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检测装置以及调色剂补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656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粉体检测装置以及调色剂补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检测调色剂等粉体的粉体检测装置以及具备该粉体检测装置的调色剂补充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显影槽向形成于静电潜像载持体上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从而将静电潜像可视像化为调色剂像。由于在将静电潜像可视像化为调色剂像时消耗调色剂,所以需要向显影槽补充调色剂。在显影装置之中,除显影槽之外,还具备调色剂补充装置以及调色剂盒。显影槽收容向静电潜像载持体供给的调色剂。调色剂盒收容补充用调色剂,在收容于内部的调色剂用尽时,被更换为填充有调色剂的新调色剂盒。调色剂补充装置与显影槽连结,在调色剂补充装置自由拆装地安装有调色剂盒。调色剂补充装置补充调色剂,以将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保持为恒定。调色剂补充装置具有存积调色剂的粉体容器。从调色剂盒向粉体容器供给调色剂,以使所存积的调色剂的上表面不低于规定高度。为此,在粉体容器设置有检测在粉体容器内的规定高度有无调色剂的粉体检测装置。

现有的粉体检测装置具备压电传感器,若有与压电传感器的检测面接触的物质则判定为有调色剂,若判定为无与检测面接触的物质则判定为无调色剂(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4-21364号公报)。

但是,由于期望降低图像形成装置成本的要求不断增高,所以粉体检测装置还产生了低成本化的需求。因此,代替压电传感器,考虑使用比较廉价的光学传感器。在针对粉体检测装置使用光学传感器的情况下,将光学传感器收入于传感器外壳,以使光学传感器的受光面不因调色剂而受到污染,并通过传感器外壳的检测面检测调色剂。为此,考虑设置滑动擦拭检测面的清扫部件,来清扫固定附着于检测面的调色剂。但是,在利用清扫部件滑动擦拭检测面的结构中,若使清扫部件以与检测面接触的状态停止,则有时长时间夹在检测面与清扫部件之间的调色剂因在检测面与清扫部件之间产生的压力而固定附着于检测面。若在检测面固定附着有调色剂,则尽管无调色剂,也存在误检测为有调色剂的担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粉体检测装置具备:传感器外壳、光学传感器、清扫部件、驱动部以及控制部。传感器外壳设置于收容粉体的粉体容器的壁面。传感器外壳具有被配置为朝向粉体容器的内侧的透明的检测面。光学传感器收容于传感器外壳内,并通过检测面检测在被设置的高度有无粉体。清扫部件滑动擦拭检测面的外侧的面。驱动部使清扫部件移动。控制部控制驱动部,以在使清扫部件停止时,使清扫部件停止于不与检测面接触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检测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显影装置所包括的漏斗亦即具有调色剂检测装置的漏斗的主剖视图。

图3是漏斗的立体图。

图4是将漏斗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5是漏斗的俯视图。

图6是将漏斗的一部分放大的俯视图。

图7是将漏斗的一部分放大的主剖视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调色剂检测装置所具备的清扫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9是表示判定有无调色剂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从调色剂盒向漏斗供给调色剂的动作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清扫部件的移动角度与清扫部件的状态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下降边沿检测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值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多个图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粉体检测装置例如被具体化为用于对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所使用的调色剂进行检测的调色剂检测装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检测装置被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感光体鼓2、带电装置3、曝光装置4、显影装置5、转印装置6、清洁单元7、定影装置8、供纸托盘9、排纸托盘10以及控制部11。

感光体鼓2为静电潜像载持体的一个例子,在周面具有感光层,并朝向一个方向旋转。带电装置3使感光体鼓2的周面带电规定的电位。曝光装置4通过将感光体鼓2的周面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5通过向感光体鼓2的周面供给调色剂,而将静电潜像可视像化为调色剂像。

供纸托盘9向感光体鼓2与转印装置6相对置的转印区域供给纸张。转印装置6将形成于感光体鼓2的周面的调色剂像向纸张转印。清洁单元7对在转印了调色剂像之后残留于感光体鼓2的周面的调色剂进行回收。

将被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向定影装置8搬运。定影装置8通过对纸张进行加热以及加压而熔融调色剂,使调色剂像固定于纸张。由此,在纸张形成图像。将形成有图像的纸张向排纸托盘10排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分设备由控制部11统一控制。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5具备:显影装置主体部20、调色剂盒30以及漏斗40。

