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医学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的物镜转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307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医学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的物镜转台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细胞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医学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的物镜转台机构。



背景技术:

血液形态学是多种疾病尤其是血液学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检查方法,也是临床医学检验的基础,其主要利用显微镜观察外周血和骨髓医学临床涂片细胞形态,从而辅助疾病诊断与治疗。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各种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检验行业的广泛应用,各种自动化的检测仪器正逐渐应用到医院的日常检验中。对血细胞检查时,常常先要将血细胞做成医学临床涂片,然后通过对医学临床涂片的自动化检测达到对血细胞的检测。

如何设计出一套针对医学临床涂片自动化检测的机械设备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问题之一,而这套机械设备中的物镜转台机构则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问题。

专利号为20101020154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显微镜的自动切换物镜的转台,具体公开了:该转台包括有驱动单元、壳体单元、物镜固定单元和串行接口,驱动单元、物镜固定单元和串行接口安装在壳体单元上。在上位机、控制电路、步进电机和显微镜通电后,显微镜用当前的物镜观察载物台上的样品。若需要切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物镜11、B物镜12、C物镜13和D物镜14)时,上位机则通过控制电路向步进电机101发送运动指令,步进电机101转动相应的圈数,通过传动带(A传动带111、B传动带112、C传动带113之间的多级传动)使B带轮122转动。由于B带轮122与A带轮121固定连接,为使编码器102上的C带轮123与A带轮121的传动比为1∶1,A带轮121通过两级传动,这样编码器102将采集的B带轮122的位置数据实时传送给上位机,实现物镜间切换的位置控制。上述转台虽能实现显微镜物镜的自动切换,但还存在如下不足:

1、上述物镜转台结构比较复杂,不容易实现对物镜的精确定位;

2、物镜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观察效果需要经常的给物镜添加镜油,上述物镜转台不能实现对物镜的自动添油。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医学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的物镜转台机构,能够实现物镜之间的精确转换以及自动添加镜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医学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的物镜转台机构,包括显微镜转盘和驱动机构,所述显微镜转盘包括转盘转子和转盘定子,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通过支架与所述转盘定子固定连接的步进电机、用于定位显微镜转盘的定位机构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转盘转子的带传动机构,所述转盘转子的下端设有物镜和用于给所述物镜添油的添油装置,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设于支架上的球头传感器、若干固定设于转盘转子上的与所述球头传感器相对应的触头、与所述球头传感器相连的编码器以及与所述编码器相连的用于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电路控制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转子的下端固定设有两个物镜,分别为100倍物镜和10倍物镜,所述100倍物镜与10倍物镜之间的夹角为144°。

进一步的,所述添油装置包括滴油嘴和与所述滴油嘴相连的供油系统,且所述滴油嘴位于所述100倍物镜和10倍物镜的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供油系统包括油箱、供油步进电机、供油主动齿形带轮、供油齿形带、丝杠、供油被动齿形带轮、框架、移动块、注射器活塞、注射器缸体、注射器座和电磁阀,所述框架包括一横梁和固定设于所述横梁下端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供油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设于所述第二纵梁,且连接有供油主动齿形带轮,所述丝杠设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且一端贯穿第二纵梁,所述丝杠的贯穿端连接有供油被动齿形带轮,所述供油主动齿形带轮与供油被动齿形带轮之间连接有供油齿形带,所述丝杠上设有一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上端贯穿横梁并与注射器活塞相连,所述移动块在供油步进电机和丝杠的作用下能够沿丝杠做往复运动,所述注射器缸体的注射口与固定设于横梁上端的注射器座相连,所述注射器座通过电磁阀分别与油箱和滴油嘴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正对医学临床涂片的位置还设有条形码扫描仪。

进一步的,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与步进电机相连的主动齿形带轮、与转盘转子相连的被动齿形带轮以及连接所述主动齿形带轮与被动齿形带轮的齿形带。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转子上且位于被动齿形带轮的上面还设有带轮压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通过编码器与球头传感器的组合,从而实现了物镜的精确定位;通过设置添油装置,实现了镜油的自动添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整个医学细胞形态分别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医学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的物镜转台机构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医学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的物镜转台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步进电机;2-主动齿形带轮;3-齿形带;4-被动齿形带轮;5-100倍物镜;6-滴油嘴7-10倍物镜;8-带轮压环;9-转盘定子;10-触头;11-球头传感器;12-条形码扫描仪;13-转盘转子;14-供油步进电机;15-供油主动齿形带轮;16-供油齿形带;17-导向轴;18-丝杠;19-供油被动齿形带轮;20-框架;201-横梁;202-第一纵梁;203-第二纵梁;21-移动块;22-注射器活塞;23-注射器缸体;24-油箱;25-注射器座;26-电磁阀;27-出油口;a-框架;b-推片机构;c-载物台机构;d-电梯机构;e-进出仓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整个医学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包括框架a和设于框架a上的进出仓机构e、载片输送机构和载物台机构c。载片输送机构由推片机构b和电梯机构d构成,推片机构b与电梯机构d根据与载物台机构c以及进出仓机构e的相对位置安装在框架a上,目的是完成片盒和片盒内医学临床涂片的运输。它们通过简单的水平往返直线运动和垂直的升降运动,完成片盒从进出仓机构e推入电梯机构d、片盒从电梯机构d推回进出仓机构e、医学临床涂片从片盒推入载物台机构c以及医学临床涂片从载物台机构c推回片盒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物镜转台机构隶属于载物台机构c,作用在于可以自动的切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对医学临床涂片进行观察。

