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微镜改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3081阅读:2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微镜改造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微镜的操作方式,具体涉及一种显微镜改造系统。



背景技术:

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操作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如附图1所示,常规的显微镜包括光源、聚光镜、手动载物台、物镜转台、电子目镜、Z轴调焦装置、机架等。显微镜成像过程:先将医学临床涂片放在物镜的正下方的手动载物台上,开启光源,产生光线,光线经过聚光灯照射在医学临床涂片上,光线经过医学临床涂片、物镜在电子目镜上成像。旋转物镜转台可以选择使用不同倍数物镜。旋转Z轴调焦装置,调节Z方向聚焦,X、Y方向手动调节医学临床涂片聚焦位置。常规的显微镜操作,需要操作人员反复进行同一程式化的操作,其中包括显微镜的调焦,转换物镜,添加镜油等。长时间的重复操作易使人疲劳,同时,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目前有的显微镜有了一些自动化操作的步骤,但是现有的显微镜的自动化操作系统的自动化操作程度还是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显微镜的自动化操作系统的自动化操作程度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微镜改造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显微镜改造系统,包括光学显微镜、Z轴调整机构、载物台机构、物镜转台机构、图像获取机构、供电和控制部;所述Z轴调整机构安装在显微镜机架侧面的调焦机构的连接轴上;所述载物台机构安装在显微镜载物台托板上;所述物镜转台机构安装在显微镜转盘上;所述图像获取机构安装在显微镜机架顶部的电子目镜上;所述供电和控制部分别连接于Z轴调整机构、载物台机构、物镜转台机构和图像获取机构并提供电能及操作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Z轴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机构和第二调整机构,所述第一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联轴器和连接轴,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轴与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联轴器固定连接于连接轴上;所述第二调整机构包括第二步进电机、第一齿形带轮、第一齿形带、第二齿形带轮和连接轴,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轴与第二齿形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形带轮通过第一齿形带连接于第二齿形带轮,所述第一齿形带轮固定于连接轴上。

所述第一调整机构为微调机构;所述第二调整机构为粗调机构;所述第一调整机构和第二调整机构通过带动原显微镜的连接轴旋转,使Z轴升降,而供电和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的转动来控制Z轴的升降距离。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通过光栅尺闭环控制实现精密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载物台机构包括X方向驱动装置、Y方向驱动装置、基座、二层平台、三层平台、定位螺钉和锁紧装置;所述基座通过定位螺钉和锁紧装置固定于显微镜的托板上,所述二层平台与X方向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二层平台与X方向驱动装置能够沿X方向可移动的固定在基座上,所述三层平台与Y方向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三层平台与Y方向驱动装置能够沿Y方向可移动的固定在二层平台上。

所述载物台机构通过拆除原手动载物台,在显微镜的原有托板上增加的自动载物台机构。

所述X方向驱动装置和Y方向驱动装置均采用步进电机驱动丝杠完成精准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载物台机构包括X方向驱动装置、Y方向驱动装置、基座、二层平台、定位螺钉和锁紧装置;所述基座通过定位螺钉和锁紧装置固定于显微镜的托板上,所述X方向驱动装置固定在基座上,所述Y方向驱动装置能够沿X方向可移动的固定在X方向驱动装置上,所述二层平台能够沿Y方向可移动的固定在Y方向驱动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物镜转台机构包括第三步进电机、第三齿形带轮、第二齿形带、第四齿形带轮、带轮压环、显微镜转盘和物镜;所述带轮压环固定在显微镜转盘的转子上,所述第三齿形带轮固定在带轮压环上,所述第四齿形带轮固定在第三步进电机的轴上,所述第三齿形带轮通过第二齿形带连接于第四齿形带轮。

进一步地,所述物镜转台机构还包括条码扫描仪,所述条码扫描仪安装在显微镜转盘的定子支架上,所述条码扫描仪与计算机相连接。

所述条码扫描仪能够采集医学临床涂片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物镜转台机构还包括滴油嘴,所述滴油嘴安装在显微镜转盘的转子上。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获取机构包括CCD相机和转接棱镜,CCD相机通过转接棱镜与显微镜电子目镜连接。

