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和层厚管控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454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显影装置和层厚管控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和层厚管控部件。层厚管控部件包括对置部、管控部、侧壁部和多个肋部,每个肋部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从一端侧的侧壁部延伸到另一端侧的侧壁部。空间由侧壁部和肋部限定而形成。基本上没有设置在所述层厚管控部件的纵向方向分割空间的肋部。以及一种层厚管控部件。
【专利说明】显影装置和层厚管控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其中一体地形成有用于管控显影剂层厚的管控部的层厚管控部件设置成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周向表面相对,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层厚管控部件。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提高抗弯刚度而形成在层厚管控部件上的增强肋部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已经广泛地使用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通过在旋转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携带显影剂将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如图8所示,在普通的显影装置3E中,金属制的层厚管控部件73以在位置上可调节的方式固定在金属制的梁部件75上。当显影剂通过层厚管控部件73和显影剂承载部件70之间时,承载在显影剂承载部件70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受到管控。
[0003]当显影剂通过层厚管控部件73和显影剂承载部件70之间的对置部时,显影剂朝显影剂承载部件7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推压层厚管控部件73,因此存在层厚管控部件73在其中央部处朝下游侧挠曲,因而弯曲成弧形(弓形)形状的可能性。此外,当显影剂通过层厚管控部件73和显影剂承载部件70之间的对置部时,作为加压的反作用力,显影剂沿向外延伸的方向推压层厚管控部件73,因此存在层厚管控部件73在中央部处向外挠曲,因而弯曲成弧形形状的可能性。
[0004]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 2002-214886中,层厚管控部件本身经过压制加工,以具有沿层厚管控部件的纵向方向连续延伸的突出增强结构,从而确保抵抗指向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推压力以及用于使对置部向外侧延伸的推压力的足够抗弯刚度。
[0005]在JP-A 2012-247757中,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其中梁部件设置在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一对支撑部件之间,以便将显影剂承载部件和层厚管控部件装配到交换(更换)单元中。梁部件具有带高抗弯刚度的剖面形状,其两端部部分被支撑在这对支撑部件之间。如图8所示,金属制的层厚管控部件通过螺钉在其纵向方向的多个位置固定在梁部件上。
[0006]为了减少部件数量,提出了一种构造,其中使用单一材料一体地模制梁部件和层厚管控部件部分,以制备单个的层厚管控部件。如图10所示,提出了一种层厚管控部件,其中在层厚管控部件的与显影剂承载部件相对的对置表面处,设置用于管控显影剂的层厚的层厚管控部36,以及在与所述对置表面相反的表面处,设置格子状增强肋部(38和39)。为了节省层厚管控部件所用的材料,同时确保如上所述的抵抗来自显影剂的推压力的足够抗弯刚度,通过将沿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纵向增强肋部和沿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延伸的竖向增强肋部彼此结合,构成华夫格状增强结构。
[0007]然而,要制备这种层厚管控部件的原型,当重复进行实施100张片材的成像然后停止若干小时的循环的耐久试验时,会确认层厚管控部件在其中央部处逐渐挠曲因而永久变形成弯曲形状的现象。当使用原型进行扭曲的光学分析时,可确认这样一种现象,即在纵向增强肋部和竖向增强肋部彼此结合的部分处产生扭曲,并且这种扭曲随着加热和冷却的热循环的重复而逐渐增大。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随着加热冷却的热循环的重复,该显影装置的层厚管控部件在显影剂承载部件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不容易向外挠曲,能够沿着显影剂承载部件旋转轴线方向形成均匀的显影剂层厚。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包括: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和通过树脂材料一体模制的层厚管控部件,用于管控承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其中所述层厚管控部件包括: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周向表面对置的对置部;设置在对置部上以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突出的管控部,用于管控承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侧壁部,所述侧壁部以在与设置管控部的前侧相反的后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并且设置在所述层厚管控部件的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处;和多个肋部,该肋部以在所述后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每个肋部从一个端侧中的侧壁部延伸到另一端侧中的侧壁部,其中通过由所述侧壁部和所述肋部限定而在后侧形成一个空间,以及其中基本上没有提供相对于所述层厚管控部件的纵向方向分割所述空间的肋部。
[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包括: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和通过树脂材料一体模制的层厚管控部件,用于管控承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其中所述层厚管控部件包括: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周向表面对置的对置部;以朝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的管控部,用于管控承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和多个肋部,所述肋部以在后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每个肋部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从一个端侧延伸到另一端侧,其中在所述多个肋部当中,关于在与管控部对置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切线方向的几何惯性矩,占据总几何惯性矩30%以上的肋部设置成,除了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设置在端部部分处的肋部之外,基本上不与沿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肋部连接。
