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33756发布日期:2018-10-12 21:13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视觉效果。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藉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0-50%,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可说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高精细、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如高亮度化、低成本化、低耗电化、轻薄化等)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

背光模组通常主要由电路板、置于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led、导光板、光学膜片、塑胶框等部分组成,设置有led的电路板通常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塑胶框上,随着led逐渐变薄,led的强度随之降低,当需要将电路板从胶框上移离时(即需要重工时),例如灯条因粘贴位置不正确需要重新粘贴时,由于双面胶与胶框之间的粘合力较大,在移离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led断灯。现有技术中,为控制断灯风险,通常需要对经过重工的背光模组进行人工喷码来进行标识,将正常品和经过重工的产品进行区分,若工作人员有意或无意漏掉喷码,则无法对背光模组是否经过重工进行追溯,因此难以对背光模组的断灯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和显示装置,能够快速检测出背光模组是否经过重工,使得背光模组的断灯风险得以有效管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柔性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贴附在所述胶框上;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重工检测电路,所述重工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线和与所述检测线电连接的检测电路板;

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至少第一侧设置有狭缝结构,所述狭缝结构包括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之间包括第一间隔,所述检测线跨接在所述第一间隔中;

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在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所述第一狭缝将所述柔性电路板至少划分为第一子电路板和第二子电路板,所述第一子电路板在所述柔性电路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与各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交叠,所述第二子电路板在所述柔性电路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不交叠。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柔性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贴附在所述胶框上;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重工检测电路,所述重工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线和与所述检测线电连接的检测电路板;

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至少第一侧设置有狭缝结构,所述狭缝结构包括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之间包括第一间隔,所述检测线跨接在所述第一间隔中;

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在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所述第一狭缝将所述柔性电路板至少划分为第一子电路板和第二子电路板,所述第一子电路板在所述柔性电路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与各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交叠,所述第二子电路板在所述柔性电路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不交叠;

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检测电路板判断所述检测线是否断裂,若所述检测线断裂,则判断所述背光模组经过重工;若所述检测线未断裂,则判断所述背光模组未经过重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其中该背光模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任意一种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背光模组及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和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和显示装置中,在背光模组中引入了重工检测电路,并且在背光模组的柔性电路板上设置了狭缝结构,狭缝结构包括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重工检测电路中的检测线跨接在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之间的第一间隔中。第一狭缝将柔性电路板划分为了至少两个子电路板,分别为包括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子电路板和不包括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二子电路板。在背光模组进行重工操作时,会将第一子电路板从胶框上撕离,在撕离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子电路板仍然固定在胶框上,位于第一间隔中的检测线会受到第一子电路板和第二子电路板之间的作用力而发生断裂;若背光模组未发生重工,则检测线不会发生断裂现象。由于检测线是与检测电路板电连接的,因此通过检测电路板即可判断出检测线的状态,根据检测线是否发生断裂即可快速准确判断背光模组是否发生重工,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标识重工的方法更加可靠,更加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出背光模组是否发生重工,从而使得背光模组的断灯风险得以有效管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截面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柔性电路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狭缝结构与检测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狭缝结构与部分柔性电路板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狭缝结构与部分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重工检测电路的一种等效结构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8所示为与图7对应的重工检测电路的等效电路结构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现有技术在对背光模组进行重工时,通常需要将电路板从胶框上移离,当将电路板从胶框上移离时,由于双面胶与胶框之间的粘合力较大,在移离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led断灯。现有技术中,为控制断灯风险,通常需要对经过重工的背光模组进行人工喷码来进行标识,将正常品和经过重工的产品进行区分,若工作人员有意或无意漏掉喷码,则无法对背光模组是否经过重工进行追溯,因此难以对背光模组的断灯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有鉴于此,本申请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和显示装置,能够快速检测出背光模组是否经过重工,使得背光模组的断灯风险得以有效管控。

