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47876发布日期:2019-01-08 20:5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显示器应运而生,如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显示器等,逐渐成为时下显示行业的主流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因此,关于显示器的研究也成为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模组(liquidcrystalmodule,lcm)已被大量地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中。但是,由于lcm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配置背光模组(backlightunit,blu)来提供其所需要的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效果。随着液晶产品的逐渐普及,用户对产品越来越挑剔,对产品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希望产品轻、薄、大屏幕的同时更希望产品的发光效果能够更加完美,因此,现在背光模组的边框设计都是越来越窄,使得在背光模组中能够放置更多的发光元件。

现有技术中,由于液晶显示模组趋于超薄、高亮、窄边框的发展趋势,会出现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之间发生剥离(peeling)的现象,从而导致背光模组内部进水气导致湿度失衡,膜材翘曲、潮湿、受热后导致表面不平整,从而呈现出波纹状态(waving)等各种可靠性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既能实现窄边框,又能避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之间发生剥落,提高可靠性的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至少一层光学膜片、至少一个胶框和一个外框、至少一个遮光胶带;外框包括底部和侧部,侧部沿底部边缘向远离底部的方向延伸,底部和侧部围合形成一收纳槽;收纳槽收容胶框、光源、光学膜片,胶框围绕侧部设置;遮光胶带位于胶框远离底部的一侧;侧部远离底部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弯折部,弯折部沿着侧部指向收纳槽的方向延伸,弯折部位于遮光胶带远离底部的一侧,且弯折部与遮光胶带至少部分贴合。

基于同一原理,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制造方法,其中,背光模组包括上述背光模组,制造方法包括:进行光源、至少一层光学膜片、至少一个胶框、一个外框、至少一个遮光胶带的组装;其中,外框包括底部和侧部,侧部远离底部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预设弯折部;完成上述组装后,通过按压预设弯折部,使预设弯折部朝侧部指向收纳槽的方向延伸形成弯折部,且使弯折部与遮光胶带至少部分贴合。

基于同一原理,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上述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将光源、至少一层光学膜片、至少一个胶框放置于外框构成的收纳槽内,该收纳槽是由外框的底部和侧部围合形成的,外框的底部用来承载收纳槽内的光源、光学膜片、胶框等,胶框用以连接、定位或者支撑其它部件;胶框围绕外框的侧部设置,使收纳槽内用于放置其余部件的空间尽可能的扩大;遮光胶带位于胶框远离底部的一侧,从而起到对背光模组边缘光线的遮挡,防止漏光的作用。本发明进一步在侧部远离底部一端设置至少一个弯折部,弯折部沿着侧部指向收纳槽的方向延伸,弯折部位于遮光胶带远离底部的一侧,且弯折部与遮光胶带至少部分贴合,通过弯折部至少部分与遮光胶带贴合,从而使弯折部能至少部分压实遮光胶带,加固遮光胶带粘贴可靠性,防止遮光胶带在该处发生剥离,从而减少了背光模组内部进水气导致湿度失衡、膜材翘曲表面不平整的可能性,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可靠性。本发明通过弯折部能至少部分压实遮光胶带,从而无需加宽边框处的胶框和遮光胶带,即可以防止遮光胶带在该处发生剥离,从而实现了背光模组的窄边框,使得在背光模组中能够放置更多的发光元件,达到更好的发光效果,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m-m’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区域a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区域a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区域a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沿图1中m-m’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2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沿图1中m-m’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沿图1中m-m’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沿图18中n-n’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区域d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在制造过程中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在制造完成后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m-m’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0、至少一层光学膜片20(图2中未填充)、至少一个胶框30和一个外框40、至少一个遮光胶带50;

外框40包括底部41和侧部42,侧部42沿底部41边缘向远离底部41的方向延伸,底部41和侧部42围合形成一收纳槽44;

收纳槽44收容胶框30、光源10、光学膜片20,胶框30围绕侧部42设置;

遮光胶带50位于胶框30远离底部41的一侧;