[0011]在考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成像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0013]图2是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0014]图3是显影套筒单元的透视图。
[0015]图4的(a)和(b)是实施例1中层厚管控部件的增强结构的说明图。
[0016]图5的(a)和(b)是实施例2中层厚管控部件的增强结构的说明图。
[0017]图6的(a)至(f)是实施例3中层厚管控部件的增强结构的说明图。
[0018]图7的(a)和(b)是实施例4中层厚管控部件的增强结构的说明图。
[0019]图8是安装了比较例I的显影装置的处理盒的剖面图。
[0020]图9的(a)和(b)是比较例2中层厚管控部件的增强结构的说明图。
[0021]图10是比较例2中管控肋的布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将参考附图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0023](成像装置)
[0024]图1是成像装置60的结构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60是串列式中间转印型全色打印机,其中成像部60Y、60M、60C和60Bk沿中间转印带61的下向表面布置。
[0025]在成像部60Y,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IY上,然后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在成像部60M,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IM上,然后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在成像部60C和60Bk,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分别形成在感光鼓IC和IBk上,然后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
[0026]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输送到二次转印部T2并且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分尚棍63将从记录材料盒62抽出的多张记录材料S —张一张地分尚,然后将记录材料S给送到对齐辊对65。对齐辊对65与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时同步地将记录材料S发送到二次转印部T2。其上二次转印有四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由定影装置9加压和加热,从而在记录材料S的表面上定影调色剂图像。
[0027](成像部)
[0028]成像部60Y、60M、60C和60Bk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除了显影装置3中使用的调色剂颜色彼此不同,分别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之外。在下文中,描述成像部60Bk,省略对其他成像部60Y、60M和60C的重复说明。
[0029]成像部60Bk包括处于感光鼓IBk外周的充电装置2、曝光装置68、显影装置3、转印辊4以及鼓清洁装置5。感光鼓IBk可通过在铝筒外周面形成感光层而制成,其以预定的处理速度旋转。
[0030]通过向充电辊施加形式为用交流电压偏置的负(极性)直流电压的震荡电压,充电装置2使感光鼓IBk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成负电位。曝光装置68通过旋转反射镜用激光束扫描感光鼓IBk的表面,从而在感光鼓IBk的表面上写入(形成)用于图像的静电图像,该激光束是通过对从相关颜色图像演算出的扫描线图像信号进行开关调制获得的。显影装置3通过将调色剂转印到感光鼓IBk上而将静电图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对应于因成像而从显影装置3中消耗的调色剂量的新调色剂量通过未示出的调色剂给送路径从调色剂盒605供给到显影装置3。
[0031]转印棍4按压中间转印带61,在感光鼓IBk和中间转印带61之间形成转印部。通过向转印辊4施加正的直流电压,承载在感光鼓IBk上的负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通过使清洁刮刀在感光鼓IBk的表面上滑动,鼓清洁装置5去除沉积在感光鼓IBk的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0032]中间转印带61围绕张紧辊6、也用作二次转印对置辊的驱动辊66以及拉伸辊7a和7b伸展并由它们支撑,并且通过驱动辊66驱动而沿箭头C方向旋转。二次转印辊67接触其内侧面被驱动辊66支撑的中间转印带61,以形成二次转印部T2。通过向二次转印辊67施加正的直流电压,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通过用清洁刮刀摩擦中间转印带61,带清洁装置8收集中间转印带61的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2所示,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显影套筒70承载显影剂,将感光鼓I上的静电图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该感光鼓是图像承载部件的一个示例。
[0035]如图3所示,显影套筒70在其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部部分由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的自由端侧的轴承部可旋转地支撑,该套筒轴承部件是支撑部件的一个示例。
[0036]层厚管控部件37在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被可动地支撑,使得其随着加热和冷却的热循环的伸缩不会在层厚管控部件37中产生弯矩。图2示出的显影容器30以可沿显影剂承载部件(旋转)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图3示出的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的定位轴13。
[0037]如图4的(a)所示,作为对置部的一个示例的基部表面37B从作为管控部的一个示例的层厚管控部36沿显影套筒70的运动方向延伸,并与显影套筒70的周向表面对置。层厚管控部件37具有至少一个肋,该肋布置成在基部表面37B的后侧突出,并在显影剂承载部件轴线方向上从一个端侧延伸到另一个端侧。层厚管控部件37通过在基部表面37B后侧用树脂材料一体地模制设在层厚管控部件的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部分处的侧壁部和肋部而制成。层厚管控部件37在其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轴线方向的端部部分处结合固定在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的基部侧的表面上。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支撑层厚管控部件37,使得层厚管控部件37在其两端部部分之间呈梁状延伸。
