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485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用作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的显示装置、或者车载设备的显示装置。通常,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重叠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并将液晶显示面板照明的照明装置。液晶显示面板构成平坦的平面面板,同样,照明装置构成为具有平坦的射出面的面状照明装置。

但是,这样的平坦的显示装置难以与内装设计例如基于曲面基调的复杂形状实现统一感、一体感,有设计上的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一个技术方案,照明装置具备:导光板,具有弯曲的射出面、和具有沿着上述射出面弯曲的一侧缘的入射面;印刷布线板,对置于上述入射面设置;多个光源,安装在上述印刷布线板上,分别将光向上述入射面入射。上述多个光源分别具有发光中心、连接于上述印刷布线板的一对连接端子、和穿过这一对连接端子及上述发光中心而延伸的中心轴线;上述多个光源在上述印刷布线板上以上述发光中心位于沿着上述入射面的弯曲的一侧缘延伸的弯曲的安装线上、上述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并且位于与上述安装线交叉的方向上的方式,沿着上述安装线排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侧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表示上述面状照明装置的安装有多个光源的印刷布线板的侧视图。

图4B是将上述印刷布线板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上述印刷布线板的层叠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2的线A-A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上述面状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及短边侧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将上述面状照明装置的角部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上述面状照明装置的角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将第1变形例的面状照明装置的角部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11是沿着图7的线B-B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各实施方式。另外,本公开不过是一例,关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符合发明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此外,附图为了使说明变得更明确,有与实际的形态相比关于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示意地表示的情况,但不过是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解释。此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有对于与针对已出附图而叙述过的要素同样的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而将详细的说明适当省略的情况。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侧的立体图,图2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液晶显示装置10例如可以装入到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终端、便携电话机、便携型游戏机、电子辞典或电视装置等各种电子设备、或者导航系统、仪表盘等车载设备中而使用。

如图1及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12、重叠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显示面12a上并将显示面整体覆盖的透明的罩面板14、和对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2的背面设置的面状照明装置20。面状照明装置20对液晶显示面板12从背面侧照射面状光而进行照明。

液晶显示面板12例如形成为矩形状,进而形成为长轴方向弯曲的曲面显示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面板12的长边以向面状照明装置20侧凹陷的方式弯曲,显示面12a构成向面状照明装置20侧凹陷的曲面。显示面12a以长度方向中央部最深、两短边侧位于最高的相同高度的方式弯曲。

液晶显示面板12具备矩形板状的阵列基板SUB1、与阵列基板SUB1对置配置的矩形板状的对置基板SUB2、和被夹持在阵列基板SUB1与对置基板SUB2之间的未图示的液晶层。液晶显示面板12是具备通过使来自照明装置20的光有选择地透射而显示图像的透射显示功能的透射型显示面板。另外,液晶显示面板12也可以是具备透射显示功能及反射显示功能的半透射型。作为显示模式,液晶显示面板12既可以具有对应于主要利用与基板主面大致平行的横电场的横电场模式的结构,也可以具有对应于主要利用与基板主面大致垂直的纵电场的纵电场模式的结构。此外,液晶显示面板12也可以做成具备未图示的触摸传感器的可触摸输入的显示面板。

罩面板14例如通过玻璃板或丙烯酸类的透明树脂等形成为矩形板状。罩面板14具有比液晶显示面板12的尺寸(宽度、长度)大的宽度及长度,在俯视中具有比液晶显示面板大的面积。罩面板14其长度方向以与液晶显示面板12相同的曲率弯曲。罩面板14的下表面(背面)例如通过透明的粘接剂粘贴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显示面12a上,将液晶显示面板12的整面覆盖。

接着,详细地说明面状照明装置20的结构例。图3是面状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及图3所示,面状照明装置20整体上构成为与液晶显示面板12大致相等大小的矩形板状。面状照明装置20具备矩形盖状的金属制的底架22、依次重叠载置在底架22内的树脂制的内架24、反射片26、导光板30、重叠配置在该导光板30上的多个光学片34、以及矩形框状的外架36。进而,面状照明装置20具备配置在底架22内、分别将光向导光板30入射的两个光源单元50。

