依次层叠呈板状的第I构件30a、第2构件30b以及第3构件30c而成的。在载置部30中,例如,以第3构件30c为基准(固定),利用载物台操作部31使第I构件30a和第2构件30b在以第3构件30c的板面为平面的面上移动。此时,样本S载置于第I构件30a,第I构件30a和第2构件30b在与主面平行的平面上向相互正交的方向移动。另外,在第I构件30a?第3构件30c上分别形成有开口部(未图示),该开口部构成在安装于主体部2a安装时供光路N通过的开口。另外,形成于第I构件30a和第2构件30b的开口形成为与第I构件30a和第2构件30b的移动无关地含有光路N那样的大小。
[0049]另外,载物台操作部31包括输入部31a、31b和支承构件31c,该输入部31a能够输入第I构件30a的移动量,该输入部31b能够输入第2构件30b的移动量,该支承构件31c支承输入部31a、31b,并将由输入部31a、31b输入的移动量分别传递到第I构件30a和第2构件30b。在本实施方式I中,输入部31a、31b例如利用齿轮齿条机构来实现,分别输入与自身的旋转量相应的第I构件30a和第2构件30b的移动量。另外,也可以是借助设置于主体部2a等的输入按钮自动地进行移动的构件。
[0050]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显微镜系统I中,在透过照明的情况下,若将来自光源Ila的透过照明光经由反射镜Iib照射到样本S上,则由通过了样本S的观察光或者从样本S发出的观察光形成的中间图像利用物镜41和成像透镜5形成在观察光路(光路N)上,并借助成像透镜8在目镜的位置成像,作为由透过光形成的样本图像由观察者目视观察。此外,透过光观察被用于进行明视场观察、相位差观察、微分干涉观察等的情况。
[0051]另外,在落射照明的情况下,将来自光源14a的落射照明光在投光管14b内形成为平行光束,利用激发滤光片15a从包含于落射照明光的波长的光中选择激发波长的光,利用激发滤光片15a选择的波长的光利用分色镜15b朝向物镜41弯折。若利用分色镜15b弯折的照明光作为落射照明光经由物镜41照射到样本S上,则样本S被激发荧光色素或荧光蛋白而发出荧光。物镜41将发出的荧光作为图像进行取入,并使其透过分色镜15b与吸收滤光片15c,位于光路N上的样本S的中间图像利用物镜41和成像透镜5形成在观察光路上,并借助成像透镜8成像在目镜10的位置,作为由荧光等的发光形成的样本图像由观察者目视观察。
[0052]接下来,参照图2、3说明物镜单元4和单元安装部13。图2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在单元安装部13上安装有物镜单元4的状态的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从单元安装部13上卸下了物镜单元4的状态的图。
[0053]物镜单元4包括用于取入观察光的物镜41和呈大致带状并用一端侧保持物镜41的单元侧基部42 (基座部)。单元侧基部42包括用一端侧保持物镜41的大致带状的物镜保持部421和自物镜保持部421的另一端呈带状地延伸的把持部422。把持部422是在将物镜单元4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时由使用者把持的部分。
[0054]在物镜保持部421中,在与主面正交的侧面中的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各个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作为沿板厚方向延伸的缺口槽的缺口部421a(第2卡合部)。另外,在物镜保持部421中,在与主面正交的侧面中的与把持部422相连一侧的相反侧的侧面上形成有在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时与单元安装部13的安装面(后述的引导槽)相滑动的滑动部421b。滑动部421b的与单元安装部13的安装面相滑动的面相对于物镜保持部421的主面倾斜。
[0055]在把持部422中,在与主面正交的侧面中的与物镜保持部421相连一侧的相反侧(单元侧基部42的另一端侧)的侧面上设有用于显示单元侧基部42所保持的物镜41的信息的显不部422a。
[0056]在显示部422a上至少显示有物镜41的种类、工作距离(WD)、倍率等信息。此外,也可以显示能够使用的浸镜油的种类等信息。此外,物镜41的种类包括应用于明视场观察、相位差观察、微分干涉观察、荧光观察等各种观察法的信息、色像差的校正水平等。另外,也可以根据物镜41的信息,使把持部422的色不同。
[0057]单元安装部13包括固定于保持部22的支承部131、被支承部131支承并且沿与光路N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中间部132,以及保持于中间部132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保持物镜单元4的单元保持部133。
[0058]在中间部132上形成有具有呈大致圆形的开口的开口部1321,该开口用于在安装于保持部22时供光路N通过。
[0059]单元保持部133包括斜面部1331和卡扣机构1332 (第I卡合部),该斜面部1331保持于中间部132,并形成有倾斜面,该卡扣机构1332(第I卡合部)设在斜面部1331上,与物镜单元4的缺口部421a相卡合而控制物镜单元4的移动。
[0060]斜面部1331以通过倾斜面的平面与光路N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从中间部132朝向主体部2a的斜下方延伸。在斜面部1331上形成有用于引导物镜单元4的物镜保持部421的安装方向的引导槽1331a (引导部)。引导槽1331a的槽宽(相对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与物镜保持部421的最大宽度大致相等。引导槽1331a的深度(侧壁的高度)小于物镜保持部421的板厚。另外,在引导槽1331a上形成有凹部1331b,该凹部1331b与开口部1321连通,并形成在单元安装部13安装于保持部22时供照明光、观察光通过的中空空间。
[0061]另外,卡扣机构1332分别设置于斜面部1331的引导槽1331a的槽宽方向的边缘端部。卡扣机构1332具有被弹簧等施力的滚珠1332a。滚珠1332a以比通过引导槽1331a的侧壁的平面向内侧(引导槽1331a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另外,滚珠1332a以在来自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沿与通过引导槽1331a的侧壁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设置。
