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83948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投影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仪。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投影仪,其具备: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其对从该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图像;以及投影光学装置,其将该图像放大投影在屏幕等被投影面上。作为这样的投影仪,已知有具备用于保护向外部露出的投影光学装置的挡板的投影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仪具备将投影光学装置(投影透镜)等收纳在内部的外壳壳体,该外壳壳体具备:使投影光学装置露出的开口部;以及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的板状的挡板。该挡板构成为能够沿在外壳壳体形成有该开口部的面移动。当该挡板向一方移动时,开口部打开而露出投影光学装置,由此,形成为能够将图像投影在被投影面上的状态。另外,当挡板向另一方移动时,关闭开口部,由此,能够保护投影光学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21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仪中,板状的挡板构成为能够沿形成有开口部的面移动。因此,需要在外壳壳体设置供比开口部大的板状的挡板退避的空间,从而难以实现投影仪的小型化。另外,存在有在外壳壳体形成有上述开口部的面上设有例如排气口、接收来自遥控器的信号的信号接收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有如下这样的问题,即,若确保上述空间,则需对该排气口以及信号接收部的配置位置加以限制,从而难以将投影仪小型化。特别是在短焦距型的投影仪中,存在有采用具有向图像的投影方向侧鼓出的形状的投影透镜的情况。在使与这样的投影透镜的形状相匹配的一个挡板移动的结构中,需要进一步扩大供该挡板退避的空间,难以实现投影仪的小型化这样的问题变得显著。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其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的投影仪。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该投影仪包括:外壳壳体,构成外壳,并具有开口部;投影透镜,配置于所述外壳壳体内,并经由所述开口部而投影图像;以及挡板,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所述挡板具有:移动构件,以能够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是沿所述投影透镜的外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以及一对叶片构件,分别对应于所述开口部设置,伴随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所述一对叶片构件中的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另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此外,作为移动构件,能够示例在使挡板移动而对开口部进行开闭时由操作者操作的杆。以下,在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中,将打开开口部的方向设为打开方向,将关闭开口部的方向设为关闭方向。根据上述一方式,当移动构件向打开方向移动时,一对叶片构件中的一方的叶片构件与该移动构件同向移动,另一方的叶片构件向与该一方的叶片构件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由此,开口部打开。另外,当移动构件向关闭方向移动时,一对叶片构件中的一方的叶片构件与该移动构件同向移动,另一方的叶片构件向与该一方的叶片构件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这样,在打开开口部时,一对叶片构件分别彼此反向移动,收纳到开口部的外侧,因此能够分散用于收纳各叶片构件的空间。由此,除了能够使收纳各叶片构件的空间小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收纳挡板的空间,还能够较为容易地在外壳壳体确保该空间。另外,通过使各叶片构件彼此反向移动,与通过一个挡板对开口部进行开闭的情况下的移动距离相比,能够缩短各叶片构件的移动距离,进而能够缩短移动构件的移动距离(行程)。因此,除了能够缩小各叶片构件的收纳空间,还能够缩小各叶片构件以及移动构件的移动空间,因此能够将外壳壳体小型化,进而能够将投影仪小型化。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投影透镜具有所述投影方向侧的端缘向所述投影方向侧鼓出的形状,所述一对叶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沿所述投影透镜的鼓出部分的形状。根据上述一方式,一对叶片构件形成为沿投影透镜的鼓出部分的形状(例如圆弧状),这些叶片构件沿上述外周方向移动。