参见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截面图,该背光模组100包括导光板120、灯条140以及胶框150,其中灯条140包括柔性电路板141和电性设置于柔性电路板141上的发光二极管元件142,柔性电路板141通过双面胶170固定于胶框150和导光板120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仅是一种示意,并非对背光模组结构的具体限定,其他与图1实施例不相同的结构的背光模组同样适用于本申请,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等。

参见图1至图3,其中,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柔性电路板的一种俯视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狭缝结构与检测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包括:胶框150、柔性电路板141和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41的表面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42,柔性电路板141的部分贴附在胶框150上;

背光模组100还包括重工检测电路10,重工检测电路10包括检测线11和与检测线11电连接的检测电路板12;

在柔性电路板141的至少第一侧111设置有狭缝结构20,狭缝结构20包括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之间包括第一间隔23,检测线11跨接在第一间隔23中;

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在垂直于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柔性电路板141设置,第一狭缝21将柔性电路板141至少划分为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第一子电路板31在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与各发光二极管元件142交叠,第二子电路板32在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发光二极管元件142不交叠。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在柔性电路板141上设置了狭缝结构20,该狭缝结构20包括在垂直于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柔性电路板141设置的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该第一狭缝21将柔性电路板141划分为了包括发光二极管元件142的第一子电路板31和不包括发光二极管元件142的第二子电路板32。特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还引入了重工检测电路10,该重工检测电路10包括检测线11和与该检测线11电连接的检测电路板12,检测线11跨接在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之间的第一间隔23中。对背光模组100重工时,需要将包括发光二极管元件142的第一子电路板31从胶框150上移离,通过重工检测电路10检测背光模组是否经过重工,以挑选出经过重工的灯条,再集体做测试,确认断灯风险。通常柔性电路板141是通过双面胶170粘贴在胶框150上的,也就是说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通常都是通过双面胶170与胶框150粘贴的,在从胶框150上将第一子电路板31撕离的过程中,由于狭缝结构20将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进行了分离,第二子电路板32依然是固定在胶框150上的;当将第一子电路板31撕离至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之间的第一间隔23的位置时,第二子电路板32固定而第一子电路板31受到了外界的作用力,第一间隔23及位于第一间隔23处的检测线11将会受到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施加给它们的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而发生断裂,由于检测电路板12与检测线11是电连接的,当检测线11断裂时检测电路板12将能够快速检测到这一现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检测电路板12即可判断出检测线11的状态,根据检测线11是否发生断裂即可快速准确判断背光模组100是否发生重工,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标识重工的方法更加可靠,更加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出背光模组100是否发生重工,从而使得背光模组100的断灯风险得以有效管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附图所示实施例仅适应性给出了柔性电路板141和位于柔性电路板141上的发光二极管元件142及狭缝结构20的相对位置示意图,柔性电路板141的尺寸、发光二极管元件142的尺寸及数量、狭缝结构20的尺寸以及检测电路板12的尺寸并不代表实际尺寸。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狭缝结构20中,第一间隔23的宽度为第一狭缝21靠近第二狭缝22一侧的边沿与第二狭缝22靠近第一狭缝21一侧的边沿之间的距离d1,0.3mm≤d1≤1mm。考虑到当将第一间隔23的宽度设计得小于0.3mm时,宽度很小,即使在背光模组100未发生重工时,在受到其他外界作用力时,该第一间隔23也很容易发生断裂,从而导致跨接在该第一间隔23中的检测线11发生断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使得通过检测线11的断裂状态来判断背光模组100是否发生重工变得不可靠,因而本申请将第一间隔23的宽度设计为≥0.3mm;此外,考虑到当将第一间隔23的宽度设计得大于1mm时,宽度较大,第一间隔23发生断裂时所需用到的作用力相应会增大,在背光模组100重工过程后,将第一子电路板31从胶框150上撕离的过程中第一间隔23很有可能不会断裂,因而检测线11也很有可能不会断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使得通过检测线11的断裂状态来判断背光模组100是否发生重工变得不可靠,因而本申请将第一间隔23的宽度设计为小于1mm。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间隔23的宽度设计为0.3mm≤d1≤1mm时,既有利于保证在重工过程中检测线11能够发生断裂,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在未进行重工时检测线11不会发生断裂,因此使得通过检测线11的断裂状态来判断背光模组100是否发生重工变得更加可靠,判断准确率更高。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3,检测线11的直径为d2,d2<0.3mm。由于检测线11是跨接在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之间的第一间隔23中的,本申请通过检测线11的断裂状态来判断背光模组100是否发生重工,在第一间隔23断裂时,要求检测线11能够断裂,因此需要将检测线11的直径设计的小于该第一间隔23的宽度。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例如请继续参见图3,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的宽度分别为d3和d4,其中,d3=d4=0.2mm。

