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现场拼接的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5511发布日期:2019-06-18 23:3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现场拼接的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纤连接器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现场拼接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组件。本发明是基于申请日为2017年12月7日,申请号为15/835,294的美国专利申请,该申请的内容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光纤拼接技术用牢固的对接方式连接两根光纤的端部,以便在最小功率损耗或无功率损耗的情况下将光纤功率从一根光纤耦合到另一根光纤。其中一种用于连接两个光纤端部的方法是机械拼接。机械拼接是用固定在光纤连接器内的拼接元件来连接两根光纤端部。但往往由于多种因素,用机械式拼接两根光纤端部难以实现光信号的低损耗的拼接。用机械式拼接的接头往往会产生一些损耗的因素,例如邻接光纤芯的横向位移太大,或者光纤轴没有对准(即,纤维端面角度没有对准),或者不同光纤之间光学数值孔径的差异(两根不同性质的光纤),以及光纤端面裂化或凸起和/或光纤端部之间存在杂质,或者光纤端部的反射,两光纤端部表面的光洁度不好,以及拼接元件受到的机械和环境应力变化等诸多因素使得上述的损耗因素更加恶化。

对于防止光信号的损失或恶化而言,拼接元件及其所包含的机械结构(例如,筒状构件或其他壳体结构)的设计十分关键。两根光纤都应沿着精确的中心线进行组装,并保证端面最小偏差或分离,以保证拼接时光纤插入损耗最小。任何结构的设计不良将导致光学拼接和产品的现场操作性能受到各种机械和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增加插入损耗。

大多数的现场机械式拼接连接器是依靠非常精确的v型槽或u型槽来引导两个光纤端部彼此拼接,并且借助于压板将两光纤端部固定就位。但由于压板的制造公差以及致动力所引起的结构变形,这种类型的拼接元件是难以保持在元件中心线上。而精确的导槽也因压板可能引起变形。为此,现场光纤和光纤接头锁定到位之后,系统的拼接性能往往是不良的,因为引入了微弯及变型。通常,在这种类型的拼接机构往往也有许多相对复杂组件,从而更进一步增加了由于(i)拼接元件受到挤压并偏离拼接中心线,以及(ii)微观上或宏观上的光纤弯曲而引起插入损耗增加的不良风险。此外,许多现场可拼接的连接器是需要使用安装平台的,以确保两光纤端部在锁定到位之前已经相互抵靠。因此,增加了工作现场需要的额外的设备。

现有的技术揭示了几种没有使用安装平台的现场可组装光纤连接器,例如,park(美国专利us8,840,320)描述了一种具有v型槽拼接元件的现场光纤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能与现场光纤光缆的裸光纤拼接的光纤插芯、第一光纤。两根光纤的端部在拼接元件内彼此拼接,并且通过压盖压住拼接元件及光纤从而锁定拼接端面。锁定的拼接元件是浮动在具有光缆夹紧装置的骨架内,光缆夹紧装置则夹紧现场光缆。在安装过程中,将现场光纤插入到拼接元件中,直到现场光纤光缆的涂层部分开始弯曲的同时先将其光缆夹在骨架上光缆夹紧部分,然后将压盖压住第一光纤及第二光纤拼接端面在拼接元件上后,并将现场光缆锁定到骨架上。这种设计需要将光缆涂层部分弯曲,从而使连接器在插/拔期间能提供机械的柔顺性,从而防止端面接点被拉开。因此,在多次连接器插/拔的行为中靠近拼接部位的第二光纤会不停的弯曲及伸直移动,这将影响拼接元件的可靠性。

现有技术还揭示在拼接元件中没有v型槽或u型槽的各种光纤连接器。wang(美国专利us7,883,275)描述了一种光纤连接器,该光纤连接器的拼接元件用于连接现场的光纤光缆其拼接孔口,是根据soddycircle几何结构的三杆组件合成,从而创建一个光纤接头插芯、第一裸光纤和现场第二裸光纤的孔径。tardy(美国专利us3,989,567)和kao(美国专利us4,047,796)描述用三杆束组件的组装机构。然而,由于在组装时3杆束往往是受到外力影响变形的,所以难以构成理论上完美的3杆束,从而使得拼接的孔径不完美。另外,选择较硬材料的杆束虽可以改进一些不好的变型,但由于昂贵的成本,使得在商用上变得不切实际。

因此,在本领域上仍然有需要能用最少或不用安装工具且可现场安装的光纤机械式拼接连结器(又称为冷接子),并同时提供坚实可靠的性能及设计,且改良三束杆组件变形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能提供一种可以在施工现场将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拼接的零组件、系统和方法,例如,包括用于拼接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光纤”是指裸光纤,而零组件包括筒状构件、拼接元件、端帽和光纤压紧件。拼接元件被装载并固定在筒状构件内,并且具有能对准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孔的尺寸。光纤压紧件是在离接合处不远的位置处直接压在第二光纤上,从而将第二光纤锁定在拼接位置。可以想到的是,在拼接及压紧光纤之前,可利用位于筒状构件上的光缆固定功能(例如筒状构件上有凸起肋条的锥形凹部)来抓住第二光纤的缓冲护套以保持第二光纤在拼接元件中的接触,如此则在端帽及光纤压紧件固定第二光纤时不再需要将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光纤末端保持拼接的额外工具。第一光纤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耦合到筒状构件的一端的裸光纤。例如,裸光纤可以从光纤接头插芯延伸到拼接处,并直接与筒状构件的一端耦合的接头插芯。在另一个示例中,接头插芯可以先和光纤插芯夹持器耦合,光纤插芯夹持器再与筒状构件的一端耦合。光纤插芯夹持器可以是特殊设计的连接器法兰。第二光纤可以是来自剥掉外被的现场光纤光缆的现场光纤。

在一些实施例中,拼接元件的孔可以由彼此邻接的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构成。筒状构件的内表面上各有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突起可以抵住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使得各杆彼此邻近相切以形成拼接元件的孔口。而合适的突起尺寸在杆组装过程中可避免形成过度的干涉和摩擦,从而使这些杆不会过于变形,否则会扭曲拼接元件的孔口。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想,光纤插芯的夹持器可以同时与第一光纤的插芯和拼接插芯连接,从而将拼接元件和光纤插芯及第一光纤一起组成为一个整体组件。

