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8364发布日期:2019-11-27 19:5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5月18日提交的第10-2018-005712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出于所有目的,所述韩国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包含于此,如同在此充分阐述的一样。

示例性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显示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薄膜晶体管、具有像素电极的下玻璃基底、具有共电极的上玻璃基底、填充在上玻璃基底与下玻璃基底之间的液晶以及用于显示颜色的滤色器。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不能自发光,并且通过利用液晶控制从外部入射的光的透射率来显示图像。因此,可以使用背光单元来提供光。根据光源的位置,背光单元通常分为直下型和边缘型。在边缘型背光单元中,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侧上。在直下型背光单元中,光源设置在显示器下方。随着更轻薄显示装置的发展趋势,边缘型背光单元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理解发明构思的背景,因此可以包含不形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使重量更轻并且具有改善的产品稳定性的显示装置。

另外的方面将在随后的详细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通过本公开中而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发明构思的实践来获知。

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电路板和屏蔽盖。显示模块包括显示面板。电路板设置在显示模块下方,并且连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屏蔽盖包括主体部分、侧部分和第一支撑部分。主体部分设置在电路板下方,使得电路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与主体部分之间。侧部分沿显示模块的第一侧表面从主体部分的第一侧在向上方向上延伸,显示模块的第一侧表面与显示面板的第一侧相邻。第一支撑部分从主体部分的第二侧在向上方向上突出,主体部分的第二侧与主体部分的第一侧相邻,第一支撑部分接触显示模块的下表面。

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电路板和屏蔽盖。显示模块包括显示面板。电路板设置在显示模块下方,并且连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屏蔽盖覆盖显示模块的第一侧和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屏蔽盖包括主体部分、侧部分、用户孔和第一支撑部分。主体部分设置在电路板下方,使得电路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与主体部分之间。侧部分沿显示模块的第一侧表面从主体部分的第一侧在向上方向上延伸,显示模块的第一侧表面与显示面板的第一侧相邻。用户孔与侧部分相邻,并且部分地暴露显示模块的下表面。第一支撑部分从用户孔的第一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突出,第一支撑部分接触显示模块的下表面。水平方向与向上方向垂直。用户孔的第一边缘与侧部分相邻,并且与侧部分平行。

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电路板和屏蔽盖。显示模块包括显示面板。电路板设置在显示模块下方,并且连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屏蔽盖覆盖显示模块的第一侧和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屏蔽盖包括主体部分、侧部分、用户孔和第一支撑部分。主体部分设置在电路板下方,使得电路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与主体部分之间。侧部分沿显示模块的第一侧表面从主体部分的第一侧在向上方向上延伸,显示模块的第一侧表面与显示面板的第一侧相邻。用户孔与侧部分相邻,并且部分地暴露显示模块的下表面。第一支撑部分从用户孔的第一边缘在向上方向上突出,第一支撑部分接触显示模块的下表面。用户孔的第一边缘与侧部分相邻,并且与侧部分垂直。

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边缘型背光单元使显示装置的边框最小化,或者至少使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尺寸在四条边中的三边处减小。另外,通过采用屏蔽盖覆盖连接膜和电路板,可以防止(或至少减小)至少部分地由于外力和静电引起的故障。此外,通过结合部分、支撑部分等在一个或更多个(例如,两个)点处将屏蔽盖支撑在壳体(或显示模块)上,可以改善产品稳定性。

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意图提供对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发明构思的原理,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发明构思的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1的剖面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1的剖面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壳体和光学片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7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已经结合有电路板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8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屏蔽盖的仰视图。

图9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8的屏蔽盖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9的屏蔽盖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盖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

图12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1的屏蔽盖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在图13的显示装置中的屏蔽盖。

图15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4的屏蔽盖的示例。

图16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5的屏蔽盖的剖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盖的另一示例。

图18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19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18的剖面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20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18的剖面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彻底的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或者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来实践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以框图形式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避免不必要地使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模糊。此外,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不同,但不必是排它性的。例如,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或实施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定形状、构造和特性。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图示的特征、组件、模块、层、膜、面板、区域、方面等(在下文中,单独地或统称为“元件”)可以另外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通常在附图中提供交叉影线、阴影和/或线宽的使用来使相邻元件之间的边界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阴影或给定的线宽的存在与否都不传达或表示对元件的具体的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图示元件之间的共性和/或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要求。此外,在附图中,出于清楚和/或描述的目的,可以夸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如此,各个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不必限于附图中示出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特定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

当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然而,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应该以类似的方式来解释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它术语和/或短语,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与……相邻”与“直接与……相邻”、“在……上”与“直接在……上”等。此外,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连接和/或流体连接。另外,dr1轴、dr2轴和dr3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而是可以以更广泛的含义来解释。例如,dr1轴、dr2轴和dr3轴可以彼此垂直,或者可以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为此,dr1轴、dr2轴和dr3轴可以分别被称为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和第三方向dr3。出于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者/种)”和“从由x、y和z组成的组中的选择至少一个(者/种)”可以被解释为仅x、仅y、仅z,或者x、y和z中的两个(者/种)或更多个(者/种)的任意组合,诸如以xyz、xyy、yz和zz为例。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

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该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

出于描述的目的,这里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由此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与另外的元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随后将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可以另外定位设备(例如,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如此对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意图成为限制。如这里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该(所述)”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术语“包括”及其变型和/或“包含”及其变型用在本说明书中时,说明存在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大约”和其它类似术语用作近似术语而不是用作程度术语,并且如此被用来解释将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值中的固有偏差。

这里,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实施例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性图示的剖视图、等轴测视图、透视图、平面图和/或分解图来描述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如此,将预料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导致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应该被解释为局限于区域的具体示出的形状,而是将包括由例如制造引起的形状上的偏差。为此,在附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可以是示意性的,并且这些区域的形状可以不反映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如此不意图成为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是其一部分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含义来进行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如此定义。

