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的显影仓、移除的方法、移除设备及处理盒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36571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处理盒的显影仓、移除的方法、移除设备及处理盒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的显影仓、该处理盒的显影仓的除粉方法、该处理盒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



背景技术:

处理盒作为一种拆卸更换的耗材办公品广泛运用在成像显影装置(如打印机或复印机)中,处理盒通过与成像显影装置的联动打印作业进而将处理盒内的碳粉转印至纸张上。

现有技术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处理盒,如图1所示,处理盒包括粉仓、显影仓以及废粉仓,粉仓内设有碳粉,感光元件、清洁元件以及充电元件设置在废粉仓内,显影元件、控粉元件设置在显影仓。在处理盒组装完成后,还设有一密封条在粉仓与显影仓的通口之间,以确保在处理盒在使用者实际使用前能对粉仓内的碳粉进行保存密封,避免在使用前受外界的温湿度环境影响。

另外,在上述的处理盒组装完成后,通常需对处理盒进行打印测试以确保处理盒的显影品质达到设定的要求,由于粉仓已被密封条密封,检测员通常涂覆碳粉至显影元件或留有少量的碳粉在显影仓内,这样处理盒即可在不撕下密封条的情况下对处理盒进行打印全检。但是,在打印全检后,通常残留有少量的碳粉在显影仓内,这些残留的碳粉不仅在使用者将密封条撕下后与粉仓内密封的碳粉混合造成显影品质不佳,而且处理盒在运输途中颠簸时也会造成该残留碳粉的泄漏,进而污染处理盒内的其他部件。

为解决上述的潜在问题,在检测员对处理盒进行打印全检后,通常需要重新拆开处理盒对显影仓内的残留碳粉进行清洁或对显影元件的表面进行除粉(吸粉)处理,但拆开处理盒后又再次组装,其处理盒的显影品质易受变化。

若检测员采用将处理盒安装入成像显影装置进行打印作业从而将显影仓内的残留碳粉耗尽的方法,批量生产时,不仅会对该成像显影装置造成损耗,而且还会大量浪费纸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组装完成后的处理盒进行打印测试的处理盒的显影仓和除粉方法,使处理盒在打印测试完成后不会对处理盒的显影品质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盒的显影仓,所述显影仓设有可与处理盒中的粉仓连通的通口:

在沿所述显影仓的长度方向的显影仓仓壁上设置有预移除区,所述预移除区用于在处理盒进行打印全检后将该预移除区移除并形成用于清除显影仓内余粉的除粉开口。

优选地,该预移除区的厚度薄于该预移除区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壁厚或该预移除区的材料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材料不同使其便于移除。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沿显影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显影仓的仓壁底部。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沿显影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显影仓的仓壁顶部。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为薄片体结构,所述薄片体的厚度在显影仓仓壁上薄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壁厚。

优选地,所述薄片体在显影仓仓壁上可设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的材料软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材料。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的材料的抗冲击强度低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材料的抗冲击强度。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与显影仓通过一次或二次注塑成型。

优选地,该形成的除粉开口为预设在显影仓仓壁上,所述预移除区为通过片体贴附在显影仓仓壁上且覆盖所述预设的除粉开口。

优选地,该片体为金属片体或胶条。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为片体或移除块,所述片体或移除块与所述显影仓并非同时注塑形成。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移除块,所述移除块的材料硬度或材料熔点与所述显影仓的不同。

优选地,所述移除块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凸出于显影仓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移除块为圆形块体或方形块体。

优选地,所述的预移除区从所述显影仓仓壁向外突出。

优选地,所述的预移除区与所述显影仓仓壁一体成型。

一种处理盒的显影仓的除粉方法,所述处理盒的显影仓为上述的任意一种处理盒的显影仓:

所述处理盒的显影仓的除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完成处理盒的打印全检后,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除粉开口;

b.通过该除粉开口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清除;

c.在显影仓内的余粉清除后,对除粉开口进行密封处理。

优选地,在步骤c中,通过粘附密封件对所述除粉开口进行密封或通过塑料片体焊接覆盖在所述除粉开口上进行密封。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为薄片体结构且所述薄片体的厚度在显影仓仓壁上薄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的壁厚;在步骤a中,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为将该薄片体捅穿或切除并形成该除粉开口。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为通过片体贴附在显影仓仓壁上且覆盖所述预设的除粉开口,在步骤a中,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为通过拉动该片体的作用部使该片体与显影仓的仓壁分离最后显露出预设的除粉开口。