底架22通过将铝、不锈钢、铁等金属板材弯折加工或拉深加工而形成。底架22具有矩形状的平坦的底壁22a和沿着底壁22a的各侧缘竖立设置的一对长边侧的侧壁22b及一对短边侧的侧壁22c,底壁22a具有比液晶显示面板12的尺寸大且与罩面板14的尺寸相同或较小的尺寸(长度、宽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长边侧的侧壁22b相对于底壁22a大致垂直地竖立设置,遍及底壁22a的长边的全长延伸。短边侧的侧壁22c相对于底壁22a大致垂直地竖立设置,遍及底壁22a的短边的全长延伸。各长边侧的侧壁22b的上端缘形成为朝向底壁22a凹陷的圆弧状,以与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12的曲面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

内架24具有矩形状的支承板24a、竖立设置在支承板的各长边上的一对长边侧的侧壁24b、和沿着支承板的短边竖立设置的一对短边侧的侧壁24c,通过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形。内架24配置在底架22内。支承板24a对置于底架22的底壁22a,短边侧的两侧壁24c与底架22的侧壁22c卡合或嵌合。此外,长边侧的侧壁24b分别隔开用来设置光源单元50的间隙而与底架22的侧壁22b对置。

内架24的支承板24a其长轴方向弯曲为朝向底架22凹陷的圆弧状,形成曲面状的支承面。即,支承板24a以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2的曲面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

反射片26形成为与内架24大致相等的大小的矩形状。反射片26载置在内架24的支承板(支承面)24a上,沿着该支承板24a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30形成为具有均匀的厚度的矩形状,具有与内架24的支承板24a大致相等的大小。导光板30载置在反射片26上,沿着支承板24a弯曲。导光板30也可以预先成形为弯曲的板状。导光板30具有作为射出面的矩形状的弯曲的第1主面S1、该第1主面S1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S2、以及将第1主面S1的长边与第2主面S2的长边相连的长边侧的一对侧面(入射面)EF。第1主面S1以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2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各入射面EF具有以使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最低的方式弯曲为凹状的上侧缘及下侧缘。导光板30以第2主面S2对置于反射片26的状态重叠载置在反射片26上。

光学片34分别具有光透射性,被重叠载置于导光板30的第1主面(射出面)S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片34,例如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形成的扩散片OS1、棱镜片OS2、偏光反射片OS3、百叶窗膜(louver film)OS4。这些光学片34都形成为大致相同尺寸的矩形状,并依次重叠载置在导光板30的第1主面S1上,沿着第1主面S1弯曲。如后述那样,4片光学片34与内架24的侧壁24c分别卡合,被定位在规定位置。

外架36具有矩形框状的边框部37和沿着边框部的各边竖立设置的4个侧壁38,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边框部37的长边部分以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2大致相同的曲率、以朝向底架22凹陷的方式弯曲。外架36配置为覆盖于底架22,与底架22的外侧嵌合。边框部37将导光板30及光学片34的周缘部覆盖。由此,面状照明装置20的构成要素被配置及保持在底架22内。

图4(a)是将光源单元展开表示的俯视图,图4(b)是将光源单元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光源单元50,作为安装基板,具有细长带状的柔性布线板(FPC)52、安装在该FPC52上的多个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LED)54、以及安装在FPC52上而检测光源单元50的温度的热敏电阻(温度检测器)60。FPC52具有:细长带状的安装部52a,具有与导光板30的入射面EF大致相等的长度;带状的散热部52b,与该安装部52a连续并与安装部52a平行地延伸;以及带状的连接布线部52c,从散热部52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伸出。在连接布线部52c的伸出端安装着连接器48。FPC52被沿着位于安装部52a与散热部52b之间的直线状的弯折线BL弯折,安装部52a和散热部52b被配置为大致直角。

安装部52a具有与弯折线BL对置的侧缘53,该侧缘53以朝向弯折线BL凹陷的方式弯曲为圆弧状,例如以与导光板30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由此,安装部52a形成为,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宽度最窄、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宽度最宽。