[0062]优选的是,卡扣机构1332的滚珠1332a的直径在向外部暴露而与缺口部421a卡合的部分大于缺口部421a的槽宽。另外,弹簧的作用力只要是在缺口部421a与滚珠1332a相卡合时、在至少因物镜单元4的自重而施加有与安装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荷的情况下滚珠1332a不退避的程度即可。
[0063]在此,优选的是,在引导槽1331a的底面上形成有截面呈大致凹字状的中空空间的燕尾槽,在滑动部421b上形成有从主面呈与引导槽1331a的燕尾槽相应的截面形状突出的突出部。此外,突出部既可以沿着物镜单元4的安装方向延伸,也可以设于该安装方向的中央部,还可以分别设于安装方向的两端部。突出部只要能够收纳于燕尾槽内,就可以是任意形成区域、形成位置。
[0064]图4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说明物镜单元4相对于单元安装部13的安装的图。在将物镜单元4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安装时,使用者把持把持部422并将物镜单元4从载物台3的斜下方插入到单元安装部13 (引导槽1331a)内。此时,滑动部421b —边沿着引导槽1331a进行滑动一边进行插入。
[0065]此时,当在滑动部421b上形成有突出部时,该突出部收纳于引导槽1331a的燕尾槽内。由此,在将物镜单元4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时,能够防止滑动部421b相对于引导槽1331a自安装方向(滑动方向、图4的箭头)脱离地进行移动。另外,卡扣机构1332的滚珠1332a成为压接于物镜保持部421的侧面的状态。
[0066]之后,若继续插入,则物镜保持部421的缺口部421a与卡扣机构1332的滚珠1332a相卡合。在通过该卡合而停止的位置,物镜41配置在凹部1331b上(参照图2)。
[0067]在此,在物镜41被物镜保持部421以光轴与物镜保持部421的载置面(主面)正交的方式保持的情况下,引导槽1331a的底面和光路N所成的角度与滑动部421b的滑动面和物镜保持部421的主面所成的角度之和成为90°。由此,在将物镜单元4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时,维持物镜保持部421的主面与光路N正交的状态地使滑动部421b滑动,能够一边将物镜41的光轴维持为与光路N平行的状态一边进行移动。由此,即使在浸镜油等进入例如物镜41的上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洒落浸镜油地配置物镜41。
[0068]此外,在将物镜单元4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时,不一定必须一边维持物镜41的光轴与光路N平行的状态一边进行移动,只要在物镜保持部421的缺口部421a卡于卡扣机构1332的滚珠1332a而停止的位置(物镜41的配置完成的位置)处、物镜41的光轴与光路N—致即可,除物镜41的配置完成的位置以外的、引导槽1331a的底面与光路N所成的角度能够设定为与物镜单元4和单元安装部13之间的插卸的容易性相应的角度等。
[0069]另外,在物镜单元4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的状态下,设有显示部422a的侧面自单元安装部13朝向外部延伸,能够从主体部2a的侧面侧目视确认。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的物镜41的信息。
[0070]另一方面,在取出物镜单元4时,使用者把持把持部422并向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抽出,从而滚珠1332a退避而解除缺口部421a与滚珠1332a之间的卡合状态。之后,如果继续抽出,则能够从单元安装部13中取出物镜单元4,能够将物镜单元4更换为保持有不同种类的物镜的物镜单元。
[0071]图5、图6、图9?图15是表不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物镜单兀的其他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物镜单元4也可以是除了保持倍率相互不同的物镜41以外、还具有对物镜41追加了附加功能的机构的构件。另外,也可以是如图7、图8所示的将未保持有物镜41的安装单元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的构件。
[0072]图5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物镜单元的其他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在图5所示的物镜单元4a上设有设于物镜41的侧面的一部分的片状的加温构件43。加温构件43根据来自例如未图示的外部的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而被加热并维持预定的温度。由此,能够将物镜41的温度维持为所设定的温度。
[0073]例如,在历经很长时间地观察作为样本S的细胞的培养的情况下,需要将环境温度维持为37°C左右。通常,物镜41由热效率较高的材料形成,因此有时热量经由物镜41散发到外部而无法将样本S的周围的环境温度维持为37°C。与此相对,物镜单元4a能够将物镜41的温度维持为预定的温度,因此能够防止因物镜41所带来的散热,能够实现维持了环境温度的观察。
[0074]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物镜单元的其他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在图6所示的物镜单元4b上设有用于向物镜41的顶端供给浸镜油的供给管44。在供给管44内,利用未图示的外部的控制器、活塞等送液机构送入有浸镜油。由此,能够在将物镜单元4b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之后,即在物镜41配置在光路N上的状态下,不使载物台3退避地供给浸镜油。
