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365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外两用光缆。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快速、便捷的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种信息大需求的情况下,对传递信息的媒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应运而生了新一代的光纤用户接入网FTTX(Fiber To The X)。

随着FTTX的发展,对通信光缆的质量、成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通常采用金属加强件、金属铠装层、油膏填充,造成光缆重量大、易受雷击、弯曲柔软性差、施工不便。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防雷电、柔软性好、易弯曲的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包括铠装光缆芯、铠装阻水复合层、复合护套层,其中,所述铠装光缆芯包括第一芳纶纱层、光纤单元、抗拉元件、干式填充物和绝缘中心加强件,2~12根所述光纤单元、若干根所述抗拉元件和若干根所述干式填充物以所述绝缘中心加强件为中心绞合,所述第一芳纶纱层螺旋捆扎在上述绞合结构的外侧;所述铠装阻水复合层包括阻水带层和芳纶纱层,并且绕包在所述铠装光缆芯外侧;并且,所述铠装阻水复合层外侧设置有所述复合护套层。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绝缘中心加强件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按照1+6的结构绞合而成的非金属绞合杆。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铠装阻水复合层包括从内到外依次绕包的第一阻水带层、第二芳纶纱层、第二阻水带层和第三芳纶纱层。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铠装阻水复合层的所述第一阻水带层与所述铠装光缆芯紧密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复合护套层包括硬质内护套层和弹性外护套层,其中,所述弹性外护套层挤塑在所述硬质内护套层的外侧;

所述硬质内护套层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

所述弹性外护套层的材料为聚氨酯弹性体。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光纤单元包括光纤、阻水物和松套管,其中,

多根所述光纤直放在所述松套管内,并且在所述松套管和多根所述光纤之间填充有所述阻水物;

所述阻水物的材料为干式高吸水膨胀型阻水纱。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抗拉元件和所述干式填充物均放置在所述铠装光缆芯的缝隙处,并与所述光纤单元绞合在一起;

所述抗拉元件为圆杆结构,其材料为芳纶纤维增强塑料;

所述干式填充物包括芳纶纱与干式高吸水膨胀型阻水纱的绞合体和阻水粉。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第一阻水带层、第二阻水带层的材料均为吸水膨胀型阻水带。

在本申请中,术语“1+6”结构是指以中心1根而周围6根的方式绞合的“1+6”线缆绞合结构。

现有技术的抗拉功能是靠金属加强件和金属材料铠装层来实现的,重量大,弯曲半径大,不防雷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非金属加强件和非金属铠装层,重量轻,易弯曲,且防雷击。而且,铠装阻水复合层采用阻水带层加纺纶纱层这样的结构,既起到铠装抗拉(纺纶纱)又起到阻水防潮(阻水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加强型轻质非金属圆杆作为绝缘中心加强件,在保证抗拉力的同时,重量轻,同时防雷击。

复合护套层采用外软内硬的结构,与铠装阻水复合层构成柔-钢-柔的组合结构,在受到外力的冲击时,能够有效减缓对光缆缆芯的冲击,确保光纤不受影响。

另外,采用干式阻水材料,减轻重量的同时,也便于施工。

本实用新型既适用于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室内,又适用于防雷击要求高的场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构思。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光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

1、铠装光缆芯 11、光纤单元 12、绝缘中心加强件

13、抗拉元件 14、干式填充物 15、第一芳纶纱层

111、光纤 112、阻水物 113、松套管

2、铠装阻水复合层 21、第一阻水带层 22、第二芳纶纱层

23、第二阻水带 24、第三芳纶纱层 3、复合护套层

31、硬质内护套层 32、弹性外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分的结构,各附图之间不一定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包括铠装光缆芯1、铠装阻水复合层2、复合护套层3。

铠装光缆芯1包括第一芳纶纱层15、光纤单元11、抗拉元件13、干式填充物14和绝缘中心加强件12。4根光纤单元11、若干根抗拉元件13和若干根干式填充物14以绝缘中心加强件12为中心绞合,第一芳纶纱层15螺旋捆扎在上述绞合结构的外侧,铠装阻水复合层2绕包在铠装光缆芯1外侧,铠装阻水复合层2外侧挤塑有复合护套层3。

