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393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可以利用减少数量的部件组装并且可以更纤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以图形方式呈现数据。

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电泳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无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场发射显示装置、表面导电电子发射器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阴极射线显示装置等。

其中,液晶显示器(LCD)装置由于具有使得能够大量生产、容易驱动、以及实现高质量图像和大屏幕的优点,近来引起关注。

LCD装置是这种电子装置:其通过控制跨液晶层施加的电压将从各种装置生成的电信息转换来使穿过液晶层的光的量变化。

由于LCD装置可以用低功率驱动,变得更薄,并且实现良好的图像质量,所以其广泛用作为可以克服缺点的对现有阴极射线管(CRT)的替代。

这种LCD装置包括液晶模块、以及包围液晶模块或显示模块的盖单元。

图1是现有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示意性地示出显示模块与盖单元之间的耦接关系。

参照图1,现有LCD装置包括显示模块10和盖单元20。盖单元是系统部件。

显示模块10包括显示面板11和支承显示面板11的引导框12。

引导框12的周边暴露于外部,并且在露出的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耦接部12a。

盖单元20主要包括中间框21、后盖22、以及装饰部23。中间框21设置在显示模块10下方。

中间框21制造为矩形形状。

在中间框21的周边中,形成有待分别与形成在引导框周边上的第一耦接部12a耦接的第二耦接部21a。

另外,在中间框21周边的下部中形成有第三耦接部21b(参见图2)。

后盖22设置在中间框21下方。在后盖22中形成有待分别与第三耦接部21b耦接的四个耦接部22a。

另外,装饰部23设置在显示模块10的上表面上。

装饰部23包括在数个位置处向下延伸的多个钩23a。

图2是现有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具体示出显示模块10与盖单元20之间的耦接关系。

参照图2,引导框12支承显示面板11的周边。形成在引导框12周边上的第一耦接部12a暴露于外部。

引导框12安装在中间框21上。

此时,形成在引导框12上的第一耦接部12a分别与形成在中间框21中的第二耦接部21a耦接。

因此,支承显示面板11的引导框12与中间框21组装在一起,就像安装在其上一样。

引导框12的外部周边被中间框21包围。

后盖22设置在中间框21下方。形成在后盖22上的第四耦接部22a分别与形成在中间框21中的第三耦接部21b耦接。后盖22与其上的中间框21耦接。

上述装饰部23的钩23a悬挂在中间框21的待与其固定的预定位置处。

装饰部23可以通过螺丝而非钩23a与中间框耦接。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LCD装置中,装饰部23和后盖22二者固定至中间框21。

以上述方式,引导框12安装在中间框21的内侧面上。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现有LCD装置中,显示模块10的引导框12必要地与系统部件中间框21耦接。

换言之,现有LCD装置应具有中间框21作为必要元件来固定装饰部23、后盖22、以及引导框12。

即,现有中间框21应具有将装饰部23、后盖22、以及引导框12全部固定的结构。

因此,中间框应将显示模块的部件与系统部件固定,并且由此存在以下问题:如果显示模块和系统部件由不同制造商制造,则难以使部件匹配。

另外,现有LCD装置需要中间框,并且由此部件数量增加并且用于部件的成本也增加。

另外,现有LCD装置需要中间框,并且由此难以减小装置的尺寸。

近来,一直在研究更轻和更薄的LCD装置。因此,需要使得引导框能够执行中间框的功能从而去除中间框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作为显示单元的部件的引导框与系统部件组装在一起。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引导框与作为系统部件的装饰部和后盖直接耦接,从而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与形成装置外部的装饰部耦接的引导框。

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单元;设置在显示单元周边处的引导框;装饰部,其设置在显示单元周边的侧面上,并且包括紧固构件;以及耦接装置,其形成在引导框上并且构造为将引导框与装饰部耦接。

耦接装置可以形成在引导框周边的侧面上,耦接装置中的每一个耦接相应的紧固构件。

耦接装置可以沿不同方向与紧固构件耦接。

耦接装置可以包括沿不同方向延伸的耦接突出部和耦接肋部。

耦接装置和紧固构件可以沿两个或更多个方向耦接,使得其可以插入到装饰部的紧固构件中。

可以在其中耦接装置突出的引导框中形成切去区,使得耦接装置可以设置在引导框的外部周边板的内侧面上。

引导框除了切去区之外的外部周边可以暴露于外部,从而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

后盖可以与在其上的显示单元耦接,使得引导框的外部周边可以暴露于外部。

下盖可以包括多个面板固定槽,并且多个面板固定槽可以插入到引导框的周边中并且固定至引导框的周边。

下盖可以包括插入到形成在装饰部中的辅助紧固槽中的辅助耦接构件。

后盖可以包括向上延伸以悬挂在引导框周边的上部上的多个保持构件,从而防止引导框波动。

除了形成在装饰部上的辅助紧固构件之外,在后盖上形成有辅助耦接构件,其向上延伸并且待与形成在装饰部上的辅助紧固构件耦接,从而增强后盖与装饰部之间的耦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设置在显示单元周边处的引导框;装饰部,其设置在显示单元周边的侧面上,并且包括紧固构件;设置在引导框下方的后盖;以及耦接装置,其形成在后盖中并且将引导框与装饰部耦接。