按照本领域的惯例,按照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来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这些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通过可以使用基于半导体的制造技术或其它制造技术而形成的电子(或光学)电路(诸如逻辑电路、分立组件、微处理器、硬布线电路、存储器元件、布线连接等)物理地实现。在通过微处理器或其它类似硬件来实现所述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软件(例如,微代码)对它们进行编程和控制以执行这里讨论的各种功能,并且可以可选择性地通过固件和/或软件来驱动所述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还预期的是,每个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由专用硬件来实现,或者可以实现为执行一些功能的专用硬件和执行其它功能的处理器(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编程的微处理器和关联电路)的组合。此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每个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在物理上分成两个或更多个交互且分立的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此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物理地组合成更复杂的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解释各种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1的剖面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1的剖面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100中的壳体240和光学片234的透视图。图6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100中的壳体240的仰视图。图7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已经结合有电路板212的壳体240的仰视图。图8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100中的屏蔽盖250的仰视图。

参照图1至图8,显示装置100在平面图中(例如,当在第三方向dr3上观看时)可以具有基本矩形形状。显示装置100在平面图中可以成形为类似于具有直角角部的矩形。然而,显示装置100的形状不限于该示例,并且显示装置100在平面图中也可以成形为具有圆角的矩形或以任何其它合适的方式成形。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四个边或边缘。例如,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长边ls1和ls2以及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短边ss1和ss2。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在……上方”、“上表面”和“上侧”表示显示面板210的显示表面侧,并且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在……下方”、“下表面”和“下侧”表示显示面板210的与显示表面侧相对的侧。

在图1中,定位在显示装置100的左侧上的长边将被称为第一长边ls1,定位在显示装置100的右侧上的长边将被称为第二长边ls2,定位在显示装置100的上侧上的短边将被称为第一短边ss1,定位在显示装置100的下侧上的短边将被称为第二短边ss2。

如图1中所示,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在第一长边ls1处比在显示装置100的其它边(例如,第一短边ss1、第二短边ss2和第二长边ls2)处厚的边框。为了便于描述,其它边将被称为“其它边ss1、ss2和ls2”。边框在其它边ss1、ss2和ls2处的厚度(或宽度)可以基本彼此相等。例如,边框在其它边ss1、ss2和ls2处的宽度可以与稍后将描述的外壳310的厚度相等或相似。同时,边框在其它边ss1、ss2和ls2处的厚度可以基本等于稍后将描述的外壳310的厚度。即,可以在显示装置100的四条边(例如,第一长边ls1、第二长边ls2、第一短边ss1和第二短边ss2)之中的其它边(例如,三条边)ss1、ss2和ls2处几乎不存在边框。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显示装置100可以在显示装置100的四条边(例如,第一长边ls1、第二长边ls2、第一短边ss1和第二短边ss2)处几乎不包括边框。稍后将参照图13对此进行描述。

显示装置100在第一长边ls1处的上表面可以突出到显示装置100在其它边ss1、ss2和ls2处的上表面上方。即,在第一长边ls1处的边框可以在第三方向dr3上比在其它边ss1、ss2和ls2处的其它边框更突出。如稍后将描述的,外壳310可以在显示装置100的第一长边ls1处突出并且覆盖内部元件(例如,框220),以防止内部元件暴露于外部。

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210、框220(或模制框)、背光单元230、壳体240(或底架)和屏蔽盖250(或屏蔽外壳)。另外,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连接到显示面板210的连接膜211和电路板212。此外,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外壳310。

在显示装置100的制造工艺中,可以将背光单元230容纳在壳体240中。然后,可以将框220放置在壳体240上或者可以使框220覆盖壳体240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可以将显示面板210放置在框220上。在该制造阶段,所得到的结构将被称为显示模块。接着,可以将屏蔽盖250结合到显示模块(例如,显示面板210、框220、背光单元230和壳体240顺序地堆叠的结构)的一边(例如,第一长边ls1),并且可以将结合有屏蔽盖250的显示模块插入到外壳310中。

在下文中,将根据显示装置100的制造顺序(或放置顺序,或结合顺序)来顺序地描述背光单元230、壳体240、框220、显示面板210、屏蔽盖250和外壳310。

背光单元230可以产生光。背光单元230可以包括光源231、反射片233、导光板232和光学片234。

导光板232可以指引或引导入射光的路径。导光板232通常可以具有多边形柱形状;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导光板232的平面形状可以是但不限于矩形形状。例如,导光板232可以具有矩形平面形状,并且可以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四个侧表面。

导光板232可以包括无机材料。例如,导光板232可以由玻璃制成。

光源231可以产生光。如图2和图3中所示,光源231可以与导光板232的一个侧表面相邻设置,并且从光源231发射的光可以进入导光板232的侧表面。

光源231的整体形状可以是四边形柱形状。光源231从一侧沿第二方向dr2到另一侧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小于导光板232的一个侧表面(例如,在第一长边ls1处的侧表面)的长度,光源231从左侧到右侧的宽度可以远小于光源231的长度。即,光源231可以成形为类似于在纵向方向上延伸(例如,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棒。

尽管未示出,然而光源231可以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并且led光源可以沿纵向方向(例如,沿第二方向dr2)布置在光源231的一个侧表面(例如,与导光板232的侧表面相邻的侧表面)上。

光源231可以与导光板232间隔开预定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导光板232被光源231产生的热量损坏。

光源231的高度(例如,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例如,在第三方向dr3上的高度)可以大于导光板232的高度(或厚度)。由于光源231在上下方向(或竖直方向,例如,第三方向dr3)上形成得相对长,因此可以减小在显示装置100的一侧处的边框(或不显示图像的无效空间)。

反射片233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32的下表面上。与导光板232类似,反射片233可以具有四边形平面形状,并且可以具有与导光板232的尺寸(或面积,例如表面积)相等或相似的尺寸。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构造反射片233。反射片233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32与稍后将描述的壳体240(或壳体240的底表面(例如,内底表面))之间。