光纤压紧件包括筒状构件的表面和单独压紧件的表面并包括端帽,通常具有一个空腔,其尺寸可以容纳(a)压紧件的至少一部分和(b)筒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将分离的压紧件的表面压向筒状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筒状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端表面上方的开口,并且其尺寸被设计成可容纳压紧件。端帽可以包括卡槽,该槽与从筒状构件的外表面延伸的突出部配合以锁定压紧件并从而压住第二光纤。

该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拼接元件和光纤压紧件之间的引导构件。引导构件具有将第二光纤引导到拼接元件的导入倒角锥面,使面向第一光纤的第二光纤的端面导入时损伤最小。可以设想的是,引导构件可以集成在拼接元件中,所以拼接元件是具有导入锥面用于将第二光纤引导到第一光纤的内孔。筒状构件也可以包括邻近引导构件设置的u型槽或v型槽表面,使得第二光纤能更顺利地导向引导构件。

第一光纤可以是从光纤接头插芯延伸的裸光纤(例如,在一端具有已预抛光的接头插芯和从另一端面延伸的裸光纤),将其压合在一个光纤插芯夹持器中,而第二光纤可以是来自现场的光纤光缆的现场光纤。可以设想,光纤插芯夹持器可以(i)由金属制成(ii)与筒状构件的一端压合,从而提供良好的机械结合强度。另外,光纤插芯夹持器在与筒状构件的端部压合时可以同时压缩筒状构件的端部和设置在筒状构件中的三根杆的端部,从而使三根杆彼此紧密邻接以形成拼接元件的孔径而不变形。在利用拼接插芯的实施例中,可以设想的是,光纤插芯夹持器和筒状构件的端部压合可以或不会导致筒体的内径接触到已和光纤插芯夹持器耦合的拼接插芯。在一些实施例中,筒状构件还包括在另一端上有锥形凹部,其尺寸设定为能夹住第二光纤的光纤光缆的一部分护被(例如,现场光纤光缆的涂层或缓冲外被)。锁定光纤夹持件的端帽还包括搭扣配合的特征,以将其自身锁定在筒状构件的第二端上并且防止现场光纤从锥形凹陷中脱落。可以设想,端帽并可以加配护套以为第二光缆提供抗弯及消除应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用于拼接第一和第二光纤的组件。该组件包括筒状构件、拼接元件和引导构件。拼接元件设置在筒状构件内,并且具有在拼接处使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端部对齐的孔口尺寸。引导构件设置成与拼接元件相邻,并且限定与孔口同轴以将第二光纤引导到孔口的内腔。可以想到的是,引导构件的内腔是锥形的,并具有的直径尺寸被设计成将第二光纤引导到接合构件的开口中而不损坏第二光纤的端面。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拼接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组件。该组件包括筒状构件、拼接元件和光纤压紧件。拼接元件设置在筒状构件内,并且用于拼接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光纤压紧件在离拼接处不远的位置处直接围绕第二光纤的布置。典型地,该组件还包括具有空腔的端帽,该空腔的尺寸能够容纳(a)压紧件的光纤夹持件的至少一部分和(b)至少一部分筒状构件中的一个,从而将压紧件的表面构件压向筒状构件的表面从而压紧第二光纤。

优选的,该光纤夹持件与筒状构件可旋转地连接,并且筒状构件上有突出,突出可与光纤夹持件之间产生紧配合摩擦由此允许光纤夹持件在旋转期间保持在期望开或闭的位置。

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拼接元件和夹具之间的引导构件,引导构件限定具有将第二光纤引导到拼接元件的锥形引导端口。

该筒状构件在和光纤插芯夹持器耦合的另一端,包括一锥形凹槽,当第二光纤和第一光纤拼接时,第二光纤护套能同时被夹入此锥形凹槽并在松手后仍保持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端面拼接。

光纤夹持件有一突起以及延伸件,当光纤夹持件旋转到夹住第二光纤的位置时,延伸件及突起也同时夹入筒状构件的凹槽,当端盖压紧光纤夹持件的同时,延伸构件也同时锁住第二光纤护套。

该组件还包括连接器骨架和压缩弹簧,连接器骨架和压缩弹簧的尺寸和工业标准的连接器匹配成为连接器的一部分。

该组件还包括压接套管,压接套管一端联接到连接器骨架上,并且压接套管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能压接在第二光纤的护套上。限定孔由彼此邻接的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所限定。

筒状构件的内表面上有至少一个突起部,突起部对应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中的至少一个。

光纤插芯夹持器的尺寸被设计成通过压配合与筒状构件第一端连接,并且,将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压向筒状构件的中心。

附图说明

图1是筒状构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沿着线a-a的横截面图。

图3是图1沿着线d-d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1的区域“c”的放大图。

图5是图1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6是具有图1的筒状构件、拼接元件、引导构件、光纤和光纤插芯夹持器组件、压紧件和端帽的组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沿着线f-f的横截面图。

图8是图6的组件的分解图。

图9a-9b是图6的压紧件的透视图。

图10a-10b是图6的端帽的透视图和横截面图。

图11是图6加上sc内壳、sc连接器骨架和组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2是图11的sc内壳、sc连接器骨架和组件的分解图。

图13是图12的sc连接器骨架的透视图。

图14是图11的sc内壳、sc连接器骨架和组件以及加上sc外壳(统称为“sc连接器”)以及用第二光纤(例如,现场光纤)进行引导以进行拼接的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5a-15b是沿着图14的sc连接器和护套的线a-a的俯视图和横截面图。

图16是图14的sc连接器和护套及现场光纤组装完毕的透视图。

图17是图16的sc连接器加了2mm/3mm光缆压接套筒及加固光缆实施例的分解图,其中没有900μm光缆护套。

图18是图17的压接套筒的透视图。

图19是图17的sc连接器和压接套筒及加固光缆组装完毕的侧视图。

图20是筒状构件实施例能容纳lc连接器光纤插芯组件及拼接元件的透视图。

图21a-21b是用于lc连接器的光纤插芯组件及拼接元件的侧视图和截面图,其包括适用于lc连接器的拼接插芯元件、光纤、光纤插芯和光纤插芯夹持器。

图22a-22b是具有图20的筒状构件,用于图21的lc连接器的光纤插芯组件和光纤压紧件的组件的侧视图和截面图。

图23a和23b是lc连接器的前壳体的实施例沿线h-h的侧视图和截面图。

图24a和图24b是lc连接器的骨架外壳的实施例沿线g-g的侧视图和横截面图。

图25是包括图22a、图22b的组件、图23a、图23b的前壳体、图24a、图23b主干体的lc连接器以及端帽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6a是分解图,图26b是图25的lc连接器最终组件的透视图。

