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高穿透率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3104发布日期:2019-06-11 22:2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线高穿透率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外线高穿透率的背光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手机的兴起,不在屏幕外设置额外的指纹识别模组,将指纹识别模块的功能通过手机触摸屏幕来实现是未来的趋势。目前大多数全面屏手机是采用OLED屏幕,利用OLED的自发光特性,光线穿透玻璃盖板后遇手指指纹后反射,由屏幕下方的接收识别模块接收并识别。

而OLED屏的成本较高,如何在较低成本的LCD屏上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指纹解锁技术通常使用红外线感应指纹,由于LCD屏幕的结构包括由下至上层叠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遮光膜以及玻璃盖板,其中扩散膜和增光膜的结构要求光线在其中产生折射,而反射板通常是不透光的材质制成。因此,如何提高红外线的透光率是LCD屏下指纹技术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高穿透率的背光结构,即可以满足正常的背光光线传输要求,又可以让红外线穿透。

一种红外线高穿透率的背光结构,包括由下至上层叠设置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遮光膜,所述反射膜、扩散膜、下增光膜、以及上增光膜均设有红外线透光层。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透光层包括透明基层和滤光层。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膜、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均包括PET基层,所述红外线透光层设置在所述PET基层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上设有微结构区,所述述微结构区包括设于导光板上表面的入射部和设于导光板下表面的出射部,所述入射部包括在导光膜上表面设置的多个横向V-CUT槽和多个纵向V-CUT槽,横向V-CUT槽和纵向V-CUT槽垂直,呈纵横交叉排布;所述出射部为光滑平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对应所述微结构区设有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微结构区和开孔的形状相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反射膜、扩散膜、下增光膜、以及上增光膜设置红外线透光层,使得红外线可穿透至玻璃面板,并使得指纹所反射的红外线向屏幕下方的接收识别装置接收。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导光板上设有微结构区,增强指纹触摸位置的光照强度,以及反射光线通过导光板的透光率,以便于接收识别装置接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高穿透率的背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透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高穿透率的背光结构的导光板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高穿透率的背光结构的导光板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高穿透率的背光结构主要包括由下至上层叠的反射膜1、导光板2、扩散膜3、下增光膜4、上增光膜5、遮光膜6,其中,反射膜1、扩散膜3、下增光膜4、以及上增光膜5均设有红外线透光层7。

红外线透光层7包括透明基层71和滤光层72,滤光层72设于透明基层71上方。滤光层72采用红外线穿透率高的材质,可在不影响可见光传输的同时保证红外线的穿透率。

反射膜1、扩散膜3、下增光膜4、以及上增光膜5均包括PET基层8,红外线透光层7设置在PET基层8的上方。

请参考图3和图4,为增强指纹触摸位置的光照强度,以及反射红外线通过导光板2的透光率,以便于接收识别装置接收。导光板2上设有微结构区,包括设于导光板2上表面的入射部21和设于导光板2下表面的出射部22,导光板2的上表面整体设置纵向V-CUT槽,为V-CUT面,导光板2的下表面整体设置网点,为网点面。入射部21包括多个横向V-CUT槽和多个纵向V-CUT槽,横向V-CUT槽和纵向V-CUT槽垂直,呈纵横交叉排布;出射部22为平滑面。

为了使红外线穿透至背光结构的底面,背光结构的外壳9上设有开孔,该开孔的位置与导光板2的微结构区的位置相应,且开孔形状与微结构区的形状匹配。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