侧部42远离底部41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弯折部43,弯折部43沿着侧部42指向收纳槽44的方向延伸,弯折部43位于遮光胶带50远离底部41的一侧,且弯折部43与遮光胶带50至少部分贴合。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将光源10、至少一层光学膜片20、至少一个胶框30放置于外框40构成的收纳槽44内,该收纳槽44是由外框40的底部41和侧部42围合形成的,外框40的底部41用来承载收纳槽44内的光源10、光学膜片20、胶框30等,胶框30用以连接、定位或者支撑其它部件;胶框30围绕外框40的侧部42设置,使收纳槽44内用于放置其余部件的空间尽可能的扩大;遮光胶带50位于胶框30远离底部41的一侧,从而起到对背光模组边缘光线的遮挡,防止漏光的作用。本实施例进一步在侧部42远离底部41一端设置至少一个弯折部43,弯折部43沿着侧部42指向收纳槽44的方向延伸,弯折部43位于遮光胶带50远离底部41的一侧,且弯折部43与遮光胶带50至少部分贴合,通过弯折部43至少部分与遮光胶带50贴合,从而使弯折部43能至少部分压实遮光胶带50,加固遮光胶带50粘贴可靠性,防止遮光胶带50在该处发生剥离,从而减少了背光模组内部进水气导致湿度失衡、膜材翘曲表面不平整的可能性,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可靠性。本实施例通过弯折部43能至少部分压实遮光胶带50,从而无需加宽边框处的胶框30和遮光胶带50,即可以防止遮光胶带50在该处发生剥离,从而实现了背光模组的窄边框,使得在背光模组中能够放置更多的发光元件,达到更好的发光效果,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外框40的底部41和侧部42可通过工艺手段一体成型,从而可以减少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本实施例在侧部42远离底部41一端设置的弯折部43,可以为多个均匀设置的,也可以为多个不均匀设置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布设置于侧部42远离底部41一端;并且弯折部43设置的位置可位于背光模组的任意一侧,同样可以起到防止遮光胶带50剥离的作用。对于在背光模组任意位置进行挖孔设计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弯折部43也可以使用,本实施例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外框40的材料为不锈钢或者铜合金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了外框40的材料为不锈钢或者铜合金中的任一种,由于外框40的弯折部43是需要进行弯折以使其与遮光胶带50至少部分贴合的,而外框40的底部41有需要用来承载收纳槽44内的光源10、光学膜片20、胶框30等,因此,不锈钢或者铜合金材料制成的外框40,在能保证牢靠的同时,还能易于弯折,减小了生产制造时的工艺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外框的制作材料可以是不锈钢或者铜合金中的任一种,但不限于以上材料,也可以为其他能达到相同或相似效果的材料,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和图4,图3是图2中区域a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区域a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弯折部43与侧部42通过连接部431连接,弯折部43所在平面与侧部4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且80°≤α≤90°,夹角α朝向收纳槽44。

本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了弯折部43与侧部42通过连接部431连接,连接部431起到过渡的作用,便于弯折部43的弯折;将弯折部43所在平面与侧部42所在平面的夹角(朝向收纳槽44)α限定在80°≤α≤90°,可以使弯折部43与遮光胶带50的贴合度更好,从而贴附更牢靠。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弯折部43所在平面与侧部42所在平面的朝向收纳槽44的夹角α为90°是比较理想的位置(如图3所示),但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的限制和考虑到弯折部43在弯折后可能存在反弹,因此一般在工艺上会使弯折部43弯折超过90°来防止反弹,即弯折部43所在平面与侧部42所在平面的朝向收纳槽44的夹角α小于90°(如图4所示),但是,弯折的程度也不能过大,过大会导致弯折部43不能很好的与遮光胶带50进行贴附,从而不能起到压实遮光胶带50的作用,因此,80°≤α≤90°为较佳实施方式。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是提供一种防止弯折部43弯折后反弹的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能达到同样或相似效果的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请参考图5,图5是图2中区域a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由于实际生产制作时工艺的限制,连接部431的弯曲程度不能完全做到如图3和图4所示的圆弧状,可能会出现如图5所示的连接部431为带有小折角的结构,但该连接部431的具体形状并不影响本实施例中弯折部43所在平面与侧部42所在平面的朝向收纳槽44的夹角α。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图6是沿图1中m-m’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沿垂直于侧部4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弯折部43和连接部431向底部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宽度d1≤1mm。

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在沿垂直于侧部4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弯折部43和连接部431向底部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宽度d1≤1mm,可以使弯折部43和连接部431在压实遮光胶带50,增加其抗剥离的能力,防止遮光胶带50剥离的同时,进一步使弯折部43和连接部431所在的边框范围尽量窄,从而实现了背光模组的窄边框,使得在背光模组中能够放置更多的发光元件,达到更好的发光效果,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若将弯折部43和连接部431向底部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宽度d1设计为大于1mm,虽然能使其抗剥离的能力更好,但是不利于实现窄边框。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7,图7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弯折部43为长条状结构。

本实施例将弯折部43的形状设计为长条状结构,弯折部43沿着侧部42指向收纳槽44的方向延伸,长条状结构的弯折部43更易于弯折,且与遮光胶带50的贴附长度更长,从而可以提高遮光胶带50的抗剥离的能力。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8,图8是图2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侧部42包括第一主体部421和多个第一子部422,第一主体部421和多个第一子部422沿底部41边缘向远离底部41的方向延伸设置,底部41和第一主体部421围合形成收纳槽44,多个第一子部422位于第一主体部421远离底部41的一端;