多个LED54安装于安装部52a,沿着弯曲的一侧缘53从安装部52a的长度方向一端到另一端以规定的间距排列。各LED54例如形成为矩形状,具有发光中心CE、穿过该发光中心CE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CL、以及分别位于中心轴线CL上并与FPC52的安装部52a连接的一对连接焊盘(连接端子)58。并且,多个LED54,以发光中心CE位于与FPC52的侧缘53平行地延伸的弯曲为圆弧状的虚拟安装线ML上的方式配置,进而,多个LED54以多个LED54的中心轴线CL相互平行的方式在与虚拟安装线ML交叉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LED54以中心轴线CL与FPC52的弯折线BL平行的方式、即与安装部52a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安装及配置。

另外,发光中心CE可以通过光学测量来确定。但是,也可以简单地将发光中心CE定义为LED54的发光面的重心(面积的中心)、或LED54的与导光板30的入射面EF对置的面的重心(面积的中心)、或LED54内部的阳极的位置。

热敏电阻60被安装在FPC52的散热部52b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上,位于安装部52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即最小宽度部的附近。可以想到,通过LED54的发光,安装部52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温度上升最多,设置热敏电阻60,以检测该温度上升最多部分的温度。

图4(b)表示导光板30的入射面EF与LED54的配置关系。上述的虚拟安装线ML,对置于导光板30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各LED54的发光中心CE对置于入射面EF的宽度方向中心。进而,各LED54的发光面容纳在导光板30的板厚内即入射面EF内。通过将多个LED54如上述那样配置,即使在导光板30弯曲的情况下,导光板30的配光特性与平坦的导光板的配光特性也没有差异,导光板30的光学图案(包括设计)也能够与平坦的导光板同样。

此外,将多个LED54沿着弯曲的虚拟安装线ML排列,但多个LED54以使其中心轴线CL相互平行的方式、这里以与弯折线BL平行的方式配置。即,多个LED54倾斜相同,以共通的一定的朝向配置。因此,各LED54在所谓的水平、垂直方向上配置,能够使与多个LED54连接的FPC52的布线的设计简洁化及高效化。

图5是示意地表示FPC52的层叠构造的一例的FPC的剖视图。如图所示,FPC52具有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绝缘性的底膜BF。在底膜BF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层叠有例如由电解铜箔构成的导电层Cu1、例如由电解铜构成的镀层MH1、热硬化粘接剂层AD1、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罩膜CF1。导电层Cu1被布图而形成多个布线。在与LED54的连接焊盘58接合的连接端子CNT处,在罩膜CF1及粘接剂层AD1中形成有贯通孔TH1,在该贯通孔内层叠形成有镍基底层UL1及电解金镀层Au1。LED54的连接焊盘58通过钎焊、导电性粘接剂等与电解金镀层Au1接合。

一对连接端子CNT以与连接焊盘58对应的方式形成在安装LED54的部位。连接端子CNT经由形成于FPC52的布线46而与连接器48连接。利用从连接器48供给的电源电压,LED54点亮。

在底膜BF的另一个表面上,依次层叠有例如由特殊电解铜箔构成的导电层Cu2、例如由电解铜构成的镀层MH2、热硬化粘接剂层AD2、由聚酰亚胺构成的罩膜CF2。导电层Cu2被布图而形成多个布线。在底膜BF,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贯通孔,经由这些贯通孔,将上层侧的布线与下层侧的布线电连接。

FPC52的总厚T例如形成为约148μm,底膜BF的膜厚形成为25μm,导电层Cu1、Cu2的膜厚形成为18μm,镀层MH1、MH2的膜厚形成为6μm,粘接剂层AD1、AD2的膜厚形成为25μm,罩膜CF1、CF2的膜厚形成为12.5μm。罩膜CF1、CF2优选的是形成为相比于底膜BF足够薄的膜厚、例如底膜BF的膜厚的30%~85%左右的膜厚。在本实施方式中,罩膜CF1、CF2的膜厚为底膜BF的膜厚的50%。通过使罩膜CF1、CF2的膜厚较薄,能够减小罩膜的热阻,提高FPC52的散热性。另外,底膜BF能够经由多个贯通孔传热,热阻被抑制得较低。

图6是沿着图2的线A-A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剖视图,即,是沿着Y方向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剖视图。如图3及图6所示,导光板30具有在各入射面EF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突设的定位用的突起31。在将导光板30配置在底架22内的状态下,突起31与底架22的侧壁22b的内面抵接或邻接。由此,导光板30的各入射面EF隔开规定的间隙对置于侧壁22b的内面。

