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的显影仓及其除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3658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处理盒的显影仓及其除粉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的显影仓及其该处理盒的显影仓的除粉方法。



背景技术:

处理盒作为一种拆卸更换的耗材办公品广泛运用在成像显影装置(如打印机或复印机)中,处理盒通过与成像显影装置的联动打印作业进而将处理盒内的碳粉转印至纸张上。

现有技术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处理盒,如图1所示,处理盒包括粉仓、显影仓以及废粉仓,粉仓内设有碳粉,感光元件、清洁元件以及充电元件设置在废粉仓内,显影元件、控粉元件设置在显影仓。在处理盒组装完成后,还设有一密封条在粉仓与显影仓的通口之间,以确保在处理盒在使用者实际使用前能对粉仓内的碳粉进行保存密封,避免在使用前受外界的温湿度环境影响。

另外,在上述的处理盒组装完成后,通常需对处理盒进行打印测试以确保处理盒的显影品质达到设定的要求,由于粉仓已被密封条密封,检测员通常涂覆碳粉至显影元件或留有少量的碳粉在显影仓内,这样处理盒即可在不撕下密封条的情况下对处理盒进行打印全检。但是,在打印全检后,通常残留有少量的碳粉在显影仓内,这些残留的碳粉不仅在使用者将密封条撕下后与粉仓内密封的碳粉混合造成显影品质不佳,而且处理盒在运输途中颠簸时也会造成该残留碳粉的泄漏,进而污染处理盒内的其他部件。

为解决上述的潜在问题,在检测员对处理盒进行打印全检后,通常需要重新拆开处理盒对显影仓内的残留碳粉进行清洁或对显影元件的表面进行除粉(吸粉)处理,但拆开处理盒后又再次组装,其处理盒的显影品质易受变化。

若检测员采用将处理盒安装入成像显影装置进行打印作业从而将显影仓内的残留碳粉耗尽的方法,批量生产时,不仅会对该成像显影装置造成损耗,而且还会大量浪费纸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组装完成后的处理盒进行打印测试的处理盒的结构和方法,使处理盒在打印测试完成后不会对处理盒的显影品质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盒的显影仓,所述显影仓设有可与处理盒中的粉仓连通的通口,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显影仓的长度方向的显影仓仓壁上设置有预移除区,所述预移除区用于在处理盒进行打印全检后将该预移除区移除并形成一用于清除显影仓内余粉的除粉开口。

优选地,该预移除区的厚度薄于该预移除区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壁厚或该预移除区的材料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材料不同使其便于移除。

优先地,所述预移除区沿显影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显影仓的仓壁底部。

优先地,所述预移除区沿显影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显影仓的仓壁顶部。

优先地,所述预移除区为薄片体结构,所述薄片体的厚度在显影仓仓壁上薄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壁厚。

优先地,所述薄片体在显影仓仓壁上可设为多个。

优先地,所述预移除区的材料软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材料。

优先地,所述预移除区的材料的抗冲击强度低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材料的抗冲击强度。

优先地,所述预移除区与显影仓通过一次或二次注塑成型。

优先地,该形成的除粉开口为预设在显影仓仓壁上,所述预移除区为通过一片体贴附在显影仓仓壁上且覆盖所述预设的除粉开口。

优先地,该片体为一金属片体或胶条。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为一片体形成,所述片体与所述显影仓并非同时注塑形成。

一种处理盒的显影仓的除粉方法,所述处理盒的显影仓为上述的任意一种处理盒的显影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盒的显影仓的除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完成处理盒的打印全检后,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一除粉开口;

b.通过该除粉开口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清除;

c.在显影仓内的余粉清除后,对除粉开口进行密封处理。

优先地,在步骤c中,通过粘附一密封件对所述除粉开口进行密封或通过塑料片体焊接覆盖在所述除粉开口上进行密封。

优先地,所述预移除区为薄片体结构且所述薄片体的厚度在显影仓仓壁上薄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壁厚;在步骤a中,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为将该薄片体捅穿或切除并形成该除粉开口。