显影装置主体部20具备显影槽21以及显影辊22,并以与感光体鼓2的周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在显影槽21收容有包含调色剂以及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装置主体部20将收容于显影槽21的调色剂载持于显影辊22的周面,并通过使显影辊22旋转,而将调色剂向感光体鼓2的周面供给。由此,静电潜像被可视像化为调色剂像。由于在将静电潜像可视像化为调色剂像时消耗调色剂,所以需要向显影槽21补充调色剂。

调色剂盒30具有供给辊31,并收容有补充用调色剂。收容于内部的调色剂用尽的调色剂盒30被更换为填充有调色剂的新调色剂盒30。漏斗40与显影槽21连结,在漏斗40自由拆装地安装调色剂盒30。即,漏斗40配置于调色剂盒30与显影装置主体部20之间。从调色剂盒30排出的调色剂被暂时存积于漏斗40,并从漏斗40向显影槽21供给调色剂。漏斗40为向作为补充对象的显影槽21补充调色剂的调色剂补充装置。

显影槽21具备未图示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该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对显影槽21内的调色剂浓度进行检测。作为一个例子,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为导磁率传感器。将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结果向控制部11输出。

若显影槽21内的调色剂浓度降低,则控制部11通过使漏斗40的补充辊41旋转,而从漏斗40向显影槽21补充调色剂,以将显影槽21内的调色剂浓度保持为规定浓度。并且,若漏斗40的调色剂收容量降低,则控制部11通过使调色剂盒30的供给辊31旋转,而从调色剂盒30向漏斗40供给调色剂。这样,应从调色剂盒30向显影槽21补充的调色剂被暂时存积于漏斗40,并从漏斗40向显影槽21补充调色剂。因此,即便收容于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用尽,也能够一边接着进行图像形成处理、一边更换调色剂盒30。

在这种漏斗40中,需要从调色剂盒30向漏斗40补充调色剂,以使存积于漏斗40的调色剂不低于规定量。因此,检测在漏斗40内的规定高度有无调色剂。

漏斗40除了具备补充辊41之外,还具备漏斗容器42、搅拌部件43以及调色剂检测装置50。漏斗容器42为粉体容器的一个例子。

漏斗容器42在上端部具备上盖423,该上盖423具有接受口421。并且,漏斗容器42在下端部具备排出口422。从调色剂盒30供给的调色剂被从接受口421接受到漏斗容器42内,并暂时存积于漏斗容器42内。

搅拌部件43被轴支承于漏斗容器42,并在漏斗容器42内旋转。存积于漏斗容器42内的调色剂依靠搅拌部件43旋转被搅拌。

补充辊41配置于排出口422的附近,被轴支承于漏斗容器42并旋转。与补充辊41的旋转量相对应,将漏斗容器42内的调色剂从排出口422排出,并补充至显影槽21。

调色剂检测装置50具备:一对传感器外壳51、52、光学传感器53、54(其中,未图示光学传感器54)、以及清扫部件55。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光学传感器53、54的输出值进行的有无调色剂的判定、以及清扫部件55的动作控制之类的调色剂检测装置50的各设备的控制是由控制部11进行的。控制部11也为调色剂检测装置50的构成要素。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传感器外壳51、52形成为在漏斗容器42的规定高度从漏斗容器42的侧壁面424、425向内侧分别突出。侧壁面424与侧壁面425(参照图5)相互对置。应予说明,在图3中,省略了上盖423以及清扫部件55的记载。

如图4所示,传感器外壳51具有检测面511以及台阶面512、513。检测面511以及台阶面512、513与设置有传感器外壳51的侧壁面424大致平行。台阶面512、513从侧壁面424突出的突出量小于检测面511从侧壁面424突出的突出量,台阶面512、513隔着台阶部514、515而与检测面511邻接。检测面511具有透明性。应予说明,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检测面511以及台阶面512、513分别标注了阴影线。

