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174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设备中,液晶面板会通过COF(Chip On Flex,or,Chip On Film,常称覆晶薄膜)与PCB板相连接以实现信号转换,其中,COF是柔性片,其上布满线路。由于位于外侧的两个COF基本位于PCB板的两端,导致PCB板的两端无法用卡扣固定,若不对PCB板的两端进行固定,当整个显示设备在测试或者运输过程中受到震动时,PCB板的两端会产生震动,容易导致位于外侧的COF被拉扯。现行业制作通常采用双面EVA固定PCB板的两端,这又使得PCB板被完全固定在中壳上,由于液晶面板在液晶显示设备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当整个显示设备受到震动时,液晶面板会发生移动,PCB板被完全固定住,必然造成COF被拉扯,容易导致COF受力扭曲,影响液晶显示设备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PCB板被完全固定在中壳上,当液晶显示设备受到震动时,液晶面板产生位移将造成COF被拉扯,导致COF受力扭曲,影响液晶显示设备的质量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PCB板和中壳,PCB板与中壳之间留有预设间距;中壳上设置有限制PCB板相对中壳上下移动的卡扣组件和用于防止PCB板与中壳分离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与PCB板的端部相抵接。

进一步地,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弹性件,每个弹性件均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并用于与PCB板远离中壳的一侧表面相抵接的限位部,连接部与中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在中壳上。

进一步地,弹性件为橡胶垫。

进一步地,卡扣组件包括一导轨以及设置在导轨上并分别与PCB板的上边缘和下边缘抵接的两个卡扣,其中一个或两个卡扣以滑动方式连接在导轨上。

进一步地,导轨的两侧具有调节卡齿,卡扣具有在移动时与调节卡齿卡合的卡合部。

进一步地,中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导轨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卡扣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卡扣组件并排且间隔设置。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设备,PCB板在中壳上的固定是通过在中壳上设置限制PCB板相对中壳上下移动的卡扣组件以及用于防止PCB板与中壳分离的弹性组件来实现的,并且PCB板与中壳之间留有预设间距,因此,当整个显示设备受到震动时,随着液晶面板的移动,PCB板能够朝靠近中壳的方向移动,而不能朝背离中壳的方向移动,不会对COF造成拉扯,有效保护了COF,提高液晶显示设备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沿线I-I的剖面图;

图5为图4中C部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D部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液晶显示设备 10:COF

20:PCB板 30:中壳

40:弹性组件 41:弹性件

411:连接部 412:限位部

50:卡扣组件 51:导轨

52:卡扣 511:调节卡齿

521 卡合部 L 预设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设备100,包括PCB板20和中壳30,PCB板20与中壳30之间留有预设间距L;中壳30上设置有限制PCB板20相对中壳30上下移动的卡扣组件50和用于防止PCB板20与中壳30分离的弹性组件40;弹性组件40与PCB板20的端部相抵接。

上述的液晶显示设备100中,PCB板20通过设置在中壳30上的卡扣组件50和弹性组件40被半固定在中壳30上,并且在PCB板20与中壳30之间留有预设间距L,其中,卡扣组件50用于限制PCB板20相对中壳30上下移动,而弹性组件40用于防止PCB板朝远离中壳30的方向移动,因此,PCB板20只能够在PCB板20与中壳30之间的预设间距L内移动;PCB板20通过COF10与液晶面板相连接实现信号的转换,当液晶显示设备100受震时,PCB板20将随着液晶面板的移动在预设间距L中移动,不会再对COF10造成拉扯,因此,有效保护了COF10,提高液晶显示设备100的质量。

参见图2和图5,弹性组件40包括两个弹性件41,每个弹性件41均包括连接部411和与连接部411连接并用于与PCB板20远离中壳30的一侧表面相抵接的限位部412,连接部411与中壳30固定连接;两个弹性件41分别设置在PCB板20的两端,弹性件41的连接部411固定连接在中壳30上PCB板20两端延伸的位置,而其限位部412抵接在PCB板20远离中壳30的一侧表面,限制PCB板20朝远离中壳30的方向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1的连接部411也可固定连接在中壳30上PCB板20两端上边缘外的位置,而其限位部412同样抵接在PCB板20远离中壳30的一侧表面,同样限制PCB板20朝远离中壳30的方向移动,此外,弹性件41也可以是连接于中壳30以及PCB板20靠近中壳30的一侧表面之间的只能压缩而不能拉伸的限位件。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1为橡胶垫,弹性件41的连接部411通过胶粘剂如3M胶固定连接在中壳3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1的连接部411也可以通过卡扣52、螺钉等其他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中壳30上。

参见图3,卡扣组件50包括一导轨51以及设置在导轨51上并分别与PCB板2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抵接的两个卡扣52,其中一个或两个卡扣52以滑动方式连接在导轨51上;中壳3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导轨51的安装槽,导轨51通过安装槽可拆卸地固定在中壳30上,因此,卡扣组件50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中壳3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组件50的导轨5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在中壳30上,使卡扣组件50不可拆卸地固定在在中壳30上;与PCB板20的上边缘卡扣52限制PCB板20的往上移动,与PCB板20的下边缘抵接的卡扣52限制PCB板20的往下移动,因此,PCB板20被卡扣组件50限制相对中壳30的某一高度位置上,该位置保证静止时COF10不会被拉扯。

本实施例中,两个卡扣52均以滑动方式连接在导轨51上,能够方便PCB板20的安装,同时,通过自由调节卡扣52的位置能使PCB板20限位在相对中壳30的合适高度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固定了一个卡扣52或者直接在导轨51上设置一个限位部抵接PCB板20的上下任一边缘,再通过滑动另外一个卡扣52至抵接PCB板20另一边缘以限制PCB板20的上下移动。

参见图3和图6,导轨51的两侧具有调节卡齿511,调节卡齿511以导轨51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在导轨51的两侧,卡扣52具有在移动时与调节卡齿511卡合的卡合部521,卡扣52能够在导轨51上的调节卡齿511的范围内移动,并且通过其卡合部521与导轨51两侧的调节卡齿511卡合,实现其在中壳30上相对位置的固定,从而限制PCB板20的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连接在PCB板20和液晶面板之间的COF10的数量为四个,卡扣组件5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卡扣组件50并排且设置在四个COF10的间隔位置,避开了COF10所在的位置,同时,限制PCB板20相对中壳30上下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组件50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个数,同样的是,卡扣组件50仍并排设置在COF10的间隔位置,限制PCB板20相对中壳30上下移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