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通过该除粉开口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清除为使用吹气或吸气的方式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清除。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为移除块,在步骤a中,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为通过移除该移除块最后在显影仓上形成除粉开口。

优选地,所述预移除区设置在所述显影仓仓壁上,并相对所述显影仓仓壁向外突出;在步骤a中,通过铣削或者热熔的方式将所述预移除区进行移除。

一种处理盒的显影仓,所述显影仓设有与处理盒中的粉仓连通的通口,在沿所述显影仓的长度方向的显影仓仓壁上设置有预移除区,所述预移除区用于在处理盒进行打印全检后将该预移除区移除并形成用于清除显影仓内余粉的除粉开口,所述预移除区设有相对于所述显影仓仓壁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为长条状。

一种处理盒的显影仓,所述显影仓设有与处理盒中的粉仓连通的通口,在沿所述显影仓的长度方向的显影仓仓壁上设置有预移除区,所述预移除区用于在处理盒进行打印全检后将该预移除区移除并形成用于清除显影仓内余粉的除粉开口,所述预移除区设有相对于所述显影仓仓壁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的一端设有锥状或半圆形状的切入端。

优选地,所述突出部分的另一端也设有锥状或半圆形状的切入端。

优选地,所述的预移除区与所述显影仓仓壁一体成型。

一种适用于处理盒的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所述处理盒设有显影仓与粉仓,所述处理盒的显影仓设有与处理盒中的粉仓连通的通口,所述处理盒的显影仓仓壁上设有预移除区;

所述移除设备设有架体;

所述架体上设有安装架、动力模块、移除件;

所述安装架用于放置所述处理盒;

所述动力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移除件沿一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移除件在动力模块的驱动下进行移动时对所述显影仓仓壁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用于清除显影仓内余粉的除粉开口。

优选地,所述架体上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与所述处理盒的预移除区毗邻的仓体表面进行限位抵接。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的预移除区毗邻的仓体表面为处理盒的显影仓仓壁的外表面或粉仓仓壁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移除件为刀具;所述处理盒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设有相对于所述显影仓仓壁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刀具对所述预移除区的突出部分进行切除。

优选地,所述刀具设有导槽、切除面;所述切除面带有斜度,所述导槽用于导出对所述突出部分切除后产生的废料。

优选地,所述刀具包括第一刀具和第二刀具,所述动力模块包括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二动力组件,所述第一动力组件驱动第一刀具朝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动力组件驱动第二刀具朝另一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刀具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刀具的移动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动力模块包括驱动移除件移动的动力组件和驱动安装架移动的动力组件。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设有一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相对固定所述处理盒的壳体,所述动力模块还设有驱动所述定位件移动并带动所述处理盒一并移动的动力组件。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带动所述处理盒的移动方向为处理盒自身的宽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还设有对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进行限位的轴向限位件和对所述处理盒的宽度方向进行限位的宽度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移除设备还设有除粉模块,所述除粉模块设有除粉管以及驱动除粉管移动的动力组件。

优选地,所述动力模块驱动移除件进行移动的方向为水平方向或所述处理盒的显影仓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移除设备还设有控制动力模块的启动开关和停止开关。

一种使用移除设备对处理盒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的方法,所述移除设备为上述任意一种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所述对处理盒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处理盒放置入所述移除设备的安装架中;

b.启动所述移除设备的启动开关;

c.所述动力模块驱动移除件对处理盒的显影仓仓壁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除粉开口。

优选地,在步骤c之前,还设有步骤d:使处理盒的与预移除区毗邻的仓体表面与所述架体的限位面限位抵接。

优选地,在步骤c之前,还设有步骤e:所述动力模块驱动所述安装架移动并带动所述处理盒沿处理盒的宽度方向移动。

优选地,在步骤c之前,还设有步骤f:使所述预移除区处于所述架体的移除通口中。

优选地,在步骤f中,使预移除区的突出部分深入至所述移除通口中。

优选地,在步骤c中,所述移除件对预移除区进行移除是使用一刀具对预移除区的突出部分进行切除。

优选地,在步骤c中,所述刀具包括第一刀具和第二刀具,所述动力模块包括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二动力组件,所述第一动力组件驱动第一刀具朝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动力组件驱动第二刀具朝另一方向移动。

