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805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利用电子照相技术的图像形成。对感光体的全部表面进行充电,然后根据图像信息,利用激光束使感光体的表面曝光,从而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利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使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最后,将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然后进行定影。

作为利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成像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多个支持辊(support roller),其包括支承辊(backup roller);转印带,其在所述多个支持辊上被张拉为环状,并在外表面上保持调色剂图像;和转印辊,其隔着转印带压在支承辊上,并在转印辊和转印带之间形成转印辊隙。在专利文献1的成像装置中,通过使纸张穿过转印辊隙,从而使转印带上保持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该成像装置包括调节部件和控制单元。调节部件设置在转印辊隙的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从而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状态下,调节部件接近转印带的内表面。在第二状态下,调节部件与第一状态相比远离转印带的内表面。控制单元根据成像所使用的纸张,将调节部件的状态切换成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专利文献1]JP-A-2013-24625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调色剂附着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以下也称为“中间转印带上的成膜”),这种附着发生在包括导向单元的中间转印式成像装置内,其中该导向单元使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 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部分表面与中间转印部件的部分表面在调色剂图像介于电子照相感光体与中间转印部件之间的情况下彼此跟随(follow),并被导向至一次转印位置。

更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构造的成像装置,并且与包括如下调色剂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可防止调色剂附着至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而不需要增加调色剂中防粘剂的含量,其中在上述调色剂的包含防粘剂的岛部处,偏心度B分布的最大频率值小于0.75。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构造得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

静电荷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带电表面上形成静电荷图像;

显影单元,其储存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并且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荷图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部件,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其表面上;

一次转印单元,其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

二次转印单元,其将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以及

导向单元,其设置在所述一次转印单元的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并将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和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导向至所述一次转印单元所形成的一次转印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彼此跟随,

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防粘剂,并具有由包含所述粘结剂树脂的海部和包含所述防粘剂的岛部构成的海-岛结构,

包含所述防粘剂的所述岛部的如下偏心度B分布中的最大频率值在0.75至0.95的范围内,并且

如下偏心度B分布中的偏斜度在-1.10至-0.50的范围内,

所述偏心度B由以下表达式(1)表示:

偏心度B=2d/D (1)

其中D表示观察所述调色剂的截面时所述调色剂的当量圆直径(μm),d表示观察所述调色剂的截面时所述调色剂的重心与包含所述防粘剂的所述岛部的重心之间的距离(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成像装置中,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移动速度等于或大于300mm/s。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成像装置中,通过所述导向单元使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彼此跟随而获得的距离在5mm至10m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成像装置中,所述调色剂中的所述偏心度B分布的峭度在-0.20至+1.5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成像装置中,所述调色剂中的所述偏心度B分布中的最大频率值在0.80至0.9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成像装置中,所述调色剂中的所述偏心度B分布的峭度在-0.10至+1.4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方法,包括:

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

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带电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利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

将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以及

在一次转印之前,通过使形成有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调色剂图像介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和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之间的情况下彼此跟随,从而进行导向至一次转印中的一次转印位置,

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防粘剂,并具有由包含所述粘结剂树脂的海部和包含所述防粘剂的岛部构成的海-岛结构,

包含所述防粘剂的所述岛部的如下偏心度B分布中的最大频率值在0.75至0.95的范围内,并且

如下偏心度B分布中的偏斜度在-1.10至-0.50的范围内,

所述偏心度B由以下表达式(1)表示:

偏心度B=2d/D (1)

其中D表示观察所述调色剂的截面时所述调色剂的当量圆直径(μm),d表示观察所述调色剂的截面时所述调色剂的重心与包含所述防粘剂的所述岛部的重心之间的距离(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的成像方法中,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移动速度等于或大于300mm/s。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的成像方法中,在进行导向时,通过使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彼此跟随而获得的距离在5mm至10m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的成像方法中,所述调色剂中的所述偏心度B分布的峭度在-0.20至+1.5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的成像方法中,所述调色剂中的所述偏心度B分布的最大频率值在0.80至0.9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的成像方法中,所述调色剂中的所述偏心度B分布的峭度在-0.10至+1.4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或第六方面,提供了这样 一种成像装置,与包括如下调色剂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可防止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而不需要增加调色剂中防粘剂的含量,其中上述调色剂的包含防粘剂的岛部处的偏心度B分布的最大频率值小于0.75。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装置,与调色剂中包含防粘剂的岛部处的偏心度B分布的峭度小于-0.20或大于-0.50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在防止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与定影时表现出防粘特性这两方面具有良好的平衡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一或第十二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方法,与包括如下调色剂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成像方法可防止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而不需要增加调色剂中防粘剂的含量,其中上述调色剂的包含防粘剂的岛部处的偏心度B分布的最大频率值小于0.75。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方法,与调色剂中包含防粘剂的岛部处的偏心度B分布的峭度小于-0.20或大于-0.50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成像方法在防止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与定影时表现出防粘特性这两方面具有良好的平衡性。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实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2为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导向单元的布置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3为示出了动力供给添加方法的示意图;并且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中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的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作为本发明实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成像装置/成像方法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可简称为“感光体”)、充电单元、静电潜像形成单元、显影单元、中间转印部件、一次转印单元、二次转印单元和导向单元。充电单元对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带电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储存包含特定调色剂(以下将进行详述)的显影剂,并且利用该显影剂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一次转印单元将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二次转印单元将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导向单元设置在一次转印单元的中间转印部件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并将电子照相感光体和中间转印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导向至一次转印单元所形成的一次转印位置,从而使得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的一部分与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彼此跟随。

已知的是,在相关技术中的中间转印式成像装置中,从抑制一次转印时的调色剂飞散的观点出发,包括这样的导向单元,在一次转印之前(即,在施加一次转印电压之前),所述导向单元使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与中间转印部件在调色剂图像介于电子照相感光体与中间转印部件之间的状态下彼此跟随。

在包括这种导向单元的成像装置内,在一次转印之前直到执行一次转印的时间段内,出现这样一种状态,其中电子照相感光体和中间转印部件通过调色剂图像彼此接触。以这种方式,与不包括这种导向单元的情况相比,中间转印部件与调色剂图像之间保持接触的时间更长。因此,当中间转印部件具有高温时,此外,当调色剂具有高温时,可能会发生调色剂在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附着,即,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

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双面打印导致的具有高温的纸张(特别是厚的纸张)与中间转印部件之间的相互接触,会使得中间转印部件具有高温。在许多情况下,在高温状态下(例如,夏季等)将调色剂保持 在显影单元中会使调色剂具有高温。

为了防止发生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例如,可列举增加调色剂中的防粘剂的含量的方法。防粘剂在加热下会蒸发(挥发),然后在成像装置中冷却,从而固化。由此,可以形成粗颗粒。例如,如果简单地增加调色剂中的防粘剂的含量,那么裸露于调色剂表面的防粘剂的量会增加,从而粗颗粒的量可能会增加。

因此,对于防粘剂仅包含于内部的调色剂,所需的是这样一种方法,该方法抑制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而不需要增加调色剂中的防粘剂的含量。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为这样的成像装置,其包括含有下述特定调色剂的显影剂。

所述特定调色剂包含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防粘剂,并具有由包含粘结剂树脂的海部和包含防粘剂的岛部构成的海-岛结构。包含防粘剂的岛部的如下偏心度B分布中的最大频率值在0.75至0.95的范围内,并且如下偏心度B分布中的偏斜度在-1.10至-0.50的范围内,所述偏心度B由以下表达式(1)表示:

偏心度B=2d/D (1)

其中D表示观察调色剂的截面时调色剂的当量圆直径(μm),d表示观察调色剂的截面时调色剂的重心与含防粘剂的岛部的重心之间的距离(μm)。

在特定调色剂中,包含防粘剂的岛部(下文中也称为“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是表示防粘剂域的重心与调色剂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指数。偏心度B的值越大,表明防粘剂域越接近调色剂的表面。偏心度B的值越小,则表明防粘剂域越接近调色剂的中心。偏心度B分布的最大频率值表示这样的部分,在该部分中,在调色剂的径向上存在最大量的防粘剂域。偏心度B分布的偏斜度表示所述分布的左右对称性。具体而言,偏心度B分布的偏斜度表示自分布的最大频率值的不均匀度。即,偏心度B分布的偏斜度表示自在调色剂的直径方向上存在最大量防粘剂域的部分的防粘剂域的分布程度。