传感器外壳51与传感器外壳52实际上构成为相同的形状。传感器外壳51的检测面511与传感器外壳52的检测面相互对置。

光学传感器53收纳于传感器外壳51内,光学传感器54收纳于传感器外壳5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传感器53为发光元件,具体而言为发光二极管。光学传感器54为受光元件,具体而言为光感应器(photosensor)。光学传感器53以及光学传感器54分别通过对该光学传感器53以及光学传感器54进行了收纳的传感器外壳51、52的检测面511检测调色剂。即,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通过检测面511内的规定位置。作为一个例子,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直径为2.0mm。

当处于在光学传感器53与光学传感器54之间无调色剂等主要遮光因素的透过状态的情况下,从光学传感器53发出的光由光学传感器54接收。当处于在光学传感器53与光学传感器54之间有调色剂等主要遮光因素的遮光状态的情况下,从光学传感器53发出的光不由光学传感器54接收。

如图2以及图5所示,清扫部件55具备支承部件551以及挠性部件552、553。支承部件551构成为被支承于沿水平方向且相对于侧壁面424、425正交的正交方向延伸的轴部554,并以轴部554为中心而旋转移动。轴部554依靠马达556的驱动力而旋转。马达556是使清扫部件55移动的驱动部。

支承部件551在中央部具有孔部555。由于落下至支承部件551上的调色剂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从孔部555落下,所以抑制在支承部件551积载调色剂的情况。应予说明,在图5、图6以及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挠性部件552、553标注了阴影线。

挠性部件552、553例如由丁腈橡胶(nbr)构成。应予说明,挠性部件552、553也可以由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构成。挠性部件552、553的硬度(jis-a硬度)例如为60度,并优选构成为60度以上且90度以下。

在与轴部554平行的方向上,在支承部件551的一个端部支承挠性部件552的基端部,在支承部件551的另一个端部支承挠性部件553的基端部。由此,在支承部件551配置于传感器外壳51、52的检测面511的高度的状态下,挠性部件552的前端部压接于检测面511,挠性部件553的前端部压接于传感器外壳52的检测面。

由于清扫部件55以沿相对于侧壁面424、425正交的正交方向延伸的轴部554为中心而旋转移动,所以支承部件551与检测面511间的距离、以及支承部件551与传感器外壳52的检测面间的距离恒定,而与支承部件551的在旋转方向的位置无关。

如图6所示,挠性部件552的前端部与挠性部件553的前端部之间的在相对于侧壁面424、425正交的正交方向的尺寸l1大于传感器外壳51、52彼此的检测面511的间隔l2。尺寸l1优选小于台阶面512的间隔l3。

如图7所示,检测面511与台阶面512之间的台阶部514、以及检测面511与台阶面513之间的台阶部515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沿轴部554的径向延伸。应予说明,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检测面511标注了阴影线。

如图8所示,清扫部件55在包括与传感器外壳51、52彼此的检测面511对置的对置区域以及与台阶面512、513对置的对置区域在内的移动区域e1以轴部554为中心描绘圆弧那样地进行往复移动。

在使清扫部件55停止时,使清扫部件55停止于不与检测面511接触的区域。由于清扫部件55不会以在检测面511与清扫部件55之间夹有调色剂的状态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在检测面511与清扫部件55之间产生的压力而将调色剂固定附着于检测面511的情况。传感器外壳51、52优选具有台阶面512、513以及台阶部514、515,但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于传感器外壳51、52具有台阶面512、513以及台阶部514、515。

挠性部件552、553压接于传感器外壳51、52彼此的检测面511的同时、滑动擦拭检测面511的外侧的面,从而即便在检测面511的外侧的面附着有调色剂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调色剂从检测面511的外侧的面除去。

特别是,挠性部件552、553沿理想方向弯曲时清扫能力变高,其中,理想方向是指挠性部件552、553的压接于检测面511的前端部比挠性部件552、553的被支承部件551支承的基端部位于挠性部件552、553的移动方向的后侧。

在漏斗40中,支承部件551与台阶面512、513的间隔大于支承部件551与检测面511的间隔。因此,挠性部件552、553在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对置区域成为弯曲状态,在与台阶面512、513对置的对置区域成为小弯曲状态,其中,该小弯曲状态是指不与台阶面512、513接触且不弯曲的释放状态或者相比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区域处的弯曲状态而言曲率半径更大即弯曲程度更小。由于在检测面511与台阶面512、513之间存在台阶部514、515,所以挠性部件552、553在从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对置区域向与台阶面512、513对置的对置区域移动时,依靠弹力从弯曲状态向释放状态或者小弯曲状态瞬间复原。由此,当在挠性部件552、553或支承部件551附着有调色剂块的情况下,能够从挠性部件552、553或支承部件551除去调色剂块。