优选地,在步骤c中,所述第一刀具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刀具的移动方向相反或所述第一动力组件驱动第一刀具移动在先,所述第二动力组件驱动第二刀具移动在后。

优选地,在步骤c之后,还设有步骤g:使用所述移除设备的除粉模块通过所述除粉开口对所述处理盒的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去除。

优选地,在步骤c之后,还设有步骤h:所述动力模块驱动所述移除件移动至初始位置。

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设有上述任意一种处理盒的显影仓。

通过上述预移除区设置在处理盒的显影仓上以及使用上述的方法对显影仓进行余粉清除处理,使处理盒在进行打印全检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重新拆除处理盒引起的品质隐患,也无需特意通过打印耗尽余粉。

通过上述的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的使用,使处理盒在完成打印全检后,只需简单的将处理盒放置到该移除设备上即可简单轻松地实现对处理盒的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除粉开口,避免了因人工操作中的不稳定因素而在移除操作过程中对处理盒的显影仓仓壁造成损伤,影响处理盒的质量。

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而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处理盒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处理盒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位置示意图;

图4、图5是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是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是对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一中移除预移除区后形成除粉开口的示意图;

图12是对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的示意图;

图13是对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吸除的示意图;

图14是对实施例一中的形成的出粉开口进行密封的示意图;

图15、图16是实施例二中的显影仓与片体配合形成预移除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二中的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三中的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的示意图;

图19、图19a是对实施例三中的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四中的一种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移除前后的对比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四中的另一种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五中的另一种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3、图24是适用于实施例五中的显影仓的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5a、图25b、图25c是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的动力模块的示意图;

图26、图26a是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的刀具的示意图;

图27是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的安装架的示意图;

图28是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的架体的示意图;

图29a是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的除粉模块的示意图;

图29、图30是实施例五中的处理盒放置入该移除设备的动作示意图;

图31是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的刀具对处理盒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的动作示意图;

图32是完成对实施例五中的处理盒的预移除区移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处理盒c包括粉仓200、显影仓100以及废粉仓300,粉仓200内设有碳粉70,感光元件10、清洁元件20以及充电元件30设置在废粉仓300内,显影元件40、控粉元件60设置在显影仓100,粉仓200与显影仓100通过通口250连通,密封条90对通口250进行密封,密封条90的一端从处理盒c的侧面向外伸出。

另外,由于处理盒的类型不同,处理盒可仅包括显影仓100、粉仓200以及显影仓100和粉仓200内的部件。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实施例一中的显影仓100的结构,如图3所示,沿显影仓100的长度方向的仓壁150底部上设有预移除区151,该预移除区151的厚度薄于与该预移除区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壁厚,或该预移除区151的材料与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材料不同。

在处理盒c组装完成后,该预移除区151朝外地位于处理盒c的显影仓100上,若将预移除区151从显影仓仓壁150上移除后,通过移除预移除区151后形成的开口可使显影仓100仓内向外连通,便于后续的余粉移除操作。

另外,根据不同类型的处理盒结构以及便于后续的工序操作,上述的预移除区151可设置于显影仓的仓壁150底部(接近显影元件40处),也可设置在显影仓的仓壁150顶部(接近控粉元件60处),参考图3和图5所示。

具体地,该预移除区可以是:

(一)上述的预移除区151可以是薄片体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该薄片体的厚度在显影仓仓壁150上薄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壁厚,薄片体沿显影仓100的长度方向可设在显影仓100的仓壁顶部或显影仓100的仓壁底部,如图5至图7所示。另外,薄片体在显影仓仓壁150上可设为单个或多个,薄片体的形状可设为方形或圆形,如图8所示。

(二)上述的预移除区151还可以是其材料与邻接的显影仓100仓壁的材料不同,预移除区151的材料优选为(如软橡胶)软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材料(如塑料),或预移除区材料的抗冲击强度低于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另外,为便于后续的工序操作,预移除区151与显影仓100可通过一次注塑成型或二次注塑成型。

上述的方式(一)和(二)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同时采用。

另外,预移除区151与显影仓仓壁150的结合处还可设有缝隙155a,缝隙155a可沿显影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预移除区151与显影仓仓壁150结合处的侧边处或设置在预移除区151与显影仓仓壁150结合处的端部处,如图12所示。