图27a和图27b是lc双工封装的下蛤壳式外壳实施例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28a和图28b是lc双工封装的上蛤壳式外壳实施例的仰视图和侧视图。

图29a和29b是lc双工封装的压接套筒的实施例的沿着线a-a的俯视图和横截面图。

图30是具有图25的两个lc连接器的lc双工封装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1是图30的lc双工封装的分解图。

图32是加上强化的压接套筒及加固光缆的可现场拼接图16的sc连接器的实施例分解图。

图33是图32的加固光缆的压接套筒的透视图。

图34是图32的sc连接器配上加固光缆和强化的压接套筒的侧视图。

图35是图32的现场可拼接的sc连接器和强化的压接套筒的分解图,并具有加固光纤线缆的实施例。

图36a和36b是图35的sc连接器加固骨架的前视图和后视图。

图37是图35的加固的连接器密封盖的透视图。

图38a-38c是图35的加固光缆护套的俯视图,沿着线i-i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区域“j”的放大视图。

图39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图35的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40是包括了加固sc连接器适配器实施例的图35组件的透视图。

图41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图40的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42是机械式光纤拼接器半筒状构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3a和43b是用于将图42的半筒状构件与第二半筒状构件接合的机械式光纤拼接器的左右主骨架的实施例沿着线b-b的俯视图和横截面图。

图44a和44b是具有图42的半筒状构件、第二个半筒状构件以及图43a和图43b的左右主骨架的机械式拼接器沿h-h线的俯视图和横截面图。

图45是中等加固或重型加固现场光纤光缆的机械式光纤拼接器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6是加固的sc连接适配器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7是与图46的加固sc连接适配器耦合的两个加固sc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图48是图47的两个加固sc连接器和加固sc连接适配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用的术语“耦合”(除非文中另外指出)包括直接耦合(其中两个彼此耦合的元件彼此接触)和间接耦合(其中至少一个附加元件位于两个元件之间)。

本发明人已经发明了便于第一根光纤和第二根光纤的拼接的光纤连接器,而且不需要特殊的安装工具并且提供快速的光纤拼接。光纤连接器(例如可现场安装的光纤连接器)通常包括具有筒状构件的组件,该筒状构件容纳对齐第一根光纤和第二根光纤的端部的拼接元件。该组件可以包括通过压配合或粘接将第一根光纤已经固定就位的光纤插芯压入插芯夹持器,而该夹持器被固定在筒状构件的其中一端上。该组件还可以包括直接夹紧第二根光纤(例如,来自现场光纤光缆的现场光纤)的设置及组件,以将第二光纤锁定在拼接位置。例如,该组件可以包括端帽,将其光纤夹持件的表面和圆筒状构件的表面彼此偏压以夹紧中间的第二光纤。

筒状构件还可以容纳引导构件,用以将第二光纤夹持在适当位置之前将第二光纤引导至拼接元件中。应该注意的是,由引导构件提供的引导功能提供了第二光纤(例如,现场光纤)的成功插入拼接元件内的另一光纤(例如,第一光纤)。如果没有引导构件,第二光纤的表面可能由于与筒状构件或拼接元件的表面的不必要冲击而产生损坏或开裂。此外,引导构件和拼接元件基于当前的制造工艺所能可以很容易地做出精密而同心的孔,从而能将不可预测的光纤微弯曲所引起的插损保持到最小。筒状构件可以包括凹部,该凹部及肋条的尺寸设计成可夹持光纤缓冲外被或光纤涂层。在实际应用上,则在第二光纤被夹紧之前以及与第一光纤拼接之后,第二光纤光缆的缓冲外被或涂层被筒状构件凹部肋条夹持用以保持拼接处光纤端面在第二光纤被偏压前不会分开。

图1和图2示出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筒状构件101的实例。筒状构件101的第一端包括内部空腔103,第一缩径部分102和第二缩径部分104。可以设想的是,内部空腔103的尺寸被设计成接收至少一个引导构件和拼接元件。另外地或可替代地,第一缩径部分102和第二缩径部分104的尺寸被设定为提供与另一部件(例如,第一光纤的插芯夹持器)的过盈配合或压配合。尽管筒状构件101包括第一缩径部分102和第二缩径部分104,但是可以预期的是,筒状构件101可以具有单个缩小直径的尺寸,以提供与另一个构件的过盈配合或压配合(例如,第一光纤的光纤插芯夹持器)。筒状构件101还包括从筒状构件101的外表面延伸的突出部121。可以设想,突出部121可以用于将筒状构件101联接到另一个构件(例如,具有接收突出部121卡槽的端帽)。

筒状构件101还包括从筒状构件101的外表面延伸的突起107和108。可以设想,突起107可以用作另一构件的枢轴。例如,突起107可以被构造成允许光纤压夹具的转动枢轴(例如,下面讨论的光纤夹持件127)打开和闭合,从而接收和夹持第二根光纤,并且突起108可以用作制动器以摩擦力限制光纤光纤夹持件的自由转动。

筒状构件101的第二端包括由肋条表面110和锁定表面109限定的锥形凹部105。可以设想的是,锥形凹部105的构造和尺寸定为能接收光纤缓冲外被或涂层(例如,现场光纤的缓冲护被)。现场光纤外被的这一部分可以从肋条表面110向下推到锁定表面109。由锁定表面109提供的间隙大约是光缆外被直径的70%,从而夹持缓冲外被并保持正在拼接的两光纤的定位(例如,下面讨论的光纤夹持件127)以便将光纤锁定在位。换句话说,在现场光缆的光纤与拼接元件中的另一根光纤拼接之后,光缆最好是保持在拼接的位置以便将光纤锁定。在于具体的应用上,锥形凹部105的尺寸可以被设计成接收和保持0.25mm的光纤涂层、0.9mm的光纤缓冲外被或1.2mm的光纤光缆。