即,当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的最大频率值为0.75至0.95时, 这表示在靠近调色剂的表层部分的位置处存在最大量的防粘剂域。当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的偏斜度在-1.10至-0.50时,这表示防粘剂域以梯度分布在由调色剂的表层部分至其内部(参见图4)。

通过这种方式,对于其中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的最大频率值和偏斜度分别满足上述范围的特定调色剂,其为这样的调色剂:其中,最大量的防粘剂域存在于表层部分附近,并且,防粘剂域以梯度分布在由调色剂颗粒的内部至其表层部分附近。对于具有这种防粘剂域分布梯度的调色剂,其具有如下性质:接近调色剂表层部分的防粘剂易于在低压下渗出,并且如果受到高压时,调色剂内部的防粘剂以及接近调色剂表层部分的防粘剂会渗出。即,对于具有防粘剂域的浓度梯度的调色剂,根据压力来控制防粘剂的渗出量。

如果通过特定清洁单元等向具有这些性质的特定调色剂施加低压,则接近调色剂表层部分的部分防粘剂会渗出,由此发挥了防粘特性,并抑制了感光体成膜的发生。由于除了表层部分附近之外,防粘剂也包含在特定调色剂的内部,所以也防止了当施加低压时防粘剂的过度渗出。

当进行定影时,对特定调色剂施加高压。因此,除了接近调色剂表层部分的防粘剂外,调色剂内部的防粘剂也会渗出。因此,充分显示出了防粘性。

在此,从抑制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的观点出发,可以提供仅在表层部分存在防粘剂的调色剂。然而,在该调色剂中,据认为裸露于调色剂表面的防粘剂的量增加,并且粗颗粒的量增多。在为仅在表层部分存在防粘剂的调色剂的情况下,调色剂的可熔性劣化,并且当进行定影时可能会引发定影缺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包括特定调色剂,该特定调色剂的防粘剂域具有浓度梯度,由此能够确保定影时的防粘特性,并抑制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

特别地,通过具有防粘剂域的浓度梯度的特定调色剂,使得对于仅在调色剂的内部包含防粘剂的调色剂,无需增加防粘剂含量。由此,由于防粘剂而形成的粗颗粒也难以增加。

通过包括导向单元的上述成像装置,可以抑制在一次转印过程中的调色剂飞散,并且可以形成具有高质量的图像。

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中,实施了成像方法(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方法)。所述成像方法包括:充电工序、静电潜像形成工序、显影工序、一次转印工序、二次转印工序以及导向工序。在充电工序中,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被充电。在静电潜像形成工序中,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带电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显影工序中,利用包含特定调色剂的显影剂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工序中,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在二次转印工序中,将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在导向工序中,使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的一部分与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隔着介于电子照相感光体和中间转印部件之间的调色剂图像而彼此跟随,从而到达一次转印单元所形成的一次转印位置。

成像装置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采用了公知的成像装置的构造。公知的成像装置的例子包括:包括定影单元的装置,该定影单元将转印至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包括除电单元的装置,在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充电之前,该除电单元用除电光照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以进行除电;包括清洁单元的装置,在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充电之前,该清洁单元清洁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加热部件的装置,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加热部件用于升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温度,从而降低相对温度。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中,例如,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的部分可以是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的盒结构(处理盒)。除了电子照相感光体之外,这样的处理盒(例如)还可包括选自由充电单元、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和显影单元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者。

下文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将对附图中的主要部件进行说明,而 省略对其他部件的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1中示出的成像装置包括第一至第四电子照相成像单元10Y、10M、10C和10K(成像单元),其基于分色的图像数据从而分别打印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这些成像单元(在下文中可简称为“单元”)10Y、10M、10C和10K在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并排布置。这些单元10Y、10M、10C和10K可以是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的处理盒。

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20安装在图中的单元10Y、10M、10C和10K的上方并延伸通过这些单元。中间转印带20缠绕在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驱动辊22和支承辊24上,并且中间转印带20沿着从第一单元10Y至第四单元10K的方向运行,其中所述驱动辊22和支承辊24以图中从左向右的方向彼此分开。利用弹簧等(未示出)沿着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对支承辊24施加力,由此对缠绕在这两个辊上的中间转印带20施加张力。此外,在中间转印带20的位于感光体侧的表面上设置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30,使其与驱动辊22相对。

包括四种颜色的调色剂的显影剂分别被储存在单元10Y、10M、10C和10K的显影装置(显影单元的一个例子)4Y、4M、4C和4K中。此外,容纳于调色剂盒8Y、8M、8C和8K中的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分别被供给至显影装置4Y、4M、4C和4K。

第一至第四单元10Y、10M、10C和10K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这里将以位于中间转印带的运行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形成黄色图像的第一单元10Y为代表进行描述。此外,用附有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而不是黄色(Y)的参考符号表示与第一单元10Y相同的部件,而省略对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的说明。

第一单元10Y包括感光体1Y。

在此,根据待形成图像的类型或者记录介质的类型等来设定感光 体1Y的旋转速度(即,感光体1Y的表面的移动速度)。然而,从需要以高速形成图像的观点来看,感光体1Y的旋转速度优选等于或大于300mm/s,更优选等于或大于500mm/s,还更优选在500mm/s至750mm/s的范围内。

当处于这种高旋转速度时,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一侧成像后,一侧的纸将已经以高温传送。其结果是易于发生成膜,但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能够通过利用包含特定调色剂的显影剂来控制成膜。

在感光体1Y周围,依次设置有:充电辊(充电单元的例子)2Y、曝光装置(静电荷图像形成单元的例子)3、显影装置(显影单元的例子)4Y、导向辊(导向单元的例子)9Y、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单元的例子)5Y、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单元的例子)6Y。充电辊2Y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位。曝光装置3基于分色的图像信号,使用激光束3Y将带电的表面曝光,从而形成静电图像。显影装置4Y将带电的调色剂供应到静电图像上,从而使该静电图像显影并形成调色剂图像。导向辊9Y使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的一部分跟随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的一部分,此时调色剂图像介于中间转印带20和电子照相感光体之间。一次转印辊5Y施加一次转印电压并将介于感光体1Y和中间转印带20之间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上。感光体清洁装置6Y在一次转印之后除去残留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的残余物质。

一次转印辊5Y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内侧,位于与感光体1Y相对的位置。将用于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的偏压电源(未示出)分别连接至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各偏压电源改变施加至各一次转印辊的转印偏压。

导向辊9Y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内部。导向辊9Y使中间转印带20的一部分变形,从而使得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的一部分跟随感光体1Y的表面的一部分。

以下将参照图2更详细地描述导向单元的布置实例。图2是示出了成像单元10Y中的导向辊9Y的布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2所示,在中间转印带20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图2中箭头方 向的上游侧),导向辊9Y布置在一次转印辊5Y的上游侧。导向辊9Y使中间转印带20变形,从而跟随感光体1Y的外周的一部分。此时,已显影的调色剂图像T介于感光体1Y和中间转印带20之间,并且中间转印带20的热量转移至调色剂图像T。

可以根据感光体1Y的旋转速度、感光体的外径等来确定彼此跟随的感光体1Y的表面的一部分和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的一部分之间的距离(图2中的d: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通过使感光体1Y和中间转印带20彼此接触而获得的距离,此时,调色剂图像介于这二者之间,其为直至通过转印辊5Y而形成的压接部(一次转印位置)的距离)。然而,该距离优选等于或大于5mm,并且更优选在5mm至10mm的范围内。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至第四单元10Y、10M、10C和10K均包括导向单元(导向辊9Y、9M、9C和9K)。在包括这种导向单元的单元中,作为储存在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优选采用包含特定调色剂的显影剂。

提供了具有这种构造的单元,由此抑制了中间转印部件(中间转印带20)上的成膜。

以下将描述通过第一单元10Y形成黄色图像的操作实例。

首先,在开始操作前,使用充电辊2Y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600V至-800V的电位。

感光体1Y具有这样的性质:其中,其电阻通常较高(常规树脂的电阻),但是当施加激光束3Y时,被激光束照射的部分的比电阻将发生变化。因此,根据从控制单元(未示出)发送出的黄色图像数据,通过曝光装置3将激光束3Y输出到感光体1Y的带电表面上。用激光束3Y照射感光体1Y表面上的感光层,由此使得黄色图像图案的静电图像形成于感光体1Y的表面上。

