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7673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信(传输)链路中,通常要求不同模块、设备和系统之间灵活连接;由于光信号传输与电信号传输的不同,不可能直接把两根光纤的头子绞缠在一起(除非进行熔接,而熔接又不可能做到连接的灵活性),因此必须有一种能在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装卸(活动)连接的器件,使光信号能按所需的通道进行传输,以保证光纤链路的畅通,实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能实现这种功能的器件就是光纤活动连接器,它是光系统中使用量最大的光无源器件,其以单芯插头和适配器为基础组成的插拔式连接器,按接头可分FC、SC、LC、ST、MU等,按端面分为PC、UPC、APC等,广泛用于光纤收发器、路由器、交换机、光端机等带光口的设备上。

然而,随着FTTH广泛应用发展,现场组装快速连接器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家庭光纤布线以及部分小箱体中,受墙角、箱沿等因数影响,操作空间有限,而目前市面上应用的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以直通型居多,弯曲半径受影响,过小的曲率半径会导致损耗偏大,严重影响了传输质量;另外其各部件装配复杂繁琐,使用寿命非常短。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该光纤活动连接器弯曲半径小,光纤损耗低;并且其装配简单,操作方便,连接紧固,能承受多项机械性能测试,经久耐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包括了防尘帽、SC外套、SC固定体组件、光纤热熔管、尾柄和尾套;所述防尘帽设置在SC外套端部,所述SC外套套装在SC固定体组件的外端;所述尾柄设置在SC固定体组件的后部,且内部设有光纤热熔管;所述尾套套设在尾柄的末端;所述SC固定体组件包括了陶瓷插芯、SC固定头套、弹簧、两片弯体外套、两片弯体内套和内置尾纤;所述内置尾纤一端插接在陶瓷插芯内,另一端插接在光纤热熔管内;所述陶瓷插芯尾部套接有弯体内套,所述弯体内套外部套有弯体外套,所述弹簧设置在弯体内套和弯体外套之间;所述弯体外套卡装在SC固定头套内,所述弯体外套尾部为圆形,所述弯体外套尾部外部带有的外螺纹与尾柄前端内部带有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SC固定体组件设计成弯型结构,同时成套产品均采用热熔工艺,弯曲半径小,光纤损耗低;另外其弯体外套与尾柄采用螺纹连接,多齿圈的螺纹咬合确保了连接紧固,多次重复拆装后能继续维持配合效果,经久耐用;另一方面,其各部件装配简单,操作灵活方便,同时能承受拉伸、扭转、振动等多项机械性能测试,极大保证了通信的长期稳定传输,适合墙角布线等特殊场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纤热熔管为热缩型的双加强芯结构,所述弯体内套尾部为圆形,且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光纤热熔管通过粘附方式固定在弯体内套尾部的外螺纹上。其热缩型光纤热熔管上的外套粘附在弯体内套尾部的外螺纹上,从而确保了光纤热熔管能紧固附在尾柄内腔中;另外其双加强芯的结构在热熔操作时能很好的保护裸光纤,防止光纤热熔管外套过度收缩时对光纤产生变形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尾柄尾部切开成两片,且两夹片呈锥形,所述尾柄内壁设有锯齿形结构;所述尾柄后端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尾柄的外螺纹与尾套带有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在蝶形引入光缆等光缆光纤引入时,通过拧装尾套,使尾柄锯齿形内壁收缩,对引入光纤光缆进行夹紧,从而确保能压紧固定外部蝶形光缆、圆形引入光缆、光纤等通信光纤光缆;另外在螺纹旋拧过程中,尾柄尾部的两夹片同时向内挤压,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外部蝶形光缆等通信光纤光缆的夹紧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陶瓷插芯与内置尾纤呈90度角的弯型。其内置尾纤直径为0.9mm,曲率半径小,开剥后插入陶瓷插芯中,从而使得光纤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进行90度的变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陶瓷插芯前端至弯体外套末端的距离为41mm,从而便于成端后的光纤光缆能够在墙角等有空间限制的场所进行布放,无须占用太多的操作空间,并确保了光纤光缆的弯曲半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片弯体外套和两片弯体内套通过热铆方式胶合固定,从而确保了陶瓷插芯、SC固定头套、弹簧、弯体外套、弯体内套以及内置尾纤能拼装成一个紧固整体。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其通过将SC固定体组件设计成弯型结构,同时成套产品均采用热熔工艺,弯曲半径小,光纤损耗低;并且其弯体外套与尾柄采用螺纹连接,多齿圈的螺纹咬合确保了连接紧固,多次重复拆装后能继续维持配合效果,经久耐用。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其各部件装配简单,操作灵活方便,同时能承受拉伸、扭转、振动等多项机械性能测试,极大保证了通信的长期稳定传输,适合墙角布线等特殊场合。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其热缩型光纤热熔管上的外套粘附在弯体内套尾部的外螺纹上,从而确保了光纤热熔管能紧固附在尾柄内腔中;另外其双加强芯的结构在热熔操作时能很好的保护裸光纤,防止光纤热熔管外套过度收缩时对光纤产生变形影响。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其内置尾纤曲率半径小,开剥后插入陶瓷插芯中,使得光纤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进行90度的变向;另外其陶瓷插芯前端至弯体外套末端的距离为41mm,从而便于成端后的光纤光缆能够在墙角等有空间限制的场所进行布放,无须占用太多的操作空间,并确保了光纤光缆的弯曲半径。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其两片弯体外套和两片弯体内套通过热铆方式胶合固定,从而确保了陶瓷插芯、SC固定头套、弹簧、弯体外套、弯体内套以及内置尾纤能拼装成一个紧固整体。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其在蝶形引入光缆等光缆光纤引入时,通过拧装尾套,使尾柄锯齿形内壁收缩,对引入光纤光缆进行夹紧,从而确保能压紧固定外部蝶形光缆、圆形引入光缆、光纤等通信光纤光缆;另外在螺纹旋拧过程中,尾柄尾部的两夹片同时向内挤压,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外部蝶形光缆等通信光纤光缆的夹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光纤活动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SC固定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防尘帽1、SC外套2、SC固定体组件3、光纤热熔管4、尾柄5、尾套6、陶瓷插芯301、SC固定头套302、弹簧303、弯体外套304、弯体内套305、内置尾纤30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同时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具体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包括了防尘帽1、SC外套2、SC固定体组件3、光纤热熔管4、尾柄5和尾套6。

