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机机体及相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6449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机机体及相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相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机机体及相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拍摄技术的发展,相机已成为十分普遍的拍摄工具。通常相机的机体内部需要电路板、散热装置、电池等多个零部件。

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较多的螺丝将这些零部件逐一安装在相机机体内,安装过程相对复杂,而减少螺丝数量以简化安装过程时,又会导致现有技术中相机机体的装配可靠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相机机体及相机结构,以解决相机机体安装过程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相机机体,包括前盖组件、第一电路板、散热组件、电源组件以及后盖组件;

所述前盖组件和所述后盖组件围合,形成一腔体;

所述第一电路板、散热组件和电源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所述第一电路板、散热组件和电源组件沿所述前盖组件到所述后盖组件的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电源组件之间,其中,所述电源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与所述前盖组件固定,并压持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上。

其中,所述前盖组件包括顶板以及与所述顶板连接的第一侧板,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二侧板以及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且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前盖组件和所述后盖组件围合形成一六面体结构。

其中,所述顶板和/或所述第一侧板边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后盖组件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前盖组件和所述后盖组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散热组件和电源组件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中框以及容纳在所述中框内的电池,所述中框的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螺孔,所述中框的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上设置有容置孔;

所述容置孔和所述螺孔相对设置;所述限位柱插置于所述中框的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上的容置孔中,并通过与所述螺孔的螺纹配合的螺钉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对应的限位孔,所述螺钉进一步插置于所述限位孔内。

其中,所述相机机体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板上的第二电路板,所述中框的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进一步与所述顶板固定,并压持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相机机体进一步还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之间,所述散热组件通过所述屏蔽罩与所述前盖组件固定。

其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壳体以及容置于所述散热壳体内的风扇,所述散热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方向沿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散热壳体和所述电源组件的层叠方向设置;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垂直于所述层叠方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相机结构,该相机结构包括:

镜头组件、连接组件和相机机体,所述镜头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相机机体连接,所述相机机体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提出的相机机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相机机体和相机结构中,该相机机体通过将第一电路板、散热组件、电源组件采用层叠设置,并利用电源组件与前盖组件之间的固定关系将第一电路板和散热组件进行压持。使得相机机体的安装过程中将电源组件与前盖组件进行固定,即可相对固定压持在前盖组件和电源组件之间的第一电路板和散热组件,如此,即能够在保持相机机体的装配可靠性,又简化了相机机体的组装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相机机体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盖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相机机体安装第一电路板和散热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相机机体安装电源组件的中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相机机体安装电源组件的电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相机机体的前盖组件、电源组件和后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相机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相机机体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相机机体100包括前盖组件10、第一电路板20、散热组件30、电源组件40以及后盖组件50。前盖组件10和后盖组件50能够相互连接,围合成以腔体,第一电路板20、散热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均设置在由前盖组件10和后盖组件50围合成的腔体内。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0、散热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沿前盖组件10到后盖组件50的方向上层叠设置,且散热组件30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0和电源组件40之间。电源组件40的靠近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的一侧与前盖组件10固定,以将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压持在前盖组件10和电源组件40之间,使得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相对固定。

进一步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相机机体100的前盖组件10包括顶板101以及与该顶板101连接的第一侧板102,顶板101和第一侧板102具有一公共边;后盖组件50包括底板501、与该底板501连接的第二侧板502以及分别与底板501和第二侧板502连接且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503和第四侧板504。本实施例中,顶板101和底板501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502相对设置,由此可以令前盖组件10和后盖组件50彼此连接时围合成以六面体结构的腔体。第一电路板20、散热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均设置在该六面体结构的腔体中。

进一步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前盖组件10的顶板101和第一侧板102的边缘均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03,后盖组件50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103对应的第二限位部505,前盖组件10和后盖组件50通过第一限位部103和第二限位部505彼此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03也可以只设置在顶板101或第一侧板102的边缘,对应的,后盖组件50上设置的第二限位部505也会相应减少。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03为限位钩,第二限位部505为与限位钩对应的限位槽,进一步,限位钩可以为T形沟,限位槽则为对应的T形槽。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03和第二限位部505也可以是其他能够相互扣合的结构,例如,第一限位部103和第二限位部505也可以是能够相互扣合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参阅图1,相机机体100还包括设置在前盖组件10的顶板101上第二电路板60,电源组件40的靠近顶板101的一侧与前盖组件10的顶板101固定,并压持于该第二电路板60。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40与前盖组件10的顶板101的固定方式可以与电源组件40和前盖组件10的第一侧板102之间的固定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相机机体100还包括屏蔽罩(图中未画出),屏蔽罩也设置在由前盖组件10和后盖组件50围合成的六面体结构的腔体内,且屏蔽罩位于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之间,散热组件30通过屏蔽罩与前盖组件10固定。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0可以焊接在屏蔽罩的一侧上,再将屏蔽罩的没有焊接散热组件30的一侧覆盖在第一电路板20上。在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之间设置屏蔽罩,一方面可以通过屏蔽罩将第一电路板20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组件30进行散热,另一方面可以屏蔽相机机体100内其他电路模块对于第一电路板20的电磁干扰。

进一步,顶板101上设置连接孔104,用于利用本实施例的相机机体与镜头组件的连接。第二侧板502上设置有显示屏5021和按键板5022。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相机机体的前盖组件10和后盖组件50均可使用金属材质。