由此,与使用上述板状的挡板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投影透镜的投影方向侧的面与各叶片构件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缩小收纳这些投影透镜以及挡板的外壳壳体(特别是投影透镜附近的外壳壳体)。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一对叶片构件分别具有至少一部分重叠配置的多个叶片,所述开口部处于打开状态下的所述多个叶片的各自的重叠范围比所述开口部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所述多个叶片的各自的重叠范围大。此外,作为上述多个叶片,除了两张叶片,还能够示例三张以上的叶片。根据上述一方式,在打开上述开口部时,分别构成一对叶片构件的多个叶片以比关闭该开口部的情况下彼此重叠的范围大的范围重叠并被收纳。由此,能够缩小在外壳壳体收纳上述多个叶片的空间。因此,能够将投影仪小型化。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叶片包括:第一叶片;以及第二叶片,相对于所述第一叶片而配置于所述投影透镜侧,所述一对叶片构件中的一方所具有的所述第一叶片连接于所述移动构件,各个所述第一叶片具有:第一抵接部,在所述第一叶片向打开所述开口部的打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叶片,从而使所述第二叶片向所述打开方向移动;以及第二抵接部,在所述第一叶片向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关闭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叶片,从而使所述第二叶片向所述关闭方向移动。根据上述一方式,当移动构件向上述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中打开开口部的方向移动时,与该移动构件连接的第一叶片的第一抵接部抵接于第二叶片,从而使第二叶片向该第一叶片的移动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伴随第一叶片向打开方向的移动而使第二叶片向同向可靠地移动。另外,当移动构件向上述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中关闭开口部的方向移动时,与该移动构件连接的第一叶片的第二抵接部抵接于第二叶片,从而使第二叶片向该第一叶片的移动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伴随第一叶片向关闭方向的移动而使第二叶片向同向可靠地移动。然后,一对叶片构件中的一方具有与移动构件连接的第一叶片,与该一方的叶片构件连动而向与该一方的叶片构件的相反方向移动的另一方的叶片构件也具有上述第一叶片以及上述第二叶片,从而能够伴随该第一叶片向打开方向以及关闭方向的移动而使第二叶片向同向可靠地移动。因此,能够可靠且顺畅地进行开口部的开闭。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的是,各个所述第一叶片具有彼此啮合的齿轮部,各个所述第二叶片以与所述齿轮部的旋转轴同轴的方式被支承。根据上述一方式,一对叶片构件各自所具有的第一叶片通过齿轮部而彼此啮合,因此当一方的第一叶片伴随移动构件的移动而移动时,能够使另一方的第一叶片向与该第一叶片相反方向可靠地移动。因此,如上所述,能够伴随各第一叶片的移动,使各第二叶片可靠地移动,因此能够通过移动构件的移动而可靠地实施开口部的开闭。另外,由于第一叶片以及第二叶片支承为同轴,因此能够使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同轴地转动,从而能够使第一叶片以及第二叶片顺畅地移动。因此,能够对开口部可靠且顺畅地进行打开以及关闭。在上述一方式中,优选的是,当从所述投影方向侧观察时,所述投影透镜具有圆的一端侧被切去而成的形状,当从通过所述投影透镜进行的图像的投影方向侧观察时,所述一对叶片构件各自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所述一端侧的位置,从而打开所述开口部。根据上述一方式,从上述投影方向侧观察,一对叶片构件各自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投影透镜的形状中的切口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该一对叶片构件配置在外壳壳体中未被使用的空间内。因此,能够充分利用外壳壳体内的死区空间来收纳一对叶片构件,因此能够促进外壳壳体的小型化,进而能够促进投影仪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从正面部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从右侧面部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剖面的剖视图。图4是从正面部侧观察打开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的投影仪的俯视图。图5是从正面部侧观察关闭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的立体图。图6是从背面部侧观察关闭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的立体图。图7是从正面部侧观察打开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的立体图。