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7024发布日期:2019-05-17 20:4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立体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LED偏光立体显示屏。



背景技术:

3D立体成像的原理在于让人的左右眼分别观看到同一物体但视角不同的两幅图片,利用人的两眼视差可形成立体图像的原理,在平面显示媒介上产生立体显示效果。观看主动式3D 影像时,需要佩戴快门式液晶眼镜,利用光阀液晶眼镜开关的时间差,使人的左右眼交替观看图像,让左眼看到左眼图像,右眼看到右眼图像。眼镜和视频图像切换同步进行,图像的切换速度一般达到120 帧/秒,在人眼视觉残留特性的影响下,左右图像在人脑中合成,产生平面图像的3D立体深度感。

市场上的快门式3D显示器相互兼容性,没有特定公司的GPU,就不能驱动3D系统。在观看主动式3D 显示器必须佩戴液晶3D眼镜,3D眼镜的特点是有频闪和容易受到其它主动光源的干扰,因此要求LED显示屏在户内观测效果为佳,并且显示屏体的刷新率必须达到1800Hz 以上,才能消除由于室内扫描屏刷新率过低带来观看时屏体的闪烁感。同时,液晶眼镜的透光率一般都在60%以内,屏体亮度也必须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数值,以保证观看时画面的清晰。

3D眼镜是需要配备电池的,电池产生电流的同时发射出来的电磁波产生辐射。3D眼镜闪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快门式3D眼镜,3D眼镜左右两侧开闭的频率均为50/60Hz,也就是说两个镜片每秒各要开合50/60次,即使是如此快速,用户眼镜仍然是可以感觉得到,如果长时间观看,眼球的负担将会增加。不同的帧变化间断时间和个体差异不同,眼镜的疲劳程度和大脑的劳累速度也是不同的,最严重的长时间观看可能引发呕吐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的LED大屏在进行立体显示的时候,一般由主机控制,采用主动式显示,成本相对较高,且用户在长时间看时产生的眩晕感觉,提出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通过将设计的偏光组件与显示组件贴合,改变传统大屏LED的主动式显示方式为偏光式显示,有利于降低整个LED大屏立体显示系统的成本,同时也能避免主动立体显示给用户带来的眩晕感,在偏光组件的两侧设置透明玻璃,不仅有利于设置偏光件,同时也能降低LED大屏显示的散热。

提供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包括显示组件,其中,还包括偏光组件,所述偏光组件与所述显示组件的外侧贴合,所述偏光组件包括第一偏光组件及第二偏光组件,所述第一偏光组件分别与所述显示组件及第二偏光组件贴合。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光组件包括第一透明片、线偏振件及第一光学转换条组,所述线偏振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透明片软贴合,所述线偏振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光学转换条组软贴合;所述第二偏光组件包括第二透明片及第二光学转换条组,所述第二光学转换条组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透明片软贴合。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片、第二透明片设置在所述偏光组件的两个外侧,所述第一、二光学转换条组为¼波片,当所述第一偏光组件与第二偏光组件贴合在一起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组件的所述第一光学转换条组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组件的所述第二光学转换条组交错排列。

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光组件包括第一透明片及第一线偏振条组,所述第一线偏振条组贴合所述第一透明片上,所述第二偏光组件包括第二透明片、第二线偏振条组及¼波片,所述¼波片贴合所述第二透明片上,所述第二线偏振条组贴合所述¼波片上。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片、第二透明片设置在所述偏光组件的两个外侧,当所述第一偏光组件与第二偏光组件贴合在一起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组件的所述第一线偏振条组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组件的所述第二线偏振条组交错排列。

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光组件包括第一透明片、线偏振件及¼波片,所述线偏振件贴合所述第一透明片上,所述¼波片贴合在所述线偏振件上,所述第二偏光组件包括第二透明片及½波片条组,所述½波片条组的一侧贴合所述第二透明片上。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片、第二透明片设置在所述偏光组件的两个外侧,当所述第一偏光组件与第二偏光组件贴合在一起时,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组件的½波片条组的另一侧与所述¼波片贴合。

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光组件包括第一透明片、线偏振件及½波片条组,所述线偏振件贴合所述第一透明片上,所述½波片条组的一侧贴合在所述线偏振件上,所述第二偏光组件包括第二透明片及¼波片,所述¼波片贴合所述第二透明片上。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片、第二透明片设置在所述偏光组件的两个外侧,当所述第一偏光组件与第二偏光组件贴合在一起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组件的½波片条组的另一侧与所述¼波片贴合。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通过将设计的偏光组件与显示组件贴合,改变传统大屏LED的主动式显示方式为偏光式显示,有利于降低整个LED大屏立体显示系统的成本,同时也能避免主动立体显示给用户带来的眩晕感,在偏光组件的两侧设置透明玻璃,不仅有利于设置偏光件,同时也能降低LED大屏显示的散热,具有积极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中的第一、二偏光组件结构分解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中的第一、二偏光组件的第一、二光学转换条组的平面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所指代的部位名称为:1、2、3——软贴合、4——硬贴合、10——显示组件、20——偏光组件、20a——第一偏光组件、20b——第二偏光组件、21——第一透明片、22——线偏振件、221——第一线偏振条组、222——第二线偏振条组、23——第一光学转换片、231——第一光学转换条组、24——第二光学转换片、241——第二光学转换条组、25——第二透明片、26——½波片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LED大屏快门式显示技术存在的成本高(与配合使用的3D眼镜成本高,显示系统中需要配置3D光学处理单元来连续提供左右眼图象帧)以及用户在长时间观看时存在的眩晕感。