[0075]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安装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8是说明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安装单元的使用例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安装单元40是在单元侧基部42上取代物镜41而保持有除油部45来作为去除浸镜油的去除构件而成的,该除油部45具有用于保持吸油纸45b的吸油纸保持构件45a。
[0076]吸油纸保持构件45a分别保持例如呈带状的吸油纸45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吸油纸45b形成为呈大致U字状而自吸油纸保持构件45a的顶端突出的形状。此外,吸油纸保持构件45a通过使用粘接、夹持等公知的固定方法来保持吸油纸45b。另外,吸油纸45b只要是能够吸收浸镜油等去除对象的液体的构件,就能够进行应用。
[0077]妆与上述物镜单元相同地将安装单元40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时,吸油纸45b吸取附着在例如保持样本的培养皿100上的浸镜油而从培养皿100上去除浸镜油。如此,不使培养皿100移动,而仅通过使安装单元40相对于单元安装部13插拔I次或数次,就能够从培养皿100上容易地去除浸镜油。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未使用浸镜油的观察与使用浸镜油的观察之间的切换,并且能够在未使用浸镜油的观察中不受到浸镜油的影响地进行观察。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物镜单元4b的安装方向的顶端侧设有除油部45的结构。
[0078]图9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物镜单元的其他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在图9所示的物镜单元4c上设有电机46 (驱动源),该电机46产生用于使设于物镜41的校正环411旋转的动力。在此,在物镜41上设有沿着物镜41的侧面的周向呈凹凸形状的校正环411。校正环41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并通过自身的旋转使设置于物镜41的内部的透镜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移动。通过操作校正环411,能够根据载置或收纳样本S的滑动玻璃、培养容器等的厚度对像差(球面像差)进行校正。
[0079]在电机46上安装有在旋转轴的顶端与校正环411相啮合的齿轮46a。齿轮46a通过电机46的旋转而旋转,并通过将该旋转动力传递到校正环411而使校正环411旋转。电机46例如使用步进电机来实现。通过使用步进电机作为电机46,能够利用施加的脉冲的数量来确定校正环411的旋转量,因此能够高精度地使校正环411旋转。此外,利用校正环411和电机46构成了像差校正部件。
[0080]电机46根据来自未图示的外部的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而进行驱动,并借助齿轮46a使校正环411旋转。
[0081]图10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物镜单元的其他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在图10所示的物镜单元4d上设有动力传递机构47 (驱动源),该动力传递机构47传递用于使设于物镜41的校正环412旋转的动力。动力传递机构47包括与校正环412相啮合的第I齿轮471、设在与第I齿轮471相同的中心轴线上的第2齿轮472、连结第I齿轮471和第2齿轮472并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固定于物镜保持部421的轴473、以相对于把持部422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第3齿轮474以及接合带状构件的两端而成、并在内周分别与第2齿轮472和第3齿轮474相啮合的齿形带475。
[0082]在动力传递机构47中,通过使用者使第3齿轮474旋转,从而借助齿形带475将第3齿轮474的旋转动力传递到第2齿轮472。若第2齿轮472旋转,则固定于轴473的第I齿轮471连动地进行旋转。通过第I齿轮471的旋转,能够使校正环412旋转。
[0083]在图10所示的物镜单元4d中,不同于上述物镜单元4c,能够由使用者手动地使校正环412旋转。另外,由于第3齿轮474设置在把持部422上,因此操作性也优异。
[0084]图1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的物镜单元的其他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2是示意性表示图11所示的物镜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示意性表示图11所示的物镜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4是图13的A — A线的局部剖视图。图15是示意性表示图12所示的物镜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85]图11所示的物镜单元4e具有检测机构48,该检测机构48用于检测设定有校正环411的位置。如图15所示,检测机构48安装于物镜41,并且具有保持构件481,该保持构件481保持电机46和检测传感器49a、49b (位置检测部件)。保持构件481包括供物镜41贯穿并保持于该物镜41的物镜安装部482、用于保持电机46的电机保持部483以及用于保持检测传感器49a、49b的传感器保持部484。在物镜安装部482上形成有能够供物镜41贯穿的孔部485。另外,利用校正环411、电机46、检测传感器49a、49b以及保持构件481构成了像差校正部件。