通常在柔性电路板141上形成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是通过刀模裁切的方法来实现的,为简化裁切难度并保证裁切精度,通常情况下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的宽度就是刀模裁切过程中一刀的宽度,一刀的宽度通常为0.2mm,当然,除了此种尺寸的刀模外,还可采用其他尺寸的刀模进行裁切形成其他宽度尺寸的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狭缝结构与部分柔性电路板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狭缝21呈弯折的条状结构,第一狭缝21在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柔性电路板141的至少一个边沿交叠。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4,第一狭缝21呈现为折线状,由4条线段连接而成,这4条线段是沿第一方向延伸或者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其中,线段211、线段212和线段213在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均未与柔性电路板141的边沿交叠,而线段214在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柔性电路板141的下边沿是部分交叠的,并且贯穿了柔性电路板141的下边沿,这样在第一狭缝21以下的部分就形成了与第一子电路板31彼此独立的第二子电路板32,第一狭缝21将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进行了隔离,在图4所示视角下,当从柔性电路板141的左侧对第一子电路板31进行撕离时,第二子电路板32是不会受到第一电路板的影响的,仍然会固定在胶框150上。如此,在将第一子电路板31撕离至与第一间隔23所对应的位置时,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会对第一间隔23施加相反的作用力,导致第一间隔23和位于第一间隔23中的检测线11断裂,从而方便通过检测线11的断裂状态来判断背光模组100是否发生重工。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狭缝21除图4所示实施例的形式外,还可采用其他的形式构成,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例如可采用更多条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延伸的线段连接而成,或者采用其他形式的线段,例如图5,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狭缝结构与部分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该实施例中的第一狭缝21由弧线线段215和直条状线段216连接而成,弧线线段215的一端在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柔性电路板141的底端边沿交叠,此种形式同样可以将柔性电路板141划分为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狭缝21的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能够将柔性电路板141划分为包含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子电路板31和不包含发光二极管的第二子电路板32均属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可选地,请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重工检测电路10中,检测线11在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子电路板31部分交叠,并与第二子电路板32部分交叠。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由于检测线11是跨接在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之间的第一间隔23中的,而第一狭缝21又将柔性电路板141划分为了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在对背光模组100进行重工时,会将第一子电路板31从胶框150上撕离,而第二子电路板32仍将固定在胶框150上,本申请将检测线11在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既与第一子电路板31交叠又与第二子电路板32交叠,因此在从胶框150上撕离第一子电路板31时,在撕离到第一间隔23所在位置时,检测线11将会受到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分别施加给其的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发生断裂,因此检测线11的此种位置设置有利于确保在重工过程中发生断裂,使得重工检测电路10的检测结果更加可靠。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重工检测电路的一种等效结构图,参见图6,在重工检测电路10的检测电路板12上设置有检测信号灯40,检测信号灯40与检测线11串联,如此,由于检测信号灯40与检测线11串联,当检测信号灯40呈现的状态为点亮时,则证明检测线11并未断裂,背光模组未经过重工;当检测信号灯40呈现的状态为熄灭时,则证明检测信号灯40与检测线11之间的电连接断开,检测信号线断裂,背光模组经过重工。在检测电路板12上串联检测信号灯40,通过检测信号灯40的亮灭状态即可快速判断背光模组是否经过重工,如此有利于提升背光模组的重工检测效率。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图8所示为与图7对应的重工检测电路的等效电路结构图,参见图7和图8,在柔性电路板141的第二侧112也设置有狭缝结构20,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相对设置。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7和图8,该实施例在柔性电路板141的两侧分别设置了一组狭缝结构20,两组狭缝结构20可对称设计,检测线11分别跨接在两组狭缝结构20的第一间隔23中,在对背光模组100进行重工时,将第一子电路板31从胶框150上撕离的过程中,跨接于两组狭缝结构20的第一间隔23中的两部分检测线11中,至少其中一部分检测线11会发生断裂,因此,在通过检测电路板12判断背光模组100是否发生重工时,位于两组第一间隔23中的两部分检测线11只要有一部分断裂即可被检测电路板12识别,两组狭缝结构20的设计相当于是冗余的设计方式,如此可使得检测电路板12对背光模组100是否发生重工的判断更加准确、可靠。