筒状构件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是容纳拼接元件的拼接部111和容纳引导构件的引导部113。如图3所示,筒状构件101的拼接部111包括朝向筒状构件101的中心延伸的突起115。可以设想的是小小的突起115可以变形并支撑设置在筒状构件101内的拼接元件。例如突起115可以支撑并朝着筒状构件101的中心线推动形成三杆拼接组件,从而形成用于光纤拼接的孔117。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设想,将一个构件(例如,光纤插芯夹持器)压配合在第二缩径部分104上,从而将突起115向内推到中心并且同时按压三杆束而且彼此邻接并形成一个精确的光纤拼接孔径。

另外,如图4所示,筒状构件101可以包括设置在内表面上的u或v表面凹槽119。u或v表面凹槽119设置在引导段113中的引导构件之前。它是设想u或v表面凹槽119将有助于引导光纤在引导段113中滑向引导部件。如上所述并且如图5所示,光纤缓冲外被或涂层可以夹持在锥形凹槽105中。

图6示出了具有筒状构件101、光纤插芯123、光纤插芯夹持器122、光纤夹持件127、第二光纤光缆129和端帽125的组件100的实例。光纤插芯夹持器122连接到筒状构件101的第一端,光纤光纤夹持件127在突起107上枢转,并且端帽125连接到筒状构件101的第二端。如图6所示,端帽125的一部分设置在光纤夹持件127上方。可设想,考虑到端帽125向下推压光纤光纤夹持件127,从而夹持第二光纤光缆129的裸光纤部分。通常,组件100可以用于拼接第二光纤光缆129和第一光纤133。光纤插芯123是与第一根光纤133组装在一起的陶瓷(例如氧化锆)插芯。可以设想的是光纤插芯123可以由光纤插芯夹持器122夹持。通常,第二光纤光缆129是现场光缆。第二光纤光缆129可以是0.9mm缓冲外被光缆。然而,也可以用其它的光缆(例如,加有0.9缓冲外被的0.25mm的漆槽光缆,1.2mm的光缆等)。

如图7中所示,组件100包括布置在筒状构件101内的拼接元件131。拼接元件131具有使第一光纤133和第二光纤135的端部对准的尺寸的孔(例如拼接点1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纤133和第二光纤135的端部在不大于0.001mm的径向公差孔117内对准。换句话说,当第一光纤133和第二光纤135的端部拼接在拼接点137拼合处时,第一光纤133和第二光纤135的端部的中心彼此对准在0.001mm以内。实用设计上,第一光纤133和第二光纤135应用于单模光纤时在径向公差应不超过+0.001mm,应用于多模光纤时公差应不大于+0.002mm以使损耗最小化。

如图8所示(也参见图3),拼接元件131包括彼此邻接以构成限定孔117的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可以设想,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和形状。例如,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可按照美国专利第7,883,275号中所述的soddy圆几何形状组装,该专利在此引入作为参考。如上所述,筒状构件101可以包括突出部115,突出部115支撑并朝着第一光纤133和第二光纤135的拼接的中心线推动三杆成捆装。可以理解的是,此种拼接机构不像传统的机械拼接机构中必须使用压片去压住拼接点137。

光纤插芯夹持器122可以设置在筒状构件101的一个端部上。可以设想,光纤插芯夹持器122包括一个或以上的孔口,该孔口的尺寸被设计成压接光纤插芯123中的一端和筒状构件的第一端部(例如用于引导的第一缩径部分102和用于过盈配合的第二缩径部分104)。光纤插芯夹持器122以压配合或过盈配合的方式耦合到光纤插芯123和筒状构件101的第一端(例如,第二缩径部分10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想到的是,光纤插芯夹持器122可以压缩筒状构件101的第一端。例如,光纤插芯夹持器122可以压缩筒状构件101的一端,从而将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相互推靠以形成如图7所示,第一光纤133可以从光纤插芯123延伸到拼接元件131中。应当理解的是,光纤插芯夹持器122可以被结合或以其他方式紧固到光纤插芯123和筒状构件101的第一端中。

一旦第一光纤133和第二光纤135的端部拼接在拼接元件131中,可以通过夹持一部分第二光纤光缆129(例如,第二光纤光缆129的缓冲外被)于筒状构件101的锥形凹部105中,使第一光纤133和第二光纤135可保持在拼接元件131内的拼接位置。

当第二光纤135被夹持在适当位置以保持第一光纤133与第二光纤135之间的紧密拼接。光纤夹具包括筒状构件101的夹持表面126和光纤夹持件127的表面,可用以夹紧第二光纤135。如图8所示,光纤夹持件127可以旋转到打开位置。应当认识到,当光纤夹持件127被保持在打开位置时,应防止当第二光纤135在进行拼接时遭受光纤夹持件127意外关闭的干扰。可以设想的是,突起108可以顶靠光纤夹持件127的内壁152以产生摩擦阻力,从而将光纤夹持件127保持在期望的打开位置以接收第二光纤135或也可停留在闭合位置准备接受端帽进行光纤夹持的动作。筒状构件101可以包括设置在夹持表面126上方的开口145如图8所示。开口145的尺寸通常被设计成可容纳光纤夹持件127尾部齿状设置的突起150,从而在端帽夹紧光纤夹持件127,同时也夹紧第二光纤的外被。

如图7所示,光纤夹持件127可以设置在离拼接点137不远的位置。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光纤夹持件的位置可以进一步或更靠近拼接点137。可以设想到,是夹紧表面126筒状部件101的外表面可以加上u或v槽表面119。因此,可以使用u或v槽表面119来引导第二光纤135的端部更准确朝向拼接部件131,并且也同时可以用来作夹持表面,从而使第二光纤保持其同轴的位置,如图7所示。要指出的是,第二光纤135被夹紧的部分可以是光纤的玻璃部分,并且当受到来自第二光纤外部的拉力时能更有效而确实的将第二光纤135夹紧而使光纤拼接点更不易分开。