优先地,所述预移除区为通过一片体贴附在显影仓仓壁上且覆盖所述预设的除粉开口,在步骤a中,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为通过拉动该片体的作用部使该片体与显影仓的仓壁分离最后显露出预设的除粉开口。

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通过该除粉开口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清除为使用吹气或吸气的方式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清除。

通过上述预移除区设置在处理盒的显影仓上以及使用上述的方法对显影仓进行余粉清除处理,使处理盒在进行打印全检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重新拆除处理盒引起的品质隐患,也无需特意通过打印耗尽余粉。

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而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处理盒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处理盒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位置示意图;

图4、图5是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是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是实施例一中的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一中移除预移除区后形成除粉开口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一中的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一中的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吸除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一中的对形成的出粉开口进行密封的示意图;

图15、图16是实施例二中的显影仓与片体配合形成预移除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二中的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处理盒c包括粉仓200、显影仓100以及废粉仓300,粉仓200内设有碳粉70,感光元件10、清洁元件20以及充电元件30设置在废粉仓300内,显影元件40、控粉元件60设置在显影仓100,粉仓200与显影仓100通过通口250连通,一密封条90对通口250进行密封,密封条90的一端从处理盒c的侧面向外伸出。

另外,由于处理盒的类型不同,处理盒可仅包括显影仓100、粉仓200以及显影仓100和粉仓200内的部件。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为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100的结构,如图3所示,沿显影仓100的长度方向的仓壁150底部上设有一预移除区151,该预移除区151的厚度薄于该预移除区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壁厚,或该预移除区151的材料与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材料不同。

在处理盒c组装完成后,该预移除区151朝外地位于处理盒c的显影仓100上,若将预移除区151从显影仓仓壁150上移除后,通过移除预移除区151后形成的开口可使显影仓100仓内向外连通,便于后续的余粉移除操作。

另外,根据不同类型的处理盒结构以及便于后续的工序操作,上述的预移除区151可设置于显影仓的仓壁150底部(接近显影元件40处),也可设置在显影仓的仓壁150顶部(接近控粉元件60处),参考图3和图5所示。

具体地,该预移除区可以是:

(一)上述的预移除区151可以是薄片体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该薄片体的厚度在显影仓仓壁150上薄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壁厚,薄片体沿显影仓100的长度方向可设在显影仓100的仓壁顶部或显影仓100的仓壁底部,如图5至图7所示。另外,薄片体在显影仓仓壁150上可设为单个或多个,薄片体的形状可设为方形或圆形,如图8所示。

(二)上述的预移除区151还可以是其材料与邻接的显影仓100仓壁的材料不同,预移除区151的材料优选为(如软橡胶)软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材料(如塑料),或预移除区材料的抗冲击强度低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另外,为便于后续的工序操作,预移除区151与显影仓100可通过一次注塑成型或二次注塑成型。

上述的方式(一)和(二)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同时采用。

另外,预移除区151与显影仓仓壁150的结合处还可设有缝隙155a,缝隙155a可沿显影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预移除区151与显影仓仓壁150结合处的侧边处或设置在预移除区151与显影仓仓壁150结合处的端部处,如图12所示。

在具有上述显影仓100结构的处理盒c组装完成并进行打印全检以确保组装后的处理盒c的显影品质达到预设的标准后,需对显影仓100内残留的余粉进行去除的步骤,该余粉的去除步骤如下:

a.在完成处理盒的打印全检后,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一除粉开口;

具体地,如图9和图10,在步骤a中,在对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时可通过刀具k1进行切除,预移除区151为方式(一)时,由于薄片体的厚度比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壁厚薄,因此很容易就可以捅穿或切除该薄片体并形成除粉开口155,如图11所示,不会对显影仓100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避免对处理盒c的结构和打印品质造成影响。预移除区151为方式(二)时,由于预移除区151的材料与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材料不同,同样也可以很容易地将预移除区151移除并形成除粉开口,不会对显影仓100的结构产生影响。

