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480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显影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目前,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其它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或打印设备进行显影和成像时,通常采用一种可拆卸的显影盒,并在显影盒寿命到期等情况下,通过更换显影盒,保证打印成像设备的正常工作。

目前,为了实现对显影盒的更换,在显影盒上设置有计数机构,计数机构能够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的检测装置配合使用,并指示装入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显影盒是否为新的显影盒,从而让打印成像设备计算新的显影盒的寿命。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影盒位于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转动并与检测装置触碰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的移动件旋转后收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显影盒28上设置有粉仓55、显影元件31、送粉元件(图中未示出)、搅拌元件(图中未示出)和显影剂(图中未示出)等;显影元件31、送粉元件、搅拌元件均固定在粉仓55上,显影剂被储存在粉仓55内部。显影盒工作过程中,搅拌元件将储存在粉仓55内部的显影剂搅拌并输送给送粉元件,送粉元件再将接收到的显影剂输送给显影元件31,显影元件31接收来自送粉元件的显影剂后,在其表面形成显影剂层。

在粉仓55的一侧设置有侧壁58,显影元件齿轮69、送粉元件齿轮68、输入齿67、中间齿70和搅拌元件驱动齿轮71均设置并被支撑在侧壁58上;在显影盒工作过程中,输入齿67上的动力接收部分73接收来自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动力,并将该动力分别传输给与输入齿67啮合的显影元件齿轮69、送粉元件齿轮68和中间齿70;搅拌元件驱动齿轮71与中间齿70啮合,搅拌元件驱动齿轮71接收来自中间齿70的动力;显影元件齿轮69、送粉元件齿轮68和搅拌元件驱动齿轮71分别设置在显影元件31、送粉元件(未示出)和搅拌元件(未示出)的轴上,并可使这些元件与设置在这些元件轴上的齿轮一起转动;因此,在显影盒工作过程中,输入齿67接收来自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动力后,使显影元件31、送粉元件(未示出)和搅拌元件(未示出)在显影盒内转动。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上设置有信息检测机构81和光传感器83,信息检测机构81包括旋转轴84、触杆86和挡光部分87。显影盒28的中间齿70上设置有移动件178,移动件178可绕旋转轴79旋转,移动件178和旋转轴79设置在中间齿70上,并可同中间齿70一起转动;侧壁58上还设置有阻挡突起94,阻挡突起94相对固定在侧壁58上。

其中,显影盒28上的移动件178和阻挡突起94一起组成现有技术中显影盒内部的计数机构。如图1所示,当显影盒28处于初始状态时,信息检测机构81上的触杆86未与包括移动件178在内的任何物体接触,信息检测机构81不旋转,挡光部分87挡在光传感器83内,光传感器83不发出信号给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如图2所示,由于输入齿67与中间齿70啮合,输入齿67上的动力接收部分73接收来自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动力后,输入齿67将动力传递给中间齿70,使中间齿70转动;移动件178设置在中间齿70上,因此移动件178同中间齿70一起转动;由于移动件178向外伸出,因此移动件178转动过程中触碰到触杆86,使信息检测机构81绕旋转轴84旋转,此时旋转后的挡光部分87不挡在光传感器83内;光传感器83检测到光信号后,将信息传送给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确认该显影盒28为新的显影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重新开始计算显影盒的寿命,显影盒实现计数功能。

中间齿70继续转动时,移动件178会与触杆86脱离,信息检测机构81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挡光部分87挡在光传感器83内,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不再接收来自光传感器的信息。由于侧壁58上设置有阻挡突起94,当中间齿70继续转动时,移动件178触碰到阻挡突起94,移动件178绕旋转轴79旋转,移动件178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收缩状态,移动件178不再向外伸出。由于阻挡突起94设计成比触杆86更靠近中间齿70的中间支撑轴74,使中间齿70继续转动而移动件178不会再与触杆86触碰,因此传感器83不再检测到光信号,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不再计数,显影盒整个工作过程只计数一次。

然而,现有技术中通过额外设置旋转轴,并使移动件绕旋转轴旋转的方式控制移动件和触碰件的接触状态,对旋转轴的装配进度要求较高;同时,如果电子照相成像装置需要多次触碰移动件,以传递显影盒的其它信息时,则需要有多个移动件才能实现,造成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能够对触杆实现多次触碰,以传递显影盒的不同信息,同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包括容纳显影剂的粉仓、传递齿轮和计数机构,计数机构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第一旋转件上设置有突起,突起在传递齿轮的动力下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触杆触碰或不触碰之间变换,从而实现计数;

传递齿轮至少可与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中的一个啮合,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同轴转动或者啮合转动,传递齿轮用于将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或第二旋转件,以使第二旋转件从不阻碍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的第一位置旋转到阻碍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的第二位置。

可选的,第二旋转件可在轴向方向上移动,以从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

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旋转件与传递齿轮或第一旋转件之间存在高度差,以使第二旋转件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或者与第一旋转件之间脱离连接。