图8是从背面部侧观察打开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的立体图。图9是从正面部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镜头挡板收纳在收纳区域内的状态下的投影仪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投影仪;2、外壳壳体;231、开口部;232、切口;233、收纳区域;461、投影透镜;5、镜头挡板;50、杆;51、53、第一叶片;511、531、齿轮部;513、533、第二抵接部;514、534、第一抵接部;52、54、第二叶片;521、541、支承部;523、543、抵接面;5L、左叶片构件(一对叶片构件);5R、右叶片构件(一对叶片构件);S1、S11、S12、关闭方向;S2、S21、S22、打开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投影仪的概略]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是对从后述的光源装置41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图像,并将该图像放大投影到屏幕等被投影面上的短焦距型的投影仪。如图1所示,该投影仪1具备外壳壳体2、收纳在该外壳壳体2内的装置主体3(参照图2)以及安装于外壳壳体2的镜头挡板5。此外,该投影仪1构成为不仅是以使后述的底面部2B与预定的设置面相对的方式载置的正置姿势,还能够在与该正置姿势上下相反的倒置姿势下使用。[外壳壳体的结构]外壳壳体2具有整体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合成树脂形成。该外壳壳体2是通过组合上部壳体21、下部壳体22、前部壳体23以及后部壳体24而构成的。其中,由上部壳体21构成外壳壳体2的顶面部2A、左右的两侧面部2E、2F各自的一部分。另外,由下部壳体22构成外壳壳体2的底面部2B、左右的两侧面部2E、2F各自的一部分。进而,由前部壳体23构成外壳壳体2的正面部2C,由后部壳体24构成背面部2D。此外,在以下附图以及说明中,Z方向表示从后述的投影光学装置46投影的光的行进方向(投影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表示与该Z方向正交并且彼此正交的方向。其中,Y方向表示在俯视时以使Z方向沿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投影仪1的情况下,与铅垂方向反向的上方(即,从外壳壳体2的底面部2B朝向顶面部2A的方向),X方向表示从Z方向侧(光的行进方向侧)观察时从左朝向右的方向。[开口部的结构]如图1所示,构成外壳壳体2的前部壳体23具有供从上述投影光学装置46投影的图像通过的开口部231。即,开口部231使投影光学装置46的一部分、即后述的投影透镜461暴露。如图1所示,这样的开口部231形成为与Y方向反向侧的尺寸比Y方向侧的尺寸小。即,开口部231形成为将投影仪1设置于预定的设置面时的下部比上部小的形状。具体地说,当从Z方向侧观察时,投影透镜461为通过沿X方向的直线切割圆形状而成的大致半圆形状。从该透镜461射出的光的射出范围为比开口部231稍小的范围。换言之,开口部231形成为不遮挡从透镜461射出的光的形状。另外,在前部壳体23的开口部231的顶面部2A侧,形成有沿X方向的直线状的切口232。从该切口232起,配置有构成镜头挡板5的杆50的操作部502。该杆50相当于本发明的移动构件,通过使该杆50的操作部502向X方向(第一方向)以及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二方向)移动,能够将镜头挡板5设为打开状态以及关闭状态。此外,后文详细叙述该镜头挡板5的结构。进而,在前部壳体23的开口部231的与Y方向反向侧的位置设有两个收纳区域233R、233L。后文详细叙述这些收纳区域233R、233L,收纳区域233R收纳构成镜头挡板5的一对叶片构件中的、右叶片构件5R。另外,在收纳区域233L收纳构成镜头挡板5的左叶片构件5L。[装置主体的结构]图2是表示设于外壳壳体2内的装置主体3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装置主体3具备形成以及投影图像的光学单元4。另外,虽省略了图示,装置主体3具备声音输出单元、控制投影仪1整体的控制单元、向投影仪1的构成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源单元以及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光学单元的结构]光学单元4在基于未图示的控制单元的控制之下形成以及投影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图像。该光学单元4具备光源装置41、照明光学装置42、分色装置43、继电器装置44、电光学装置45、投影光学装置46以及支承这些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7。光源装置41具有光源灯411以及反射器412,向照明光学装置42射出光束。照明光学装置42将相对于从光源装置41射出的光束的中心轴正交的面内的照度均匀化。该照明光学装置42按照来自光源装置41的光的入射顺序而具有第一透镜阵列421、调光装置425、第二透镜阵列422、偏振光变换元件423以及重叠透镜424。分色装置43将从照明光学装置42入射的光束分离为红(R)、绿(G)以及蓝(B)这三种色光。该分色装置43具有分色镜431、432以及反射镜433。继电器装置44设于分离的三种色光中与其他色光相比光路较长的红色光的光路上。