另外,由于清扫部件55构成为在包括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对置区域以及与台阶面512、513对置的对置区域在内的移动区域e1移动,所以挠性部件552、553在从在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对置区域沿前进方向(往方向)移动之后直至沿后退方向(复方向)移动为止的期间、以及从沿后退方向移动之后直至沿前进方向移动为止的期间,必定经由与台阶面512或者台阶面513对置的对置区域。因此,挠性部件552、553在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对置区域沿前进方向移动之后,暂时成为释放状态,因此当在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对置区域沿后退方向移动时该挠性部件552、553能够容易沿后退方向中的理想方向弯曲。挠性部件552、553当在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对置区域沿后退方向移动之后经由与台阶面512、513对置的对置区域并在检测面511沿前进方向移动时也同样。

并且,如上所述,检测面511与台阶面512、513间的台阶部514、515构成为沿轴部554的径向延伸,因此检测面511与台阶面512、513间的台阶部514、515延伸的方向、与清扫部件55的长边方向变得平行。因此,当清扫部件55在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对置区域和与台阶面512、513对置的对置区域之间移动时,挠性部件552、553各部的与检测面511接触以及分离的时机变得恒定。因此,抑制挠性部件552、553各部不一致并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弯曲的情况,变得整体上容易沿理想方向弯曲。另外,由于挠性部件552、553整体同时从弯曲状态瞬间复原,所以变得更容易从挠性部件552、553或支承部件551除去调色剂块。

挠性部件552、553优选构成为,在清扫部件55停止过程中,与检测面511以及台阶面512、513之类的可对置的面中的任意一个面都不接触。防止挠性部件552、553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以及小弯曲状态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挠性部件的劣化以及实现长寿命化。

第二实施方式

在利用光学传感器53、54检测有无调色剂时,优选如下进行处理。在从调色剂盒30向漏斗40供给调色剂的过程中、以及从漏斗40向显影槽21补充调色剂的过程中,反复进行在漏斗容器42内的规定高度有无调色剂的判定。并且,在从调色剂盒30向漏斗40供给调色剂的过程中、以及从漏斗40向显影槽21补充调色剂的过程中,清扫部件55以及搅拌部件43接着旋转。

如图9所示,控制部11首先将光学传感器54的输出值的取样次数sc复位(s1)。另外,控制部11也将取样了表示光学传感器54的遮光状态的输出值的次数亦即遮光计数ic复位(s2)。作为一个例子,在为遮光状态的情况下输出1(高),在为透过状态的情况下输出0(低)。

在使漏斗40的清扫部件55移动的马达556处于驱动过程中时(s3),控制部11以恒定间隔取样光学传感器54的输出值(s4)。在本实施方式中,取样是以1000分之20秒即20msec间隔进行的。在每次进行取样时,控制部11将取样次数sc加1(s5)。

控制部11在取样了表示遮光状态的输出值(高)的情况下(s6),将遮光计数ic加1(s7),在取样了表示透过状态的输出值(低)的情况下不对遮光计数ic进行加法运算,并在取样次数sc达到规定次数例如100次之前反复取样(s8)。

控制部11在遮光计数ic不足95(s9)、且为50以上的情况下(s10)下,判定为在设置有光学传感器53、54的规定高度收容有调色剂(s11)。

与在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高度是否有调色剂无关,在清扫部件55横穿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期间,光学传感器54输出表示遮光状态的值(高)。并且,当在到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高度为止有调色剂的情况下,光学传感器54也输出表示遮光状态的值(高)。但是,即便是在到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高度为止有调色剂的情况下,当清扫部件55滑动擦拭检测面511时,在检测面511的周围调色剂暂时消失,短时间后调色剂依靠自身的流动性还会返回光学传感器53与光学传感器54之间。因此,在清扫部件55通过了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之后的短时间,光学传感器54输出表示透过状态的值(低)。另一方面,当在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高度无调色剂的情况下,除了清扫部件55横穿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期间之外,光学传感器53、54输出表示透过状态的值(低)。