弯折部43包括第二主体部432和第二子部433,第二主体部432和第二子部433沿着侧部42指向收纳槽44的方向延伸;

第一子部422和第二子部433通过连接子部4311连接。

本实施例将侧部42设计为包括第一主体部421和多个第一子部422的结构,底部41和第一主体部421围合形成收纳槽44,由于第一主体部421和多个第一子部422均是沿底部41边缘向远离底部41的方向延伸设置,多个第一子部422位于第一主体部421远离底部41的一端,并且收纳槽44内放置的部件均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因此多个第一子部422的设计,可以起到过渡弯折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与收纳槽44内放置的部件的边缘贴合,避免弯折部43过早弯折对收纳槽44内放置的部件边缘按压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将弯折部43设计为包括第二主体部432和第二子部433的结构,第二主体部432主要用于压实遮光胶带50,第二子部433用于辅助第二主体部432压实遮光胶带50的同时,增加弯折部43与遮光胶带50的贴合面积。并且第一子部422和第二子部433通过连接子部4311相互连接,连接子部4311起到将弯折部43的第二子部433与侧部42的第一子部422过渡连接的作用,从而便于弯折,减小工艺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主体部421、多个第一子部422、连接子部4311、第二主体部432、第二子部433之间可通过工艺手段一体成型,从而可以减少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8和图9,图9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平行于第二子部433所在平面且平行于第一子部42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部422、连接子部4311、第二子部433的宽度相等且均为l;其中,0.5mm≤l≤5mm。

本实施例将第一子部422、连接子部4311、第二子部433在平行于第二子部433所在平面且平行于第一子部42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宽度l设计为相等,且限定在0.5mm≤l≤5mm范围内,若l小于0.5mm,则与遮光胶带50贴附面积过小,很可能达不到压实遮光胶带50,抗剥离的效果,若l大于5mm,则很有可能会造成弯折部43太宽不易弯折或弯折效果不理想,不能与遮光胶带50贴合,因此,限定在0.5mm≤l≤5mm范围内,可以在达到整体美观效果和制作方便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使弯折部43更容易弯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8、图10和图11,图10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连接子部4311至少包括第一边缘4311a和第二边缘4311b,第一边缘4311a和第二边缘4311b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子部4311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边缘4311a和/或第二边缘4311b上开有至少一个缺口00。

本实施例中,连接子部4311至少包括第一边缘4311a和第二边缘4311b,可仅在第一边缘4311a和第二边缘4311b的其中一个边缘开设缺口00(如图10),也可同时在第一边缘4311a和第二边缘4311b的相对两侧均开设缺口00(如图11),在连接子部4311的边缘上开缺口,可以在不减少弯折部43与遮光胶带50贴附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连接子部4311的弯折能力,减小制作难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8、图11和图12,图12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缺口00的形状为c形、圆弧形、匚字形、u形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了在连接子部4311边缘上开设的缺口00的形状可以为c形(如图11)、圆弧形、u形,也可为匚字形(如图12),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缺口00的形状为c形、圆弧形、匚字形、u形中的任一种,但不限于以上形状,也可以为其他能达到相同或相似效果的形状,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8、图13和图14,图13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是图2中左视区域b展开后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432的形状为长条形、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将第二主体部432的形状为长条形、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中的任一种,第二主体部432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未附图示意)、方形(未附图示意)、三角形(未附图示意)的相较于长条形而言,进一步增大了第二主体部432与遮光胶带50的贴合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弯折部43压实遮光胶带50的面积,提高了遮光胶带50的贴附效果和抗剥离能力。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5和图16,图15是沿图1中m-m’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432远离第二子部433的一端设置有卡勾部4322,卡勾部4322沿着第二主体部432指向底部41的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在第二主体部432远离第二子部433的一端设置有卡勾部4322,卡勾部4322可以让外框40的弯折部43和遮光胶带50的贴合更牢固,防止遮光胶带50在跌落测试等严苛机构测试的时候发生滑移,进一步增强了遮光胶带50的抗剥离能力。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7,图17是沿图1中m-m’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多层光学膜片20,多层光学膜片20至少包括沿远离底部41方向堆叠设置的反射片21、导光板22、扩散片23、增光片24。

