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反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00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以及

渐变膜,其具有金属掺杂的氟氧化硅且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渐变膜的硅:金属原子比自所述渐变膜的表面往所述基板逐渐降低,且所述渐变膜的硅:金属原子比为大于1:1至小于1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其中所述渐变膜的硅:金属原子比为1.1:1至8: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其中所述渐变膜呈非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其中所述渐变膜的孔隙率低于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其中所述渐变膜的铅笔硬度为3H或更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其中所述渐变膜的厚度为20纳米至300纳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其中所述抗反射结构于633纳米波长的等效折射率为1.45或更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其中所述渐变膜的氟:金属原子比自所述渐变膜的表面往所述基板逐渐降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其中所述基板的材料包括玻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其中所述金属包括IA族金属、IIA族金属、IIIA族金属或其组合。

11.一种抗反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含金属盐类、氢氟酸及氟离子稳定剂的第一溶液;

形成含有机硅的第二溶液;

将所述第一溶液与所述第二溶液混合并涂布于基板上,干燥后形成分层膜;以及

对所述分层膜进行退火,以形成具有金属掺杂的氟氧化硅的渐变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渐变膜的硅:金属原子比自所述渐变膜的表面往所述基板逐渐降低,且其中所述渐变 膜的硅:金属原子比为大于1:1至小于10:1。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渐变膜的硅:金属原子比自所述渐变膜的表面往所述基板逐渐降低,且其中所述渐变膜的硅:金属原子比为1.1:1至8:1。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盐类包括IA族金属、IIA族金属、IIIA族金属或其组合的盐类化合物。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氟离子稳定剂包括四氟化物、六氟化物或可形成四氟化物、六氟化物的盐类或酸类。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硅的结构为Si(OR)4,且R包括碳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退火的处理温度为50℃至400℃。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渐变膜呈非晶态。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渐变膜的孔隙率低于20%。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反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渐变的氟:金属原子比自所述渐变膜的表面往所述基板逐渐降低。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