因此,在采用光学传感器53、54的调色剂检测装置50中,在规定次数的取样中的表示遮光状态的输出值(高)的取样次数sc为规定的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调色剂被收容至漏斗容器42内的规定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取样100次中的表示遮光状态的输出值(高)的取样次数sc为50次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调色剂被收容至漏斗容器42内的规定高度。因此,能够准确地进行到漏斗容器42内的规定高度为止有无调色剂的检测。另外,与使用压电传感器的情况相比较,通过使用光学传感器53、54,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控制部11在遮光计数ic为95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动作不良(s12)。

光学传感器53、54通过施加电压而输出与检测内容对应的电压值,因此在忘记插入电连接器、导线断线等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光学传感器54的输出值总是与表示遮光状态的值(高)相同。

另外,取样100次中的遮光计数ic为95以上的情况被考虑为存在到漏斗容器42内的规定高度为止收容有调色剂的可能性,但在清扫部件55以正常滑动擦拭检测面511的方式移动的情况下,会在滑动擦拭后的短时间输出表示透过状态的值(低)。因此,遮光计数ic相对于取样次数sc占非常高的比率的情况被考虑为产生了清扫部件55未移动的问题。

因此,控制部11在遮光计数ic为规定的第二阈值以上,例如为95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产生了电气系统或者清扫部件55的驱动系统的动作不良,并使未图示的显示部通知错误。

控制部11在遮光计数ic不足第一阈值、且为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例如,遮光计数ic不足50,且为5以上的情况下(s13),判定为在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高度无调色剂,即在漏斗容器42内的规定高度未收容有调色剂(s14)。这是因为在取样次数sc中的多次中,取样了表示透过状态的值(低),从而考虑为在光学传感器53、54的高度无调色剂。应予说明,即便是在光学传感器53、54的高度无调色剂的情况下有时也取样表示遮光状态的输出值是因为有时在清扫部件55横穿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时机被取样。

控制部11在遮光计数ic不足第三阈值即不足5的情况下,也判定为动作不良。这是因为即便是在光学传感器53、54的高度无调色剂的情况下,在清扫部件55正常动作的情况下,也会被计数5次以上的遮光计数ic。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以及第三阈值是正整数,且在这些阈值之间成立sc>第二阈值>第一阈值>第三阈值>0的关系。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从调色剂盒30向漏斗40供给调色剂的动作优选如下地进行处理。即,控制部11在使清扫部件55停止时,优选在从下述时刻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使清扫部件55停止,其中,该时刻是指从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被遮挡的遮光期间向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被透过的透过期间变化了的时刻。具体而言,如下地进行处理。

控制部11在判定为在到漏斗容器42内的规定高度为止未收容调色剂时,要求开始从调色剂盒30向漏斗40补充调色剂(s21),开始驱动使清扫部件55旋转的漏斗40的马达556以及使供给辊31旋转的马达(s22)。由此,将与供给辊31的旋转量相对应的量的调色剂从调色剂盒30向漏斗40供给。在从调色剂盒30向漏斗40供给调色剂的过程中,以恒定间隔进行取样。另外,优选在从调色剂盒30向漏斗40供给调色剂的过程中,通过图9所示的判定有无调色剂的处理来判断调色剂是否被收容至漏斗容器42内的规定高度。控制部11在漏斗容器42内的规定高度收容有调色剂之前,从调色剂盒30向漏斗40接着供给调色剂。

控制部11在判定为在漏斗容器42内的规定高度收容有调色剂时,要求停止从调色剂盒30向漏斗40供给调色剂(s23),并检测从遮光期间向透过期间变化的时机亦即下降边沿(s24)。

在图11中,纵轴表示清扫部件55所对置的传感器外壳51、52的位置、或者是否遮挡了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状态之类的清扫部件55的状态。横轴表示从某位置开始累积的清扫部件55的移动角度。

如图11所示,清扫部件55以按照台阶面512、台阶部514、检测面511、台阶部515、台阶面513、台阶部515、检测面511、台阶部514以及台阶面512的顺序相对置的方式往复移动。清扫部件55在沿前进方向以及后退方向这两个方向移动时,滑动擦拭检测面511时,横穿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