[0038]层厚管控部36管控要承载在显影套筒70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基部表面37B沿着层厚管控部36在与层厚管控部36交叉的方向上以与显影套筒70的周向表面对置的方式延伸。增强肋部38A设置成从基部表面37B的与布置层厚管控部36的表面(侧)相反的表面(侧)突出,使得增强肋部38A在基部表面37B处沿显影剂承载部件轴线方向从一端侧延伸到另一端侧。作为整流部的一个示例的显影剂整流部35是基部表面37B的显影剂承载部件对置表面。显影剂整流部35对层厚管控部36上游的显影剂进行整流。
[0039]如图4的(b)所示,对于增强肋部38A,除了层厚管控部件37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轴线方向的端部部分之外,基本上不形成在与基部表面37B和增强肋部38A连接的同时沿与显影剂承载部件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竖向地)延伸的竖向增强肋。
[0040]如图4的(a)所示,增强肋部38A是多个纵向增强肋部中距管控部具有最大高度的纵向增强肋部的一个示例。增强肋部38A是多个纵向增强肋部中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垂直于显影剂承载部件轴线方向的整个剖面上几何惯性矩占总几何惯性矩为30%以上的纵向增强肋部的示例。
[0041](处理盒)
[0042]如图1所示,成像部60Y、60M、60C和60Bk每一个可通过将除曝光装置68和转印辊4之外的各部分一体地装配到作为处理盒的一个单元中而构成,该单元是用于各个颜色中相关颜色的交换(更换)单元。成像部60Y、60M、60C和60Bk每一个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100的装置主组件框架上。转印辊4被合并到包括中间转印带61的中间转印单元中。处理盒可通过将包括显影装置3的成像部60Bk —体地装配到一个单元中而构成,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100上。
[0043]顺带地,根据一些成像装置,还存在将鼓清洁装置5设置为独立的交换单元的情况。也存在将鼓清洁装置5和充电装置设置为独立的交换单元、以及将感光鼓IBk和显影装置3设置为单个处理盒的情况。
[0044](显影装置)
[0045]图2是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3的结构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在显影装置3中,含有混合物形式的(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存储在显影容器30中。显影装置3使存储在显影容器30中的显影剂带电,然后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承载带电显影剂的同时,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IBk上的静电图像。
[0046]显影装置3在朝向感光鼓IBk的开口处包括显影套筒70。在显影套筒7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给送螺旋33和第二给送螺旋34。显影套筒70和第一、第二给送螺旋33、34通过与齿轮系相连而被一体地旋转驱动,该齿轮系设置在显影容器30外侧的相关的轴端处。
[0047]显影容器30由分隔壁30h划分为第一给送室31和第二给送室32。第一和第二给送室31和32通过分隔壁30h的开口彼此连通,该开口形成在分隔壁30h的纵向两端。第一给送螺旋33布置在第一给送室31中,第二给送螺旋34布置在第二给送室32中。通过驱动第一和第二给送螺旋33和34,通过分隔壁30h的开口输送显影剂,使得显影剂在第一和第二给送室31和32之间循环。在显影剂被第一和第二给送螺旋33和34搅拌的同时给送的处理中,显影剂中的载体和调色剂分别摩擦带电成正极性和负极性。
[0048]显影套筒70围绕磁体部71被可旋转地支撑,该磁体部由显影容器30不可旋转地支撑,并且显影套筒相对于圆周方向与第二给送螺旋34对置。第二给送螺旋34在给送第二给送室32中的显影剂的同时,将显影剂给送到显影套筒70。供给的显影剂通过磁体部71的磁力承载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并被沿箭头D方向给送。
[0049]磁体部71产生磁场,用于在旋转的显影套筒70表面上通过磁力承载显影剂。磁体部71的磁极相对于圆周方向以预定的相位位置固定且被不可旋转地支撑,因此相对于圆周方向以预定的相位固定形成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的磁极图案。在磁体部71周围,仅仅构成显影套筒70的外壳的套管72被可旋转地支撑。显影剂中的载体和调色剂由于在磁体部71的相关磁极位置处摩擦带电在沉积状态下以直立的链状承载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
[0050]显影套筒70沿其旋转方向以所列顺序与第二给送螺旋34、显影剂整流部35、层厚管控部36和感光鼓I对置。显影剂整流部35构成给送显影剂时的引导部。承载在沿箭头D方向旋转的显影套筒70上的显影剂通过显影剂整流部35,然后显影剂的层厚由层厚管控部36管控。在层厚管控部36的前面在由显影剂整流部35和显影套筒70限定的空间中形成显影剂滞留,从而使显影剂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密度均匀化。
[0051]层厚管控部件(套筒保持框架)37使层厚管控部36的自由端与显影套筒70的表面对置。因显影套筒70的磁场而直立的链状显影剂朝层厚管控部36给送。层厚管控部36的自由端表面和显影套筒70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设定在期望的范围,因此直立的链状显影剂通过经过层厚管控部36而形成均匀厚度的涂层。
[0052]彼此对置布置的显影套筒70和感光鼓I之间的对置距离通过抵接部12a和12b设定在预定值(300 μ m),该抵接部形成在用于支撑显影套筒70的支撑轴的套筒轴承部件Ila和llb(图3)上。显影套筒70和感光鼓I之间的对置距离被称为SD间隙。感光鼓I上的静电图像在超过SD间隙的高度通过摩擦感光鼓I的表面的磁链进行显影。显影套筒70的旋转方向D设定为与感光鼓I的旋转方向E相反的方向,但是也可以是在对置部处与感光鼓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
[0053](显影套筒单元)
[0054]图3是显影套筒单元4的透视图。图4的(a)和(b)是实施例1的层厚管控部件37的增强结构的说明图。图4的(a)是图2示出的显影装置3的层厚管控部Vd的示意性剖面图,其还示出了图3的剖面H,(b)是从图4(a)的箭头Vt方向来看的增强肋部的布置的说明图。
[0055]如图3所示,显影套筒单元10是通过将显影套筒70、显影轴承部件Ila和Ilb以及层厚管控部件37 —体地装配到一个单元而构成的交换单元。显影套筒单元10相对于显影容器30的姿势由一对设置在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上的定位轴13保持。
[0056]显影套筒70在其端部部分由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可旋转地支撑。从显影套筒70的末端突出的圆筒轴插入在与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接合的轴承(烧结轴承)中。层厚管控部件37布置在所述一对套筒轴承部件IIa和Ilb之间。套筒轴承部件IIa和Ilb固定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端部部分。层厚管控部件37在一个表面(侧)具有增强肋部38A、38B和38C,该表面(侧)与层厚管控部件37和显影套筒70对置的表面(侧)相反。层厚管控部件37是树脂材料形成的一体模制部件(元件),其构成保持显影套筒70的门型框架部件的一部分。