在具有上述显影仓100的处理盒c组装完成并进行打印全检以确保组装后的处理盒c的显影品质达到预设的标准后,需对显影仓100内残留的余粉进行去除的步骤,该余粉的去除步骤如下:

a.在完成处理盒的打印全检后,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除粉开口;

具体地,如图9和图10,在步骤a中,在对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时可通过刀具k1进行切除,预移除区151为方式(一)时,由于薄片体的厚度比与之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壁厚薄,因此很容易就可以捅穿或切除该薄片体并形成除粉开口155,如图11所示,不会对显影仓100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避免对处理盒c的结构和打印品质造成影响。预移除区151为方式(二)时,由于预移除区151的材料与邻接的显影仓仓壁150的材料不同,同样也可以很容易地将预移除区151移除并形成除粉开口,不会对显影仓100的结构产生影响。

另外,在方式(一)和(二)中,若预移除区151上还设有缝隙155a,如图12所示,即可通过撬刀k2等工具将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移除过程将更加快速和简便,但由于缝隙155a可能会引起微量的碳粉泄漏,因此在组装处理盒c时需要使用胶片对缝隙155a进行密封处理,而在将预移除区151移除前将密封在缝隙155a上的胶片进行去除。

b.通过上述形成的除粉开口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吸除;

具体地,在步骤b中,可通过吸尘机d1对显影仓100内的余粉进行吸除,由于预移除区151可设在显影仓100的仓壁底部或显影仓100的仓壁顶部,在将预移除区151移除后通过形成的除粉开口155即可对显影仓100内的余粉进行吸除处理。

c.在显影仓内的余粉吸除后,对除粉开口进行密封处理;

具体地,在步骤c中,如图14所示,可通过粘附密封件190(如胶条或塑料片)对形成的除粉开口155进行密封或通过塑料片体焊接覆盖在形成的除粉开口155上进行密封。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二中,显影仓100上的预移除区的形成需要额外的片体配合而成,而显影仓100的长度方向的仓壁底部在注塑时就已经预设有除粉开口155,上述与除粉开口155配合的片体其长度和宽度需能够完全覆盖该除粉开口155,如图15和图16所示,该片体可以是易弯曲的金属片体120或胶条130,且可以在金属片体120或胶条130上设置利于拉动作业的作用部120a/130a。

具体是,在注塑显影仓100前,将上述的金属片体120/胶条130放入注塑显影仓100的模具中并对应模具中注塑出除粉开口155的位置,在显影仓100注塑完成出模后,该片体即可贴附在显影仓100的仓壁上且覆盖密封预设的除粉开口155。

实施例二的余粉的去除步骤:

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一中的余粉去除步骤,其与实施例一中的步骤不同的是步骤a中的具体细节实施方式:

步骤a:在完成处理盒的打印全检后,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除粉开口;

在实施例二中的步骤a中,在对显影仓100内的余粉进行吸除前,同样需要将实施例二中由片体配合而形成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除粉开口155,但由于该除粉开口155已经在注塑时预留形成,因此只需简单地将覆盖密封在预留的除粉开口155上的片体移除即可,无需像实施例一那样需要将预移除区151进行捅穿或切除。具体地,如图17所示,贴附在显影仓100的除粉开口155上的片体可以是易弯曲的金属片体120,完成处理盒c的打印全检后,通过金属片体120表面上的作用部120a(优选为拉环结构)拉动金属片体120使其弯曲与显影仓100的仓壁分离最后显露出显影仓仓壁底部上预设的除粉开口155。另外,贴附在除粉开口155上的片体也可以是胶条130,同样拉动胶条130一端的作用部130a即可与显影仓100的仓壁分离最后显露出显影仓仓壁底部上预设的除粉开口155。

在上述的实施例二的步骤a完成后,即可进行余粉的吸除和对除粉开口进行密封处理,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步骤b和步骤c,这里不再复述。

对比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的预移除区由片体形成,在显影仓100注塑完成后就已经贴附在显影仓100的预设除粉开口155上,因此在完成步骤a后只需通过作用部120a/130a简单拉动就可显露出预设的除粉开口155,使之更加便于工序的操作。