反射片233可以包括反射膜或反射涂层。反射片233可以将从导光板232向下发射的光反射回导光板232中。反射片233的反射率(或包含在反射片233中的反射材料的密度)可以随着距光源231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并且可以随着距光源231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光学片234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32的上表面上。光学片234可以具有大体上四边形平面形状;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尽管未示出,光学片234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光学膜(或片),并且光学膜可以包括例如棱镜片、扩散片、微透镜片、透镜片、偏振片、反射偏振片和延迟片中的至少一种。

光学片234可以与导光板232保持分离而不结合(或附着)到导光板232。

如图5中所示,光学片234可以包括从边缘向外(例如,在平面图中从重心向外,或在平面图中从光学片234的中心区域向外)突出的多个突起234_p,并且光学片234的突起234_p可以被卡在沿壳体240的边缘形成的凹槽240_g上(或与凹槽240_g接合)。这里,光学片234的突起234_p的突出长度可以与壳体240(或壳体240的侧壁)的厚度d2相等或相似。壳体240的凹槽240_g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例如,第三方向dr3)上形成在壳体240的侧壁中的不平坦形状的凹陷部分。

尽管背光单元230已经被描述为边缘型背光单元,但是背光单元230不限于边缘型。背光单元230也可以是其中光源相对于例如第三方向dr3设置在显示面板(诸如,显示面板210)下方的直下型背光单元。

背光单元230可以被容纳(或另外被支撑)在壳体240中。例如,壳体240可以包括具有四边形平面形状的底部和从底部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容纳空间(或内腔区域)240_s可以由壳体240的底部和侧壁形成或限定,并且背光单元230可以被容纳在壳体240的容纳空间240_s中。

壳体240的侧壁可以具有足够的或预定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容纳在壳体240的容纳空间240_s中的背光单元230可以不通过壳体240在侧面处被暴露。然而,壳体240不限于上述示例。例如,背光单元230可以在侧面处在壳体240的侧壁上方突出。

如图3中所示,壳体240的底部的部分240_d(例如,在第一长边ls1处的边缘部分)可以相对于例如第三方向dr3(例如,在朝向外壳310的方向上)向下突出,并且具有相对大的高度的光源231可以设置在由壳体240的底部的部分240_d产生的容纳空间240_s的增大区域240_sp内部。

结合部分embo可以形成在壳体240的下表面(或壳体240的底部的下表面)中。如图6中所示,第一结合部分embo1至第三结合部分embo3以及第十一结合部分embo11至第二十五结合部分embo25可以形成在壳体240的下表面中。为了易于描述,当描述第一结合部分embo1至第三结合部分embo3以及第十一结合部分embo11至第二十五结合部分embo25的共同特征时,第一结合部分embo1至第三结合部分embo3以及第十一结合部分embo11至第二十五结合部分embo25将被称为结合部分embo。

结合部分embo中的每个具有圆形平面形状,并且在其中心处包括第一孔hole1(或第三孔hole3)。在剖视图中,结合部分embo可以从壳体240的底部以阶梯形状向下突出。例如,结合部分embo可以在第三方向dr3上朝向外壳310向下突出。

结合构件(例如,结合构件screw(例如,螺栓))可以分别插入第一结合部分embo1至第三结合部分embo3中的每个的第一孔hole1中。屏蔽盖250和电路板212(稍后将描述)可以通过结合构件(例如,结合构件screw)固定到壳体240的下表面。

第一结合部分embo1至第三结合部分embo3定位在显示装置100的第一区域a1中。第一结合部分embo1和第三结合部分embo3可以分别与显示装置100的第一短边ss1和第二短边ss2相邻定位。第二结合部分embo2可以定位在第一结合部分embo1与第三结合部分embo3之间。这里,第一区域a1可以是设置有或结合有电路板212和屏蔽盖250(稍后将描述)的区域。

另外,第一结合部分embo1至第三结合部分embo3可以设置在同一条线上,或者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平行的不同线上。如图6中所示,第一结合部分embo1和第三结合部分embo3可以设置在第二线line2上,并且第二结合部分embo2可以设置在第一线line1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结合部分embo1至第三结合部分embo3可以沿第一短边ss1的延伸方向在两点(或两条线)处固定或支撑屏蔽盖250和/或电路板212。

类似地,第十一结合部分embo11至第二十五结合部分embo25可以分布(例如,均匀地分布)在壳体240的下表面上,并且与壳体240的下表面的边缘相邻。

结合构件(例如,螺栓)可以分别插入第十一结合部分embo11至第二十五结合部分embo25中的每个的第三孔hole3中,并且壳体240可以通过结合构件结合到外壳310(稍后将描述)。

第一引导孔gh1和第二引导孔gh2可以形成在壳体240的下表面中(或者在壳体240的下表面的第一区域a1中)。稍后将描述的屏蔽盖250的第一引导销gp1和第二引导销gp2可以设置在第一引导孔gh1和第二引导孔gh2中,以在水平方向上调节(或对准)屏蔽盖250的位置。

再次参照图2和图3,框220可以设置在背光单元230和壳体240上,并且可以覆盖壳体24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和壳体240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框220可以具有四边形平面形状,并且包括从其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框220的尺寸可以比壳体240的尺寸大侧壁的第一厚度(或宽度)d1和第四厚度(或宽度)d4。框220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接触壳体240的外表面。

如图5和图6中所示,当突起pro形成在壳体240的外表面上时,框220的内表面可以接触突起pro,并且壳体240可以通过突起pro配合到框220的内表面。

框220在其中心处或框220的中心部分处包括孔op(或开口)。孔op可以具有大体上四边形平面形状,可以与第一长边ls1相对间隔开,并且可以与第二长边ls2相邻;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根据框220中孔op的位置,框220在第一短边ss1、第二长边ls2和第二短边ss2处可以具有大体上恒定的厚度(或宽度),但在第一长边ls1处的厚度可以大于在其它边ls2、ss1和ss2处的厚度。框220可以在第一长边ls1处覆盖背光单元230的光源231。