可选的,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和弹性元件,固定件固定在粉仓的侧壁;固定件或第二旋转件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开口,另一个具有可进入开口内的顶柱,顶柱或开口其中一个的旋转轨迹与另一个具有重叠;顶柱与开口相对时,第二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将顶柱压入开口,并沿轴向移动到第二位置。

可选的,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在第二旋转件的旋转方向上,传递齿轮与第一旋转件或者第二旋转件啮合的位置位于固定件上的开口或者顶柱的上游,固定件上的开口或者顶柱位于第二旋转件的开口或顶柱的上游。

可选的,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固定在粉仓的侧壁,第二旋转件或固定件的其中一个设置螺纹孔,另一个设置螺纹柱;螺纹柱和螺纹孔用于在第二旋转件旋转过程中相互旋合,以使第二旋转件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

可选的,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均为缺齿齿轮,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同轴转动并能够共同形成用于和传递齿轮啮合的全齿齿轮;

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共同形成全齿齿轮;第二旋转件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以使第一旋转件的缺齿部分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

可选的,第二旋转件设置有第二突起,第二突起与突起相连。

可选的,显影盒还包括第三旋转件,第一旋转件为全齿齿轮;第二旋转件和第三旋转件均为缺齿齿轮,且第二旋转件和第三旋转件同轴转动,并能够共同形成全齿齿轮;传递齿轮与全齿齿轮啮合,第一旋转件与全齿齿轮啮合;

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旋转件和第三旋转件共同形成全齿齿轮;第二旋转件轴向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以使第三旋转件的缺齿部分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

可选的,第一旋转件为全齿齿轮,且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同轴设置,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其中一个设置有辅助顶柱,另一个对应辅助顶柱的位置设置有辅助开口;第二旋转件到达第二位置时,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脱离连接,第一旋转件相对第二旋转件旋转到辅助顶柱相对辅助开口时,辅助顶柱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压入辅助开口,第一旋转件轴向移动,使第一旋转件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

可选的,第一旋转件为全齿齿轮,第一旋转件可轴向移动至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第二旋转件在第一位置时阻止第一旋转件轴向移动,第二旋转件在第一位置时不阻止第一旋转件轴向移动。

可选的,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和弹性元件,第一旋转件或固定件其中一个设置有顶柱,另一个设置有开口,第一旋转件可拨动第二旋转件移动;顶柱或开口其中一个的旋转轨迹在固定件上的轴向投影与顶柱与开口的另一个具有重叠;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当开口与顶柱相对,第一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将顶柱压入开口,使第一旋转件轴向移动。

可选的,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旋转件在顶柱与开口相对的位置覆盖开口;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旋转件在顶柱与开口相对的位置与开口错开且顶柱进入开口,以使第一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轴向移动。

可选的,第二旋转件设置有支撑第一旋转件的辅助顶柱,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辅助顶柱支撑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辅助顶柱不支撑第一旋转件,以使第一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轴向移动。

可选的,第一旋转件设置顶柱,第二旋转件上设置有拨块,顶柱可拨动拨块,以使第二旋转件旋转。

可选的,第一旋转件还设置有顶块,第二旋转件上设置有拨块,顶块用于拨动拨块,以使第二旋转件产生旋转;顶块的运动轨迹与拨块的运动轨迹具有重叠,且拨块的运动轨迹与顶柱的运动轨迹无重叠。

可选的,第二旋转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平动。

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中包括有计数机构,计数机构包括容纳显影剂的粉仓、传递齿轮和计数机构,计数机构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第一旋转件上设置有突起,突起在传递齿轮的动力下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触杆触碰或不触碰之间变换,从而实现计数;传递齿轮至少可与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中的一个啮合,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同轴转动或者啮合转动,传递齿轮用于将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或第二旋转件,以使第二旋转件从不阻碍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的第一位置旋转到阻碍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的第二位置。这样能够通过旋转件的旋转而可靠地实现对于触杆的触碰与拨动,从而完成计数,且计数的次数不局限于一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影盒位于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转动并与检测装置触碰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的移动件旋转后收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图5b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5c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盒中第一旋转件与传递齿轮第一次相对的示意图;

图6a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盒中顶柱与开口相对的示意图;

图6b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6c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末位置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末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在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在末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末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中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影盒,显影盒可以应用于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常用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且显影盒的整体结构均和图1至图3中的显影盒整体结构类似,这样如无特殊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显影盒整体结构均和图1中的相同或类似。而本实施例的显影盒中,具体包括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粉仓,还包括有计数机构和用于向计数机构传递动力的传递齿轮,计数机构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

其中,传递齿轮至少可以与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的一个啮合,以向计数机构传递动力。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之间为同轴转动或者啮合转动,这样传递齿轮可用于将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或第二旋转件,而第二旋转件在移动过程中,会从不阻碍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的第一位置旋转到阻碍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的第二位置。具体的,第二旋转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传递齿轮、第一旋转件以及第二旋转件之间应保持正常的连接或啮合状态;而当第二旋转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旋转件、第一旋转件以及传递齿轮之间原先的连接关系被破坏,第一旋转件失去了与传递齿轮之间的动力连接,因而无法继续转动。