另外,在实施例二中,实施例二中用于形成预移除区151的片体由于在显影仓100注塑成型前已具备,因此实施例二中用于形成预移除区151的片体并非通过与显影仓100同时注塑形成。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三中,与上述的实施例二类似,如图18所示,都是通过在注塑形成显影仓100前,将形成预移除区需要的额外的移除块140放入注塑显影仓100的模具中对应的位置,通过在注塑成型显影仓100的过程中,模具中熔化的塑料将包围着预先放入模具中的移除块140,在注塑完成显影仓100后,移除块140紧配合在显影仓100上。移除块140优选为圆形块体或方形块体,在块体上向外凸出有凸起部140a。移除块140可以是与注塑形成的显影仓100的材料不同,移除块140与显影仓100的材料可以是硬度不同或/和熔点不同。硬度不同的材料可以使在对预移除区(本实施例三中即移除块140)进行移除时,由于两者间硬度的别差,移除的动作施加在移除块140上即可,不会损坏显影仓100的结构;而熔点不同使在注塑形成显影仓100时,显影仓100所用的材料的熔点比移除块140的材料的熔点低,因此在将移除块140放入模具后,注塑出显影仓100时,移除块140和注塑完成的显影仓100相互紧配合,而不会完全熔化成一体。当然,移除块140与显影仓100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但在注塑完成后虽然可以实现对移除块140的移除,但是不便于进行实施且有可能损坏显影仓100的结构。

另外,由于移除块140上设有凸起部140a,因此在显影仓100注塑成型后该凸起部140a凸出于显影仓100的外表面。

另外,上述的移除块140可以使用多个。

实施例三的余粉的去除步骤:

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一中的余粉去除步骤,其与实施例一中的步骤不同的是步骤a中的具体细节实施方式:

步骤a:在完成处理盒的打印全检后,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除粉开口;

在实施例三中的步骤a中,在对显影仓100内的余粉进行吸除前,只需将紧配在显影仓100上的移除块140进行移除即可形成除粉开口155,如图19所示。另外,凸起部140a凸出于显影仓100的外表面,因此可通过使用夹子作用在凸起部140a上而将移除块140整体从显影仓100拧下或拔下,便于操作。另外,由于显影仓100与移除块140材料硬度和/或材料熔点的不同,将移除块140整体从显影仓100移除的过程中也不会对显影仓100的结构造成损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中还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地,参见图20,所述的预移除区151与所述显影仓仓壁150一体成型;所述的预移除区151沿所述显影仓仓壁150向显影仓仓壁外突出。

本实施例中的余粉的去除步骤包括:

步骤a:在完成处理盒的打印全检后,对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一除粉开口;移除的办法包括用刀具将所述突出部分151a铣掉,或者用电热棒通过热熔的方式将所述突出部分151a烙掉;

在所述步骤a,通过将所述预移除区移除后,在所述显影仓仓壁形成除粉开口155;

在步骤a完成后,即可进行余粉的吸除和对除粉开口155进行密封处理;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中的步骤b和步骤c,这里不再复述。

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突出部分151a沿垂直于所述显影仓的长度方向的横切面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或锥形或拱形(参见图19),所述突出部分151a沿平行于显影仓的仓壁表面的投影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如椭圆形或圆形等;所述突出部分151a内与所述显影仓具有连通的中空部分151b,便于去除所述预移除区之后形成除粉开口。

实施例五

本实施五中还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未出示的部分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一至四中的结构,其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和特征均可适用在本实施例中,这里不再复述。具体地,如图22所示,预移除区151设在处理盒c的显影仓仓壁150上,与实施例四中的预移除区151类似,该预移除区151相对于显影仓仓壁150向外突出,具有突出部分151a(其突出部分的横切面形状可以是矩形或锥型或拱形,如图19所示),该突出部分151a可为长条状,突出部分151a还可与所述显影仓仓壁150一体成型。其与实施例四中有所区别的是:预移除区151还设有切入端151c,该切入端151c可设在突出部分151a的一端处(或两端都设置),通过切入端151c的设置,可在对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并形成一除粉开口155时,先从该切入端151c处进行移除(切入),然后再过渡到对突出部分151a的整体进行移除,避免了预移除区151在开始移除时与刀具或电热棒的接触面积过大而可能造成的对显影仓结构的受压变形或损坏。优选地,上述的切入端151c可以是锥状或半圆形状,预移除区151在显影仓仓壁150上可设有2个以上。

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

如图23至图24所示,为对上述处理盒的显影仓仓壁上的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的移除设备。具体地,该移除设备可适用于上述实施例四或实施例五中的预移除区151,下列说明以实施例五中的处理盒c为例。