本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了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20包括反射片21、导光板22、扩散片23、增光片24;反射片21一般是通过透明pet做基材,印刷或贴合白色反光层,或镀银反光层,并在反射片21两侧贴合pet保护膜,反射片21的作用是尽可能高效的将光线反射到所需面上。导光板22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面板的亮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扩散片23一般是利用pmma扩散粒子,使光线发生无规律的折射,面光源产生有效的均一性,根据扩散粒子的雾度(haze率)不同,可分为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其结构基本一致,均具有防静电特性,下扩散片另外还具有防粘贴功能。增光片24可以使光源发出的光向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射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多层光学膜片20包括的结构,但不限于以上结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出其他能达到相同或相似效果的多层光学膜片20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8和图19,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9是沿图18中n-n’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0,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100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1,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围绕显示区aa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18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1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背光模组101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9,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7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阵列基板70与遮光胶带50之间设置有胶带60。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101相对设置,由于工艺限制的原因,可能会在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101之间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为了达到更好的组装效果,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阵列基板70与遮光胶带50之间设置有胶带60,胶带60不仅可以用于填充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101之间的部分空隙,还可以方便显示装置的返修拆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9,本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胶带60位于弯折部43靠近收纳槽44的一侧,胶带60靠近底部41的表面、弯折部43靠近底部41的表面均与遮光胶带50至少部分贴合。

本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了胶带60靠近底部41的表面、弯折部43靠近底部41的表面均与遮光胶带50至少部分贴合,即胶带60和弯折部43朝向同一方向的表面与遮光胶带50贴合,即尽量使胶带60和弯折部43在同一水平位置,不占用多层空间,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0,图20是图19中区域d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胶带60与遮光胶带50的贴合面具有粘性,弯折部43远离底部41的表面为第一表面91,胶带60远离底部41的表面为第二表面92;

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第一表面91到底部41的距离d1小于第二表面92到底部41的距离d2。

本实施例限定了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第一表面91到底部41的距离d1小于第二表面92到底部41的距离d2,即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弯折部43远离底部41的第一表面91必须低于胶带60远离底部41的第二表面92,因为如果第一表面91高于第二表面92,那么弯折部43的第一表面91会顶住阵列基板70,发生局部凸起,容易引起显示面板100的阵列基板70局部受力发生破片等风险。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0,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一表面91和第二表面92之间的距离为h,且0.05mm≤h≤0.2mm。

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第一表面91和第二表面92之间的距离为h,且0.05mm≤h≤0.2mm,第一表面91和第二表面92之间的差距在该范围内,可以使胶带60起到填充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101之间的部分空隙、方便显示装置的返修拆解的同时,还能使弯折部43的第一表面91与阵列基板70之间的缝隙不会过大或过小,避免因空隙过大而影响产品良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9,本实施例中,弯折部43、遮光胶带50向显示面板100的垂直投影位于非显示区na范围内。

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弯折部43、遮光胶带50向显示面板100的垂直投影位于非显示区na范围内,从而可以避免影响显示区aa的正常显示,从而达到较佳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1,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平面结构示意图,弯折部43设置的位置可位于背光模组的光源一侧(如图1和图2所示),弯折部43还可设置于背光模组除光源一侧以外的任意一侧,同样可以起到防止遮光胶带50剥离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附图21仅是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除光源一侧以外的任意一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参考图2,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2和图23,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在制造过程中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在制造完成后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制造方法,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制造方法包括:

如图22所示,进行光源10、至少一层光学膜片20、至少一个胶框30、一个外框40、至少一个遮光胶带50的组装;其中,外框40包括底部41和侧部42,侧部42远离底部41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预设弯折部43a;

完成上述组装后,通过按压预设弯折部43a,使预设弯折部43a朝侧部42指向收纳槽44的方向延伸形成弯折部43,且使弯折部43与遮光胶带50至少部分贴合,最终制得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不仅可通过治具或按压设备按压预设弯折部43a,使预设弯折部43a朝侧部42指向收纳槽44的方向延伸形成弯折部43,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达到与本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效果,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将光源、至少一层光学膜片、至少一个胶框放置于外框构成的收纳槽内,该收纳槽是由外框的底部和侧部围合形成的,外框的底部用来承载收纳槽内的光源、光学膜片、胶框等,胶框用以连接、定位或者支撑其它部件;胶框围绕外框的侧部设置,使收纳槽内用于放置其余部件的空间尽可能的扩大;遮光胶带位于胶框远离底部的一侧,从而起到对背光模组边缘光线的遮挡,防止漏光的作用。本实施例进一步在侧部远离底部一端设置至少一个弯折部,弯折部沿着侧部指向收纳槽的方向延伸,弯折部位于遮光胶带远离底部的一侧,且弯折部与遮光胶带至少部分贴合,通过弯折部至少部分与遮光胶带贴合,从而使弯折部能至少部分压实遮光胶带,加固遮光胶带粘贴可靠性,防止遮光胶带在该处发生剥离,从而减少了背光模组内部进水气导致湿度失衡、膜材翘曲表面不平整的可能性,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可靠性。本实施例通过弯折部能至少部分压实遮光胶带,从而无需加宽边框处的胶框和遮光胶带,即可以防止遮光胶带在该处发生剥离,从而实现了背光模组的窄边框,使得在背光模组中能够放置更多的发光元件,达到更好的发光效果,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