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2386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提高显示面板的光转换效率。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彩膜基板上设置有量子点激发层;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液晶层之间设置有上偏光层,所述阵列基板的非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面上设置有下偏光层,所述上偏光层用于使所述下偏光层透过的线偏振光继续以线偏振光的状态到达所述量子点激发层。
【专利说明】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量子点(Quantum Dots,QD),又可以称为纳米晶,量子点是一种由I1-VI族或II1-V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量子点的粒径一般介于1?20nm之间,由于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受激后可以发射荧光。量子点的发射光谱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大小来控制,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和它的化学组成可以使其发射光谱覆盖整个可见光区。以碲化镉(Cadmium Telluride, CdTe)量子点为例,当它的粒径从2.5nm生长到4.0nm时,它们的发射波长可以从510nm红移到660nm。
[0003]量子点具有很高的光转换效率,可以大幅提高光的利用率,但是现有技术中量子点未有效的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中。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光转换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彩膜基板上设置有量子点激发层;
[0007]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液晶层之间设置有上偏光层,所述阵列基板的非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面上设置有下偏光层,所述上偏光层用于使所述下偏光层透过的线偏振光继续以线偏振光的状态到达所述量子点激发层。
[000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所述上偏光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液晶层之间,背光被所述下偏光层起偏后首先到达所述上偏光层,被所述上偏光层检偏后到达所述量子点激发层,所述量子点激发层被该线偏振光激发并发出散射的光,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转换效率。
[0009]优选的,所述上偏光层和所述下偏光层的吸收轴正交,所述显示面板的初始显示模式为常黑模式;或者,所述上偏光层和所述下偏光层的吸收轴平行,所述显示面板的初始显示模式为常白模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提供常黑态和常白态的显示模式。
[0010]优选的,所述上偏光层和所述下偏光层为分别涂覆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偏光膜,或者分别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偏光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偏光层的所述下偏光层可以为固定设置于相应基板上的膜层,也可以为可调整的偏光片,提高显示面板的兼容性。
[0011]优选的,所述量子点激发层包括间隔排列的与红色亚像素对应的红色量子点膜、与绿色亚像素对应的绿色量子点膜、以及与蓝色亚像素对应的透明膜,所述红色量子点膜和所述绿色量子点膜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蓝色滤光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包括红色量子点膜、绿色量子点膜和透明膜的所述量子点激发层代替色阻,实现光转换效率的提高;同时,所述蓝色滤光层可以对透过所述红色量子点膜和所述绿色量子点膜的光进行过滤,防止显示面板出现混色。
[0012]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取向层和黑矩阵,所述取向层设置于所述上偏光片与所述液晶层之间、及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所述液晶层提供取向,并利用黑矩阵减少各量子点膜之间的混色。
[0013]优选的,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上偏光层和所述量子点激发层之间;或者,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量子点激发层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或者,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与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所述取向层之间。
[0014]优选的,所述红色量子点膜为红色量子点颗粒混合光刻胶组成,所述绿色量子点膜为绿色量子点颗粒混合光刻胶混合组成,所述红色量子点颗粒和所述绿色量子点颗粒的直径范围为2?6微米;所述透明膜为透明有机物掺杂散射粒子组成,所述散射粒子的直径范围为2?10纳米。