可以设想的是,端帽125可以具有提供与筒状构件101的第二端干涉配合的空腔。另外地或替代地,端帽125可以包括槽和/或突起,其与相应的筒状构件101槽和/或突起端,端帽125具有空腔,其尺寸能够接收(a)光纤夹持件127的至少一部分和(b)筒状构件101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将光纤夹持件127的表面朝向筒状构件101的夹紧表面126偏压,以将第二光纤夹在两个表面之间,如图7所示。端帽125搭扣配合筒状构件是可移除的,使得第二光纤135可以返工或重新定位,可以从拼接元件131拉出第二光纤135并重新剥离第二光纤光缆129的光缆外被,从而重新切断第二光纤135得到新的切断光纤端面并再次重新拼接第二光纤135。

另外地或或者,第二光纤光缆129可以通过筒状构件101的锥形肋条110在拼接时保持定位。可以设想的是,锥形肋条110的尺寸是被设计成当第二光纤光缆129被嵌入锥形凹槽时是为干涉配合,从而使第二光纤光缆129及光纤135保持在拼接的定位上。如此,第二光纤135及第二光纤光缆129与拼接元件131一起固定在筒状构件101上的适当位置,并且当光纤压紧件压住第二光纤135时,第二光纤135的与第一光纤133的端部拼接仍保持亲密对接,而无需额外的工具。同时因第二光纤光缆129和第二光纤135的在同一个筒状组件100结构内,使得第二光纤光缆129不受光纤连接器的插拔及连接操作的影响,使得对拼接接头拼接点137机械的干扰为最小。

组件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在筒状构件101内的引导构件139。通常,引导构件139被设置为与拼接元件131相邻,并且其内的倒锥口具有将第二光纤135引导至拼接元件131的尺寸的内孔141。内孔141是与拼接元件131的孔117同轴以将第二光纤135引导到拼接点137。如图7所示,内孔141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锥形表面143,以导引插入第二光纤135的末端进入内孔141并最终进入拼接元件131的孔117。内孔141直径大小约比第二光纤135的直径大20%。例如,当第二光纤是0.125mm的光纤时,内孔141可以具有的最大直径为0.150mm。

图9a至图9b示出了光纤夹持件127的放大视图。光纤夹持件127包括狭槽孔151,狭槽孔151的尺寸被设计成接收突起107,并允许光纤夹持件127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旋转,从而在打开的位置能接收第二光纤光缆129及第二光纤135。一旦第一光纤133和第二光纤135彼此拼接,并且第二光纤光缆129由锥形凹槽105夹持到位,然后可以闭合光纤夹持件127。应该理解的是,端帽125可以在光纤夹持件127上滑动,并防止光纤夹持件127转动到打开位置。

图10a至图10b示出了端帽125的放大视图。端帽125包括沿着端帽125的侧壁延伸的狭槽153。可以设想的是,狭槽153被构造成接收筒状构件101的突起121以将筒状构件101和盖125搭扣联接。端帽125可以进一步包括狭槽155以提供合适的压力和弹力来锁定并光纤夹持件127。

如上所述,端帽125具有空腔157,空腔157的尺寸设计成接收(a)光纤夹持件127的至少一部分和(b)筒状构件101的至少一部分以推动光纤夹持件127朝向筒状构件101。端帽125包括第一内壁161,其压在光纤夹持件127和筒状构件101上以夹紧第二光纤135。此外,端帽125包括渐缩的第二内壁159。可以设想,端帽125的第二内壁159压缩筒状构件101的第二端以减小锥形凹部105的尺寸并进一步将第二光纤光缆129锁定在锥形凹部105内。

应该理解的是,筒状构件101可以被塑料模制或机械加工为一个单件,使得第一光纤133和第二光纤135在筒状构件101的整个纵向长度上保持5至10微米的同心度(即从筒组件101的第一端到第二端)。此外,筒状构件101可被设计成其中拼接元件131、引导构件139、光纤夹持件127和锥形凹部105组合之中的至少有一个之间能提供足够的距离,以防止由于同心度的微小偏差而在筒状构件101中造成不必要的光纤折弯。

光纤夹持件127包括倒角表面147和肋148,以便于端帽125在光纤夹持件127上滑动并将光纤夹持件表面149朝向筒状构件101的夹紧表面126推动以夹紧第二光纤135。另外,或者可在光纤夹持件127上设置突起150,该突起帮助光纤光纤夹持件127夹持锥形凹陷105内的第二光纤光缆129的一部分。

组件100可以用在如图11所示的sc连接器套件中。组件100设置在sc内壳163和sc连接器骨架165内。压缩弹簧167可以放置在组件的筒状构件101上,如图12所示。可以设想的是,sc连接器骨架165与sc内壳163搭扣卡合。例如,sc连接器骨架165可以包括突出部169(见图13),突出部169搭扣在sc内壳163的槽171上。sc连接器骨架165还可以包括第二突出部173,该第二突出部173可以容纳压接套筒(参见例如图18中的压接套筒181)以支撑中/重型光纤光缆(例如,2或3毫米光纤光缆)。

内壳163可以滑入sc外壳175中,从而形成如图14至图16所示的sc连接器179。可以设想到,sc连接器现场拼接的产品套件,其包括组件100、sc内壳163、sc连接器骨架165、sc外壳175、弹簧167、端帽125和护套177。可以设想到,至少组件100、sc内壳163、sc连接器骨架165和sc外壳175可以被预先组装。通常的流程是,现场技术人员先将第二光纤光缆129外被插入穿过护套177和端帽125,技术人员然后剥去第二光纤光缆129以去除缓冲涂层并暴露第二光纤135,第二光纤135被光纤切割刀劈开至合适的长度并且擦干净。然后第二光纤135穿过筒状构件101的第二端部开口145插入,并且在光纤夹持件127被抬起打开的同时由u或v槽表面119引导,从而允许第二光纤135穿过引导构件139。

第二光纤135通过引导构件139插入,直到第二光纤135与拼接元件131中的第一光纤133拼接(即,抵靠)。一旦拼接,技术人员一只手在可保持前进压力的同时并推动第二光纤光缆129压入圆筒状构件101的锥形凹部105中,如此便使其保持正压以维持第二光纤135和第一光纤133的端部的拼接。然后,另一只手可以旋转闭合光纤夹持件127,而光纤夹持件127的突起150将进一步夹紧并且将第二光纤光缆129更加深入在锥形凹槽105中。可以想到的是,第二光纤光缆129可以以大约15度的角度插入,以将第二光纤135的端部推向第一光纤133的端部,如图15b所示。然后端帽125可以接合筒状构件101及旋转到闭合位置的光纤夹持件127以夹持第二光纤135并且将第二光纤光缆129紧固在圆筒状构件101的锥形凹部105内,然后sc外壳175可滑动到sc内壳163并搭扣,从而形成sc连接器179,如图16所示。可以设想,第二光纤光缆129是0.9mm的缓冲外被光缆。然而,可以设想的是,第二光纤光缆129可以是其他尺寸,例如具有段0.9mm缓冲外被的0.25mm光缆或者1.2mm光缆。