上述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所述防尘帽1设置在SC外套2端部,所述SC外套2套装在SC固定体组件3的外端;所述尾柄5设置在SC固定体组件3的后部,且内部设有光纤热熔管4;所述尾套6套设在尾柄5的末端;所述SC固定体组件3包括了陶瓷插芯301、SC固定头套302、弹簧303、两片弯体外套304、两片弯体内套305和内置尾纤306;所述内置尾纤306一端插接在陶瓷插芯301内,另一端插接在光纤热熔管4内;所述陶瓷插芯301尾部套接有弯体内套305,所述弯体内套305外部套有弯体外套304,所述弹簧303设置在弯体内套305和弯体外套304之间;所述弯体外套304卡装在SC固定头套302内,所述弯体外套304尾部为圆形,所述弯体外套304尾部外部带有的外螺纹与尾柄5前端内部带有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热熔管4为热缩型的双加强芯结构,所述弯体内套305尾部为圆形,且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光纤热熔管4通过粘附方式固定在弯体内套305尾部的外螺纹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尾柄5尾部切开成两片,且两夹片呈锥形,所述尾柄5内壁设有锯齿形结构;所述尾柄5后端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尾柄5的外螺纹与尾套6带有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两片弯体外套304和两片弯体内套305通过热铆方式胶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插芯301与内置尾纤306呈90度角的弯型;所述陶瓷插芯301前端至弯体外套304末端的距离为41mm。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热熔型弯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包括了防尘帽1、SC外套2、SC固定体组件3、光纤热熔管4、尾柄5和尾套6。

上述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所述防尘帽1设置在SC外套2端部,所述SC外套2套装在SC固定体组件3的外端;所述尾柄5设置在SC固定体组件3的后部,且内部设有光纤热熔管4;所述尾套6套设在尾柄5的末端;所述SC固定体组件3包括了陶瓷插芯301、SC固定头套302、弹簧303、两片弯体外套304、两片弯体内套305和内置尾纤306;所述内置尾纤306一端插接在陶瓷插芯301内,另一端插接在光纤热熔管4内;所述陶瓷插芯301尾部套接有弯体内套305,所述弯体内套305外部套有弯体外套304,所述弹簧303设置在弯体内套305和弯体外套304之间;所述弯体外套304卡装在SC固定头套302内,所述弯体外套304尾部为圆形,所述弯体外套304尾部外部带有的外螺纹与尾柄5前端内部带有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尾柄5尾部切开成两片,且两夹片呈锥形,所述尾柄5内壁设有锯齿形结构;所述尾柄5后端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尾柄5的外螺纹与尾套6带有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