孔op的尺寸(或平面图中的面积)可以小于背光单元230的光学片234的尺寸。当光学片234的区域的中心与孔op的区域的中心重合时,光学片234的边缘可以定位在框220与导光板232之间,并且光学片234可以在上下方向(或竖直方向)上(例如,在第三方向dr3上)由框220和导光板232固定。

第二支撑构件ta2可以设置在框220与导光板232的被光学片234暴露的部分(例如,上表面的边缘部分)之间。第二支撑构件ta2可以通过粘合剂等附着到框220的下表面并且可以不结合到导光板232(即,可以与导光板232保持分离)。第二支撑构件ta2的厚度可以等于或小于光学片234的厚度,并且可以防止或减轻框220与导光板232之间的冲击的传递。当第二支撑构件ta2的厚度小于光学片234的厚度时,框22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可以向下突出以与第二支撑构件ta2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光学片234的与框220叠置的边缘部分被按压。

在图2中,框220被示出为单件;然而,框220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框220可以包括分别与边(例如,四条边)对应并且彼此独立的多个(例如,四个)固定构件。作为另一示例,框220可以包括与框220的四条边和四个角部对应的八个固定构件。

显示面板210可以设置在框220上。

显示面板210可以是用于显示图像的面板。例如,显示面板21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为了便于描述,例示了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的平板显示装置;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液晶显示面板,并且也可以应用诸如电润湿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和微电子机械系统显示面板等的其它类型的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210的尺寸可以与背光单元230的导光板232的尺寸(或面积)相似。另外,显示面板210可以大于框220的孔op,并且可以完全覆盖背光单元230的被框220(或框220的孔op)暴露的上表面。

第一支撑构件ta1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210与框220之间。第一支撑构件ta1可以沿显示面板210的边缘设置,并且可以不与背光单元230的被框220的孔op暴露的上表面叠置。例如,第一支撑构件ta1可以实现为双面胶带,并且附着到显示面板210的下表面和框220的上表面中的每个。显示面板210和框220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构件ta1彼此结合。

另外,第三支撑构件ta3(例如,粘合构件或粘性构件等)可以沿显示面板210的侧表面设置在显示面板210的侧表面上。第三支撑构件ta3可以设置在沿框220的边缘从框220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与显示面板210的侧表面之间,并且可以将显示面板210连接到框220。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210的侧表面与框220之间的空间可以被第三支撑构件ta3密封,因此,可以防止光通过显示面板210的侧表面泄漏。

显示面板210的一侧(例如,第一长边ls1)可以通过连接膜211连接到电路板212。如图2和图3中所示,当显示面板210具有顶发射结构时,垫(pad,或称为“焊盘”)部分(例如,设置有用于将内部布线连接到外部装置的垫的垫部分)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210的上表面上。连接膜211的一端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210的一侧(例如,垫部分)的上表面,并且连接膜211的另一侧可以附着到电路板212。连接膜211可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cf)、超声键合技术等连接到显示面板210和电路板212。

连接膜211可以包括多个子连接膜(例如,四个子连接膜),并且所述四个子连接膜可以沿显示装置100的第一长边ls1的延伸方向彼此分隔开。然而,连接膜211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可以包括形成在子连接膜之间的空间中的孔。

电路板212可以是印刷电路板,并且可以包括产生用于驱动显示面板210的信号的电路。

在显示面板210、框220、背光单元230和壳体240彼此结合之后,连接膜211可以从显示面板210向下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电路板212可以设置在壳体240下方以与显示面板210叠置。如图7中所示,电路板212可以设置在壳体240的下表面的第一区域a1中。另外,电路板212可以包括与壳体240的第一结合部分embo1至第三结合部分embo3的每个第一孔hole1对应的孔。

框220可以包括与(可以是弯曲的)连接膜211对应的凹部,并且连接膜211可以设置在框220的凹部中。例如,框220的凹部可以沿侧表面从框220的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并且凹部的深度可以等于或大于连接膜211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中所示,连接膜211的弯曲部分在剖视图中可以与框220叠置。即,连接膜211的外表面可以与框220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中,或者可以定位在框220的外表面的内侧。因此,可以防止边框(或无效区域)由于连接膜211而增大。

屏蔽盖250在剖视图中可以为l-形,并且可以在显示装置100的第一长边ls1处覆盖框220的一个侧表面和壳体240的下表面(或壳体240的下表面的第一区域a1)。以这种方式,屏蔽盖250可以从外部覆盖连接膜211和电路板212,并且防止连接膜211和电路板212暴露于外部。屏蔽盖250可以具有一定的刚性,并且可以防止连接膜211和电路板212被外力(诸如,外部冲击)损坏。另外,屏蔽盖250可以包括导电层(未示出)以保护连接膜211和电路板212免受静电影响。

如图3中所示,屏蔽盖250可以包括主体部分(或主体区域)250_b和侧部分(或侧区域)r3。主体部分250_b可以定位在壳体240(或电路板212)下方,并且侧部分r3可以与框220(或显示模块)的一个侧表面相邻定位。侧部分r3可以沿显示模块的一个侧表面从主体部分250_b的一侧向上延伸。

主体部分250_b可以包括底部部分(或底部区域)r1和倾斜部分(或倾斜区域)r2。

屏蔽盖250的底部部分r1可以具有与显示面板210基本平行的板形状。与壳体240的结合部分embo(或第一结合部分embo1至第三结合部分embo3)对应的结合部分可以形成在屏蔽盖250的底部部分r1中。与壳体240的结合部分embo类似,屏蔽盖250的结合部分中的每个可以具有圆形平面形状,可以在其中心处具有第二孔hole2,并且在剖视图中可以从屏蔽盖250的底部部分r1向上突出。第二孔hole2的直径可以等于或大于壳体240的每个结合部分embo的第一孔hole1的直径,并且第二孔hole2的中心可以与第一孔hole1的中心重合。如上所述,电路板212可以设置在屏蔽盖250的结合部分与壳体240的结合部分embo之间。屏蔽盖250以及电路板212可以通过穿过第一孔hole1和第二孔hole2的结合构件(例如,结合构件screw)固定到壳体240。