对于中/重型光纤光缆180(例如,2mm或3mm及加固光纤光缆),可以预期的是,可以使用压接套筒181来形成如图17至图19所示的sc连接器183。除了没有护套177以外,sc连接器183使用与图14到图16所示的sc连接器179相同的部件形成。sc连接器183包括sc外壳175、sc内壳163、sc连接器骨架165、筒状构件101、端帽125以及组件100之外的其它部件。重型光缆180先被剥离外被以暴露光纤缓冲外被185(一定长度的900um光缆)并再加以剥离一定长度的第二裸光纤135并与第一裸光纤133拼接。

如图18所示,压接套筒181包括套筒187、第一槽口189和第二槽口191。可以设想,sc连接器骨架165的第二突出部173被第二槽口191搭扣接连,从而将压接套筒181与sc连接器骨架165联接。一旦sc连接器骨架165和压接套筒181连接,技术人员可使用压接工具来压接套筒187并与重载光纤光缆180压接锁定。可以设想,套筒187的尺寸可以容纳2mm或3mm或2x3mm的光纤光缆。sc连接器183具有较大的抗拉力,这是因为重载光缆180上的拉力将通过压接套筒181、sc连接器骨架165、sc内壳163、sc外壳175到达sc适配器,因为sc连接器183的外部部件(外壳,骨架)将外力传递到其他地方(例如sc适配器),所以对光纤拼接部分的干扰则保持最小。尽管未示出护套,但是可以设想,sc连接器183可以进一步包括护套,以防止在处理或安装重型光缆180期间,重型光缆180被急剧弯曲的情况而产生过大的插损。

虽然以上讨论了是用具有三杆束作为拼接元件的sc型现场可拼接连接器的组件100,但是可以想到的是将光纤拼接插芯构件来替代,例如lc型现场拼接连接器中所使用的拼接元件。如,图20至图22显示出了组件200,其包括具有在第一端处的空腔203的筒状构件201,其尺寸被设计成能压接拼接插芯夹持器223。筒状构件201还包括第一缩径部分207和第二缩径部分209。可以想到的是,光纤插芯夹持器223包括内径219,其尺寸通过压配合或干涉配合压接第一缩径部分207和第二直径部分209中的至少一个。光纤插芯夹持器223可以包括符合lc光纤连接器标准的六角形部件和通过压配合或干涉配合压接拼接插芯231的同心孔。筒状构件201包括在第二端部处的锥形凹部及凸起肋条205,而该第二端部之构造可夹持光缆(例如,第二光缆229)。肩部202围绕筒状构件201的外径表面延伸并且包括突出部204。当组件200与lc连接器外壳一起安装时,肩部202配置有可抵靠弹簧,从而使lc连接器外壳提供符合连接器规格的连接器弹簧载荷(例如类似于图12中的弹簧167)。当突出部分204安装在lc前壳体内部的槽中,可防止筒状构件201在lc连接器中自由旋转。类似于筒状构件101,筒状构件201也包括(i)可用于作为另一构件旋转支点(例如,光纤夹持件227)的突起107,(ii)突起108的摩擦力用以限制另一构件如光纤夹持件227的自由旋转,以及(iii)突出部221,其可以用于将筒状构件联接搭扣到第二构件(例如,端帽)。

图21a至21b是包括光纤插芯291以及拼接插芯231同时压接在插芯夹持器223的光纤插芯法兰组件257的顶视图和截面图。光纤插芯夹持器223可以通过压配或粘接光纤插芯291的一端并从其端部延伸出第一光纤233。应当理解的是,光纤插芯法兰组件257在光纤插芯291和拼接插芯231之间提供精密的同心关系,这是可以通过对光纤插芯夹持器223的加工公差进行精密控制而达到。因为光纤插芯夹持器223是由金属制成,而拼接插芯231和光纤插芯291事先被固定在光纤插芯夹持器223中,可以预期的是,光纤拼接位置280在光纤插芯法兰组件257之内可以容易地预先确定,从而使其具有更精确的纵向机械尺寸。应该理解的是,一个u形槽可以设置在光纤连接位置280处,以允许光纤和插芯中孔之间的夹带空气在拼接过程中可逸出。此外,u形槽还允许用户用可见光通过光纤目视检查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末端以确定它们处于正确的拼接位置。u形槽宽度应窄于1mm。

拼接插芯231可以包括漏斗型开口255,以允许第二光纤更容易地插入到拼接插芯231中。应该理解的是,漏斗型开口255的功能类似于组件100的引导构件139以引导第二光纤以拼接第一光纤。组件200的一些其他部件类似于组件100的那些部件。例如,组件200包括作为组件100的光纤夹持件227、突出部221和开口145。可以设想,在组件100中讨论的每一个特征均可应用于组件200中。另外,组件200中未示出在组件100中的其它特征也是可应用的(例如u或v凹槽表面119等)。可以想到的是,光纤插芯法兰组件257可以用在sc型连接器上,而光纤插芯夹持器223作些微小变化以符合sc型连接器法兰的工业标准。

应该理解的是,第二光纤235(例如,现场光纤)可以使用组件100描述的类似技术与组件200中的第一光纤233接合。例如,可以设想该筒状构件201可以容纳第二光纤235,以便在拼接插芯231在拼接处237与第一光纤233拼合,使得(i)现场光缆通过锥形凹槽205夹持就位,并且(ii)第二光纤被夹持在筒状构件201的夹紧表面和光纤夹持件227的表面之间。拼接插芯231上的漏斗型开口255可以用于引导第二光纤抵靠第一光纤233。应当理解的是,光纤夹持件227是与筒状构件201是可旋转地联接,从而如上所述光纤夹持件227在打开和关闭之间转换。第二根光缆可以是0.9毫米的光缆。然而,也可以考虑其它光缆(例如,具有0.9mm外被的0.25mm光缆,1.2mm光缆等)。