上述的光源单元50在将FPC52的安装部52a和散热部52b弯折为大致直角的状态下配置在底架22内。安装部52a配置在导光板30的入射面EF与侧壁22b之间,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双面胶带62a或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而粘贴到侧壁22b的内面。由此,多个LED54与导光板30的入射面EF邻接且对置地配置(参照图4(a))。此外,FPC52的散热部52b配置在底架22的底壁22a上,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双面胶带62b或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而粘贴到底壁22a。光源单元50的连接器48连接于未图示的驱动电路基板。

另外,另一方的光源单元50也通过与上述同样的结构及安装构造而配置在底架22内,与导光板30的另一方的入射面EF对置。

从光源单元50的LED54射出的光从导光板30的两入射面EF向导光板30内入射,在导光板30内传播,从射出面S1的整面向液晶显示面板12侧射出。射出的光在被光学片34扩散后,向液晶显示面板12照射。

伴随着LED54的发光的发热经由FPC52的安装部52a及双面胶带62a而被向底架22的侧壁22b排热(散热)。进而,热的一部分经由FPC52的散热部52b及双面胶带62b,被向底架22的底壁22a排热。

如以上这样,光源单元50的FPC52具有安装部52a及散热部52b,从而能够使FPC52的面积较大,实现布线路径的确保及散热面积的增大。由此,能够将热敏电阻60安装到FPC52上,设置到安装部52a的最小宽度部的附近。此外,通过将FPC52弯折为L字状并设置于底架22,能够不仅从金属制的底架22的侧壁22b散热,而且从底壁22a也将FPC52的热散热。

进而,在FPC52的层叠结构(CF/Cu/BF/Cu/CF)中,通过将各层的层厚优化,例如通过使热阻高的罩膜较薄,能够提高FPC52的散热性。由此,能够将LED54的热向金属制的底架22效率良好地排热或散热,抑制光源单元50的温度上升。

如图6所示,外架36一体地具有突设于边框部37的内面的肋板64。肋板64沿着边框部37的长边且遍及长边的大致全长而延伸。肋板64突出到导光板30的射出面S1的附近,对置于射出面S1的侧缘部。进而,在肋板64的突出端面上粘贴着反射带(反射层)66,与导光板30的侧缘部对置。

肋板64可抵接地与光学片34的侧缘(例如下侧缘)对置。因此,当光学片34进行了位移时,肋板64抵接于光学片34的侧缘,防止光学片34向LED54方向的过度的位置偏差(下落)。粘贴于肋板64的反射带66具有将从导光板30的射出面S1的侧缘部泄漏的光反射而向导光板30内送回的功能。由此,能够减少导光板30的亮度损失。

如图6所示,位于导光板30的下侧的反射片26比导光板30的入射面EF更向LED54侧伸出。因此,反射片26将来自LED54与导光板30之间的间隙(空隙)的泄漏光反射而向导光板30内送回。由此,反射片26降低了照明装置20、导光板30的亮度损失。

图7(a)是表示将外架拆下的状态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7(b)、图7(c)分别是面状照明装置的各短边侧端部的剖视图。图8是将面状照明装置的两个角部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面状照明装置的1个角部的立体图。

如图7、图8及图9所示,在底架22的相邻的两个角部、例如上侧的长边两端的角部,分别装接着缓冲部件70。各缓冲部件70由橡胶、硅等弹性材料形成为例如大致方柱形状。在底架22的角部,缓冲部件70抵接于底架22的底壁22a、侧壁22c、22b的内面。

另一方面,在内架24、反射片26、导光板30、光学片34中,与缓冲部件70对应的两个角部分别被切掉,形成了与缓冲部件70对应的形状的缺口部24t、26t、30t、34t(参照图3)。内架24的各缺口部24t形成为相对于缓冲部件70空隙大致为零的大小及形状,缺口面与缓冲部件70的侧面抵接。反射片26的缺口部26t及各光学片34的缺口部34t形成为相对于缓冲部件70具有规定的空隙的大小及形状。