静电荷图像是通过充电而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的图像,其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所谓的负潜像:将激光束3Y施加至感光层,使得被照射部分的比电阻下降,从而使电荷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流动,同时电荷停留在未施加激光束3Y的部分上。

随着感光体1Y的运行,在感光体1Y上形成的静电荷图像被旋转至预定的显影位置。在该显影位置处,感光体1Y上的静电荷图像被显影装置4Y可视化(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显影装置4Y储存有(例如)至少含有黄色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通过在显影装置4Y中搅拌该黄色调色剂,从而使之摩擦带电,由此使之具有与在感光体1Y上产生的电荷相同极性(负极性)的电荷。这样,黄色调色剂就保持在显影剂辊上。使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显影装置4Y,由此黄色调色剂通过静电附着在位于感光体1Y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由此利用黄色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接下来,使其上形成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感光体1Y以预定的速度旋转,并且使在感光体1Y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传送至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利用转印辊5Y形成的压接部(辊隙部)),同时调色剂图像与借助于导向辊9Y而变形的中间转印带20发生接触。

当感光体1Y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一次转印位置时,将一次转印偏压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Y,由感光体1Y朝向一次转印辊5Y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由此感光体1Y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极性(-)相反,并且例如,通过控制器(未示出)将第一单元10Y中的该转印偏压控制为+10μA。

通过感光体清洁装置6Y除去残留在感光体1Y上的残留物质,并收集残留物质中的调色剂。

以与第一单元相似的方式控制施加至第二单元10M以及随后单元中的一次转印辊5M、5C和5K上的一次转印偏压。

以此方式,中间转印带20(在第一单元10Y中,黄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其上)被依次传送通过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由此,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被多次转印。

通过第一至第四单元被多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部,该二次转印部由中间转印带20、与中间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的支撑辊24和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面一侧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单元的例子)26构成。

通过供给机构,在预定的时间将记录纸(记录介质的例子)P供入彼此接触的二次转印辊26与中间转印带20间的间隙处,并且将二次转印偏压施加至支撑辊24。此时所施加的转印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由中间转印带20朝向记录纸P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由此使中间转印带20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P上。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检测二次转印位置的电阻的电阻检测器(未示出)检测到的电阻来确定二次转印偏压,并且控制所述二次转印偏压的电压。之后,将记录纸P传送到一对定影辊(定影单元的例子)28之间的辊隙部,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纸P上,由此形成定影图像。

定影单元的定影温度根据感光体的旋转速度(感光体的表面的移动速度)和调色剂的类型来确定。通常情况下,随着感光体的旋转速度变快,优选提高定影温度以便充分熔融调色剂。然而,对于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特定调色剂,由于其在调色剂的表层部分附近至调色剂的内部包含防粘剂,因此该特定调色剂具有高熔融性。因此,例如,即使当定影温度降低时也不容易发生定影缺陷。由于定影温度的降低可导致粗颗粒的减少,因此在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定影单元的定影温度优选为190℃以下,更优选160℃以上190°以下。

根据待形成的图像种类或者记录介质的种类等设定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移动速度。然而,从需要高速成像的观点来看,移动速度优选为等于或大于300mm/s,更优选为等于或大于500mm/s,进一步优选为在500mm/s至750mm/s的范围内。

接着,将其上已完成彩色图像的定影的记录纸P排向排出部,由此完成一系列的彩色图像形成操作。

图1和图2中示出了包括鼓状(圆筒状)感光体和带状中间转印部件的实例。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不限于此。

例如,可以将带状感光体与鼓状中间转印部件组合。此外,可以将带状感光体与带状中间转印部件组合。

在将带状感光体与鼓状中间转印部件组合的情况下,导向单元可 以使带状感光体变形从而跟随鼓状中间转印部件的外周。

在将带状感光体与带状中间转印部件组合的情况下,可以使带状感光体和带状中间转印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变形,从而变形的部件使得带状感光体的外周与带状中间转印部件的外周彼此跟随。

将更加详细地描述构成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各组件(感光体、充电单元、静电潜像形成单元、显影单元、一次和二次转印单元、中间转印部件和显影剂)。

以下说明将省略部件的附图标记。

感光体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感光体采用公知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如上所述,感光体可以呈如图1和图2所示的鼓状(圆筒状)、或带状。

感光体包括在导电性基体的外周面上的感光层。除了感光层之外,必要时,感光体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之间的底涂层、设置在底涂层和感光层之间的中间层、以及设置在感光层之上的保护层。

感光层可以是功能分离型(多层)感光层,其包括具有电荷产生功能的电荷产生层和具有电荷传输功能的电荷传输层。此外,感光层可以是具有电荷产生功能和电荷传输功能的功能一体型(单层)感光层。

充电单元

在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中,将充电辊2Y、2M、2C和2K用作充电单元。然而,并不限于这种构造。

作为充电单元的另一个例子,可使用的是利用充电刷、充电膜、充电橡胶刮刀、充电管等的接触型充电部件。

还可以使用已知的充电器,如非接触型辊式充电器、以及利用电晕放电的栅格充电器或电晕器充电器等。

静电潜像形成单元

在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中,将能够施加激光束3Y、3M、3C和3K的曝光装置3用作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然而,并不限于这种构造。

利用光源以形成静电潜像。光源发射光,例如半导体激光束、LED光、和液晶快门光。此时,光源发射的光的波长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光谱敏感区内。包括这样的光学系统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根据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大多数的半导体激光束为在780nm附近具有振荡波长的近红外区域射线。然而,波长并不限于该波长。也可使用振荡波长在600nm至小于700nm范围内的激光或者振荡波长在400nm至450nm的作为蓝色激光的激光。对于形成彩色图像来说,能够输出多束光的表面发射型激光源也是有效的。

显影单元

显影单元(例如)包括使显影剂与感光体进行接触或不进行接触从而进行显影的常规显影装置。

对于显影装置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其具有上述功能即可,并且根据使用目的进行选择。例如,包括这样的已知显影装置,其具有通过利用刷、辊等将单组分显影剂或双组分显影剂附着至感光体的功能。在上述装置中,优选的是利用表面保持有显影剂的显影辊的显影装置。

显影单元(显影装置)中使用的显影剂可以是仅由特定调色剂(以下将进行描述)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或者是由特定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剂可以是磁性的或非磁性的。

导向单元

在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中,使用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内侧的导向辊9Y、9M、9C和9K作为导向单元。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导向单元的形状不限于辊状,并可以为板状或弧状等。

如上所述,导向单元可使感光体和中间转印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变形,从而在一次转印之前使这两个部件彼此跟随。因此,可以根据感光体和中间转印部件的形状来确定导向单元的设置位置。导向单元的设置位置不限于中间转印部件的内侧。导向单元的设置位置可以在感光体的内侧,并且可以同时在中间转印部件的内测和感光体的内侧。

设置上述导向单元的目的在于防止一次转印中调色剂的飞散。然而,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可以包括这样的导向单元, 其具有防止调色剂在二次转印中飞散的类似构成。

一次和二次转印单元

作为一次和二次转印单元,在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中采用了利用中间转印带20的中间转印单元。作为转印单元,使用了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以及二次转印辊26,但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不限于此构成。

一次和二次转印单元的另一个例子包括使用直接转印法的转印单元和使用转印带方法的转印单元等。在直接转印法中,使用转印电晕管、转印辊等。在转印带方法中,记录介质被静电吸附并传送,并且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记录介质上。

例如,作为一次和二次转印单元,可以使用已知的转印充电部件,例如利用辊、带、膜和橡胶刮刀等的接触型转印充电部件;以及利用电晕放电的栅格转印充电部件和电晕管转印充电部件。

中间转印部件

在如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中,使用中间转印带20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然而,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不限于此。

中间转印部件的形状的另一例子包括鼓状。

在为中间转印带的情况下,使用具有半导体性质、并包含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芳酯、聚酯或橡胶等的中间转印带。

包含特定调色剂的显影剂

储存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内的显影剂包含以下将描述的特定调色剂。

首先将描述特定调色剂。

所述特定调色剂包含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防粘剂,并具有海-岛结构,其中设有包含粘结剂树脂的海部和包含防粘剂的岛部。

在海-岛结构中,包含防粘剂的岛部的如下偏心度B分布中的最大频率值在0.75至0.95的范围内,并且如下偏心度B分布中的偏斜度在-1.10至-0.50的范围内,偏心度B由以下表达式(1)表示:

