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395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减少定影时高温向低温转换时间的定影装置,以及采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办公场所,多是使用一套图像形成装置(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以作为公用办公设备,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动作:原稿供给装置用于摆放或输送原稿,扫描单元通过曝光来获取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并发送至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使光学模拟图像信号在感光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再利用转印部使静电潜像形成色调剂图像后转印到由供纸装置输出的介质上,再由定影单元对介质进行定影后排出到排纸部。

现有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色调剂中,包括不可消色和可消色的两种,其中,可消色色调剂需要第一温度在介质上定影,而在高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将已定影的色调剂图像消色。而不可消色的色调剂采用高于第一温度的第三温度进行定影。当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具备可消色功能时,使用第三温度进行定影后,再使用可消色色调剂进行定影时,需要等到定影单元的温度从第三温度降到第一温度,降温时间较长,影响定影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定影时高温向低温转换时间的定影装置,以及采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辊,用于在介质定影时提供相应的温度;

热电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加热辊一侧以吸收所述加热辊的热量并进行热能和电能的转换;

蓄电装置,用于存储所述热电转换元件转化的电能;

充放电切换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蓄电装置对所述热电转换元件放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原稿供给装置,用于输送原稿;

扫描单元,扫描原稿以获取光学模拟图像信号;

图像形成部,将所述光学模拟图像信号转换至感光部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转印部,将形成在所述感光部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介质上后输出;

定影装置,用于对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介质进行定影,包括:

加热辊,用于在介质定影时提供相应的温度;

热电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加热辊一侧以吸收所述加热辊的热量并进行热能和电能的转换;

蓄电装置,用于存储所述热电转换元件转化的电能;

充放电切换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蓄电装置对所述热电转换元件放电。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热电转换元件缩短从非消色调色剂印刷模式向消色调色剂印刷模式的切换时的等待时间,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介质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热电转换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各图中同一地方以同一符号标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是作为复合机的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s)、打印机或复印机等设备。以下的说明中以MFP为例来进行说明。

MFP 100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各部件的本体11,在本体11的上部设置有输送原稿的原稿供给装置12和操作面板13。操作面板13包括由各种键构成的操作部14以及触摸板式的显示部15。

在原稿供给装置12的下部设置有读取原稿的扫描单元16,扫描单元16通过光打印头的曝光来获取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在本体11内还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17和容纳各种尺寸介质的多个供纸盒18构成的供纸装置。

图像形成单元17包括提供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各种颜色的色调剂盒28(28Y、28M、28C、28K),和根据扫描单元16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生成图像的感光部20Y、20M、20C、20K,以及将感光部20Y、20M、20C、20K上的图像一次转印至转印带21的转印部。在感光部20Y、20M、20C、20K处安装有清理感光鼓上残留色调剂的清洁单元。每个感光部设置有一个感光鼓,清洁单元一般包括设置在感光鼓轴向上的刮粉刀和清洁刀,刮粉刀和清洁刀可以在感光鼓转动时,对感光鼓表面残留的色调剂进行清理。

转印带21架设在驱动辊32以及从动辊33、34上,驱动辊32与二次转印辊35相对配置。介质S通过驱动辊32与二次转印辊35之间时,二次转印辊35施加转印电压将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介质S上。在转印带21的从动辊34附近设置有清理转印带21上色调剂的清洁器36。

在供纸装置到二次转印辊35之间,设有取出供纸盒18内的介质S的分离辊37和传送辊38,在二次转印辊35的下游设置有对介质S上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39。在定影装置39的下游设置有将介质S向排纸部41排出的传送辊40。

进一步,在定影单元装置的下游还可以设置双面传送路径42。双面传送路径42使介质S反转后向二次转印辊35方向引导,以对介质S进行双面印刷。

如图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定影装置39,该定影装置39的一般结构如下:包括环形带状以输送介质S的定影带,位于定影带内的加压辊和张紧辊,设置在定影带外侧以贴紧并加热定影带的加热辊391。

张紧辊和加压辊用于张紧定影带,使定影带的中间部位与外侧的加热辊391形成贴紧的状态,加热辊391用于在介质定影时提供相应的温度。

在加热辊391一侧设置有热电转换元件50,热电转换元件50用于吸收加热辊391的热量并进行热能和电能的转换。热电转换元件50还连接有存储转化后电能的蓄电装置52,和控制蓄电装置52及热电转换元件50工作的充放电切换电路51。

工作时,当加热辊391采用第三温度对介质S上不可消色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后,停止工作或是需要对具备可消色图像的介质S进行定影或消色,则可以通过充放电控制电路51控制蓄电装置52对热电转换元件50进行放电,从而使热电转换元件50本身保持温度平衡,然后利用其与加热辊391之间的温度差来吸收加热辊391上的热量,使加热辊391尽快降至常温或降至第一温度。

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热电转换元件缩短从非消色调色剂印刷模式向消色调色剂印刷模式的切换时的等待时间,提高便利性。

蓄电装置51可以在加热辊391工作时吸收热能,然后转化为电能蓄放在蓄电装置51中,并在加热辊391转换工作温度时再进行逆向转化,使电能转化为热能来加快加热辊391的降温速度。

本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51可以是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52可以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单元来控制工作过程。

热电转换元件50是依据塞贝克原理工作的,内部设置有N型半导体503和P型半导体504。N型半导体503和P型半导体504的一端通过优良导体铜连接起来,另一端则分别与铜导体连接,构成一个PN结,得到一个简单的热电转化组件。热电转换元件50的两个相对侧面可分别作为吸热面501和散热面502,吸热面501靠近或接触加热辊391。

热电转换元件50可以在未接受电力供给时,将从吸热面501吸收的热转换为电力存储至蓄电池,接受蓄电池的电力供给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以冷却吸热面501之间进行切换。热电转换元件50中电流沿P型半导体元件504的空穴和N型半导体元件503的电子分别从高温侧向低温侧移动的方向流过的方式产生电压,并将吸收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并发电。即,通过加热辊391的热进行发电。

另外,当与发电时相同的方向的电流从P型半导体元件504到N型半导体元件503流过,以此,从外部向热电转换元件50供给直流电压,在吸热面501和散热面502之间产生温差,吸热面501侧被冷却,散热面502侧发热。即,通过向热电转换元件50施加直流电压,可以冷却吸热面501。

此外,为方便吸收热量,热电转换元件50可以为与加热辊391同长的矩形。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