图23a至图23b示出了lc型连接器前壳206的一个实例,图24a至图24b示出了lc连接器后壳208的一个实施例。lc连接器前壳206包括钩构件210,该构件210可和狭槽212耦合相接,lc连接器前壳206包括沟槽部214,该沟槽214对接筒状构件201的突出部204以防止筒状构件201在连接器使用中旋转。lc连接器后壳208包括第二沟槽216,如果需要的话,该第二槽可用于耦合其他组件。lc连接器后壳208包括空腔,该空腔的尺寸被设定为可容纳lc连接器前壳206的一部分。lc连接器后壳208的后内壁218能限制lc连接器前壳206及为弹簧226提供支撑,lc连接器后壳208包括解除臂220,而lc连接器前壳206则包括lc搭扣适配器配合的臂222。可以预期的是,lc连接器前壳206的搭扣臂222是遵循工业标准设计以确保连接器与工业标准的连接器和适配器配合。

在图25至图26中示出了具有第二光纤光缆229(例如,0.9mm光纤缓冲光缆)的lc连接器224。可以设想,lc连接器前壳206和lc连接器后壳208彼此连接以容纳压缩弹簧226和组件200的一部分。类似图14至图16所例示,技术人员通过第二光纤光缆229插入护套(未示出)和端帽225。在第二光纤光缆229被剥离缓冲光外被及涂层之后,第二光纤被清洁并切割至特定长度。第二光纤穿过筒状构件245的第二端以拼接第一光纤233。同时将第二光缆229夹持在锥形凹部凸肋205中以维持光纤拼接,并且在光纤夹持件227闭合后,将端帽225滑动到光纤夹持件227以及筒状构件201上,用以夹持第二光纤。同时通过锥形凹部凸肋205和光纤夹持件227进一步紧固第二光缆229的外被。

图27a至图28b示出了可共同用于容纳一个或多个lc连接器的底部蛤壳228和顶部蛤壳230的不同视图。底部蛤壳228和顶部蛤壳230包括由lc连接器后壳(例如lc连接器后壳208的第二沟槽216)的槽接收的第一突起232和第二突起234。螺纹孔或其插入件236设置在底部蛤壳228和顶部蛤壳230上的可容纳紧固件的通孔中。然而,在其他实例中,可以设想,底部蛤壳228和顶部蛤壳230可以通过搭扣配合连接(例如,公-母搭扣)联接。

图29a至图29b示出了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底部蛤壳228和顶部蛤壳230之间的压接套筒281。压接套筒281包括套筒242和靠近平坦部分240的凹槽238。通常,平坦部分240布置在蛤壳228和顶部蛤壳230之间,当组装时可将凹槽238由底部蛤壳228与顶部蛤壳230的直壁241锁定以将压接套筒281与蛤壳组件一体化并防止套筒281旋转。

图30至图31示出了具有顶部蛤壳228和底部蛤壳230的lc双工连接器244,其共同容纳第一lc连接器246和第二lc连接器248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一部分压接套筒281。具有双光纤254的重型光缆252可以拼接到第一lc连接器246和第二lc连接器248中。可以设想,光纤254是具有0.25mm缓冲涂层的0.125mm光纤。可以设想,在拼接之前,可以将0.9mm的护被施加到0.25mm的光纤254上,以允许设计为0.9mm的锥形凹陷205的筒状构件201通过使用该护被管来夹住裸光纤,例如0.25mm的光缆。

可以使用紧固件250来联接顶部蛤壳228和底部蛤壳230。应当理解的是,用压接套筒281的平坦部分240和凹槽238来将压接套筒281定位在顶部蛤壳228和底部蛤壳230。一旦顶部蛤壳228和底部蛤壳230联接,则可以使用压接工具压接套筒281的压接部242以将重载双光纤光缆252锁定压接套筒281。因此,任何对光缆向上或向下的弯曲力及直接拉力将通过压接套筒281通过第一lc连接器246和第二lc连接器248的外壳传输到顶部壳体228和底部蛤壳230,并且传输到用于lc双工连接器244的适配器而不干扰第一lc连接器246和第二lc连接器248中的光纤拼接部分。应当理解,第一lc连接器246和第二lc连接器248是具有相同的组件。应当理解为顶部蛤壳228和底部蛤壳230可以通过搭扣配合而不使用紧固件来联接。应该认识到,所示的类似蛤壳式设计也是可以用到3mm或2×3mm尺寸的重型光缆的单光纤lc连接器。

图32至图34示出了具有压接套筒381的sc式连接器300的另一个实施例。除了sc连接器183的压接套筒181之外,可以设想sc连接器300具有与sc连接器183相同的部件(例如,相同的组件、筒状构件、拼接元件、引导构件等)。如图32所示,sc连接器300包括外壳375、内壳363和端帽325。如上所述,重型光缆379外被可以被剥离切割并与另一根预埋在连接器的光纤拼接。

压接套筒381可以包括狭槽391,狭槽391可以容纳sc连接器骨架的突起373。压接套筒381还包括在外表面308上的突出部302,该突出部302可以用于帮助保持sc连接器正确的定向,提供o形环槽304用于密封,并且提供肩部306用于负载光缆的拉引。压接套筒381包括套筒387,套筒387可以使用压接工具压缩并锁定到重载光缆379上。

图35示出了强化的sc重载光缆连接器310的分解图。强化的sc重载光缆连接器310包括强化骨架312、强化光纤护套314、强化密封端帽316和附接线318。在强化的压接套筒381上的凸出特征302和强化骨架312上的狭槽特征326相配合,并且定位销322可以被插入到强化的骨干312的孔中,从而插入适配器的孔中以保持连接器300的取向。强化的sc重载光缆连接器310可是将sc连接器300和压接套筒381一起加上o形封圈327一起使用。可以预期的是,强化的光纤光缆320可以在sc连接器300中被剥离切割并且与另一条预埋在连接器的光纤拼接。