[0057]如图4的(a)所示,层厚管控部件37在具有基部厚度tl的基部表面(侧)37B和显影套筒70对置的一侧设置有层厚管控部36和显影剂整流部35。层厚管控部件37通过使用树脂材料一体地树脂模制。基部表面37B、层厚管控部36以及增强肋部38A、38B和38C一体地构成层厚管控部件37的形状。作为层厚管控部件37所用的树脂材料,可以选择具有相对高刚性的树脂材料,如PC+AS树脂材料或PC+ABS树脂材料。
[0058]在层厚管控部36和显影套筒70之间的最接近部处形成SB间隙。通过相对于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整体地移动层厚管控部件37的位置,可以调节SB间隙。例如,在通过TV摄像机等等确认保持SB间隙值落入期望范围的状态的同时,将层厚管控部件37固定在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上,因而整体装配到一个单元中。作为其固定方法,可以使用螺钉等等。然而,在层厚管控部件37和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期望的是选择诸如激光焊接或UV结合的固定方法。与螺钉等相比,激光焊接或UV接合能够将在各部件之间由于固定产生的扭曲程度抑制到较小的量。
[0059](增强肋部)
[0060]如图4(a)所示,考虑到负荷为了获得抵抗成像期间施加在层厚管控部件37上的负荷的刚性,在层厚管控部件37上增加特定的增强结构。
[0061]作为成像期间施加在层厚管控部36上的负荷,代表性的有沿作为显影剂给送方向和SB间隙G的切向的方向作用的力F1、和在显影剂穿过SB间隙G而经受层厚管控时沿层厚管控部36上的大致法线方向作用的力F2。
[0062]对于层厚管控部件37,为了确保抵抗力Fl的刚性,要设计在与力Fl方向基本上相同的方向上具有长度LI的基部表面37B的形状。此外,对于层厚管控部件37,为了确保抵抗力F2的刚性,要设计在与力F2方向基本上相同的方向上具有最大高度L2的增强肋部38A。
[006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的(b)所示,对于层厚管控部件37,仅布置增强肋部38A、38B和38C。抵抗如图4的(a)所示的力F2的支配性几何惯性矩的具有高度L2的增强肋部38A布置成连接如图4(b)所示的设置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端部部分的壁肋40,使得在壁肋40和基部表面37B之间构成箱形形状。利用该箱形形状的增强效果,将力Fl和F2导致的层厚管控部件37的挠曲(弯曲)程度抑制到期望的值以下,即使层厚管控部件37是树脂模制的部件。也就是说,通过壁肋40和增强肋部38A至38C的限定而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后侧形成箱形空间。由壁肋40和增强肋部38A至38C限定的箱形空间相对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短方向(高度方向)被分成多个部分,但是被构造成相对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长方向(纵向方向)不被分割。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相对于纵向方向不分割箱形空间,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后侧基本上不形成沿与显影套筒的轴线方向交叉延伸的肋。
[0064](实施例1的效果)
[0065]如图4的(b)所示,在实施例1中,除了壁肋40夕卜,在中间部分根本不形成与增强肋部38A、38B和38C交叉的增强肋部(竖向肋)。因此,层厚管控部件37抵抗在刚模制之后的热收缩以及在成像装置60 (图1)的操作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波动的情况下的伸缩的翘曲程度变小。
[0066]在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中,没有布置与增强肋部38A、38B和38C交叉的增强肋部,因此相对于增强肋部38A、38B和38C,没有由于在中间部处与增强肋部38A、38B和38C交叉的增强肋部的约束随着温度变化产生热变形的地方。因此,没有发生这样问题的余地:在相对于增强肋部38A、38B和38C的纵向方向在中间部处产生局部热变形而使整个层厚管控部件37挠曲(弯曲)。在层厚管控部件37中产生的热应力的局部差异不容易发生,因此随着温度升高,层厚管控部件37在箭头K方向基本上均匀地移位。
[0067]在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中,将销从显影容器侧插入到图3示出的筒状定位轴13中,使得层厚管控部件37可沿销移动。显影装置设计成使得层厚管控部件37在图4(b)示出的箭头K方向的伸缩被显影套筒单元10和显影容器30(图2)之间的相关空间吸收。因此,随着加热和冷却的热循环,层厚管控部件37容易伸缩,由此不会与显影容器干涉以及不会导致层厚管控部件37的屈曲现象。即使当操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明显地改变时,也不会产生诸如各部件之间的接触的麻烦。
[0068]在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中,通过优化管控部的布置,减小包括层厚管控部和显影剂整流部的层厚管控部件的伸直与翘曲的影响。通过设置仅具有增强肋部38A、38B和38C的层厚管控部件37,即使在包括由于力Fl和F2导致的挠曲(弯曲)和由于热变形导致的翘曲时,也能够将层厚管控部36的笔直度抑制到20-30 μ m以下。结果,即使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形状随着温度而改变的处理中,也能够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稳定地实现均匀的显影剂涂布量。在显影装置3的整个致动和温度升高过程中,能够抑制承载在显影套筒70上的显影剂的纵向层厚分布的变化。结果,也能够抵抗从显影剂接受的负荷和操作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稳定地保持图像密度。能够在屏幕上输出变化不大的稳定的图像密度。
[0069]在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中,层厚管控部36与层厚管控部件37—体地装配,因此显影套筒单元10能够小尺寸地构造,使得小型化的显影装置单元10能够有助于显影装置3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实现廉价但具有高精度和高刚性的层厚管控部件,从而提供能够得到稳定的显影的图像密度的显影装置。显影剂整流部35和层厚管控部36与层厚管控部件37一体形成具有的优点是,在抵抗上述力Fl和F2的抗弯刚度方面,可以容易地确保大的几何惯性矩。
[0070]在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中,通过在树脂模制工艺中使用廉价的材料,能够以廉价的处理方法制造层厚管控部36和显影剂整流部35。能够实现廉价但具有高精度和高刚性的显影剂层厚管控结构。通过用树脂材料替代用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材料,可以实现部件重量和成本的降低。树脂材料在模制工艺中具有高的灵活性,因此即使树脂材料具有低的刚性,也能够通过组合地使用肋来提高刚性,同时抑制因热变形导致的翘曲和挠曲。
[0071]在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中,作为基部部件的层厚管控部件37—体地形成有显影剂整流部35和层厚管控部36,从而不需要在装配后调节SB间隙。简化了在传统显影装置中执行的麻烦的SB间隙调节操作。