被观察的细胞在电子目镜内成像,图像经过转接棱镜,由CCD相机将光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送到计算机上。

所述CCD相机能够自动抓拍,自动存储图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化机构包括Z轴调整机构、载物台机构、物镜转换台机构、图像获取机构、供电和控制部;提高了显微镜常规操作自动化程度。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条码扫描仪能够自动采集医学临床涂片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微镜改造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显微镜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传统显微镜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Z轴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载物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物镜转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图像获取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物镜转台、2-手动载物台、3-聚光灯、4-Z轴调焦装置、5-机架、6-光源、7-电子目镜、8-第一步进电机、9-联轴器、10-连接轴、11-第一齿形带轮、12-第一齿形带、13-第二齿形带轮、14-第二步进电机、15-三层平台、16-二层平台、17-基座、18-定位螺钉、19-锁紧装置、20-X方向驱动装置、21-Y方向驱动装置、22-显微镜转盘、23-带轮压环、24-第三齿形带轮、25-物镜、26-滴油嘴、27-第二齿形带、28-第四齿形带轮、29-第三步进电机、30-条码扫描仪、31-CCD相机、32-转接棱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显微镜改造系统包括光学显微镜、Z轴调整机构、载物台机构、物镜转台机构、图像获取机构、供电和控制部,所述Z轴调整机构安装在显微镜机架侧面的调焦机构的连接轴10上;所述载物台机构安装在显微镜载物台托板上;所述物镜转台机构安装在显微镜转盘22上;所述图像获取机构安装在显微镜机架顶部的电子目镜7上;所述供电和控制部分别连接于Z轴调整机构、载物台机构、物镜转台机构和图像获取机构。

所述Z轴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机构和第二调整机构,所述第一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8、联轴器9和连接轴10,所述第一步进电机8的轴与联轴器9固定连接,所述联轴器9固定连接于连接轴10上;所述第二调整机构包括第二步进电机14、第一齿形带轮11、第一齿形带12、第二齿形带轮13和连接轴10,所述第二步进电机14的轴与第二齿形带轮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形带轮11通过第一齿形带12连接于第二齿形带轮13,所述第一齿形带轮11固定于连接轴10上。

所述载物台机构包括X方向驱动装置20、Y方向驱动装置21、基座17、二层平台16、三层平台15、定位螺钉18和锁紧装置19;所述基座17通过定位螺钉18和锁紧装置19固定于显微镜的托板上,所述二层平台16与X方向驱动装置20固定连接,所述二层平台16与X方向驱动装置20能够沿X方向可移动的固定在基座17上,所述三层平台15与Y方向驱动装置21固定连接,所述三层平台15与Y方向驱动装置21能够沿Y方向可移动的固定在二层平台16上。

所述物镜转台机构包括第三步进电机29、第三齿形带轮24、第二齿形带27、第四齿形带轮28、带轮压环23、显微镜转盘22和物镜25;所述带轮压环23固定在显微镜转盘22的转子上,所述第三齿形带轮24固定在带轮压环23上,所述第四齿形带轮28固定在第三步进电机29的轴上,所述第三齿形带轮24通过第二齿形带27连接于第四齿形带轮28。

所述图像获取机构包括CCD相机31和转接棱镜32,CCD相机31通过转接棱镜32与显微镜的电子目镜7连接。

所述物镜转台机构还包括条码扫描仪30,所述条码扫描仪30安装在显微镜转盘22的定子支架上,所述条码扫描仪30与计算机相连接。

所述物镜转台机构还包括滴油嘴26,所述滴油嘴26安装在显微镜转盘22的转子上。

实施例2

所述载物台机构包括X方向驱动装置20、Y方向驱动装置21、基座17、二层平台16、定位螺钉18和锁紧装置19;所述基座17通过定位螺钉18和锁紧装置19固定于显微镜的托板上,所述X方向驱动装置20固定在基座17上,所述Y方向驱动装置21能够沿X方向可移动的固定在X方向驱动装置20上,所述二层平台16能够沿Y方向可移动的固定在Y方向驱动装置21上。本实施例仅对载物台机构进行改进,除此之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相同。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