[0086]在物镜41上,除了上述校正环411以外还设有设于该校正环411的下部、并作为检测传感器49a、49b的检测对象的检测叶片413 (位置检测部件)。检测叶片413呈沿着周向切下呈中空圆板状的遮光性的构件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而成的缺口形状。检测叶片413具有由该缺口形状形成的、外周的一部分向径向突出的突出部413a。
[0087]检测传感器49a、49b例如使用光电断路器来实现。检测传感器49a、49b具有由发光部与受光部构成的检测部491、492,检测传感器49a、49b配置为能够使突出部413a通过该检测部491、492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检测传感器49a、49b利用有无突出部413a通过而使受光方式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根据该受光方式的变化来检测校正环411上的设定位置。
[0088]具体地说,在检测传感器49a、49b检测到突出部413a的情况下检测信号断开,在未检测到突出部413a的情况下检测信号接通,在将检测叶片413的外周上的一点设定为基准位置(例如缺口的端部)的情况下,通过对两个检测传感器49a、49b的检测信号是分别接通还是断开进行判断,能够检测基准位置相对于检测传感器49a、49b的相对位置。根据该检测结果,例如在使基准位置移动到预定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对使校正环411绕顺时针最佳还是绕逆时针最佳进行判断。
[0089]图16、17是说明图11所示的物镜单元的校正环的旋转控制的图。基于检测传感器49a、49b的检测结果的位置检测、施加于电机46的驱动的控制信号由预定的信号线、设置于保持构件481、单元侧基部42或主体侧基部21等的控制部输出。例如利用控制部控制电机46的驱动,在使检测叶片413的基准位置P与检测传感器49a对齐的情况下,该控制部首先对两个检测传感器49a、49b的检测信号是分别接通还是断开进行判断并检测基准位置P相对于检测传感器49a、49b的相对位置。例如,若检测传感器49a的检测结果为接通,检测传感器49b的检测结果为断开,则控制部判断为基准位置P位于检测传感器49a与检测传感器49b之间(参照图16)。之后,控制部使校正环411绕逆时针旋转,直至检测传感器49a的检测信号从接通切换为断开(参照图17)。通过如此使用检测叶片413与两个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49a、49b)来掌握校正环411的位置,从而与例如像以往那样使校正环411旋转一次来检测校正环411的位置的方法相比,能够缩短使基准位置P对准预定的位置的时间。另外,能够进行校正环411的最佳的位置调整,能够获得良好的观察图像。此外,在该情况下,控制部作为像差校正部件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0090]通过保持构件481以相对于物镜41和单元侧基部42拆装自如的方式设置,从而即使在更换物镜4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相同的保持构件481。另外,在使物镜41贯穿孔部485时,电机保持部483能够向远离物镜安装部482的方向移动(或旋转),从而能够防止物镜41与电机保持部483(齿轮46a)或传感器保持部484(检测部491、492)之间的干扰,能够更容易地使物镜41贯穿。在使电机保持部483旋转的情况下,电机保持部483通过以电机46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孔部485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式倾斜,从而以自物镜安装部482退避的方式进行移动。另外,只要预先设为使电机保持部483倾斜的状态,就也能够通过手动使校正环411旋转。
[0091 ] 此外,检测传感器49a、49b也可以取代光电断路器而使用光反射器等。另外,若电机46如图14所示地由步进电机461与减速机462构成,则静止稳定性就较高,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校正环411的旋转量,从这方面而言是优选的。
[0092]在此,向电机46、检测传感器49a、49b的供给电力等既可以借助预定的信号线来进行供给,也可以借助设于单元侧基部42等的连接器来进行供给。
[0093]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1,由于从载物台3的斜下方以插卸自如的方式安装用于保持物镜41的物镜单元4,因此能够简单地拆装物镜。由此,能够不使保持于载物台3的样本S的位置发生变化地配置期望的物镜,能够使样本S的观察变得简单且可靠。
[0094]在此,在以往的显微镜中,若对安装于换镜旋座的物镜为了附加功能而连接线缆等,则由于换镜旋座的旋转动作,有可能信号线缠绕于其他物镜,引起信号线的断线、物镜的损伤等。与此相对,在上述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中,能够选择性地插卸物镜单元,并且能够安装追加有附加功能的物镜单元,因此无论物镜的功能如何,都能够简单地配置期望的物镜。
[0095]另外,在以往的显微镜中,特别是在倒置型的显微镜中,由于成为利用载物台覆盖换镜旋座的上部(物镜安装侧)的状态,因此物镜相对于换镜旋座的更换作业与正立型的显微镜相比格外困难。与此相对,在上述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中,能够不使载物台3退避地简单地更换物镜(物镜单元)。
[0096]另外,在以往的显微镜中,在观察活细胞时,在载物台上配置有具有将温度保持恒定的功能的培养器,不仅无法进行物镜的更换,而且难以供给浸镜油。与此相对,在上述实施方式I的显微镜系统中,不用从载物台3上降下培养器、而且不用使样本S移动就能够供给浸镜油。
[0097]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
[0098]图18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在本变形例中,设有能够与上述物镜单元4和单元安装部13电连接的电连接部。在图18所示的物镜单元4中,在物镜保持部421上设有导电性的销421d。另外,在单元安装部13上设有连接部1322,该连接部1322具有在安装有物镜单元41安装时能够与销421d电连接的收纳部1322a。连接部1322经由主体侧基部21等被供给电力。