与到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高度为止有无调色剂无关,在清扫部件55横穿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期间,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被遮挡。另外,与到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高度为止有无调色剂无关,在清扫部件55通过了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之后的短时间,光学传感器54输出表示透过状态的值(低)。因此,能够将从遮光期间变化为透过期间的时机,即图11中虚线所示的下降边沿,判定为清扫部件55通过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时机。作为一个例子,在图11中,11度以及242度时被检测作为下降边沿。

控制部11在从遮光期间变化为透过期间的时机开始即从下降边沿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后(s25),停止使清扫部件55旋转的漏斗40的马达556的驱动,由此使清扫部件55停止(s26)。优选使清扫部件55的停止的同时,使供给辊31旋转的马达也停止。

由此,能够使清扫部件55停止于不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区域。即,能够使清扫部件55停止于台阶面512、513或者台阶部514、515。因此,能够防止夹在检测面511与清扫部件55之间的调色剂因在检测面511与清扫部件55之间产生的压力而固定附着于检测面511的情况。

能够如下地决定从下降边沿到使清扫部件55停止为止的规定时间。

作为一个例子,清扫部件55往复一次(移动360度)所需的时间形成为2000msec。并且,若从下降边沿移动69度,则达到不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区域。在该情况下,如下地计算上述规定时间。

69÷360×2000=383(msec)

因此,控制部11在从检测到下降边沿时经过了383msec时,使清扫部件55停止。在本例中,在图11中,清扫部件55的停止位置为80度以及311度的位置。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12、图13以及图14所示,优选如下地确定从遮光期间向透过期间变化的时机即下降边沿。即,控制部11优选构成为在多次连续取样了表示遮光状态的输出值1(高)之后,接着多次连续取样了表示透过状态的输出值0(低)的情况下,判定为从遮光期间变化为透过期间。具体而言,如下地进行处理。

控制部11每隔恒定间隔,例如20msec进行取样(s31),并将光学传感器54的最近两次输出值储存于未图示的存储器(s32)。

控制部11在表示例如两次连续取样了表示光学传感器54的遮光状态的输出值1的情况的检测标志“11”不为高的情况下(s33),在光学传感器54的最近两次输出值均形成为1之前,反复取样(s34)。

如图13所示,清扫部件55横穿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所需的时间相比取样的间隔时间而言十分长。因此,在清扫部件55横穿一次光学传感器53、54的光路的期间,表示遮光状态的输出值1(高)被取样多次。

控制部11在光学传感器54的最近两次输出值变为“11”的情况下,将检测标志“11”设定为高(s35)。

控制部11在检测标志“11”被设定为高的状态下,在光学传感器54的最近两次输出值均形成为0之前,反复取样(s36)。

这样一来,如图14所示,控制部11在光学传感器54的连续4次输出值的组合有多种的情况下,将变为“1100”的时机判定为从遮光期间变化为透过期间的时机即下降边沿(s37)。

由此,即便光学传感器54的输出值因噪音而变为1(高),也能够防止因噪音而产生的下降边沿的误检测。因此,在使清扫部件55停止时,能够使清扫部件55准确地停止于不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区域。

第五实施方式

清扫部件55并不限定于构成为进行往复移动,也可以构成为朝向一个方向旋转。在清扫部件55朝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挠性部件552、553在与检测面511对置的对置区域和与台阶面512、513对置的对置区域交替移动,因此在挠性部件552、553或支承部件551附着有调色剂块的情况下,能够从挠性部件552、553或支承部件551除去调色剂块。

第六实施方式

清扫部件55的轴部554并不限定于相对于侧壁面424、425沿正交方向配置,在清扫部件55的轴部554相对于侧壁面424、425以及检测面511沿平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也不仅能够从检测面511除去调色剂,而且能够以低成本准确地检测在漏斗容器42内的规定高度有无调色剂。

应予说明,也可以代替光学传感器53、54,使用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被一体化而成的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

另外,对于除调色剂以外的粉体的检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彼此的技术特征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能够构成新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在全部方面均为例示,不应被考虑为限制性的描述。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上述实施方式所示,而权利要求书所示。并且,本发明的范围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