可选地,请参见图2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41还设置有凸出部60,检测电路板12设置于凸出部60上;检测线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凸出部60,并分别与检测电路板12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形成一闭合回路;第一狭缝21设置在第二狭缝22远离凸出部60的一侧。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7,由于检测线11大部分是位于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上的,而检测线11又需要与检测电路板12电连接,为实现检测线11与检测电路板12的可靠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柔性电路板141上设置了一个凸出部60,将检测电路板12设置在该凸出部60上,检测线11的两端即可分别延伸至该凸出部60与检测电路板12的正负极电连接,从而形成一闭合回路。此外,本申请将狭缝结构20采用对称设计,即,将两个第一狭缝21设置在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狭缝22远离凸出部60的一侧,如此能够确保在从胶框150上撕离第一子电路板31的同时,第二子电路板32能够固定在胶框150上,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能够向第一间隔23及位于第一间隔23之间的检测线11施加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使得检测线11断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的一种流程图,结合图1-图3,本申请所提供的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其中,背光模组100包括:胶框150、柔性电路板141和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41的表面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42,柔性电路板141的部分贴附在胶框150上;

还包括重工检测电路10,重工检测电路10包括检测线11和与检测线11电连接的检测电路板12;

在柔性电路板141的至少第一侧111设置有狭缝结构20,狭缝结构20包括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之间包括第一间隔23,检测线11跨接在第一间隔23中;

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在垂直于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柔性电路板141设置,第一狭缝21将柔性电路板141至少划分为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第一子电路板31在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与各发光二极管元件142交叠,第二子电路板32在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发光二极管元件142不交叠;

方法包括:通过检测电路板12判断检测线11是否断裂,若检测线11断裂,则判断背光模组100经过重工;若检测线11未断裂,则判断背光模组100未经过重工。

具体地,结合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在柔性电路板141上设置了狭缝结构20,该狭缝结构20包括在垂直于柔性电路板141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柔性电路板141设置的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该第一狭缝21将柔性电路板141划分为了包括发光二极管元件142的第一子电路板31和不包括发光二极管元件142的第二子电路板32。特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还引入了重工检测电路10,该重工检测电路10包括检测线11和与该检测线11电连接的检测电路板12,检测线11跨接在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之间的第一间隔23中。对背光模组100进行重工时,需要将包括发光二极管元件142的第一子电路板31从胶框150上移离,通常柔性电路板141是通过双面胶170粘贴在胶框150上的,也就是说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通常都是通过双面胶170与胶框150粘贴的,在从胶框150上将第一子电路板31撕离的过程中,由于狭缝结构20将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进行了分离,第二子电路板32依然是固定在胶框150上的;当将第一子电路板31撕离至第一狭缝21和第二狭缝22之间的第一间隔23的位置时,第二子电路板32固定而第一子电路板31受到了外界的作用力,第一间隔23及位于第一间隔23处的检测线11将会受到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施加给它们的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而发生断裂,由于检测电路板12与检测线11是电连接的,当检测线11断裂时检测电路板12将能够快速检测到这一现象。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背光模组100是否重工的方法中,通过检测电路板12即可快速判断出检测线11是否断裂,若检测线11断裂,则判断背光模组100经过重工;若检测线11未断裂,则判断背光模组100未经过重工。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背光模组100是否重工的方法中,通过检测电路板12即可判断出检测线11的状态,根据检测线11是否发生断裂即可快速准确判断背光模组100是否发生重工,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标识重工的方法更加可靠,更加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出背光模组100是否发生重工,从而使得背光模组100的断灯风险得以有效管控。