[0099]若物镜单元4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则销421d收纳于收纳部1322a且物镜单元4与单元安装部13电连接。由此,能够将施加于上述物镜单元4a、4c、4d、4e等的驱动的电力从单元安装部13供给到物镜单元4。此外,并不限于销421d与收纳部1332a,只要能够进行电连接,销与收纳部的配置就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使用以非接触的方式电连接的结构,能够使用公知的连接部件。另外,也可以是通过物镜单元4与单元安装部13之间的连接使连接部1322获取与安装于物镜单元4的物镜41相关的信息(例如倍率等)的结构。
[0100]实施方式2
[0101]图19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在单元安装部13a上安装有物镜单元4f的状态的图。图20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从单元安装部13a上卸下了物镜单元4f的状态的图。此外,对与在图1等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实施方式2的显微镜系统中,取代上述实施方式I的物镜单元4和单元安装部13而具有物镜单元4f和单元安装部13a。
[0102]物镜单元4f包括物镜41和呈大致带状并在一端侧保持物镜41的单元侧基部42a (基座部)。单元侧基部42a在一端侧保持物镜41,并且另一端侧在将物镜单元4f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a时由使用者把持。
[0103]在单元侧基部42a中,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侧面中的与保持有物镜41的侧相反侧的侧面上设有用于显示单元侧基部42a所保持的物镜41的信息的显示部423。
[0104]在显示部423上至少显示有物镜41的种类、工作距离(WD)、倍率等信息。此外,也可以显示所使用的浸镜油的种类等信息。此外,如上所述,物镜41的种类包括应用于明视场观察、相位差观察、微分干涉观察、荧光观察等各种观察法的信息、色像差的校正水平等。另外,也可以根据物镜41的信息,改变单元侧基部42a的另一端侧的颜色。
[0105]单元安装部13a包括上述支承部131、被支承部131支承并且沿与光路N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中间部132a以及保持于中间部132a并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保持物镜单元4f、并且将物镜单元4f插入到光路N上以及使其自光路N退避的单元保持部134。
[0106]在中间部132a上形成有具有呈大致圆形的开口的开口部1323,该开口在安装于保持部22时供光路N通过。
[0107]单元保持部134包括保持部1341、延伸部1342以及延伸部1343,其中,该保持部1341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保持物镜单元4f,该延伸部1342被中间部132a的支承部131侧支承并相对于光路N倾斜地呈大致棱柱状延伸,该延伸部1343在中间部132a,被相对于开口部1323与延伸部1342所在侧相反的一侧支承,并以与延伸部1342平行且相同的倾斜角度呈大致棱柱状延伸。延伸部1342、1343从中间部132a朝向斜下方延伸,并作为用于引导单元侧基部42a的安装方向的引导部发挥功能。
[0108]保持部1341载置在延伸部1342、1343上,并能够沿着延伸部1342、1343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另外,保持部1341包括:收纳部1341a,其能够以插卸自如的方式收纳物镜单元4f的单元侧基部42a ;控制构件1341b,其用于控制延伸部1342、1343上的保持部1341的停止位置。在收纳部1341a上形成有开口部1341c,该开口部1341c呈供照明光、观察光通过的开口。
[0109]在延伸部1342上设有多个滚珠1342a,该多个滚珠1342a的一部分自延伸部1342的上表面突出,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在延伸部1342的长度方向上。
[0110]在延伸部1343上设有多个滚珠1343a和三个卡合构件(第I卡合构件1343b、第2卡合构件1343c以及第3卡合构件1343d),该滚珠1343a的一部分自延伸部1343的上表面突出,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在延伸部1343的长度方向上,该三个卡合构件(第I卡合构件1343b、第2卡合构件1343c以及第3卡合构件1343d)呈平板状,是主面弯曲而侧视呈大致L字状的构件,并与控制构件1341b相卡合。三个卡合构件(第I卡合部)由构成L的底部的底面部和构成L的铅垂部分的铅垂部构成。
[0111]保持部1341以不会自延伸部1342、1343脱离的方式安装,并且被滚珠1342a、1343a支承,通过该滚珠1342a、1343a的旋转而能够顺畅地进行移动。具体地说,例如,保持部1341具有分别与延伸部1342、1343的底部卡定的爪,通过使该爪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定于延伸部1342、1343的底面部,从而能够在沿着延伸部1342、1343的长度方向移动自如的状态下,防止保持部1341自延伸部1342、1343脱离。
[0112]第I卡合构件1343b、第2卡合构件1343c以及第3卡合构件1343d沿着延伸部1343的长度方向设置,分别以铅垂部相对于延伸部1343位于与延伸部1342相反侧的方式被底部支承。
[0113]另外,在第I卡合构件1343b的顶端部形成有朝向延伸部1343侧突出的突出部1343e。此外,在第2卡合构件1343c和第3卡合构件1343d上也同样地形成有突出部1343e。
[0114]在此,控制构件1341b设于收纳部1341a的侧端部,在保持部1341贯穿延伸部1342、1343时位于延伸部1343上,并能够与作为卡合构件的突出部1343e相接触。另外,在控制构件1341b中,在与卡合构件的铅垂部相对的面上形成有缺口部1341d (第2卡合部),该缺口部1341d(第2卡合部)呈能够与突出部1343e卡合的缺口形状。