该继电器装置44具有入射侧透镜441、继电器透镜443以及反射镜442、444。电光学装置45在与图像信息相对应地对分离的各色光分别进行调制后,对调制后的各色光进行合成。该电光学装置45具有:设于每色光的三个场透镜451;三个入射侧偏振光片452;作为光调制装置的三个液晶板453(分别将红、绿以及蓝用的液晶板设为453R、453G、453B)以及三个射出侧偏振光片454;以及作为对调制后的各色光进行合成的色合成光学装置的交叉二向色棱镜455。投影光学装置46构成为具备将合成后的色光(形成图像的光束)放大投影到上述被投影面上的投影透镜461和镜筒462的透镜组。由这样的投影光学装置46(详细地说为投影透镜461)投影的光从前部壳体23的开口部231(参照图3)投影。图3是从右侧面部2F侧观察投影仪1的包含投影光学装置46的中心轴的YZ平面处的剖面的剖视图。此外,在图3中,前部壳体23以及镜头挡板5未图示。如图3所示,投影透镜461具有投影方向侧、即Z方向侧的端缘向投影方向侧鼓出的形状。即,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是短焦距型的投影仪,因此投影透镜461与通常的投影仪所使用的大致圆形的透镜相比曲率半径较小,投影透镜461本身较大。另外,当从Z方向侧观察时,该投影透镜461构成为通过沿X方向的直线切去圆的一端侧而成的大致半圆形状。另外,在投影透镜461的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设有空间。即,该投影透镜461的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空间成为收纳镜头挡板5的收纳区域233。此外,后文详细叙述收纳区域233。返回图2,省略了详细图示,光学部件用壳体47具备:形成有收纳各种光学部件的槽部的部件收纳构件;对形成于该部件收纳构件的部件收纳用的开口部进行关闭的盖状构件;以及支承投影光学装置46的支承构件。在该光学部件用壳体47设定有照明光轴Ax,上述各装置41~46配置于相对于该照明光轴Ax的预定位置。因此,当将光源装置41配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7时,从该光源装置41射出的光的中心轴与照明光轴Ax重合。[镜头挡板的结构]图4是从正面部2C侧观察开口部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投影仪1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在构成外壳壳体2的前部壳体23安装有镜头挡板5。当镜头挡板5维持在关闭开口部231的位置时,开口部231的整个区域被关闭。即,镜头挡板5具有通过关闭开口部231来保护投影透镜461的功能。图5是从正面部2C侧观察关闭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5的立体图,图6是从背面部2D侧观察关闭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5的立体图。镜头挡板5相当于本发明的挡板,具有对上述开口部231进行开闭的功能。如图4~图6所示,关闭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5形成为与上述开口部231的开口面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的尺寸形成为比Y方向侧的尺寸小。即,关闭开口部231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5形成为与前部壳体23的开口部231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形成为比开口部231稍大的尺寸。如图5以及图6所示,镜头挡板5具有左叶片构件5L、右叶片构件5R以及杆50。该左叶片构件5L以及右叶片构件5R相当于本发明的一对叶片构件,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该左叶片构件5L具有相当于多个叶片的第一叶片51以及第二叶片52。另外,右叶片构件5R具有相当于多个叶片的第一叶片53以及第二叶片54。这些各第二叶片52、54设于比各第一叶片51、53靠投影透镜461侧处,以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各第一叶片51、53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并且沿上述投影透镜461的鼓出部分而成的形状。进而,各第二叶片52、54形成为将梯形的底面切去三角形状而成的形状、并且沿上述投影透镜461的鼓出部分而成的形状。此外,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镜头挡板5关闭开口部231的状态下,第一叶片51以及第一叶片53维持为彼此抵接的状态。该第一叶片51具备齿轮部511、板状部512、第二抵接部513以及第一抵接部514。另外,第一叶片53具备齿轮部531、板状部532、第二抵接部533以及第一抵接部534。齿轮部511以及齿轮部531设于第一叶片51以及第一叶片53的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端部,并彼此啮合。在这样的各齿轮部511、531连接有后述的支承部521、541。第一叶片51的板状部512形成为从第一叶片51的Y方向侧的端部且从该第一叶片51的背面51B向与Z方向相反方向突出的板状。在该板状部512的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的面连接有第二抵接部513。