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m包括底座m100、安装设置在底座m100上的架体m200,底座m100设有启动开关m110、停止开关m120、收集仓m400;架体m200上设有位于架体m200前部的处理盒c的安装架m300、位于架体m200的后部的动力模块m210、移除件k、除粉模块m500、覆盖动力模块m210的盖板m290以及辅助的导轨m220。启动开关m110用于启动动力模块m210和除粉模块m500,停止开关m120用于立即停止运行中的动力模块m210和除粉模块m500。

上述的动力模块m210和除粉模块m500可由气压源或液压源或马达等动力源进行驱动。

(动力模块m210)

如图25a至图26、图26a所示,动力模块m210设有用于移除显影仓仓壁的预移除区的动力组件和对安装架m300进行推动位移的动力组件m215。

用于移除预移除区的动力组件可以设有2个以上或实际根据显影仓仓壁上的预移除区151的数量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达到良好的移除效果,设有第一动力组件m211、第二动力组件m212、第三动力组件m213以及第四动力组件m214,各用于移除预移除区的动力组件设有可往返移动的移动件(m211a、m212a、m213a、m214a),各移动件上安装有移除件k,在本实施中,移除件k优选为可拆卸的刀具(第一刀具k11、第二刀具k12、第三刀具k13、第四刀具k14)。各用于移除预移除区的动力组件的移动件通过固定设置在架体m200上的导轨m220的配合进行位移。

在各用于移除预移除区的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各移动件(m211a、m212a、m213a、m214a)沿着导轨m220进行位移,安装在移动件上的移除件k也随之沿着既定的方向进行位移,具体地,在移动件的推动下,第三刀具k13与第二刀具k12朝一方向移动,而第一刀具k11与第四刀具k14朝另一方向移动(与第三刀具k13与第二刀具k12的移动方向相反),上述的方向优选为水平方向或处理盒c的显影仓的长度方向。另外,在移除件k完成预定的位移后,各用于移除预移除区的动力组件的移动件将自动返回至位移前的位置,便于再次的启动操作。

(刀具)

如图26、图26a所示,为上述刀具的结构图,如第一刀具k11设有与上述移动件(m211a、m212a、m213a、m214a)进行插置配合的配合端k11c、导槽k11a以及导槽k11a中的切除面k11b。切除面k11b优选为带有一定的斜度(如斜坡状),以便在对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时更好地切入其中,而导槽k11a可用于导出在对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时所产生的废料,该废料即可直接落入到底座m100上的收集仓m400中,通过收集仓m400可对废料进行集中收集处理,防止其随意掉落。

(安装架m300)

如图27所示,处理盒c的安装架m300位于架体m200上,安装架m300设有对处理盒c的长度方向(轴向)两端进行限位的轴向限位件m312、对宽度方向(与轴向垂直)进行限位的宽度限位件m311、以及对处理盒c的壳体进行相对固定的定位件m320。定位件m320设有一定位凸起m321和一限位挡块m322,定位凸起m321和限位挡块m322可设为长条状。这里,安装架m300可整体或至少安装架m300的定位件m320与动力模块m210的动力组件m215的移动件m215a固定连接,下列描述以定位件m320与移动件m215a的固定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另外,根据结构不同处理盒c,轴向限位件m312、宽度限位件m311、定位凸起m321均可进行更换,以匹配适应不同的处理盒。

(架体m200)

如图28所示,移除设备的架体m200上设有限位面m231、移除通口m232。该限位面m231用于与该预移除区151毗邻的仓体表面抵接,避免在对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时因移除过度而造成对仓体表面的损伤,如可与显影仓仓壁150的外表面或粉仓仓壁的外表面进行抵接。移除通口m232用于在对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时容纳显影仓仓壁上的预移除区151以及上述的移除件k。

(处理盒c的放置)

如图29和图30所示,为将处理盒c放置在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的示意图。具体是,将处理盒c的废粉仓300与粉仓200之间形成的间距空间c01放置在定位件m320的定位凸起m321上,与该间距空间c01毗邻的仓体(废粉仓或粉仓)外表面可抵接在限位挡块m322上对其进行限位。上述的间距空间c01优选为处理盒c的激光口,感光元件10从该激光口接受来自成像显影装置(未出示)的激光从而生成图像显影。另外,通过轴向限位件m312和宽度限位件m311在轴向和宽度方向上的限位,使处理盒c更好更便捷地放置在定位件m320上。在将处理盒c进行放置后,在动力组件m215的驱动下,移动件m215a使与其固定连接的定位件m320同时移动,而放置在定位件m320上的处理盒c也沿着其自身的宽度方向一并移动,在移动后,架体m200的限位面m231与上述处理盒中的与预移除区151毗邻的仓体表面抵接从而限制处理盒c的位移量。