形成在电路板212中的孔可以大于壳体240的第一孔hole1。在这种情况下,壳体240的每个结合部分embo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向下突出穿过电路板212的对应孔。因此,即使在结合构件(诸如,结合构件screw)插入之前,电路板212也可以通过壳体240的结合部分embo来固定(或临时固定)。当屏蔽盖250的第二孔(例如,第二孔hole2)比电路板212的孔小时,屏蔽盖250的每个结合部分可以部分接触壳体240的对应的结合部分embo。

倾斜部分r2可以从屏蔽盖250的底部部分r1的一侧(例如,与显示装置100的第一长边ls1相邻的一侧)沿斜方向延伸,该斜方向与底部部分r1形成钝角。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可以从倾斜部分r2的一侧朝向显示装置100的上侧(例如,在与屏蔽盖250的底部部分垂直的方向上,诸如,在第三方向dr3上)延伸。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的内表面可以接触框220的外表面。由于屏蔽盖250包括倾斜部分r2,因此屏蔽盖250可以容易地结合到稍后将描述的外壳310。例如,当外壳310的一侧在剖视图中具有“c”形状时,显示装置100的除了外壳310之外的部分(例如,定位有屏蔽盖250的部分)可以首先通过使显示装置100倾斜而插入到外壳310的所述一侧中,然后显示装置100的剩余部分可以插入到外壳310中。

屏蔽盖250的倾斜部分r2的长度(例如,在图3的剖视图中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与上盖部分(例如,外壳310的上表面的在显示装置100的前表面上被暴露的部分)的长度相等或相似,并且屏蔽盖250的倾斜部分r2的倾斜角度(例如,由倾斜部分r2相对于屏蔽盖250的底部部分r1形成的钝角)可以由显示装置100的总厚度和外壳310的上盖部分的长度来确定。例如,外壳310的上盖部分的长度越长,屏蔽盖250的倾斜部分r2的倾斜角度越大。

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的上端可以延伸到显示面板210的上表面。

另外,屏蔽盖250还可以包括固定部分(或盖区域)250_f。固定部分250_f可以从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的上端朝向显示面板210突出,或者可以通过将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的上端朝向显示面板210弯曲来形成。屏蔽盖250的固定部分250_f可以设置在框220的上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屏蔽盖250通过向下施加到屏蔽盖250上的外力而从框220向下移位。

屏蔽盖250还可以包括从倾斜部分r2和/或侧部分r3突出的支撑部分。支撑部分可以保持壳体240和屏蔽盖250在显示装置100的第一长边ls1处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防止屏蔽盖250在上下方向(例如,竖直方向,诸如第三方向dr3)上的移动。稍后将参照图9至图12来描述支撑部分的结构。

当屏蔽盖250通过结合构件screw在壳体240上的一点(或一条线)处被支撑时,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可能在上下方向上(例如,在第三方向dr3上)移动。即使当屏蔽盖250沿第一线line1和第二线line2在两点(或两条线)处被支撑时(如图6中所示),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也可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或者屏蔽盖250可能因为第一线line1和第二线line2彼此相对相邻而变形。另外,由壳体240的每个结合部分embo与屏蔽盖250的对应的结合部分之间的接触形成的表面(或对准轴z_align)可能相对于显示面板210的下表面扭曲或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会在显示面板210的上表面上方突出,并且外壳310也会向上突出。

屏蔽盖250的另一端250_e(例如,与显示装置100的中心相邻的一端)可以以“l”形状弯曲以接触壳体240的下表面,并且可以通过第一引导销gp1和第二引导销gp2来固定。因此,可以部分地防止屏蔽盖250的另一端250_e的移动。然而,仅固定屏蔽盖250的另一端会不足以防止屏蔽盖250的一端(例如,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的移动。

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从倾斜部分r2或侧部分r3向内突出以接触(或支撑)壳体240的支撑构件来防止屏蔽盖250在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处(例如,在上下方向上,诸如在第三方向dr3上)的移动。

如图3中所示,外壳310(与显示装置100的形状对应成形)可以在第一长边ls1处具有“匸”形(或“c”形)剖面,并且如图4中所示,可以在其它边ls2、ss1和ss2处具有旋转的(或倒着的)“l”形剖面。

外壳310的上盖部分310_u可以覆盖框220的上表面的被显示面板210暴露的部分。

如上面参照图1至图8所描述的,可以通过背光单元230(例如,包括设置在导光板232一侧上的光源231的背光单元230)使显示装置100在例如四个侧表面中的三个侧表面处的边框最小化。以这种方式,背光单元230可以是边缘型。另外,显示装置100可以通过使用屏蔽盖250覆盖连接膜211和电路板212来保护连接膜211和电路板212免受外力、静电等的影响。此外,屏蔽盖250可以通过结合构件(例如,结合构件screw)被支撑在外壳240上,并且可以另外包括用于在显示装置100的一侧处(或在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处)将屏蔽盖250支撑在壳体240上的支撑构件。即,由于屏蔽盖250在两点(或考虑第一线line1和第二线line2的三点)处被支撑在壳体240上,因此能够防止屏蔽盖250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以及由此导致的显示装置100的故障。

图9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8的屏蔽盖250的示例的透视图。即,图9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8中示出的屏蔽盖250的第一区域a1的一侧(例如,右侧)的放大视图。图10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9的屏蔽盖250剖视图。

参照图9和图10,屏蔽盖25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分251和第二支撑部分252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支撑部分251可以从屏蔽盖250的倾斜部分r2的一端朝向显示面板210突出。例如,第一支撑部分251可以通过使倾斜部r2的一侧在向上方向上(即,在朝向显示面板210的竖直方向(或第三方向dr3)上)弯曲来形成。