导光板30的各缺口部30t形成为相对于缓冲部件70空隙为负的大小及形状。即,规定导光板30的缺口部30t的缺口面形成为,抵接且深入到缓冲部件70。进而,缺口面例如包括C面切割面、或相对于X方向及Y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在将导光板30设置在底架22内的状态下,一对缺口部30t的缺口面分别位于抵接并深入到缓冲部件70的位置。因而,两个缓冲部件70由于自身的弹性,将导光板30向将X方向及Y方向合成得到的方向、即导光板30的中央方向推压。设在导光板30的另一方的长边两端部上的定位突起31由于上述缓冲部件70的推压力而紧贴于底架22的侧壁22b。

这样,通过用两个缓冲部件70将导光板30弹性地推压及保持,能够消除因振动带来的导光板30的晃动,同时防止晃动音的发生。缓冲部件70通过设在底架22的角部,如果至少设置两个则能够发挥上述晃动防止效果。由此,能够削减缓冲部件70的设置数。同时,通过将成为死空间的底架22的角部活用作缓冲部件70的设置空间,能够使底架内的设置空间有效化,实现面状照明装置的窄边框化。

另外,缓冲部件7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方柱形状,能够选择圆柱形状等其他各种形状。此外,缓冲部件70的弹性或硬度可以根据导光板30的尺寸或振动的发生环境来适当选择。

图10是将变形例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一对角部放大表示的俯视图。根据变形例,底架22通过将金属板弯折加工而形成,在各角部,在长边侧的侧壁22b与短边侧的侧壁22c之间存在缺口72或间隙。在此情况下,向底架22的角部装接的缓冲部件70也可以一体地具有与缺口72嵌合并将缺口72堵塞的突出部74。这样,通过将缺口72用缓冲部件70的突出部74堵塞,能够防止经由缺口72的异物的侵入。此外,通常不需要用来将缺口72堵塞的溜缝带,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单化。

接着,继续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20的结构。如图3及图7所示,光学片OS1~OS4分别具有从各短边侧的侧缘突出的定位用的矩形状的第1翼片T1a、T2a、T3a、T4a及第2翼片T1b、T2b、3b、T4b。光学片OS1~OS4的第1翼片T1a、T2a、T3a、T4a在光学片的短边方向(Y方向)上设在相同的位置。即,第1翼片T1a、T2a、T3a、T4a设在相互重叠的位置。相对于此,光学片OS1~OS4的第2翼片T1b、T2b、T3b、T4b在光学片的短边方向上设在相互不同的位置,即,在短边方向上设在以规定间隔相互错开的位置以便不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学片OS1~OS4的一方的短边中,第1翼片T1a、T2a、T3a、T4a设在短边的一端侧附近。最下层的光学片OS1的第2翼片T1b设在短边的另一端侧附近,与第1翼片T1a最远离,在按光学片OS2、OS3、OS4的第2翼片T2b、T3b、T4b的顺序向第1翼片接近的方向上依次错开设置。

在光学片OS1~OS4的另一方的短边中,第1翼片T1a、T2a、T3a、T4a及第2翼片T1b、T2b、T3b、T4b相对于光学片34的中心,设在与上述一方的短边侧的第1翼片及第2翼片点对称的位置。

在内架24的各短边侧的侧壁24c的上表面,形成有光学片OS1~OS4的第1翼片卡合的共通凹处80、以及光学片OS1~OS4的第2翼片分别卡合的第1凹处82a、第2凹处82b、第3凹处82c、第4凹处82d这5个凹处。共通凹处80设在侧壁24c的一端侧附近,形成为能够将4片光学片OS1~OS4的第1翼片T1a~T4a重叠容纳的深度。第1凹处82a设在侧壁24c的另一端侧附近,形成为与最下层的光学片OS1的高度位置对应的深度。第2凹处82b、第3凹处82c、第4凹处82d从第1凹处82a侧朝向共通凹处80依次排列设置。此外,第2凹处82b、第3凹处82c、第4凹处82d分别形成为与光学片OS2、OS3、OS4的高度位置对应的深度。第1凹处82a最深,按第2凹处82b、第3凹处82c、第4凹处82d的顺序逐渐变浅。即,第1凹处82a、第2凹处82b、第3凹处82c、第4凹处82d以台阶状具有阶差而形成。

另外,共通凹处80、第1凹处82a、第2凹处82b、第3凹处82c、第4凹处82d分别在侧壁24c的上表面及内面开口,侧壁24c的外面侧被侧壁24c封闭。此外,相邻的凹处间被由侧壁24c构成的分隔壁分隔。

