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235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镜头模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拍照摄像产品领域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多个镜片、夹持于相邻两个镜片之间的遮光片或遮光板及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镜头筒之间的压环,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按压环固定于所述镜头筒,从而实现所述镜片的固定。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镜头模组中的镜片组为多个依次叠设的镜片,每一所述镜片通过其外边缘承靠于所述镜头筒的内壁,该结构使得所述镜头模组的所述镜片周边易产生杂光,且所述镜片的装配时的同心度差,从而影响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及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镜头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性能好且稳定性高的镜头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和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头筒包括主筒壁及由所述主筒壁向光轴方向弯折延伸的副筒壁,所述镜片组包括自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主体部、由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的周边部;所述副筒壁包括由其内侧向所述第一镜片方向延伸的呈环状的第一定位凸台,所述主筒壁包括由其内侧向所述第二镜片方向延伸的呈环状的第二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一镜片的表面包括邻近光轴的第一平面、邻近所述主筒壁的第二平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周边部的物侧表面包括邻近所述光轴的第三平面、邻近所述主筒壁的第四平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互相贴合;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二镜片的表面包括邻近光轴的第五平面、邻近所述主筒壁的第六平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五平面和所述第六平面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二镜片的所述周边部的物侧表面包括邻近所述光轴的第七平面、邻近所述主筒壁的第八平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七平面和所述第八平面的第四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互相贴合;所述第一平面比所述第二平面更靠近像侧,所述第三平面比所述第四平面更靠近像侧,所述第五平面比所述第六平面更靠近像侧,所述第七平面比所述第八平面更靠近像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互相贴合,且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互相间隔。

优选的,所述第五平面与所述第七平面互相贴合,且所述第六平面与所述第八平面互相间隔。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互相间隔,且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互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五平面与所述第七平面互相间隔,且所述第六平面与所述第八平面互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且倾斜角度的范围为0°~90°。

优选的,所述第三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四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且倾斜角度的范围为0°~90°。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为0°或30°或60°或90°。

优选的,所述第三斜面的倾斜角度为0°或30°或60°或90°。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在所述镜片的周边部设置向像侧方向凹陷的定位槽,同时在所述镜头筒内设置向所述镜片的周边部方向延伸的定位凸台,并使所述定位凸台卡设于所述定位槽内,上述结构使得所述镜片装配于所述镜头筒内时所述镜片之间的同心度好,镜片模具修正方便,使得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稳定性能好;且因所述定位槽的设置使得所述镜片的周边部承靠于所述镜头筒的面积减小,从而减小了由镜头筒外侧向内侧照射的光线产生的杂光,进而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装配结构一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装配结构二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装配结构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筒1和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内的镜片组2。

所述镜头筒1包括主筒壁11及由所述主筒壁11向光轴方向弯折延伸的副筒壁12。

所述镜片组2包括自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镜片2a和第二镜片2b,所述第一镜片2a和所述第二镜片2b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主体部21和由所述主体部21向外延伸的周边部22。

所述主体部21呈弧形结构,如球面结构,非球面结构等,用于成像;所述周边部22用于承靠。

具体的,所述第一镜片2a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21a和由所述第一主体部21a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22a;所述第二镜片2b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二主体部21b、由所述第二主体部21b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22b。

所述副筒壁12包括由其内侧向所述第一镜片2a方向延伸的呈环状的第一定位凸台121。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凸台121的朝向所述第一镜片2a的表面包括邻近光轴的第一平面1211、邻近所述主筒壁11的第二平面12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1211和所述第二平面1212的第一斜面1213。其中,所述第一平面1211比所述第二平面1212更靠近像侧。

所述第一镜片2a的所述第一周边部22a的物侧表面包括邻近所述光轴的第三平面221a、邻近所述主筒壁11的第四平面222a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平面221a和所述第四平面222a的第二斜面223a,所述第二斜面223a与所述第一斜面1213互相贴合。其中,所述第三平面221a比所述第四平面222a更靠近像侧。

所述主筒壁11包括由其内侧向所述第二镜片2b方向延伸的呈环状的第二定位凸台111。具体的,所述第二定位凸台111的朝向所述第二镜片2b的表面包括邻近光轴的第五平面1111、邻近所述主筒壁11的第六平面1112以及连接所述第五平面1111和所述第六平面1112的第三斜面1113。其中,所述第五平面1111比所述第六平面1112更靠近像侧。

所述第二镜片2b的所述第二周边部22b的物侧表面包括邻近所述光轴的第七平面221b、邻近所述主筒壁11的第八平面222b以及连接所述第七平面221b和所述第八平面222b的第四斜面223b,所述第四斜面223b与所述第三斜面1113互相贴合。其中,所述第七平面221b比所述第八平面222b更靠近像侧。

各平面的贴合或避空装配关系并非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如下:

结合图3所示,所述第一平面1211与所述第三平面221a互相间隔,且所述第二平面1212与所述第四平面222a互相贴合。

所述第五平面1111与所述第七平面221b互相间隔,且所述第六平面1112与所述第八平面222b互相贴合。

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一平面1211与所述第三平面221a互相贴合,且所述第二平面1212与所述第四平面222a互相间隔。

所述第五平面1111与所述第七平面221b互相贴合,且所述第六平面1112与所述第八平面222b互相间隔。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斜面1213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二斜面223a的倾斜角度相同,且倾斜角度的范围为0°~90°。比如具体为0°或30°或60°或90°等,这都是可行的。

所述第三斜面1113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四斜面223b的倾斜角度相同,且倾斜角度的范围为0°~90°。比如具体为0°或30°或60°或90°等,这都是可行的。

通过上述夹角结构的设置,可控制所述镜片组2的镜片(所述第一镜片2a和所述第二镜片2b)和所述镜头筒1配合度,根据需要调整夹角,实现高精度定位和配合装配,而不需要整圈坎合,当所述镜片为多个时,可保护多个所述镜片组2的同心圆度,所述镜片组2模具修正方便,增加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平面结构部分的抵接或避空设置可随意组合,这都是可行的,并不限上述几种举例。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在所述镜片的周边部设置向像侧方向凹陷的定位槽,同时在所述镜头筒内设置向所述镜片的周边部方向延伸的定位凸台,并使所述定位凸台卡设于所述定位槽内,上述结构使得所述镜片装配于所述镜头筒内时所述镜片之间的同心度好,镜片模具修正方便,使得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稳定性能好;且因所述定位槽的设置使得所述镜片的周边部承靠于所述镜头筒的面积减小,从而减小了由镜头筒外侧向内侧照射的光线产生的杂光,进而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