另一方面,第一叶片53的板状部532形成为从第一叶片53的Y方向侧的端部且从该第一叶片53的背面53B向与Z方向相反方向突出的板状。在该板状部532的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的面连接有第二抵接部533。另外,板状部532形成为与上述板状部512相比从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观察的面积较大,在该板状部532形成有切口5321。该切口5321形成于板状部532的与Z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端部的大致中央部分,在该切口5321连接有后述的杆50的连接部503。即,在右叶片构件5R的第一叶片53连接有杆50。此外,后述详细内容,当使杆50向沿投影透镜461的圆弧(外周)的第一方向移动时,各叶片构件5L、5R关闭开口部231。另一方面,当使杆50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即第二方向移动时,各叶片构件5L、5R打开开口部231。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述第一方向设为关闭方向S1,将上述第二方向设为打开方向S2。另外,当使杆50向关闭方向S1移动时,左叶片构件5L向与关闭方向S1相反方向、即关闭方向S11移动,右叶片构件5R向与关闭方向S1相同方向的关闭方向S12移动。另一方面,当使杆50向打开方向S2移动时,左叶片构件5L向与打开方向S2相反方向、即打开方向S21移动,右叶片构件5R向与打开方向S2相同方向的打开方向S22移动。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上述关闭方向S1、S11、S12以及打开方向S2、S21、S22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上述各第二抵接部513、533为从上述板状部512、532的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的面朝向该方向突出的形状。这些抵接部513、533是在各第一叶片51、53向关闭开口部231的关闭方向S1(S11、S12)移动时,卡合于后述的各第二叶片52、54的卡合部5221、5421的部位(参照图7以及图8)。如图6所示,各第一抵接部514、534配置于第一叶片51以及第一叶片53的背面51B、53B的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的位置。各第一抵接部514、534为矩形板状的构件,长边方向为沿Y方向的方向配置于背面51B、53B,并且以分别相对的方式配置。这些第一抵接部514、534是在各第一叶片51、53向打开开口部231的打开方向S2(S21、S22)移动时抵接于后述的各第二叶片52、54的部位。第二叶片52以及第二叶片54具有支承部521、541、框架部522、542。支承部521、541设于各第二叶片52、54的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端部,是与上述齿轮部511、531以与该齿轮部511、531的旋转轴同轴的方式支承的部位。由此,各第一叶片51、53以及各第二叶片52、54分别以上述轴为中心向关闭方向S11、S12以及打开方向S21、S22移动。框架部522、542为从各第二叶片52、54的背面52B、54B的Y方向侧的上端部的整个区域向投影透镜461侧突出的形状。在该框架部522、542的关闭方向S11、S12侧的端部形成有向该框架部522、542的与Z方向相反方向侧突出的卡合部5221、5421。该卡合部5221、5421是在使杆50向关闭方向S1移动时与上述第二抵接部513、533抵接的部位。另外,上述第一抵接部514、534分别抵接于各第二叶片52、54的抵接面523、543。杆50相当于本发明的移动构件,连接于上述右叶片构件5R的第一叶片53。该杆50具有主体部501、操作部502以及连接部503。主体部501形成为沿投影透镜461的圆弧(外周)的形状。主体部501通过操作部502的操作而在沿投影透镜461的圆弧(外周)的方向上移动。操作部502配置于主体部501的上表面50A的与X方向相反方向侧的位置。该操作部502构成为向远离上表面50A的方向突出的矩形板状,如图1以及图4所示,从前部壳体23的切口232突出。连接部503配置于主体部501的下表面50B的X方向侧的位置。该连接部503构成为向远离下表面50B的方向突出的矩形板状,并连接于上述第一叶片53的板状部532的切口5321。由此,通过使操作部502沿上述切口232向关闭方向S1以及打开方向S2移动,右叶片构件5R的第一叶片53向关闭方向S12以及打开方向S22移动。图7是从正面部2C侧观察打开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5的图,图8是从背面部2D侧观察打开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5的图。对于关闭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5,当使操作部502向打开方向S2移动时,镜头挡板5成为图7以及图8所示的状态。即,在镜头挡板5成为打开开口部231的状态的情况下,从Z方向观察,成为各叶片构件5L、5R的第一叶片51与第二叶片52、第一叶片53与第二叶片54重叠的状态。图9是从正面部2C侧观察镜头挡板5收纳在收纳区域233R、233L的状态下的投影仪1的俯视图。在前部壳体23的开口部231的与Y方向相反侧、即从Z方向侧观察投影透镜461时,切去了圆的一端侧的一侧的位置的两侧设有收纳区域233R、233L。