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6167发布日期:2018-09-29 01:1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中,给各子像素中的驱动电极(如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施加驱动电压而产生电场,该电场可使液晶按所需方式偏转,进而使各子像素产生不同程度的滤光,实现显示。

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中,必须保持电场才能使液晶维持所需的偏转状态,故若要实现显示,则必须不断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电压,导致其驱动功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功耗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功耗低的显示装置。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具有多个子像素的显示面板,其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多稳态液晶;其中,每个子像素中设有用于在多稳态液晶中形成电场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多稳态液晶在不同电场下具有不同光学性质,且能在电场消失后保持电场存在时的光学性质;

驱动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提供驱动电压以形成电场;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子像素的显示内容是否有变化决定是否向驱动单元发出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驱动单元停止向至少部分显示内容无变化的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提供驱动电压。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仅在所有子像素的显示内容均无变化时向驱动单元发出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驱动单元停止工作。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设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一侧;

所述第二电极设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侧,且同一子像素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对设置;

其中,

各子像素中的第一电极连为一体形成公共电极;或者,各子像素中的第二电极连为一体形成公共电极。

优选的是,在不同电场下,所述多稳态液晶具有不同的透过率。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面板为反射式显示面板,其具有入光侧,且在比所述多稳态液晶更远离入光侧的位置设有反光层。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板比第二基板更靠近入光侧;

所述第一电极设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一侧;

所述第二电极设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侧,且同一子像素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对设置;

所述反光层设于第二基板与第二电极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子像素分为不同颜色,所述子像素中设有与其颜色对应的彩色滤光膜,所述彩色滤光膜比反光层更靠近入光侧;

其中,

所述彩色滤光膜设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一侧;或者,所述彩色滤光膜设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设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一侧;

所述第二电极设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侧且与第一电极相对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子像素分为不同颜色,所述子像素中设有与其颜色对应的彩色滤光膜。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装置为电子日历、电子表、电子煤气表、电子电表、电子水表中任意一种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在一种状态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在另一种状态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中子像素亮度与电场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1、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2、多稳态液晶;3、反光层;5、子像素;91、第一基板;92、第二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具有多个子像素5的显示面板,其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91和第二基板92,以及设于第一基板91与第二基板92间的多稳态液晶2;其中,每个子像素5中设有用于在多稳态液晶2中形成电场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多稳态液晶2在不同电场下具有不同光学性质,且能在电场消失后保持电场存在时的光学性质;

驱动单元,用于向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提供驱动电压以形成电场;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子像素5的显示内容是否有变化决定是否向驱动单元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控制驱动单元停止向至少部分显示内容无变化的子像素5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提供驱动电压。

以上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板,其包括两个对置的基板,两基板之间填充有多稳态液晶2,且其每个子像素5中设有两个电极,这两个电极可在该子像素5处的多稳态液晶2中形成电场,从而改变多稳态液晶2的状态和光学性质,并进而使子像素5显示所需内容。其中,多稳态液晶2是已知的液晶材料,其在不同电场下具有不同的状态,并可产生不同的光学性质(如透过率、对光偏振方向的改变等);而当电场消失后,多稳态液晶2仍保持之前电场存在时的状态,也就是保持之前的光学性质。

显示装置中还有控制单元,其用于检测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5显示内容是否有变化(即是否有至少部分位置显示的是静态画面),并据此决定是否发出控制指令,若发出控制指令,则可控制驱动单元停止向(至少部分)显示静态画面的子像素5提供驱动电压,从而减少驱动单元的输出,降低驱动功耗。

在停止接收驱动电压的子像素5中,其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上均不再有电压,故二者间的电场也消失,但由于显示面板中使用的是多稳态液晶2,故此时该子像素5处的多稳态液晶2的状态和光学性质并不改变,因此,子像素5仍保持显示此前的内容(即最后一次变化后得到的内容),显示效果不受影响。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控制单元在显示内容无变化时控制驱动单元停止向相应的子像素5提供驱动电压(或使驱动单元整体休眠),从而减少驱动单元的输出,降低驱动功耗;同时,由于其中采用多稳态液晶2,故子像素5可在无电场的情况下保持此前显示的内容,以上方式并不影响显示效果。