具体地,请参考附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结构实施例示意图,LED偏光立体显示屏包括显示组件10以及偏光组件20,该偏光组件20与显示组件10的外侧贴合。显示组件10包括所有实现显示功能的电学或机械部件,用于显示图像,偏光组件20用于对上述显示组件10显示出来的图像光处理,以达到用户佩戴光学偏光眼镜后能够获取显示的3D效果。

请参考图2-图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中的偏光组件20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中的第一、二偏光组件的第一、二光学转换条组的平面结构组成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一实施例,如图4,偏光组件20包括第一偏光组件20a及第二偏光组件20b,第一偏光组件20a的内侧与显示组件10贴合,第一偏光组件20a与第二偏光组件20b贴合。本实用新型的偏光组件20,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左眼、右眼的光学处理部分。上述两个部分的偏光组件分别贴合后再进行整体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偏光组件20a包括第一透明片21、线偏振件22及第一光学转换条组231,线偏振件22与第一透明片21软贴合,第一光学转换条组231与线偏振件22软贴合;第二偏光组件20b包括第二透明片25及第二光学转换条组241,第二光学转换条组241与第二透明片25软贴合。

第一透明片21、第二透明片25设置在偏光组件的两个外侧,第一、二光学转换条组(231,241)为¼波片,当第一偏光组件20a与第二偏光组件20b(图中未标出)贴合在一起时,设置在第一偏光组件20a的第一光学转换条组231与设置在第二偏光组件20b的第二光学转换条组241交错排列。

第一偏光组件20a用于将显示组件10显示图像的反射光源,处理处理成左眼或右眼偏光眼镜接收的偏振光,第二偏光组件20b用于将显示组件10显示图像的反射光,处理处理成右眼或左眼偏光眼镜接收的偏振光,将两部分进行贴合后,对显示图像帧反射光进行光学处理,用户就可以带上偏光眼镜获取3D效果。

具体地,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第一偏光组件20a及第二偏光组件20b的各部件及两部分整体贴合:

S1、第一偏光组件20a部件贴合:

S11、在第一透明片21在背面印刷标记线,标记线宽度为0.1mm-0.5mm,优选标记线的宽度为0.15mm,采用三层对位,即第一透明片21外边缘、贴合尺寸边缘以及VA区边缘三层对位,精确度较高;

S12、将线偏振件22软贴合在第一透明片21的正面;

S13、对第一透明片21上的线偏振件22保护膜进行切条,以印刷的对位标记线为对位记号,去除奇数行保护膜;

S14、在第一透明片21的线偏振件22表面贴合第一光学转换片(图中未示出,第一光学转换条组231的整体形状);

S15、对第一光学转换片进行切条,切条位置与保护膜切条位置正对,切条后去除偶数行第一光学转换片的光学转换条组,留下奇数行的光学转换条组。

S2、第二偏光组件20b部件贴合:

S21、在第二透明片25背面印刷对位标记线,标记线宽度为0.1mm-0.5mm,优选标记线的宽度为0.15mm,双层对位;

S22、将第二光学转换片(图中未示出,为第二光学转换条组241的整体形状)软贴合在在第二透明片25的正面;

S23、对第二光学转换片进行切条,并去除奇数行,对第二透明片25进行切割,以适应硬贴合尺寸要求。

S3、将第一偏光组件20a与第二偏光组件20b进行硬贴合。

第一偏光组件20a与第二偏光组件20b通过透明粘合剂进行硬贴合。

第一透明片21即贴合在显示组件10上的透明片,在本实施例表述为后盖板透明玻璃,第二透明片25为偏光组件20前部的透明片,在本实施例表述为前盖板透明玻璃。位于两侧的透明玻璃不仅有利偏光件或波片的贴合,而且有利于吸收显示组件(例如LED显示屏)散发的热量。

第一光学转换条组231为45度角1/4波片,第二光学转换条组241为135度角1/4波片。45度角1/4波片条组与135度角1/4波片条组交错排列在上述线偏振件22上。它们对应的左右眼眼镜内测为90度角线偏振件22,外侧分别对应贴合45度角1/4波片与135度角1/4波片,也即,奇数行与左眼眼镜外侧贴合45度角1/4波片,偶数行与右眼眼镜外侧贴合135度角1/4波片。