[0072]在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中,层厚管控部36与层厚管控部件37—体地形成,因此能够避免在用螺钉紧固固定显影刮刀时产生金属粉末。作为用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材料,可以使用树脂材料,能够显著地减小显影剂中夹杂金属粉末的比例。
[0073]<实施例2>
[0074]图5的(a)和(b)是实施例2的层厚管控部件的增强结构的说明图。图5的(a)示出了图3的剖面H,(b)是从图5的(a)的箭头Vt来看的增强肋部的布置的说明图。除了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每个纵向端部部分没有壁肋之外,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使用方式相同。因此,图5中实施例1和2共用的构成元件用图4和5共用的参考数字或符号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0075]如图5的(a)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地,对于本实施例的层厚管控部件37,力Fl和F2被假定为施加在层厚管控部件37上的负荷。此外,通过层厚管控部件37的剖面长度LI确保抵抗力Fl的抗弯刚度,通过层厚管控部件37的剖面长度L3 ( = L2+tl)确保抵抗力F2的抗弯刚度。
[0076]如图5的(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管控部件37仅具有沿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增强肋部38A、38B和38C,没有沿显影套筒70的旋转方向延伸的增强肋部。具有高度L2的增强肋部38A在抵抗力F2的几何惯性矩上起主要作用。增强肋部38A从层厚管控部件37接触套筒轴承部件Ila的位置到层厚管控部件37接触套筒轴承部件Ilb的位置连续地具有相同的面积和形状。在从套筒轴承部件Ila到套筒轴承部件Ilb的中途部分,根本没有设置与增强肋部38A交叉的增强肋部(竖向肋)。
[0077]在本实施例中,甚至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端部部分都没有设置壁肋40(图4的(b))。然而,即使在没有使用壁肋40时,在图3示出的组装状态下,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是等效于壁肋40的部件,因此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基本上相同的强度和抗弯性。如图5的(b)所示,通过布置增强肋部38A、38B和38C作为层厚管控部件37的一部分,即使除了因力Fl和F2引起的挠曲外,还包括因热变形引起的翘曲时,也可以将层厚管控部36的笔直度抑制到20-30 μ m以下。
[0078]在没有壁肋40的情况下,层厚管控部件37和每一个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因此作为固定方法,与将对置表面彼此结合的固定方法相比,例如激光焊接、UV结合等方法是合适的。此外,从固定强度的观点来看,激光焊接或UV结合是优异的。
[0079](实施例2的效果)
[0080]在实施例2的显影装置中,即使在层厚管控部件37是树脂模制的产品时,也能够将力Fl和F2导致的挠曲程度抑制到期望的值以下。结果,能够得到稳定的图像密度。层厚管控部和显影剂整流部能够通过廉价的树脂模制工艺实现。此外,简化了在传统刮刀部件中执行的麻烦的调节操作,能够减小金属粉末导致的图像缺陷的因素。
[0081]〈实施例3>
[0082]在图6中,(a)至(f)是示出了实施例3的层厚管控部件的增强结构的说明图。图6的(a)至(f)每个都是对应于图4的(b)中虚线圈出区域的区域的放大图。图6的(a)和(b)是仅仅壁肋与纵向肋连接的示例。图6的(c)、(d)、(e)和(f)是竖向肋基本上不与纵向肋连接的示例。
[0083]除了层厚管控部件37具有竖向肋之外,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使用方式相同。因此,图6中实施例1和3共用的构成元件用图4和6共用的参考数字或符号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0084]图6的(a)至(f)中每一个示例都是增强肋部的布置示例,所述增强肋部能够减小热应力分布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局部差异程度的产生。在任一示例中,通过试验确认,即使在包括因力Fl和F2引起的挠曲和因热变形引起的翘曲时,也能够实现20-30 μ m以下的平直度。
[0085]在实施例3中,在除对应于图4(b)中虚线圈出区域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轴线方向的任何剖面中,与图4(a)相同地形成直线形状。层厚管控部件37相对于作为对称轴线的纵向中心线具有双向对称形状。
[0086]在图6的(a)示出的实施例3-1中,增强肋部38A、38B和38C设置成在设置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纵向末端的壁肋40之间遍及地延伸。在设置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纵向末端的壁肋40之间的中途部分,根本没有设置与增强肋部38A交叉的其他肋部。
[0087]壁肋40是布置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纵向端部部分的竖向肋,因此大体有助于增强肋部38A的刚性提高,但是不会导致层厚管控部件37随着加热和冷却的热循环的翘曲变形。除了大体有助于增强肋部38A的刚性提高的效果之外,壁肋40还可以有效地确保层厚管控部件37和每一个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之间的结合面积。
[0088]在图6的(b)示出的实施例3-2中,仅增强肋部38A设置成在设置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纵向末端的壁肋40之间遍及地延伸。在设置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末端的壁肋40之间的中途部分,根本不设置与增强肋部38A交叉的其他肋部。关于抵抗图4的(a)示出的力F2引起的弯曲力的刚性,具有最大高度L2的增强肋部38A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显影装置的致动和温度升高过程中,如果层厚管控部件37的弯曲量在允许值以下,则仅设置增强肋部38A就足够了。
[0089]在图6的(C)示出的实施例3-3中,竖向肋80和81相对于显影剂给送方向形成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外侧面,该竖向肋不与具有最大高度L2的增强肋部38A交叉。因此,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中途部分根本不设置与增强肋部38a交叉的肋。
[0090]然而,竖向肋80和81定位成距离层厚管控部件37的每个末端朝中央侧Imm以上,因此如果竖向肋80和81与增强肋部38A连接,则本实施例是基本上设置了竖向增强肋的一个示例。当基本上设置了与对置部和纵向增强肋连接的竖向增强肋时,并不优选的是随着加热和冷却的热循环会产生层厚管控部件37的翘曲变形。
[0091]在图6的(d)示出的实施例3-4中,竖向肋82相对于显影剂给送方向形成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外侧面,该竖向肋与纵向增强肋部38A交叉。然而,与具有厚度t2的增强肋部38A相比,竖向肋82具有足够薄的厚度t3,因此当操作环境(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竖向肋82几乎不会有助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局部热应力分布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差。足够薄的厚度是指面积比为25%以下的关系,例如t3为0.5mm, t2为2.0mm。