如图7所示,光学片OS1、OS2、OS3、OS4被重叠载置在导光板30的射出面S1上,这些光学片的第1翼片T1a~T4a与内架24的共通凹处80卡合,被重叠容纳在共通凹处80内。此外,光学片OS1、OS2、OS3、OS4的第2翼片T1b、T2b、T3b、T4b与内架24的第1凹处82a、第2凹处82b、第3凹处82c、第4凹处82d分别卡合,在1个凹处中容纳有1个第2翼片。此外,在某一方的侧壁24c的上表面粘贴细长的胶带84,将光学片的第1翼片及第2翼片一并固定到侧壁24c。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侧壁24c设有多个凹处、在各凹处中仅卡合一种光学片的第2翼片,所以通过辨识各凹处与第2翼片的卡合状态,能够容易地确认多片光学片是否被正确地定位、以及是否正确地层叠配置了规定片数的光学片。此外,通过使第1~第4凹处的各自的深度(底面高度)与对应的光学片的底面侧高度一致,能够消除各光学片的厚度方向的松动。进而,由于在邻接的凹处间有分隔壁,所以在向侧壁24c的上表面粘贴胶带84的情况下,能够使胶带84相对于侧壁24c的粘接面积较大从而实现可靠的粘接。

另外,光学片34并不限于4片,可以根据需要而增减。此外,各光学片为具有第1翼片及第2翼片的结构,但在较小的尺寸的光学片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1翼片省略而仅设置第2翼片。

图11是沿着图7的线B-B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剖视图。如该图11及图9所示,载置在内架24上的反射片26具有从两短边突出的定位用的矩形状的翼片76。沿着与反射片26的短边的边界而在翼片76的基端形成齿孔77,各翼片76在该齿孔77的位置向上方即导光板30侧弯折。此时,翼片76不会弯折到相对于反射片26垂直的位置,而以比90度小的角度弯折。

在内架24的各侧壁24c的内面,在与反射片26的翼片76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定位用的矩形状的凹处80。并且,反射片26的两个翼片76分别与对置的侧壁24c的凹处80卡合,抵接于凹处80的底面即侧壁24c的内面。通过这样使两个翼片76卡合到侧壁24c的凹处80,将反射片26定位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此外,翼片76通过弯折而具有弹性。因此,在反射片26热膨胀的情况下,也通过翼片76的弹性变形将反射片整体的热膨胀吸收,能够防止反射片的位置偏差。进而,通过将翼片76弯折,与不将翼片76弯折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翼片从反射片26的突出量变小,结果能够使照明装置的边框变窄。

另外,定位用的翼片76在各短边上并不限于1个,也可以设置多个。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面状照明装置20,通过将外架36的边框部37固定于液晶显示面板12的背面周缘部,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背面侧对置配置。在外架36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固定中,可以使用双面胶带、热熔粘接剂、环氧粘接剂、UV硬化粘接剂等。

如以上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适合于曲面显示装置的面状照明装置及具备它的曲面显示装置。

以上说明了一些实施方式和变形,但这些实施方式和变形只是例示,并不是要限定发明的范围。事实上,这里给出的新的方法和系统可以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而且,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这里给出的方法和系统进行各种省略、替代及变更。权利要求书和其等价方案涵盖这些发明范围及主旨内的形式或变形。

以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各结构为基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设计变更而实施的全部结构也只要包含本发明的主旨就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例如,照明装置的导光板并不限于具有对置的两个入射面的结构,也可以仅将一方的平面作为入射面,光源单元也为1个。导光板的射出面并不限于长度方向成为凹陷的曲面,也可以做成长度方向成为凸起的曲面。在此情况下,能够将照明装置应用到以显示面侧成为凸起的方式弯曲的曲面显示装置中。

液晶显示面板及面状照明装置的构成部件并不限定于矩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轨道形状等其他形状。此外,导光板的弯曲的射出面的曲率并不限于遍及整面为相同的情况,也可以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和两端部为不同的曲率。构成部件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例子,能够各种各样地选择。

此外,关于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带来的其他作用效果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会变得清楚,或者关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想到的形态,当然可以理解为是由本发明带来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