第一支撑部分251的高度t1可以等于从屏蔽盖250(或屏蔽盖250的倾斜部分r2)到壳体240的距离,并且第一支撑部分251的一端可以接触壳体240(或壳体240的边缘部分a2)。在这种情况下,屏蔽盖250可以通过第一支撑部分251被支撑在壳体240的下表面上(或与壳体240的下表面邻接)。即,屏蔽盖250可以通过包括上述第一线line1和第二线line2以及第三线line3(例如,穿过第一支撑部分251的中心的线)在三点(或三条线)处被支撑。

第一支撑部分251的宽度w1可以大于上面参照图3所描述的每个结合构件(例如,结合构件screw)的直径,并且可以等于或大于壳体240的每个结合部分embo与屏蔽盖250的对应的结合部分之间的接触表面的直径。然而,第一支撑部分251的构造不限于上述示例。

第一支撑部分251可以与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间隔开小于第一距离l1的距离。这里,第一距离l1可以是形成在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的上端处的固定部分250_f的宽度(或在水平方向(或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壳体240(和框220)可以设置在屏蔽盖250的固定部分250_f与第一支撑部分251之间,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小屏蔽盖250的移动。

与第一支撑部分251类似,第二支撑部分252可以从屏蔽盖250的底部部分r1的一端朝向显示面板210突出。例如,第二支撑部分252可以通过使底部部分r1的一侧在向上方向上(例如,在朝向显示面板210的竖直方向(或第三方向dr3)上)弯曲来形成。

第二支撑部分252的高度t2可以等于从屏蔽盖250(或屏蔽盖250的底部部分r1)到壳体240的距离,并且第二支撑部分252的一端可以接触壳体240(或壳体240的中心部分a3)。在这种情况下,屏蔽盖250可以通过第二支撑部分252被支撑在壳体240的下表面上(或与壳体240的下表面邻接)。

第二支撑部分252的高度t2可以大于第一支撑部分251的高度t1。如上面参照图2、图3和图6所描述的,壳体240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a2可以在中心部分a3下方突出。因此,边缘部分a2与屏蔽盖250之间的间隙可以小于中心部分a3与屏蔽盖250之间的间隙。

第二支撑部分252的宽度w2可以等于或大于壳体240的每个结合部分embo与屏蔽盖250的对应的结合部分之间的接触表面的直径。然而,第二支撑部分252的构造不限于上述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支撑部分252来防止屏蔽盖250的变形。

第二支撑部分252可以与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分隔开第二距离l2。第二距离l2可以小于从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到壳体240的结合部分embo的距离。即,壳体240的结合部分embo相对于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可以比第二支撑部分252相对于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设置得更远。

第二支撑部分252在剖视图中可以不与壳体240的结合部分embo叠置。然而,第二支撑部分252不限于上述示例。例如,第二支撑部分252在剖视图中可以与壳体240的结合部分embo部分地叠置。在另一示例中,如图10中所示,第二支撑部分252在剖视图中可以与壳体240的结合部分embo完全叠置。

尽管未示出,屏蔽盖250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图8中示出的第一区域a1的另一侧(例如,左侧)上的第三支撑部分和第四支撑部分。第三支撑部分和第四支撑部分可以分别与第一支撑部分251和第二支撑部分252基本相同。在剖视图中,第三支撑部分和第四支撑部分可以布置为分别与第一支撑部分251和第二支撑部分252对应(例如,可以分别与第一支撑部分251和第二支撑部分252对齐),或者可以相对于例如第一方向dr1与第一支撑部分251和第二支撑部分252交替地布置。例如,第三支撑部分的至少部分在剖视图中可以不与第一支撑部分251叠置。

如上所述,由于屏蔽盖250包括第一支撑部分251和第二支撑部分252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屏蔽盖250可以在多个点(例如,两点、三点等)处被支撑在壳体240上。因此,可以防止屏蔽盖250在竖直方向上(例如,在第三方向dr3上)的移动。

图1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盖250_1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图12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1的屏蔽盖250_1的剖视图。

参照图11和图12,屏蔽盖250_1与图9的屏蔽盖250的不同之处在于屏蔽盖250_1包括第三支撑部分253。与屏蔽盖250的第一支撑部分251和第二支撑部分252类似,第三支撑部分253可以从屏蔽盖250_1的侧部分(或端)朝向显示面板210突出。

第三支撑部分253可以具有其中参照图9描述的第一支撑部分251延伸到第二支撑部分252并且与第二支撑部分252成一体的形状。即,第三支撑部分253可以在第一段sr1中具有第一厚度t1并且在第二段sr2中具有第二厚度t2。第一段sr1的起点可以定位在第一支撑部分251距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的一定距离(小于第一距离l1)处,并且第二段sr2的起点可以定位在第二支撑部分252距屏蔽盖250的侧部分r3的第二距离l2处。

图13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_1的剖视图。图14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在图13的显示装置100_1中的屏蔽盖1350。图15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4的屏蔽盖1350的示例。图16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5的屏蔽盖1350的剖视图。

参照图13至图16,显示装置100_1与图3的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装置100_1包括屏蔽盖1350和缓冲构件buf。暂时参照图14,屏蔽盖1350与图8中示出的屏蔽盖250的不同之处在于屏蔽盖1350包括用户孔uh。

用户孔uh可以形成在屏蔽盖1350的下表面1350_b中(例如,在屏蔽盖1350的底部部分r1和倾斜部分r2中,或屏蔽盖1350的倾斜部分r2中),以在厚度方向上穿透屏蔽盖135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孔uh的一部分可以形成在屏蔽盖1350的侧部分r3中。用户孔uh可以形成为与在上面参照图2描述的连接膜211中形成的孔(或子连接膜之间的空间)对应。例如,屏蔽盖1350可以包括四个用户孔uh1至uh4。为了易于描述,当描述四个用户孔uh1至uh4的共同特征时,四个用户孔uh1至uh4将被称为用户孔uh。