[0092]即使在竖向肋82与增强肋部38A连接时,由于竖向肋82较薄且不会有助于增强肋部38A的刚性提高,因此如上所述地竖向肋82能够被认为基本上未被连接。
[0093]在图6的(e)示出的实施例3-5中,竖向肋83相对于显影剂给送方向形成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外侧面,该竖向肋与纵向增强肋部38A交叉。然而,与具有厚度t2的增强肋部38A相比,竖向肋83的厚度从具有厚度t5(几乎等于t2)的基部逐渐减小,并在厚度为t4的薄端部部分与增强肋部38A连接。在连接部处,与厚度t2相比,厚度t4足够薄,因而导致增强肋部38A和竖向肋83之间的剖面面积差相当大。因此,随着温度变化,在增强肋部38A几乎不会发生热变形。足够薄的厚度是指面积比为25%以下的关系,例如t4为0.5mm,t2 为 2.0mm。
[0094]即使在竖向肋83与增强肋部38A连接时,增强肋部38A和竖向肋83之间的连接面积小,不会有助于增强肋部38A的刚性提高,因此竖向肋83能够被认为基本上未被连接。
[0095]在图6的(f)示出的实施例3-6中,层厚管控部件37仅具有与壁肋40交叉并连接的增强肋部38A。在设置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端部部分的壁肋40之间的中途部分,根本不设置与增强肋部38A交叉的其他肋。每个壁肋40具有2mm的厚度,与增强肋部38A的厚度相等,因此存在作为与增强肋部38A连接的竖向肋的每个壁肋40成为问题的可能性。然而,当层厚管控部件37的原型为增强肋部38A和每个壁肋40之间的间隙是Imm时,在显影装置的致动和温度升高过程中,可以确认,层厚管控部件37的挠曲量是作为允许值的20-30 μ m以下。因此,如果壁肋40和增强肋部38A之间的间隙是增强肋部38A的厚度的50%以下,则壁肋40能够被认为基本上未与增强肋部38A连接。
[0096]在竖向肋与增强肋部38A连接并有助于增强肋部38A的刚性提高的情况下,当竖向肋形成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每个端部部分处时,随着加热和冷却的热循环不会在层厚管控部件37产生严重的翘曲变形。每个端部部分限定在距离增强肋部38A的相关纵向末端Imm的范围。与增强肋部38A的每个纵向末端相距超过Imm的竖向肋限定为纵向增强肋。
[0097]顺带地,壁肋40和增强肋部38A之间的间隙能够用作在将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与层厚管控部件37彼此接合时的粘合剂所用的填充空间或余隙空间。
[0098]如上所述地,在竖向肋的厚度t4远薄于增强肋部38A的厚度t2且竖向肋与增强肋部38A连接的情况下,层厚管控部件37不能抵抗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使层厚管控部件37相对于纵向方向伸缩的力。因此,在与竖向肋连接的连接部处,增强肋部38A不容易导致热变形或局部热应力分布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差。结果,如图4的(b)所示,可以理解,层厚管控部件37只在箭头K方向导致移位,对显影剂整流部35和层厚管控部36的影响变得非常小。
[0099](实施例3的效果)
[0100]在实施例3的显影装置中,尽管设置了对增强肋部38A的刚性提高没有帮助的竖向肋,但是没有设置对刚性提高有帮助的竖向肋,因此在致动显影装置期间的温度变化的过程中,不容易在层厚管控部件37上产生热变形和翘曲。
[0101]〈实施例4>
[0102]图7的(a)和(b)是实施例4的层厚管控部件的增强结构的说明图。图7的(a)示出了图7(b)中的剖面J,(b)是显影套筒单元的透视图。除了层厚管控部件37的后部形成为块形形状且不具有增强肋部之外,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使用方式相同。因此,图7中实施例1和4共用的构成元件用图4和7共用的参考数字或符号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0103]如图7的(a)所示,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层厚管控部件37,与实施例1 一样,力Fl和F2被假定为施加在层厚管控部件37上的负荷。此外,通过层厚管控部件37的剖面长度LI确保抵抗力Fl的抗弯刚度,通过层厚管控部件37的剖面长度L3确保抵抗力F2的抗弯刚度。
[0104]然而,层厚管控部件37的形状为使得如图7(a)所示,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任意剖面中没有中空部。层厚管控部件37的形状使得相同的剖面形状在纵向方向的整个区域连续延伸。层厚管控部件37的形状可通过使用树脂材料的发泡模制工艺、使用金属材料如铝的拉拔工艺或挤出工艺实现。顺带地,如图7的(b)所示,层厚管控部件37局部地具有一种形状,例如用于用螺钉进行紧固的孔或用于在每个端部部分处将结合表面定位至套筒轴承部件Ila和Ilb的定位用凸耳。
[0105](实施例4的效果)
[0106]在实施例4的显影装置中,随着操作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的层厚管控部件37的热应力分布变得均匀。此外,可充分地确保层厚管控部件37的几何惯性矩,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抵抗力Fl和F2的抗弯刚度。因此,即使在包括因力Fl和F2引起的挠曲量以及因热变形引起的翘曲量时,也能够将层厚管控部36的笔直度变化抑制到20-30 μ m以下。结果,能够实现可提供稳定的图像密度的显影装置。
[0107]〈实施例5>
[0108]本发明也能够在其他实施例中实施,其中用可替换的构成元件替代上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或所有构成元件,只要一体地形成有层厚管控部的层厚管控部件被增强肋增强。当显影装置和处理盒包括一体地形成有层厚管控部的调色剂管控部件时,能够实施实施例1至4。当成像装置包括这种显影装置或处理盒时,不论是单色机械(成像装置)还是彩色机械(成像装置),都能够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0109]能够不考虑单鼓式和串列式之间差异以及中间转印式和记录材料给送部件式之间的差异地实施成像装置。也能够不考虑图像承载部件的数量、图像承载部件的充电类型、静电图像形成方式、转印类型等等地实施成像装置。
[0110]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仅描述了与调色剂图像形成和转印相关的主要部分,但是通过增加必要的设备、装置和壳体结构,本发明能够在具有各种用途的成像装置如打印机、各种印刷机械、复印机、传真机以及多功能机中实施。
[0111]实施例1至4的效果不限于针对树脂材料的那些效果,甚至在通过使用金属材料的模制工艺(如压铸)形成层厚管控部件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获得这些效果。
[0112]在实施例1至4中,显影装置的情况被作为示例描述,但是在与感光鼓等一体地装配于交换单元中且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上的处理盒中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至4相同的效果。
[0113]〈比较例1>
[0114]图8是安装了比较例I的显影装置3E的处理盒的剖面图。如图8所示,构成显影套筒70的外壳的套管72可相对显影容器30旋转。设置在套管72内部的磁体71在其磁极相对于圆周方向以预定相位固定的状态下相对于显影容器30被不可旋转地支撑。
[0115]层厚管控部件(刮刀)73设置成其自由端与显影套筒70的表面对置,SB间隙G不在期望的范围中。层厚管控部件73需要具有非磁性和高刚性,因此通常使用由不锈钢构成的金属板部件。承载在显影套筒70上的直立链状显影剂通过SB间隙G,从而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显影剂涂层。