其中,第一旋转件上设置有突起,第一旋转件转动时,突起在传递齿轮的动力下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触杆触碰或不触碰之间变换,从而实现计数。具体的,第一旋转件上的突起能够在第一旋转件旋转时,触碰或拨动触杆的端部,以使触杆在被拨动时计数。这样,第一旋转件旋转时,突起即可触碰触杆,而当第一旋转件停止旋转后,突起无法触碰触杆,从而通过触杆的触碰次数实现计数。这样可实现显影盒装入时的单次或者多次计数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旋转件可在轴向方向上移动,以从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旋转件与传递齿轮或第一旋转件之间存在高度差,以使第二旋转件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或者与第一旋转件之间脱离连接。例如,当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均为平面齿轮结构,且两者啮合或者匹配配合时,则当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之间的距离改变,并存在高度差之后,则两者会相互错开,不再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此时,第一旋转件失去了第二旋转件的啮合推动,就会停止运动。

具体的,可以使第二旋转件为扇形,第二旋转件可以以扇形的顶端作为转轴旋转,扇形的圆弧可以用于与第一旋转件或者其它部件啮合,而当扇形的第二旋转件旋转到其它角度时,则会因为圆弧的缺失而无法继续与其它部件啮合转动,此时即会停止转动。

具体的,在改变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之间的相对距离时,通常会设置让第二旋转件为主动件,此时第二旋转件可相对于第一旋转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而第一旋转件在轴向方向上保持不动。

为了完成第二旋转件与第一旋转件之间的连接与脱离连接,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和弹性元件,固定件固定在粉仓的侧壁;固定件或第二旋转件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开口,另一个具有可进入开口内的顶柱,顶柱或开口其中一个的旋转轨迹与另一个具有重叠;顶柱与开口相对时,第二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将顶柱压入开口,并沿轴向移动到第二位置。

一般的,固定件可位于第二旋转件的轴向方向的远离粉仓侧壁的一侧或者是靠近粉仓侧壁的一侧。以下以固定件上设置有开口,第二旋转件的面向固定件的一面具有顶柱为例进行说明:

一般的,顶柱的旋转轨迹在固定件轴向上的投影与开口具有重叠,且顶柱在位于与开口对应的方位时,可以完全进入开口中。由于第二旋转件可以绕轴线旋转,所以当第二旋转件旋转至顶柱的投影与开口重叠时,顶柱失去了固定件的支撑作用,并向开口方向移动,直至完全落在开口内,此时,第二旋转件和固定件之间的距离缩短,而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在轴向上产生高度差并相互错开,从而脱离连接。

而为了保证计数机构在初始状态下,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能够保证连接状态,且在第一旋转件的旋转过程中能够实现正常计数,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在第二旋转件的旋转方向上,传递齿轮与第一旋转件或者第二旋转件啮合的位置位于固定件上的开口的上游,固定件上的开口位于第二旋转件的顶柱的上游,且此时顶柱和开口的位置相互错开。这样计数机构开始计数时,由于开口和顶柱相互错开,所以第二旋转件先行旋转一定角度后,第二旋转件才会脱离连接,可以保证至少存在一次计数过程。

其中,固定件的位置可以根据显影盒的实际结构和装置移动需要而设置,例如,固定件设置在第一旋转件的靠近显影盒粉仓侧壁或者远离显影盒粉仓侧壁的一侧。这样,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脱离连接时,第二旋转件会朝向显影盒粉仓侧壁或者远离粉仓侧壁移动。而弹性元件可以布置在第二旋转件靠近固定件的一侧或远离固定件的另一侧,并利用自身的弹性力保证第二旋转件能够向固定件运动。其中,弹性元件可以是压向弹性件,例如压簧,或者拉向弹性件,例如是拉簧等。

此外,为了使第二旋转件和第一旋转件之间产生轴向方向的高度差,还可以采用螺纹传动的结构。具体的,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固定在粉仓的侧壁,第二旋转件或固定件的其中一个设置螺纹孔,另一个设置螺纹柱;螺纹柱和螺纹孔用于在第二旋转件旋转过程中相互旋合,以使第二旋转件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这样,利用螺纹柱和螺纹孔在旋合时轴向相对距离的变化,可以实现第二旋转件的在轴向上的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以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可以为同轴转动。例如,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均为缺齿齿轮,且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同轴转动,并共同形成全齿齿轮。本实施例即以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为上述结构为例,对显影盒的计数原理和计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计数机构包括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其中,第一旋转件11为缺齿齿轮,而第二旋转件12同样为缺齿齿轮,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的形状互补,从而可以形成旋转件10,旋转件10为全齿齿轮,可以与其它部件相啮合,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连接,使第一旋转件11或第二旋转件其中一个接受动力旋转时可以带动另一个旋转。此外,计数机构还包括有固定件20。

具体的,第一旋转件11远离侧壁的端面设置有突起13,第二旋转件12面向侧壁的端面设置有顶柱14,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同轴设置。在固定件20上设置有开口22和定位柱21,固定件20通常固定在图1所示显影盒粉仓55的侧壁58上,并相对粉仓55不动;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所组成的旋转件10从输入齿67上接收动力,使旋转件10绕旋转件的中心轴旋转。