偏心度B=2d/D (1)

其中,D表示观察调色剂的截面时调色剂的当量圆直径(μm),d表示观察调色剂的截面时调色剂的重心与含防粘剂的岛部的重心之 间的距离(μm)。

如上所述,特定调色剂的这种构造使得存在于接近调色剂表层部分的防粘剂部分避免发生感光体成膜。特定调色剂的这种构造使得包含在由调色剂的表层部分附近到调色剂内部的防粘剂在定影时展示出了防粘特性。

在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调色剂(JP-A-2004-145243)中,通过利用溶解于溶剂中的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之间的亲水性-疏水性差异,从而使防粘剂位于表面附近。在相关技术中的其他调色剂(JP-A-2011-158758)中,利用不均匀分布的控制树脂并通过捏合粉碎法从而使防粘剂位于表面附近,其中该不均匀分布的控制树脂同时具有与粘结剂树脂的极性类似极性的部分、以及与防粘剂的极性类似极性的部分。然而,上述调色剂通过利用材料的物理性质来控制防粘剂在调色剂中的位置,并且并不会使调色剂中的防粘剂域的分布具有梯度。

下面将对特定调色剂进行详细说明。

特定调色剂具有海-岛结构,其中存在包含粘结剂树脂的海部和包含防粘剂的岛部。即,特定调色剂具有这样的海-岛结构,其中,防粘剂以岛状存在于粘结剂树脂的连续相中。

在具有海-岛结构的调色剂中,防粘剂域(含防粘剂的岛部)的偏心度B分布的最大频率值在0.75至0.95的范围内,优选在0.80至0.95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80至0.90的范围内,最优选在0.85至0.90的范围内。

最大频率值在0.75以上,使得防粘剂域接近调色剂的表层部分,由此可抑制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的发生。最大频率值在0.95以下抑制防粘剂域暴露在调色剂的表面上,并且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防粘剂将不会渗出。由此防粘剂可有效地抑制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的发生。

防粘剂域(含防粘剂的岛部)的偏心度B分布的偏斜度在-1.10至-0.50的范围内,优选在-1.00至-0.6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95至-0.65的范围内。

偏斜度在-1.10至-0.50的范围内抑制了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的发生,并在定影时展示出了防粘特性。

从定影时展示出防粘特性,并抑制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的发生的角度来看,防粘剂域(含防粘剂的岛部)的偏心度B分布的峭度优选在-0.20至+1.5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15至+1.40的范围内,最优选在-0.10至+1.30的范围内。

峭度为示出偏心度B分布中的顶点(即,分布的最大频率值)的尖平的指标。峭度位于上述范围内表示这样的状态,其中顶部(最大频率值)不过度尖锐,虽然顶部是尖锐的,但是同时在偏心度B分布中也适当地弯曲。出于这个原因,根据压力改变,来自调色剂的防粘剂的渗出量平滑地改变,由此在定影时展示防粘特性和抑制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之间的平衡性变得更好。

下面将对证实调色剂的海-岛结构的方法进行说明。

例如,通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调色剂(调色剂颗粒)横截面的方法、或者利用四氧化钌将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染色并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过染色的横截面的方法来证实调色剂的海-岛结构。优选的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方法,这是因为能够更清楚地观察调色剂横截面中的防粘剂域。作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型号。例如,包括由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生产的SU8020以及由JEOL公司生产的JSM-7500F。

具体而言,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观察方法。首先,将待测量的调色剂(调色剂颗粒)包埋于环氧树脂中,然后使环氧树脂固化。通过包括金刚石刀片的显微镜用薄片切片机将固化物切割为薄切片,从而获得裸露出调色剂的横截面的观察样品。对薄的观察样品进行四氧化钌染色,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调色剂的横截面。通过该观察方法观察到了海-岛结构,其中,相对于粘结剂树脂的连续相具有由染色程度造成的亮度差异(对比度)的防粘剂以岛状存在于调色剂的横截面中。

下面将描述测量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方法。

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测量。首先,使用所述证实海-岛结构的方法,以能够观察到一个调色剂(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的放大倍数记录图像。通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由MITANI公司生产的WINROOF),在0.010000μm/像素的条件下对记录图像进行图像分 析。通过该图像分析,利用包埋用环氧树脂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之间的亮度差异(对比度)提取出调色剂的横截面形状。基于提取出的调色剂的横截面形状获得投影面积。由投影面积获得当量圆直径。根据算式:2√(投影面积/π)来计算当量圆直径。将所获得的当量圆直径设定为调色剂截面观察时的调色剂的当量圆直径D。

基于所提取出的调色剂的横截面形状来获得重心位置。接下来,利用粘结剂树脂与防粘剂之间的亮度差异(对比度)来提取防粘剂域的形状,并获得防粘剂域的重心位置。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各重心位置。当将调色剂或防粘剂域的提取区域中的像素数目设定为n,并且将各像素的x、y坐标设定为xi和yi(i=1,2,...,n)时,用各坐标值xi之和除以n以获得重心的x坐标,用各坐标值yi之和除以n以获得重心的y坐标。然后获得调色剂横截面的重心位置与防粘剂域的重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将所获得的距离设定为观察调色剂的截面时调色剂的重心与含防粘剂的岛部的重心之间的距离。

最后,利用式(1):偏心度B=2d/D,由各当量圆直径D和距离d获得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类似地,对存在于一个调色剂(调色剂颗粒)中的多个防粘剂域中的每一个均进行上述操作,由此获得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

下面将描述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中的最大频率值的计算方法。

首先,按照上述方式对200个调色剂(调色剂颗粒)的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进行测量。针对所获得的各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数据,由0开始以0.01的增量(increment)对数据段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获得偏心度B的分布。由此获得所获分布的最大频率值,即在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中出现最频繁的数据段的数值。将该数据段的值取为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中的最大频率值。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计算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中的偏斜度的方法。

首先,按照上述方法获得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分布。基于下式获得偏心度B分布的偏斜度。在下式中,偏斜度设为Sk,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数据个数为n,各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数据值设为xi(i=1, 2,...,n),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全部数据的平均值设为x(x上方有一条横线),并且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全部数据的标准偏差设为s。

<mrow> <mi>S</mi> <mi>k</mi> <mo>=</mo> <mfrac> <mi>n</mi> <mrow> <mo>(</mo> <mi>n</mi> <mo>-</mo> <mn>1</mn> <mo>)</mo> <mo>(</mo> <mi>n</mi> <mo>-</mo> <mn>2</mn> <mo>)</mo> </mrow> </mfrac> <munderover> <mo>&Sigma;</mo>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sup>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x</mi> <mi>i</mi> </msub> <mo>-</mo> <mover> <mi>x</mi> <mo>&OverBar;</mo> </mover> </mrow> <mi>s</mi> </mfrac> <mo>)</mo> </mrow> <mn>3</mn> </msup> </mrow>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计算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的峭度的方法。

首先,如上所述,获得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分布。基于下式获得所得偏心度B分布的峭度。在下式中,峭度设为Ku,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数据个数设为n,各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数据值设为xi(i=1,2,...,n),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全部数据的平均值设为x(x上方有一条横线),并且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全部数据的标准偏差设为s。

<mrow> <mi>K</mi> <mi>u</mi> <mo>=</mo> <mfrac> <mrow> <mi>n</mi> <mrow> <mo>(</mo> <mi>n</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mrow> <mo>(</mo> <mi>n</mi> <mo>-</mo> <mn>1</mn> <mo>)</mo> <mo>(</mo> <mi>n</mi> <mo>-</mo> <mn>2</mn> <mo>)</mo> <mo>(</mo> <mi>n</mi> <mo>-</mo> <mn>3</mn> <mo>)</mo> </mrow> </mfrac> <munderover> <mo>&Sigma;</mo>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sup>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x</mi> <mi>i</mi> </msub> <mo>-</mo> <mover> <mi>x</mi> <mo>&OverBar;</mo> </mover> </mrow> <mi>s</mi> </mfrac> <mo>)</mo> </mrow> <mn>4</mn> </msup> <mo>-</mo> <mfrac> <mrow> <mn>3</mn> <msup> <mrow> <mo>(</mo> <mi>n</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n>2</mn> </msup> </mrow> <mrow> <mo>(</mo> <mi>n</mi> <mo>-</mo> <mn>2</mn> <mo>)</mo> <mo>(</mo> <mi>n</mi> <mo>-</mo> <mn>3</mn> <mo>)</mo> </mrow> </mfrac> </mrow>