[0116]在比较例I的显影装置3E中,层厚管控部件73通过调节螺钉74固定在基部部件75中,该基部部件也兼用作显影剂整流部件。SB间隙G需要显示出在纵向方向(垂直于显影剂给送方向)的均匀分布。因此,在比较例I的显影装置3E中,在调节螺钉74的松状态下,移动层厚管控部件73使得其自由端和显影套筒70彼此对置的SB间隙G落入期望的范围,然后将调节螺钉74紧固在基部部件75上。
[0117]在比较例I的显影装置3E中,层厚管控部件73设置成与基部部件75分开的部件,因此需要在多个调节螺钉74在多个位置被紧固的情况下还考虑移位量的同时,调节层厚管控部件73的位置。因此,需要反复试验(试错)操作,从而存在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0118]〈比较例2>
[0119]图9的(a)和(b)是比较例2的层厚管控部件37的增强结构的说明图。图10是比较例2的增强肋的布置的说明图。
[0120]如图9的(a)所示,在比较例2中,通过使用树脂材料,层厚管控部件37设有作为一个单元的增强肋部38和多个竖向肋39,从而确保期望的刚性,其中每个增强肋部沿纵向方向连续延伸。比较例2的层厚管控部件37设有布置在与沿箭头D方向旋转的显影套筒70对置的表面处的显影剂整流部35和层厚管控部36。如图10所示,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与形成层厚管控部36的表面(侧)相反的表面(侧)上,形成三个增强肋部38和与增强肋部38交叉的四个竖向肋39,每个增强肋部沿纵向方向连续延伸。
[0121]在树脂材料的情况下,模制工艺时的散热和翘曲是一个问题。图9的(b)是从图9的(a)示出的箭头Vf方向来看的层厚管控部件37的说明图。如图9的(b)所示,在比较例(2)中,会产生层厚管控部件37的不合适的笔直度。层厚管控部件37仅在与竖向肋39对置的部分处由于模制之后的收缩而产生小的凹部N,因此要涂布到显影套筒70上的显影剂90的量以跟随SB间隙的凹部的形式到处波动。
[0122]在树脂材料的情况下,随着操作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波动的移位是一个问题。如图10中虚线所示地,在比较例2中,存在层厚管控部件37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翘曲的问题。关于层厚管控部件37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的伸缩移位,由于存在竖向肋39,因此在层厚管控部件37中产生高的局部热应力分布。结果,在层厚管控部36的表面和与该表面相反的、布置增强肋部38的布置表面之间产生移位差。结果,随着如箭头M指示的翘曲产生移位,使得SB间隙在纵向方向变得不均匀。
[0123]当SB间隙在纵向方向变得不均匀时,承载在显影套筒70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变化,导致图像密度不均匀。为了不产生总体上的图像密度不均匀,层厚管控部36的笔直度和翘曲需要为20-30 μ m以下的水平。因此,甚至因增强肋部38和竖向肋39的布置导致的轻微收缩都会不利地影响图像密度均匀性。
[0124]此外,随着模制工艺而引起的散热和翘曲以及随着操作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波动而引起的移位随着增强肋部的布置而差别很大。因此,当通过随机布置增强肋部38和竖向肋39解决仅刚性方面的问题时,存在削弱均匀地管控显影剂层厚的功能的可能性。
[0125](几何惯性矩)
[0126]如图4的(a)所示,在实施例1至4中,层厚管控部件37在垂直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剖面中相对于力F2方向的几何惯性矩构成层厚管控部件37抵抗力F2的抗弯刚度。
[0127]增强肋部38设置成用于确保抵抗在SB间隙(层厚管控部36和显影套筒70之间的最小间隙)处作用的显影剂压力(力F2)的必需刚性。
[0128]如图4的(a)所示,定义了在SB间隙处关于显影套筒70的切线方向的坐标轴T和关于显影套筒70的法线方向的坐标轴N。在这种情况下,在层厚管控部件37的整个剖面中层厚管控部件37的抵抗力F2的几何惯性矩是基部表面37B、层厚管控部件37以及增强肋部38A、38B和38C关于坐标轴T的几何惯性矩的各分量的总和。
[0129]此外,中央增强肋部38A比侧面增强肋部38B和38C高,因此其部分几何惯性矩相对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整个剖面的几何惯性矩的比例超过30%。因此,如图10所示,在增强肋部39与增强肋部38A连接的情况下,当层厚管控部件37反复地经受加热和冷却循环时,因如图10的虚线指示的翘曲导致层厚管控部件37永久变形。
[0130]如图4的(a)所示,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方向侧面增强肋部38B和38C的高度小,因此其部分几何惯性矩相对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整个剖面的几何惯性矩的比例为低于30%。因此,如图6的(c)、(d)和(e)所示,即使在增强肋部39与增强肋部38B和38C连接时,层厚管控部件37也不会因翘曲产生永久变形。
[0131]然而,如果侧面增强肋部38B和38C具有与中央增强肋部38A相同的高度,则其部分几何惯性矩相对于层厚管控部件37的整个(竖直)剖面的几何惯性矩的比例达到60%,因而超过了 30%。因此,如图6的(c)、(d)和(e)所示,当增强肋部39与增强肋部38B和38C连接时,由于热变形的影响,层厚管控部件37因翘曲导致永久变形。
[0132]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基本上不会有在纵向增强肋部,即在竖向增强肋部与纵向增强肋部连接的部分中产生变形的地方,因此即使在加热和冷却的热循环重复时也不会逐渐增大纵向增强肋部的部分变形。随着层厚管控部件经受的加热冷却的热循环的重复,基本上不会出现挠曲(弯曲),使得在竖向增强肋部与纵向增强肋部连接的部分处的变形逐渐增大而削弱整个层厚管控部件的功能。
[0133]术语“基本上”包括变形不因加热和冷却的热循环的重复而增大的情况。此外,即使在变形逐渐增大时,也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增大速度不会达到一个速度,在该速度下增大的变形导致整个层厚管控部件挠曲使得至少在显影装置的耐久寿命周期在显影剂的调色剂管控方面引起不便。基本上不形成竖向增强肋部的情况是指竖向增强肋部与纵向增强肋部连接或不连接的情况,连接位置和连接面积不会达到在显影装置的耐久寿命周期在显影剂的层厚管控方面引起不便的程度。
[0134]因此,随着加热和冷却的热循环的重复,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层厚管控部件的中央部不容易向外挠曲(弯曲),从而能够沿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显影剂层。