如图5a和图5b所示,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第二旋转件12位于第一位置,突起13与触杆86触碰或接触,为了传递动力,显影盒还包括传递齿轮15,传递齿轮15和第一旋转件11以及第二旋转件12所构成的全齿齿轮,也就是旋转件10啮合。由于第一旋转件11与传递齿轮15啮合,传递齿轮15接收输入齿67的动力沿旋转方向B旋转,从而将动力传递给旋转件10,使旋转件10沿旋转方向A旋转。

其中,通常使传递齿轮15与旋转件10啮合的位置位于开口22在第二旋转件1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且开口22位于顶柱14在第二旋转件12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这样旋转件10旋转时,可以保证触杆86被拨动计数后,第二旋转件12才会与第一旋转件11脱离连接,保证了计数的可靠性。

之后,输入齿67将动力传递给传递齿轮15,传递齿轮15再将动力传递给旋转件10,从而让旋转件10沿旋转方向A旋转;由于旋转件10与传递齿轮15啮合的位置位于开口22的上游,因而第二旋转件12第一次旋转到与传递齿轮15相对的位置时,第二旋转件12与传递齿轮15啮合,并接受来自传递齿轮15的动力,使旋转件10旋转至第一旋转件11第二次与传递齿轮15啮合。

如图5c所示,第二旋转件12与传递齿轮15第一次相对时,第二旋转件12位于第一位置,开口22与顶柱14错开,此时第二旋转件12与传递齿轮15啮合,第二旋转件12接受动力,使旋转件10旋转至第一旋转件11与传递齿轮15第二次相对、并啮合。

如图6a和图6b,第一旋转件11与传递齿轮15啮合,开口22与顶柱14相对,由于顶柱14比开口22小,第二旋转件12在弹性元件30提供的弹力作用下,向固定件20靠近(如图中方向H所示),第二旋转件12与固定件20紧靠在一起,进而第二旋转件12从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此时,由于传递齿轮15与第二旋转件12在方向H(轴向)上存在高度差,即第二旋转件12与传递齿轮15已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第二旋转件12在旋转过程中,当第二旋转件12与传递齿轮15第二次相对时无法与传递齿轮15啮合,动力不再传递给旋转件10,从而旋转件10停止旋转。

本实施例中,突起13两次与触杆86触碰,第一次触碰时,为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第二次触碰时是在第二旋转件12从第一次与传递齿轮15相对旋转到第二次与传递齿轮15相对的过程中,即突起13与触杆86的工作原理为“触碰”、“不触碰”、“触碰”和“不触碰”。通过触碰次数不同,触杆86相应的被拨动,并可根据被触碰和拨动的次数传递新显影盒的信息。此外,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规定两次触碰的时间不同,从而传递不同的显影盒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供第二旋转件12向固定件20运动的动力,显影盒中包括弹性元件30,弹性元件30设置在第二旋转件12的一面,以在弹力作用下使第二旋转件12沿轴向移动。弹性元件30可以为弹簧或者其它具有弹性的部件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顶柱与开口相对、且第二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轴向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旋转件也可以与第二旋转件脱离连接,即第一旋转的旋转不再带动第二旋转件的旋转,从而第二旋转件停止旋转,而不是随第一旋转件旋转到第二旋转件与传递齿轮第二次相对,即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脱离连接之后第二旋转件不再旋转;当然相应的第一旋转件在旋转过程中不会与第二旋转干涉。

本实施例中,显影盒中包括容纳显影剂的粉仓、传递齿轮和计数机构,计数机构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其中,第一旋转件上设置有突起,突起用于在第一旋转件旋转时,拨动触杆的端部,以使触杆在被拨动时计数,传递齿轮至少可与第一旋转件以及第二旋转件中的一个相啮合,传递齿轮用于将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或第二旋转件,以使第二旋转件从不阻碍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的第一位置旋转到阻碍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的第二位置。这样能够通过旋转件的旋转而可靠地实现对于触杆的触碰与拨动,从而完成计数,且计数的次数不局限于一次。

本实施例中,顶柱和开口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第二旋转件设置开口,而在固定件上设置顶柱。其具体结构和实现方式和前面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第一旋转件为全齿齿轮结构,且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之间不是同轴连接,而是彼此啮合连接。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末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a和图7b所示,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一旋转件111为全齿齿轮,第二旋转件112为缺齿齿轮,且第一旋转件111与第二旋转件112啮合,第二旋转件112与传递齿轮25啮合。

具体的,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传递齿轮与第二旋转件啮合;第二旋转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旋转件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以使第一旋转件停止旋转。

其中,传递齿轮25与第二旋转件112啮合的位置位于第二旋转件112的缺齿部位114在第二旋转件11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第二旋转件112的缺齿部位114位于第二旋转件112与第一旋转件111的啮合位置在第二旋转件112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