如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医学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的物镜转台机构,包括显微镜转盘和驱动机构,所述显微镜转盘包括转盘转子13和转盘定子9,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通过支架与所述转盘定子9固定连接的步进电机1、用于定位显微镜转盘的定位机构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步进电机1与所述转盘转子13的带传动机构,所述转盘转子13的下端设有物镜和用于给所述物镜添油的添油装置,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设于支架上的球头传感器11、若干固定设于转盘转子13上的与所述球头传感器11相对应的触头10、与所述球头传感器11相连的编码器以及与所述编码器相连的用于控制所述步进电机1的电路控制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盘转子13的下端固定设有两个物镜,分别为100倍物镜5和10倍物镜7,优选的,所述100倍物镜5与10倍物镜7之间的夹角为144°。经过试验论证物镜转台机构采用10倍物镜与100倍物镜为成像的最佳组合,它们之间的最佳角度为14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添油装置包括滴油嘴6和与所述滴油嘴6相连的供油系统,且所述滴油嘴6位于所述100倍物镜5和10倍物镜7的中间。如图4所示,所述供油系统包括油箱24、供油步进电机14、供油主动齿形带轮15、供油齿形带16、丝杠18、供油被动齿形带轮19、框架20、移动块21、注射器活塞22、注射器缸体23、注射器座25和电磁阀26,所述框架20包括一横梁201和固定设于所述横梁201下端的第一纵梁202和第二纵梁203,优选的,选用的第二纵梁203比第一纵梁202要长,所述供油步进电机14的输出端贯穿设于所述第二纵梁203比第一纵梁202长的部位,且连接有供油主动齿形带轮15,所述丝杠18设于第一纵梁202和第二纵梁203之间,且一端贯穿第二纵梁203,所述丝杠18的贯穿端连接有供油被动齿形带轮19,所述供油主动齿形带轮15与供油被动齿形带轮19之间连接有供油齿形带16,所述丝杠18上设有一移动块21,所述移动块21的上端贯穿横梁201并与注射器活塞22相连,所述移动块21在供油步进电机14和丝杠18的作用下能够沿丝杠18做往复运动,所述注射器缸体23的注射口与固定设于横梁201上端的注射器座25相连,所述注射器座25通过电磁阀26分别与油箱24和滴油嘴6相连。

为了使移动块21沿丝杠18移动更加的稳定,在第一纵梁202和第二纵梁203之间还设有导向轴17,如图4所示,在丝杠18的上面和下面均设有一个导向轴17。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正对医学临床涂片的位置还设有条形码扫描仪12。条形码扫描仪12用于采集每个医学临床涂片的识别信息,确保检测信息的一一对应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带传动机构选用齿带传送机构,具体的,包括与步进电机1相连的主动齿形带轮2、与转盘转子13相连的被动齿形带轮4以及连接所述主动齿形带轮2与被动齿形带轮4的齿形带3。

为了保证显微镜转盘转动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盘转子13上且位于被动齿形带轮4的上面还设有带轮压环8。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在定位机构、步进电机1、电磁阀26、供油步进电机14和显微镜通电后,条形码扫描仪12首先对进入载物台上的医学临床涂片的识别信息进行识别,然后显微镜用当前的物镜观察载物台上的医学临床涂片,从而形成一一对应的医学临床涂片检测信息。若需要切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定位机构的电路控制机构向步进电机1发送指令,步进电机1带动转盘转子13旋转,转盘转子13上的触头10跟随转盘转子13旋转并将位置信息通过球头传感器11发送给编码器,编码器将采集到的上述位置信息再传送给电路控制机构,从而实现物镜的精确定位。

为了使物镜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本实用新型设有添油装置,具体的,注射器活塞22在供油步进电机14的作用下沿横向做往复运动,当注射器活塞22向左移动时,电磁阀26打开注射器缸体23的出油口27给滴油嘴6供油,当注射器活塞22向右移动时,电磁阀26关闭射器缸体23的出油口27,注射器从油箱24中吸油,上述过程实现了物镜自动添加镜油的效果。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通过编码器与球头传感器的组合,从而实现了物镜的精确定位;通过设置添油装置,实现了镜油的自动添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