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5551发布日期:2019-04-05 22:2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作为人与信息的沟通界面,是当前主流的显示方式。它具有高空间利用率、低功耗、无辐射以及低电磁干扰等优越性,在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沟通工具中广泛应用。

近年来的液晶显示器受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冲击,曲面显示甚至可变曲面显示成为液晶显示器在设计中需要攻克的难题。现有的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常规的背光模组在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光源20’位于柔性基底10’与光学部件30’之间,光学部件30’可以为导光板,还包括层叠设置在导光板上的扩散膜40’、下增光膜50’和上增光膜60’。光源20’沿着柔性基底10’弯曲,光源20’的出光面与光学部件30’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导致显示不良,影响显示装置的性能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了背光模组弯曲过程中导致的显示不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柔性基底;

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与所述柔性基底贴合;

光源,所述光源固定在所述柔性基底背离所述光学部件的一侧,所述光源的光从所述光源与所述柔性基底固定连接的一侧发出。

可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柔性基底复用为导光板,所述光学部件包括扩散膜、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柔性基底复用为扩散膜,所述光学部件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柔性基底复用为下增光膜,所述光学部件包括上增光膜。

可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柔性基底与所述光学部件之间设有透明光学胶,所述透明光学胶与所述柔性基底和所述光学部件分别接触。

可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柔性基底背离所述光学部件一侧还包括凹陷部,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可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光源还包括焊脚,所述焊脚从所述光源中引出,且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的非凹陷部。

可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柔性基底远离所述光学部件的一侧,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光源电连接。

可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片,所述反射膜片位于所述光源背离所述柔性基底一侧。

可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框体,所述支撑框体围绕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柔性基底。

可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光源包括led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柔性基底和光学部件直接接触,光源固定在柔性基板背离光学部件的一侧,光源发出的光沿着光源与柔性基底固定连接的一侧射出,进入光学部件。当背光模组进行弯曲时,光源仅与柔性基底贴合的一侧表面发生小角度弯曲,不需要与贴合在柔性基底另一侧表面的光学部件接触,避免了常规设置中的背光模组进行弯曲时,光源的出光面与光学部件之间由于弯折应力产生间隙而导致的显示不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性能可靠性高,结构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柔性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led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沿a1-a2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请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包括柔性基底10和与柔性基底10贴合的光学部件30,以及固定在柔性基底背离光学部件一侧的光源20,所述光源的光从光源20与柔性基底10固定接触的一侧发出。

可以理解的,为了实现背光模组的弯曲,同时使光源20发出的光线能透过柔性基底10进入光学部件,并最终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射出,点亮显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柔性基底10的材料包括能透光的聚酰亚胺,或其他能透光的柔性材料。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2,背光模组中的光学部件包括导光板30,导光板30可以对光源20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散射以及折射,将点光源或条状光源转化成亮度均匀的面光源,提供较好的出光效果。光学部件还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导光板30上的扩散膜40,下增光膜50和上增光膜60中的一种或多种。扩散膜40可以雾化导光板30的出射光线,使出射光线更加均匀;下增光膜50和上增光膜60的折射作用,可以调节出射光角度,使光线垂直向上射出,实现集光,提高背光模组的性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下增光膜50和上增光膜60可以理解为上棱镜片和下棱镜片,棱镜片表面具有的微棱镜结构可以对光线进行折射,调整光线角度,达到增亮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可弯曲的柔性背光模组,层叠设置在柔性基底10上的各光学膜层亦可均采用柔性材料。导光板30可以采用聚碳酸酯也可以为其他具有柔性特质的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亦不作特殊限定。

可选的,光源20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led是响应电流而被激发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的半导体器件,与传统使用灯丝的发光器件相比具有体积小、节能环保、亮度高、寿命长和低功耗的特点。请参见图3,图3为led器件结构示意图。led器件包括p-n二极管1,顶部导电接触层11和底部导电接触层12,p-n二极管1包括p型半导体层1a(即p型掺杂层)、有源层1b(或者成为量子阱层,可以为单量子阱层)和n型半导体层1c(即n型掺杂层)。其中,当在顶部导电接触层11和底部导电接触层12上分别通入电压后之后,电子和空穴会在有源层1b复合,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p-n二极管可以基于二六族材料或三五族氮化物材料制作。二六族材料例如硒化锌(znse)、氧化锌(zno)等,三五族氮化物材料例如氮化镓(gan)、氮化铝(aln)、氮化铟(inn)、氮化铟镓(ingan)、磷化镓(gap)、磷化铝铟镓(alingap)、铝砷化镓(algaas)或其合金。常规的led的封装通常是将晶片(p-n二极管)封装在环氧树脂里面,光线大部分从晶片表面发出,因此,只需在封装的时候调整晶片的发光面位置,使发光面与led的绑脚在同一侧,即可达到使led的光从led与柔性基底固定连接的一侧发出的目的。光源20也可以为发光二极管芯片或者其他类型的发光单元,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弯曲时的示意图。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弯曲时,光源20的出光面仅需沿着与柔性基底10固定连接的面发生小角度的弯曲,出光面与柔性基底10之间不会因为弯折应力而产生大角度间隙,背光模组结构的稳定性好,同时由于光源20的出光面不与光学部件直接接触,还可以避免常规背光模组弯曲时,由于光源20’的出光面与光学部件30’之间产生间隙而造成显示面板显示不良的问题,提升背光模组的性能可靠性。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基底10与导光板30之间设有透明光学胶(未示出)。光学透明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光透过率在90%以上的胶结材料,光损失小,不会影响背光模组的出光效率。通过透明光学胶将导光板30固定在柔性基底10上,可以保证导光板30和柔性基底10之间粘接固定的牢靠性,提高背光模组的稳定性。

