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975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镜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己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光学镜头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镜头主要由镜筒和透镜组组成,其中,镜筒呈管状,透镜组装设在镜筒内,光学镜头的通光孔通常是镜筒的一部分,与镜筒一体成型,然而成型出来的通光孔圆度不好,有杂光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镜头,能减少通光孔产生的杂散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包含:

镜筒,包含:物端、像端、外环部、支撑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物端及所述像端分别连接;其中,所述物端包含物端开口;所述像端包含像端开口;所述外环部包含外侧环面及内侧环面,所述内侧环面与所述外侧环面相对设置;所述支撑部包含支撑壁及支撑开孔,所述支撑壁径向设置于所述内侧环面,所述支撑开孔开设于所述支撑壁上,所述支撑开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物端开口的口径;

透镜组,包含设置于所述镜筒内并抵持于所述支撑壁的透镜;

压环件,包含:透光面、透光开孔、夹持面、夹持开孔、压环内侧环面、压环外侧环面;其中,所述透光开孔开设于所述透光面,所述夹持开孔开设于所述夹持面,所述压环外侧环面与所述压环内侧环面相对设置,所述压环外侧环面通过连接结构嵌接于所述镜筒内,所述夹持面叠盖于所述支撑壁上;

遮光片,包含遮光开孔,所述遮光片夹设于所述支撑壁及所述夹持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现有光学镜头的基础上,增设压环件,通过简单的连接结构嵌接在物端开口内,于镜筒和压环件之间增设遮光片,遮光片的设置有效减少了通光孔的杂散光。同时,遮光片遮光开孔的圆度更好,与透镜组的装配配合效果更好。另外,压环件、遮光片是可拆卸的,由于通光孔的大小取决于遮光片的遮光开孔大小,因而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开孔大小的遮光片进行组装来改变通光孔的大小。

另外,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外环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制造。

另外,所述透光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夹持开孔的孔径,阻隔一些杂散光线进入透镜组的光学有效部分,提高成像效果。

另外,所述压环内侧环面为光滑的锥侧面,光线入射时可以将一部分光线反射至透镜组,使通光的条件更好。

另外,所述连接结构为螺纹结构,使装配较为便捷。

另外,所述连接结构包含:设置于所述内侧环面的第一凸筋、设置于所述压环外侧环面上的第一凹槽。第一凸筋可与第一凹槽卡合,装配较为便捷。

另外,所述第一凸筋呈环状,所述第一凹槽呈与所述第一凸筋配合的环状,使第一凸筋更容易滑入第一凹槽内,便于装配。

另外,所述连接结构包含:设置于所述内侧环面的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压环外侧环面上的第二凸筋。第二凸筋可与第二凹槽卡合,装配较为便捷。

另外,所述第二凸筋呈环状,所述第二凹槽呈与所述第二凸筋配合的环状,使第二凸筋更容易滑入第二凹槽内,便于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镜筒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环件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镜筒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环件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镜筒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环件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如图1所示,包含:镜筒1、透镜组2、压环件3以及遮光片4。

如图2所示,镜筒1,包含:物端11、像端12、外环部13、支撑部14,外环部13与物端11及像端12分别连接;其中,物端11包含物端开口111;像端12包含像端开口121;外环部13包含外侧环面131及内侧环面132,内侧环面132与外侧环面131相对设置;支撑部14包含支撑壁141及支撑开孔142,支撑壁141径向设置于内侧环面132,支撑开孔142开设于支撑壁141上,支撑开孔142的孔径小于物端开口111的口径,使支撑部14可以作为一个内部台阶。为便于制造,本实施方式中的物端11、像端12、外环部13、支撑部14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图3所示,透镜组2包含透镜21、遮光片22、环形遮光元件23、锁紧环24以及其他一些透镜。本实施方式中,透镜21为凸透镜,包含环形部211及凸圆部212,凸圆部212与环形部211连接并投影于环形部211内;其中,环形部211的直径大于支撑开孔142的孔径,环形部211位于镜筒1内并抵持于支撑壁141,凸圆部212部分凸出于物端开口111。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透镜21还可为平面透镜或凹面透镜,以实现相近的效果。遮光片22和环形遮光元件23可对杂散光线进行遮挡,以提高成像品质。锁紧环24用以防止透镜组2脱离镜筒1,起到固定透镜组2的作用。