可选地,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请结合图6和图8,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中,检测电路板12上设置有检测信号灯40,检测信号灯40与检测线11串联;

方法进一步为:根据检测信号灯40的亮灭状态判断检测线11是否断裂,若检测信号灯40为灭灯状态,则判断背光模组100经过重工;若检测信号灯40为亮灯状态,则判断背光模组100未经过重工。

具体地,请参见图6、图8和图10,在重工检测电路10的检测电路板12上设置有检测信号灯40,检测信号灯40与检测线11串联,如此,由于检测信号灯40与检测线11串联,当检测信号灯40呈现的状态为点亮时,则证明检测线11并未断裂,背光模组100未经过重工;当检测信号灯40呈现的状态为熄灭时,则证明检测信号灯40与检测线11之间的电连接断开,检测信号线断裂,背光模组100经过重工。在检测电路板12上串联检测信号灯40,通过检测信号灯40的亮灭状态即可快速判断背光模组100是否经过重工,如此有利于提升背光模组的重工检测效率。

可选地,请参见图2和图7,柔性电路板141还设置有凸出部60,检测电路板12设置于凸出部60上;检测线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凸出部60,并分别与检测电路板12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形成一闭合回路;第一狭缝21设置在第二狭缝22远离凸出部60的一侧。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7,由于检测线11大部分是位于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上的,而检测线11又需要与检测电路板12电连接,为实现检测线11与检测电路板12的可靠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柔性电路板141上设置了一个凸出部60,将检测电路板12设置在该凸出部60上,检测线11的两端即可分别延伸至该凸出部60与检测电路板12的正负极电连接,从而形成一闭合回路。此外,本申请将狭缝结构20采用对称设计,即,将两个第一狭缝21设置在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狭缝22远离凸出部60的一侧,如此能够确保在从胶框150上撕离第一子电路板31的同时,第二子电路板32能够固定在胶框150上,第一子电路板31和第二子电路板32能够向第一间隔23及位于第一间隔23之间的检测线11施加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使得检测线11断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300和背光模组(未示出),其中该背光模组为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中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背光模组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检测背光模组是否重工的方法和显示装置中,在背光模组中引入了重工检测电路,并且在背光模组的柔性电路板上设置了狭缝结构,狭缝结构包括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重工检测电路中的检测线跨接在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之间的第一间隔中。第一狭缝将柔性电路板划分为了至少两个子电路板,分别为包括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子电路板和不包括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二子电路板。在背光模组进行重工操作时,会将第一子电路板从胶框上撕离,在撕离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子电路板仍然固定在胶框上,位于第一间隔中的检测线会受到第一子电路板和第二子电路板之间的作用力而发生断裂;若背光模组未发生重工,则检测线不会发生断裂现象。由于检测线是与检测电路板电连接的,因此通过检测电路板即可判断出检测线的状态,根据检测线是否发生断裂即可快速准确判断背光模组是否发生重工,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标识重工的方法更加可靠,更加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出背光模组是否发生重工,从而使得背光模组的断灯风险得以有效管控。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