在现有常见的模组结构中,led位于柔性基底10’和光学部件30’之间,对柔性基底10’和光学部件30’进行粘接时,选用的透明光学胶需要填满膜层之间因光源20而产生的间隙,在此过程中,对透明光学胶的粘合性能和光学性能要求较高。而且涂覆在膜层间隙之间的透明光学胶厚度不均匀也会影响光源20的出光效果,对背光模组的出光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画面显示不良的问题。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由于光源20位于柔性基底10背离导光板30的一侧,柔性基底10与导光板30之间的接触为膜层与膜层接触,接触面之间间隙均匀,采用常规的透明光学胶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粘接效果,同时,无需填充大量的光学透明胶,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光学透明胶厚度不均匀引起的显示不良,提升了背光模组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胶材用量少,可以节省了材料成本。本发明对光学透明胶的形状、大小、厚度、形态等不做具体限定,能够实现固定导光板30和柔性基底10的任意一种透明光学胶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的,在柔性基底10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扩散膜40、下增光膜50和上增光膜60之间也可采用光学透明胶进行粘接固定,防止在背光模组使用过程中或者受到震动影响时,上述光学膜片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摩擦,使光学膜片受到损伤,影响背光模组出光性能,从而防止显示装置中出现边缘显示异常的情况。

可选的,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柔性基底10复用导光板30,光学部件包括扩散膜40、下增光膜50和上增光膜60中的一种或多种。将光源20直接固定到导光板30背离光学部件的一侧表面上,使光源20与导光板30直接接触,不需要在背光模组中额外贴合一层柔性基底,可以在保证出光效果的同时,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进而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化,同时还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可选的,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柔性基底10复用扩散膜40,光源20直接与扩散膜40固定连接。此时,光学部件包括层叠设置于扩散膜40上的下增光膜50和上增光膜60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和重量,以适应市场对显示面板薄化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的实现显示面板轻薄化,请参考图7,图7为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基底10可以直接复用下增光膜50,此时,光源20与下增光膜50固定连接,光学部件包括设置于下增光膜50上的上增光膜60。由于光源20的出光面与下增光膜片50直接接触,光源20发出的光线直接射入下增光膜片50和上增光膜片60,发生折射后由背光模组射入显示面板,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同时还可以避免光学膜片较多时,光线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多重反射、散射以及折射,能量损失较大的问题。

可选的,请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柔性基底10上设置有多个凹陷部80,光源20位于凹陷部80内,一个凹陷部80对应一个光源20。也可以是一个凹陷部80对应容纳多个光源20,图6中仅以一个凹陷部80对应一个光源20进行示例性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光源20可以部分位于凹陷部80中,更甚,光源20可以全部置于凹陷部80中。由于光源20与柔性基底10之间仅通过一个接触面进行接触固定,将光源20设置在凹陷部80内,一方面,利用凹陷部80的容置空间可以将光源20进一步固定在凹陷部80中,提升背光模组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光源20位于凹陷部80内,可以节省光源20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化。除此之外,凹陷部80所具有的容置空间还可以对光源2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图9为图8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图,凹陷部80可以为矩形凹槽,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凹陷部80可以为阵列排布,也可以为其他排布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可选的,请再次参见图9,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70,驱动电路70位于柔性基底10与光源20接触的一侧表面上。可以理解的,光源20还包括焊脚(未示出),当一个凹陷部80对应一个光源20时,焊脚从光源20内部引出至柔性基底10的非凹陷部区域,与驱动电路70电连接,共同用于驱动光源20发出光线,点亮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当选用led灯条作为光源20的时候,柔性基底10的凹陷部80可以是形状与led灯条对应的条状凹槽,与之对应的,此时led灯的焊脚和导线均位于条状凹槽中,led灯条的焊脚从凹槽中引出,与驱动电路电连接。

可选的,请参考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光源20背离柔性基底10一侧设置的反射膜片90。反射膜片90位于光源20背离柔性基底10的一侧。光源20发出的光,大部分进入光学部件,经过一系列的反射、散射和折射后从背光模组射出用以点亮显示面板,但是光源20发出的光,会有部分无法直接射入光学部件,未射入光学部件的光线在反射膜片90的作用下被重新反射至光学部件,可以减少光线的损失,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效率。进一步的,当背光模组对光源辉度要求较高时,反射膜片90可以为银色反射片或白色反射片,提高反射片对光源20发出的光线的反射效果,还可以在反射片90表面涂覆高反射率的材质,以使光线能在反射片90表面达成全反射进入光学部件,提升背光模组对光的利用率。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围绕光学部件和柔性基底10的支撑框体100。支撑框体100可以为设置在背光模组结构上方,例如液晶显示装置中的tft阵列基板提供稳定支撑,维持背光模组与阵列基板之间的间隙宽度,防止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中的光学部件直接接触,划伤光学部件,造成显示不良。由于柔性基底10上还设有驱动电路70,支撑框体100可以在驱动电路对应位置设置开口以便驱动电路与其他结构连接。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遮光胶带(未视出)。遮光胶带可以用来粘结固定支撑框体和光学部件,还可以用来粘结固定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可以进一步提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性能的可靠性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遮光胶带的设置能够提高产品的良率,降低产品漏光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请参见图12,图12为图11沿a1-a2方向的一种剖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依次设置在背光模组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彩膜101、tft阵列基板102、液晶封装层103和液晶分子层104,背光模组用于向该液晶显示装置提供背光源,用以点亮屏幕。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电纸书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因此,该显示装置在弯曲时,光源与光学部件之间不会产生间隙,从而避免了显示装置显示不良的问题,提高了显示装置弯曲时的显示性能和稳定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