后盖的外部周边可以暴露于外部,从而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

可以形成第一后耦接构件和第二后耦接构件,第一后耦接构件形成在后盖周边的侧面上以分别与紧固构件耦接,第二后耦接构件沿后盖的周边形成以分别与沿着引导框周边形成的耦接构件耦接,使得后盖的耦接装置可以将装饰部和引导框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装饰部通过使用引导框固定,从而去除在现有显示装置中使用的中间框部件,使得待组装的部件的数量可以减少并且可以节省部件成本。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引导框的外部周边暴露于外部,从而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引导框和装饰部通过沿不同方向的耦接力耦接,使得可以有效防止它们在被耦接之后的波动。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与装饰部耦接的耦接装置被装饰部覆盖,使得可以保护耦接装置免受外部冲击。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后盖与引导框耦接,使得后盖可以固定引导框。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后盖包括辅助耦接构件,并且辅助耦接构件与装饰部耦接,使得可以更稳定地固定装饰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LCD装置的透视图以示出显示模块与盖单元之间的耦接关系;

图2是现有LCD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以具体示出显示模块与盖单元之间的耦接关系;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以示出引导框与装饰部之间的耦接关系。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耦接装置的透视图以示出形成在引导框上的耦接装置的形状;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与引导框耦接的装饰部的平面图以示出紧固构件与耦接装置之间的耦接关系;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与后盖耦接的引导框的透视图以示出保持构件与引导框之间的耦接关系;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引导框的透视图以示出引导框的耦接构件;

图8A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引导框和装饰部的透视图以示出将引导框与装饰部耦接的过程;

图8B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引导框和下盖的透视图以示出将引导框与下盖耦接的过程;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外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以示出引导框、装饰部、以及后盖的耦接关系;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整个外部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示出后盖、引导框、以及装饰部的整体耦接关系;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更详细地示出后盖、引导框、以及装饰部的耦接关系;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以示出下盖与引导框之间的一般耦接关系;以及

图14是从不同视点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以具体示出下盖与装饰部之间的耦接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照通过说明方式的附图,示出可以实践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充分详细地描述这些实施方案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主题。然而,本公开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实施方案。

已经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元件,以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要点。遍及说明书,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当元件如层、区域、基板、或面板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方”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方,或者也可以存在介入元件。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与形成装置外部的装饰部耦接的引导框。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示出引导框与装饰部之间的耦接关系。

参照图3,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00、引导框200、装饰部300、耦接装置400、以及后盖500。

将详细描述显示装置的元件。

显示单元100是在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显示单元100是例如矩形显示面板。

引导框200包围显示单元100的周边以支承显示单元100。

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在引导框200下方设置有下盖。下盖可以与在其上的引导框200耦接。

装饰部300设置在显示单元100周边的侧面上,使得装饰部300暴露于外部。

装饰部300是暴露于显示装置外部的部件。装饰部300可以包括按钮例如电源按钮。

装饰部300包括在其下方延伸的装饰面板310。

装饰面板310包括紧固构件320。紧固构件320可以包括紧固孔321和紧固突出部322。

紧固孔321和紧固突出部322可以在装饰面板310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优选地,紧固孔321和紧固突出部322的数量与形成在引导框200中的耦接装置400的数量相等,并且分别与耦接突出部420和耦接肋部410耦接。下面将详细描述耦接装置400的构造。

装饰部300通过耦接装置400与引导框200耦接。

后盖500设置在引导框200下方。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耦接装置的透视图,以示出形成在引导框上的耦接装置的形状。

将参照图4来描述耦接装置400的构造。

在引导框200周边的侧面中形成有切去区(a),其从引导框200的外部周边板向内隔开。

耦接装置400从引导框200的周边的侧面向外突出。

耦接装置400包括耦接突出部420和耦接肋部410。

耦接突出部420是所谓的“凸台”,并且沿第一方向朝向引导框200的外部突出。在耦接突出部420中形成有第一耦接孔421。

耦接肋部410从引导框200突出,并且沿第二方向朝向外部延伸。在耦接肋部410中形成有第二耦接孔411。

第二耦接孔411通过矩形肋部形成。

第二方向可以朝向引导框200的顶表面延伸。第二耦接孔411向上开放。

耦接肋部410的外表面可以弯曲,使得其可以吸收外部冲击。

耦接突出部420和耦接肋部410形成在引导框200周边的侧面上,使得其沿不同方向延伸。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耦接装置形成在引导框上并且形成为具有不同形状的耦接肋部410和耦接突出部420,使得可以通过不同形状实现不同耦接力。