图36a至图38c示出了强化的sc重载光缆连接器310的部件的附加细节。图36a至图36b示出了具有孔口324的强化骨架312,孔口324可以接收压接套筒381和o形封圈327以密封外部环境并降低污染风险。强化骨架312还包括槽326和孔328,其与适配器的部件配合以保持正确的定向。在孔324内的是与压接套筒381的肩部306对接的肩部330。外部环332限定了空腔334,空腔334的尺寸被设计成接收一部分强化的护套314。外部环332的结构还承受强化的密封端帽316内表面的抵靠。

强化的密封端帽316包括尺寸被设定为容纳一部分强化光纤护罩314的孔口336,强化的密封端帽316还包括可容纳附接绳318的凹槽338,唇部340在强化的密封端帽316的一端延伸,强化的护套314也包括设置在唇部348上的第一唇形密封342、第二唇形密封344和平坦表面346。可以设想的是,第一唇形密封342可以对接强化骨架的腔体334内的表面,第二唇形密封344可对接强化的密封端帽316的内表面,并且平坦的表面346可对接强化的密封端帽316的第二内表面。

图39示出处于组装状态的sc连接器300和强化的sc重载光缆连接器310的横截面图。如上所述,强化的sc重载光缆连接器310包括强化骨架312、强化护套314、强化的密封端帽316和附接绳318,并且sc连接器300包括拼接元件331、引导构件339和光纤夹持件327共同地将第一光纤光缆333与第二光纤光缆335拼合。可以使用压接工具压缩压接套筒381以锁定强化的光纤光缆320。可以预期的是,宽度“p”可以通过修改至少一个宽度“m”、“n”、“o”和宽度“q”,如图40所示。便可控制宽度p并达到与另一个连接器配合的机械基准。

可以设想,sc连接器300和强化的sc重载光缆连接器310可以经由紧固件352联接到适配器350。适配器350包括接收结构适当的突起(例如,对准插销322)的孔当与sc连接器300和强化的sc重载光缆连接器310耦合时,适当地对准适配器350。适配器350包括螺纹以及靠近前表面358的o形密封圈356。紧固件352被设计为啮合适配器350的螺纹,如图41所示,将强化的密封端帽316抵靠在o形密封件356上以防水和防尘。

图42展示光纤机械拼接器的筒状构件400的实施例。与上面的许多实施例不同,筒状构件400构造成与另一个筒状构件配合以拼接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筒状构件400包括凸起402和靠近肩部406的孔404。可以设想的是,凸起402和孔404构造成与相应的孔和突起配合以使筒状构件400与第二筒状构件适当地对齐组合。如图43a至图43b所示的骨干组件408可用于将筒状构件400与第二筒状构件连接。骨干组件408包括可以固定在一起的第一骨干构件410和第二骨干构件412。当被紧固时形成空腔414,空腔414的尺寸设置成接收筒状构件400的肩部406和另一个筒状构件的对应的肩部。

图44a至图44b示出筒状构件400和第二筒状构件420相配和包含其中的拼接元件及第一光纤光缆422的第一光纤416与第二光纤光缆424的第二光纤418。可以设想,第一光纤416被夹紧并且第一光纤光缆422被固定在筒状构件400内。并且应当理解的是,筒状构件400和筒状构件420与其他构件(例如,引导构件、光纤夹持件、端帽等),在这个实例中可以应用与前述那些连结器类似组件相同的特征。

第一光纤416可以通过布置在筒状构件400中的引导构件426插入到拼接元件437中。为了固定第一光纤416,光纤夹持件428可以将第一光纤416压向筒状构件的夹持表面。另外,第一光纤光缆422可被固定在筒状构件400的锥形凹部中。如在其它实例中所述,端帽430可联接筒状构件400,从而将光纤夹持件428推向筒状构件的夹紧表面。可以设想的是护套432可以连接端帽430。

类似地,第二光纤418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二筒状构件420中的引导构件434插入到拼接元件437中。为了固定第二光纤418,光纤夹持件436可以将第二光纤418夹紧。另外,第二光纤光缆424可以固定在第二筒状构件420的锥形凹部中。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端帽438可以联接第二筒状构件420,从而推动光纤夹持件朝向第二筒状构件420的夹紧表面夹紧第二光纤418。可以设想,光纤护套440可以联接端帽438。

不同于上述的其它接合构件,拼接元件437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筒状构件400和第二筒状构件420两者之中。然而,可以设想的是,拼接元件437可以设置在筒状构件400或第二筒状构件420。拼接元件437包括彼此邻接以限定用于拼接第一光纤416和第二光纤418的孔的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然而,可以考虑其他拼接元件,诸如拼接插芯、v或u槽和压板等。筒状构件400和第二筒状构件420可以使用骨架组件408联接。

第一光纤光缆422和第二光纤光缆424可以各自是0.9mm的光缆。然而,也可以考虑其它光缆(例如,具有0.9mm缓冲管的0.25mm光缆、1.2mm光缆、3mm光缆等)。例如,第一光纤光缆422和第二光纤光缆424可以各自是3mm的光纤光缆。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设想,可以使用第一压接套筒442和第二压接套筒444,如图45所示。

图46示出了内部安装有工业标准适配器的强化的sc适配器500。如图47所示,可以使用强化的sc适配器500来耦合第一强化的sc跳接线缆连接器502和第二强化的sc跳接线缆连接器504。可以设想,第一强化的sc跳接线缆连接器502和第二强化的sc跳接线缆连接器504可以使用第一紧固件506和第二紧固件508紧固到强化的sc适配器500。第一紧固件506和第二紧固件508可以包括与强化的sc适配器500上的螺纹配合的螺纹。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强化的sc跳接线缆连接器如图48所示,跳线光缆连接器502连接到第一sc连接器510,而第二强化sc跳接线缆连接器504连接到第二sc连接器512。第一sc连接器510和第二sc连接器512的内部结构可以具有与本文所述的sc连接器(例如,图39中的sc重载光缆连接器310)相同的内部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现场拼接的光纤连接器,包括布置在筒状构件内的拼接元件,第一光纤可以穿过筒状构件的第一端插入,并且第二光纤可以穿过筒状构件的第二端插入,以拼接拼接元件中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端部。筒状构件第二端的凹槽可用于锁定第二光缆,光纤夹持件可用来夹持第二光纤。光纤插芯夹持器可将筒状构件的第一端部和从光纤插芯延伸的第一光纤耦合。因此,使用该组件可以有效地将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固定在拼接关系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