具体的,计数机构中包括第一旋转件111和第二旋转件112,第一旋转件111为全齿,第二旋转件112为缺齿,传递齿轮25可与第二旋转件112啮合,从而将动力传递给第二旋转件112;第一旋转件111可与第二旋转件112啮合,从而将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111;传递齿轮25沿旋转方向A旋转,第二旋转件112沿旋转方向B旋转,第一旋转件111沿旋转方向A旋转;第一旋转件111上设置有突起113,突起113可与触杆86触碰或分离,从而将显影盒的信息传递给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第二旋转件112与传递齿轮25啮合的位置为第一啮合位置C,第一旋转件111与第二旋转件112啮合的位置为第二啮合位置D,在第二旋转件112的旋转方向B上,缺齿部位114于第一啮合位置C的下游,同时缺齿部位114位于第二啮合位置D的上游。

此时,通过传递齿轮25的旋转,可以让第二旋转件112转过不同角度。当第二旋转件112转至缺齿部位114与传递齿轮25相对时,则由于缺齿部位114并无轮齿,因而无法再接受传递齿轮25的动力,进而无法继续转动,此时,第一旋转件111也无法继续旋转。

可选的,为了保证第一旋转件111旋转的过程中,能够让突起113与触杆86保证至少两次触碰或拨动,第一旋转件111的半径R1一般小于第二旋转件112的半径R2。此时,可以设定第二旋转件112从初始位置旋转到的末位置的旋转角度为α(图中未标示),缺齿部位114夹角为β,第一旋转件111从初始位置到的末位置的旋转角度为γ(图中未标示),这样(α-β)/γ=R2/R1。也就是说,只要第一旋转件111的半径R1与第二旋转件112的半径R2之比满足上述关系,即可让第一旋转件111的突起113与触杆86保证至少两次接触或拨动。

本实施例中缺齿部位114也可以位于第一啮合位置的上游,同时缺齿部位114位于第二啮合位置的下游,此时α/γ=R2/R1。

本实施例中缺齿部位114也可与第二啮合位置相对,这样第二旋转件112旋转β1后,第一旋转件111与第二旋转件112啮合,(α-β1)/γ=R2/R1。

此外,通过调整第一旋转件111的半径R1与第二旋转件112的半径R2之比,进而可以使突起113多次与触杆86触碰和分离,同时缺齿部位114的角度大小与相对第二啮合位置的位置也会影响到R1和R2的比例关系。

本实施例中,显影盒计数机构的第一旋转件为全齿齿轮,第二旋转件为缺齿齿轮,且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啮合连接,第一旋转件的直径大于第二旋转件的直径。这样同样能实现对触杆的多次接触及拨动,从而完成多次计数;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的半径比例,完成对触杆的多次触碰和分离。

实施例三

此外,也可以通过设置额外的旋转件,以在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之间起到连接与传动的作用。图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在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在末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a和图8b所示,本实施例中,计数机构除了第一旋转件134和第三旋转件131,还包括第二旋转件132,第一旋转件134为全齿齿轮,第三旋转件131和第二旋转件132均为缺齿齿轮,且第三旋转件131和第二旋转件132同轴转动,并能够共同形成全齿齿轮,全齿齿轮分别和传递齿轮25以及第一旋转件134啮合,且第二旋转件13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旋转件132和第三旋转件131共同形成全齿齿轮;第二旋转件132轴向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旋转件132与传递齿轮25存在高度差而脱离啮合,以使第三旋转件131与传递齿轮25脱离啮合。

其中,第二旋转件132面向侧壁的端面设置有顶柱133,第三旋转件131和第二旋转件132同轴设置,并共同形成全齿齿轮,也就是旋转件130;固定件140上设置有开口141和定位柱(图中未显示),固定件140固定在图1所示显影盒粉仓55的侧壁58上,并相对粉仓55不动;第一旋转件134为全齿,第一旋转件134远离侧壁的背面设置突起135,突起135可以和触杆86触碰或分离,从而将显影盒的信息传递给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如图8a所示,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第二旋转件132位于第一位置,突起135与触杆86触碰,第三旋转件131与传递齿轮25啮合,传递齿轮25将接收输入齿67的动力传递给旋转件130,使旋转件130沿旋转方向B旋转;旋转件130与第一旋转件134啮合,使第一旋转件134沿旋转方向A旋转;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顶柱133与开口141错开布置,在旋转方向B上开口141位于顶柱133的上游,旋转件130与传递齿轮25啮合的位置位于开口141的上游。

输入齿67将动力传递给传递齿轮25,传递齿轮25将动力传递给旋转件130,旋转件130将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件134;由于旋转件130与传递齿轮25啮合的位置位于开口141的上游,即第二旋转件132位于第一位置,因而第二旋转件132第一次旋转到与传递齿轮25相对的位置时,第二旋转件132与传递齿轮25啮合。

第二旋转件13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旋转件132在旋转过程中可与传递齿轮25啮合,开口141与顶柱133错开布置,弹性元件(图中未显示)一端与第二旋转件132抵接。第二旋转件132与传递齿轮25第一次相对,此时第二旋转件132与传递齿轮25啮合,第二旋转件132接受动力,使旋转件130旋转至第三旋转件131与传递齿轮25第二相对并啮合。

