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7177发布日期:2019-01-02 21:2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光束传播中出现漫反射现象,一般依靠小孔挡,以及拉长光路路径,实现漫反射现象的降低。

特别如Tap PD,即光探测器,又名“光检测器”,是光接收机的首要部分,是光纤传感器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性能指标将直接影响传感器的性能。在Tap PD的光传输端,是通过小孔挡光,以及拉长Tap PD的检测端和内部镜片距离实现Tap PD具有高方向性,其中,光束的方向性用平面发散角θ评价,θ角越小光束发散越小,方向性越好,若θ角趋于零,就可以近似地称为“平行光”。各种普通光源发出的光都是非定向的,向空间四面八方辐射,虽然激光束具有很高的方向性,但是为了在长距离传输或者追求更高方向性,往往需要拉长Tap PD的检测端和内部镜片距离实现。

但是,上述结构在器件日益要求小型化的需求中,不符合发展趋势,并且会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克服由于需要高方向性导致难以满足器件小型化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包括第一光传输端、衰减片和第二光传输端,所述衰减片包括吸光衰减材料层和设置在光衰减材料层中间的透光层,所述第一光传输端与第二光传输端之间构成光传播路径,所述衰减片设置在光传播路径上。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透光层为通光孔。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透光层为AR膜层。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光学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光传输端和第二光传输端分别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光传播路径设置在壳体的内腔中。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二光传输端包括采集经过衰减片透光层的光束的光探测采集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光探测采集端包括光电倍增管、热电探测器和半导体光探测器中的一种。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光学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光探测采集端处的功率检测模块。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光传输端包括光纤接头,所述光纤接头与外部光纤连接,且所述外部光纤通过光纤接头与壳体的内腔连通。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光传输端还包括设置在光纤接头与衰减片之间的G-lens和过滤器。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光纤接头为双纤尾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光学装置,设置具有透光层的衰减片,缩小第一光传输端和第二光传输端的距离,实现器件小型化;进一步地,提高光吸收性,实现激光传输的高方向性,降低成本,便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衰减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光学装置,包括第一光传输端110、衰减片120和第二光传输端130,所述衰减片120包括吸光衰减材料层121和设置在光衰减材料层中间的透光层122,所述第一光传输端110与第二光传输端130之间构成光传播路径,所述衰减片120设置在光传播路径上。其中,指的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制成片状,放在光路上,可以将光强衰减的这种片状元件。

具体地,所述第一光传输端110与第二光传输端130之间构成光传播路径,光束可通过第一光传输端110输入并经过跟光传播路径入射至第二光传输端130,或者光束通过第二光传输端130输入并经过跟光传播路径入射至第一光传输端110;与此同时,衰减片120设置在光传播路径中,可靠近第一光传输端110设置,也可靠近第二光传输端130设置,主要参考光束在光传播路径中的发散角度的大小变化。

优选地,所述光束优选为激光光束,并且,激光光束具有较大的方向性,可进一步优化所述光学装置的内部结构,进一步提高光吸收性,实现激光传输的高方向性,降低成本,便于大规模生产。

进一步地,衰减片120为内外两层设置,主要目的是过滤入射到对应传输端的光束,所述外层为光衰减材料层,可有效吸收光束,其中,光衰减,正确的说法是,光量子的能量衰减。光量子的能量E衰减,意味着频率v的降低。所述外层为便于透光的透光层122,当光束入射至衰减片120上,只有经过透光层122的光才能有效传输。

为了提高光束的方向性,透光层122可为衰减片120中间的小孔,小孔的大小取决于需要实现方向性的程度,小孔越小,方向性越高,当然,同时光透射率也越低。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透光层122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所述透光层122为通光孔,通光孔也可以设置为透明材质,实现器件的气密性。

方案二、所述透光层122为AR膜层。首先,可以设置一通孔,并在通孔上设置AR保护膜,其中,AR保护膜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一种屏幕保护贴,AR是一种合成材质,一般分三层,硅胶为吸附层,PET为中间层,外层为特殊处理层;其次,可以设置一通孔并将透明材质嵌入孔内,然后在透明材质表面镀上AR膜层,优选为AR镀膜玻璃,是一种将玻璃表面进行特殊处理的玻璃,其原理是把优质玻璃单面或双面进行工艺处理。使其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较低的反射比,使光的反射率降低到1%以下,普通玻璃在可见光范围内,它的单侧反射率约为4%。总的光谱反射率约为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装置包括壳体100,所述第一光传输端110和第二光传输端130分别设置在壳体100内,所述光传播路径设置在壳体100的内腔中。

进一步,壳体100设置有各连接结构,便于安装第一光传输端110和第二光传输端130,以及衰减片120,实现一体化设置。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传输端130包括采集经过衰减片120透光层122的光束的光探测采集端,接收外部的光束,优选接收经过分光发射来的激光信号。

优选地,所述光探测采集端包括光电倍增管、热电探测器和半导体光探测器中的一种。此处,所述的光电倍增管、热电探测器和半导体光探测器是表示对应光探测器的采集端口,也可以是其整体部分。例如光探测器的PD接收端。

其中,光探测器能检测出入射到其面上的光功率,并把这个光功率的变化转化为相应的电流。进一步,所述光学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光探测采集端处的功率检测模块,实现光功率检测。并且,将上述第一光传输端110、衰减片120、光探测采集端和功率检测模块均集成设置在同一壳体100内,实现小型化集成化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传输端110包括光纤接头,所述光纤接头与外部光纤111连接,且所述外部光纤通过光纤接头与壳体100的内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光纤接头为双纤尾纤。尾纤又叫做尾线,只有一端有连接头,而另一端是一根光缆纤芯的断头,通过熔接与其他光缆纤芯相连,常出现在光纤终端盒内,用于连接光缆与光纤收发器(之间还用到耦合器、跳线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传输端110还包括设置在光纤接头与衰减片120之间的G-lens140和过滤器150。并且,通过G-lens140和过滤器150,将第一光传输端110接收并发送至壳体100内部的光束进行有效处理,并且在光束具有较大发散角度处设置衰减片120,将高方向性的光束入射至第二光传输端130中。

其中,G-lens140为自聚焦透镜,实现光束的汇聚。过滤器150为光过滤器,实现波长过滤。

上述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光束的方向性,同时进一步缩小第一光传输端110和第二光传输端130的距离,实现小型化设置。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