如图4所示,压环件3包含:透光面31、透光开孔311、夹持面32、夹持开孔321、压环内侧环面33、压环外侧环面34;其中,透光开孔311开设于透光面31,夹持开孔321开设于夹持面32,压环外侧环面34与压环内侧环面33相对设置,压环外侧环面34的直径小于等于物端开口111的口径并大于等于支撑开孔142的孔径,压环外侧环面34通过连接结构嵌接于镜筒内,夹持面32叠盖于支撑壁141上。当然,压环件3的厚度可以与支撑部的深度配合,当压环件3安装完毕后,压环件3上表面与物端齐平,使得光学镜头外观整洁。

如图1所示,遮光片4包含遮光开孔41,遮光开孔41的孔径小于等于夹持开孔321的孔径,遮光片4夹设于支撑壁141及夹持面32之间,凸圆部212部分凸出于遮光开孔41。遮光片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只要能满足该结构即可,在此不与累述。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在现有光学镜头的基础上,本实施方式增设压环件3,通过简单的连接结构嵌接在物端开口111内,于镜筒1和压环件3之间增设遮光片4,遮光片4的设置有效减少了通光孔的杂散光。同时,遮光片4的遮光开孔41圆度更好,与透镜组2的装配配合效果更好。压环件3、遮光片4是可拆卸的,由于通光孔的大小取决于遮光片4的遮光开孔41大小,因而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开孔大小的遮光片4进行组装来改变通光孔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开孔321的直径小于环形部211的直径并大于等于凸圆部212的直径,使凸圆部212可以嵌入夹持开孔321,而环形部211又无法穿过夹持开孔321。

另外,透光开孔311的孔径大于夹持开孔321的孔径,这样可以阻隔一些杂散光线进入透镜组2的光学有效部分,提高成像效果。

此外,压环内侧环面33为光滑的锥侧面,光线入射时可以将一部分光线反射至透镜组2,使通光的条件更好。

还需要说明的是,镜筒1与压环件3之间的连接结构为螺纹结构,包含压环件3上的外螺纹,以及镜筒1上的内螺纹,从而实现压环件3和镜筒1之间的可拆卸功能,同时其装配也较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镜筒1与压环件3之间的连接结构为螺纹结构,使压环件3和镜筒1之间实现可拆卸的功能,且让其装配较为便捷。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画圈部分A中所示,连接结构作了一定的改变。

具体地说,如图6、7中所示,镜筒1与压环件3之间的连接结构包含:设置于内侧环面132的第一凸筋1111、设置于压环外侧环面34上的第一凹槽341。镜筒1为塑料成型件,并与第一凸筋1111一体成型,通过对压环件3施加竖直向下的力后,第一凸筋1111因其弹性变形便与第一凹槽341卡合,该种装配方式较为便捷。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筋1111呈环状,也可以说第一凸筋1111在物端开口的投影呈闭合的圆环形,第一凹槽341呈与第一凸筋1111配合的环状,使第一凸筋1111与第一凹槽341的接触面积更大,连接更为稳定,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凸筋和第一凹槽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其他形状亦可达到近似效果。此外,第一凸筋1111的竖直切面投影呈半圆形,使其更容易滑入第一凹槽341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第二实施方式中,内侧环面132设有第一凸筋1111、压环外侧环面34上设有第一凹槽341。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8中画圈部分B所示,凸筋和凹槽设置的位置相反。

具体地说,如图9、10中所示,内侧环面132设置有第二凹槽1112、压环外侧环面34上设置有第二凸筋342。同样地,第二凸筋342可与第二凹槽1112卡合,第二凸筋342呈环状,第二凹槽1112呈与第二凸筋342配合的环状,使第二凸筋342更容易滑入第二凹槽1112内,这种方式同样结构简单,装配较为便捷。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