其中,控制单元获知子像素5显示内容是否有变化的方式是多样的,例如其可对来自显卡的各帧的显示数据(即用于描述应显示什么画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相邻帧的画面中是否有部分位置图案相同;或者,显卡也可仅在显示内容有变化时才提供新的显示数据,故控制单元可通过是否接收到新的显示数据确定显示内容是否有变化。

其中,多稳态液晶2可以是在仅两个不同电场具有两种不同状态,并具有两种对应的光学性质(如透光和不透光),从而子像素5只可实现黑白两种显示。或者,多稳态液晶2也可以是在多个不同电场下具有多个不同的状态,并具有多种对应的光学性质(如不同程度的透光),从而子像素5可多个不同灰阶的显示(如16灰阶)。

其中,子像素5的实际亮度-电场(电场强度)关系曲线可如图4所示,当其电场强度由0升到m时,其亮度也由a升至b,而当其电场强度降为0时(即不再提供驱动电压时),其亮度会稍微降低至c。但由于b和c的亮度区别很小,处于不可避免的误差范围之内,人眼不会察觉,故仍可认为在电场消失后,多稳态液晶2的状态和光学性质并未发生变化。

其中,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可以是相互独立的集成电路、芯片、处理器等,也可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处理器中。

其中,驱动单元可通过单独的引线为各子像素5中的电极提供驱动电压(图中仅示意性的画出其与一个子像素5的第二电极12连接),也可通过“栅线+数据线”的结构以扫描方式为各子像素5中的电极提供驱动电压。

优选的,第一电极11设于第一基板91朝向第二基板92一侧;第二电极12设于第二基板92朝向第一基板91一侧且与第一电极11相对设置。

也就是说,两种电极可分别设于两基板的内侧并对置,从而最有效的在多稳态液晶2中形成电场。

优选的,子像素5分为不同颜色,子像素5中设有与其颜色对应的彩色滤光膜。

也就是说,显示面板的各子像素5中可设有相应颜色的彩色滤光膜(如红色滤光膜r、绿色滤光膜g、蓝色滤光膜b),以将从各子像素5射出的光过滤为相应颜色,实现彩色显示。若各子像素5还可实现不同灰度的显示,则最终显示装置可实现全彩显示。

其中,多个相邻的不同颜色的子像素5(如红色子像素、绿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可组成一个像素,而像素则作为显示面板中一个最小的可见点。

优选的,控制单元用于仅在所有子像素5的显示内容均无变化时向驱动单元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控制驱动单元停止工作。

也就是说,控制单元优选仅在显示面板整体的显示内容全是静态画面时发出控制指令,以控制驱动单元整体停止工作(即休眠);而如果显示面板中仅有部分画面为静态(即仅部分子像素5显示内容无变化),则并不发出控制指令,故驱动单元此时仍会向显示内容变化和不变的子像素5都提供驱动电压。

对驱动单元而言,即使仅向部分子像素提供驱动电压,其也仍处于工作状态,仍有较高的功耗,而当其停止工作并进入休眠状态时,则几乎无功耗,节能效果最明显。因此,以上方式既可较明显的降低驱动功耗,又可降低控制的难度。

当然,应当理解,驱动单元整体停止工作后,若又有至少部分子像素5的显示内容发生变化,则控制单元应控制驱动单元重新开始工作(即唤醒)。因此,此时驱动单元实际处于“板休眠”状态,随时可重新开始工作,而不是显示装置完全关机时的“完全关闭”状态。

当然,应当理解,如果是只要有部分子像素5的显示内容不变,则控制单元就发出控制指令,以控制驱动单元停止向显示内容不变的子像素5提供驱动电压,也是可行的(当然此时若所有子像素5的显示内容均不变,则驱动单元也是停止向所有子像素5提供驱动电压)。这样的方式可最大限度的降低驱动功耗。