缓冲构件buf可以形成在壳体240的通过每个用户孔uh暴露的部分240_d的下表面上。缓冲构件buf可以形成为与螺栓(诸如,图20的螺栓bolt)对应的螺母,并且可以结合到壳体240的部分240_d的下表面。当穿过外壳310的螺栓结合到缓冲构件buf时,壳体240的一侧可以固定到外壳310。所述壳体240可以比上面参照图6所描述的壳体240被更稳定地支撑。

例如,缓冲构件buf可以形成在壳体240的下表面的通过四个用户孔uh1至uh4暴露的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在另一示例中,多个缓冲构件可以形成在壳体240的通过用户孔uh暴露的一个区域中。

屏蔽盖1350可以包括从用户孔uh的边缘突出的第四支撑部分1354。第四支撑部分1354可以设置在屏蔽盖1350的固定部分1350_f的至少一部分的下方。固定部分1350_f可以构造为与屏蔽盖250的固定部分250_f类似。

在屏蔽盖1350的用户孔uh中,第四支撑部分1354可以水平地(例如,在第一方向dr1上)从屏蔽盖1350的倾斜部分r2(或侧部分r3)的一端朝向显示面板210突出。例如,第四支撑部分1354可以通过在水平方向上(例如,在与显示面板210的下表面平行的方向上,诸如在第一方向dr1上)使用户孔uh中的侧部分r3的一端弯曲来形成。

第四支撑部分1354的高度h1可以等于壳体240的下表面的高度(例如,第四支撑部分1354的上表面可以与壳体240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中),并且第四支撑部分1354的上表面可以接触壳体240(或壳体240的边缘部分a2)。在这种情况下,屏蔽盖1350可以通过第四支撑部分1354被支撑在壳体240的下表面上(或与壳体240的下表面邻接)。因此,屏蔽盖1350可以如上面参照图9所描述的在三点(或三条线)处被支撑。

第四支撑部分1354的宽度w4可以大于上面参照图3所描述的每个结合构件(例如,结合构件screw)的直径,并且可以等于或大于壳体240的每个结合部分embo与屏蔽盖1350的对应的结合部分之间的接触表面的直径。然而,第四支撑部分1354的构造不限于上述示例。

与第四支撑部分1354的宽度w4类似,第四支撑部分1354的长度l4可以大于每个结合构件(例如,结合构件screw)的直径,并且可以等于或大于壳体240的每个结合部分embo与屏蔽盖1350的对应的结合部分之间的接触表面的直径。

如上所述,由于屏蔽盖1350包括形成在用户孔uh中的第四支撑部分1354,因此屏蔽盖1350可以在多个点(例如,两点、三点等)处被支撑在壳体240上。因此,可以防止屏蔽盖1350在竖直方向上(例如,在第三方向dr3上)的移动。另外,由于外壳310可以通过缓冲构件buf(缓冲构件buf形成在壳体240的通过用户孔uh暴露的部分240_d的下表面上)结合到壳体240,因此可以更稳定地支撑壳体240。

图17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盖的另一示例。

参照图17,屏蔽盖1750与图15的屏蔽盖1350的不同之处在于屏蔽盖1750还包括第五支撑部分1355。除了第五支撑部分1355之外,屏蔽盖1750可以与图15的屏蔽盖1350基本相同,因此将不重复冗余的描述。此外,除了位置之外,第五支撑部分1355可以与第一支撑部分251基本相同,因此将不重复冗余的描述。

在屏蔽盖1750的用户孔uh中,第五支撑部分1355可以从倾斜部分r2(或侧部分r3)的一端朝向显示面板210突出。例如,第五支撑部分1355可以通过在向上方向上(例如,在朝向显示面板210的竖直方向上(或在第三方向dr3上))使用户孔uh中的倾斜部分r2的一侧弯曲来形成。包括第五支撑部分1355的屏蔽盖1750的剖面可以与图10中示出的屏蔽盖250的剖面基本相同。

如上所述,由于屏蔽盖1750包括形成在用户孔uh中的第五支撑部分1355,因此可以防止屏蔽盖1750在竖直方向上(例如,在第三方向dr3上)的移动。

尽管屏蔽盖1750已经被描述为包括第五支撑部分1355,但是屏蔽盖1750不仅限于该示例。例如,屏蔽盖1750还可以包括上面参照图9至图12和图15描述的第一支撑部分251、第二支撑部分252、第三支撑部分253和第四支撑部分1354中的至少一个。

图18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_2的透视图。图19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18的剖面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20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18的剖面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8至图20,显示装置100_2与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装置100_2在四个侧处具有相似的边框。

如图18中所示,显示装置100_2在第一长边ls1_1和第二长边ls2处以及在第一短边ss1和第二短边ss2处可以包括具有相似厚度的边框。边框在第一长边ls1_1和第二长边ls2处以及在第一短边ss1和第二短边ss2处的厚度(或宽度)可以彼此相等,并且可以等于稍后将描述的第一外壳2010的侧壁的厚度。

显示装置100_2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910、框1920、背光单元1930、壳体1940和屏蔽盖1950。另外,显示装置100_2还可以包括第一外壳2010和第二外壳2020。

除了显示装置100_2的第一长边ls1_1上的形状之外,显示面板1910、框1920、背光单元1930、壳体1940和屏蔽盖1950可以与上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的显示面板210、框220、背光单元230、壳体240和屏蔽盖250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将不重复冗余的描述。即,显示装置100_2的沿图18的剖面线iii-iii'切割的剖面可以与图3中示出的剖面基本相同,并且显示装置100_2在第一短边ss1和第二短边ss2上的剖面也可以与图4中示出的剖面基本相同。