本实施例中先将第一电路板20、散热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分别依次安装在前盖组件10的第一侧板102上,最后在通过第一限位部103和第二限位部505将前盖组件10和后盖组件50彼此连接,如图2所示,为将第一电路板20、散热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安装在第一侧板102上的结构示意图,后盖组件50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将第二限位部505对准第一限位部103进行扣合,即完成本实施例的相机机体100的组装。

本实施例中先将第一电路板20、散热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分别依次安装在前盖组件10的第一侧板101上,最后在通过第一限位部103和第二限位部505将前盖组件10和后盖组件50彼此连接,如图2所示,为将第一电路板10、散热组件20和电源组件30安装在第一侧板102上的结构示意图,后盖组件50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将第二限位部505对准第一限位部103进行扣合,即完成本实施例的相机机体100的组装。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电路板20、散热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的分别依次安装的。请依次参阅图3至图5,图3至图5分别是本实施例相机机体分别安装上第一电路板20、散热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电路板20安装在第一侧板102和散热组件30之间。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侧板102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柱1021,第一电路板20上设置有与限位柱1021对应的限位孔(图中未标出),在安装第一电路板20时,将第一电路板20上的限位孔与第一侧板102上的限位柱1021对应放置,即令第一侧板102上的限位柱1021插置于第一电路板20上的限位孔中,即可将第一电路板20相对稳定的放置于第一侧板102上,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电路板20并没有连接第一侧板102,第一电路板20与第一侧板102之间也没有固定。散热组件30则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0至上。

进一步参阅图3,散热组件30包括散热壳体以及容置于该散热壳体内的风扇,散热壳体设置有进风口301和出风口302,本实施例中,散热壳体的进风口301的进风方向沿第一电路板20、散热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的层叠方向设置;出风口302的出风方向垂直于该层叠方向。如此即可通过散热组件30对第一电路板20和电源组件40同时进行散热,提高相机机体的散热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后盖组件50的第三侧板503或第四侧板504上设有与散热壳体的出风口302对应的开口,以使风扇能够通过出风口302将热量带出相机机体100之外。

本实施例相机机体100的电源组件40至少包括中框401和设置在该中框401内的电池402。图4所示的是在第一侧板102上安装中框401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是在中框401内放置电池402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组件40的中框401为一具有一面开口的框架结构,中框401的五个面上可以设置一些开口,便于中框401内的电池402的散热,以及减轻中框401的质量进而减轻相机机体100的质量。中框401的靠近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的一侧与第一侧板102固定,在中框401与第一侧板102固定的同时,即可通过中框401将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压持在第一侧板102与中框401的靠近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的一侧之间,使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能够相对固定。

具体的,第一侧板102的内侧设置的限位柱上设置有螺孔;中框401的靠近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的一侧上设置有容置孔(图中未标出)。在将中框401的靠近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的一侧与第一侧板102固定时,限位柱能够插置于容置孔中,在利用与限位柱的螺孔的螺纹配合的螺钉,即可将中框401的靠近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的一侧与第一侧板102固定,进而将电源组件40与第一侧板102固定,同时压持住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如图4所示,螺钉404是从中框401的内部插入容置孔中,并与限位柱进行螺纹连接的,如此即可通过调节螺钉404插入限位柱的深度来调节中框401与第一侧板102之间的安装强度,以控制对第一电路板20和散热组件30的压持度。

如图5所示,在第一侧板102上安装中框401之后,即可将电池402放入中框401内。本实施例的电源组件40还包括一压片403,电源组件40的电池402放置于中框401内部,压片403设置在中框401的具有开口的一侧,用来压持住电池402。本实施例中,压片403的两侧设有通孔,中框401上设有与压片403上的通孔对应的螺孔,中框401与压片之间通过螺丝405固定,以固定放置在中框401内的电池402。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前盖组件10、电源组件40和后盖组件50之间具有固定连接的连接关系,而第一电路板20、散热组件30和第二电路板60是利用电源组件40与前盖组件10的固定关系进行压持来实现相对固定的。图6所示的是前盖组件10、电源组件40和后盖组件5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电源组件40的中框401的靠近顶板101的一侧与前盖组件10的顶板101连接,其连接方式即为上述电源组件40的中框401与第一侧板102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参阅图6,电源组件40的中框401的靠近顶板101的一侧也设置有容置孔,顶板101内侧与中框401的靠近顶板的一侧上与容置孔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螺孔,通过螺孔和容置孔,利用螺钉,将中框401的靠近顶板101的一侧与前盖组件10的顶板101固定。

进一步参阅图6,中框401的靠近后盖组件50的底板501的一侧上设置有凸起406,该凸起406内设置有螺孔,后盖组件50的底板501上设置有与该螺孔对应通孔(图中未画出)。当前盖组件10和后盖组件50彼此连接之后,中框401的靠近后盖组件50的底板501的一侧上的凸起406与后盖组件50的底板501上设置的通孔对应,利用螺钉穿过后盖组件50的底板501上的通孔,与中框401上的凸起406上的螺孔连接,进一步令中框401与后盖组件50固定,进一步提高相机机体10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将上述相机机体应用于相机结构,进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相机结构实施例,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相机结构200包括镜头组件201、连接组件202和相机机体203。镜头组件201通过连接组件202与相机机体203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相机机体203可以为图1至图6所示的相机机体100,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相机机体将第一电路板、散热组件和电源组件层叠设置在由前盖组件和后盖组件围合成的腔体内,且由电源组件的靠近第一电路板和散热组件的一侧与前盖组件固定,进而将第一电路板和散热组件压持在第一侧板和电源组件之间,利用电源组件对第一电路板和散热组件进行相对固定,能够在保持相机机体的装配可靠性的同时,使该相机机体的组装方式更加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