[0015]优选的,所述红色量子点颗粒和所述绿色量子点颗粒为CdTe颗粒或CdSe颗粒。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将所述上偏光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液晶层之间,背光被所述下偏光层起偏后首先到达所述上偏光层,被所述上偏光层检偏后到达所述量子点激发层,所述量子点激发层实现色阻的功能同时,被该线偏振光激发并发出散射的光,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转换效率。
[00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018]优选的,所述背光模组为蓝光背光模组。
[00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将所述上偏光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液晶层之间,背光被所述下偏光层起偏后首先到达所述上偏光层,被所述上偏光层检偏后到达所述量子点激发层,所述量子点激发层实现色阻的功能同时,被该线偏振光激发并发出散射的光,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转换效率;进一步的,背光模组可以提供蓝色背光,从而配合显示面板的量子点膜,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转换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注意的是,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2、及设置于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
[0026]彩模基板2上设置有量子点激发层4,彩膜基板2和液晶层3之间设置有上偏光层6,阵列基板1的非邻近液晶层3的一面上设置有下偏光层7,上偏光层6用于使下偏光层7透过的线偏振光继续以线偏振光的状态到达量子点激发层4。需要说明的是,上偏光层6须设置于彩膜基板2和液晶层3之间,即上偏光层6在背光至显示面板出射的光路中,位于量子点激发层4之前,其原因在于:上偏光层6在背光至显示面板出射的光路中,位于量子点激发层4之后,则显示面板显示过程中,下偏光层7对背光起偏得到线偏振光,若该线偏振光在不经过上偏光层6的情况下到达量子点激发层4,会被量子点激发层散射形成椭圆偏振光,该椭圆偏振光到达上偏光层6后会被阻挡,造成显示面板100不能显示,因此上偏光层6在背光至显示面板出射的光路中,必须位于量子点激发层4之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上偏光层6设置于彩膜基板2和液晶层3之间,背光被下偏光层7起偏后首先到达上偏光层6,被上偏光层6检偏后到达量子点激发层4,量子点激发层4被该线偏振光激发并发出散射的光,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转换效率。
[0027]在本实施例中,量子点激发层4包括间隔排列的与红色亚像素对应的红色量子点膜41、与绿色亚像素对应的绿色量子点膜42、及与蓝色亚像素对应的透明膜43,红色量子点膜41和绿色量子点膜42与彩膜基板2之间设置有蓝色滤光层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红色量子点膜41、绿色量子点膜42和透明膜43组合的量子点激发层4作为色阻,红色量子点膜41可以透过红色光,绿色量子点膜42可以透过绿色光,透明膜43在背光为蓝色光时,透过蓝色光;当然,由于红色量子点膜41和绿色量子点膜42可能透过部分蓝色光,因此需要蓝色滤光层5对透过红色量子点膜41和绿色量子点膜42的蓝色光进行过滤,以避免显示面板100显示时的混色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是以背光为蓝光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应该了解,在背光为白光时,仅需使与蓝色亚像素对应的量子点激发层4为蓝色量子点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0028]优选的,上偏光层6和下偏光层7的吸收轴正交或平行,上偏光层6和下偏光层7的吸收轴正交时,提供常黑态的显示模式;上偏光层6和下偏光层7的吸收轴平行时,提供常白态的显示模式。
[0029]优选的,上偏光层6和下偏光层7为分别涂覆于彩膜基板2和阵列基板1上的偏光膜,即上偏光层6和下偏光层7为分别形成于彩膜基板2和阵列基板1上的膜层,固定于彩膜基板2和阵列基板1之上,该结构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或者上偏光层6和下偏光层7为分别设置于彩膜基板2和阵列基板1上的偏光片,即上偏光层6和下偏光层7为可分别与彩膜基板2和阵列基板1分离的偏光片,该结构有利于分别制备并组装完成。
[0030]优选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取向层8和黑矩阵9,取向层8设置于上偏光片与液晶层3之间、及阵列基板1与液晶层3之间;黑矩阵9设置于彩膜基板2或阵列基板1上,用于遮挡相邻量子点激发层4中的各单色膜层(例如红色量子点膜41、绿色量子点膜42和透明膜43)之间的空隙。
[0031]优选的,黑矩阵9设置于上偏光层6和量子点激发层4之间,如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或者,黑矩阵9设置于取向层8和阵列基板1之间,如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附图标记与图1中相同);蓝色滤光层5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红色量子点膜41和绿色量子点膜42的宽度之和,即相邻的红色量子点膜41和绿色量子点膜42与彩膜基板2之间设置的蓝色滤光层5完全遮挡该相邻的红色量子点膜41和绿色量子点膜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蓝色滤光层5可以完全遮挡红色量子点膜41和绿色量子点膜42,但是不遮挡透明膜43,从而对透过红色量子点膜41和绿色量子点膜42的蓝光进行过滤,又不会影响透明膜43透过蓝光,防止显示面板出现混色。