(除粉模块m500)

如图29和图29a所述,为移除设备的除粉模块m500,除粉模块m500处于架体m200的后部并由底座m100支承,除粉模块m500设有除粉管m510、驱动除粉管m510往返移动的动力组件m520。在移除件k对处理盒的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后,动力组件m520驱动除粉管m510移动使其深入架体m200的移除通口m232中,并靠近在对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后形成的除粉开口155,即可通过该除粉开口155对处理盒c的显影仓100内的余粉进行去除处理。在完成对余粉进行去除后,动力组件m520驱动除粉管m510进行复位。这里,优选为通过吸气的方式对余粉进行吸除处理。

(移除设备对显影仓仓壁的预移除区的移除步骤)

如图30至图32及参考上述各图,为上述的移除设备对显影仓仓壁的预移除区的移除步骤。该步骤如下:

a.将处理盒c放置入移除设备的安装架m300中;

b.启动启动开关m110;

c.动力模块m210驱动移除件k对处理盒c的显影仓仓壁上的预移除区151进行移除并形成除粉开口155,如图32所示。

另外,在上述步骤c之前,还可设有步骤d:使处理盒c的与预移除区151毗邻的仓体表面与限位面m231限位抵接。

另外,在上述步骤c之前或步骤d之前,还可设有步骤e:动力模块m210驱动安装架m300移动并带动处理盒c移动。

另外,在上述步骤c之前或步骤d之后,还可设有步骤f:使预移除区151处于架体m200的移除通口m232中。具体是,将预移除区151的突出部分151a深入至移除通口m232中。

另外,在上述步骤c中,移除件k对预移除区151的移除可以是从两个以上的位置进行的。具体是,如图31所示,第一刀具k11/第三刀具k13沿一方向从突出部分151a一端的切入端151c进行切入,而第三刀具k13/第四刀具k14沿另一方向从突出部分151a另一端的切入端151c进行切入。通过从不同位置对预移除区151的突出部分151a的切入,避免了只在一方向进行切除时而造成该突出部分151a的受力不均进而使与之毗邻的显影仓仓壁150产生变形或使该突出部分151a产生变形而不能较为完整地被移除。上述的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对突出部分151a的移除可以是同时进行的,也可以是有先后顺序的,如第一刀具k11和第二刀具k12先从一端的切入端151c切入,然后第三刀具k13和第四刀具k14再从另一端的切入端151c切入。

另外,在上述步骤c之后,还可设有步骤g:通过形成的除粉开口155,除粉模块m500对处理盒的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去除处理,如图32。

另外,在上述步骤c或步骤g之后,还可设有步骤h:动力模块m210驱动移除件k和/或安装架m300进行复位使移除件k和/或安装架m300回复至初始位置,动力组件m520驱动除粉管回复至初始位置。这样在完成上述的步骤后即可自动复位,便于再次操作。

因此,在上述的步骤中,在启动启动开关m110后,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可自动实现上述的步骤c,以及还可包括步骤d、步骤e、步骤f、步骤g、步骤h。

通过上述的预移除区的移除设备的使用,使处理盒在完成打印全检后,只需简单的将处理盒放置到该移除设备上即可简单轻松地实现对处理盒的显影仓上的预移除区进行移除并形成除粉开口,避免了因人工操作中的不稳定因素而在移除操作过程中对处理盒的显影仓仓壁造成损伤,影响处理盒的质量。

另外,通过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自动去除处理,也避免了因人工操作而造成余粉去除不彻底,影响处理盒的显影质量。

在上述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在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清除时不仅可以对形成的除粉开口使用吸粉,即吸气的方式(吸尘器),还可以通过吹粉,即吹气的方式(气枪)进行对余粉的清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上述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的显影仓100的结构和余粉吸除的步骤即可使处理盒在进行打印全检后对显影仓内的余粉进行吸除处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重新拆除处理盒引起的品质隐患,也无需特意通过打印耗尽余粉。

尽管参考在此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并不将其局限于所描述的细节中,并且本申请意图覆盖可能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改进目的或范围内的修改或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