[0115]第I卡合构件1343b、第2卡合构件1343c以及第3卡合构件1343d分别配置为基于突出部1343e设置的与控制构件1341b的缺口部1341d之间的卡定位置成为预定的位置。例如,第I卡合构件1343b配置在物镜41的光轴与光路N —致的位置,第2卡合构件1343c配置在物镜41与光路N不相干涉的位置中的与光路N之间的距离成为最短距离的位置,第3卡定构件1343d配置在物镜41配置于延伸部1343的端部的位置。
[0116]在将物镜单元4f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a而将物镜41配置在光路N上时,使用者首先将单元侧基部42a收纳在收纳部1341a内。此时,使用者把持单元侧基部42a的端部而保持物镜单元4f,并插入到单元安装部13a的收纳部1341a内。
[0117]此外,也可以是,在物镜单元4f向收纳部1341a内的插入完成时,在完成位置设置卡扣机构等,物镜单元4f不会自收纳部1341a脱离。另外,优选的是,在物镜单元4f收纳于收纳部1341a内的状态下,物镜41的光轴与光路N平行。通过使物镜41的光轴与光路N平行,能够以维持使物镜41的光轴与光路N平行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使物镜41进行移动。
[0118]之后,使保持部1341沿着延伸部1342、1343进行移动。在保持部1341的移动中,通过设于延伸部1342、1343的滚珠1342a、1343a的旋转而能够使保持部1341顺畅地移动。由此,物镜单元4f从载物台3的斜下方朝向光路N进行插入。
[0119]之后,当继续插入时,缺口部1341d依次与第I卡合构件1343b的突出部1343e、第2卡合构件1343c的突出部1343e以及第3卡合构件1343d的突出部1343e相卡合。在本实施方式2中,按照第3卡合构件1343d、第2卡合构件1343c、第I卡合构件1343b的顺序进行卡合,在利用第I卡合构件1343b的突出部1343e进行卡合而停止的位置,物镜41的光轴与光路N—致。
[0120]另外,当物镜41配置在光路N上时,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显示部423。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a的物镜41的信息。
[0121]另一方面,当取出物镜单元4f时,通过将保持部1341向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抽出,从而解除缺口部1341d与突出部1343e之间的卡合状态。之后,如果继续抽出,则能够将保持部1341取出至与第3卡合构件1343d相卡合的位置。之后,能够将物镜单元4f更换为保持有不同种类的物镜的物镜单元。
[0122]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2,由于从载物台3的斜下方借助保持部1341以插卸自如的方式安装用于保持物镜41的物镜单元4f,因此能够相对于显微镜主体简单地拆装物镜。
[0123]另外,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2,由于将物镜单元4f收纳在保持部1341内,使保持部1341移动并将物镜41配置在光路N上,因此能够将物镜单元4f的结构设为简单的结构。
[0124]此外,即使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物镜单元4f中,也能够设置上述图5?图11的追加了附加功能的机构。
[012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从一个方向将物镜单元安装于单元保持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从多个方向将物镜单元安装于单元保持部。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在斜面部1331的相反侧设置第2斜面部来从相对的方向安装物镜单元4。
[0126]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也可以通过上述实施方式2的卡合构件那样的配置来设置多个卡扣机构。
[0127]实施方式3
[0128]图2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在单元安装部13b上安装有物镜单元4的状态的图。图22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是在物镜单元4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b的状态下从与图21相反方向看到的图。图23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从单元安装部13b上卸下了物镜单元4的状态的图。图24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显微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说明物镜单元4相对于单元安装部13b的安装的图。此外,对与在图1等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实施方式3的显微镜系统中,取代上述实施方式I的单元安装部13而具有单元安装部13b。
[0129]单元安装部13b包括固定于保持部22的支承部131、被支承部131支承的中间部132b、保持于中间部132b并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保持物镜单元4的单元保持部133、保持于中间部132b并以相对于光路N进退自如的方式保持物镜135a (第2物镜)的物镜保持部135以及对物镜保持部135向与光路N交叉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136、137。
[0130]在中间部132b上形成有具有呈大致圆形的开口的开口部1321,该开口在安装于保持部22时供光路N通过。另外,中间部132b包括支承构件1324和支承构件1325,该支承构件1324在支承部131侧与单元保持部133的保持部分相邻设置,并支承施力构件136,并且限制物镜保持部135的移动,该支承构件1325设于与支承部131相反侧的侧面中的开口部1321附近的侧面,并支承施力构件137。