如图9所示,在该收纳区域233L、233R,各叶片构件5L、5R的第一叶片51与第二叶片52、第一叶片53与第二叶片54以重叠的状态被收纳。另外,打开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下的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的重叠范围(参照图5以及图6)比关闭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下的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的重叠范围(参照图7以及图8)大。即,镜头挡板5在收纳于上述收纳区域233L、233R内时,从关闭了开口部231的状态变小。由此,能够缩小外壳壳体2(前部壳体23)的收纳区域233L、233R。[镜头挡板的打开方法]具体地说,操作者保持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状态下的镜头挡板5的操作部502。然后,当在操作者保持该操作部502的状态下使该操作部502向打开方向S2移动时,右叶片构件5R的第一叶片53向打开方向S22移动。当该第一叶片53向打开方向S22移动时,齿轮部531向打开方向S22转动。伴随其,左叶片构件5L的第一叶片51的齿轮部511向与该打开方向S22相反方向转动,因此该第一叶片51向打开方向S21移动。如此一来,当各第一叶片51、53向打开方向S21、S22移动时,该第一叶片51、53的第一抵接部514、534抵接于各第二叶片52、54的抵接面523、543。当在该状态下进一步使操作部502向打开方向S2移动时,抵接于第一抵接部514、534的各第二叶片52、54与各第一叶片51、53一起向打开方向S21、S22移动,成为图7~图9所示的状态。即,通过使杆50的操作部502向打开方向S1移动,左叶片构件5L以及右叶片构件5R分别向相反方向(打开方向S21、S22)移动,开口部231被打开。[镜头挡板的关闭方法]另外,当操作者以保持图1以及图7~图9所示的状态下的镜头挡板5的操作部502的状态,使该操作部502向关闭方向S1移动时,右叶片构件5R的第一叶片53向关闭方向移动。当该第一叶片53向关闭方向S12移动时,齿轮部531向关闭方向S12转动。伴随其,左叶片构件5L的第一叶片51的齿轮部511向与该关闭方向S12相反方向转动,因此该第一叶片51向关闭方向S11移动。如此一来,当各第一叶片51、53向关闭方向S11、S12移动时,该第一叶片51、53的第二抵接部513、533卡合于第二叶片52、54的卡合部5221、5421。然后,当在该状态下进一步使操作部502向关闭方向S1移动时,抵接于第一抵接部514、534的各第二叶片52、54与各第一叶片51、53一起向关闭方向S11、S12移动,从而成为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的状态。即,通过使杆50的操作部502向关闭方向S2移动,左叶片构件5L以及右叶片构件5R分别向相反方向(关闭方向S11、S12)移动,开口部231被打开。[实施方式的效果]根据上述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能够起到以下效果。根据实施方式,当使杆50向打开方向S2移动时,右叶片构件5R向与杆50相同方向(打开方向S22)移动,左叶片构件5L向与右叶片构件5R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打开方向S21)移动。由此,开口部231被打开。另外,当使杆50向关闭方向S1移动时,右叶片构件5R向与该杆50相同方向(关闭方向S12)移动,左叶片构件5L向与右叶片构件5R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关闭方向S11)移动。这样,当开口部231被打开时,各叶片构件5L、5R分别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并被收纳在开口部231的外侧的收纳区域233R、233L,因此能够分散收纳各叶片构件5L、5R的空间。由此,除了能够使收纳各叶片构件5L、5R的空间小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收纳挡板的空间,还能够比较容易地在外壳壳体2确保该空间。另外,通过使各叶片构件5L、5R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与以一个挡板对开口部231进行开闭的情况下的移动距离相比,能够缩短各叶片构件5L、5R的移动距离,进而能够缩短杆50的移动距离(行程)。因此,除了能够缩小各叶片构件5L、5R的收纳空间,还能够缩小各叶片构件5L、5R以及杆50的移动空间,因此能够将外壳壳体2小型化,进而能够将投影仪1小型化。各叶片构件5L、5R形成为沿投影透镜461的鼓出部分的形状(例如圆弧状),这些叶片构件5L、5R沿投影透镜461的圆弧(外周)方向移动。由此,与使用上述板状的挡板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投影透镜461的投影方向侧(Z方向侧)的面与各叶片构件5L、5R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缩小收纳这些投影透镜461以及镜头挡板5的外壳壳体2(特别是投影透镜461附近的外壳壳体2)。在打开开口部231时,分别构成各叶片构件5L、5R的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以比在关闭该开口部231的情况下彼此重叠的范围大的范围重叠的方式被收纳。