优选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另外,形成有超过一个的耦接突出部420和超过一个的耦接肋部410。

耦接突出部420和耦接肋部410的数量分别与图3中所示的紧固孔321和紧固突出部322的数量相等。因此,耦接突出部420和耦接肋部410分别与紧固孔321和紧固突出部322耦接,使得引导框200和装饰部300可以制造成可以彼此耦接的单个部件,而不限于特定的耦接形状。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与引导框耦接的装饰部的平面图,以示出紧固构件与耦接装置之间的耦接关系。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案,引导框和装饰部通过分别将紧固突出部与耦接肋部耦接以及将紧固孔与耦接突出部耦接来组装。

参照图5,形成在装饰部300上的紧固突出部322插入到形成在引导框200上的耦接肋部410的第二耦接孔411中并且与其固定。

紧固突出部322在沿z轴的第一方向上与耦接肋部410耦接。

另外,形成在装饰部300中的紧固孔321插入到形成在引导框200上的耦接突出部420的第二耦接孔421中并且与其固定。

紧固孔321被钻成圆形形状,并且第二耦接孔421具有圆形形状。

紧固孔321在沿x轴的第二方向上与耦接突出部420耦接。

以此方式,在多个位置处,紧固突出部322与耦接肋部410耦接的方向与紧固孔321与耦接突出部420耦接的方向不同。另外,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案,紧固构件320和耦接装置400沿两个或更多个方向彼此耦接。

引导框200和装饰部300通过沿不同方向的耦接力耦接,使得其可以彼此稳定地耦接。

另外,当耦接肋部410的外表面弯曲时,可以使当将引导框200与装饰部300耦接时或之后施加的冲击分散。

另外,当紧固孔321插入到具有圆周形状的耦接突出部420中时,可以使当将引导框200与装饰部300耦接时或之后施加的冲击进一步分散。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与后盖耦接的引导框的透视图,以示出保持构件与引导框之间的耦接关系。

参照图6,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后盖500设置在显示单元100下方。

后盖500具有多个保持构件510。

保持构件510沿着后盖500的周边彼此相等地间隔开。

保持构件510从后盖500的周边向上延伸。保持构件510中的每一个的上端被弯曲,使得其可以悬挂在目标物体上,即引导框200的上部。

例如,保持构件510可以是钩。

保持构件510紧紧地附接至引导框200周边的侧面。

保持构件510中的每一个的紧紧附接的上端悬挂在引导框200周边的侧面的上部上。

在保持构件51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从其上端至下端变宽的增强件511。

当保持构件510悬挂在引导框200周边的侧面的上部上时,增强件511防止当保持构件510随着装置上下波动被释放时造成的断裂。

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在后盖500的周边上可以形成钩等,使得可以固定引导框200周边的除了侧面之外的剩余部分。

下文中,将参照图7至图10来描述组装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过程。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引导框的透视图以示出引导框的耦接装置。

参照图7,显示单元100的周边被引导框200支承。

在引导框200周边的侧面上,包括耦接突出部420和耦接肋部410的耦接装置向外突出。

耦接装置400设置在从引导框200的侧面上的外部周边边界(b)向内隔开的切去区(a)中。因此,耦接装置400与引导框200的外部周边分开,以保护其免受外部冲击。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引导框200的外部周边暴露于外部。因此,引导框200的外部周边可以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另外,除了切去区(a)之外的其他外部周边暴露于外部,使得装饰部300的侧面可以被定位。

图8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引导框和装饰部的透视图,以示出将引导框与装饰部耦接的过程。

参照图8A,装饰部300设置在显示单元100的上表面上。

在装饰部300下方延伸的装饰面板310设置在形成于引导框200上的耦接装置400的侧面上。

形成在装饰面板310中的紧固孔321插入在形成于引导框200周边的侧面上的耦接突出部420的第一耦接孔421中,并且与其耦接。

同时,形成在装饰面板310上的紧固突出部322插入到形成在引导框200周边的侧面上的耦接肋部410的第二耦接孔411中,并且与其耦接。

由于耦接突出部420和耦接肋部410沿不同方向延伸,所以紧固构件320分别沿不同方向与其耦接。

引导框200和装饰部300通过沿不同方向的耦接力耦接,使得其可以更稳定地彼此耦接。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装饰部300可以直接耦接并且固定至引导框200,而没有任何附加的中间框(未示出)。

图8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引导框和下盖的透视图,以示出将引导框与下盖耦接的过程。