当第三旋转件131与传递齿轮25啮合、且开口141和顶柱133相对时,由于顶柱133比开口141小,第二旋转件132在弹性元件提供的弹力作用下,沿旋转件130的轴向向固定件140靠近,第二旋转件132与固定件140紧靠在一起,进而第二旋转件132从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从而第二旋转件132在旋转过程中不再与传递齿轮25啮合。

如图8b所示,计数机构位于末位置,突起135与触杆86不接触,第二旋转件132与传递齿轮25相对,由于第二旋转件132位于第二位置,使传递齿轮25与第二旋转件132在轴向上存在高度差,因而第二旋转件132不与传递齿轮25啮合,进而动力不在传递给第二旋转件132,从而旋转件130和第一旋转件134停止旋转。

本实施例中,由于依靠第二旋转件132的缺角部位实现与传递齿轮25之间断开啮合的过程,且第二旋转件132和第三旋转件131共同组成的全角齿轮需要旋转至特定部位,才能呈现出第二旋转件132的缺角状态,所以突起135和触杆86之间的触碰和分离次数更多,此外第二旋转件132的半径也可以比前述实施例二中的小。

需要说明的是当顶柱与开口相对、且第二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轴向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旋转件也可以与第三旋转件脱离连接,即第三旋转的旋转不再带动第二旋转件的旋转,从而第二旋转件停止旋转,而不是随第三旋转件旋转到第二旋转件与传递齿轮第二次相对,即第二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脱离连接之后第三旋转件不再旋转;当然相应的第三旋转件在旋转过程中不会与第二旋转干涉。

本实施例中,显影盒的计数机构除了第二旋转件132和第一旋转件134,还包括第三旋转件131,第三旋转件131和第二旋转件132均为缺齿齿轮,且第三旋转件131和第二旋转件132共同形成全齿齿轮,全齿齿轮和第一旋转件134啮合。这样可以增加对触杆的触碰和拨动次数,从而传递更复杂的信息,同时第二旋转件的半径较小。

本实施例中,顶柱和开口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第二旋转件设置开口,固定件设置顶柱。其具体设置方式和前述实施例二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在前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连接或脱离连接。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151为全齿齿轮,且第二旋转件152和所述第一旋转件151同轴设置,第二旋转件152上设置有辅助开口,第一旋转件151上对应辅助开口的位置设置有辅助顶柱。

其中,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套设在旋转柱,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与旋转件键槽连接,即第一旋转件带动旋转柱旋转,旋转柱带动第二旋转件旋转;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旋转柱与第二旋转件键槽连接,从而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同步旋转;第二旋转件轴向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旋转柱与第二旋转件脱离连接,即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脱离连接,第二旋转件停止旋转。

具体的,计数机构包括旋转件150、弹性元件30和固定件160,旋转件150包括第一旋转件151和第二旋转件152,第一旋转件151为全齿,第一旋转件151可与传递齿轮15啮合,第一旋转件151和第二旋转件152同轴设置,且第一旋转件151和第二旋转件152之间在轴向上存在高度差;第一旋转件151面向侧壁的端面设置辅助顶柱,也就是第一顶柱154,远离侧壁的端面设置突起153;第二旋转件152面向第一旋转件151的端面设置对应辅助顶柱的辅助开口,也就是第一开口155,面向侧壁的端面设置顶柱,也就是第二顶柱156;固定件160面向第二旋转件152的端面设置开口,也就是第二开口161,固定件160安装在侧壁;弹性元件30的一端与第一旋转件151远离侧壁的端面抵接。

第一旋转件151和第二旋转件152同步旋转,当第二顶柱156与第二开口161相对时,第二旋转件152受到弹性元件30的弹力作用,使第一旋转件151和第二旋转件152轴向移动;第一旋转件151与第二旋转件152分离、并不再保持同步旋转,即第二旋转件152不再旋转;此时需保证第一旋转件151的轴向移动距离小于第一旋转件151与传递齿轮15啮合的轴向长度,从而第一旋转件151可继续旋转;当第二旋转件152的第二顶柱156进入固定件的第二开口161时,第二旋转件152不再旋转。

之后,第一旋转件151继续旋转,当第一顶柱154与第一开口155相对时,第一旋转件151接受弹性元件30的弹性力,并轴向移动;此时需保证第一旋转件151的轴向两次移动距离大于第一旋转件151与传递齿轮15啮合的轴向长度,第一旋转件151不再旋转。

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在第一旋转件的旋转方向上,开口位于顶柱的上游,辅助开口位于辅助顶柱的上游。

本实施例中,顶柱和开口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二旋转件设置开口,固定件设置顶柱;同时辅助开口与辅助顶柱的位置也可互换,即第一旋转件设置辅助开口,第二旋转件设置辅助顶柱。具体的结构和前述实施例四中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此外,第二旋转件也可以作为阻挡第一旋转件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的中间件存在。此时,第一旋转件为全齿齿轮,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和弹性元件,第一旋转件或固定件其中一个设置有顶柱,另一个设置有开口,第一旋转件可拨动第二旋转件移动;顶柱或开口其中一个的旋转轨迹在固定件上的轴向投影与顶柱与开口的另一个具有重叠;