[0135]尽管已经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本申请意欲覆盖落入改进目的或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类修改或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和 通过树脂材料一体模制的层厚管控部件,用于管控承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 其中所述层厚管控部件包括: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周向表面对置的对置部;设置在对置部上以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突出的管控部,用于管控承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侧壁部,所述侧壁部以在与设置管控部的前侧相反的后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并且设置在所述层厚管控部件的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处;和多个肋部,该肋部以在所述后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每个肋部从一个端侧中的侧壁部延伸到另一端侧中的侧壁部, 其中通过由所述侧壁部和所述肋部限定而在后侧形成一个空间,以及 其中基本上没有提供相对于所述层厚管控部件的纵向方向分割所述空间的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还包括支撑部,用于关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相对于装置主组件可动地支撑所述层厚管控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每个侧壁部形成在距离所述层厚管控部件的相关末端Im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仅在对应于相关的两个相邻肋部之间的间隔的区域中形成管控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对置部包括用于对管控部上游的显影剂进行整流的整流部。
6.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和 通过树脂材料一体模制的层厚管控部件,用于管控承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 其中所述层厚管控部件包括: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周向表面对置的对置部;以朝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的管控部,用于管控承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和多个肋部,所述肋部以在后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每个肋部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从一个端侧延伸到另一端侧, 其中在所述多个肋部当中,关于在与管控部对置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切线方向的几何惯性矩,占据总几何惯性矩30%以上的肋部设置成,除了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设置在端部部分处的肋部之外,基本上不与沿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肋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还包括支撑部,用于关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相对于装置主组件可动地支撑所述层厚管控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每个端部部分是距离所述层厚管控部件的相关末端Imm的范围内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仅在对应于相关的两个相邻肋部之间的间隔的区域中形成所述管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对置部包括用于对管控部上游的显影剂进行整流的整流部。
11.一种层厚管控部件,通过树脂材料一体模制,用于管控承载在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所述层厚管控部件包括: 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周向表面对置的对置部; 以朝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的管控部,用于管控承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 侧壁部,以在与设置管控部的前侧相反的后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并且设置在所述层厚管控部件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部分处;和 多个肋部,所述肋部以在后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每个肋部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从一个端侧延伸到另一端侧, 其中通过由所述侧壁部和所述肋部限定而在后侧形成一个空间,以及 其中基本上没有提供相对于所述层厚管控部件的纵向方向分割所述空间的肋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厚管控部件,其中每个侧壁部形成在距离所述层厚管控部件的相关末端Imm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厚管控部件,其中仅在对应于相关的两个相邻肋部之间的间隔的区域中形成所述管控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厚管控部件,其中对置部包括用于对管控部上游的显影剂进行整流的整流部。
15.一种层厚管控部件,通过树脂材料一体模制,用于管控承载在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所述层厚管控部件包括: 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周向表面对置的对置部; 以朝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的管控部,用于管控承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和 多个肋部,所述肋部以在后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对置部上,每个肋部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从一个端侧的侧壁部延伸到另一端侧的侧壁部,以及 其中在所述多个肋部当中,关于在与管控部对置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切线方向的几何惯性矩,占据总几何惯性矩30%以上的肋部设置成,除了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设置在端部部分处的肋部之外,基本上不与沿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肋部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层厚管控部件,其中每个端部部分是距离所述层厚管控部件的相关末端Imm的范围内的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层厚管控部件,其中仅在对应于相关的两个相邻肋部之间的间隔的区域中形成所述管控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层厚管控部件,其中对置部包括用于对管控部上游的显影剂进行整流的整流部。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4345607SQ201410389902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9日
【发明者】安本武士, 金井大, 渡边康一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