本实用新型的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二实施例,如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第一偏光组件20a包括第一透明片21及第一线偏振条组221,第一线偏振条组221贴合第一透明片21上,第二偏光组件20b包括第二透明片25、第二线偏振条组222及¼波片,¼波片贴合第二透明片25上,第二线偏振条组222贴合¼波片上。

第一透明片、第二透明片设置在偏光组件的两个外侧,当第一偏光组件20a与第二偏光组件20b贴合在一起时,设置在第一偏光组件20a的第一线偏振条组221与设置在第二偏光组件20b的第二线偏振条组222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三实施例,如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第一偏光组件20a包括第一透明片21、线偏振件22及¼波片,线偏振件22贴合第一透明片21上,¼波片贴合在线偏振件22上,第二偏光组件20b包括第二透明片25及½波片条组26,½波片条组26的一侧贴合第二透明片25上。第一透明片、第二透明片设置在偏光组件的两个外侧,当第一偏光组件20a与第二偏光组件20b贴合在一起时,设置在第二偏光组件20b的½波片条组26的另一侧与¼波片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四实施例,如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第一偏光组件20a包括第一透明片21、线偏振件22及½波片条组,线偏振件22贴合第一透明片21上,½波片条组26的一侧贴合在线偏振件22上,第二偏光组件20b包括第二透明片25及¼波片,¼波片贴合第二透明片25上。第一透明片、第二透明片设置在偏光组件的两个外侧,当第一偏光组件20a与第二偏光组件20b贴合在一起时,设置在第一偏光组件20a的½波片条组26的另一侧与¼波片贴合。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第一光学转换条组231为45度角1/4波片,线偏振件22为90度角线偏振片,第二光学转换条组231为135度角1/4波片。它们对应的左右眼眼镜外测为45度1/4波片,内侧分别对应贴合90度角线偏振件。

对45度角1/4波片与135度角1/4波进行切条,间隔交错贴合在线光学转换片上。

第一实施例的整个偏光组件20的工艺过程为:后盖板玻璃在背面印刷对位标记线,线宽优选为0.15mm,三层对位 (玻璃外边缘/贴合尺寸外边缘/VA区边缘),在后盖板玻璃正面贴偏振片,完成软贴合1 。对后盖板玻璃上的偏振片保护膜进行切条,以印刷的对位标记为对位标记线,去除奇数行保护膜。在后盖板偏振片表面贴1/4波片,完成软贴合2。对后盖板1/4波片进行切条,切条位置与保护膜切条位置正对,切条后去除偶数行1/4波片,留下奇数行1/4波片。前盖板玻璃在背面印刷对位标记线,线宽0.15mm,双层对位在前盖板玻璃正面贴1/4波片,完成软贴合3。对前盖板玻璃1/4波片进行切条,并去除奇数行,对前盖板玻璃进行切割,以适应硬贴合尺寸要求。偏振片保护膜需切条,奇数行保护膜切条后即去除,偶数行保护膜与切条后的1/4波片一起去除。前盖板玻璃长度方向比有效区域大2.0mm,软贴合3完成后,切除余边。后盖板玻璃长度方向比有效区域大4.5mm,硬贴合4 完成后,切除余边。后盖板玻璃完成软贴合2后切除约2mm余边。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中的偏光组件20的光学转换条组的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第一透明片21、第二透明片25设置在偏光组件20的两个外侧,当第一偏光组件20a与第二偏光组件20b通过透明粘合剂硬贴合在一起时,设置第一偏光组件20a的第一光学转换条组231与设置第二偏光组件20b的第二光学转换条组241交错排列。

第一实施例的整个工艺过程,最终目的是使第一光学转换条组231、第二光学转换条组241相互交错排列贴合,与其他部件一起组成LED偏光立体显示屏。在使用时,用户佩戴偏光眼镜,左眼只能看到LED屏奇数行/偶数行显示的图像内容,右眼只能看到LED屏偶数行/奇数行显示的图像内容,经过大脑对左右眼图像的合成,便形成立体图像的假象。

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对线偏振件22进行切条,第一、二线偏振条组(221,222)角度分别为0度角和90度角,光线经过第一、二线偏振条组(221,222)后分别为0度角和90度角光束,再经过1/4波片的光学转换成为左右圆偏振光,进而使人的左右眼分别观看到整个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奇数行和偶数行图像。

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第三、四实施例,采用了单个½波片切条,工艺上减少了工序,易于实现,成本上也有所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偏光组件20的两侧设置透明玻璃,其厚度为0.4mm-1mm,优选厚度为0.55mm。后盖板玻璃与显示组件10的LED显示组件10相贴合,有利于将显示组件10运行产生的热量发散出去,降低LED偏光立体显示屏的温度。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ED偏光立体显示屏,通过将设计的偏光组件20与显示组件10贴合,改变传统大屏LED的主动式显示方式为偏光式显示,有利于降低整个LED大屏立体显示系统的成本,同时也能避免主动立体显示给用户带来的眩晕感,在偏光组件20的两侧设置透明玻璃,不仅有利于设置偏光件,同时也能降低LED大屏显示的散热,具有积极的技术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