参照图8B,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后盖600设置在引导框200下方。

下盖600的周边可以插入到引导框200的周边的内部中。

在下盖600的侧面上形成有多个突出部610和620。突出部610和620安装到形成在引导框200周边的内部侧表面中的安装槽(未示出)中并且固定至该安装槽。

以上述方式,下盖600定位在引导框200的内侧面上。

即,下盖600没有暴露于引导框200的外部。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外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以示出引导框、装饰部、以及后盖的耦接关系。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整个外部的透视图。

参照图9,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引导框200的外部周边暴露于外部。

即,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引导框200经由上述参照图7至图8B的过程耦接,从而形成如图10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外部。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和效果的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装饰部通过使用引导框固定,从而去除了在现有显示装置中使用的中间框部件,使得待组装的部件的数量可以减少并且由此可以节省部件成本。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引导框的外部周边暴露于外部,从而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

另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引导框和装饰部通过沿不同方向的耦接力而耦接,使得可以有效防止其彼此耦接之后的波动。

此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与装饰部耦接的耦接装置被装饰部覆盖,使得可以保护耦接装置免受外部冲击。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装饰部和引导框可以通过使用后盖来固定。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示出后盖、引导框、以及装饰部的整体耦接关系。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更详细地示出后盖、引导框、以及装饰部的耦接关系。

参照图11和图12,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100、引导框201、装饰部300、后盖501、以及耦接装置700。

将省略基本上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以避免冗余。

突出侧耦接构件201a形成在引导框201周边的侧面上。

另外,装饰部300设置在引导框201的侧面的上表面上,并且包括紧固构件320。紧固构件310包括紧固孔321和紧固突出部322。

后盖501与在其上的引导框201耦接。

后盖501与在其上的引导框201耦接,并且包围引导框201。

后盖501自身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

后盖501可以通过耦接装置700来固定装饰部300和引导框201。

参照图12,耦接装置700形成在后盖501上。

耦接装置700包括第一后耦接构件710和第二后耦接构件720。

第一后耦接构件710在后盖501周边的侧面处分别与紧固构件320耦接。

第一后耦接构件710从后盖501的内部周边突出并且沿着其延伸。

设置有超过一个的第一后耦接构件710,其每个包括凸台712和槽711。

第一后耦接构件710的数量与紧固构件320的数量相等,使得其彼此对应。

凸台712插入到紧固孔321中,并且紧固突出部322插入到槽711中。

因此,装饰部300通过第一后耦接构件710固定。

另外,第二后耦接构件720沿着后盖501的周边形成,并且分别与沿着引导框201周边形成的侧耦接构件201a耦接。

第二后耦接构件720被构造为固定槽。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二后耦接构件和固定槽用相同的附图标记“720”表示。

侧耦接构件201a分别插入到形成在后盖501中的固定槽720中,使得引导框201被后盖501覆盖。

引导框201设置在后盖501的内侧面上。

后盖501的周边可以暴露于外部,从而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后盖可以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同时固定装饰部和引导框。

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装饰部和引导框通过使用后盖固定,从而去除在现有显示装置中使用的中间框部件,使得待组装的部件的数量可以减少并且可以节省部件成本。

另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后盖的外部周边暴露于外部,从而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

另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引导框设置在后盖内部,并且后盖被用于将显示装置的后面和侧面集成以形成外部。因此,优点在于显示装置的外部可以更简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装饰部和引导框可以通过使用下盖来固定。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以示出下盖与引导框之间的一般耦接关系。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引导框200和装饰部300可以通过使用下盖600固定。

将省略基本上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以避免冗余。

下盖600与在其上的显示单元100耦接。

上述后盖与在其上的下盖600耦接。

下盖600的外部周边可以暴露于外部,从而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

下盖600具有用于固定引导框200的多个面板固定槽610。

面板固定槽610沿着下盖600的内部周边形成。

在引导框200的周边上形成有待分别插入到面板固定槽610中的多个面板突出部210。

因此,面板突出部210分别插入到面板固定槽610中,使得引导框200可以被支承。

引导框200可以位于下盖600的内侧并且被下盖600包围。

图14是从不同视点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以具体示出下盖与装饰部之间的耦接关系。

根据本公开的该示例性实施方案,装饰部300具有辅助紧固槽330。

辅助紧固槽330横穿向下延伸的装饰面板310。

引导框200固定至如图3中所示的下盖600。

装饰部300设置在显示单元100的上表面上。

在下盖600的内部周边上形成有向内突出的辅助耦接构件620。

辅助耦接构件620插入到形成在装饰部300中的辅助紧固槽330中。

利用以上构造,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优点在于引导框和装饰部可以通过使用下盖来固定而没有使引导框暴露于外部。

另外,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下盖的外部周边暴露于外部,从而形成显示装置的外部。

虽然已经出于说明目的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添加和替代。因此,应理解,这种修改、添加、以及替代也落入到本公开的范围内。

虽然已经出于说明目的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添加和替代。因此,应理解,这种修改、添加、以及替代也落入到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