更优选的,第一电极11设于第一基板91朝向第二基板92一侧;第二电极12设于第二基板92朝向第一基板91一侧,且同一子像素5中的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相对设置;其中,各子像素5中的第一电极11连为一体形成公共电极,或者,各子像素5中的第二电极12连为一体形成公共电极。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以上仅有显示内容完全无变化时才提供控制指令的显示装置中,若其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采用以上对置的形式,则其中一种电极(以第一电极11为例)可为公共电极,即多个子像素5中的第一电极11可连为一体,并加载相同的驱动电压,这样可简化其制备工艺,并使为第一电极11供电的电路结构简单。

优选的,显示面板为反射式显示面板,其具有入光侧,且在比多稳态液晶2更远离入光侧的位置设有反光层3。

也就是说,显示面板优选为反射式,即光可从显示面板的入光侧射入后经过多稳态液晶2并在反光层3上发生反射,之后再次经过多稳态液晶2并射出,实现显示。反射式显示面板的优点在于不用采用背光源为其提供光,故其中也就不存在背光源的功耗,可进一步降低功耗。

更优选的,第一基板91比第二基板92更靠近入光侧;第一电极11设于第一基板91朝向第二基板92一侧;第二电极12设于第二基板92朝向第一基板91一侧,且同一子像素5中的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相对设置;反光层3设于第二基板92与第二电极12之间。

也就是说,对于以上采用反射式显示面板和对置电极的显示装置,反光层3优选设于远离入光侧的基板(第二基板92)上,且比第二电极12更远离多稳态液晶2,以避免对电场产生影响。

当然,应当理解,若反光层3是由金属等导电材料构成的,则其与第二电极12之间至少应设有一个绝缘层8,以免其将各第二电极12导通。

当然,应当理解,如果第二电极12本身就是由反光材料构成的,则第二电极12同时也可作为反光层3,即显示面板中可没有单独的反光层。

当然,在如图1至图3中,是以第一基板91上的第一电极11是公共电极为例进行说明的,由此公共电极比像素电极更靠近入光侧。但应当理解,如果是第二电极12采用公共电极的形式,从而公共电极比像素电极更远离入光侧,也是可行的。

更优选的,子像素5分为不同颜色,子像素5中设有与其颜色对应的彩色滤光膜,彩色滤光膜比反光层3更靠近入光侧;彩色滤光膜设于第一基板91朝向第二基板92一侧;或者,彩色滤光膜设于第二基板92朝向第一基板91一侧。

也就是说,对于以上采用反射式显示面板和对置电极的显示装置,其也可设有彩色滤光膜以实现彩色显示;显然,此时彩色滤光膜必须比反光层3更远离入光侧,以保证反射光可经过彩色滤光膜。

具体的,彩色滤光膜可如图1、图2所示设于第一电极11朝向第二基板92一侧,或者,也可如图3所示设于第二电极12朝向第一基板91一侧。当然,如果彩色滤光膜位于基板与电极之间,或位于第一基板靠近入光侧的一侧,也是可行的。

优选的,在不同电场下,多稳态液晶2具有不同的透过率。

也就是说,在不同电场下,多稳态液晶2可具有不同的透明程度,从而使子像素5具有不同亮度。例如,如图1所示,一定的电场下,多稳态液晶2的分子规则排布,从而多稳态液晶2整体上基本透明,允许光通过(包括反射),子像素5亮度最大;而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电场下,多稳态液晶2的分子排布不规则,可对射入的光进行无规则的散射,光在其内部大量反射后被吸收,无法射出,故此时多稳态液晶2整体上不透明,子像素5亮度最小。

当然,应当理解,以上具有不同透过率的多稳态液晶2并不限于用在以上的反射式显示面板中,其也可用于透射式显示面板中。

采用以上多稳态液晶2的优点在于,从子像素5射出的光不必经过偏光片的过滤,故不存在必然的亮度损失,可提高光的利用率,同时可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即显示面板中不必设置偏光片)。

优选的,显示装置为电子日历、电子表、电子煤气表、电子电表、电子水表中任意一种。

如前,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主要在显示内容不变时获得节能效果;而与电脑显示器等相比,以上的各器件的显示内容变化相对较少(如电子日历的显示内容可能每天才改变一次),故特别适于采用本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