另外,在方式(一)和(二)中,若预移除区151上还设有缝隙155a,如图12所示,即可通过撬刀k2等工具将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移除过程将更加快速和简便,但由于缝隙155a可能会引起微量的碳粉泄漏,因此在组装处理盒c时需要使用胶片对缝隙155a进行密封处理,而在将预移除区151移除前将密封在缝隙155a上的胶片进行去除。

b.通过上述形成的除粉开口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吸除;

具体地,在步骤b中,可通过吸尘机d1对显影仓100内的余粉进行吸除,由于预移除区151可设在显影仓100的仓壁底部或显影仓100的仓壁顶部,在将预移除区151移除后通过形成的除粉开口155即可对显影仓100内的余粉进行吸除处理。

c.在显影仓内的余粉吸除后,对除粉开口进行密封处理;

具体地,在步骤c中,如图14所示,可通过粘附密封件190(如胶条或塑料片)对形成的除粉开口155进行密封或通过一塑料片体焊接覆盖在形成的除粉开口155上进行密封。

实施例二

在实施二中,显影仓100上的预移除区的形成需要额外的片体配合而成,而显影仓100的长度方向的仓壁底部在注塑时就已经预设有除粉开口155,上述与除粉开口155配合的片体其长度和宽度需能够完全覆盖该除粉开口155,如图15和图16所示,该片体可以是易弯曲的金属片体120或胶条130,且可以在金属片体120或胶条130上设置利于拉动作业的作用部120a/130a。

具体是,在注塑显影仓100前,将上述的片体120/130放入注塑显影仓100的模具中并对应模具中注塑出除粉开口155的位置,在显影仓100注塑完成出模后,该片体即可贴附在显影仓100的仓壁上且覆盖密封预设的除粉开口155。

实施例二的余粉的去除步骤:

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一中的余粉去除步骤,其与实施例一中的步骤不同的是步骤a中的具体细节实施方式:

步骤a:在完成处理盒的打印全检后,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一除粉开口;

在实施例二中的步骤a中,在对显影仓100内的余粉进行吸除前,同样需要将实施例二中由片体配合而形成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一除粉开口155,但由于该除粉开口155已经在注塑时预留形成,因此只需简单地将覆盖密封在预留的除粉开口155上的片体移除即可,无需像实施例一那样需要将预移除区151进行捅穿或切除。具体地,如图17所示,贴附在显影仓100的除粉开口155上的片体可以是易弯曲的金属片体120,完成处理盒c的打印全检后,通过金属片体120表面上的作用部120a(优选为拉环结构)拉动金属片体120使其弯曲与显影仓100的仓壁分离最后显露出显影仓仓壁底部上预设的除粉开口155。另外,贴附在除粉开口155上的片体也可以是胶条130,同样拉动胶条130一端的作用部130a即可与显影仓100的仓壁分离最后显露出显影仓仓壁底部上预设的除粉开口155。

在上述的实施例二的步骤a完成后,即可进行余粉的吸除和对除粉开口进行密封处理,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步骤b和步骤c,这里不再复述。

对比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的预移除区由片体形成,在显影仓100注塑完成后就已经贴附在显影仓100的预设除粉开口155上,因此在完成步骤a后只需通过作用部120a/130a简单拉动就可显露出预设的除粉开口155,使之更加便于工序的操作。

另外,在实施例二中,实施例二中用于形成预移除区151的片体由于在显影仓100注塑成型前已具备,因此实施例二中用于形成预移除区151的片体并非通过与显影仓100同时注塑形成。

在上述的实施例一或二中,显影仓的仓壁底部为相对于处理盒安装入成像显影装置时的方向的下方处,显影仓的仓壁顶部为相对于处理盒安装入成像显影装置时的方向的上方处。

在上述的实施例一或二中,在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清除时不仅可以 对形成的除粉开口使用吸粉,即吸气的方式(吸尘器),还可以通过吹粉,即吹气的方式(气枪)进行对余粉的清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上述的实施例一或二中的显影仓100的结构和余粉吸除的步骤即可使处理盒在进行打印全检后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吸除处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重新拆除处理盒引起的品质隐患,也无需特意通过打印耗尽余粉。

尽管参考在此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并不将其局限于所描述的细节中,并且本申请意图覆盖可能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改进目的或范围内的修改或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