[0032]优选的,黑矩阵9设置于量子点激发层4和彩膜基板2之间,如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附图标记与图1中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制备过程中,可黑矩阵9位于由背光至显示面板出光的终点位置,有利于遮挡走线并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相邻量子点激发层4之间的混色。
[0033]优选的,红色量子点膜41为红色量子点颗粒混合光刻胶组成,绿色量子点膜42为绿色量子点颗粒混合光刻胶混合组成,红色量子点颗粒和绿色量子点颗粒的直径范围为2?6微米;透明膜43为透明有机物掺杂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范围为2?10纳米,散热粒子可以是有机物也可以是无机物,选用折射率无大于或远小于透明有机物的材料。
[0034]优选的,红色量子点颗粒和绿色量子点颗粒为CdTe颗粒或CdSe颗粒。
[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将上偏光层6设置于彩膜基板2和液晶层3之间,背光被下偏光层7起偏后首先到达上偏光层6,被上偏光层6检偏后到达量子点激发层4,量子点激发层4实现色阻的功能同时,被该线偏振光激发并发出散射的光,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光转换效率。
[0036]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包括如上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提供背光模组300,背光模组300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阵列基板1 一侧。
[0037]优选的,背光模组300为蓝光背光模组。在本实施例中,该蓝光背光模组的发光光谱的波长范围为400?490纳米。优选的,该背光模组300的发光为450?460纳米范围内的单一波长的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组300所出的蓝光,可以作为稳定的激发光激发彩膜基板2上设置的量子点激发层4中的量子点。
[00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将上偏光层6设置于彩膜基板2和液晶层3之间,背光被下偏光层7起偏后首先到达上偏光层6,被上偏光层6检偏后到达量子点激发层4,量子点激发层4实现色阻的功能同时,被该线偏振光激发并发出散射的光,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光转换效率;进一步的,背光模组300可以提供蓝色背光,从而配合显示面板100的量子点激发层4,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转换效率。
[003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彩膜基板上设置有量子点激发层; 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液晶层之间设置有上偏光层,所述阵列基板的非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面上设置有下偏光层,所述上偏光层用于使所述下偏光层透过的线偏振光继续以线偏振光的状态到达所述量子点激发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偏光层和所述下偏光层的吸收轴正交,所述显示面板的初始显示模式为常黑模式;或者,所述上偏光层和所述下偏光层的吸收轴平行,所述显示面板的初始显示模式为常白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偏光层和所述下偏光层为分别涂覆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偏光膜,或者为分别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偏光片。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激发层包括间隔排列的与红色亚像素对应的红色量子点膜、与绿色亚像素对应的绿色量子点膜、以及与蓝色亚像素对应的透明膜,所述红色量子点膜和所述绿色量子点膜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蓝色滤光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取向层和黑矩阵,所述取向层设置于所述上偏光片与所述液晶层之间、及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上偏光层和所述量子点激发层之间;或者,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量子点激发层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或者,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与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所述取向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量子点膜为红色量子点颗粒混合光刻胶组成,所述绿色量子点膜为绿色量子点颗粒混合光刻胶混合组成,所述红色量子点颗粒和所述绿色量子点颗粒的直径范围为2?6微米;所述透明膜为透明有机物掺杂散射粒子组成,所述散射粒子的直径范围为2?10纳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量子点颗粒和所述绿色量子点颗粒为CdTe颗粒或CdSe颗粒。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蓝光背光模组。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4188921SQ201420739465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8日
【发明者】杨亚锋, 吕敬, 祝明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