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旋转件在顶柱与开口相对的位置覆盖开口;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旋转件在顶柱与开口相对的位置与开口错开且顶柱进入开口,以使第一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轴向移动至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这样,第二旋转件能够作为阻挡件,阻止第一旋转件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而第二旋转件产生位移后,第一旋转件失去了第二旋转件的阻挡而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

具体的,为了实现第二旋转件的位移,可以在第一旋转件设置顶柱,第二旋转件上设置有拨块,顶柱可拨动拨块,以使第二旋转件旋转。

而进一步的,为了在第二旋转件的位移过程中实现计数,第一旋转件还设置有顶块,第二旋转件上设置有拨块,顶块用于拨动拨块,以使第二旋转件产生旋转;顶块的运动轨迹与拨块的运动轨迹具有重叠,且拨块的运动轨迹与顶柱的运动轨迹无重叠。这样第一旋转件旋转时,顶块可以间隔性地触碰到拨块,并将拨块拨动一定位移或角度,直至拨块脱离顶块的移动轨迹为止。

例如,第二旋转件可以通过扇形的结构特点,使其在每次与其它部件旋转时,让扇形均转过一较小的角度,且在扇形转过的角度达到一定值时,解除对第一旋转件的位置限制或者保护,从而让第一旋转件无法继续旋转,在扇形的转动过程中,即可完成多次触碰计数。图10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位于末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170为全齿齿轮,第二旋转件180与第一旋转件170具有重叠区域,且第二旋转件180的转轴在第二旋转件180之外。

其中,第一旋转件170上设置有突起171、顶柱172和顶块173,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固定件位于第一旋转件170的轴向方向的一侧,且固定件上设置有开口184,第二旋转件180上沿扇形的径向方向设置有拨块,也可以设置多个拨块;

顶柱172的旋转轨迹在固定件上的轴向投影与开口184具有重叠;顶块173的运动轨迹与拨块的运动轨迹具有重叠,且拨块的运动轨迹与顶柱172的运动轨迹无重叠。

这时,顶块173每次旋转至第二旋转件180处时,均会推动一个拨块转动,并相应的将第二旋转件180推动旋转一个较小的角度。在每次较小角度的旋转过程中,开口184和第二旋转件180均重叠在一起。而最后一个拨块转动后,第二旋转件180转动至第一旋转件170的外侧,当顶柱172旋转到与开口184相对的位置时,第一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轴向移动、并让第一旋转件170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而每个拨块的推动过程即代表突起171对触杆的一次触碰与计数。

此外,为了在计数完成前,避免第一旋转件170与传递齿轮15脱离啮合,第二旋转件180与开口184的运动轨迹具有重叠,以覆盖开口184。这样第二旋转件180在没有完全旋转至第二旋转件180的外侧时,均会保证第一旋转件170在啮合高度上。

具体的,计数机构包括第一旋转件170、弹性元件(图中未显示)和第二旋转件180;第一旋转件170为全齿,第一旋转件170面向侧壁的端面设置顶柱172和顶块173,远离侧壁的端面设置突起171;第二旋转件180为扇形,扇形上设置第一拨块181、第二拨块182和第三拨块183,顶块173的移动轨迹与第一拨块181、第二拨块182和第三拨块183的移动轨迹部分重叠(第一重叠处);顶柱172的移动轨迹与第二旋转件180的扇形部移动轨迹部分重叠(第二重叠处),侧壁面对顶柱172与扇形的移动轨迹重叠处(第二重叠处)设置开口184。

如图10a所示,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传递齿轮15与第一旋转件170啮合,第一拨块181位于与顶块173移动轨迹的第一重叠处,在旋转方向A上顶块173位于第一拨块181的下游,顶柱172位于开口184的下游,第二旋转件180覆盖开口184。

当顶块173第一次旋转到第一重叠处时,顶块173拨动第一拨块181,使第二旋转件180旋转至第二拨块182到达第一重叠处,第二旋转件180覆盖开口184;当顶块173第二次旋转到第一重叠处时,顶块173拨动第二拨块182,使第二旋转件180旋转至第三拨块183到达第一重叠处,第二旋转件180覆盖开口184;当拨块第三次旋转到第一重叠处时,顶块173拨动第三拨块183,使第二旋转件180不再覆盖开口184;当第一旋转件170继续旋转至顶柱172与开口184相对时,第一旋转件170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第一旋转件170轴向移动,使第一旋转件170与传递齿轮15脱离啮合,从而第一旋转件170停止旋转。

本实施例中,显影盒的计数机构内,第一旋转件为全齿齿轮,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具有重叠区域,且第二旋转件的转轴在第一旋转件之外;第一旋转件上设置有顶柱和顶块,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和弹性元件,固定件位于第一旋转件的轴向方向的一侧,且固定件上设置有开口,第二旋转件上沿扇形的径向方向设置有拨块;顶柱的旋转轨迹在固定件上的投影与开口具有重叠;顶块的运动轨迹与拨块的运动轨迹具有重叠,且拨块的运动轨迹与顶柱的运动轨迹无重叠。这样可以让扇形的第一旋转件通过每次转动较小的角度,以实现触杆的多次触碰与拨动,从而完成多次计数。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顶柱拨动拨快,即第一旋转件上不设置顶块;当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在第一旋转件的旋方向,顶柱位于拨快的下游。