由此,能够在外壳壳体2缩小收纳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的空间。因此,能够将投影仪1小型化。当使杆50向打开开口部231的打开方向S2移动时,与该杆50连接的第一叶片53的第一抵接部534抵接于第二叶片54的抵接面543,使第二叶片54向该第一叶片53的移动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第二叶片54伴随着第一叶片53向打开方向S22的移动而向相同方向可靠地移动。另外,当使杆50向关闭开口部231的关闭方向S1移动时,与该杆50连接的第一叶片53的第二抵接部533抵接于第二叶片54,使第二叶片54向该第一叶片53的移动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第二叶片54伴随着第一叶片53向关闭方向的移动而向相同方向可靠地移动。然后,右叶片构件5R具有与杆50连接的第一叶片53,与该右叶片构件5R连动地向与该右叶片构件5R相反方向移动的左叶片构件5L也具有上述第一叶片51以及上述第二叶片52,从而能够使第二叶片52伴随着该第一叶片51向打开方向S21以及关闭方向S11的移动而向相同方向可靠地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并且顺畅地进行开口部231的开闭。各叶片构件5L、5R各自所具有的第一叶片51、53通过齿轮部511、531彼此啮合,因此当第一叶片53伴随着杆50的移动而移动时,能够使第一叶片51向与该第一叶片53相反方向可靠地移动。因此,如上所述,由于能够伴随着各第一叶片51、53的移动而使各第二叶片52、54可靠地移动,因此能够通过杆50的移动,可靠地实施开口部231的开闭。另外,由于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被支承为同轴,因此能够使第二叶片52、54与第一叶片51、53同轴地转动,能够使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顺畅地移动。因此,能够可靠且顺畅地打开以及关闭开口部231。由于从Z方向侧观察,各叶片构件5L、5R各自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投影透镜461的形状中的切口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各叶片构件5L、5R配置于外壳壳体2中未使用的空间。因此,能够充分利用外壳壳体2内的死区空间来收纳各叶片构件5L、5R,因此能够促进外壳壳体2的小型化,进而能够促进投影仪1的小型化。[实施方式的变形]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一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叶片构件5L、5R具备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的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各叶片构件5L、5R也可以分别由一张叶片构成。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叶片构件5L、5R的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为沿投影透镜461的鼓出部分的图像被投影的方向(Z方向)侧的面的形状。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也可以是板状。由此,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即使是板状,收纳在收纳区域233R、233L的状态下的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的表面积也比关闭开口部231的状态下的该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的表面积小,因此能够缩小外壳壳体2的收纳空间。进而,各叶片构件5L、5R除了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还可以具备第三叶片。即,各叶片构件5L、5R具备两张以上的叶片即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杆50连接于右叶片构件5R的第一叶片53。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杆50连接于左叶片构件5L的第一叶片5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叶片51、53具备彼此啮合的齿轮部511、531。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齿轮部511、531也可以不彼此啮合,而是在该齿轮部511与齿轮部531之间设置齿轮部。进而,各第二叶片52、54的支承部521、541支承为与齿轮部511、531同轴。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上述支承部521、541也可以不被支承为与齿轮部511、531同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叶片51、53具备第一抵接部514、534以及第二抵接部513、533。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各第一叶片51、53也可以不具备第一抵接部514、534以及第二抵接部513、533。