关于满足调色剂中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分布特性的方法,将在调色剂的制备方法中进行描述。

下面将描述特定调色剂的成分。

特定调色剂包含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防粘剂。具体而言,调色剂中的调色剂颗粒包含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防粘剂。调色剂可包含附着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的外部添加剂。

粘结剂树脂

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以下单体的均聚物、或者组合使用两种或多种以下单体的共聚物形成的乙烯基系树脂,这些单体为:苯乙烯类(例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烯键式不饱和腈类(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烯基醚类(例如 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异丁基醚);乙烯基酮类(例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乙烯基异丙烯基酮);和烯烃类(例如乙烯、丙烯、丁二烯)。

粘结剂树脂的例子还包括非乙烯基系树脂,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和改性树脂、其与上述乙烯基系树脂的混合物、或者通过在这种非乙烯基系树脂的存在下使乙烯基系单体聚合而获得的接枝聚合物。

可单独使用这些粘结剂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可组合使用其中的两种或更多种。

聚酯树脂适合作为粘结剂树脂。

作为聚酯树脂,包括(例如)熟知的聚酯树脂。

聚酯树脂的例子包括多元羧酸和多元醇的缩聚物。作为聚酯树脂,可使用市售可得的产品,或者可使用合成产物。

多元羧酸的例子包括脂肪族二羧酸(例如草酸、丙二酸、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琥珀酸、烯基琥珀酸、己二酸和癸二酸),脂环式二羧酸(例如环己烷二甲酸),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和萘二甲酸),它们的酸酐,或者它们的低级烷基酯(具有例如1至5个碳原子)。其中,优选使用芳香族二羧酸作为多元羧酸。

作为多元羧酸,可以与二元羧酸一起组合使用具有交联结构或支链结构的三元或更多元的羧酸。三元或更多元的羧酸的例子包括偏苯三酸、均苯四酸、它们的酸酐、或者它们的低级烷基酯(具有例如1至5个碳原子)。

多元羧酸可以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种。

多元醇的例子包括脂肪族二醇(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和新戊二醇),脂环式二醇(例如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和氢化双酚A),和芳香族二醇(例如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合物、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合物)。其中,例如,优选使用芳香族二醇和脂环式二醇作为多元醇,更优选使用芳香族二 醇。

作为多元醇,可以与二元醇一起组合使用具有交联结构或支链结构的三元或更多元的醇。三元或更多元的醇的例子包括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

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种。

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50℃至80℃,更优选为50℃至65℃。

玻璃化转变温度是由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得到的DSC曲线而获得的;更具体而言,是根据JIS K-7121-1987中的“塑料的转变温度测量方法”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获得方法中所披露的“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而获得的。

通过已知的制备方法来获得聚酯树脂。其具体的例子包括这样的方法:其中,将聚合温度设定在180℃至230℃的范围内,并且根据需要在降低反应体系内的压力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并同时除去缩合时产生的水或醇。

在原料单体在反应温度下不溶解或不相容的情况下,可以添加高沸点溶剂作为增溶剂来溶解单体。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缩聚反应的同时将增溶剂蒸馏除去。在共聚反应中存在相容性较差的单体时,相容性较差的单体可以预先与待与该单体缩聚的酸或醇缩合,然后再与主要成分缩聚。

例如,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粘结剂树脂的含量优选在40重量%至95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0重量%至90重量%的范围内,还更优选为60重量%至85重量%的范围内。

着色剂

着色剂的例子包括各种颜料,如炭黑、铬黄、汉撒黄、联苯胺黄、士林黄、喹啉黄、颜料黄、永久橙GTR、吡唑啉酮橙、伍尔坎橙、万赤洋红、永久红、亮胭脂红3B、亮胭脂红6B、杜邦油红、吡唑啉酮红、立索红、若丹明B色淀、色淀红C、颜料红、孟加拉玫瑰红、苯胺蓝、群青蓝、铜油蓝、氯化亚甲基蓝、酞菁蓝、颜料蓝、 酞菁绿、和孔雀石绿草酸盐,以及各种染料,如吖啶型染料、呫吨型染料、偶氮型染料、苯醌型染料、吖嗪型染料、蒽醌型染料、硫靛型染料、二噁嗪型染料、噻嗪型染料、偶氮甲碱型染料、靛青型染料、酞菁型染料、苯胺黑型染料、聚甲川型染料、三苯甲烷型染料、二苯甲烷型染料、以及噻唑型染料。

可使用这些着色剂中的一者,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可根据需要使用经表面处理的着色剂,或者可将着色剂与分散剂组合使用。可将多种着色剂组合使用。

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着色剂的含量(例如)优选在1质量%至30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质量%至15质量%的范围内。

防粘剂

防粘剂的例子包括:烃蜡;天然蜡,如巴西棕榈蜡、米糠蜡(rice wax)和小烛树蜡(candelilla wax);合成蜡或矿物/石油蜡,如褐煤蜡;以及酯蜡,如脂肪酸酯和褐煤酸酯(montanic acid ester)。然而,防粘剂并不限于这些例子。

其中,烃蜡(具有烃作为骨架的蜡)优选作为防粘剂。烃蜡的适合之处在于:其易于形成防粘剂域,并且在定影时易于快速渗出至调色剂(调色剂颗粒)的表面。

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防粘剂的含量(例如)优选在1重量%至2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重量%至15重量%的范围内。

其他添加剂

其他添加剂的例子包括已知的添加剂,例如磁性材料、电荷控制剂和无机粉末。调色剂颗粒中含有这些添加剂作为内部添加剂。

调色剂颗粒的特性

调色剂颗粒可以为具有单层结构的调色剂颗粒,或者可以为具有所谓的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该核/壳结构由核(核颗粒)和包覆在所述核上的包覆层(壳层)构成。

此处,具有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优选由(例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其他添加剂(如着色剂和防粘剂)的核以及包含粘结剂树脂的包覆层构成。

调色剂颗粒的体均粒径(D50v)优选在2μm至1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4μm至8μm的范围内。

使用COULTER MULTISIZER 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并使用ISOTON-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作为电解液来测量调色剂颗粒的各种平均粒径和各种粒度分布指数。

在测量中,将0.5mg至50mg的测量样品添加到作为分散剂的2ml 5%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苯磺酸钠)的水溶液中。将所得材料添加到100ml至150ml的电解液中。

使用超声波分散器将悬浮有样品的电解液分散处理1分钟,通过COULTER MULTISIZER II并利用孔径为100μm的孔,对粒径为2μm至60μm的颗粒的粒度分布进行测量。对50,000个颗粒进行取样。

相对于基于所测得的粒径分布而划分的粒度范围(通道),从最小直径一侧开始绘制体积累积分布和数量累积分布。将累积百分数为16%时的粒径定义为体均粒径D16v和数均粒径D16p,将累积百分数为50%时的粒径定义为体均粒径D50v和数均粒径D50p。此外,将累积百分数为84%时的粒径定义为体均粒径D84v和数均粒径D84p。

通过使用这些数值,按照(D84v/D16v)1/2计算体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并且按照(D84p/D16p)1/2计算数均粒径分布指数(GSDp)。

调色剂颗粒的形状因子SF1优选在110至150的范围内,更加优选在120至140的范围内。

形状因子SF1可以通过下式确定。

式:SF1=(ML2/A)×(π/4)×100

在上式中,ML表示调色剂的绝对最大长度,A表示调色剂的投影面积。

具体而言,形状因子SF1主要是通过利用图像分析仪对显微镜图像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进行分析从而数字转化而来的,并计算如下。即,通过摄像机将分散在载玻片表面上的颗粒的光学显微镜图像输入图像分析仪LUZEX中,从而获得100个颗粒的最大长 度和投影面积,利用上述式子计算得到SF1的数值,然后获得其平均值。

外部添加剂

外部添加剂的例子包括无机颗粒。无机颗粒的例子包括SiO2、TiO2、Al2O3、CuO、ZnO、SnO2、CeO2、Fe2O3、MgO、BaO、CaO、K2O、Na2O、ZrO2、CaO·SiO2、K2O·(TiO2)n、Al2O3·2SiO2、CaCO3、MgCO3、BaSO4和MgSO4