本实施例中第二旋转件也可以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平动,从而暴露开口。

本实施例中顶柱和开口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一旋转件设置开口,固定件设置顶柱,当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旋转件设置辅助顶柱轴向支撑第一旋转件,使当开口与顶柱相对时不轴向移动;当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辅助顶柱不支撑第一旋转件,从而开口与顶柱相对时,第一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轴向移动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

本实施例中顶柱和开口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一旋转件设置开口,固定件设置顶柱,第二旋转件至少在顶柱与开口相对的位置覆盖开口;当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旋转件不覆盖开口,从而开口与顶柱相对时,第一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轴向移动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

本实施例中第二旋转件设置辅助顶柱支撑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不覆盖开口,当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辅助顶柱轴向支撑第一旋转件;当第二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柱不支撑第一旋转件,从而开口与顶柱相对时,第一旋转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下轴向移动与传递齿轮脱离啮合,同样的顶柱与开口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实施例六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螺纹传动实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的相对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均为缺齿齿轮,且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同轴转动,并共同形成全齿齿轮;第二旋转件的轴心设置有螺纹孔,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位于第一旋转件的轴向方向的远离第二旋转件的一侧,且固定件上设置有可与螺纹孔旋合的螺纹柱。

具体的,计数机构同样可以包括旋转件和固定件,旋转件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均为缺齿齿轮,且共同形成全齿齿轮。在第一旋转件的远离侧壁的端面设置有突起。

为了形成螺纹传动,在固定件上可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上设置螺纹,第二旋转件上设置螺纹孔,定位柱与第二旋转件通过螺纹连接。一般的,螺纹孔位于第二旋转件的旋转轴心。这样第二旋转件在旋转过程中,沿轴向向侧壁移动,进而第二旋转件与传递齿轮存在高度差,因而无法继续啮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均为缺齿齿轮,且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同轴转动,并共同形成全齿齿轮;第二旋转件的轴心设置有螺纹孔,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位于第一旋转件的轴向方向的远离第二旋转件的一侧,且固定件上设置有可与螺纹孔旋合的螺纹柱。这样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第二旋转件的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螺纹柱和螺纹孔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固定件上设置螺纹孔,第二旋转将设置螺纹柱;进一步的定位柱上设置螺纹孔。其具体结构和前述实施例六中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在前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也可以利用螺纹传动实现第一旋转件和第三旋转件的相对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为全齿齿轮,第二旋转件为缺齿齿轮,第三部旋转件为缺齿齿轮,第二旋转件和第三旋转件组成全齿齿轮,且第三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组成的全齿齿轮与第一旋转件啮合连接;其中,第二旋转件的轴心设置有螺纹孔,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上设置有可与螺纹孔旋合的螺纹柱。

其中,为了实现螺纹传动,在固定件上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上设置螺纹,在第二旋转件的轴心设置有螺纹孔,定位柱与第二旋转件螺纹连接,从而第二旋转件在旋转过程中,沿轴向向侧壁移动,进而与传递齿轮存在高度差。

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为全齿齿轮,第二旋转件为缺齿齿轮,第三部旋转件为缺齿齿轮,第二旋转件和第三旋转件组成全齿齿轮,且第三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组成的全齿齿轮与第一旋转件啮合连接;其中,第二旋转件的轴心设置有螺纹孔,计数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上设置有可与螺纹孔旋合的螺纹柱。这样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第二旋转件的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螺纹柱和螺纹孔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固定件上设置螺纹孔,第二旋转将设置螺纹柱;进一步的定位柱上设置螺纹孔。其具体结构和前述实施例七中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此外,在前述各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改进突起的结构,以改变突起和触杆的触碰时间。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中提供的显影盒中计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均为缺齿齿轮,且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围绕相同旋转轴,即定位柱21转动,并共同形成全齿齿轮,即旋转件10。

其中,突起139位于第一旋转件11上,第二突起149位于第二旋转件12上,且突起139和第二突起149相连。此外,还设置有固定件20,和传递齿轮15,固定件20上的开口22和第二旋转件12的顶柱14匹配设置。

这样,当第二旋转12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突起与触杆86触碰;突起139和第二突起149分别与触杆86触碰,由于突起139与第二突起149相连,所以突起139和第二突起149与触杆86连续触碰,而之间没有间断,即突起和第二突起与触杆86可以保持较长的触碰状态;而第二旋转件1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突起149不能够与触杆86触碰,从而仅仅突起139可与触杆86触碰,这样,触杆86第一次触碰的时间较之后触碰的时间更长,即计数机构第一次的触碰时间延长。

本实施例中,突起位于第一旋转件上,第二突起位于第二旋转件上,且突起和第二突起相连。触杆第一次触碰时间延长,可以传递更多的显影盒信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