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5664发布日期:2018-09-11 22:10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射片。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由反射片、导光板、棱镜片、扩散片等组成,其中,反射片的作用是提高光学表面的反射率,将漏出导光板底部的光线高效且无损耗地反射,从而降低光损耗,减少用电量,提高液晶显示面的光饱和度。

目前,由于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下方,导光板被光源照射后的热量使反射片受热,反射片受热后容易发生变形和翘曲,导致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片,其散热效果好,能防止反射片因受热变形、翘曲导致的漏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射片,包括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上表面的反射面及设置于所述反射层下表面的第一反光层,所述反射面的顶部形成有微凸起结构,所述反射面中含有反射粒子,所述反射层包括基材和第二反光层,所述反射层靠近其边缘的位置设有若干个贯通所述反射层的第一微型孔,所述第一反光层上阵列设置有第二微型孔,且所述第二微型孔与第一微型孔相错位。

作为优选,所述微凸起结构包括球形的第一微凸起和第二微凸起,所述第一微凸起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微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微凸起包括平行阵列的多排,所述第二微凸起错位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微凸起的间隙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微型孔的孔径为0.01mm-1mm,所述第二微型孔的孔径为0.1mm-2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反光层的下表面贴设有保护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作为反射片基础的反射层上设置有微型孔,微型孔不仅能在反射片受热发生翘曲时,释放更多的应力,减轻反射片的受热变形,而且可以更快地将扩散片上的热量传递到背板上,以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微凸起结构减小了反射片与导光板的接触程度,能避免反射片被吸附到导光板上导致刮伤或形成光斑,也能更好地将反射后的光线进行扩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射层,11.基材,12.第二反光层,13.第一微型孔;

2.反射面,21.微凸起结构,211.第一微凸起,212.第二微凸起,22.反射粒子;

3.第一反光层,31.第二微型孔;

4.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射片,包括反射层1、设置于反射层1上表面的反射面2及设置于反射层1下表面的第一反光层3,第一反光层3的下表面贴设有保护层4。

配合图1、图2及图3所示,反射面2的顶部形成有微凸起结构21,反射面2中含有反射粒子22,反射粒子22可以使光源反射后扩散得更均匀。微凸起结构21包括球形的第一微凸起211和第二微凸起212,第一微凸起211的高度高于第二微凸起212,第一微凸起211包括平行阵列的多排,第二微凸起212错位阵列设置于第一微凸起211的间隙中,第一微凸起211和第二微凸起212的错位阵列方式更有利于光源反射后的扩散,使显示器显示的光更均匀。

第一微凸起211与导光板相接触,与导光板形成接触面,而第二微凸起212的高度低于第一微凸起211,反射片与导光板之间形成间隙,减小了反射片与导光板的接触程度,避免反射片被吸附到导光板上导致刮伤或形成光斑。另外,微凸起结构21的不平整使反射片在受热发生变形前,其形成更大的缓冲部位,增强了反射片的抗变形能力。

配合图1和图4所示,反射层1包括基材11和第二反光层12,反射层1靠近其边缘的位置设有若干个贯通所述反射层的第一微型孔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型孔13的孔径为0.01mm-1mm,由于第一微型孔13的孔径相较于反射片的尺寸小很多,且第一微型孔13设置于靠近边缘的位置,故第一微型孔13对光线反射的影响很小。在此基础上,当反射片受热发生翘曲时,第一微型孔13不仅能释放更多的应力,减轻反射片的受热变形,而且可以更快地将扩散片上的热量传递到背板上,以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第一反光层3上阵列设置有第二微型孔31,且第二微型孔31与第一微型孔13相错位,以避免漏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微型孔31的孔径为0.1mm-2mm,相较于第一微型孔13,第二微型孔31的孔径更大,更有利于释放应力和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