如图19中所示,背光单元1930与上面参照图1至图3所描述的背光单元230的不同之处在于背光单元1930包括光学片1934。光学片1934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32的上表面上。在平面图中,光学片1934可以具有与导光板232的上表面的尺寸(或面积)相似的尺寸,并且可以与导光板232的整个上表面完全叠置,以完全覆盖导光板232的上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在显示装置100_2的第一长边ls1_1上,光学片1934的外表面可以与导光板232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中(例如,光学片1934的外表面与导光板232的外表面可以彼此重合)。

框1920可以设置在背光单元1930和壳体1940上,并且可以覆盖壳体194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和壳体1940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框1920可以完全覆盖背光单元1930的光源231,但是可以通过开口使背光单元1930的光学片1934的大部分上表面暴露,该开口可以与图2的框220中的开口op类似。在这种情况下,框1920可以不直接接触导光板232。

显示面板1910的尺寸可以与框1920的外周的尺寸基本相等或相似,显示面板1910可以设置在框1920上,并且可以完全覆盖框1920和背光单元1930的暴露的上表面(例如,通过框1920的开口暴露的部分)。

第一支撑构件ta1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910与框1920之间。与上面参照图3所描述的第一支撑构件ta1类似,第一支撑构件ta1可以沿显示面板1910的边缘设置,并且可以不与背光单元1930的被框1920的开口暴露的上表面叠置。显示面板1910的边(例如,第一长边ls1_1)可以通过连接膜1911连接到电路板212。这里,连接膜1911除了与显示面板1910的连接关系之外可以与上面参照图2和图3所描述的连接膜211基本相同。

如图19中所示,显示面板1910可以具有底发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垫(pad,或称为“焊盘”)部分(例如,其中设置有用于将内部布线连接到外部装置的垫的垫部分)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910的下表面上。连接膜1911的一端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1910的一侧的下表面(例如,垫部分),并且连接膜1911的另一端可以附着到电路板212。

第四支撑构件ta4(例如,粘合构件、粘性构件等)可以沿显示面板1910的侧表面设置在显示面板1910的侧表面上。第四支撑构件ta4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910的侧表面与稍后将描述的第一外壳2010的侧壁之间,以密封显示面板1910的侧表面与第一外壳2010的侧壁之间的空间。

因此,显示面板1910的整个上表面可以被暴露以形成显示装置100_2的上表面(或前表面)。另外,在显示装置100_2的上表面上可见的边框的宽度可以与第一外壳2010的侧壁的厚度和第四支撑构件ta4的宽度的总和相等或相似。

屏蔽盖1950可以与上面参照图13至图17所描述的屏蔽盖1350基本相同。即,屏蔽盖1950可以包括用户孔uh(见,例如图15)。缓冲构件buf可以设置在壳体1920的下表面的被用户孔uh暴露的部分240_d上,并且如图20中所示,穿透第一外壳2010的螺栓bolt可以穿过用户孔uh以插入并结合到缓冲构件buf。

屏蔽盖1950可以包括第四支撑部分1954,并且第四支撑部分1954可以与上面参照图15和图16所描述的第四支撑部分1354基本相同。另外,屏蔽盖1950还可以包括上面参照图17所描述的第五支撑部分1355。即,屏蔽盖1950可以包括从用户孔uh的边缘朝向显示面板1910突出的支撑部分,以支撑壳体1940的下表面。

此外,屏蔽盖1950可以包括或还可以包括上面参照图9至图12所描述的第一支撑部分251、第二支撑部分252和第三支撑部分253中的至少一个。即,屏蔽盖1950可以包括从屏蔽盖1950的最外侧表面朝向显示面板1910突出的支撑部分,以支撑壳体1940的下表面。

如图20中所示,第一外壳2010可以包括底部和从底部的边缘向上(例如,在第三方向dr3上)延伸的侧壁。尽管未在图20中示出,但显示面板1910可以被容纳在由第一外壳2010的底部和侧壁限定的空间中。在显示装置100_2的第一长边ls1_1上,螺栓bolt可以穿过第一外壳2010和屏蔽盖1950(或屏蔽盖1950的用户孔uh)以结合到形成在壳体1940的下表面上的缓冲构件buf。为了便于说明,图20中未示出屏蔽盖1950。因此,第一外壳2010可以在显示装置100_2的第一长边ls1_1上更牢固地结合到壳体1940。在显示装置100_2的第二长边ls2上,螺栓bolt可以穿过第一外壳2010以结合到壳体1940。

第二外壳2020可以具有四边形板形状,可以具有与第一外壳2010的平面尺寸相同的尺寸,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壳2010的下表面上。第二外壳2020可以通过干涉配合(interferencefit)(诸如,通过摩擦)或接合(engagement)结合到第一外壳2010,而不使用结合构件(例如,螺栓bolt)。

如上所述,由于底发射结构的显示面板1910设置在显示装置100_2的前表面上并被框1920支撑,因此可以使在显示装置100_2的侧边(例如四个侧边)处的边框最小化。另外,在显示装置100_2的第一长边ls1_1处(例如,在与屏蔽盖1950叠置的部分处),第一外壳2010可以通过穿过用户孔uh结合到缓冲构件buf的螺栓bolt来更牢固地结合到壳体1940。此外,由于屏蔽盖1950包括形成在用户孔uh中支撑部分和形成在最外侧表面上的支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可以防止屏蔽盖1950在竖直方向上(例如,在第三方向dr3上)的移动。

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边缘型背光单元使显示装置的边框在例如四条边中的三条边处最小化。另外,由于可以采用屏蔽盖覆盖连接膜和电路板,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外力和静电引起的故障。此外,屏蔽盖可以通过结合部分、支撑部分等在壳体(或显示模块)上的多个点(例如,两点、三点等)处被支撑。这可以防止屏蔽盖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以及由此导致的显示装置的故障。因此,可以改善产品的稳定性。然而,注意的是,发明构思的效果不受前述限制,并且这里预期其它各种效果。

尽管这里已经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但是其它实施例和修改将通过该描述而明显。因此,发明构思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限于所附权利要求以及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明显的各种明显的修改和等同布置的更宽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