优选利用疏水化剂对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无机颗粒的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例如,通过将无机颗粒浸没在疏水化剂中以进行利用疏水化剂的处理。对疏水化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其例子包括硅烷偶联剂、硅油、钛酸酯偶联剂和铝偶联剂。可单独使用这些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其中的两种或多种。

一般而言,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无机颗粒,疏水化剂的量(例如)为1重量份至10重量份。

外部添加剂的例子还包括树脂颗粒(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三聚氰胺树脂颗粒等的树脂颗粒)和清洁助剂(例如,以硬脂酸锌为代表的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以及氟系聚合物颗粒)。

相对于调色剂颗粒,外部添加剂的外部添加量(例如)优选在0.01重量%至5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01重量%至2.0重量%的范围内。

特定调色剂的制备方法

下面将对特定调色剂的制备方法进行描述。

特定调色剂是通过在制备调色剂颗粒后将外部添加剂以外部添加的方式加入调色剂颗粒中而获得的。

调色剂颗粒可以利用干式制法(例如捏合粉碎法)和湿式制法(例如聚集凝结法、悬浮聚合法和溶解悬浮法)中的任何一种制法制得。调色剂颗粒的制法并不特别局限于这些制法,可采用周知的制法。

在这些方法中,优选通过聚集凝结方法获得调色剂颗粒。

对于制备满足上述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特征的调色剂(调色剂颗粒),优选通过下述聚集凝结法制备调色剂颗粒。

具体而言,优选通过如下工序制备调色剂颗粒:制备各分散液的工序(分散液制备工序);第一聚集颗粒形成工序;第二聚集颗粒形成工序;以及融合凝结工序。在第一聚集颗粒形成工序中,将第一树脂颗粒分散液和着色剂颗粒分散液混合以获得分散液,并使该分散液中的颗粒聚集,从而形成第一聚集颗粒。通过分散相当于粘结剂树脂的第一树脂颗粒从而获得第一树脂颗粒分散液,并且通过分散着色剂的颗粒(下文中也称为“着色剂颗粒”)从而获得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在第二聚集颗粒形成工序中,制备分散液混合物,该分散液混合物中分散有相当于粘结剂树脂的第二树脂颗粒以及防粘剂的颗粒(下文中也称为“防粘剂颗粒”)。在制备了其中分散有第一聚集颗粒的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之后,向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中逐渐加入分散液混合物,同时逐渐提高分散液混合物中防粘剂颗粒的浓度。由此使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聚集于第一聚集颗粒表面,以形成第二聚集颗粒。在融合凝结工序中,将其中分散有第二聚集颗粒的第二聚集颗粒分散液加热,以使第二聚集颗粒融合凝结从而形成调色剂颗粒。

调色剂颗粒的制备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说明。例如,将树脂颗粒分散液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混合得到分散液混合物,使分散液混合物中的颗粒聚集。然后,在聚集过程中向分散液混合物中加入防粘剂颗粒分散液,同时逐渐提高加入速率或提高防粘剂颗粒的浓度。由此,颗粒的聚集继续进行并由此形成聚集颗粒。通过使聚集颗粒融合凝结从而形成调色剂颗粒。

下面将详细描述各工序。

分散液的制备工序

首先,利用聚集凝结法来制备各分散液。具体而言,制备其中分散有第一树脂颗粒(其相当于粘结剂树脂)的第一树脂颗粒分散液、其中分散有着色剂颗粒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其中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其相当于粘结剂树脂)的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以及其中分散有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

在各分散液制备工序中,将第一树脂颗粒和第二树脂颗粒统称为“树脂颗粒”来进行描述。

例如,通过利用表面活性剂将树脂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从而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

用于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分散介质的例子包括水性介质。

水性介质的例子包括水,如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和醇类。可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介质,或者将两种或多种介质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硫酸酯盐型、磺酸盐型、磷酸酯型和皂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胺盐型和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乙二醇型、烷基酚环氧乙烷加合物型、和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特别优选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

可单独使用这些表面活性剂,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对于这些树脂颗粒分散液,作为将树脂颗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的方法,可以列举利用(例如)旋转剪切型匀化器,或者具有介质的球磨机、砂磨机或DYNO磨机之类的常见分散方法。根据树脂颗粒种类的不同,可根据(例如)反相乳化方法将树脂颗粒分散在树脂颗粒分散液中。

反相乳化方法包括:将待分散的树脂溶解于疏水性有机溶剂(树脂可溶于该有机溶剂)中;向有机连续相(O相)中加入碱以进行中和;然后加入水性介质(W相)以使树脂由W/O转换为O/W(所谓的反相)并形成非连续相,由此使树脂作为颗粒分散在水性介质中。

分散于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的体均粒径(例如)优选为0.01μm至1μm,更优选为0.08μm至0.8μm,还更优选为0.1μm至0.6μm。

关于树脂颗粒的体均粒径,利用由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测量装置(例如LA-700,由Horiba公司制造)测量得到的粒度分布,针对所划分的粒度范围(通道),从最小直径一侧开始绘制体积累积分布,并且将累积百分数为全部颗粒的50%时的粒径确定为体均粒径D50v。以相同的方式测量其它分散液中颗粒的体均粒径。

包含于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的含量优选为(例如)5 重量%至50重量%,更优选为10重量%至40重量%。

例如,按照与树脂颗粒分散液相同的方式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和防粘剂颗粒分散液。即,在颗粒的体均粒径、分散介质、分散方法以及含量这些方面,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颗粒与分散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中的着色剂颗粒、以及分散在防粘剂颗粒分散液中的防粘剂颗粒是相同的。

第一聚集颗粒形成工序

接下来,将第一树脂颗粒分散液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混合。

在混合的分散液中,第一树脂颗粒和着色剂颗粒发生不均匀聚集,从而形成包含第一树脂颗粒和着色剂颗粒的第一聚集颗粒。

具体而言,例如,向混合分散液中加入聚集剂,并且将混合分散液的pH值调节至酸性(例如,pH值为2至5)。根据需要加入分散稳定剂。然后,在第一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具体而言,例如,低于第一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0℃的温度至低于该玻璃化转变温度10℃的温度)下加热分散液混合物,以使分散在混合分散液中的颗粒聚集,从而形成第一聚集颗粒。

在第一聚集颗粒形成工序中,例如,可以在室温(例如25℃)下,在用旋转剪切型均化器搅拌所述混合分散液的条件下加入聚集剂,并且将混合分散液的pH值调节至酸性(例如pH值为2至5)并根据需要加入分散稳定剂,然后可以进行加热。

聚集剂的例子包括极性与作为分散剂加入到混合分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相反的表面活性剂、无机金属盐和二价或更高价金属络合物。特别地,当金属络合物用作聚集剂时,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减少并且带电性能提高。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与聚集剂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或类似键的添加剂。优选使用螯合剂作为添加剂。

无机金属盐的例子包括金属盐,如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和硫酸铝;以及无机金属盐聚合物,如聚合氯化铝、聚合氢氧化铝和多硫化钙。

作为螯合剂,可使用水溶性螯合剂。螯合剂的例子包括诸如酒 石酸、柠檬酸和葡萄糖酸之类的羟基羧酸,亚氨基二乙酸(IDA),次氮基三乙酸(NT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第一树脂颗粒,所述螯合剂的添加量(例如)优选为0.01重量份至5.0重量份,更优选为0.1重量份至小于3.0重量份。

第二聚集颗粒形成工序

接下来,在获得其中分散有第一聚集颗粒的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之后,向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中逐渐加入其中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液,同时逐渐提高混合分散液中防粘剂颗粒的浓度。

第二树脂颗粒的种类可与第一树脂颗粒相同或不同。

在其中分散有第一聚集颗粒、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分散液中,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聚集于第一聚集颗粒表面。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一聚集颗粒形成工序中,当第一聚集颗粒的粒径达到期望粒径时,向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中加入其中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液,同时逐渐提高防粘剂颗粒的浓度。将该分散液在不高于第二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加热。

例如,分散液的pH值基本上在6.5至8.5的范围内,由此停止聚集进程。

通过该工序,形成了这样的聚集颗粒,其中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附着于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即,形成了第二聚集颗粒,其中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的聚集体附着于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此时,由于是向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中逐渐加入其中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液,并同时逐渐提高混合分散液中防粘剂颗粒的浓度,因此在朝向颗粒外侧的径向上,防粘剂颗粒的浓度(丰度)逐渐升高,并且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聚集体附着于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上。