在该情况下,各第二叶片52、54取代支承部521、541而具备与上述齿轮部511、531相同形状的齿轮部,并使杆50与第二叶片52、54的任一方连接即可。由此,能够伴随着杆50的关闭方向S1以及打开方向S2的移动而使各叶片构件5L、5R分别向关闭方向S11、S12以及打开方向S21、S22移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叶片51、53配置于比各第二叶片52、54靠投影透镜461侧。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二叶片52、54也可以配置于比第一叶片51、53靠投影透镜461侧。在该情况下,将抵接于第二叶片52、54的第一抵接部514、534设于第一叶片51、53的表面51A、53A即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设有在打开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以及关闭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下固定镜头挡板5的锁定机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固定杆50的操作部502的锁定机构设于前部壳体23的切口232附近。由此,能够在打开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以及关闭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下可靠地固定镜头挡板5,因此,例如,即使在以吊挂状态使用投影仪1的状态下,也能够可靠地维持打开了开口部231的状态以及关闭了开口部231的状态。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设有在打开及关闭开口部231时使杆50向关闭方向S1及打开方向S2移动时引导该杆50的引导构件(例如,引导槽等)。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另外设置引导杆50的引导构件。由此,能够以更加稳定的状态操作杆50,因此能够可靠地使各叶片构件5L、5R移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收纳区域233R、233L设于前部壳体23的开口部231的与Y方向相反方向侧、即从Z方向侧观察投影透镜461时切去圆一端侧的一侧的区域。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收纳区域设于开口部231的Y方向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短焦距型的投影仪1为例进行了说明。另外,各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为沿投影透镜461的鼓出部分的形状的形状。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镜头挡板5也可以应用于具备形状与该投影透镜461不同的透镜的投影仪。即,只要将各第一叶片51、53以及第二叶片52、54的形状形成为沿上述不同的形状的透镜的形状,则能够用于任意用途的投影仪。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光学单元4构成为分别沿背面部2D以及右侧面部2F的大致L字状,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构成为大致U字状的光学单元。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光束入射面与光束射出面不同的透射型的液晶板453,但是也可以使用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板。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具备三个液晶板453R、453G、453B,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在使用了两个以下、或四个以上的液晶板453的投影仪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不同的透射型的液晶板453,但是也可以使用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板。另外,只要是能够对入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图像的光调制装置,也可以使用利用了微镜的装置,例如利用了DMD(DigitalMicromirrorDevice)等的装置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源装置41构成为具有光源灯411以及使从光源灯411射出的光反射的反射器412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光源灯的数量既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另外,并不局限于光源装置41具有光源灯411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具有LED(LightEmittingDiode)、LD(LaserDiode)等固体光源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