[0131]物镜保持部135包括预定的倍率的物镜135a、用于保持物镜135a并以沿向光路N的插卸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保持部135b以及通过插入物镜单元4而与该物镜单元4相抵接的抵接部135c。抵接部135c具有呈大致棒状的抵接构件1351。抵接构件1351沿与光路N平行的方向延伸,且一部分进入开口部1321内。物镜135a例如使用倍率比安装于物镜单元4的物镜41的倍率低的物镜。
[0132]另外,在保持部135b上设有带状构件1352,该带状构件1352相对于物镜135a设在与抵接部135c相反侧的位置,并呈大致带状。带状构件1352以长度方向与保持部135b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另外,带状构件135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单元保持部133的宽度大致相同。
[0133]施力构件136将设于中间部132b的支承构件1324与带状构件1352的一端部(支承部131侧的端部)连接起来。另外,施力构件137将设于中间部132b的支承构件1325与带状构件1352的另一端部连接起来。施力构件136、137配置为在物镜135a配置在光路N上的状态下,作用力最小,随着物镜135a自光路N远离,作用力变大。即,施力构件136、137对物镜保持部135向与光路N交叉的方向且朝向光路N的方向对物镜保持部135进行施力。另外,施力构件136、137例如通过使用螺旋弹簧来实现。
[0134]在将物镜单元4安装于单元安装部13b时,与实施方式I相同地使滑动部421b沿着引导槽1331a进行滑动而插入。此外,在物镜单元4未插入到光路N上的状态下,保持部135b抵接于支承构件1323,并成为物镜135a配置在光路N上的状态。
[0135]此时,通过插入物镜单元4,抵接构件1351与物镜保持部421的抵接面421c相抵接。之后,当继续插入物镜单元4时,物镜保持部135利用物镜单元4按压抵接构件1351,并向自光路N退避的方向移动。由此,物镜135a自光路N退避。
[0136]之后,当进一步继续插入时,物镜保持部421的缺口部421a与卡扣机构1332的滚珠1332a相卡合(参照图21、22)。在通过该卡合而停止的位置,物镜41的光轴与光路N —致。此时,保持部135b成为被施力构件136、137向光路N侧施力的状态。
[0137]另一方面,当取出物镜单元4时,通过使用者把持把持部422并向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抽出,从而解除缺口部421a与滚珠1332a之间的卡合状态。之后,当继续抽出时,能够从单元安装部13b中取出物镜单元4,能够将物镜单元4更换为保持有不同种类的物镜的物镜单元。此时,保持部135b在施力构件136、137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追随于物镜单元4的移动而向光路N侧移动,当抵接于支承构件1324时,物镜135a再次配置在光路N上。
[0138]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3,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地从载物台3的斜下方以插卸自如的方式安装用于保持物镜41的物镜单元4,因此能够相对于显微镜主体简单地拆装物镜。
[0139]另外,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3,由于预先以相对于光路N进退自如的方式配置与物镜41不同倍率的物镜135a,并通过插入物镜单元4来更换配置在光路N上的物镜,因此例如通过预先配置较高使用频率的物镜,能够仅通过物镜单元4的插卸来实现物镜的更换,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样本的观察。
[0140]另外,在观察活细胞时,有时在载物台3上配置有具有将温度保持恒定的功能的培养器。在普通的显微镜观察下,使用能够观察较广的视场的倍率较低的物镜,发现在样本S上想要观察的位置,之后,利用供给有浸镜油的倍率较高的物镜进行详细的观察,但是在以往的显微镜中,在从具有较广的视场的倍率较低的物镜切换为倍率较高的需要浸镜油的物镜时,由于配置有培养器,因此无法供给油。与此相对,在上述实施方式3的显微镜系统中,如果预先配置低倍率的物镜,则通过在利用低倍率的物镜进行观察之后,将供给有浸镜油的高倍率的物镜配置在光路N上,能够顺利地进行从低倍到高倍的观察。
[0141]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在物镜保持部421的抵接面421c上形成与抵接构件1351的形状相应的缺口形状。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抵接面421c与抵接构件1351滑动接触。
[0142]另外,上述实施方式3的物镜保持部135也能够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2的结构。此时,能够通过将中间部132a替换为中间部132b、并安装施力构件136、137来进行应用。
[0143]另外,取代上述实施方式3的物镜保持部135,也可以配置上述除油部45(吸油纸保持构件45a)。当在观察中使用供给有浸镜油的物镜41时,若取出物镜单元4,则除油部45配置在光路N上,能够自动地从培养皿100上去除浸镜油。
[0144]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实施方式3中,既可以是载物台3能够沿着光路N方向上下移动,也可以是在支承部131上设置驱动机构,而能够使中间部132、132a、132b沿着光路N方向上下移动。
[014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实施方式3中,以倒置型的显微镜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是正立型的显微镜系统,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具体地说,例如,通过使形成于引导槽1331a的燕尾槽与形成于物镜单元4的滑动部421b的凸部相嵌合来防止由重力引起的落下,从而能够进行应用。