作为添加混合分散液的方法,优选利用动力供给添加方法。通过利用动力供给添加方法,可将混合分散液添加至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中,并同时逐渐提高混合分散液中防粘剂颗粒的浓度。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利用动力供给添加方法而进行的混合分散液添加方法进行描述。

图3示出了用于动力供给添加方法中的装置。在图3中,附图标记311表示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附图标记312表示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附图标记313表示防粘剂颗粒分散液。

图3中示出的装置包括第一储罐321、第二储罐322和第三储罐323。在第一储罐321中,储存了其中分散有第一聚集颗粒的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在第二储罐322中,储存了其中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的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在第三储罐323中,储存了其中分散有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

通过利用第一供液管331将第一储罐321与第二储罐322相连。第一供液泵341设置于第一供液管331通路的中部。在第一供液泵341的驱动下,储存于第二储罐322中的分散液通过第一供液管331被输送至第一储罐321储存的分散液中。

第一储罐321中设有第一搅拌装置351。当驱动第一搅拌装置351使得储存在第二储罐322中的分散液被供至储存于第一储罐321中的分散液时,搅拌并混合第一储罐321中的分散液。

通过第二供液管332使第二储罐322与第三储罐323相连。第二供液泵342设置于第二供液管332的通路的中部。在第二供液泵342的驱动下,储存于第三储罐323中的分散液通过第二供液管332被输送至储存于第二储罐322中的分散液。

第二储罐322中设有第二搅拌装置352。当驱动第二搅拌装置352使得储存于第三储罐323中的分散液被输送至储存于第二储罐322中的分散液时,搅拌并混合第二储罐322中的分散液。

在图3中示出的装置中,首先,在第一储罐321中进行第一聚集颗粒形成工序,从而制备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储存于第一储罐321中。可在另一储罐中进行第一聚集颗粒形成工序,从而制备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然后将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储存在第一储罐321中。

在该状态下,驱动第一供液泵341和第二供液泵342。所述驱动使 得储存在第二储罐322中的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输送至储存于第一储罐321中的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在第一搅拌装置351的驱动下,搅拌并混合第一储罐321中的分散液。

储存于第三储罐323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被输送至储存于第二储罐322中的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在第二搅拌装置352的驱动下,对第二储罐322中的分散液进行搅拌混合。

此时,将防粘剂颗粒分散液逐渐输送至储存于第二储罐322中的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由此防粘剂颗粒的浓度逐渐提高。因此,第二储罐322中储存有其中分散了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液,并将该混合分散液输送至储存于第一储罐321中的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连续输送该混合分散液,同时该混合分散液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的浓度增加。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利用这种动力供给添加方法,可在逐渐增加防粘剂颗粒的浓度的同时,向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中加入其中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液。

在所述动力供给添加方法中,通过调节分别储存在第二储罐322和第三储罐323中的各分散液的液体输送开始时机和液体输送速率,从而调节调色剂中防粘剂域的分布特征。在动力供给添加方法中,还通过在分别储存在第二储罐322和第三储罐323中的各分散液的输送过程中调节液体输送速率,从而控制调色剂中防粘剂域的分布特征。

具体而言,例如,通过由第三储罐323向第二储罐322输送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的供给结束时机来调节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的最大频率值。更具体而言,例如,当在由第二储罐322向第一储罐321的液体输送停止之前便停止由第三储罐323向第二储罐322输送防粘剂颗粒分散液时,则第二储罐322中混合分散液中的防粘剂颗粒浓度在此后不会继续升高。因此,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的最大频率值变小。

例如,根据由第二储罐322和第三储罐323开始输送各分散液的时机以及由第二储罐322向第一储罐321输送分散液时的液体输送速率,从而调节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的偏斜度。更具体而言,例如, 当由第三储罐323输送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的开始时机、以及由第二储罐322输送分散液的开始时机较早,并且降低由第二储罐322输送分散液的液体输送速率时,则实现了这样的状态,其中:防粘剂颗粒位于由所形成的聚集颗粒的更内侧至更外侧的区域中。由此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的偏斜度增大。

例如,可通过在液体输送过程中改变由第三储罐323输送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的液体输送速率,从而调节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的峭度。更具体而言,例如,如果在液体输送过程中仅仅由第三储罐323输送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的液体输送速率增加,则从此时起,第二储罐322中分散液中的防粘剂颗粒浓度升高。基于该原因,出现这样的状态,其中:在所形成的聚集颗粒中,在聚集颗粒径向上的某些区域(某些深处部分)中存在有许多的防粘剂颗粒。因此,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的峭度增加。

上述动力供给添加方法不局限于上述方法。例如,可采用各种方法。各种方法的例子包括:这样一种方法,其中分别设置储存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储罐以及储存其中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液的储罐,并且将这些分散液分别由各自的储罐输送至第一储罐321,并同时改变液体输送速率;以及这样一种方法,其中分布设置储存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的储罐以及储存其中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液的储罐,并且将这些分散液分别由各自的储罐输送至第一储罐321并同时改变液体输送速率;等等。

如上所述,获得了第二聚集颗粒,其中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附着至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并聚集。

融合凝结工序

接下来,在(例如)不低于第一树脂颗粒和第二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例如,比第一树脂颗粒和第二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至30℃的温度)下加热其中分散有第二聚集颗粒的第二聚集颗粒分散液,以使第二聚集颗粒融合凝结并形成调色剂颗粒。

通过上述工序获得了调色剂颗粒,但是为了使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分布中的最大频率值等于或小于0.95,优选使用以下方法。

即,在获得其中分散有第二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之后,通过如下工序制备调色剂颗粒:

继续将第二聚集颗粒分散液与其中分散有第三树脂颗粒(其相当于粘结剂树脂)的第三树脂颗粒分散液混合以进行聚集,从而使第三树脂颗粒进一步附着至第二聚集颗粒的表面,从而形成第三聚集颗粒;以及加热其中分散有第三聚集颗粒的第三聚集颗粒分散液,以使第三聚集颗粒融合凝结,从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

通过该操作形成仅由第三树脂颗粒形成的包覆层,并且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的分布中的最大频率值等于或小于0.95。

第三聚集颗粒可以与第一聚集颗粒和第二聚集颗粒的类型相同或不同。

在融合凝结工序结束之后,对形成于溶液中的调色剂颗粒进行公知的洗涤工序、固-液分离工序和干燥步骤以获得干燥的调色剂颗粒。

关于洗涤工序,从带电性能的角度考虑,优选充分进行利用离子交换水的置换洗涤。对固-液分离工序不作特别限定,但是从生产率的角度考虑,可以优选地进行抽吸过滤、加压过滤等。对干燥工序不作特别限定,但是从生产率的角度考虑,可以优选地采用冷冻干燥、快速喷射干燥、流动干燥、振动式流动干燥等。

通过向所获得的处于干燥状态的调色剂颗粒中加入外部添加剂并进行混合,从而制备特定调色剂。例如,所述混合可采用V型混合机、HENSCHEL混合机或混合机等来进行。此外,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振筛机、风力筛分机等除去粗的调色剂颗粒。

显影剂

显影剂至少包含上述特定调色剂。

显影剂可以是仅包含特定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剂、或者是通过将特定调色剂和载体混合而获得的双组分显影剂。

对载体没有特别的限定,可列举已知的载体。载体的例子包括:被覆载体,其中,由磁性粉末形成的芯材的表面被覆有包覆树脂;磁性粉末分散型载体,其中,磁性粉末分散并混合于基体树脂中;以及树脂含浸型载体,其中,多孔磁性粉末含浸有树脂。

磁性粉末分散型载体以及树脂含浸型载体可以是这样的载体:其中载体的构成颗粒为芯材并且芯材被覆有包覆树脂。

磁性粉末的例子包括:磁性金属(如铁、镍和钴)以及磁性氧化物(如铁氧体和磁铁矿)。

包覆树脂和基体树脂的例子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酮、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包含有机硅氧烷键的直链有机硅树脂或其改性产物、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

包覆树脂和基体树脂可含有其他添加剂,如导电性颗粒。

导电性颗粒的例子包括金属(例如,金、银和铜)的颗粒,以及炭黑、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硫酸钡、硼酸铝和钛酸钾等的颗粒。