并且,抗拉元件13和干式填充物14均放置在铠装光缆芯1的缝隙处,并与光纤单元11绞合在一起;抗拉元件13为圆杆结构,其材料为芳纶纤维增强塑料;干式填充物14包括芳纶纱与干式高吸水膨胀型阻水纱的绞合体和阻水粉。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加强型轻质非金属圆杆作为绝缘中心加强件12,在保证抗拉力的同时,重量轻,同时防雷击;采用铠装阻水复合层2不但可以有效提高防水效果,还可以提高缓冲作用;并且复合护套层3采用外软内硬的结构,与铠装阻水复合层2构成柔-钢-柔的组合结构,在受到外力的冲击时,能够有效减缓对光缆缆芯的冲击,确保光纤不受影响;另外采用干式阻水材料,减轻重量的同时,也便于施工。既适用于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室内,又适用于防雷击要求高的场合。

参见图1,绝缘中心加强件12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按照1+6的结构绞合而成的非金属绞合杆。1+6的结构绞合是指以中间为1根、周围为6根的形式进行绞合。这样的结构在保证抗拉力的同时,重量轻,同时防雷击,应当说明的是绝缘中心加强件12也可以用其它绝缘材料。

铠装阻水复合层2包括从内到外依次绕包的第一阻水带层21、第二芳纶纱层22、第二阻水带层23和第三芳纶纱层24;铠装阻水复合层2的第一阻水带层21与铠装光缆芯1紧密连接。该铠装阻水复合层2由芳纶纱层和阻水带层交替绕包而成,这样设置不但可以有效防水,而且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并且第一阻水带层21、第二阻水带层23的材料均为吸水膨胀型阻水带,质量轻,便于施工。由于采用了阻水带层和纺纶纱层相结合这样的结构,所以铠装阻水复合层2既起到铠装抗拉(纺纶纱)的作用又起到阻水防潮(阻水带)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复合护套层3包括硬质内护套层31和弹性外护套层32,其中,弹性外护套层32挤塑在硬质内护套层31的外侧;硬质内护套层31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弹性外护套层32的材料为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护套层3采用外软内硬的结构,与铠装阻水复合层2构成柔-钢-柔的组合结构,在受到外力的冲击时,能够有效减缓对光缆缆芯的冲击,确保光纤不受影响。

参见图2,光纤单元11包括光纤111、阻水物112和松套管113,其中,多根光纤111直放在松套管113内,并且在松套管113和多根光纤111之间填充有阻水物112;阻水物112的材料为干式高吸水膨胀型阻水纱。该光纤单元11弯曲柔软性好、质量轻,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使用寿命较长。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实施例的解释性说明,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因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对于材料的选用以及制造工艺的选用,以能实现部件的功能和实用新型目的为准。例如,光纤单元11不一定为4根,也可以为2或5根,只要在2~12之间即可;铠装光缆芯1的材料不一定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也可以为其它轻质绝缘材料;复合护套层3的硬质内护套层31的材料不一定为高密度聚乙烯,也可采用其它高硬度材料;弹性外护套层32的材料不一定为聚氨酯弹性体,也可为其它弹性体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了加强型轻质非金属圆杆作为绝缘中心加强件,在保证抗拉力的同时,重量轻,由于整个光缆无金属,可防雷击;

采用非金属加强件和非金属铠装层,重量轻,易弯曲,且防雷击;

阻水带的材料采用干式阻水材料,在保证阻水性能的同时,降低了重量,同时便捷施工;

采用铠装阻水复合层采用阻水带层与纺纶纱层相结合的结构,既能起到铠装抗拉(纺纶纱)的作用,又起到阻水防潮(阻水带)的作用;

复合护套层采用外软内硬的结构,与铠装阻水复合层构成柔-钢-柔的组合结构,在受到外力的冲击时,能够有效减缓对光缆缆芯的冲击,确保光纤不受影响;

采用干式阻水材料,减轻重量的同时,也便于施工;

本实用新型既适用于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室内,又适用于防雷击要求高的场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轻型铠装室内外两用光缆的具体特征如形状、尺寸和位置可以根据上述披露的特征的作用进行具体设计,这些设计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而且,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本发明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发明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