[0146]上述实施方式I?实施方式3只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例子,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另外,本发明通过适当地组合各个实施方式、变形例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而能够形成各种发明。本发明能够根据规格等进行各种变形,而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实现其他各种实施方式,这根据上述记载是不言而喻的。
[0147]进一步的效果、变形例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进行导出。因此,本发明的更广范围的方式并不限定于像以上那样表示且描述的特定的详细且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而,不脱离由添加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定义的总括的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地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显微镜系统,其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用于根据至少来自样本的观察光形成图像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显微镜系统包括: 物镜单元,其具有物镜和基座部,该物镜用于取入上述观察光,该基座部呈大致带状,并在一端侧保持该物镜;以及 单元安装部,其保持于上述主体部,并且用于将上述基座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至少上述物镜的光轴与上述观察光的光路对齐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元安装部包括: 支承部,其固定于上述主体部; 中间部,其被上述支承部支承,并且沿与上述光路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形成有供该光路通过的开口部;以及 单元保持部,其保持于上述中间部,并以将上述物镜单元拆装自如的方式保持上述物镜单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元保持部包括: 引导部,其保持于上述中间部,并用于引导上述基座部的安装方向;以及 第I卡合部,其设于上述引导部,并与上述基座部相卡合; 上述基座部包括: 滑动部,其能够相对于上述引导部进行滑动;以及 第2卡合部,其与上述第I卡合部相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元保持部包括: 引导部,其保持于上述中间部,并用于引导上述基座部的安装方向; 保持部,其能够沿着上述引导部进行移动,并以将上述物镜单元拆装自如的方式保持上述物镜单元; 第I卡合部,其设于上述引导部,并与上述保持部相卡合;以及 第2卡合部,其设于上述保持部,并与上述第I卡合部相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部具有显示部,该显示部设于另一端侧的侧面,并用于显示该基座部所保持的上述物镜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元安装部还包括: 物镜保持部,其以相对于上述光路进退自如的方式保持于上述中间部,并且用于保持与上述物镜不同的第2物镜;以及 施力部件,其用于对上述物镜保持部向与上述光路交叉的方向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物镜单元具有像差校正部件,该像差校正部件包括: 校正环,其设于上述物镜,并通过使设于该物镜的内部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像差校正;以及 驱动源,其用于使上述校正环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像差校正部件还具有位置检测部件,该位置检测部件用于检测上述校正环的位置。
9.一种物镜单元,其被用于显微镜系统,该显微镜系统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用于根据至少来自样本的观察光形成图像的光学系统,且该显微镜系统包括安装部,该安装部保持于上述主体部,并且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至少取入观察光的物镜的光轴与上述观察光的光路对齐的位置,其特征在于,该物镜单元包括: 上述物镜;以及 基座部,其呈大致带状,并在一端侧保持上述物镜; 上述基座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安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物镜单元具有像差校正部件,该像差校正部件包括: 校正环,其设于上述物镜,并通过使设于该物镜的内部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像差校正;以及 驱动源,其用于使上述校正环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像差校正部件还具有位置检测部件,该位置检测部件用于检测上述校正环的位置。
12.—种显微镜主体,其被用于对来自样本的观察光进行成像的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显微镜主体包括: 光学系统,其用于至少根据上述观察光形成图像;以及 单元安装部,其用于将物镜单元的基座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物镜的光轴与上述观察光的光路对齐的位置,该物镜单元包括用于取入上述观察光的上述物镜和呈大致带状并在一端侧保持该物镜的上述基座部。
【文档编号】G02B21/00GK104297914SQ201410339336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8日
【发明者】上喜裕, 田岛铁也, 西胁大介, 樋口香织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