此处,对于利用包覆树脂来包覆芯材的表面,使用了这样的包覆方法,其中该包覆方法使用了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在该溶液中,包覆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各种添加剂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对于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所使用的包覆树脂和涂布适合性等进行选择。

树脂包覆方法的具体例子包括:浸渍法,其中将芯材浸渍在包覆层形成用溶液中;喷雾法,其中将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喷洒至芯材的表面上;流化床法,其中在通过流动空气使芯材漂浮的状态下喷洒包覆层形成用溶液;以及捏合涂布机法,其中在捏合涂布机中将载体的芯材与包覆层形成用溶液混合并随后除去溶剂。

在双组分显影剂中,特定调色剂与载体之间的混合比(重量比)优选为1:100至30:100,更优选为3:100至20:100(调色剂:载体)。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例子进行描述。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不限于这些说明。

例子

下文将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该示例性实施方案。然而,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份”表示“重量份”。

实施例1

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

将30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70摩尔份的富马酸、5摩尔份的双酚A环氧乙烷加合物、和95摩尔份的双酚A环氧丙烷加合物投入配有搅拌器、氮气导入管、温度计和精馏柱的5升烧瓶中。在1小时内将烧瓶温度升至210℃,对于每100份的上述材料,向烧瓶内投入1份的四乙氧基钛。在0.5小时内将温度升至230℃,同时将所产生的水蒸馏除去。在该温度下持续脱水缩合反应1小时,然后将反应物冷却。通过这种方式,合成了聚酯树脂(1),其重均分子量为18,500、酸值为14mgKOH/g、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9℃。

将40份的乙酸乙酯和25份的2-丁醇投入配有温度调节单元和氮气置换单元的容器中,以获得混合溶剂。随后,向混合溶剂中缓慢投入100份的聚酯树脂(1)并使之溶解。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10重量%的氨水溶液(以摩尔比计,其量相当于树脂酸值的3倍),随后搅拌30分钟。

接下来,在容器内进行干燥氮气置换,温度保持为40℃。在搅拌的同时,以2份/分钟的速率将400份的离子交换水滴加至液体混合物中,从而制备乳液。在滴加结束之后,使乳液的温度回至室温(20℃至25℃),在搅拌的同时利用干燥氮气进行鼓泡48小时,以将乙酸乙酯和2-丁醇的含量降至1,000ppm以下。从而获得树脂颗粒分散液,其中该树脂颗粒分散液中分散有体均粒径为200nm的树脂颗粒。向该树脂颗粒分散液中加入离子交换水,以将固形物含量调节至20重量%,将所得分散液用作树脂颗粒分散液(1)。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

将70份的青色颜料C.I.颜料蓝15:3(酞菁铜,由DIC公司生产,商品名:FASTOGEN BLUE LA5380)、5份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KS公司生产)、以及200份的离子交换水混合在一起,并利用均质器(ULTRA-TURRAX T50,由IKA公司制造)将这些材料分散10分钟。向其中加入离子交换水以将分散液中的固形 物含量调节至20重量%,由此获得着色剂颗粒分散液(1),该着色剂颗粒分散液(1)中分散有体均粒径为190nm的着色剂颗粒。

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防粘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

将100份的石蜡(HNP-9,由NIPPON SEIRO Co.,Ltd.生产)、1份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SK Co.,Ltd.生产)、350份的离子交换水混合在一起,加热至100℃,并利用均质器(ULTRA-TURRAX T50,由IKA公司生产)分散。然后利用Manton-Gaulin高压均质器(由Gaulin公司生产)进行分散,从而获得防粘剂颗粒分散液(1)(固形物含量:20重量%),其中在该防粘剂颗粒分散液(1)中分散有体均粒径为200nm的防粘剂颗粒。

含有特定调色剂的显影剂(1)的制备

调色剂颗粒(1)的制备

准备具有如下构成的装置(见图4):圆底不锈钢烧瓶和容器A通过管泵A相连;驱动管泵A使得储存在容器A中的液体被输送至烧瓶中;容器A和容器B通过管泵B相连;驱动管泵B使得储存于容器B中的液体被输送至容器A。通过利用该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将500份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40份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1)、和2份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TAYCAPOWER)投入圆底不锈钢烧瓶中,向液体中加入0.1N的硝酸,以将液体的pH值调节至3.5。然后向其中加入30份的聚氯化铝浓度为10重量%的硝酸水溶液。接下来,通过使用均质器(ULTRA-TURRAX T50,由IKA公司生产)将所得混合物在30℃下分散,随后在加热用油浴中以1℃/30分钟的速率将所获得的分散液升温,从而提高聚集颗粒的粒径。

将150份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投入容器A(其为聚酯制瓶子),将25份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1)投入容器B(其为聚酯制瓶子)。然后,将管泵A的供液速率设定为0.70份/1分钟,将管泵B的供液速率设定为0.14份/1分钟。从聚集颗粒的形成过程中圆底不锈钢烧瓶内部的温度达到37.0℃的时间点开始驱动管泵A和B,由此开始输送各分散液。因此,在逐渐增加防粘剂颗粒的浓度的情况下,由容 器A向处于聚集颗粒形成过程中的圆底不锈钢烧瓶中输送其中分散有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液。

在完成向烧瓶输送分散液之后,从烧瓶内的温度达到48℃的时间点开始将烧瓶的内容物保持30分钟,由此形成第二聚集颗粒。

随后,缓慢加入50份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保持所得混合物1小时。向其中加入0.1N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以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8.5。然后,加热至85℃并同时持续搅拌,将所得物保持5小时。然后以20℃/分钟的速率将其冷却至20℃,过滤,用离子交换水充分洗涤并干燥。从而获得体均粒径为6.0μm的调色剂颗粒(1)。

特定调色剂(1)的制备

使用HENSCHEL混合器(周速:30m/s,3分钟)将100份的调色剂颗粒(1)与0.7份的经二甲基硅油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RY200,由NIPPON AEROSIL公司生产)彼此混合,以获得特定调色剂(1)。

显影剂(1)的制备

对于100份的铁氧体颗粒(平均粒径:50μm)、14份的甲苯、3份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共聚比:15/85)、和0.2份的炭黑,在砂磨机中将除铁氧体颗粒以外的其他成分分散,以制备分散液。将该分散液与铁氧体颗粒一同投入真空排气型捏合机中。在搅拌的同时进行减压干燥,从而获得载体。

将8份的特定调色剂(1)与100份的载体混合,由此获得显影剂(1)。

含有比较用调色剂的显影剂(C1)的制备

按照与调色剂颗粒(1)相同的制备方法获得调色剂颗粒(C1),不同之处在于将管泵A的供液速率设定为0.55份/1分钟,管泵B的供液速率设定为0.11份/1分钟,并且从烧瓶内的温度达到30.0℃的时间点开始驱动管泵A和B。调色剂颗粒(C1)的体均粒径为5.2μm。

与特定调色剂(1)的制备相似,使用调色剂颗粒(C1)制备比较用调色剂(C1)。与显影剂(1)的制备相似,使用比较用调色剂(C1)制备显影剂(C1)。

各项测量

对于各例子中获得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利用上述方法测量防粘剂域的偏心度B分布中的最大频率值、偏斜度和峭度。其结果示于表1中。

评价

提供了这样的改装机,其中D136打印机(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设置有导向辊,其通过使中间转印带变形从而使之跟随感光体以进行导向,并且将上述显影剂存储在显影装置内。

当成像时,将感光体表面的旋转速度设定为600mm/s,将定影单元产生的定影温度设定为175℃。

将通过导向辊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的一部分与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彼此跟随而获得的距离设定为10mm。

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膜的评价

将该成像装置在40℃下保持一个月。

此后,在28℃的温度和85%RH的环境下,在100,000张A4纸上连续进行图像密度为15%的图像的双面打印。

当100,000张纸上连续进行双面打印后,目测观察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并确认是否发生成膜。结果在表1中示出。

基于上述结果可以确认,实施例与比较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中间转印部件上未发生成膜。

在此,由于特定调色剂中防粘剂的含量等于比较调色剂中防粘剂的含量,所以可以确认的是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在没有增加调色剂中防粘剂含量的情况下,抑制了中间转印部件的成膜发生。

提供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上述描述是为了举例和说明。并非旨在涵盖所有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明显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许多变型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案为的是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案,并且其多种变型适用于所预期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范围期望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